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明末之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有了瓦格达的率先表态,礼亲王代善的其余子孙,也纷纷倡和了代善的建议。至此代善整个家族,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
随后代善便立刻开始行动,让硕托、巴喇玛、满达海、罗洛浑等人带着全部的两红旗兵马,径向辽阳而去,去那里投靠正驻守辽阳的多尔衮兄长阿济格。
至于他本人,则与心向豪格的瓦格达,以及孙子杜兰等人,留在盛京城中,摆出一副忠于皇太极的姿态,从而以不变应万变。
而在满州宗室权贵们,或投机押注,或趁机外逃,乱纷纷有如一锅一般之际,独居在盛京城中,原明朝蓟辽总督,现在的清朝大学士洪承畴,正在自家内厅发呆独坐。
洪承畴自松锦大战中战败降清后,皇太极命其隶镶黄旗汉军,并升任内院大学士,表面上对他恩礼有加,十分信重,但实际上,对于这位前明朝重臣,清廷一直未放松对他的防范。
洪承畴虽被清廷任了大学士之衔,但一直没有具体的官位和职务,皇太极只是给他安排了一处,处于一条幽深小巷中一间独门小院作为存身之所,同时又假惺惺地令他在家中好生休养,却又暗中嘱托他拔划的护卫,要他们密切注视洪承畴的行动,让洪承畴不得任意出入,同时一有异常,立即禀报。
故在正史上,终皇太极一朝,除偶尔向这个前明朝重臣咨询一下外,再没有委以任何官职,也没有另外的擢拔与宠信。
洪氏的真正发迹,还要到皇太极去世,明思宗自缢后,他跟随清兵入关进京,顺治皇帝对洪承畴十分器重,以洪承畴仕明时的原职衔任命他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内院佐理军务,授秘书院大学士,成为清朝首位汉人宰相。
自此,洪承畴为报答顺治的知遇之恩,开始为清廷忠心效力。为清廷不停地出谋画策,成为了朝廷的忠实鹰犬,先后扫灭了南明各个小朝廷,将明朝余烬彻底消灭,为清朝统一整个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作为投降清朝、为清朝充当马前卒的前明大学士,洪承畴对清朝统一全国立下大功,按说,应该有无数想要发迹做官之人,要投效其门庭之下了,却不想,中国的传统士子们,根本不承认这样一个洪承畴的存在。
他们更希望的,那个传统意义早的“洪承畴”,早在被俘之后,就已经死了,是一个只会永远停留在史册上的光辉名字。据说洪承畴曾为感激崇祯皇帝的宠信,写了副对联帖在厅堂上:“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他降清后,有人将这副对联各加一字:“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
实际上,真实历史上,洪承畴的最后岁月,并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富贵荣华,权势煊天,相反地,此人的境遇,一直笼罩在屈辱和尴尬之中。
史载,他在彻底消灭了南明永历朝廷后,曾回乡省亲,在泉州建造了一座豪华府第,以此彰显自已的名贵身份与显赫权势。不过,让洪承畴万万没料到的是,这座奢华富丽的洪府落成后,竟没有一个亲友、故旧上门,就是洪承畴的母亲和弟弟都拒绝入住。
他的两个弟弟洪承蜿和洪承俊,痛感国家灭亡、社稷倾覆,对兄长投靠异族,效力仇敌的行为极为痛恨,发誓“头不戴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携母亲避居船上,泛江隐居,并不与其兄相见,体现了真正的洪门家风。
在顺治十六年(1659年),心力交瘁的洪承畴年老体衰、目疾加剧,第二年正月解任回京。
最令尴尬的是,洪承畴既受到明朝遗民的强烈排斥,却也没有真正被清朝接受。在入关之初,洪承畴建议满族权贵汉化,学习儒家礼仪。而汉化的满族人接受了儒家的伦理纲常,也认为洪承畴名节有亏、不忠不孝。朝中的满族权贵,对这位国之重臣洪承畴,内心充满了轻蔑与鄙视。
在乾隆编纂的《贰臣传》中,洪氏名列前茅。
故而,在洪承畴镇抚南方扫灭南明并凯旋京城,如何安置他就成了朝廷的一大难题。最终,对于这位背叛故国把投靠自已的汉人重臣,清廷对他的处置十分冷淡,没有给他所预想中的封赏,也没有贴心的安抚,整个朝野用一种怪怪的目光,注视着年迈衰朽的洪承畴,缓缓走回朝堂。
洪承畴在清朝经历了皇太极、多尔衮、顺治和康熙四个时期。皇太极只是将洪承畴作为顾问而已,并未真正重用。在清军入关后,多尔衮和顺治两人虽然重用洪承畴,但也没让他进入决策层。到了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皇帝驾崩,其子康熙继位,四大满族大臣分割了辅政大权,对洪承畴这个名节污损的重臣,更是备加排斥。
而这时洪承畴已到古稀之年,只顶着大学士的空头衔,在朝中备受冷落,不得不奏请退休。
本来,像洪承畴这样重要的人物退休,朝廷必须对他的功劳有所酬谢,以示皇恩浩荡优待故臣。但经过几番讨论,康熙皇帝仅授予洪承畴微不足道的三等轻车都尉世袭职衔,便把这条再无任何价值的乏走狗打发了事。
想来,洪承畴毁弃名节、效力20年、几经大战帮腘清朝统一全国坐稳江山,却只换来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轻车都尉,并且又给谴责他的人提供了挖苦讽刺的新内容。
正史上,康熙四年(1665年),洪承畴去世,结束自已备受垢病的一生。不过在此时,洪承畴在清朝官方文献中的地位,起码还是正面的,清朝还是把他当成开国功臣看待。
而到到了乾隆时期,满族权贵的思维已经完全汉化了,各地汉人的反清情绪渐渐平息,满汉之间思想文化不再如清初般严重对立,开始有了一定的交融。
乾隆皇帝以儒家圣贤后裔和华夏共主自居,与汉族文人相唱和,开始褒扬史可法、黄道周等忠君爱国的榜样,以此方式来勉励国家百姓对大清朝盲目效忠。这时,作为清朝开国功臣的洪承畴,身上“叛明”的污点开始掩盖“效清”的功绩,形象开始颠倒过来... -->>
有了瓦格达的率先表态,礼亲王代善的其余子孙,也纷纷倡和了代善的建议。至此代善整个家族,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
随后代善便立刻开始行动,让硕托、巴喇玛、满达海、罗洛浑等人带着全部的两红旗兵马,径向辽阳而去,去那里投靠正驻守辽阳的多尔衮兄长阿济格。
至于他本人,则与心向豪格的瓦格达,以及孙子杜兰等人,留在盛京城中,摆出一副忠于皇太极的姿态,从而以不变应万变。
而在满州宗室权贵们,或投机押注,或趁机外逃,乱纷纷有如一锅一般之际,独居在盛京城中,原明朝蓟辽总督,现在的清朝大学士洪承畴,正在自家内厅发呆独坐。
洪承畴自松锦大战中战败降清后,皇太极命其隶镶黄旗汉军,并升任内院大学士,表面上对他恩礼有加,十分信重,但实际上,对于这位前明朝重臣,清廷一直未放松对他的防范。
洪承畴虽被清廷任了大学士之衔,但一直没有具体的官位和职务,皇太极只是给他安排了一处,处于一条幽深小巷中一间独门小院作为存身之所,同时又假惺惺地令他在家中好生休养,却又暗中嘱托他拔划的护卫,要他们密切注视洪承畴的行动,让洪承畴不得任意出入,同时一有异常,立即禀报。
故在正史上,终皇太极一朝,除偶尔向这个前明朝重臣咨询一下外,再没有委以任何官职,也没有另外的擢拔与宠信。
洪氏的真正发迹,还要到皇太极去世,明思宗自缢后,他跟随清兵入关进京,顺治皇帝对洪承畴十分器重,以洪承畴仕明时的原职衔任命他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内院佐理军务,授秘书院大学士,成为清朝首位汉人宰相。
自此,洪承畴为报答顺治的知遇之恩,开始为清廷忠心效力。为清廷不停地出谋画策,成为了朝廷的忠实鹰犬,先后扫灭了南明各个小朝廷,将明朝余烬彻底消灭,为清朝统一整个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作为投降清朝、为清朝充当马前卒的前明大学士,洪承畴对清朝统一全国立下大功,按说,应该有无数想要发迹做官之人,要投效其门庭之下了,却不想,中国的传统士子们,根本不承认这样一个洪承畴的存在。
他们更希望的,那个传统意义早的“洪承畴”,早在被俘之后,就已经死了,是一个只会永远停留在史册上的光辉名字。据说洪承畴曾为感激崇祯皇帝的宠信,写了副对联帖在厅堂上:“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他降清后,有人将这副对联各加一字:“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
实际上,真实历史上,洪承畴的最后岁月,并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富贵荣华,权势煊天,相反地,此人的境遇,一直笼罩在屈辱和尴尬之中。
史载,他在彻底消灭了南明永历朝廷后,曾回乡省亲,在泉州建造了一座豪华府第,以此彰显自已的名贵身份与显赫权势。不过,让洪承畴万万没料到的是,这座奢华富丽的洪府落成后,竟没有一个亲友、故旧上门,就是洪承畴的母亲和弟弟都拒绝入住。
他的两个弟弟洪承蜿和洪承俊,痛感国家灭亡、社稷倾覆,对兄长投靠异族,效力仇敌的行为极为痛恨,发誓“头不戴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携母亲避居船上,泛江隐居,并不与其兄相见,体现了真正的洪门家风。
在顺治十六年(1659年),心力交瘁的洪承畴年老体衰、目疾加剧,第二年正月解任回京。
最令尴尬的是,洪承畴既受到明朝遗民的强烈排斥,却也没有真正被清朝接受。在入关之初,洪承畴建议满族权贵汉化,学习儒家礼仪。而汉化的满族人接受了儒家的伦理纲常,也认为洪承畴名节有亏、不忠不孝。朝中的满族权贵,对这位国之重臣洪承畴,内心充满了轻蔑与鄙视。
在乾隆编纂的《贰臣传》中,洪氏名列前茅。
故而,在洪承畴镇抚南方扫灭南明并凯旋京城,如何安置他就成了朝廷的一大难题。最终,对于这位背叛故国把投靠自已的汉人重臣,清廷对他的处置十分冷淡,没有给他所预想中的封赏,也没有贴心的安抚,整个朝野用一种怪怪的目光,注视着年迈衰朽的洪承畴,缓缓走回朝堂。
洪承畴在清朝经历了皇太极、多尔衮、顺治和康熙四个时期。皇太极只是将洪承畴作为顾问而已,并未真正重用。在清军入关后,多尔衮和顺治两人虽然重用洪承畴,但也没让他进入决策层。到了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皇帝驾崩,其子康熙继位,四大满族大臣分割了辅政大权,对洪承畴这个名节污损的重臣,更是备加排斥。
而这时洪承畴已到古稀之年,只顶着大学士的空头衔,在朝中备受冷落,不得不奏请退休。
本来,像洪承畴这样重要的人物退休,朝廷必须对他的功劳有所酬谢,以示皇恩浩荡优待故臣。但经过几番讨论,康熙皇帝仅授予洪承畴微不足道的三等轻车都尉世袭职衔,便把这条再无任何价值的乏走狗打发了事。
想来,洪承畴毁弃名节、效力20年、几经大战帮腘清朝统一全国坐稳江山,却只换来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轻车都尉,并且又给谴责他的人提供了挖苦讽刺的新内容。
正史上,康熙四年(1665年),洪承畴去世,结束自已备受垢病的一生。不过在此时,洪承畴在清朝官方文献中的地位,起码还是正面的,清朝还是把他当成开国功臣看待。
而到到了乾隆时期,满族权贵的思维已经完全汉化了,各地汉人的反清情绪渐渐平息,满汉之间思想文化不再如清初般严重对立,开始有了一定的交融。
乾隆皇帝以儒家圣贤后裔和华夏共主自居,与汉族文人相唱和,开始褒扬史可法、黄道周等忠君爱国的榜样,以此方式来勉励国家百姓对大清朝盲目效忠。这时,作为清朝开国功臣的洪承畴,身上“叛明”的污点开始掩盖“效清”的功绩,形象开始颠倒过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