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覆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董卓何罪?
这大概是天底下最滑稽可笑的问题了,尤其是从卫将军公孙珣嘴里问出来的时候。
如果董卓没罪,那你公孙珣为何要首倡义兵,誓师讨董?如果董卓没罪,那你为何要花近一年的时间打穿了几千里地,然后把人家堵在家里给弄死?如果董卓没罪,那今天随你一起度过渭水的十万大军又算是什么东西?
反贼吗?!
但是,荒谬归荒谬,反过来说,这大概也是天底下最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了,因为它牵扯到了太多的东西,一不小心就会动摇很多人、很多团体的政治根基。更不要说,此时此刻,公卿百官和讨董功臣俱在,而大家所立的地方乃是未央宫东阙之前了——这是一个极为郑重的政治场合,任何人都要为自己的言论和表态负政治责任的。
这种情况下,一个回答不好,可能某些人的政治生命就要终结,甚至更进一步,两千名全副武装的白马骑士就在身后,干脆现场来个身死族灭也说不定。
平心而论,立在阙下的众人没一个是傻子,实际上,大家多少都能感觉到公孙珣这个滑稽问题背后隐藏的某种恶意,但偏偏无可奈何。因为,这位卫将军是讨董的最大功臣,是讨董大局中立场最为坚定之人……他可能是这里最有资格居高临下讨论这个问题的人了。
心念至此,公卿百官,几乎人人都盯住了被直接点名质问的王允王子师。毕竟众所周知,这位领尚书事的王司徒,其人一身名位实权全都是董卓所给,此时被针对,似乎更加理所当然。
而王子师沉默了片刻,却是郑重其事的朝公孙珣微微欠身而答:“回禀卫将军,我以为董卓罪事严重,堪称大逆不道,且其人罪行累累,借《吕氏春秋》一言,所谓虽尽荆越之竹也难书尽……故此无需多言。”
“凡事有大小,凡人有主从。”公孙珣不慌不忙,挥手将钟繇斥退几个身位后,直接站到了阙前台阶之上,然后居高临下,扶刀继续迫问。“再说了,去年我离开关中往辽西平叛时,董卓其人尚足称国家忠臣良牧,一年有余而已,其人便是每日犯事,也不足以说不完吧?从头到尾,挑主要的大罪来说便是……不然,无故而诛一太尉、相国、太师,你我将来何以服天下人?”
王允再度沉默片刻,声音不免低沉下来:“卫将军一定要问清楚吗?”
“我没有资格过问此事吗?”公孙珣好奇反问,然后扬声相对。“天子年幼,正该有人代持朝政,辅佐大局。但如今大将军何进身死,骠骑将军董重身死,车骑将军何苗身死,太傅袁隗身死,就连相国董卓如今都死了,大司马刘虞尚在河东未至……那正如当日我不来讨董谁来讨,王公,请问今日我不问此事,谁来问?袁本初吗,其人何在?”
熏风阵阵,宫阙巍然,司徒王允无言以对,阙下的文武百官也都无话可说。
其实,这正是这些人另一个巨大的软肋,面对着公孙珣的十万大军和讨董功绩,还有如今中枢附近其人一家独大的事实,他们唯一的依仗便是中枢权威和政治传统了。但是,且不提之前董卓将中枢权威毁的一干二净,即便是按照所谓汉室的政治传统,公孙珣此时居然也是天下军政大权的正统所在。
须知道,这位卫将军,早在五年前便已经是卫将军了。
想问他为什么这么理直气壮,倒不如问一问为什么那些排在他身前的人全都死了?这些人,可不全是他公孙珣杀的吧?
“说吧,按时间顺序一件件说!”眼见着王允再无可避,公孙珣一边扶刀四顾嗤笑,一边朝下方一名下属招手示意。“王象上前来,就在这未央宫东阙前持纸笔细录,以便昭告天下!”
王象闻言不敢怠慢,赶紧从自己坐骑身上取来纸笔墨囊,然后在两名武士的协助下直接来到阙上一处凸起石台之上,准备直接笔录。
王允眼见着避无可避,只能先勉力颔首低头,然后复又直身以对:“若卫将军一意如此,我也只能是实情以对了,反正这些事情天下人无一不知,强做遮掩,只能让人笑话!”
“说来。”
“董卓第一件大罪,在于无诏引兵入洛。”
“说的好!”第一个罪名出口后,公孙珣便勃然作色。“身为边将、州牧,不去奉诏履任地方,反而引兵私入洛阳,罪无可赦……然此事同谋者何人,谁在洛中招之?”
王允面色铁青,但其人到底是天性刚烈,做不来当面扯谎的事情,便扬声以对:“此事虽有模糊之处,但应该是前司隶校尉袁绍进言,大将军何进私召,或许先太傅袁隗亦知。”
“何、袁两氏贼子何在?”公孙珣忽然拔刀指向台下公卿,厉声呵斥。“做下如此事端,难道还想自称清白吗?滚出来,与我立到左面三出阙之下!”
阙者,是宫殿前象征着权威的建筑,最高等级的便是三出阙,而三出阙分为两扇,一左一右,夹着中间直对宫门的大道,显得极为巍峨高大……故此,这两个建筑又被称为象魏。
后世有言,代汉者当涂高也,而三出阙,或者说是象魏,大概就是路边最高的建筑了,故此有以魏代汉之说。
不过,且不提这些荒谬之事,回到眼前,公孙珣厉声喝问,然后当然无人出列。
“卫将军。”王允长呼一口气,微微颤声言道。“何氏兄弟,还有袁太傅、袁太仆叔侄俱已满门被诛,而袁绍、袁术俱已逃出洛阳,如今正在关东……想责何袁两家罪过的话,恐怕很难。”
“原来如此。”公孙珣恍然大悟,持刀之手也微微下按,复又收回到鞘中。“人死如灯灭,功罪俱成灰,引兵入洛这个罪名,该担责的要么身死,要么后来起兵反正,便不用计较了……王公继续说,董卓还有什么大罪?”
“其次,在于擅行废立。”王允面无表情,沉声相对。“先少帝,为先灵帝嫡长子,履任大宝,天下皆服,而其尚未成年亲政,并无大过,董卓却引甲兵上朝,逼迫天子退位,故……”
“故罪无可赦!”公孙珣一声长叹。“做下这种事情,难道不是国贼吗?所以我才要和北地诸位两千石会盟常山,然后不远数千里,亲自起兵伐董!只是,董卓罪无可赦,帮他做下如此大逆不道之事的帮凶又难道可以想着赦免吗?当日助董卓行废立事的是谁啊?谁解的少帝玺绶,谁扶的少帝下殿,谁又引群臣第一个拜的当今天子?自己走出来,去左面阙下待罪!”
“这些俱是前太傅袁隗所为。”王允再度正色相对。“太傅已然身死,便是当日控制南宫的甲士首领牛辅,也已经被卫将军斩杀在了陕县。”
“怎么罪过都是死人做下的呢?”公孙珣不由蹙眉。
“当日持兵入殿者,尚有一吕布在此。”王允忽然提到了一个颇显意外的名字。
“区区一爪牙,何足道也?”公孙珣凛然失笑。“不过也罢,罪臣吕布何在?直接去左面阙下立着!”
吕布刚要出列辩解,周围明显已经盯住他的数十甲士便已然围上,为首的太史慈、赵云二人更是直接露刃逼迫。吕布空有虓虎之勇,却也无可奈何,当场便被夺了仪刀、配饰,赤手空拳被赶到了未央宫东阙左面的那扇三出阙下,并有数十甲士就地持刃将他隔开。
“除了罪人呢?”公孙珣继续幽幽叹道。“汉家养士四百年,当日竟然没有一个忠心之人当廷抗辩吗?”
“尚书卢植与司隶校尉袁绍,都曾公开抗辩。”王允沉声应道。“时司徒丁宫虽被逼迫书旨,却也曾趁机伪作言语于太后旨意,嘲讽董卓。”
“这三位……袁绍在关东,卢公当日被我弟救走回北地老家了,司徒丁宫何在?”公孙珣复又叹气言道。“可以往右面三出阙下静候。”
“已然被董卓寻衅诛杀。”王允回复的干脆利索。
“换言之,当日助纣为虐者和挺身相对者,大多不在了……如今活下来的,多是当日一言不发者?”
“然也。”
“这样好了。”公孙珣抬起手中断刃,遥遥相指百官。“当日在殿上坐视董卓废立之人,俱往左面行五步,其余不动!”
一众公卿当即心惊肉跳,但身后两千骑士持械相对,身前公孙珣一人抬刀相斥,他们却也无话可说,只能惶惶然往左行了五步……而这一动,公卿百官倒是直接动了七八成。
最后,连王允也在沉默片刻后,在公孙珣眼皮子底下准备向左而行。
“王公与钟侍郎且住。”手持圣旨的钟繇也要往左走,却被公孙珣给喊住了。“你二人现在一个是天子使者,一个是代朝中公卿答话,安生站着便可……王公请继续具言董卓之罪。”
“董卓还曾鸩杀太后。”王允停住脚步,回首相对。
“依旧罪无可赦!”公孙珣再度抬手,以刀相指阙下。“从犯者往左阙下自立,而奋力对抗,哪怕是只当众出言嘲讽过一句的自往右阙下相候便是,不用再理会其他……至于当时在洛阳朝中坐视董卓行此大逆不道却不发一言者,再往左行五步!”
阙下文武百官已经明白公孙珣要做什么了,但却不敢不动……实际上,之前行过五步的,此时全部都再往左移动,便是之前两三成没动的人,此时也有不少人黯然往左追上了五步。
“王公继续。”眼见着公卿移动完毕,公孙珣继续逼迫王允报董卓之罪。
“鸩杀少帝。”
“依旧如前故,从者自投左阙,谏者自去右阙,坐视者往左行五步。”
“强迫迁都,致使河南百姓颠沛流离,沿途死伤枕籍。”
“罪无可赦,依旧如故。”随着公孙珣这一次言语,终于有以杨彪、黄琬为首的部分公卿从大队中走出,往右阙下而立,但更多的人却依旧向左移动不止。
实际上,此时还留在原地的,只有一两成人了。
“继续。”
“自称相国,掳掠河南,并发诸皇陵、丘墓以求财货。”
“也是实话,依旧如前。”
“残虐降兵,并无故夷太傅、太仆全家。”
“太傅……太仆确实冤枉,所以依旧如前。”公孙珣冷笑一声,而随着他这句话,便是皇甫嵩这些关西出身的公卿官吏,也都开始低头向左移动,此时还能不动的不过是区区十六七人罢了。
“下令拷略三辅,擅杀无辜,并以长安仪制修万岁坞。”
“依旧如前。”公孙珣握住刀把,负手冷笑,因为这一次非但有数人直接被点名拖入南阙之下,便是那些一直左行不止的大部队也已经来到了左面阙之下,然后被数百白马义从给持械团团围住。
这个时候吕布周遭反而成了公卿官员最多的地方了。
“还有什么吗?”公孙珣立在台阶上继续负手追问。
“其余皆兵罪,卫将军为天下军权所在,就不是我一个领尚书事的司徒可以插嘴的了。”王允立在公孙珣身前台阶之下,却依旧昂然直立,似乎并未有半分示弱之意。
“原来如此。”公孙珣微微颔首,复又三面环视。“那这其中可还有其他曾与董卓相抗,却能存活之人吗?不管是试图刺杀,还是曾有只言片语相对,只要有人能证明,便可以自往右阙下而立。”
言至此处,又有数人走出,一个年长,乃是城门校尉朱儁;一个中年人,公孙珣却并不认得;还有三名年轻人,乃是刘焉长子刘范、次子刘诞、幼子刘璋……这倒是让人无话可说了。
而此时,依旧留在原地的,也就只有十来人了。
“你们这些人,若有在董卓入万岁坞后方为官的人,也可以去右阙之下。”公孙珣看着身前仅剩的公卿官员,也是好意相对。
果然,又有两人走出来,长呼一口气往右阙下面站着去了。
“盖元固呢?”公孙珣稍微顿挫,继续环顾好奇询问。“我听说早在一开始董卓废立之后,他就曾经写信直斥董卓,说‘足下小丑,擅行此事,贺者在门,吊着在庐’,这是国家少有的气节大臣,今日为何不见他呢?”
站在未央宫东阙左面阙前,却勉强没有立到阙下以至于被甲士围住的皇甫嵩,微微拱手作答:“回禀卫将军,董卓乱政以来,盖元固因为自己无法阻止,屡屡气结,以至于背痈发作,渐渐卧床不起……而数日前,闻得董卓伏诛,其人过于兴奋之下,反而是去了。”
公孙珣一时沉默,却又旋即感慨:“其实,董卓的罪过不就摆在这里吗?若其人无罪,那这些因为对抗他而死掉的人又算是什么?被他气死的盖元固,被他逼死的荀慈明,被他杀来立威的朝中公卿,被他劫掠驱赶死在路上的河南士民,还有随我千里征伐沿途牺牲的袍泽……这些人难道是叛逆吗?董卓之罪,罪莫大焉,所以其人虽死也要被我割下头颅,传首三辅!只是有一件事情我想问问诸位,为什么反抗董卓的这么少,助纣为虐的这么多呢?满朝公卿,十之八九列于左阙之下,你们不觉得羞耻吗?!董卓有罪,可有罪只有董卓吗?”
“卫将军!”
左阙之下,一时惊慌骚乱,多有人下跪请罪求饶,而立在公孙珣身前的王允虽然面色铁青,却依旧昂首直立。“董卓暴虐,动辄杀人夷族,我等手无缚鸡之力,只能俯首待时……”
“待何时?”公孙珣忽然打断对方,直视对方喝问。“待董卓自亡?!若天下无我,你们是不是等他篡汉自立时也要俯首待时?再说了,天下人论迹不论心,你们这些朝中公卿,数代皆受汉禄、为汉臣,却坐视废立事,坐视迁都事,坐视太后被鸩杀,坐视少帝被鸩杀……我没有给你们机会吗?但有一事起身相抗,但有只言片语反董事,皆可往右阙下而立,你们有吗?!忠臣孝子死于贼手时,汉室权威尽丧时,我等辛苦作战时,天下人只看到你们这些中枢公卿俯首帖耳,事董卓宛如事君!现在有人告诉我,说你们心存汉室,对董卓只是虚应,说出去,天下人会信吗?我会信吗?昭昭史册会信吗?”
此言既出,南阙之下,自皇甫嵩以下,终于承受不住,却是全部俯身跪拜谢罪。
而闻得最后几句,便是王允也一时情绪崩溃,情难自禁:“时事如此,我... -->>
董卓何罪?
这大概是天底下最滑稽可笑的问题了,尤其是从卫将军公孙珣嘴里问出来的时候。
如果董卓没罪,那你公孙珣为何要首倡义兵,誓师讨董?如果董卓没罪,那你为何要花近一年的时间打穿了几千里地,然后把人家堵在家里给弄死?如果董卓没罪,那今天随你一起度过渭水的十万大军又算是什么东西?
反贼吗?!
但是,荒谬归荒谬,反过来说,这大概也是天底下最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了,因为它牵扯到了太多的东西,一不小心就会动摇很多人、很多团体的政治根基。更不要说,此时此刻,公卿百官和讨董功臣俱在,而大家所立的地方乃是未央宫东阙之前了——这是一个极为郑重的政治场合,任何人都要为自己的言论和表态负政治责任的。
这种情况下,一个回答不好,可能某些人的政治生命就要终结,甚至更进一步,两千名全副武装的白马骑士就在身后,干脆现场来个身死族灭也说不定。
平心而论,立在阙下的众人没一个是傻子,实际上,大家多少都能感觉到公孙珣这个滑稽问题背后隐藏的某种恶意,但偏偏无可奈何。因为,这位卫将军是讨董的最大功臣,是讨董大局中立场最为坚定之人……他可能是这里最有资格居高临下讨论这个问题的人了。
心念至此,公卿百官,几乎人人都盯住了被直接点名质问的王允王子师。毕竟众所周知,这位领尚书事的王司徒,其人一身名位实权全都是董卓所给,此时被针对,似乎更加理所当然。
而王子师沉默了片刻,却是郑重其事的朝公孙珣微微欠身而答:“回禀卫将军,我以为董卓罪事严重,堪称大逆不道,且其人罪行累累,借《吕氏春秋》一言,所谓虽尽荆越之竹也难书尽……故此无需多言。”
“凡事有大小,凡人有主从。”公孙珣不慌不忙,挥手将钟繇斥退几个身位后,直接站到了阙前台阶之上,然后居高临下,扶刀继续迫问。“再说了,去年我离开关中往辽西平叛时,董卓其人尚足称国家忠臣良牧,一年有余而已,其人便是每日犯事,也不足以说不完吧?从头到尾,挑主要的大罪来说便是……不然,无故而诛一太尉、相国、太师,你我将来何以服天下人?”
王允再度沉默片刻,声音不免低沉下来:“卫将军一定要问清楚吗?”
“我没有资格过问此事吗?”公孙珣好奇反问,然后扬声相对。“天子年幼,正该有人代持朝政,辅佐大局。但如今大将军何进身死,骠骑将军董重身死,车骑将军何苗身死,太傅袁隗身死,就连相国董卓如今都死了,大司马刘虞尚在河东未至……那正如当日我不来讨董谁来讨,王公,请问今日我不问此事,谁来问?袁本初吗,其人何在?”
熏风阵阵,宫阙巍然,司徒王允无言以对,阙下的文武百官也都无话可说。
其实,这正是这些人另一个巨大的软肋,面对着公孙珣的十万大军和讨董功绩,还有如今中枢附近其人一家独大的事实,他们唯一的依仗便是中枢权威和政治传统了。但是,且不提之前董卓将中枢权威毁的一干二净,即便是按照所谓汉室的政治传统,公孙珣此时居然也是天下军政大权的正统所在。
须知道,这位卫将军,早在五年前便已经是卫将军了。
想问他为什么这么理直气壮,倒不如问一问为什么那些排在他身前的人全都死了?这些人,可不全是他公孙珣杀的吧?
“说吧,按时间顺序一件件说!”眼见着王允再无可避,公孙珣一边扶刀四顾嗤笑,一边朝下方一名下属招手示意。“王象上前来,就在这未央宫东阙前持纸笔细录,以便昭告天下!”
王象闻言不敢怠慢,赶紧从自己坐骑身上取来纸笔墨囊,然后在两名武士的协助下直接来到阙上一处凸起石台之上,准备直接笔录。
王允眼见着避无可避,只能先勉力颔首低头,然后复又直身以对:“若卫将军一意如此,我也只能是实情以对了,反正这些事情天下人无一不知,强做遮掩,只能让人笑话!”
“说来。”
“董卓第一件大罪,在于无诏引兵入洛。”
“说的好!”第一个罪名出口后,公孙珣便勃然作色。“身为边将、州牧,不去奉诏履任地方,反而引兵私入洛阳,罪无可赦……然此事同谋者何人,谁在洛中招之?”
王允面色铁青,但其人到底是天性刚烈,做不来当面扯谎的事情,便扬声以对:“此事虽有模糊之处,但应该是前司隶校尉袁绍进言,大将军何进私召,或许先太傅袁隗亦知。”
“何、袁两氏贼子何在?”公孙珣忽然拔刀指向台下公卿,厉声呵斥。“做下如此事端,难道还想自称清白吗?滚出来,与我立到左面三出阙之下!”
阙者,是宫殿前象征着权威的建筑,最高等级的便是三出阙,而三出阙分为两扇,一左一右,夹着中间直对宫门的大道,显得极为巍峨高大……故此,这两个建筑又被称为象魏。
后世有言,代汉者当涂高也,而三出阙,或者说是象魏,大概就是路边最高的建筑了,故此有以魏代汉之说。
不过,且不提这些荒谬之事,回到眼前,公孙珣厉声喝问,然后当然无人出列。
“卫将军。”王允长呼一口气,微微颤声言道。“何氏兄弟,还有袁太傅、袁太仆叔侄俱已满门被诛,而袁绍、袁术俱已逃出洛阳,如今正在关东……想责何袁两家罪过的话,恐怕很难。”
“原来如此。”公孙珣恍然大悟,持刀之手也微微下按,复又收回到鞘中。“人死如灯灭,功罪俱成灰,引兵入洛这个罪名,该担责的要么身死,要么后来起兵反正,便不用计较了……王公继续说,董卓还有什么大罪?”
“其次,在于擅行废立。”王允面无表情,沉声相对。“先少帝,为先灵帝嫡长子,履任大宝,天下皆服,而其尚未成年亲政,并无大过,董卓却引甲兵上朝,逼迫天子退位,故……”
“故罪无可赦!”公孙珣一声长叹。“做下这种事情,难道不是国贼吗?所以我才要和北地诸位两千石会盟常山,然后不远数千里,亲自起兵伐董!只是,董卓罪无可赦,帮他做下如此大逆不道之事的帮凶又难道可以想着赦免吗?当日助董卓行废立事的是谁啊?谁解的少帝玺绶,谁扶的少帝下殿,谁又引群臣第一个拜的当今天子?自己走出来,去左面阙下待罪!”
“这些俱是前太傅袁隗所为。”王允再度正色相对。“太傅已然身死,便是当日控制南宫的甲士首领牛辅,也已经被卫将军斩杀在了陕县。”
“怎么罪过都是死人做下的呢?”公孙珣不由蹙眉。
“当日持兵入殿者,尚有一吕布在此。”王允忽然提到了一个颇显意外的名字。
“区区一爪牙,何足道也?”公孙珣凛然失笑。“不过也罢,罪臣吕布何在?直接去左面阙下立着!”
吕布刚要出列辩解,周围明显已经盯住他的数十甲士便已然围上,为首的太史慈、赵云二人更是直接露刃逼迫。吕布空有虓虎之勇,却也无可奈何,当场便被夺了仪刀、配饰,赤手空拳被赶到了未央宫东阙左面的那扇三出阙下,并有数十甲士就地持刃将他隔开。
“除了罪人呢?”公孙珣继续幽幽叹道。“汉家养士四百年,当日竟然没有一个忠心之人当廷抗辩吗?”
“尚书卢植与司隶校尉袁绍,都曾公开抗辩。”王允沉声应道。“时司徒丁宫虽被逼迫书旨,却也曾趁机伪作言语于太后旨意,嘲讽董卓。”
“这三位……袁绍在关东,卢公当日被我弟救走回北地老家了,司徒丁宫何在?”公孙珣复又叹气言道。“可以往右面三出阙下静候。”
“已然被董卓寻衅诛杀。”王允回复的干脆利索。
“换言之,当日助纣为虐者和挺身相对者,大多不在了……如今活下来的,多是当日一言不发者?”
“然也。”
“这样好了。”公孙珣抬起手中断刃,遥遥相指百官。“当日在殿上坐视董卓废立之人,俱往左面行五步,其余不动!”
一众公卿当即心惊肉跳,但身后两千骑士持械相对,身前公孙珣一人抬刀相斥,他们却也无话可说,只能惶惶然往左行了五步……而这一动,公卿百官倒是直接动了七八成。
最后,连王允也在沉默片刻后,在公孙珣眼皮子底下准备向左而行。
“王公与钟侍郎且住。”手持圣旨的钟繇也要往左走,却被公孙珣给喊住了。“你二人现在一个是天子使者,一个是代朝中公卿答话,安生站着便可……王公请继续具言董卓之罪。”
“董卓还曾鸩杀太后。”王允停住脚步,回首相对。
“依旧罪无可赦!”公孙珣再度抬手,以刀相指阙下。“从犯者往左阙下自立,而奋力对抗,哪怕是只当众出言嘲讽过一句的自往右阙下相候便是,不用再理会其他……至于当时在洛阳朝中坐视董卓行此大逆不道却不发一言者,再往左行五步!”
阙下文武百官已经明白公孙珣要做什么了,但却不敢不动……实际上,之前行过五步的,此时全部都再往左移动,便是之前两三成没动的人,此时也有不少人黯然往左追上了五步。
“王公继续。”眼见着公卿移动完毕,公孙珣继续逼迫王允报董卓之罪。
“鸩杀少帝。”
“依旧如前故,从者自投左阙,谏者自去右阙,坐视者往左行五步。”
“强迫迁都,致使河南百姓颠沛流离,沿途死伤枕籍。”
“罪无可赦,依旧如故。”随着公孙珣这一次言语,终于有以杨彪、黄琬为首的部分公卿从大队中走出,往右阙下而立,但更多的人却依旧向左移动不止。
实际上,此时还留在原地的,只有一两成人了。
“继续。”
“自称相国,掳掠河南,并发诸皇陵、丘墓以求财货。”
“也是实话,依旧如前。”
“残虐降兵,并无故夷太傅、太仆全家。”
“太傅……太仆确实冤枉,所以依旧如前。”公孙珣冷笑一声,而随着他这句话,便是皇甫嵩这些关西出身的公卿官吏,也都开始低头向左移动,此时还能不动的不过是区区十六七人罢了。
“下令拷略三辅,擅杀无辜,并以长安仪制修万岁坞。”
“依旧如前。”公孙珣握住刀把,负手冷笑,因为这一次非但有数人直接被点名拖入南阙之下,便是那些一直左行不止的大部队也已经来到了左面阙之下,然后被数百白马义从给持械团团围住。
这个时候吕布周遭反而成了公卿官员最多的地方了。
“还有什么吗?”公孙珣立在台阶上继续负手追问。
“其余皆兵罪,卫将军为天下军权所在,就不是我一个领尚书事的司徒可以插嘴的了。”王允立在公孙珣身前台阶之下,却依旧昂然直立,似乎并未有半分示弱之意。
“原来如此。”公孙珣微微颔首,复又三面环视。“那这其中可还有其他曾与董卓相抗,却能存活之人吗?不管是试图刺杀,还是曾有只言片语相对,只要有人能证明,便可以自往右阙下而立。”
言至此处,又有数人走出,一个年长,乃是城门校尉朱儁;一个中年人,公孙珣却并不认得;还有三名年轻人,乃是刘焉长子刘范、次子刘诞、幼子刘璋……这倒是让人无话可说了。
而此时,依旧留在原地的,也就只有十来人了。
“你们这些人,若有在董卓入万岁坞后方为官的人,也可以去右阙之下。”公孙珣看着身前仅剩的公卿官员,也是好意相对。
果然,又有两人走出来,长呼一口气往右阙下面站着去了。
“盖元固呢?”公孙珣稍微顿挫,继续环顾好奇询问。“我听说早在一开始董卓废立之后,他就曾经写信直斥董卓,说‘足下小丑,擅行此事,贺者在门,吊着在庐’,这是国家少有的气节大臣,今日为何不见他呢?”
站在未央宫东阙左面阙前,却勉强没有立到阙下以至于被甲士围住的皇甫嵩,微微拱手作答:“回禀卫将军,董卓乱政以来,盖元固因为自己无法阻止,屡屡气结,以至于背痈发作,渐渐卧床不起……而数日前,闻得董卓伏诛,其人过于兴奋之下,反而是去了。”
公孙珣一时沉默,却又旋即感慨:“其实,董卓的罪过不就摆在这里吗?若其人无罪,那这些因为对抗他而死掉的人又算是什么?被他气死的盖元固,被他逼死的荀慈明,被他杀来立威的朝中公卿,被他劫掠驱赶死在路上的河南士民,还有随我千里征伐沿途牺牲的袍泽……这些人难道是叛逆吗?董卓之罪,罪莫大焉,所以其人虽死也要被我割下头颅,传首三辅!只是有一件事情我想问问诸位,为什么反抗董卓的这么少,助纣为虐的这么多呢?满朝公卿,十之八九列于左阙之下,你们不觉得羞耻吗?!董卓有罪,可有罪只有董卓吗?”
“卫将军!”
左阙之下,一时惊慌骚乱,多有人下跪请罪求饶,而立在公孙珣身前的王允虽然面色铁青,却依旧昂首直立。“董卓暴虐,动辄杀人夷族,我等手无缚鸡之力,只能俯首待时……”
“待何时?”公孙珣忽然打断对方,直视对方喝问。“待董卓自亡?!若天下无我,你们是不是等他篡汉自立时也要俯首待时?再说了,天下人论迹不论心,你们这些朝中公卿,数代皆受汉禄、为汉臣,却坐视废立事,坐视迁都事,坐视太后被鸩杀,坐视少帝被鸩杀……我没有给你们机会吗?但有一事起身相抗,但有只言片语反董事,皆可往右阙下而立,你们有吗?!忠臣孝子死于贼手时,汉室权威尽丧时,我等辛苦作战时,天下人只看到你们这些中枢公卿俯首帖耳,事董卓宛如事君!现在有人告诉我,说你们心存汉室,对董卓只是虚应,说出去,天下人会信吗?我会信吗?昭昭史册会信吗?”
此言既出,南阙之下,自皇甫嵩以下,终于承受不住,却是全部俯身跪拜谢罪。
而闻得最后几句,便是王允也一时情绪崩溃,情难自禁:“时事如此,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