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南宋日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突然间烟雨婆娑,鹅湖山也被染成了水墨色,此时或是凭栏远眺,或是煮茶论道,或是寂寞矗立,都正是装文人、装骚客的最佳时机。反正不论如何,所谓骚客文人,最是见不得这种鬼天气了,一旦遇上,那矫情的愁绪便会无端端地泛滥起来。
却说刘秀才也正矗立在这烟雨之中,可他却没装逼,也没犯二,只是临行之前或多或少有些伤感罢了,他来到鹅湖山的学堂前,那“鹤立鸡群”的建筑此刻正孤单落魄地立在云雾底下,前方一个牌坊,却是用上好的青石雕琢而成,上写着那草包赵惇的四个大字“鹅湖书院”。还别说,这赵惇虽入不得刘涣法眼,但长期淫沁在书法之中,又得名师指点,这几个行书还是写得极好的……
“涣哥儿,你还有甚么放心不下的么?”刘三和一众兄弟披着蓑衣,带着竹编帽,正呆呆地看着呆呆的刘涣。
等了良久,刘秀才忽地转过身来,急道:“三哥,去寻笔墨来,在请一个雕刻技艺最好的师傅,老子要青史留名了!”
刘三听得“青史留名”一言,当下也不多问,转身上了马,一勒缰绳,消失在众人眼前※%,……
刘涣又朝当场众人道:“兄弟们,且把这书院左前方的石碑清理一番。”
几人闻声而动,打得水来,往石碑上一泼,再将其擦拭干净,那平平整整的石牌便显出青光来,如一张张等待这雕刻的纸张一般……
这学院正大门的左右两边,都有刘涣设计的两排石碑,石碑高有两米,打磨得光华平整,上头又有遮风挡雨的盖子,从正门牌坊下一直延伸到书院正堂前。
按刘涣的意思,这些东西,是将来用作宣传“校务”、展示“好文章”、“好调研”的,可他大费苦心设计的东西,却被官家霸占了去。而今太子赵惇回宫,也不晓得有没有将这书院的情况禀报给他老子,关于这“鹅湖书院”安排,朝廷迟迟不见动静。其一怒之下,就要留点东西在上面,也好让世人记住,这学院是他刘秀才一手设计、带头兴建而来的……
过不多时,刘三驭马而归,身后带着一人,那人的肩上挎着一个木箱子,想必定是那雕刻师傅无疑。
见得刘涣,那人一抖身上的雨水,脱了蓑衣,却是个清瘦汉子。他开口道:“小哥儿便是这鹅湖山的刘秀才么?”
刘涣道:“正是!此番烦劳先生而来,是要请先生在这左首石牌上雕刻一些东西。”
那人道:“能得刘秀才青睐,实乃大幸,莫说烦劳的话了!敢问却是要雕琢甚么?”
刘涣沉吟片刻,道:“无他,不过将近一千五百个字,对先生而言,当不是难事吧?”
那人笑道:“莫说是雕刻文字,便是雕龙画凤,对我而言也不再话下的。再者这石碑的材质极好,又早已打磨光滑,更是简易无比了。但却不知是些甚么字?”
刘涣道:“这个你且不用多问,稍后便就一目了然……三哥,笔墨伺候。”
刘三取出笔墨交给刘涣,他拿着往石碑下一走——哎哟,身高不够!
见得他这一窘迫状况,其余兄弟立马搬来一方多余的石头给他踮脚,刘秀才道一声感谢后,深深呼吸,调匀墨水,蘸了笔尖,等狼毫吸食饱满后,一捋大袖,缓缓而写,正是一手漂亮的仿宋体……
那请来的雕刻师傅见得一个个规规整整的楷体字落在石碑之上,顿时眼前一亮,暗道“百闻不如一见,都说这鹅湖山的刘秀才善于书法,果然名不虚传。”
涣哥儿也不客气,既然要“留名”,就必须下狠功夫,他且尽量保持着激动的心情,让每一个字写得规规整整,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般……
众人也不打搅,悄悄地等待着。
过了许久,那恼人的雨水终于停止,天色也开朗起来。
众人忽听得涣哥儿一声长叹,却见左首石碑之上,全是一个个灵秀俊朗的字儿,每每三个字衔接在一起,好看极了……
刘涣道:“先生!这便是要雕琢的字了,你看可有指教?”
那人沉默不语,暗暗读来,当即震惊万分,愕道:“敢问刘秀才,你这是……”
刘涣哈哈一笑,道:“小子身来无物,被鹅湖山这块土地所接济养育,未报恩情,只得留一篇启蒙字句,算是为鹅湖山一带孩童尽点绵薄之力了。初初写成,却无过多思量,倒让先生笑话了!”
那人闻言,拍手惊叫一声,道:“哪里哪里,刘秀才过于谦虚了,这真是太好了、太好了……”或许那师傅肚子中的墨水不多,也说不出甚么夸赞之词来,只是一味叫好!
这刘涣所写的,就是“三字经”!故而是剽窃无疑,便在落款之处,写着“乾道七年、鹅湖山刘涣”等字样!
他以前一直在实地考察,或是走访,或是差人询问,都没有听说过“三字经”的相关信息,从那时候起,其心中那邪恶的念头便一发不可收拾。
他很清楚,到底这“三字经”是谁所作?有许多不尽相同的论断,但姑且推到最早的出处,便是南宋一个叫做“王应麟”的人编撰的,可就算如此,那王应麟也是1223年出生的人,而今却是乾道七年1171年,按时间计算,要等到“三字经”问世的话,还得等半个世纪,即五十年左右。
五十年何其之长,他刘涣等不急,也等不起了。这等万世传承的启蒙读物,越早面世越好,对一个民族,乃至一个时代之教育,都是能起到良好作用的。
抛去其中的典故不论,但从文字之简洁与押韵而言,真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如此这般,学的人不会太难,教的人也不会太费心……
那雕刻师傅久久不敢动手,他说这等好文,不是他一个凡夫俗子敢去雕琢的。刘涣听了好不生气,怒斥他矫情,又给金钱诱惑。
那人到底答应了下来,但那钱财却分文不敢再要,他说能得此等文字雕刻,是他的福分。刘涣也由得他了……
刘三多少读过一些诗书,当即也觉得涣哥儿这文写得极好,出口叹道:“哎……要是某年幼求学之时,能得此蒙育,那便好了!”
刘涣呵呵一笑,道:“三哥就算不学这等启蒙字句,而今不也是满腹锦纶么,何必嗟叹!走,该上山了,师父等着我等呢!”
刘三这才一个恍惚,道:“却不知令师等着我等作甚?却还要跑去那山巅,是极其隐秘之事么?”
刘涣道:“我师父是多年的江湖老熟客,自有他要交代的事情,想必在这出游一事上,你我兄弟还有何人能比得过他老人家。”
刘三点头称是,招呼兄弟们一声,踩着湿滑的山道去了山顶……
到得山巅之时,却见那大汉早已等着。
刘涣上前见礼,道:“师父!”
大汉冷哼一声,骂道:“怎地耽搁这久?老子都等得不耐烦了。”
刘涣谦逊道:“师父恕罪,徒儿和一众兄弟在鹅湖书院做一件大事呢!”
大汉道:“哼!甚么大事?既要老子带你出游去访高人隐士,就得听老子的话!人齐了么?”
刘涣道:“齐了!”
大汉道:“先发毒誓!”
&nb... -->>
突然间烟雨婆娑,鹅湖山也被染成了水墨色,此时或是凭栏远眺,或是煮茶论道,或是寂寞矗立,都正是装文人、装骚客的最佳时机。反正不论如何,所谓骚客文人,最是见不得这种鬼天气了,一旦遇上,那矫情的愁绪便会无端端地泛滥起来。
却说刘秀才也正矗立在这烟雨之中,可他却没装逼,也没犯二,只是临行之前或多或少有些伤感罢了,他来到鹅湖山的学堂前,那“鹤立鸡群”的建筑此刻正孤单落魄地立在云雾底下,前方一个牌坊,却是用上好的青石雕琢而成,上写着那草包赵惇的四个大字“鹅湖书院”。还别说,这赵惇虽入不得刘涣法眼,但长期淫沁在书法之中,又得名师指点,这几个行书还是写得极好的……
“涣哥儿,你还有甚么放心不下的么?”刘三和一众兄弟披着蓑衣,带着竹编帽,正呆呆地看着呆呆的刘涣。
等了良久,刘秀才忽地转过身来,急道:“三哥,去寻笔墨来,在请一个雕刻技艺最好的师傅,老子要青史留名了!”
刘三听得“青史留名”一言,当下也不多问,转身上了马,一勒缰绳,消失在众人眼前※%,……
刘涣又朝当场众人道:“兄弟们,且把这书院左前方的石碑清理一番。”
几人闻声而动,打得水来,往石碑上一泼,再将其擦拭干净,那平平整整的石牌便显出青光来,如一张张等待这雕刻的纸张一般……
这学院正大门的左右两边,都有刘涣设计的两排石碑,石碑高有两米,打磨得光华平整,上头又有遮风挡雨的盖子,从正门牌坊下一直延伸到书院正堂前。
按刘涣的意思,这些东西,是将来用作宣传“校务”、展示“好文章”、“好调研”的,可他大费苦心设计的东西,却被官家霸占了去。而今太子赵惇回宫,也不晓得有没有将这书院的情况禀报给他老子,关于这“鹅湖书院”安排,朝廷迟迟不见动静。其一怒之下,就要留点东西在上面,也好让世人记住,这学院是他刘秀才一手设计、带头兴建而来的……
过不多时,刘三驭马而归,身后带着一人,那人的肩上挎着一个木箱子,想必定是那雕刻师傅无疑。
见得刘涣,那人一抖身上的雨水,脱了蓑衣,却是个清瘦汉子。他开口道:“小哥儿便是这鹅湖山的刘秀才么?”
刘涣道:“正是!此番烦劳先生而来,是要请先生在这左首石牌上雕刻一些东西。”
那人道:“能得刘秀才青睐,实乃大幸,莫说烦劳的话了!敢问却是要雕琢甚么?”
刘涣沉吟片刻,道:“无他,不过将近一千五百个字,对先生而言,当不是难事吧?”
那人笑道:“莫说是雕刻文字,便是雕龙画凤,对我而言也不再话下的。再者这石碑的材质极好,又早已打磨光滑,更是简易无比了。但却不知是些甚么字?”
刘涣道:“这个你且不用多问,稍后便就一目了然……三哥,笔墨伺候。”
刘三取出笔墨交给刘涣,他拿着往石碑下一走——哎哟,身高不够!
见得他这一窘迫状况,其余兄弟立马搬来一方多余的石头给他踮脚,刘秀才道一声感谢后,深深呼吸,调匀墨水,蘸了笔尖,等狼毫吸食饱满后,一捋大袖,缓缓而写,正是一手漂亮的仿宋体……
那请来的雕刻师傅见得一个个规规整整的楷体字落在石碑之上,顿时眼前一亮,暗道“百闻不如一见,都说这鹅湖山的刘秀才善于书法,果然名不虚传。”
涣哥儿也不客气,既然要“留名”,就必须下狠功夫,他且尽量保持着激动的心情,让每一个字写得规规整整,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般……
众人也不打搅,悄悄地等待着。
过了许久,那恼人的雨水终于停止,天色也开朗起来。
众人忽听得涣哥儿一声长叹,却见左首石碑之上,全是一个个灵秀俊朗的字儿,每每三个字衔接在一起,好看极了……
刘涣道:“先生!这便是要雕琢的字了,你看可有指教?”
那人沉默不语,暗暗读来,当即震惊万分,愕道:“敢问刘秀才,你这是……”
刘涣哈哈一笑,道:“小子身来无物,被鹅湖山这块土地所接济养育,未报恩情,只得留一篇启蒙字句,算是为鹅湖山一带孩童尽点绵薄之力了。初初写成,却无过多思量,倒让先生笑话了!”
那人闻言,拍手惊叫一声,道:“哪里哪里,刘秀才过于谦虚了,这真是太好了、太好了……”或许那师傅肚子中的墨水不多,也说不出甚么夸赞之词来,只是一味叫好!
这刘涣所写的,就是“三字经”!故而是剽窃无疑,便在落款之处,写着“乾道七年、鹅湖山刘涣”等字样!
他以前一直在实地考察,或是走访,或是差人询问,都没有听说过“三字经”的相关信息,从那时候起,其心中那邪恶的念头便一发不可收拾。
他很清楚,到底这“三字经”是谁所作?有许多不尽相同的论断,但姑且推到最早的出处,便是南宋一个叫做“王应麟”的人编撰的,可就算如此,那王应麟也是1223年出生的人,而今却是乾道七年1171年,按时间计算,要等到“三字经”问世的话,还得等半个世纪,即五十年左右。
五十年何其之长,他刘涣等不急,也等不起了。这等万世传承的启蒙读物,越早面世越好,对一个民族,乃至一个时代之教育,都是能起到良好作用的。
抛去其中的典故不论,但从文字之简洁与押韵而言,真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如此这般,学的人不会太难,教的人也不会太费心……
那雕刻师傅久久不敢动手,他说这等好文,不是他一个凡夫俗子敢去雕琢的。刘涣听了好不生气,怒斥他矫情,又给金钱诱惑。
那人到底答应了下来,但那钱财却分文不敢再要,他说能得此等文字雕刻,是他的福分。刘涣也由得他了……
刘三多少读过一些诗书,当即也觉得涣哥儿这文写得极好,出口叹道:“哎……要是某年幼求学之时,能得此蒙育,那便好了!”
刘涣呵呵一笑,道:“三哥就算不学这等启蒙字句,而今不也是满腹锦纶么,何必嗟叹!走,该上山了,师父等着我等呢!”
刘三这才一个恍惚,道:“却不知令师等着我等作甚?却还要跑去那山巅,是极其隐秘之事么?”
刘涣道:“我师父是多年的江湖老熟客,自有他要交代的事情,想必在这出游一事上,你我兄弟还有何人能比得过他老人家。”
刘三点头称是,招呼兄弟们一声,踩着湿滑的山道去了山顶……
到得山巅之时,却见那大汉早已等着。
刘涣上前见礼,道:“师父!”
大汉冷哼一声,骂道:“怎地耽搁这久?老子都等得不耐烦了。”
刘涣谦逊道:“师父恕罪,徒儿和一众兄弟在鹅湖书院做一件大事呢!”
大汉道:“哼!甚么大事?既要老子带你出游去访高人隐士,就得听老子的话!人齐了么?”
刘涣道:“齐了!”
大汉道:“先发毒誓!”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