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农家药女:富贵临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脸颊微红,谦虚的道:“这……他们后来送我礼物,我收了。”
李敏寒低声道:“你救了王花的命,王花家可没有送礼。”
李如意微笑道:“哦。你不说我都忘记这件事了。”王花一家人分家就离开礼村,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好像凭空消失了一样。
李英华不以为然的道:“王花家的地还在咱们村,明年春天肯定得回来种地。”
李健安、李福康仍是去县城卖鸡蛋灌饼,按照契约从明个起至明年二月就不能再卖,李如意多烙出二百张,还让他们吆喝出来让主顾知道。
果然,县城里的主顾得知之后疯抢鸡蛋灌饼。
明明是多出二百张鸡蛋灌饼,李健安、李福康却比往日早到家。
李福康进门就问道:五妹,腊肥肠、猪肝做好了吗?”
“前面的步骤完成,后面还有一步。”李如意已把腊肥肠、猪肝用花椒、酒等调料腌制并密封好,就等着几天后挂出去风干。
腊味非常好吃,做法比较简单,还不费柴火。李如意认为比做熏肉、火腿什么的简单多了。
李英华把李福康拉到厨房角落半人高被油纸、麻绳紧紧封住的大缸旁边,问道:“二哥,你闻,可香了对不对?”
“嗯。香得很。”李福康狠狠的嗅着香气,“放酒了。”
“对。酒能去腥臭出香气。”
李健安跟了过来,问道:“腌了一大缸吗?”
李如意过来拍了拍大缸,“这缸能装着呢,两套肥肠、两幅猪肝只腌了个缸底而已。我想着以后再得了猪下水,就都腌了做出腊味,放在冬天慢慢吃或是送人。”
李健安有些激动的问道:“五妹,我们家能不能卖腊下水?”冬天学堂停课,兄弟四人可以卖腊下水赚束脩的费用也不错。
李如意摇了摇头,“不能。不过我可以在腊月做一些腊肉试卖,年前购买力高,可能有人喜欢吃腊肉。”这里是北地,前世北方人连腊肉都不喜欢吃,何况是腊下水。
次日早晨,赵氏起床时,四兄妹已经置身于礼村与长平县之间的集市。
每旬一次的集市就在官道旁边,放眼望去,大概有一里长,比长平县城城门外天天都有的小集市大多了。
此时是初秋,农田没有大的农事,方圆几十里的村民都到这里来赶集,人头攒动,非常热闹。
卖青菜、肉、鱼、蛋、鸡、糖、饼、面条、馒头、山里红、梨、苹果、布匹、棉花、碗、筐子、头花、荷包等应有尽有,甚至还有卖人。
李如意不是第一次赶集,上次是一个月前,发现这次比上次的人多。
李敏寒发现新大陆般俯在李英华耳边道:“三哥,我刚才粗粗的数了数,二十一个卖柴的!”
李英华缓缓道:“马上要到冬天,需要柴的人多,卖的人也多。”
李福康特意走到一个年龄与他相仿的矮瘦少年面前问道:“两捆柴多少钱?”一根扁担挑两捆柴,一般都是两捆柴一起卖。
少年也是见卖柴的人多,怕卖不出去,“两个铜钱。”再少就不能卖了。
脸颊微红,谦虚的道:“这……他们后来送我礼物,我收了。”
李敏寒低声道:“你救了王花的命,王花家可没有送礼。”
李如意微笑道:“哦。你不说我都忘记这件事了。”王花一家人分家就离开礼村,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好像凭空消失了一样。
李英华不以为然的道:“王花家的地还在咱们村,明年春天肯定得回来种地。”
李健安、李福康仍是去县城卖鸡蛋灌饼,按照契约从明个起至明年二月就不能再卖,李如意多烙出二百张,还让他们吆喝出来让主顾知道。
果然,县城里的主顾得知之后疯抢鸡蛋灌饼。
明明是多出二百张鸡蛋灌饼,李健安、李福康却比往日早到家。
李福康进门就问道:五妹,腊肥肠、猪肝做好了吗?”
“前面的步骤完成,后面还有一步。”李如意已把腊肥肠、猪肝用花椒、酒等调料腌制并密封好,就等着几天后挂出去风干。
腊味非常好吃,做法比较简单,还不费柴火。李如意认为比做熏肉、火腿什么的简单多了。
李英华把李福康拉到厨房角落半人高被油纸、麻绳紧紧封住的大缸旁边,问道:“二哥,你闻,可香了对不对?”
“嗯。香得很。”李福康狠狠的嗅着香气,“放酒了。”
“对。酒能去腥臭出香气。”
李健安跟了过来,问道:“腌了一大缸吗?”
李如意过来拍了拍大缸,“这缸能装着呢,两套肥肠、两幅猪肝只腌了个缸底而已。我想着以后再得了猪下水,就都腌了做出腊味,放在冬天慢慢吃或是送人。”
李健安有些激动的问道:“五妹,我们家能不能卖腊下水?”冬天学堂停课,兄弟四人可以卖腊下水赚束脩的费用也不错。
李如意摇了摇头,“不能。不过我可以在腊月做一些腊肉试卖,年前购买力高,可能有人喜欢吃腊肉。”这里是北地,前世北方人连腊肉都不喜欢吃,何况是腊下水。
次日早晨,赵氏起床时,四兄妹已经置身于礼村与长平县之间的集市。
每旬一次的集市就在官道旁边,放眼望去,大概有一里长,比长平县城城门外天天都有的小集市大多了。
此时是初秋,农田没有大的农事,方圆几十里的村民都到这里来赶集,人头攒动,非常热闹。
卖青菜、肉、鱼、蛋、鸡、糖、饼、面条、馒头、山里红、梨、苹果、布匹、棉花、碗、筐子、头花、荷包等应有尽有,甚至还有卖人。
李如意不是第一次赶集,上次是一个月前,发现这次比上次的人多。
李敏寒发现新大陆般俯在李英华耳边道:“三哥,我刚才粗粗的数了数,二十一个卖柴的!”
李英华缓缓道:“马上要到冬天,需要柴的人多,卖的人也多。”
李福康特意走到一个年龄与他相仿的矮瘦少年面前问道:“两捆柴多少钱?”一根扁担挑两捆柴,一般都是两捆柴一起卖。
少年也是见卖柴的人多,怕卖不出去,“两个铜钱。”再少就不能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