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大唐西宁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时间是开成元年四月末,丰州城里绿树成荫、花团锦绣。
在城东南角的一片空地上,数百军卒手持利斧、铁镐、铁锨,劈倒杂树,斩断荆棘,平整土地,在军士们身后不远处,丰安州县的大小官吏们正手持铁锨奋力铲草。荣军院的一群残疾老军们则在贴着招募告示的竹棚前维持秩序。
丰安城的百姓用一种新奇、复杂的眼光打量着眼前发生的一切,感受着这位新任刺史大人带给丰安人的震撼。这片正在平整的土地上,不久将建成一座名叫“毛毯厂”的新作坊。新作坊里,几百名织工将不分男女老幼集中在一起开工,这是何等气势?当然,让人惊讶并不仅仅是新作坊的规模宏大,而是它内部的管理和工序流程与老作坊截然不同。
这里的学徒统称为工人,没有男女老幼的限制,只要能通过测试谁都可以在这里凭手艺赚一份养家糊口的工钱。工人们分三班进厂劳作,每人每天劳作时间不超过五个时辰,且每劳作一个时辰就给半柱香的时间喝茶、吃点心。
新作坊里设有宿舍、食堂,城外家远的工人可以申请住宿在新作坊里。所有工人劳作两个时辰后都免费管顿饭,不敢说吃的有多好,但绝对管饱管够。新作坊按月结算工钱,工钱比一般作坊里的师傅略低,比学徒则高。
与老作坊里一个师傅只带一两个徒弟不同,新作坊里的师傅一个人要带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徒弟,徒弟多师傅少,不可能手把手地去教,但也不用担心跟着师傅学不到本事。这里的每个师傅只传授徒弟一样本事,簇绒的师傅教徒弟们簇绒、缝编的师傅就教缝编、提花的师傅则只教提花,因为术有专攻,徒弟们学的快,学的精。工作时,每个人只需要完成自己手头上的一份活,剩下的交由下面的工友完成。
因为每个人都能把精力放在自己最擅长的工序上,因此新作坊的效率明显要比老作坊高很多,而且质量也不比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差多少。这一点从先前在刺史府后巷里试办的“小工厂”里已经得到证实。
“工厂”是刺史杨大人起的名字,意识是工匠们在一起工作的场所,之所以在前面加个“小”字,是因为将来还要建一座比这更大的“工厂”。这座在刺史府后巷一座破旧小院里创办的工厂,起初只有五名师傅和十二个新手。创办之初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仅仅一个月后,“小工厂”里的毛毯产量就超过同等规模作坊的三倍,而成本却减少了三成。
一些脑筋活络的作坊主开始观察和模仿“小工厂”的做法,但他们的尝试很快都以失败而告终,小工厂里的那套东西,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是异常困难。这个时候刺史府的官员却主动找上门来,提议大伙集资入股创办一家规模比小工厂大十几倍的新工厂。新工厂采取官商合办,由刺史府提供厂房、土地和主要销售渠道,商户提供资金和分销渠道,作坊主们提供设备、人力和技术支持。
在刺史府官员不懈的游说下,丰安城中几乎所有经营毛毯生意的商户、作坊都成为新工厂的股东。十八家有实力的商户募集股本七千三百两白银,作坊主则提供了数十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刺史府不但提供厂房土地还承担了全部基建。而那些没有入股的散户,也大多跟新工厂签订协作协议,新工厂会将部分工序外包给他们。资金不足的散户还可以向工厂申请一笔周转资金。
当然,就像所有的新事物出现时都要面临的赞美、惊奇、怀疑、敌视和非难一样,新工厂的出现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仇恨,当面辱骂者有之,背后咀咒者有之,煽阴风的、点鬼火的也不在少数。
有人说刺史大人权大势大财力更大,根本无须理睬这些阴风暗火;也有人说丰安城里卧虎藏龙,刺史大人是条强龙不假,但古话不是说嘛,强龙难压地头蛇,刺史大人想断人生路,与民争利必然不会有好下场。孰是孰非,谁也说不清,是真是假,外人也无从窥测,其中冷暖,也只有当事人杨昊自己心里知道了。
笑也好,骂也好,誉之也好,诽之也罢,杨昊到底是顶住了。经过一个月的紧张筹备,毛毯厂已经由图纸和设想而呼之欲出了。杨昊抚摸着手上的两个血泡,望着不断拔高的屋墙,总算松了口气。他回过头来看了看城外荒地上耸立起的砖瓦厂烟囱,心里暗暗祈祷:“上天保佑,给我杨昊三年时间,我将还大唐一个全新的丰安城。”
杨昊放下铁镐到工人招募处转了一圈。与前几天人山人海的火爆景象相比,此时招工棚里稀稀拉拉的只有几个人。丰安司库万民安正耐心地给应征者解释新工厂与老作坊的不同之处。万民安是丰安官场老人,干练正直,缺点是脾气燥、架子大,张口一个刁民,闭口一个群氓,一副与百姓势不两立的架势。
招募工人的事是杨昊亲自交办的。万民安领受任务时心中甚为不满,他认为是杨昊在找借口整自己,但几天下来,万民心中怨气没了,坐在招工棚里固然说的唇干... -->>
时间是开成元年四月末,丰州城里绿树成荫、花团锦绣。
在城东南角的一片空地上,数百军卒手持利斧、铁镐、铁锨,劈倒杂树,斩断荆棘,平整土地,在军士们身后不远处,丰安州县的大小官吏们正手持铁锨奋力铲草。荣军院的一群残疾老军们则在贴着招募告示的竹棚前维持秩序。
丰安城的百姓用一种新奇、复杂的眼光打量着眼前发生的一切,感受着这位新任刺史大人带给丰安人的震撼。这片正在平整的土地上,不久将建成一座名叫“毛毯厂”的新作坊。新作坊里,几百名织工将不分男女老幼集中在一起开工,这是何等气势?当然,让人惊讶并不仅仅是新作坊的规模宏大,而是它内部的管理和工序流程与老作坊截然不同。
这里的学徒统称为工人,没有男女老幼的限制,只要能通过测试谁都可以在这里凭手艺赚一份养家糊口的工钱。工人们分三班进厂劳作,每人每天劳作时间不超过五个时辰,且每劳作一个时辰就给半柱香的时间喝茶、吃点心。
新作坊里设有宿舍、食堂,城外家远的工人可以申请住宿在新作坊里。所有工人劳作两个时辰后都免费管顿饭,不敢说吃的有多好,但绝对管饱管够。新作坊按月结算工钱,工钱比一般作坊里的师傅略低,比学徒则高。
与老作坊里一个师傅只带一两个徒弟不同,新作坊里的师傅一个人要带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徒弟,徒弟多师傅少,不可能手把手地去教,但也不用担心跟着师傅学不到本事。这里的每个师傅只传授徒弟一样本事,簇绒的师傅教徒弟们簇绒、缝编的师傅就教缝编、提花的师傅则只教提花,因为术有专攻,徒弟们学的快,学的精。工作时,每个人只需要完成自己手头上的一份活,剩下的交由下面的工友完成。
因为每个人都能把精力放在自己最擅长的工序上,因此新作坊的效率明显要比老作坊高很多,而且质量也不比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差多少。这一点从先前在刺史府后巷里试办的“小工厂”里已经得到证实。
“工厂”是刺史杨大人起的名字,意识是工匠们在一起工作的场所,之所以在前面加个“小”字,是因为将来还要建一座比这更大的“工厂”。这座在刺史府后巷一座破旧小院里创办的工厂,起初只有五名师傅和十二个新手。创办之初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仅仅一个月后,“小工厂”里的毛毯产量就超过同等规模作坊的三倍,而成本却减少了三成。
一些脑筋活络的作坊主开始观察和模仿“小工厂”的做法,但他们的尝试很快都以失败而告终,小工厂里的那套东西,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是异常困难。这个时候刺史府的官员却主动找上门来,提议大伙集资入股创办一家规模比小工厂大十几倍的新工厂。新工厂采取官商合办,由刺史府提供厂房、土地和主要销售渠道,商户提供资金和分销渠道,作坊主们提供设备、人力和技术支持。
在刺史府官员不懈的游说下,丰安城中几乎所有经营毛毯生意的商户、作坊都成为新工厂的股东。十八家有实力的商户募集股本七千三百两白银,作坊主则提供了数十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刺史府不但提供厂房土地还承担了全部基建。而那些没有入股的散户,也大多跟新工厂签订协作协议,新工厂会将部分工序外包给他们。资金不足的散户还可以向工厂申请一笔周转资金。
当然,就像所有的新事物出现时都要面临的赞美、惊奇、怀疑、敌视和非难一样,新工厂的出现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仇恨,当面辱骂者有之,背后咀咒者有之,煽阴风的、点鬼火的也不在少数。
有人说刺史大人权大势大财力更大,根本无须理睬这些阴风暗火;也有人说丰安城里卧虎藏龙,刺史大人是条强龙不假,但古话不是说嘛,强龙难压地头蛇,刺史大人想断人生路,与民争利必然不会有好下场。孰是孰非,谁也说不清,是真是假,外人也无从窥测,其中冷暖,也只有当事人杨昊自己心里知道了。
笑也好,骂也好,誉之也好,诽之也罢,杨昊到底是顶住了。经过一个月的紧张筹备,毛毯厂已经由图纸和设想而呼之欲出了。杨昊抚摸着手上的两个血泡,望着不断拔高的屋墙,总算松了口气。他回过头来看了看城外荒地上耸立起的砖瓦厂烟囱,心里暗暗祈祷:“上天保佑,给我杨昊三年时间,我将还大唐一个全新的丰安城。”
杨昊放下铁镐到工人招募处转了一圈。与前几天人山人海的火爆景象相比,此时招工棚里稀稀拉拉的只有几个人。丰安司库万民安正耐心地给应征者解释新工厂与老作坊的不同之处。万民安是丰安官场老人,干练正直,缺点是脾气燥、架子大,张口一个刁民,闭口一个群氓,一副与百姓势不两立的架势。
招募工人的事是杨昊亲自交办的。万民安领受任务时心中甚为不满,他认为是杨昊在找借口整自己,但几天下来,万民心中怨气没了,坐在招工棚里固然说的唇干...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