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大唐技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历史上的薛延陀是如何覆灭来着?
李牧努力回想,虽说他上学的时候,历史学的不错,但是关于薛延陀的知识,基本上也就一句话两句话,也不是什么重点,记忆不是很清晰。
在记忆中搜索了一遍,还是电视剧的情节,记忆更深刻一些。
印象中的片段是这样的,薛延陀不停骚扰边陲,李世民不胜其烦,便召集百官商量,众臣商议出来两个解决方案,第一个方案是召集十万大军灭掉薛延陀,可保边境百年安定,其二,允许和亲,采取羁縻,这样足以保证边境三十年安宁。
一个是百年,一个是三十年,按说好选,但最终选择了第二套方案,以房玄龄为首的文官,都支持第二套方案。因为若采取第一套方案,耗费的钱粮太多,损失太大,劳民伤财。而第二套方案,只是付出一个公主而已。
恰逢大将契苾何力在回他的部落探望母亲时,被薛延陀扣押,夷男知其勇猛,想劝他归附薛延陀,但契苾何力言词拒绝,甚至割左耳明志。李世民知道后,感动不已,担心他的安危,最终选择同意和亲,答应夷男在契苾何力释放后,就把新兴公主嫁给他。
契苾何力被放回之后,深感被俘屈辱,极力劝谏李世民不要同意和亲。李世民不愿意言而无信,但是架不住一而再再而三的劝说,契苾何力说如果公主嫁给了夷男,夷男的可汗之位将在敕勒有更大的合法性,大唐将更加难以控制薛延陀。李世民被说动了,也在考虑放弃和亲,但唯恐师出无名,于是想了个办法,他让夷男到大唐境内的灵州娶娶新兴公主,夷男若不敢来,这样他就有理由拒绝了。但是他显然是低估了夷男和亲的决心,他竟然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此计不成,李世民又想了一计,他要牲畜十万作为聘礼,短时间征集十万牲畜,哪怕是薛延陀,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赶上天寒地冻,牲畜在路上就死了大半,更加不能完成了。因为聘礼的事儿,和亲最终撤销了。
再后来夷男病死,李世民派人分别封他的两个儿子做了可汗,成功分化薛延陀,薛延陀最终被击败了。
……
如果历史的轨迹按照从前进行,这样也不失为一个好结果。但是既然自己来到了这个时代,李牧便想着能不能变一变,至少在这件事上,李世民的所作所为,有点对不起‘天可汗’这三个字。
李牧想维护李世民的名声,绝非虚情假意,完全出自于真心。哪怕他知道,李世民对他的忌惮,他也一样感激李世民,因为李世民的容人雅量,能允许他继续为这个时代的百姓做一些事情,而换成了其他的皇帝,他现在早就死了无数回了。
李牧从来都没有,想过要造反。因为他始终是觉得,自己是这个时代之外的人,就比如说,这天下本就是李世民的,如果没有自己,历史的车轮还会按照原本的诡计去滚动,而自己一个时代之外的人,为什么要去‘抢’人家的东西?改变了历史,又会出现什么连锁反应?这都是不可预见的,他也不好奇,那是一个什么样子。
有幸来到这个时代,他只想给这个时代的百姓,多做一点什么。而李世民是真正主宰这个时代的人,他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尽力的辅佐他。
李牧思索了一下,提笔写了一个奏折。
“……今薛延陀之患,臣有浅见一二。薛延陀声势虽大,却人心不齐。人心不齐,乌合之众也。当采取分化之计,一面撩拨其民怨,一面册封九姓铁勒,令其分庭抗礼……”
洋洋洒洒数千言,写完之后,命人飞马送去长安。这是一道正式的旨意,而不是私下的飞鸽传书。李牧选择这样做,也是为了让朝廷的百官看到他的言论,因为他也不确定,自己的办法能不能奏效,还是经过廷议讨论之后,查缺补漏方能稳妥。如果自己的建议被否了,那也没关系,至少提供了一个思路。反正无论用什么方法,薛延陀都不具备撼动大唐的能力,只是时间长短,是否体面,结果都是一样的。
看完薛延陀,李牧的目光继续顺时针往下,在后世的东北,此时还算是个‘不毛之地’,说是不毛之地,但也不是没有人烟。契丹、室韦,靺鞨,不少的小部落,民族生活在这个地方。因为气候的关系,这些部落都没有办法壮大,而且还要受到周边国家,诸如高句丽,薛延陀等的奴役压迫,生活状况非常不乐观。
他们当然对大唐构不成威胁,而且因为实力的孱弱,他们连给大唐朝贡的资格都没有。但是李牧却很重视这些民族,除了有李重义的关系之外,他知道这些民族,在唐之后的辉煌。
契丹、靺鞨,这些民族,是后世辽、金的祖先。他们只是因为生存的地方,限制了部族的发展,其实就个体战斗力来说,是完全不弱于任何游牧民族的。
李牧凝视这片区域良久,最后拿起笔,在一张纸上写下了什么。
他用的是英文,这个时代还没诞生英文,保准任何人都不认识,根本不用担心任何人能看得懂。
再往东,就是高句丽和百济了。作为李世民的眼中钉肉中刺,针对它的战略,怕是早就制定了很多个,李牧觉得自己犯不着再浪费脑细胞了。
周边的国家,基本上也就是这样了。李牧把目光投向了广袤无垠的大海,倭国传回来消息,山背大兄王在一休和李重义的帮助下,已经拿下了日本四岛中的两个,与苏我氏平分秋色,基本上算是对峙的局面,谁也奈何不了谁。当然,如果李牧想要拿下倭国,也非常容易,侯君集的两万大军在此,只要用船运五千人过去,天平就会被打破。
要知道,侯君集的部下,是大唐最精锐的两万人。拥有大唐军队最好的配置,他们面对的,是缺少铜铁,基本没有金属护具... -->>
历史上的薛延陀是如何覆灭来着?
李牧努力回想,虽说他上学的时候,历史学的不错,但是关于薛延陀的知识,基本上也就一句话两句话,也不是什么重点,记忆不是很清晰。
在记忆中搜索了一遍,还是电视剧的情节,记忆更深刻一些。
印象中的片段是这样的,薛延陀不停骚扰边陲,李世民不胜其烦,便召集百官商量,众臣商议出来两个解决方案,第一个方案是召集十万大军灭掉薛延陀,可保边境百年安定,其二,允许和亲,采取羁縻,这样足以保证边境三十年安宁。
一个是百年,一个是三十年,按说好选,但最终选择了第二套方案,以房玄龄为首的文官,都支持第二套方案。因为若采取第一套方案,耗费的钱粮太多,损失太大,劳民伤财。而第二套方案,只是付出一个公主而已。
恰逢大将契苾何力在回他的部落探望母亲时,被薛延陀扣押,夷男知其勇猛,想劝他归附薛延陀,但契苾何力言词拒绝,甚至割左耳明志。李世民知道后,感动不已,担心他的安危,最终选择同意和亲,答应夷男在契苾何力释放后,就把新兴公主嫁给他。
契苾何力被放回之后,深感被俘屈辱,极力劝谏李世民不要同意和亲。李世民不愿意言而无信,但是架不住一而再再而三的劝说,契苾何力说如果公主嫁给了夷男,夷男的可汗之位将在敕勒有更大的合法性,大唐将更加难以控制薛延陀。李世民被说动了,也在考虑放弃和亲,但唯恐师出无名,于是想了个办法,他让夷男到大唐境内的灵州娶娶新兴公主,夷男若不敢来,这样他就有理由拒绝了。但是他显然是低估了夷男和亲的决心,他竟然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此计不成,李世民又想了一计,他要牲畜十万作为聘礼,短时间征集十万牲畜,哪怕是薛延陀,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赶上天寒地冻,牲畜在路上就死了大半,更加不能完成了。因为聘礼的事儿,和亲最终撤销了。
再后来夷男病死,李世民派人分别封他的两个儿子做了可汗,成功分化薛延陀,薛延陀最终被击败了。
……
如果历史的轨迹按照从前进行,这样也不失为一个好结果。但是既然自己来到了这个时代,李牧便想着能不能变一变,至少在这件事上,李世民的所作所为,有点对不起‘天可汗’这三个字。
李牧想维护李世民的名声,绝非虚情假意,完全出自于真心。哪怕他知道,李世民对他的忌惮,他也一样感激李世民,因为李世民的容人雅量,能允许他继续为这个时代的百姓做一些事情,而换成了其他的皇帝,他现在早就死了无数回了。
李牧从来都没有,想过要造反。因为他始终是觉得,自己是这个时代之外的人,就比如说,这天下本就是李世民的,如果没有自己,历史的车轮还会按照原本的诡计去滚动,而自己一个时代之外的人,为什么要去‘抢’人家的东西?改变了历史,又会出现什么连锁反应?这都是不可预见的,他也不好奇,那是一个什么样子。
有幸来到这个时代,他只想给这个时代的百姓,多做一点什么。而李世民是真正主宰这个时代的人,他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尽力的辅佐他。
李牧思索了一下,提笔写了一个奏折。
“……今薛延陀之患,臣有浅见一二。薛延陀声势虽大,却人心不齐。人心不齐,乌合之众也。当采取分化之计,一面撩拨其民怨,一面册封九姓铁勒,令其分庭抗礼……”
洋洋洒洒数千言,写完之后,命人飞马送去长安。这是一道正式的旨意,而不是私下的飞鸽传书。李牧选择这样做,也是为了让朝廷的百官看到他的言论,因为他也不确定,自己的办法能不能奏效,还是经过廷议讨论之后,查缺补漏方能稳妥。如果自己的建议被否了,那也没关系,至少提供了一个思路。反正无论用什么方法,薛延陀都不具备撼动大唐的能力,只是时间长短,是否体面,结果都是一样的。
看完薛延陀,李牧的目光继续顺时针往下,在后世的东北,此时还算是个‘不毛之地’,说是不毛之地,但也不是没有人烟。契丹、室韦,靺鞨,不少的小部落,民族生活在这个地方。因为气候的关系,这些部落都没有办法壮大,而且还要受到周边国家,诸如高句丽,薛延陀等的奴役压迫,生活状况非常不乐观。
他们当然对大唐构不成威胁,而且因为实力的孱弱,他们连给大唐朝贡的资格都没有。但是李牧却很重视这些民族,除了有李重义的关系之外,他知道这些民族,在唐之后的辉煌。
契丹、靺鞨,这些民族,是后世辽、金的祖先。他们只是因为生存的地方,限制了部族的发展,其实就个体战斗力来说,是完全不弱于任何游牧民族的。
李牧凝视这片区域良久,最后拿起笔,在一张纸上写下了什么。
他用的是英文,这个时代还没诞生英文,保准任何人都不认识,根本不用担心任何人能看得懂。
再往东,就是高句丽和百济了。作为李世民的眼中钉肉中刺,针对它的战略,怕是早就制定了很多个,李牧觉得自己犯不着再浪费脑细胞了。
周边的国家,基本上也就是这样了。李牧把目光投向了广袤无垠的大海,倭国传回来消息,山背大兄王在一休和李重义的帮助下,已经拿下了日本四岛中的两个,与苏我氏平分秋色,基本上算是对峙的局面,谁也奈何不了谁。当然,如果李牧想要拿下倭国,也非常容易,侯君集的两万大军在此,只要用船运五千人过去,天平就会被打破。
要知道,侯君集的部下,是大唐最精锐的两万人。拥有大唐军队最好的配置,他们面对的,是缺少铜铁,基本没有金属护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