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制霸好莱坞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到放弃的时候。
求知欲、满足感、希望,这都是很正向的情绪表达,这就不是一部看剧情的片子,就像是所有动作片都会无视物理定律,007也一定要和邦女郎来上一段,卖卖强壮的身材与‘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的帅气生活方式一样,只要能戳到观众的爽点,不管满足的是他们哪方面的*,都是很正常的商业行为。珍妮对没有太大的要求,不指望它成为一部兼具文艺和商业的经典巨制,但她的确想要把改得再讨巧一些。起码在剧情可看性上有一些提升,挖掘出一些她发挥的空间,如果她做得好的话,在狂揽的同时,她起码还能讨好到一些影评人,继续证明自己的演技。
由于原本影片的导演大卫.弗兰克是的主创之一,珍妮曾一度怀疑他处理剧情的能力,但后来看过原著,又和劳伦见面以后,珍妮才知道他其实已经算是业内高手了,他和另一个剧本作家艾丽,以及制作人温迪一起,把一个冗长琐碎,散发着怨恨和些许自卑的故事改造得条理清楚,从成片来看,不论是拍摄取景、叙事手段还是细节交代,镜头节奏,都是可圈可点,大卫的能力的确无可置疑。的剧情之所以不吸引人,完全是因为它先天不足,从这本书创作出来开始就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矛盾——这本书对于核心议题‘工作与私生活’的态度,是无法取得正常社会人士认可的。
当陈贞还是个观众的时候,每次重看这部影片时,安迪平凡生活的一面她会跳了过去,她觉得这部分剧情所有演员都演得很一般,而且核心矛盾她非常不理解,总之就是无法入戏,但当时她没有太细想,直到现在以专业的眼神来分析,才明白当时她的违和感来自于何处:这故事里的安迪和她的朋友们实际上并不是反对时尚,而是反对专业、忘我的工作态度,这整个故事严重地混淆了时尚、梦想和专业精神的区别,甚至可以说是罕有一定程度的反智主义元素。
安迪最后离开米兰达,最后的导火索是因为米兰达为了保住自己主编的位置,毁诺把原本预定给奈吉尔的职位让给了她的竞争对手,顺便借此机会考验了安迪的忠心,而安迪认为米兰达的做法她不敢苟同,因此离开了这样的生活方式。陈贞当年还只是个豪门少奶的时候看了就觉得她的逻辑十分荒谬——如果连这种程度的斗争都无法接受,安迪这辈子就别想在事业上有什么成就了。都别说了,就是房地产公司两个销售代表之间,为了抢客户还能连唱全本大戏呢,米兰达当时的情况就是不行动自身难保,而且连奈吉尔的职位也都保不住,没有她撑腰,奈吉尔坐不稳那个位置,那么既然如此,保住自己当然是最优解,就和她说的一样,‘换做你是我,你也会做一样的选择’。
当然,不斗争无法坐稳高位,这么说可能很残忍,但这就是现实,如果安迪不想面对这个现实,那就说明她还没成熟得能做个合格的社会人,而不是和影片中拍摄得一样,她已经成熟得知道她想要什么。她可以因为自己不喜欢时尚而离开,但如果是因为不喜欢这个生活方式而离开的话,那么她实际上才是那个失败者。
包括安迪最后回归的‘正常’生活里,她的朋友们嘲笑那些节食的女孩,反感那些无谓的奢侈和时尚,对于安迪‘米兰达要这样,米兰达要那样’感到不满,直指米兰达是个恶魔般的老板,但事实上在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想要做出点成绩的人,哪个不是24/7全年无休?就不说珍妮了,caa的邮件收发室有上百名助理,几乎全是名校毕业,穿着自己置办的名牌西装,拿最低的薪水做最累的活,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伺候着脾气比米兰达还大的大经纪人,他们难道一个个都是受虐狂吗?事实上每个成年而成熟的社会人都清楚,这社会上每一分钱都不是白赚的,你想要钱,想要成功,就得用努力和汗水来换,米兰达的做法也许不符合,也许社会道德会批判她严重侵犯了雇员的私人时间,但事实上就是华尔街、好莱坞、白宫、硅谷,这些聚集了全国最高收入人群的地区,所有人都在自愿为了自己选择的职业道路搏命工作,‘今天是我男友的生日宴会,我需要时间和他在一起?’很好,那从今天起你就不会是重点培养对象了。
当然,这世上还有很多人是过着平凡的生活,用恰当的劳动时间换取不太多的报酬,同时有充足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人有资格去否定和评判精英们的生活方式,事实上,整部让珍妮觉得不舒服的地方也就在此,当安迪正在适应职场,走向成功的时候,影片的拍摄气氛却让人觉得她正在堕落,最后安迪放弃时尚工作的时候,影片基调却仿佛是她得到了救赎。这影片给人的错觉是,之后安迪可以通过每天8小时标准时间的工作,轻松快乐地走向事业和爱情上的成功。
……这不是对现实的讽刺吗?当时的中国豪门少奶陈贞觉得这样的安排槽点实在太多,但现在的珍妮已经理解了导演的用意,精英群体毕竟只是少数人,对于大多数中产阶级来说,安迪选择的正是他们的生活,这样的处理有助于讨好主流观众群体。看吧,安迪最后回归了你们的生活,她做了正确的选择。
这也是基于市场的考虑,但陈贞认为这个马屁有点拍得不讲道理了,你要讨好这个群体可以有很多种方式,而不是这样‘颠倒黑白’地无视正常逻辑。大多数成年人对于竞争的残酷心里还是有数的,当然,在这部电影里,她们可能也不会去较真剧情,既然无法理解剧情的逻辑,那就不去理解,只是欣赏别的点,只有在最后安迪辞职的时候感到不舒服和惋惜,而不是为她高兴。但这对主创人员来说就是比较失职的表现了,你的这个故事逻辑上无法和现实保持一致,不能让大多数人感动,马屁拍到了马腿上。
在看过原著以后,她更是明白了改编者的难处——劳伦虽然是跳槽离开,但走的时候并不是以胜利者的姿态离去的,她可能很憎恶安娜.温图尔,但对温图尔来说她一直都是个无名小卒,这种被忽视的感觉也许比温图尔的憎恨更让劳伦难堪。所以劳伦的小说里,她对于那段助理生活的彻底否定是完全可以看得出来的,剧组已经是把她的态度软化了不少,如果按照原著来拍的话,米兰达、艾米丽会变成神经质的失败者,而安迪正是那个幸运地在彻底被感染之前,从疯人院里飞跃出来的正常人。如果还要从价值观上肯定的工作氛围的话,很可能也是编剧之一的劳伦完全是不能接受这个改动的。
也是因此,珍妮想要排斥劳伦参加改编,因为她不但想要改掉这一点,还想要给安迪加一些阴暗面,那些她从劳伦身上观察到的元素,虚荣、执拗、急于被人肯定、有些不自信……在原版本中,安迪是个很平面的角色,她是观众代入的对象,是玛丽苏,她的性格特征很少,当然也没有什么余地供演员发挥,按照珍妮的设想,新版本的安迪要阴暗一些,她之所以加入,是因为她在最后关头得到了面试机会,而她需要这个职位来让她获得出众的简历,去做自己梦想中的工作。她在的受挫也并不是因为她对时尚的不了解,而是因为她太过自卑,由于过分自卑,反而装得对时尚满不在乎因此来自保。包括她最后的离去也不是反感米兰达的生活方式,相反,她很感谢米兰达教给她这些,这样她可以把这些职场技巧用在她真正感兴趣的新闻领域,她之所以离去,是因为她认为自己有了足够的资历去追求她想要的新闻职位,而米兰达也应该给她写一封很好的推荐信,这是她应得的报酬。
这样的安迪更接近她的原型劳伦,而非是劳伦幻想出的那个平面的,发泄的工具,也更有‘演头’,但绝不会为劳伦所接受,事实上,珍妮自己都在犹豫要不要把这个想法付诸实践,她在上下了重本,最理智的做法,似乎是就让一切维持原状,让劳伦加入,最后创作出最接近原版本的剧本(从上看,如果她不插手的话,剧本应该和原版本没有太大的差距),然后上映、大卖,赚钱,就这么简单。
当然,这也意味着她要放弃在这个角色上取得一些突破的念头了,在这部电影里,她注定还是个花瓶,虽然是第一女主演,但风头却注定要和梅丽尔、艾米丽分享,甚至也许会因为角色的限制,在演技评价上略输上一筹。
要提出改动建议吗?要吗?不要吗?
虽然整理好了自己的改动思路,但一直到走进会议室的那一刻,珍妮都没有下定决心——这是她最后的机会了,如果今天她没有特别阻止的话,劳伦就会参与进来,到那时候,珍妮肯定她的改动思路就绝对通不过劳伦这个原作者,而她可不肯定劳伦为了自己幻想的纯洁性,会做出什么事来。谁知道她的改编合同里是不是存在什么陷阱,能让她通过什么‘保证不歪曲作者原意’的条款,搅黄这个项目?到时候,损失的可就是珍妮也有投入的真金白银了。
说,还是不说呢?
和干练的温迪、温和的大卫,有些腼腆的艾丽逐一握过手打了招呼,大家纷纷落座,珍妮深吸一口气,看了看手里的活页夹,最终还是把它放到了手边,拿起了活页夹下头叠放的原版本剧本大纲。
第一次投资,还是拿演出合同质押来的一千万,要不还是别冒险了吧?
“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合作。”
让珍妮没有想到的是,温迪可能误解了她的意思,她从饮水机边上拿过几杯水,殷勤地放到了几个人面前,然后就选了珍妮身边的位置坐下,一边说,一边就拿起了活页夹,一边翻阅一边说,“艾丽,这是珍妮弗,珍妮弗,这是艾丽——今天的创作碰头会就是为了确认项目重新启动后的剧本改编思路……”
她的声音渐渐地减弱了,温迪很明显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珍妮带来的改编意见里,过了一会,她才感觉到了自己的失态,猛地抬起头来继续说,“……作为主要出资人之一,珍妮弗对于原来的思路有一定的意见……”
才是心不在焉地说了一句话,温迪又没了声音,看得出来,她已经完全被这个改编思路给吸引住了……
作者有话要说:注:1说一下为什么珍妮不能做期货和炒股赚钱的问题,我一直看到有朋友在评论里疑惑,今天想起来就解释一下。——这是不可能的,因为隔行如隔山,就这么简单,不要说她只是嫁了个房地产富豪的家庭,就是王石今天穿越回去03年他也不可能去炒股和炒期货,做短线会赔死的,做长线的话他还不如继续去做他拿手的房地产。同理,珍妮可能的确知道苹果会崛起,但是预知苹果会崛起和你能在短线交易里获利是两回事,做长线她还不如投电影,回报率更高,时间也快点。
2昨天貌似关于mj有些描写让大家误会了,我已经把章节改过来了,对此表示抱歉。mj由于事业纠纷、热衷慈善,有严重的债务问题,但没有破产,不是资不抵债,而是现金不能周转。他没有什么不良嗜好。
-----------------------
更新了,抱歉晚了点。因为debuff状态是随时间缓慢驱散的,到了傍晚思路更清楚一些。
到放弃的时候。
求知欲、满足感、希望,这都是很正向的情绪表达,这就不是一部看剧情的片子,就像是所有动作片都会无视物理定律,007也一定要和邦女郎来上一段,卖卖强壮的身材与‘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的帅气生活方式一样,只要能戳到观众的爽点,不管满足的是他们哪方面的*,都是很正常的商业行为。珍妮对没有太大的要求,不指望它成为一部兼具文艺和商业的经典巨制,但她的确想要把改得再讨巧一些。起码在剧情可看性上有一些提升,挖掘出一些她发挥的空间,如果她做得好的话,在狂揽的同时,她起码还能讨好到一些影评人,继续证明自己的演技。
由于原本影片的导演大卫.弗兰克是的主创之一,珍妮曾一度怀疑他处理剧情的能力,但后来看过原著,又和劳伦见面以后,珍妮才知道他其实已经算是业内高手了,他和另一个剧本作家艾丽,以及制作人温迪一起,把一个冗长琐碎,散发着怨恨和些许自卑的故事改造得条理清楚,从成片来看,不论是拍摄取景、叙事手段还是细节交代,镜头节奏,都是可圈可点,大卫的能力的确无可置疑。的剧情之所以不吸引人,完全是因为它先天不足,从这本书创作出来开始就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矛盾——这本书对于核心议题‘工作与私生活’的态度,是无法取得正常社会人士认可的。
当陈贞还是个观众的时候,每次重看这部影片时,安迪平凡生活的一面她会跳了过去,她觉得这部分剧情所有演员都演得很一般,而且核心矛盾她非常不理解,总之就是无法入戏,但当时她没有太细想,直到现在以专业的眼神来分析,才明白当时她的违和感来自于何处:这故事里的安迪和她的朋友们实际上并不是反对时尚,而是反对专业、忘我的工作态度,这整个故事严重地混淆了时尚、梦想和专业精神的区别,甚至可以说是罕有一定程度的反智主义元素。
安迪最后离开米兰达,最后的导火索是因为米兰达为了保住自己主编的位置,毁诺把原本预定给奈吉尔的职位让给了她的竞争对手,顺便借此机会考验了安迪的忠心,而安迪认为米兰达的做法她不敢苟同,因此离开了这样的生活方式。陈贞当年还只是个豪门少奶的时候看了就觉得她的逻辑十分荒谬——如果连这种程度的斗争都无法接受,安迪这辈子就别想在事业上有什么成就了。都别说了,就是房地产公司两个销售代表之间,为了抢客户还能连唱全本大戏呢,米兰达当时的情况就是不行动自身难保,而且连奈吉尔的职位也都保不住,没有她撑腰,奈吉尔坐不稳那个位置,那么既然如此,保住自己当然是最优解,就和她说的一样,‘换做你是我,你也会做一样的选择’。
当然,不斗争无法坐稳高位,这么说可能很残忍,但这就是现实,如果安迪不想面对这个现实,那就说明她还没成熟得能做个合格的社会人,而不是和影片中拍摄得一样,她已经成熟得知道她想要什么。她可以因为自己不喜欢时尚而离开,但如果是因为不喜欢这个生活方式而离开的话,那么她实际上才是那个失败者。
包括安迪最后回归的‘正常’生活里,她的朋友们嘲笑那些节食的女孩,反感那些无谓的奢侈和时尚,对于安迪‘米兰达要这样,米兰达要那样’感到不满,直指米兰达是个恶魔般的老板,但事实上在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想要做出点成绩的人,哪个不是24/7全年无休?就不说珍妮了,caa的邮件收发室有上百名助理,几乎全是名校毕业,穿着自己置办的名牌西装,拿最低的薪水做最累的活,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伺候着脾气比米兰达还大的大经纪人,他们难道一个个都是受虐狂吗?事实上每个成年而成熟的社会人都清楚,这社会上每一分钱都不是白赚的,你想要钱,想要成功,就得用努力和汗水来换,米兰达的做法也许不符合,也许社会道德会批判她严重侵犯了雇员的私人时间,但事实上就是华尔街、好莱坞、白宫、硅谷,这些聚集了全国最高收入人群的地区,所有人都在自愿为了自己选择的职业道路搏命工作,‘今天是我男友的生日宴会,我需要时间和他在一起?’很好,那从今天起你就不会是重点培养对象了。
当然,这世上还有很多人是过着平凡的生活,用恰当的劳动时间换取不太多的报酬,同时有充足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人有资格去否定和评判精英们的生活方式,事实上,整部让珍妮觉得不舒服的地方也就在此,当安迪正在适应职场,走向成功的时候,影片的拍摄气氛却让人觉得她正在堕落,最后安迪放弃时尚工作的时候,影片基调却仿佛是她得到了救赎。这影片给人的错觉是,之后安迪可以通过每天8小时标准时间的工作,轻松快乐地走向事业和爱情上的成功。
……这不是对现实的讽刺吗?当时的中国豪门少奶陈贞觉得这样的安排槽点实在太多,但现在的珍妮已经理解了导演的用意,精英群体毕竟只是少数人,对于大多数中产阶级来说,安迪选择的正是他们的生活,这样的处理有助于讨好主流观众群体。看吧,安迪最后回归了你们的生活,她做了正确的选择。
这也是基于市场的考虑,但陈贞认为这个马屁有点拍得不讲道理了,你要讨好这个群体可以有很多种方式,而不是这样‘颠倒黑白’地无视正常逻辑。大多数成年人对于竞争的残酷心里还是有数的,当然,在这部电影里,她们可能也不会去较真剧情,既然无法理解剧情的逻辑,那就不去理解,只是欣赏别的点,只有在最后安迪辞职的时候感到不舒服和惋惜,而不是为她高兴。但这对主创人员来说就是比较失职的表现了,你的这个故事逻辑上无法和现实保持一致,不能让大多数人感动,马屁拍到了马腿上。
在看过原著以后,她更是明白了改编者的难处——劳伦虽然是跳槽离开,但走的时候并不是以胜利者的姿态离去的,她可能很憎恶安娜.温图尔,但对温图尔来说她一直都是个无名小卒,这种被忽视的感觉也许比温图尔的憎恨更让劳伦难堪。所以劳伦的小说里,她对于那段助理生活的彻底否定是完全可以看得出来的,剧组已经是把她的态度软化了不少,如果按照原著来拍的话,米兰达、艾米丽会变成神经质的失败者,而安迪正是那个幸运地在彻底被感染之前,从疯人院里飞跃出来的正常人。如果还要从价值观上肯定的工作氛围的话,很可能也是编剧之一的劳伦完全是不能接受这个改动的。
也是因此,珍妮想要排斥劳伦参加改编,因为她不但想要改掉这一点,还想要给安迪加一些阴暗面,那些她从劳伦身上观察到的元素,虚荣、执拗、急于被人肯定、有些不自信……在原版本中,安迪是个很平面的角色,她是观众代入的对象,是玛丽苏,她的性格特征很少,当然也没有什么余地供演员发挥,按照珍妮的设想,新版本的安迪要阴暗一些,她之所以加入,是因为她在最后关头得到了面试机会,而她需要这个职位来让她获得出众的简历,去做自己梦想中的工作。她在的受挫也并不是因为她对时尚的不了解,而是因为她太过自卑,由于过分自卑,反而装得对时尚满不在乎因此来自保。包括她最后的离去也不是反感米兰达的生活方式,相反,她很感谢米兰达教给她这些,这样她可以把这些职场技巧用在她真正感兴趣的新闻领域,她之所以离去,是因为她认为自己有了足够的资历去追求她想要的新闻职位,而米兰达也应该给她写一封很好的推荐信,这是她应得的报酬。
这样的安迪更接近她的原型劳伦,而非是劳伦幻想出的那个平面的,发泄的工具,也更有‘演头’,但绝不会为劳伦所接受,事实上,珍妮自己都在犹豫要不要把这个想法付诸实践,她在上下了重本,最理智的做法,似乎是就让一切维持原状,让劳伦加入,最后创作出最接近原版本的剧本(从上看,如果她不插手的话,剧本应该和原版本没有太大的差距),然后上映、大卖,赚钱,就这么简单。
当然,这也意味着她要放弃在这个角色上取得一些突破的念头了,在这部电影里,她注定还是个花瓶,虽然是第一女主演,但风头却注定要和梅丽尔、艾米丽分享,甚至也许会因为角色的限制,在演技评价上略输上一筹。
要提出改动建议吗?要吗?不要吗?
虽然整理好了自己的改动思路,但一直到走进会议室的那一刻,珍妮都没有下定决心——这是她最后的机会了,如果今天她没有特别阻止的话,劳伦就会参与进来,到那时候,珍妮肯定她的改动思路就绝对通不过劳伦这个原作者,而她可不肯定劳伦为了自己幻想的纯洁性,会做出什么事来。谁知道她的改编合同里是不是存在什么陷阱,能让她通过什么‘保证不歪曲作者原意’的条款,搅黄这个项目?到时候,损失的可就是珍妮也有投入的真金白银了。
说,还是不说呢?
和干练的温迪、温和的大卫,有些腼腆的艾丽逐一握过手打了招呼,大家纷纷落座,珍妮深吸一口气,看了看手里的活页夹,最终还是把它放到了手边,拿起了活页夹下头叠放的原版本剧本大纲。
第一次投资,还是拿演出合同质押来的一千万,要不还是别冒险了吧?
“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合作。”
让珍妮没有想到的是,温迪可能误解了她的意思,她从饮水机边上拿过几杯水,殷勤地放到了几个人面前,然后就选了珍妮身边的位置坐下,一边说,一边就拿起了活页夹,一边翻阅一边说,“艾丽,这是珍妮弗,珍妮弗,这是艾丽——今天的创作碰头会就是为了确认项目重新启动后的剧本改编思路……”
她的声音渐渐地减弱了,温迪很明显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珍妮带来的改编意见里,过了一会,她才感觉到了自己的失态,猛地抬起头来继续说,“……作为主要出资人之一,珍妮弗对于原来的思路有一定的意见……”
才是心不在焉地说了一句话,温迪又没了声音,看得出来,她已经完全被这个改编思路给吸引住了……
作者有话要说:注:1说一下为什么珍妮不能做期货和炒股赚钱的问题,我一直看到有朋友在评论里疑惑,今天想起来就解释一下。——这是不可能的,因为隔行如隔山,就这么简单,不要说她只是嫁了个房地产富豪的家庭,就是王石今天穿越回去03年他也不可能去炒股和炒期货,做短线会赔死的,做长线的话他还不如继续去做他拿手的房地产。同理,珍妮可能的确知道苹果会崛起,但是预知苹果会崛起和你能在短线交易里获利是两回事,做长线她还不如投电影,回报率更高,时间也快点。
2昨天貌似关于mj有些描写让大家误会了,我已经把章节改过来了,对此表示抱歉。mj由于事业纠纷、热衷慈善,有严重的债务问题,但没有破产,不是资不抵债,而是现金不能周转。他没有什么不良嗜好。
-----------------------
更新了,抱歉晚了点。因为debuff状态是随时间缓慢驱散的,到了傍晚思路更清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