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伴妻如伴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本来孟岚重算完了账以为就没自己什么事了,谁曾想到,兵部与户部的两位尚书竟会为了他而争吵不休。
要知道兵部每年自己也有一大堆账册名单要清啊,好不容易在一群武将中出了个奇葩,结果竟然被户部先抢去用了小半年!真是臭不要脸!
兵部尚书易中军只要一想到这,就觉得吃了很大的亏,所以对上郑尚书就没什么好脸。
郑尚书老实说,是觉得孟岚重留在兵部太浪费,这才想把人要过来的。
两位尚书大人谁也没能说服谁,最后还是皇帝陈鲲拍板做了决定。
那就是,孟岚重今后就调到御前行走了……
若是两位尚书今后再遇到像这次清查军饷的特殊状况,可以随时找皇帝借人,借人,借……个大头鬼啊!那明明本来就是兵部和户部的人嘛!
尚书大人们都有点傻眼,不曾想,陛下竟然出手偷人,不不不,是捡了个便宜。这可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呀!
孟岚重一下子就从一个六品闲官变成了正四品的二等御前侍卫。论等级来说已经超过了他的姐夫泰蔼鑫。
他这么猛地一窜,倒是让国子监祭酒大人的声望涨了一大截。
当初,徐永芝嫁给孟岚重时,虽然大家嘴上不说,可是不少人家都在暗自嘲笑徐家嫡女嫁得太差。
可如今,不到一年的时间,徐家这位新女婿就窜到了正四品的官职上。这不正充份说明,祭酒大人的眼光有多么犀利吗?
也因此,竟还有人找到徐大人,希望他能给推荐几个青年才俊做女婿。徐大人自己真没想到,会因为孟岚重这个楞头女婿,而摊上媒婆和红娘的工作。
当然了,孟岚重蹿得太快,难免引人嫉妒。只可惜文官说得含蓄了,孟岚重听不懂,呵呵朝人一笑,不但显得大肚,还让某些心理阴暗的家伙感到有些背脊发寒。
武官里也有挑衅的,不过在见识到孟大人“不小心”一手捏扁了某人的宝刀后,大家就都变成了性情“直爽”的好朋友了。
孟岚重的日子过得倒是顺畅了,可他姐姐如今却对这泰府越发警惕了。
前两天,吴敏神情有些不对地找到她说,夜间看到了个鬼祟的人影在北苑围墙上冒了个头就消失不见了。
如今,孟岚琥与泰蔼鑫已经能够肯定,他们那个二叔非常有问题。
可是似乎知道些什么的四弟泰蔼峦,自从那次醉酒后,就好长一段时间不出院门儿,且对泰蔼鑫的态度比以前还要冷漠。
孟岚琥已经感到了事情不对,她越发抓紧时间,模仿练习老伯爷的字迹。
嘉和二十一年六月,泰蔼鑫这日匆匆找到族长泰竹声,请他屏退下人后,取出了三张纸,从中抽出了一张递给了族长。
泰竹声面带疑惑地接过来一看,突然就睁大了眼睛。此刻他才认出,这有点熟悉的字迹,仿佛正是上一任伯爷,泰和伦的亲笔。
“你父亲的?”族长有些难以置信地问道。
“六爷爷,我之前因思念父亲,就把他的遗物从库房里取出来,整理了一遍后,留下不少放在自己书房中以作怀念。当时并没有发现这三张纸,可前几日,我书房夜间险些被人纵火,虽然至今还没查出是何人所为,但我心中起了疑惑,就把书房仔细检查了一遍。”
说到这里,泰蔼鑫仿佛在回忆当时的场景,闭了闭眼,才接着说道:“我把自己的东西都查了一趟,没什么可疑的地方。但是当我翻看父亲遗物时,在一本书中翻出了一张纸,随后又在另外两本书里找到了其他两张,您先看看这份。”
泰竹声连忙把信纸凑近了些,眯着双眼看了起来。
信的抬头写着“六叔尊鉴”,落款则是“侄儿和伦拜上”。
由此可见,确实是泰和伦写给他的六叔泰竹声的书信。而,另外两张纸的开头则分别是“族长尊鉴”与“四叔尊鉴”。
按族里的顺序看,这三位正是泰和伦当时的二叔、四叔和六叔。
等看完内容后,泰竹声的眉头已经紧紧皱了起来。
他思索了片刻后,起身去门口吩咐了贴身小厮几句,片刻后,那小厮就取来了一个木匣子。
族长接过来,依旧让小厮退出房去,才打开了匣子。
那匣子里装的正是两个月前,由泰蔼鑫借去了几日又归还回来的老伯爷遗嘱。
比对着看了会,泰竹声也有点蒙圈。
因为三张信纸并没装进信封中,所以此刻都平摊在桌上。仔细对比观察后,可以发现,老伯爷在给二叔写信时,还很镇定,字迹工整,纹丝不乱。
可写到第二封信时,明显开始加快了速度,不少字都有了连笔,虽然纸面依旧整洁,可工整就谈不上了。
等到了给六叔泰竹声写信时,就显出了几分慌乱,字迹都带着点潦草,最后落款时,“拜上”两字已经写得不成样子了。
再对比木匣子里的那封老伯爷遗嘱,虽然明明是遗嘱更整洁、有条理,可泰竹声却几乎在第一时间就觉得泰蔼鑫后拿来的那三张纸才是真的。
想了一阵后,族长让人去请四哥泰竹风过来,二哥已经去世就算了。
在等人时,泰竹声又仔细读了一遍信上的内容。
原来,不知为何,老伯爷还活着时,某天突然给自己的三位长辈各写了封信。
信的内容大同小异,都是写明了,他如果走在这三位长辈之前,还请他们帮着照料下自己的家人。同时也对自己的身后事做了些交代。
财产这些都是按一般惯例来的,没什么特别之处,只有对待老伯爷的弟弟,泰蔼鑫的二叔的问题上,有着明显的不同。
木匣子里的遗嘱是严令子孙不得在泰和仁去世前与之分家,而今天这三张纸上,却都是写的,要把老家的产业交给二弟打理。
这些产业都是老伯爷的父亲留下来的,而泰和伦则希望自己的二弟能在祖籍给泰伯府经营出一处退路。虽然言明了那些老家的产业今后就都归二弟了,但是,万一哪天伯府败落,则要求二弟要负责接纳并安置伯府的家人。
同时,泰和伦还交代,要给族中增加一千亩祖田。因为每个泰氏族人都能从祖田中分得一些收益,所以此举也是为了他的子孙日后若有落魄的一天,还能凭此吃上饭,念上族学。
等到四爷爷泰竹风赶来后,当他看完了泰蔼鑫后送来的书信,不禁喃喃说道:“我就说当年和伦那遗嘱有些不近人情,仿佛除了他弟,就谁都不在乎了似的。哎,看来和伦这走得也……”
有些话不好明说,可族长和泰竹风已经肯定,当年的伯爷泰和伦应该是做了点什么不好的事情,然后知道惹祸上身,情况不妙了,这才赶紧给长辈写信,安排后事。
再想想泰和伦死时,正是先皇嘉和帝登基前两年,那时候正是先皇与他兄长因太子之位矛盾重重的时期,不少权贵都在那场斗争中飞灰湮灭。此时,两位老人精都非常明智地闭上了嘴巴。
对比之前那份满纸都是“弟弟如何”的遗嘱,这份有妻儿有财产有家族托付的遗嘱就显得正常也合理多了。
两位老人心中反复思量过后,族长先开口问道:“蔼鑫啊,你对这事是怎么打算的?”
泰伯爷面容严肃地说道:“如果确认了,这真是我父亲所写,自然是要照他的交代来做。但是这事情关系到二叔一家,我是小辈,还请族长、四爷爷做个主。”
族长点点头道:“也罢,我们这次谨慎点,找那公门中专查笔迹的老吏来辨别真伪,然后把真的那份盖上官印,你看如何?”
泰蔼鑫点头道:“侄孙也正有此意,伯府中还有不少父亲的书信,我下午就送来。这次,又要辛苦族长和四爷爷了。”
送走了泰蔼鑫后,四爷爷笑了声道:“这伯府是要起来了,老的斗不过小的咯~”
族长摇摇头道:“那字迹我看着是真的,不一定是小鑫搞的花样。再说他那二叔赖在侄儿家白吃白住这么多年,眼看连闺女都要嫁人了,难道嫁妆还要侄儿出不成,也是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不成体统的很!”
泰竹风指着信纸中的一处说道:“你看,还给咱们族里添一千亩祖田,这才是会办事的人啊,哈哈哈!”
族长也跟着笑了起来,道:“好了,咱们收人钱财,也得出点力气啊,我还真好奇,这两份遗嘱,到底哪份是真的。”
于是,在收到了泰蔼鑫送来的大批书信后,族长就托人请了两位验看笔迹上有十几年经验的老吏一辩真伪。
几天后,结果就出来了。
两位老吏对木匣子中的那份遗嘱,都做出了相同的判断——假的!
而对后送来的这份就有了分歧。
一位说是真的,另一位则说无法确定真伪。
/> 本来孟岚重算完了账以为就没自己什么事了,谁曾想到,兵部与户部的两位尚书竟会为了他而争吵不休。
要知道兵部每年自己也有一大堆账册名单要清啊,好不容易在一群武将中出了个奇葩,结果竟然被户部先抢去用了小半年!真是臭不要脸!
兵部尚书易中军只要一想到这,就觉得吃了很大的亏,所以对上郑尚书就没什么好脸。
郑尚书老实说,是觉得孟岚重留在兵部太浪费,这才想把人要过来的。
两位尚书大人谁也没能说服谁,最后还是皇帝陈鲲拍板做了决定。
那就是,孟岚重今后就调到御前行走了……
若是两位尚书今后再遇到像这次清查军饷的特殊状况,可以随时找皇帝借人,借人,借……个大头鬼啊!那明明本来就是兵部和户部的人嘛!
尚书大人们都有点傻眼,不曾想,陛下竟然出手偷人,不不不,是捡了个便宜。这可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呀!
孟岚重一下子就从一个六品闲官变成了正四品的二等御前侍卫。论等级来说已经超过了他的姐夫泰蔼鑫。
他这么猛地一窜,倒是让国子监祭酒大人的声望涨了一大截。
当初,徐永芝嫁给孟岚重时,虽然大家嘴上不说,可是不少人家都在暗自嘲笑徐家嫡女嫁得太差。
可如今,不到一年的时间,徐家这位新女婿就窜到了正四品的官职上。这不正充份说明,祭酒大人的眼光有多么犀利吗?
也因此,竟还有人找到徐大人,希望他能给推荐几个青年才俊做女婿。徐大人自己真没想到,会因为孟岚重这个楞头女婿,而摊上媒婆和红娘的工作。
当然了,孟岚重蹿得太快,难免引人嫉妒。只可惜文官说得含蓄了,孟岚重听不懂,呵呵朝人一笑,不但显得大肚,还让某些心理阴暗的家伙感到有些背脊发寒。
武官里也有挑衅的,不过在见识到孟大人“不小心”一手捏扁了某人的宝刀后,大家就都变成了性情“直爽”的好朋友了。
孟岚重的日子过得倒是顺畅了,可他姐姐如今却对这泰府越发警惕了。
前两天,吴敏神情有些不对地找到她说,夜间看到了个鬼祟的人影在北苑围墙上冒了个头就消失不见了。
如今,孟岚琥与泰蔼鑫已经能够肯定,他们那个二叔非常有问题。
可是似乎知道些什么的四弟泰蔼峦,自从那次醉酒后,就好长一段时间不出院门儿,且对泰蔼鑫的态度比以前还要冷漠。
孟岚琥已经感到了事情不对,她越发抓紧时间,模仿练习老伯爷的字迹。
嘉和二十一年六月,泰蔼鑫这日匆匆找到族长泰竹声,请他屏退下人后,取出了三张纸,从中抽出了一张递给了族长。
泰竹声面带疑惑地接过来一看,突然就睁大了眼睛。此刻他才认出,这有点熟悉的字迹,仿佛正是上一任伯爷,泰和伦的亲笔。
“你父亲的?”族长有些难以置信地问道。
“六爷爷,我之前因思念父亲,就把他的遗物从库房里取出来,整理了一遍后,留下不少放在自己书房中以作怀念。当时并没有发现这三张纸,可前几日,我书房夜间险些被人纵火,虽然至今还没查出是何人所为,但我心中起了疑惑,就把书房仔细检查了一遍。”
说到这里,泰蔼鑫仿佛在回忆当时的场景,闭了闭眼,才接着说道:“我把自己的东西都查了一趟,没什么可疑的地方。但是当我翻看父亲遗物时,在一本书中翻出了一张纸,随后又在另外两本书里找到了其他两张,您先看看这份。”
泰竹声连忙把信纸凑近了些,眯着双眼看了起来。
信的抬头写着“六叔尊鉴”,落款则是“侄儿和伦拜上”。
由此可见,确实是泰和伦写给他的六叔泰竹声的书信。而,另外两张纸的开头则分别是“族长尊鉴”与“四叔尊鉴”。
按族里的顺序看,这三位正是泰和伦当时的二叔、四叔和六叔。
等看完内容后,泰竹声的眉头已经紧紧皱了起来。
他思索了片刻后,起身去门口吩咐了贴身小厮几句,片刻后,那小厮就取来了一个木匣子。
族长接过来,依旧让小厮退出房去,才打开了匣子。
那匣子里装的正是两个月前,由泰蔼鑫借去了几日又归还回来的老伯爷遗嘱。
比对着看了会,泰竹声也有点蒙圈。
因为三张信纸并没装进信封中,所以此刻都平摊在桌上。仔细对比观察后,可以发现,老伯爷在给二叔写信时,还很镇定,字迹工整,纹丝不乱。
可写到第二封信时,明显开始加快了速度,不少字都有了连笔,虽然纸面依旧整洁,可工整就谈不上了。
等到了给六叔泰竹声写信时,就显出了几分慌乱,字迹都带着点潦草,最后落款时,“拜上”两字已经写得不成样子了。
再对比木匣子里的那封老伯爷遗嘱,虽然明明是遗嘱更整洁、有条理,可泰竹声却几乎在第一时间就觉得泰蔼鑫后拿来的那三张纸才是真的。
想了一阵后,族长让人去请四哥泰竹风过来,二哥已经去世就算了。
在等人时,泰竹声又仔细读了一遍信上的内容。
原来,不知为何,老伯爷还活着时,某天突然给自己的三位长辈各写了封信。
信的内容大同小异,都是写明了,他如果走在这三位长辈之前,还请他们帮着照料下自己的家人。同时也对自己的身后事做了些交代。
财产这些都是按一般惯例来的,没什么特别之处,只有对待老伯爷的弟弟,泰蔼鑫的二叔的问题上,有着明显的不同。
木匣子里的遗嘱是严令子孙不得在泰和仁去世前与之分家,而今天这三张纸上,却都是写的,要把老家的产业交给二弟打理。
这些产业都是老伯爷的父亲留下来的,而泰和伦则希望自己的二弟能在祖籍给泰伯府经营出一处退路。虽然言明了那些老家的产业今后就都归二弟了,但是,万一哪天伯府败落,则要求二弟要负责接纳并安置伯府的家人。
同时,泰和伦还交代,要给族中增加一千亩祖田。因为每个泰氏族人都能从祖田中分得一些收益,所以此举也是为了他的子孙日后若有落魄的一天,还能凭此吃上饭,念上族学。
等到四爷爷泰竹风赶来后,当他看完了泰蔼鑫后送来的书信,不禁喃喃说道:“我就说当年和伦那遗嘱有些不近人情,仿佛除了他弟,就谁都不在乎了似的。哎,看来和伦这走得也……”
有些话不好明说,可族长和泰竹风已经肯定,当年的伯爷泰和伦应该是做了点什么不好的事情,然后知道惹祸上身,情况不妙了,这才赶紧给长辈写信,安排后事。
再想想泰和伦死时,正是先皇嘉和帝登基前两年,那时候正是先皇与他兄长因太子之位矛盾重重的时期,不少权贵都在那场斗争中飞灰湮灭。此时,两位老人精都非常明智地闭上了嘴巴。
对比之前那份满纸都是“弟弟如何”的遗嘱,这份有妻儿有财产有家族托付的遗嘱就显得正常也合理多了。
两位老人心中反复思量过后,族长先开口问道:“蔼鑫啊,你对这事是怎么打算的?”
泰伯爷面容严肃地说道:“如果确认了,这真是我父亲所写,自然是要照他的交代来做。但是这事情关系到二叔一家,我是小辈,还请族长、四爷爷做个主。”
族长点点头道:“也罢,我们这次谨慎点,找那公门中专查笔迹的老吏来辨别真伪,然后把真的那份盖上官印,你看如何?”
泰蔼鑫点头道:“侄孙也正有此意,伯府中还有不少父亲的书信,我下午就送来。这次,又要辛苦族长和四爷爷了。”
送走了泰蔼鑫后,四爷爷笑了声道:“这伯府是要起来了,老的斗不过小的咯~”
族长摇摇头道:“那字迹我看着是真的,不一定是小鑫搞的花样。再说他那二叔赖在侄儿家白吃白住这么多年,眼看连闺女都要嫁人了,难道嫁妆还要侄儿出不成,也是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不成体统的很!”
泰竹风指着信纸中的一处说道:“你看,还给咱们族里添一千亩祖田,这才是会办事的人啊,哈哈哈!”
族长也跟着笑了起来,道:“好了,咱们收人钱财,也得出点力气啊,我还真好奇,这两份遗嘱,到底哪份是真的。”
于是,在收到了泰蔼鑫送来的大批书信后,族长就托人请了两位验看笔迹上有十几年经验的老吏一辩真伪。
几天后,结果就出来了。
两位老吏对木匣子中的那份遗嘱,都做出了相同的判断——假的!
而对后送来的这份就有了分歧。
一位说是真的,另一位则说无法确定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