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绍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官家说请陈郎中将秘阁楼下诸位要说的言语写一个札子来,他会与太学那边送来的札子一起批复。”秘阁三楼之上,内侍省大押班蓝珪俯首相对秘阁中诸人。“然后就是请诸位稍安勿躁,与太学的诸位一起早些回去工作读书吧……不要给宰执们添麻烦,更不要扰乱秩序,大江南北、中枢地方,多少军国重事都得认真去做才行。”
“臣知道了。”陈康伯微微颔首,却又正色再问。“请问蓝大官,官家只此一言吗?”
“是。”蓝珪当即颔首。
陈康伯见状,居然只是点了点头,便不再言语。
倒是赵鼎,实在是撑不住,却又主动插嘴:“蓝大官,敢问官家此时在何处?做何事?”
“不敢瞒赵相公,适才这里闹出动静的时候,官家正在鱼塘边上的石亭内作图……”蓝珪没有丝毫迟疑,即刻做答。
“作图?”赵鼎怔了足足数息方才茫然相询。“作什么图?”
“做《禹迹图》与《华夷图》。”蓝珪认真解释。“这几日官家都在作这两幅图……”
“可是裴秀、贾耽二位的那两幅名图?”赵鼎再度怔了怔才有所反应。
这不怪他,而是赵官家那边的讯息着实让人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实际上,莫说是赵鼎,秘阁中的其他人几乎都有那么一点恍惚之态。
须知道,《禹迹图》乃是偏重水文山脉的地理图,而《华夷图》则是偏重于行政区划的地理图,前者出自西晋裴秀,后者出自唐时贾耽,乃是这年头公认的地理范图,属于那种这些文官大臣一听就头疼的专业高端专业知识范畴。
“正是。”
蓝珪诚恳相对。“这件事其实起于靖康之前,彼时太上道君皇帝下了旨意,着人按照裴、贾二位的旧图,重作《禹迹》、《华夷》二图,准备收于秘阁,再石刻起来,然后列于长安碑林,外加明道宫、洞霄宫等各处的……”
众人听到收于秘阁四字,也是忍不住一起看了看空荡荡的周围。
“结果,到了靖康大变时,这两幅图原本已经完成,石刻也已经做好了九成九,只是没来得及写碑阴罢了。不过,也正是为此,秘阁为金人索求时,这二图因为有石刻,算是免遭于难……”蓝珪不慌不忙,却是继续解释了下去。“前几日,官家听闻诸位在秘阁中日常会议,问起相关图书杂物,却才在延福宫角落找到了两块石碑,便专门取来立在石亭外观摩。但不知为何,官家一看之下,直接说这两幅图细致的地方极为细致,可在京东、辽东处却失真太多,黄河上游西夏那边也有些偏颇,广西、南越处更是荒诞,故意放大长安、洛阳、东京一线同样可笑,便要亲自补正……然而不知道为何,这两幅图却是越补错处越多,如今已经细细补了四五日了。”
秘阁中的众人再度面面相觑,却是不知该说什么好了……能说什么呢?
非要说,不是不能说,恰恰相反,能说的地方太多了,毕竟处在这个敏感时刻,这位官家不管做点什么事情都是要引人遐思的,《禹迹图》、《华夷图》当然可以引申出许多意思,比如九州全、天下一什么的;而官家打听秘阁收藏也能看出来一点东西,最起码说明官家对这边是了如指掌的;而京东、辽东‘失真’什么的,更是可以有许许多多的解读。
实际上,大部分人根本就不觉得赵官家有那个本事可以去补这两幅图,反而认定了这位官家指桑骂槐的意思更多一些……但问题在于,眼下秘阁这边都到了差点闹出政变的地步了,那些东西也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关键是,赵官家终究表达出了不希望乱象影响到朝政运行的态度,这多少让人松了一口气。
实际上,随着蓝珪絮絮叨叨将两幅图的破事说了一圈,接下来,吕好问、赵鼎、张浚等人亲自带着蓝大官与陈康伯一起下楼,却是很轻易将楼下原本沸腾之态给安抚了下来。
便是陈康伯也抱着那个靴子微微躬身,直接回去了。
随即,太学生那里在得到旨意并上交了奏疏后也各自散去,一场暴动登时消弭于无形。
然而,表面上的顺理成章并不能遮掩住下方的暗流涌动……突如其来的一场请愿,而且还是秘阁与宣德楼同时发动的请愿,再加上后来陈康伯公开发出了政治宣言,早已经形成了类似于政治暴动的既定事实,不能因为后来官家遣人安抚了下去,就能无视掉它的巨大政治含义。
只能说,经此一事,官僚士大夫内部的主战派力量彰显无疑,而且他们还跟最上方的赵官家形成了遥遥呼应之态,让许多人不得不为局面感到焦虑。
而其他人暂且不提,只说这日晚间,都省相公赵鼎回到家中,左思右想,却是坐立不安,一时再难维持宰相风度……不过很快,他便收到了一个让他觉得有些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邀请,然后即刻趁着暮色便装出行应约去了。
无他,枢密使张浚难得邀请自己老友赵鼎过府一叙。
且说,赵鼎、张浚,外加此时在关西的胡寅,乃是昔日靖康之变里逃到太学中躲避战乱的共患难交情,然后又同时在明道宫官家坠井危机中窥得际遇,继而入了官家眼,依次飞黄腾达起来。
然而,等到眼下时分,三人都已经算是位极人臣,却又很难再有昔日那般共食一盘姜豉的坦荡与亲密了……甚至按照坊间言论,赵张二人早已经是分庭抗礼,不死不休之态。
当然,这就有些无稽了,二人最多是对立,距离靖康前那种党争还是差了许多的。
而且说句良心话,此番情形,也未必就是所谓能共患难而不能共富贵,很大程度上是三人抓住了天机,一朝来到这个位置后,想要继续交心也显得艰难……因为到了这份上,谁没自己的一批人?谁没自己的一点政见?谁没自己那一点留名青史的野望?
而人跟人之间怎么可能没有不同看法和做派,一旦产生分歧或者结构性矛盾,听谁的?
当然了,不管如何,这一次的议和风波,却是让二人再度风雨同舟了。
“今日的事情元镇兄怎么看?”二人毕竟是那般交情,私下见面,却也没有多余客套,张浚直接在自家院中葡萄藤下摆上凉茶,驱赶了仆从,然后便开门见山。“官家到底是何意?”
“我也在想此事。”赵鼎当着张浚的面,再无白日宰相风度,却是气喘不停,明显有惶然之态。“今日这事断不是官家所为,十之八九是那些人自己串联,最多有王庶、陈公辅、胡安国之流稍作推波助澜……”
“其实这里面也有愚弟的三分放纵。”张浚忽然插嘴,倒是实诚。“我虽没有参与,却也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都说了,今日事情的要害不在今日事情本身上,你便是在后面有些鼓动也不关咱们现在的言语。”赵鼎连连摇头。“今日的要害是说,京中官僚士人中主战者毕竟是少数,可阴燃到今日还是成了火烧连营之势,而军中,尤其是东京周边准备,干脆多半是两河人,断没有这边闹起来,而军中却如此安分的道理?胡世将今日所提,其实已经晚了。除非……”
“除非官家早有调度与言语,否... -->>
“官家说请陈郎中将秘阁楼下诸位要说的言语写一个札子来,他会与太学那边送来的札子一起批复。”秘阁三楼之上,内侍省大押班蓝珪俯首相对秘阁中诸人。“然后就是请诸位稍安勿躁,与太学的诸位一起早些回去工作读书吧……不要给宰执们添麻烦,更不要扰乱秩序,大江南北、中枢地方,多少军国重事都得认真去做才行。”
“臣知道了。”陈康伯微微颔首,却又正色再问。“请问蓝大官,官家只此一言吗?”
“是。”蓝珪当即颔首。
陈康伯见状,居然只是点了点头,便不再言语。
倒是赵鼎,实在是撑不住,却又主动插嘴:“蓝大官,敢问官家此时在何处?做何事?”
“不敢瞒赵相公,适才这里闹出动静的时候,官家正在鱼塘边上的石亭内作图……”蓝珪没有丝毫迟疑,即刻做答。
“作图?”赵鼎怔了足足数息方才茫然相询。“作什么图?”
“做《禹迹图》与《华夷图》。”蓝珪认真解释。“这几日官家都在作这两幅图……”
“可是裴秀、贾耽二位的那两幅名图?”赵鼎再度怔了怔才有所反应。
这不怪他,而是赵官家那边的讯息着实让人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实际上,莫说是赵鼎,秘阁中的其他人几乎都有那么一点恍惚之态。
须知道,《禹迹图》乃是偏重水文山脉的地理图,而《华夷图》则是偏重于行政区划的地理图,前者出自西晋裴秀,后者出自唐时贾耽,乃是这年头公认的地理范图,属于那种这些文官大臣一听就头疼的专业高端专业知识范畴。
“正是。”
蓝珪诚恳相对。“这件事其实起于靖康之前,彼时太上道君皇帝下了旨意,着人按照裴、贾二位的旧图,重作《禹迹》、《华夷》二图,准备收于秘阁,再石刻起来,然后列于长安碑林,外加明道宫、洞霄宫等各处的……”
众人听到收于秘阁四字,也是忍不住一起看了看空荡荡的周围。
“结果,到了靖康大变时,这两幅图原本已经完成,石刻也已经做好了九成九,只是没来得及写碑阴罢了。不过,也正是为此,秘阁为金人索求时,这二图因为有石刻,算是免遭于难……”蓝珪不慌不忙,却是继续解释了下去。“前几日,官家听闻诸位在秘阁中日常会议,问起相关图书杂物,却才在延福宫角落找到了两块石碑,便专门取来立在石亭外观摩。但不知为何,官家一看之下,直接说这两幅图细致的地方极为细致,可在京东、辽东处却失真太多,黄河上游西夏那边也有些偏颇,广西、南越处更是荒诞,故意放大长安、洛阳、东京一线同样可笑,便要亲自补正……然而不知道为何,这两幅图却是越补错处越多,如今已经细细补了四五日了。”
秘阁中的众人再度面面相觑,却是不知该说什么好了……能说什么呢?
非要说,不是不能说,恰恰相反,能说的地方太多了,毕竟处在这个敏感时刻,这位官家不管做点什么事情都是要引人遐思的,《禹迹图》、《华夷图》当然可以引申出许多意思,比如九州全、天下一什么的;而官家打听秘阁收藏也能看出来一点东西,最起码说明官家对这边是了如指掌的;而京东、辽东‘失真’什么的,更是可以有许许多多的解读。
实际上,大部分人根本就不觉得赵官家有那个本事可以去补这两幅图,反而认定了这位官家指桑骂槐的意思更多一些……但问题在于,眼下秘阁这边都到了差点闹出政变的地步了,那些东西也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关键是,赵官家终究表达出了不希望乱象影响到朝政运行的态度,这多少让人松了一口气。
实际上,随着蓝珪絮絮叨叨将两幅图的破事说了一圈,接下来,吕好问、赵鼎、张浚等人亲自带着蓝大官与陈康伯一起下楼,却是很轻易将楼下原本沸腾之态给安抚了下来。
便是陈康伯也抱着那个靴子微微躬身,直接回去了。
随即,太学生那里在得到旨意并上交了奏疏后也各自散去,一场暴动登时消弭于无形。
然而,表面上的顺理成章并不能遮掩住下方的暗流涌动……突如其来的一场请愿,而且还是秘阁与宣德楼同时发动的请愿,再加上后来陈康伯公开发出了政治宣言,早已经形成了类似于政治暴动的既定事实,不能因为后来官家遣人安抚了下去,就能无视掉它的巨大政治含义。
只能说,经此一事,官僚士大夫内部的主战派力量彰显无疑,而且他们还跟最上方的赵官家形成了遥遥呼应之态,让许多人不得不为局面感到焦虑。
而其他人暂且不提,只说这日晚间,都省相公赵鼎回到家中,左思右想,却是坐立不安,一时再难维持宰相风度……不过很快,他便收到了一个让他觉得有些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邀请,然后即刻趁着暮色便装出行应约去了。
无他,枢密使张浚难得邀请自己老友赵鼎过府一叙。
且说,赵鼎、张浚,外加此时在关西的胡寅,乃是昔日靖康之变里逃到太学中躲避战乱的共患难交情,然后又同时在明道宫官家坠井危机中窥得际遇,继而入了官家眼,依次飞黄腾达起来。
然而,等到眼下时分,三人都已经算是位极人臣,却又很难再有昔日那般共食一盘姜豉的坦荡与亲密了……甚至按照坊间言论,赵张二人早已经是分庭抗礼,不死不休之态。
当然,这就有些无稽了,二人最多是对立,距离靖康前那种党争还是差了许多的。
而且说句良心话,此番情形,也未必就是所谓能共患难而不能共富贵,很大程度上是三人抓住了天机,一朝来到这个位置后,想要继续交心也显得艰难……因为到了这份上,谁没自己的一批人?谁没自己的一点政见?谁没自己那一点留名青史的野望?
而人跟人之间怎么可能没有不同看法和做派,一旦产生分歧或者结构性矛盾,听谁的?
当然了,不管如何,这一次的议和风波,却是让二人再度风雨同舟了。
“今日的事情元镇兄怎么看?”二人毕竟是那般交情,私下见面,却也没有多余客套,张浚直接在自家院中葡萄藤下摆上凉茶,驱赶了仆从,然后便开门见山。“官家到底是何意?”
“我也在想此事。”赵鼎当着张浚的面,再无白日宰相风度,却是气喘不停,明显有惶然之态。“今日这事断不是官家所为,十之八九是那些人自己串联,最多有王庶、陈公辅、胡安国之流稍作推波助澜……”
“其实这里面也有愚弟的三分放纵。”张浚忽然插嘴,倒是实诚。“我虽没有参与,却也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都说了,今日事情的要害不在今日事情本身上,你便是在后面有些鼓动也不关咱们现在的言语。”赵鼎连连摇头。“今日的要害是说,京中官僚士人中主战者毕竟是少数,可阴燃到今日还是成了火烧连营之势,而军中,尤其是东京周边准备,干脆多半是两河人,断没有这边闹起来,而军中却如此安分的道理?胡世将今日所提,其实已经晚了。除非……”
“除非官家早有调度与言语,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