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千山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五皇子只是略与贺菩说了几句,贺菩乃封疆大吏,五皇子乃藩王,若不是先前有些许渊源,委实不好多来往。好在,贺菩能做到直隶总督,自也是个聪明的,他早先拜访过东宫大皇子等人,方来的闽王府,极有分寸。
贺菩其实知道是五皇子御前进言,方使李钧夺得尚书之位,贺菩当然不大爽快,只是,五皇子显耀,又是一地藩王,近年又有凌于东宫之上的势头,倘不是陛下召回原太子少傅的李钧,再给太孙娶了苏氏女为正妃,朝中上下恐怕都得以为陛下是于东宫不满,有意闽王的。贺菩倒不是记恨五皇子于御前为李钧进言,他与五皇子本就无甚交情,再者,因此事记恨一位藩王,这可不是封疆大吏的心胸。只是,贺菩有些不明白,倘闽王当真有夺取东宫之心,又如何会助东宫召回李钧呢?还是说,闽王当真是个安分人,或者,李钧已暗中倒向闽王。不,倘李钧暗中倒向闽王,闽王更不可能光明正大的举荐于他,这岂不令东宫生隙。
贺菩心下琢磨着,越发觉着闽王深不可测起来。
因看不透,便不由多了几分恭敬。
不过,两人也没有多少话好说,寒暄几句,混个面熟,贺菩便告辞了去。
其实不要说贺菩琢磨不透闽王举荐李钧此举,便是太子殿下也想不透,倒是李钧年老成精,去东宫时便坦坦荡荡的与太子道,“闽王殿下看着端严,其实是个细致人。想当年老臣被贬出帝都,闽王殿下还送了老臣一方砚台,也是老臣意想不到的。须知,老臣当年被贬,说来还是受科弊案的牵连。”
李钧把这话说出来,太子心下怀疑去之七八,道,“五弟何止细致,李相怕是不知,这些年,五弟为人,越发有章法的。”
虽太子未在御前举荐自己,但李钧本身能列入刑部尚书三位侯选人之一,也是多得太子提点。若先时,李钧怕是要担忧东宫在今上心中地位的,只是,在今上指苏氏女为太孙妃,而后再调自己入刑部后,李钧便知道,太子尚有一争之力。何况,现下闽王显耀,但,自己早便与太子渊源颇深,而闽王身边,怕是无自己立足之地呀。纵太子身处险地,但,越是如此,倘自己能扶太子至大位,岂不更显功高。
李钧早在腹内有一番盘算的,见太子对闽王似有所指,李钧便道,“臣便是不知,听也听了许多。恕臣直言,臣在外,只听得闽王如日中天,却未听得殿下有所应对,不知中何缘故?”
太子顿时面色黯淡,低声道,“父皇眼瞅便要册立新后,孤还能有何应对?”
李钧温声道,“倘陛下当真对殿下失去信心,焉会为太孙指得如此婚事?殿下想一想,诸皇孙中,还有哪位皇孙能联姻首辅家族?苏家,一位首辅,两位总督,余下为官者不可胜数。纵无公侯爵位,但看遍帝都,也无哪家公门侯府能及苏氏之力。”
太子面色果然稍稍缓和了些,叹道,“此事,孤也想过。只是,倘父皇对孤仍似以往看重,为何要提立后之事?”
李钧道,“殿下也知,陛下待殿下不似以往,不知殿下可知是何缘故?”
太子长叹,“不过是因孤于江南战事失利之故罢了。”
“非也。”李钧正色道,“殿下当年只是代陛下巡赏江南,殿下并非主帅,江南失利,如何能怪到殿下头上?倘江南失利皆为殿下缘故,那么,当初南安侯为何不肯在江南失利之后重返帝都?为何要在建立功勋后再行还朝?”
太子苦笑,“满朝之下,怕只有李相你做这般想了。他们不过碍于东宫的颜面,不好开口,可实际上,这些人怕都是想,当初是孤偏袒吴国公夺取南安侯的兵权,从而导致江南大败。孤在他们心里,不过是险些连累江山倾覆的罪人。”
李钧问道,“那殿下觉着,这些人想的,是否正确,是否有理?”
太子薄唇紧抿,沉默良久,方缓声道,“那时,南安侯在江南打了好几场胜仗,孤奉旨巡赏江南。孤的确有私心,因从未接触过战事,孤就想着,倘孤在江南之时,南安侯能再打几场胜仗方好。一则,孤能学些军略;二则,孤还朝更得风光。可南安侯不肯出战,孤的确心生不满,可要说孤皆因私心便夺南安兵权,孤可对天发誓,当时的确是因南安可能与靖江有所来往,孤担心的是江南大军的安危,方软禁了南安侯。孤后来送密折至帝都,请父皇拿个主意,未料得及,靖江便反了。再去寻南安侯时,南安侯便已不见,南安侯说有人鸩杀于他,孤当时证据在手,只要父皇再谴大将代替南安侯,南安侯便可押至帝都受审,孤何必要多此一举。不要说鸩杀于他,便是他南安侯掉一根汗毛,怕天下人便得以为是孤下的手。孤还没这么蠢!”
李钧对江南之事也思量过许多遍,奈何自己当时在陕甘任职,且西宁关年年有战事,对江南之事了解的到底不多。不过,在南安侯被鸩杀之事上,李钧与太子的看法是一样的,李钧与太子相识并非一日,他还是太子心腹,对太子性子了解颇深,李钧也认为,太子不可能干出鸩杀南安侯的事的。这事,太蠢。
李钧再细问了一些细节,然后对太子道,“殿下因江南之故失爱于陛下,可话说回来,江南之事,倘全怪到殿下身上,也未免太冤枉了。老臣与殿下相识多年,有些话便直说了,对不对的,还请殿下包涵。”
太子连忙道,“在孤心里,李相一相是孤的太傅,既是师徒,李相还有什么不能说的。倘李相都不能对孤直言,孤还能信谁去呢。”
李钧道,“殿下的确在江南事上是有过失的。”
太子的脸色虽难看,还是道,“是,孤承认。”
“那么,如今靖江王诸子与诸臣皆已押赴帝都,殿下愿不愿意请陛下下旨,重审江南之事,查明南安侯被鸩杀的真相!”
太子脸颊上肌肉不自觉的一跳,对李钧道,“倘此时开审此案,怕立后是誓在必行了。”
李钧道,“殿下,凤仪宫空悬多年,天底下,哪个儿子能阻止父亲续弦娶妻呢?便是再立后位,新立的皇后再也越不过先皇后去?倘陛下当真嘱意五殿下,如何会将臣召回帝都?”
太子低语道,“这正是孤苦苦不能明白之处,父皇若仍有意于孤,便不该令五弟坐大。父皇若有意五弟,如何又给太孙定下这样一桩亲事,如何又在刑部尚书一事上偏袒于孤呢?”
李钧温声安慰,“陛下若这般容易被人看透,也就不是陛下了。”说着,话音一转,语调低沉中透出三分凛凛寒意,“殿下,依臣对陛下的了解,这只能说明,陛下对殿下心存不满,但,陛下仍对殿下抱有一线信心,愿意再等等看。毕竟,储位不比他事。但,倘殿下再行止踏错半步,恐怕,陛下会毫不犹豫的换了殿下!”
太子眼神一沉,沉声道,“李相肯与孤说这些心腹之言,孤明白。”本就是血淋淋的事实,蓦然被人揭开,纵面上难堪,太子也得知李相的情。顿一顿,太子继续道,“李相有什么打算,尽管悉数说与孤知道便是。”
李钧心下暗想,太子虽优柔寡断,但善纳谏言,亦不失为明君之姿。闽王势头虽好,奈何有辅圣旧事,闽王又独宠谢氏,除非万不得已,实不能投转闽王。将心一沉,李钧与太子道,“臣掌刑部,便将当年江南之案光明正大的拿到三司面前审一审吧!这里头,倘殿下有过失之处,殿下当向陛下请罪,倘非殿下疏失,臣绝不会让殿下为别人背上黑锅。此案审罢,里面是非曲直,俱会有个说法!殿下只管安心在陛下身边听政,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殿下是陛下亲子,殿下纵有过失,只要父子情分在,储位便是安稳的。”
太子道,“孤明日便向父皇请旨,三司联审南安侯被鸩杀一案。”
李钧颌首,“殿下英明。”
“还有一事,殿下还需在请旨联审南安侯被鸩杀一事之前与陛下说一说。”
“何事?”
“凤仪宫空置多年,既要立后,当检修凤仪宫。”李钧淡淡道,“殿下当给陛下... -->>
五皇子只是略与贺菩说了几句,贺菩乃封疆大吏,五皇子乃藩王,若不是先前有些许渊源,委实不好多来往。好在,贺菩能做到直隶总督,自也是个聪明的,他早先拜访过东宫大皇子等人,方来的闽王府,极有分寸。
贺菩其实知道是五皇子御前进言,方使李钧夺得尚书之位,贺菩当然不大爽快,只是,五皇子显耀,又是一地藩王,近年又有凌于东宫之上的势头,倘不是陛下召回原太子少傅的李钧,再给太孙娶了苏氏女为正妃,朝中上下恐怕都得以为陛下是于东宫不满,有意闽王的。贺菩倒不是记恨五皇子于御前为李钧进言,他与五皇子本就无甚交情,再者,因此事记恨一位藩王,这可不是封疆大吏的心胸。只是,贺菩有些不明白,倘闽王当真有夺取东宫之心,又如何会助东宫召回李钧呢?还是说,闽王当真是个安分人,或者,李钧已暗中倒向闽王。不,倘李钧暗中倒向闽王,闽王更不可能光明正大的举荐于他,这岂不令东宫生隙。
贺菩心下琢磨着,越发觉着闽王深不可测起来。
因看不透,便不由多了几分恭敬。
不过,两人也没有多少话好说,寒暄几句,混个面熟,贺菩便告辞了去。
其实不要说贺菩琢磨不透闽王举荐李钧此举,便是太子殿下也想不透,倒是李钧年老成精,去东宫时便坦坦荡荡的与太子道,“闽王殿下看着端严,其实是个细致人。想当年老臣被贬出帝都,闽王殿下还送了老臣一方砚台,也是老臣意想不到的。须知,老臣当年被贬,说来还是受科弊案的牵连。”
李钧把这话说出来,太子心下怀疑去之七八,道,“五弟何止细致,李相怕是不知,这些年,五弟为人,越发有章法的。”
虽太子未在御前举荐自己,但李钧本身能列入刑部尚书三位侯选人之一,也是多得太子提点。若先时,李钧怕是要担忧东宫在今上心中地位的,只是,在今上指苏氏女为太孙妃,而后再调自己入刑部后,李钧便知道,太子尚有一争之力。何况,现下闽王显耀,但,自己早便与太子渊源颇深,而闽王身边,怕是无自己立足之地呀。纵太子身处险地,但,越是如此,倘自己能扶太子至大位,岂不更显功高。
李钧早在腹内有一番盘算的,见太子对闽王似有所指,李钧便道,“臣便是不知,听也听了许多。恕臣直言,臣在外,只听得闽王如日中天,却未听得殿下有所应对,不知中何缘故?”
太子顿时面色黯淡,低声道,“父皇眼瞅便要册立新后,孤还能有何应对?”
李钧温声道,“倘陛下当真对殿下失去信心,焉会为太孙指得如此婚事?殿下想一想,诸皇孙中,还有哪位皇孙能联姻首辅家族?苏家,一位首辅,两位总督,余下为官者不可胜数。纵无公侯爵位,但看遍帝都,也无哪家公门侯府能及苏氏之力。”
太子面色果然稍稍缓和了些,叹道,“此事,孤也想过。只是,倘父皇对孤仍似以往看重,为何要提立后之事?”
李钧道,“殿下也知,陛下待殿下不似以往,不知殿下可知是何缘故?”
太子长叹,“不过是因孤于江南战事失利之故罢了。”
“非也。”李钧正色道,“殿下当年只是代陛下巡赏江南,殿下并非主帅,江南失利,如何能怪到殿下头上?倘江南失利皆为殿下缘故,那么,当初南安侯为何不肯在江南失利之后重返帝都?为何要在建立功勋后再行还朝?”
太子苦笑,“满朝之下,怕只有李相你做这般想了。他们不过碍于东宫的颜面,不好开口,可实际上,这些人怕都是想,当初是孤偏袒吴国公夺取南安侯的兵权,从而导致江南大败。孤在他们心里,不过是险些连累江山倾覆的罪人。”
李钧问道,“那殿下觉着,这些人想的,是否正确,是否有理?”
太子薄唇紧抿,沉默良久,方缓声道,“那时,南安侯在江南打了好几场胜仗,孤奉旨巡赏江南。孤的确有私心,因从未接触过战事,孤就想着,倘孤在江南之时,南安侯能再打几场胜仗方好。一则,孤能学些军略;二则,孤还朝更得风光。可南安侯不肯出战,孤的确心生不满,可要说孤皆因私心便夺南安兵权,孤可对天发誓,当时的确是因南安可能与靖江有所来往,孤担心的是江南大军的安危,方软禁了南安侯。孤后来送密折至帝都,请父皇拿个主意,未料得及,靖江便反了。再去寻南安侯时,南安侯便已不见,南安侯说有人鸩杀于他,孤当时证据在手,只要父皇再谴大将代替南安侯,南安侯便可押至帝都受审,孤何必要多此一举。不要说鸩杀于他,便是他南安侯掉一根汗毛,怕天下人便得以为是孤下的手。孤还没这么蠢!”
李钧对江南之事也思量过许多遍,奈何自己当时在陕甘任职,且西宁关年年有战事,对江南之事了解的到底不多。不过,在南安侯被鸩杀之事上,李钧与太子的看法是一样的,李钧与太子相识并非一日,他还是太子心腹,对太子性子了解颇深,李钧也认为,太子不可能干出鸩杀南安侯的事的。这事,太蠢。
李钧再细问了一些细节,然后对太子道,“殿下因江南之故失爱于陛下,可话说回来,江南之事,倘全怪到殿下身上,也未免太冤枉了。老臣与殿下相识多年,有些话便直说了,对不对的,还请殿下包涵。”
太子连忙道,“在孤心里,李相一相是孤的太傅,既是师徒,李相还有什么不能说的。倘李相都不能对孤直言,孤还能信谁去呢。”
李钧道,“殿下的确在江南事上是有过失的。”
太子的脸色虽难看,还是道,“是,孤承认。”
“那么,如今靖江王诸子与诸臣皆已押赴帝都,殿下愿不愿意请陛下下旨,重审江南之事,查明南安侯被鸩杀的真相!”
太子脸颊上肌肉不自觉的一跳,对李钧道,“倘此时开审此案,怕立后是誓在必行了。”
李钧道,“殿下,凤仪宫空悬多年,天底下,哪个儿子能阻止父亲续弦娶妻呢?便是再立后位,新立的皇后再也越不过先皇后去?倘陛下当真嘱意五殿下,如何会将臣召回帝都?”
太子低语道,“这正是孤苦苦不能明白之处,父皇若仍有意于孤,便不该令五弟坐大。父皇若有意五弟,如何又给太孙定下这样一桩亲事,如何又在刑部尚书一事上偏袒于孤呢?”
李钧温声安慰,“陛下若这般容易被人看透,也就不是陛下了。”说着,话音一转,语调低沉中透出三分凛凛寒意,“殿下,依臣对陛下的了解,这只能说明,陛下对殿下心存不满,但,陛下仍对殿下抱有一线信心,愿意再等等看。毕竟,储位不比他事。但,倘殿下再行止踏错半步,恐怕,陛下会毫不犹豫的换了殿下!”
太子眼神一沉,沉声道,“李相肯与孤说这些心腹之言,孤明白。”本就是血淋淋的事实,蓦然被人揭开,纵面上难堪,太子也得知李相的情。顿一顿,太子继续道,“李相有什么打算,尽管悉数说与孤知道便是。”
李钧心下暗想,太子虽优柔寡断,但善纳谏言,亦不失为明君之姿。闽王势头虽好,奈何有辅圣旧事,闽王又独宠谢氏,除非万不得已,实不能投转闽王。将心一沉,李钧与太子道,“臣掌刑部,便将当年江南之案光明正大的拿到三司面前审一审吧!这里头,倘殿下有过失之处,殿下当向陛下请罪,倘非殿下疏失,臣绝不会让殿下为别人背上黑锅。此案审罢,里面是非曲直,俱会有个说法!殿下只管安心在陛下身边听政,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殿下是陛下亲子,殿下纵有过失,只要父子情分在,储位便是安稳的。”
太子道,“孤明日便向父皇请旨,三司联审南安侯被鸩杀一案。”
李钧颌首,“殿下英明。”
“还有一事,殿下还需在请旨联审南安侯被鸩杀一事之前与陛下说一说。”
“何事?”
“凤仪宫空置多年,既要立后,当检修凤仪宫。”李钧淡淡道,“殿下当给陛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