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秋风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其后几日,沈若寥要么在大将军处议事,通宵达旦,要么闭门不出,除了钟可喜送饭以外,谁也不见,却也不对钟可喜多说一个字。谍报传来,燕军正在沧州休整,同时将所执沧州将领、缴获的辎重都一一装船,由运河运往北平。
十一月的第一天,盛庸突然传令三军将士准备行装,装押粮车,隔日启程,兵分两路向东昌进发,一路由大将军盛庸亲率,老将何福与列将庄得、楚智随行,马步军十万走陆路;另一路则跟随左将军沈若寥、列将陈晖、孙霖、唐礼,也是十万兵马,乘舟顺运河南行,两路大军至东昌会齐。另留两万兵众随德州守将葛进留守德州。
十一月三日清晨,大军一切装备齐整,列队待发。沈若寥先率众起行,出了德州西门,向运河边进发。行了十里后,却突然下令掉头南行,大军急速向高唐而去。
随行的几个列将均不解其意。沈若寥并不着意解释,只道眼下是要过马颊河,道高唐,于日落之前务必赶到东昌。
傍晚时分,两路大军同时到达东昌城下,依令于城西扎营。东昌守将袁宇出城迎接大军,并准备了丰厚酒食犒军。待大军安顿下来之后,便与诸将一同到中军大帐中来听令。
大出他所料的是,二十万大军已尽数到齐,何福、陈晖等诸将皆在,寻遍整个大营却不见大将军盛庸踪影,大帐中坐镇将位的,只有沈若寥一人。
袁宇张口便问道:“大将军何在?”
沈若寥道:“尚在德州。”
“德州?”袁宇大惑不解。
诸将除了何福,却也都和袁宇一样一头雾水:“今早出发时,大将军忽令我等跟随何福将军,直道东昌;到了东昌后,就要一切听令于左将军。我等简直莫名其妙。何将军,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还有,昨天说得好好的,我们走水路,大将军率部走旱路;结果沈将军突然改道走旱路,不知是何道理?”唐礼质疑道。
楚智也质问道:“为什么要于城西扎营?大营三面环水,一面临城,一旦敌军偷袭,进不能进,退不能退,不是要困死于此地?”
沈若寥尚未张口,脸先红了起来。独自坐镇中军大帐,这局面几天之前他连想都没敢想过。何况这几个列将都是行伍出身,个个身怀无数战功,沙场经验丰富,不消明说,他也能看得出来,大家皆不把他放在眼里,看架势非要徐辉祖过来才肯听令。
何福却突然说道:“左将军何不出示众将大将军托付之物?”
沈若寥微微一愣,想了想,从身后取出一布包,放在膝上解开,取出一只瘦长的紫檀木匣打开;明黄色的丝缎,托着一柄镶金雕龙的宝剑。他迟疑了一下,小心翼翼地将宝剑双手捧出。
“诸位将军,可知此为何物?”
诸将面面相觑。陈晖低声道:
“莫非是……尚方宝剑?”
“这怎么可能!大将军岂可将天子钦赐的尚方宝剑轻易转授他人!”唐礼嚷道。
沈若寥问何福道:“何将军可知道这些都是为什么?”
何福摇头笑道:“何福略知一二;大将军也是直到今早临行前,才突然在私下里告诉我,要我代他率众过来,且说,破燕军之策,他日来已与左将军商议妥定,从今起,东昌一切军务听命于左将军,绝无问题。他自留大将军印,已将尚方宝剑转交左将军,要我等一定尽力相助,勿生疑惑。”
“如此行事,叫我们如何不疑?”唐礼悻悻道,“大将军此举究竟是何道理,沈将军倒是给我们说说?”
沈若寥思索片刻,愁容满面。
“眼下我还不能说,因为——因为……”他停顿了一下。“军机大事,岂可轻易泄漏。之所以瞒着各位将军,并非信不过诸位;只是……风险太大,一旦走漏风声,让燕王有所察觉——”
“信不过就说信不过,左将军又何必搪塞。”唐礼忿忿地说道,“先前曹国公任大将军时,不也是一样多疑。只恐这般猜忌下去,这徒骇河会变成第二个白沟河也未可知。”
何福忙喝道:“唐将军休得无礼!”
沈若寥低头沉默少顷,思索如何作答。然而思索出来的结论,却是答辩无益;至少眼下是如此。他抬起头来,扫视了一眼帐中诸将。诸将望见他冷漠的眼神,心中都不由一凛,暗道还从未见过左将军如此神色,想来是动了怒。他便再如何年少无能,究竟也是传说中的武功高手,有个天下无敌的父亲,又拿着尚方宝剑,到底还是有可惧之处。
沈若寥确实是有些懊恼的。他站起身来,面无表情,冷冷说道:
“诸位都回去好好休息一夜。从明日起,每日操练士兵,不得倦怠。任何人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出营;就算是入东昌城,也须事先禀报。大将军早已申明之军令,如有违忤,定当按军法处置。”
次日清晨,沈若寥在营寨里走完一圈,看士兵早餐晨练;然后,邀何福、陈晖一起到东昌城中看看,留下其余诸将守营。
袁宇领着左将军等人在城墙上走了一圈,查看城防情况。东昌地形颇似济南,凭高而视,一马平川,目极无垠;水道繁复,苇荡茂盛,护城河阔而水深。沈若寥早听说东昌为大江以北少见的水城,风景秀丽,名胜颇多。城内有数倍于大明湖的东昌湖与城外河水相通,波光潋滟;湖中心岛上尚存北宋时期的聊城古城,城内亦有洪武年间新修建的东昌楼,堪称可与黄鹤、岳阳二楼相媲美。然而他无心观景。大将军在德州,现在东昌的二十万大军在他手里;一旦有紧急军情,是没有大将军可以依靠的。他满心满脑,现在都是大军的防务,以及即将到来的大战。
走完城墙,已然是下午。一行人一同回到大营里来吃午饭。正在这时,探马来报,燕军已于早上到达德州,眼下正在攻城。
众人闻言沉默了少顷。袁宇开口问道:
“德州城防,比东昌如何?要不要回师救援?”
沈若寥道:“城高相仿,积粮丰足,没东昌水多,守军要多两倍。有大将军在,不会有什么问题。燕王攻打德州,等于已经被大将军赚了一把。德州无利可图,燕军不会久留,必然不日南下。”
“什么叫已经被大将军赚了一把?”诸将茫然。
陈晖道:“不如趁此时回师德州,打它个两面夹击,措手不及?”
何福道:“燕军既不会在德州久留,则我们出兵一定要求速,越快越好。可是现在出兵,最快也要天黑才能赶到;要么就深夜偷袭燕军大营,要么就明天再战。如果明日再战,则燕军已有所准备,我二十万人战他三十万,结果难测。”
“我看这招不错,”楚智道,“马上出发,天黑后赶到德州,还可借夜色掩人耳目,然后趁夜袭营。”
孙霖道:“左将军,下令吧!”
沈若寥吃了一惊,回过神来。他其实早就明白,但是仿佛此刻才真正感受到问题的严重性。现在大将军在德州与燕军交战,尚方宝剑在他手里,二十万大军在他手里,列将都在待命,待他之命。
济南守城之时,他仍要事事听从盛庸和铁铉安排,虽然辛苦劳累,却没有多大责任,与此时大大不同;而往昔在宫中,带着上十二卫亲军,日常操演守卫,虽然责任重大,却远离战场千里,现在看来近乎洒扫门庭之事,委实太过简单。
仿佛他一句话,现在能决定二十万人的生死,社稷庙堂的存亡。仿佛不是仿佛,而是绝对。
他开了口,却让诸将吃了一惊。
“按兵不动。”
“按兵不动?为什么?”
沈若寥道:“诸位将军可知,大将军为何把尚方宝剑交与我?先前在德州,大将军已经定下东昌之战的详细计划,临行前叮嘱我一定按计划行事,不可轻易更改,这才放心让我带二十万人过来,他自己留在德州。此大将军之令,不可违也。”
诸将都禁不住叫了起来。唐礼愤然说道:“我们夜袭燕军大营,可一战而胜。战场上哪里有完全按照计划行事的道理,从来都是随机应变。在这里按兵不动,坐失良机,算哪门子用兵之策?”
沈若寥道:“随机应变,那是指军情出人意料之时。唐将军以为,眼下燕军攻打德州,大将军事先就没想到吗?他没有计划两面夹攻,自有他的远见。”
何福道:“沈将军,你方才说,燕军攻打德州,等于被大将军赚了一把——大将军究竟是如何计划的?昨日出兵和行军之时的疑问,现在可否给我们解答?”
“对呀;大将军再有什么好计,也该让我们都知道才能办事不是。”庄得道。
沈若寥想了想,答道:“也好;眼下燕军已攻德州,讲出来也无妨了。前者,大将军所言兵分两路,我走水路,他走旱路,到此会齐,而让葛进将军率两万将士留守德州,皆虚言尔。其一:大军离开德州,则德州空虚;声言只有葛进将军守城,是以示燕军德州防守无人,乃为诱兵之计,以图挫其锐气。燕王先前于攻城已曾败于大将军手下,此番更兼不明虚实,大将军亲守德州,其来必败。其二:大将军走旱路快,则先至东昌;我走水路慢,而后至东昌,更兼水路不能直达,乃为缓兵之计,以防燕军半路邀袭。使燕王以为我走水路,如此便可有时间先图德州,再来取我;而待取我之时,大将军陆路之军又一时难以接应。如此燕军必先攻德州;而我实则走旱路,待到燕王发觉上当,此刻我大军已然到达东昌。其三:现我二十万大军在此,而大将军在德州;是再为诱兵之计也。... -->>
其后几日,沈若寥要么在大将军处议事,通宵达旦,要么闭门不出,除了钟可喜送饭以外,谁也不见,却也不对钟可喜多说一个字。谍报传来,燕军正在沧州休整,同时将所执沧州将领、缴获的辎重都一一装船,由运河运往北平。
十一月的第一天,盛庸突然传令三军将士准备行装,装押粮车,隔日启程,兵分两路向东昌进发,一路由大将军盛庸亲率,老将何福与列将庄得、楚智随行,马步军十万走陆路;另一路则跟随左将军沈若寥、列将陈晖、孙霖、唐礼,也是十万兵马,乘舟顺运河南行,两路大军至东昌会齐。另留两万兵众随德州守将葛进留守德州。
十一月三日清晨,大军一切装备齐整,列队待发。沈若寥先率众起行,出了德州西门,向运河边进发。行了十里后,却突然下令掉头南行,大军急速向高唐而去。
随行的几个列将均不解其意。沈若寥并不着意解释,只道眼下是要过马颊河,道高唐,于日落之前务必赶到东昌。
傍晚时分,两路大军同时到达东昌城下,依令于城西扎营。东昌守将袁宇出城迎接大军,并准备了丰厚酒食犒军。待大军安顿下来之后,便与诸将一同到中军大帐中来听令。
大出他所料的是,二十万大军已尽数到齐,何福、陈晖等诸将皆在,寻遍整个大营却不见大将军盛庸踪影,大帐中坐镇将位的,只有沈若寥一人。
袁宇张口便问道:“大将军何在?”
沈若寥道:“尚在德州。”
“德州?”袁宇大惑不解。
诸将除了何福,却也都和袁宇一样一头雾水:“今早出发时,大将军忽令我等跟随何福将军,直道东昌;到了东昌后,就要一切听令于左将军。我等简直莫名其妙。何将军,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还有,昨天说得好好的,我们走水路,大将军率部走旱路;结果沈将军突然改道走旱路,不知是何道理?”唐礼质疑道。
楚智也质问道:“为什么要于城西扎营?大营三面环水,一面临城,一旦敌军偷袭,进不能进,退不能退,不是要困死于此地?”
沈若寥尚未张口,脸先红了起来。独自坐镇中军大帐,这局面几天之前他连想都没敢想过。何况这几个列将都是行伍出身,个个身怀无数战功,沙场经验丰富,不消明说,他也能看得出来,大家皆不把他放在眼里,看架势非要徐辉祖过来才肯听令。
何福却突然说道:“左将军何不出示众将大将军托付之物?”
沈若寥微微一愣,想了想,从身后取出一布包,放在膝上解开,取出一只瘦长的紫檀木匣打开;明黄色的丝缎,托着一柄镶金雕龙的宝剑。他迟疑了一下,小心翼翼地将宝剑双手捧出。
“诸位将军,可知此为何物?”
诸将面面相觑。陈晖低声道:
“莫非是……尚方宝剑?”
“这怎么可能!大将军岂可将天子钦赐的尚方宝剑轻易转授他人!”唐礼嚷道。
沈若寥问何福道:“何将军可知道这些都是为什么?”
何福摇头笑道:“何福略知一二;大将军也是直到今早临行前,才突然在私下里告诉我,要我代他率众过来,且说,破燕军之策,他日来已与左将军商议妥定,从今起,东昌一切军务听命于左将军,绝无问题。他自留大将军印,已将尚方宝剑转交左将军,要我等一定尽力相助,勿生疑惑。”
“如此行事,叫我们如何不疑?”唐礼悻悻道,“大将军此举究竟是何道理,沈将军倒是给我们说说?”
沈若寥思索片刻,愁容满面。
“眼下我还不能说,因为——因为……”他停顿了一下。“军机大事,岂可轻易泄漏。之所以瞒着各位将军,并非信不过诸位;只是……风险太大,一旦走漏风声,让燕王有所察觉——”
“信不过就说信不过,左将军又何必搪塞。”唐礼忿忿地说道,“先前曹国公任大将军时,不也是一样多疑。只恐这般猜忌下去,这徒骇河会变成第二个白沟河也未可知。”
何福忙喝道:“唐将军休得无礼!”
沈若寥低头沉默少顷,思索如何作答。然而思索出来的结论,却是答辩无益;至少眼下是如此。他抬起头来,扫视了一眼帐中诸将。诸将望见他冷漠的眼神,心中都不由一凛,暗道还从未见过左将军如此神色,想来是动了怒。他便再如何年少无能,究竟也是传说中的武功高手,有个天下无敌的父亲,又拿着尚方宝剑,到底还是有可惧之处。
沈若寥确实是有些懊恼的。他站起身来,面无表情,冷冷说道:
“诸位都回去好好休息一夜。从明日起,每日操练士兵,不得倦怠。任何人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出营;就算是入东昌城,也须事先禀报。大将军早已申明之军令,如有违忤,定当按军法处置。”
次日清晨,沈若寥在营寨里走完一圈,看士兵早餐晨练;然后,邀何福、陈晖一起到东昌城中看看,留下其余诸将守营。
袁宇领着左将军等人在城墙上走了一圈,查看城防情况。东昌地形颇似济南,凭高而视,一马平川,目极无垠;水道繁复,苇荡茂盛,护城河阔而水深。沈若寥早听说东昌为大江以北少见的水城,风景秀丽,名胜颇多。城内有数倍于大明湖的东昌湖与城外河水相通,波光潋滟;湖中心岛上尚存北宋时期的聊城古城,城内亦有洪武年间新修建的东昌楼,堪称可与黄鹤、岳阳二楼相媲美。然而他无心观景。大将军在德州,现在东昌的二十万大军在他手里;一旦有紧急军情,是没有大将军可以依靠的。他满心满脑,现在都是大军的防务,以及即将到来的大战。
走完城墙,已然是下午。一行人一同回到大营里来吃午饭。正在这时,探马来报,燕军已于早上到达德州,眼下正在攻城。
众人闻言沉默了少顷。袁宇开口问道:
“德州城防,比东昌如何?要不要回师救援?”
沈若寥道:“城高相仿,积粮丰足,没东昌水多,守军要多两倍。有大将军在,不会有什么问题。燕王攻打德州,等于已经被大将军赚了一把。德州无利可图,燕军不会久留,必然不日南下。”
“什么叫已经被大将军赚了一把?”诸将茫然。
陈晖道:“不如趁此时回师德州,打它个两面夹击,措手不及?”
何福道:“燕军既不会在德州久留,则我们出兵一定要求速,越快越好。可是现在出兵,最快也要天黑才能赶到;要么就深夜偷袭燕军大营,要么就明天再战。如果明日再战,则燕军已有所准备,我二十万人战他三十万,结果难测。”
“我看这招不错,”楚智道,“马上出发,天黑后赶到德州,还可借夜色掩人耳目,然后趁夜袭营。”
孙霖道:“左将军,下令吧!”
沈若寥吃了一惊,回过神来。他其实早就明白,但是仿佛此刻才真正感受到问题的严重性。现在大将军在德州与燕军交战,尚方宝剑在他手里,二十万大军在他手里,列将都在待命,待他之命。
济南守城之时,他仍要事事听从盛庸和铁铉安排,虽然辛苦劳累,却没有多大责任,与此时大大不同;而往昔在宫中,带着上十二卫亲军,日常操演守卫,虽然责任重大,却远离战场千里,现在看来近乎洒扫门庭之事,委实太过简单。
仿佛他一句话,现在能决定二十万人的生死,社稷庙堂的存亡。仿佛不是仿佛,而是绝对。
他开了口,却让诸将吃了一惊。
“按兵不动。”
“按兵不动?为什么?”
沈若寥道:“诸位将军可知,大将军为何把尚方宝剑交与我?先前在德州,大将军已经定下东昌之战的详细计划,临行前叮嘱我一定按计划行事,不可轻易更改,这才放心让我带二十万人过来,他自己留在德州。此大将军之令,不可违也。”
诸将都禁不住叫了起来。唐礼愤然说道:“我们夜袭燕军大营,可一战而胜。战场上哪里有完全按照计划行事的道理,从来都是随机应变。在这里按兵不动,坐失良机,算哪门子用兵之策?”
沈若寥道:“随机应变,那是指军情出人意料之时。唐将军以为,眼下燕军攻打德州,大将军事先就没想到吗?他没有计划两面夹攻,自有他的远见。”
何福道:“沈将军,你方才说,燕军攻打德州,等于被大将军赚了一把——大将军究竟是如何计划的?昨日出兵和行军之时的疑问,现在可否给我们解答?”
“对呀;大将军再有什么好计,也该让我们都知道才能办事不是。”庄得道。
沈若寥想了想,答道:“也好;眼下燕军已攻德州,讲出来也无妨了。前者,大将军所言兵分两路,我走水路,他走旱路,到此会齐,而让葛进将军率两万将士留守德州,皆虚言尔。其一:大军离开德州,则德州空虚;声言只有葛进将军守城,是以示燕军德州防守无人,乃为诱兵之计,以图挫其锐气。燕王先前于攻城已曾败于大将军手下,此番更兼不明虚实,大将军亲守德州,其来必败。其二:大将军走旱路快,则先至东昌;我走水路慢,而后至东昌,更兼水路不能直达,乃为缓兵之计,以防燕军半路邀袭。使燕王以为我走水路,如此便可有时间先图德州,再来取我;而待取我之时,大将军陆路之军又一时难以接应。如此燕军必先攻德州;而我实则走旱路,待到燕王发觉上当,此刻我大军已然到达东昌。其三:现我二十万大军在此,而大将军在德州;是再为诱兵之计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