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半吊钱娘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从王瑞拿着野兔皮说给自己做冬日的背心,锦文才想起冬日将近,而这农家小院里,过冬可不是个容易事,天气好的时候,王远山带着虎子修了篱笆,给屋顶加盖茅草,修缮加固了一番,又检查了几间屋子的墙,如今王瑞先跟着爹住一间,他那间房给锦文住,空着的那间屋堆放了粮食等物,家里也有了两筐粗炭,冷时可用来取暖,但是冬衣还没准备呢。
锦文翻看了爹和虎子哥的衣服,统共没几件好衣服,这个好是指没打过补丁的,可父子两个的衣服加一起挑,最好的一件衣服也打了两个补丁,棉袄摸上去也硬硬的,棉絮结块了,倒是翻出了几块动物皮子,晚上她问是否能拿来做衣服,才知道买件棉衣要五六百个钱,拿皮子托人做衣服也不合适。
王家村虽然都是同族,但王远山这一支已经三代单传了,没什么真正亲近的兄弟堂兄弟了,找不到人帮忙做,王氏虽然是一个村里嫁过来的,但她娘家兄弟当初看不上王远山家,后来王氏又过世了,王氏父母也已亡故,她嫂子是个精明的女人,嫌小姑子陪嫁了太多东西,其实也不过是陪嫁了两块好衣料还有一双银镯子,两家也只有点面子情,花钱请人做又舍不得,能将就也将就了,这样一算,从王氏过世这两年里,父子两就没添过新衣了。
锦文翻出四块皮子量了大小,看看够给父子两个做两件冬衣的。这四块里,有一块獐子皮,三张野兔皮。
这日村里来了弹棉花的一对夫妻,村里没什么人种棉花,所以每年秋末冬初这对夫妻都会来做几笔生意,赚点钱刚好过年钱也有了,而村里人忙活了一年,但冬日时是手头最宽裕的,再节俭也总要棉被冬衣,舍不得买新棉花,就拿旧棉花重新弹一下,蓬松软和,也像新的一样,弹一斤棉花五个大钱,听桂花娘说比去年可涨了一个大钱了。王远山给了锦文二十文钱,她第二日拆开两人的棉袄,先阳光下暴晒,这样去过称也好轻点,在家里又过了一下称,说起称可不是每个妇人都识得的,她也是虎子教了才知道如何看。
第二日一早拿布袋装好,又拿了几件缝补的旧衣,昨日问了住的最近的田嫂子,她说弹两三斤棉花一个时辰都不要,不过人得守边上,“你是不知道,听人说自己要是不看着,那棉花给你拿掉一两二两的,你也不知道啊。”
被田嫂子这一说,她特意把针线活留着,打算就守在那里,等棉花弹好拿回家。其实家里那棉被也该弹一下了,但一床棉被少说也有四斤,还是先省点吧。弹棉花的人借住在晒谷场边上三婶的家,住了这么段时候,她也知道了三婶是因为当家的算辈份,排下来是王远山的三叔,正经来说她叫三叔婆。他们家在村里已算是条件好的,有空屋子借给人住,不过也不用收什么住宿钱,弹棉花的夫妻两人自己在门口架口锅烧饭,白给三婶弹两床旧棉花,再给一两斗米也就算了,像这种借空屋子住两晚,谁家也没收钱的事。
有些性急的人家,昨日已经拿来弹好了,今日她又到的早,居然排到第二个,三婶看到她,热情的招呼:“阿文,你也来弹棉花啊。快坐这边来,那边是下风口,絮都往那飘呢。”
“恩,谢谢三叔婆,我坐门口就好。”
锦文还是不太习惯跟人唠家常,坐三婶门口边,能看到晒谷场边弹棉花的情况,跟其他几个妇人笑着招呼一声“您也在这啊”,就拿出衣服缝补起来,偶尔抬头张望一下棉花,或者听几句三婶和其他几个妇人说闲话。
 ... -->>
从王瑞拿着野兔皮说给自己做冬日的背心,锦文才想起冬日将近,而这农家小院里,过冬可不是个容易事,天气好的时候,王远山带着虎子修了篱笆,给屋顶加盖茅草,修缮加固了一番,又检查了几间屋子的墙,如今王瑞先跟着爹住一间,他那间房给锦文住,空着的那间屋堆放了粮食等物,家里也有了两筐粗炭,冷时可用来取暖,但是冬衣还没准备呢。
锦文翻看了爹和虎子哥的衣服,统共没几件好衣服,这个好是指没打过补丁的,可父子两个的衣服加一起挑,最好的一件衣服也打了两个补丁,棉袄摸上去也硬硬的,棉絮结块了,倒是翻出了几块动物皮子,晚上她问是否能拿来做衣服,才知道买件棉衣要五六百个钱,拿皮子托人做衣服也不合适。
王家村虽然都是同族,但王远山这一支已经三代单传了,没什么真正亲近的兄弟堂兄弟了,找不到人帮忙做,王氏虽然是一个村里嫁过来的,但她娘家兄弟当初看不上王远山家,后来王氏又过世了,王氏父母也已亡故,她嫂子是个精明的女人,嫌小姑子陪嫁了太多东西,其实也不过是陪嫁了两块好衣料还有一双银镯子,两家也只有点面子情,花钱请人做又舍不得,能将就也将就了,这样一算,从王氏过世这两年里,父子两就没添过新衣了。
锦文翻出四块皮子量了大小,看看够给父子两个做两件冬衣的。这四块里,有一块獐子皮,三张野兔皮。
这日村里来了弹棉花的一对夫妻,村里没什么人种棉花,所以每年秋末冬初这对夫妻都会来做几笔生意,赚点钱刚好过年钱也有了,而村里人忙活了一年,但冬日时是手头最宽裕的,再节俭也总要棉被冬衣,舍不得买新棉花,就拿旧棉花重新弹一下,蓬松软和,也像新的一样,弹一斤棉花五个大钱,听桂花娘说比去年可涨了一个大钱了。王远山给了锦文二十文钱,她第二日拆开两人的棉袄,先阳光下暴晒,这样去过称也好轻点,在家里又过了一下称,说起称可不是每个妇人都识得的,她也是虎子教了才知道如何看。
第二日一早拿布袋装好,又拿了几件缝补的旧衣,昨日问了住的最近的田嫂子,她说弹两三斤棉花一个时辰都不要,不过人得守边上,“你是不知道,听人说自己要是不看着,那棉花给你拿掉一两二两的,你也不知道啊。”
被田嫂子这一说,她特意把针线活留着,打算就守在那里,等棉花弹好拿回家。其实家里那棉被也该弹一下了,但一床棉被少说也有四斤,还是先省点吧。弹棉花的人借住在晒谷场边上三婶的家,住了这么段时候,她也知道了三婶是因为当家的算辈份,排下来是王远山的三叔,正经来说她叫三叔婆。他们家在村里已算是条件好的,有空屋子借给人住,不过也不用收什么住宿钱,弹棉花的夫妻两人自己在门口架口锅烧饭,白给三婶弹两床旧棉花,再给一两斗米也就算了,像这种借空屋子住两晚,谁家也没收钱的事。
有些性急的人家,昨日已经拿来弹好了,今日她又到的早,居然排到第二个,三婶看到她,热情的招呼:“阿文,你也来弹棉花啊。快坐这边来,那边是下风口,絮都往那飘呢。”
“恩,谢谢三叔婆,我坐门口就好。”
锦文还是不太习惯跟人唠家常,坐三婶门口边,能看到晒谷场边弹棉花的情况,跟其他几个妇人笑着招呼一声“您也在这啊”,就拿出衣服缝补起来,偶尔抬头张望一下棉花,或者听几句三婶和其他几个妇人说闲话。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