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读书人的心目中书院便被逐渐的淡漠了,过去的四大书院中也唯有转成官学的应天府书院还算兴旺。
书院逐渐没落之后,随后在庆历四年范仲淹任参知政事时的庆历新政中又再次兴起。不过范仲淹对择而不教的科举制度非常不满,所谓书院兴起更多的是官学的复兴而非民间书院,只是即便如此官学也没有兴盛多久——自从大宋立国至现在,先是平定南方后又开始北伐契丹,北伐失败后又与西夏开始战争,中间又间或大小叛乱造反,大宋每年税赋虽多但也架不住常年的战争支出和每年必有的“岁币”庞大的军队和众多的官员都需要养活,哪里又顾得上官学呢?朝廷能顾得上的只有国子监、太学罢了,至于各地县学只能自求多福,与各地的官吏和当地贫富情况而定。
“晚生在渭州老家还算薄有资产,后幸得狄侍中相助赠予庄园,算下来维持白沙书院已是足够。只是晚生声望不足,无法吸引到当世大儒来此讲学,殊为遗憾。当今学子入书院就读非是以增进学问为主,而是过那科举考试,若无大儒坐镇书院,可想而知书院必然会经营困难是以家父生前与晚生探讨书院的时候就曾说过‘书院为天下学问聚集之所,不仅要教那经史子集去考科举,更要让那些来此就读的读书人能够获得一技之长,即便科举不顺也自当可以养家’”王景范说道。
狄青辞去枢密使之后,当今皇上对狄青心中是有所愧疚的,很是厚加赏赐,并且还为狄青加封侍中衔以显示对其恩遇有加,自大宋立国以来朝廷极少赐侍中,而狄青则是第四个也算是荣耀尽显了。包拯来此之前就曾听闻众多关于白沙书院的传言,狄青几个月前在这里暂住的事情他也是知道的,只是没想到狄青来这里暂住还赠予庄园以资书院开办,这倒是出乎包拯预料之外。当然他也曾听下属说过,狄青来这白沙书院之后立刻上书朝廷请辞,多半是和白沙书院的山长有很大的关联,而且狄青回老家之后还将自己的两个儿子留在这里,也是从旁对先前的传言做了佐证。
“狄侍中”包拯心中默想这个已经快要淡忘的名字,他与狄青并无交集,只是四年前狄青在皇帝的支持下官拜枢密使,这一不同寻常的升迁真是想让人不注意都不行。不过当初他听到这个消息之时对此持的看法更多的是反对,狄青任枢密使不符合大宋立国之初防范武臣的初衷,尤其是在文官空前强大的今天更不是保全狄青的任命。
现在狄青在刚刚有人要弹劾他之时突然隐退,算是得以善终保全自己,只是这个过程恐怕真的和眼前这个年轻人有关系,若非如此狄青凭什么要赠送对方庄园?包拯虽然出身官宦之家,父亲曾是太平兴国年间的进士,不过他并非是在大富大贵中长大,一个庄园价值几何他心中还是有数的,这个庄园多半是狄青感谢王景范所赠,不然狄青一个武人从前可从未听说她为哪家书院捐钱,怎么会突然有这个念头?
包拯虽然不清楚其中细节,但见到这个年轻人之后,心中对那个传言多少已经有数:“科举流弊所致,书院兴废已然积重难返,不过狄侍中有庄园相赠想必这白沙书院会好些,本府也会酌情为书院疏通,看看能否帮书院延请些当世名儒前来讲学不过听见复所言,这白沙书院似乎并非是专讲经史典籍,难不成与其他书院有所不同?”
王景范苦笑的摇摇头说道:“现在仅仅是一个初步设想而已尚未实施,科举一途纵然为朝廷选拔人才为贫寒士子开一条近途,而本朝取士一科两三百人,相较唐代一科不过一二十人已然宽泛,只是相对于参加科考的考生数量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读书人不考科举还有何法来养家糊口?寒窗十年两手空空殊为可怜、可叹,晚生也只能尽力想几个法子来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见复可有何良方?”包拯好奇的问道。事实上心中却不大相信王景范会有什么好办法,读书人科考不利,家境好些可以多考几科,家境不好的只能回乡,或是当个教书先生,或是干脆务农,真正适合读书人的路其实很窄。
“适才刚从寿道那里听闻大人拆除所有惠民河两岸阻碍河道中官势族所修的亭台楼榭,晚生以为大人此举堪称‘壮举’,虽不能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能够有如此作为的官吏实乃少见”王景范说得让在座的几人都有些迷糊,不过他这么说虽有拍包拯马屁之嫌,但也绝对不过分。
“全赖天子圣明!”包拯双手抱拳朝皇宫的方向一拱手。
王景范低声冷笑的说道:“别的晚生不清楚,但是想必天子也应该清楚若是不清除这些阻碍河道的亭台楼阁,怕是来年雨水再大上一些,说不得天子也会驾临这白沙书院吧?!”
王景范此言一出,在座的众人面色不禁一变,不过这乃是实话实说,包拯心中也知道自己这次能够犯天下之大不韪将中官势族全部得罪清理惠民河河道得到皇帝支持,也正是因为如此,否则此举恐怕不会比当初皇帝任命狄青为枢密使受到的反对少多少。
这场大雨倒灌京师社稷坛壝(wei)都遭到了破坏,甚至马军都指挥使范恪按诏令堵塞朱雀门本无过错,但碰上了皇帝病重尚未痊愈,当时知开封府的王素还差点将“奈何障门以惑众”的帽子扣在范恪的头上。这若是被人利用可是要掉脑袋的大事,范恪只是执行命令而已还差点遭了无妄之灾,若非皇帝身体逐渐转好,那范恪恐怕会成为野心之辈的牺牲品。
皇帝也意识到了堵塞惠民河河道致使排水不畅所带来的危害,远甚于中官势族的反对声浪,况且谁愿意自己每年都要被泡在水里一次?!包拯也正是看清了这一点,加之官场俗语“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邻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这开封府俗称“天府”整个大宋朝如果说做上十年知县一点不稀奇,十年宰相百中无一,而这开封府府尹能够平安满一年,官场上的人都会向你竖起大拇指,而这个位置还有一句俗语便是“居者不由以迁,则由以败,而败者十常四五”
凡是走上仕途的,并且能够一路走到包拯这一步的,十之仈jiu都有一定的抱负并非全是为了钱财。包拯要施展他的抱负,这开封府便是一块试金石,他便以这惠民河之害立他包拯的威名——中官势族是无人能够得罪,但我包拯依旧有办法虎口夺食,而且还能让你们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读书人的心目中书院便被逐渐的淡漠了,过去的四大书院中也唯有转成官学的应天府书院还算兴旺。
书院逐渐没落之后,随后在庆历四年范仲淹任参知政事时的庆历新政中又再次兴起。不过范仲淹对择而不教的科举制度非常不满,所谓书院兴起更多的是官学的复兴而非民间书院,只是即便如此官学也没有兴盛多久——自从大宋立国至现在,先是平定南方后又开始北伐契丹,北伐失败后又与西夏开始战争,中间又间或大小叛乱造反,大宋每年税赋虽多但也架不住常年的战争支出和每年必有的“岁币”庞大的军队和众多的官员都需要养活,哪里又顾得上官学呢?朝廷能顾得上的只有国子监、太学罢了,至于各地县学只能自求多福,与各地的官吏和当地贫富情况而定。
“晚生在渭州老家还算薄有资产,后幸得狄侍中相助赠予庄园,算下来维持白沙书院已是足够。只是晚生声望不足,无法吸引到当世大儒来此讲学,殊为遗憾。当今学子入书院就读非是以增进学问为主,而是过那科举考试,若无大儒坐镇书院,可想而知书院必然会经营困难是以家父生前与晚生探讨书院的时候就曾说过‘书院为天下学问聚集之所,不仅要教那经史子集去考科举,更要让那些来此就读的读书人能够获得一技之长,即便科举不顺也自当可以养家’”王景范说道。
狄青辞去枢密使之后,当今皇上对狄青心中是有所愧疚的,很是厚加赏赐,并且还为狄青加封侍中衔以显示对其恩遇有加,自大宋立国以来朝廷极少赐侍中,而狄青则是第四个也算是荣耀尽显了。包拯来此之前就曾听闻众多关于白沙书院的传言,狄青几个月前在这里暂住的事情他也是知道的,只是没想到狄青来这里暂住还赠予庄园以资书院开办,这倒是出乎包拯预料之外。当然他也曾听下属说过,狄青来这白沙书院之后立刻上书朝廷请辞,多半是和白沙书院的山长有很大的关联,而且狄青回老家之后还将自己的两个儿子留在这里,也是从旁对先前的传言做了佐证。
“狄侍中”包拯心中默想这个已经快要淡忘的名字,他与狄青并无交集,只是四年前狄青在皇帝的支持下官拜枢密使,这一不同寻常的升迁真是想让人不注意都不行。不过当初他听到这个消息之时对此持的看法更多的是反对,狄青任枢密使不符合大宋立国之初防范武臣的初衷,尤其是在文官空前强大的今天更不是保全狄青的任命。
现在狄青在刚刚有人要弹劾他之时突然隐退,算是得以善终保全自己,只是这个过程恐怕真的和眼前这个年轻人有关系,若非如此狄青凭什么要赠送对方庄园?包拯虽然出身官宦之家,父亲曾是太平兴国年间的进士,不过他并非是在大富大贵中长大,一个庄园价值几何他心中还是有数的,这个庄园多半是狄青感谢王景范所赠,不然狄青一个武人从前可从未听说她为哪家书院捐钱,怎么会突然有这个念头?
包拯虽然不清楚其中细节,但见到这个年轻人之后,心中对那个传言多少已经有数:“科举流弊所致,书院兴废已然积重难返,不过狄侍中有庄园相赠想必这白沙书院会好些,本府也会酌情为书院疏通,看看能否帮书院延请些当世名儒前来讲学不过听见复所言,这白沙书院似乎并非是专讲经史典籍,难不成与其他书院有所不同?”
王景范苦笑的摇摇头说道:“现在仅仅是一个初步设想而已尚未实施,科举一途纵然为朝廷选拔人才为贫寒士子开一条近途,而本朝取士一科两三百人,相较唐代一科不过一二十人已然宽泛,只是相对于参加科考的考生数量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读书人不考科举还有何法来养家糊口?寒窗十年两手空空殊为可怜、可叹,晚生也只能尽力想几个法子来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见复可有何良方?”包拯好奇的问道。事实上心中却不大相信王景范会有什么好办法,读书人科考不利,家境好些可以多考几科,家境不好的只能回乡,或是当个教书先生,或是干脆务农,真正适合读书人的路其实很窄。
“适才刚从寿道那里听闻大人拆除所有惠民河两岸阻碍河道中官势族所修的亭台楼榭,晚生以为大人此举堪称‘壮举’,虽不能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能够有如此作为的官吏实乃少见”王景范说得让在座的几人都有些迷糊,不过他这么说虽有拍包拯马屁之嫌,但也绝对不过分。
“全赖天子圣明!”包拯双手抱拳朝皇宫的方向一拱手。
王景范低声冷笑的说道:“别的晚生不清楚,但是想必天子也应该清楚若是不清除这些阻碍河道的亭台楼阁,怕是来年雨水再大上一些,说不得天子也会驾临这白沙书院吧?!”
王景范此言一出,在座的众人面色不禁一变,不过这乃是实话实说,包拯心中也知道自己这次能够犯天下之大不韪将中官势族全部得罪清理惠民河河道得到皇帝支持,也正是因为如此,否则此举恐怕不会比当初皇帝任命狄青为枢密使受到的反对少多少。
这场大雨倒灌京师社稷坛壝(wei)都遭到了破坏,甚至马军都指挥使范恪按诏令堵塞朱雀门本无过错,但碰上了皇帝病重尚未痊愈,当时知开封府的王素还差点将“奈何障门以惑众”的帽子扣在范恪的头上。这若是被人利用可是要掉脑袋的大事,范恪只是执行命令而已还差点遭了无妄之灾,若非皇帝身体逐渐转好,那范恪恐怕会成为野心之辈的牺牲品。
皇帝也意识到了堵塞惠民河河道致使排水不畅所带来的危害,远甚于中官势族的反对声浪,况且谁愿意自己每年都要被泡在水里一次?!包拯也正是看清了这一点,加之官场俗语“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邻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这开封府俗称“天府”整个大宋朝如果说做上十年知县一点不稀奇,十年宰相百中无一,而这开封府府尹能够平安满一年,官场上的人都会向你竖起大拇指,而这个位置还有一句俗语便是“居者不由以迁,则由以败,而败者十常四五”
凡是走上仕途的,并且能够一路走到包拯这一步的,十之仈jiu都有一定的抱负并非全是为了钱财。包拯要施展他的抱负,这开封府便是一块试金石,他便以这惠民河之害立他包拯的威名——中官势族是无人能够得罪,但我包拯依旧有办法虎口夺食,而且还能让你们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