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白纸船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关于“乞丐”的问题,已经在脑海里盘踞很多年了,一直挥之不去。今年,再次去京,妮妮学会了一个动作。在走累了的时候,她就跑到我的前面,躲在人行道上的一棵大树后面,待我走过时,她会突然从树后窜出来,在我的面前不停地作揖,嘴里还不断喃喃地说着:“妈妈,求求你了,抱一会儿我吧”看到滑稽的妮妮,我真是哭笑不得。这个动作,是带她在每天乘坐地铁时,基本上都能遇到的各个年龄的乞丐那里学来的。妮妮照搬过来,成为了自己在妈妈面前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细细想来,这样不顾“脸面”的表达自己渴求的方式,到底是对还是错呢?
面对妮妮“照猫画虎”的动作,我一直困惑不解,无言以对。在这里写出一些关于乞丐的话题,无非是借机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
其实,活到现在,已经和很多乞丐打过交道了。记得很小的时候,就经常见到乞丐。那时的乞丐,确实只为乞求一粥半菜,为了不至于被饿死而已。那时我们的家境也不是很宽裕,但是来了乞丐,妈妈一定会给他们盛上一碗饭菜。后来关于乞丐的言谈开始变调,经常听别人说乞丐不再要饭了,是要钱和粮票,还说若遇到只有孩子在家的时候,他们还拿着菜刀,在家里洗劫一番。这样的情况,我一直没有亲身经历过,倒是妈妈上班时,总是叮嘱我们一定不要给陌生人开门。
第一次和乞丐直接打交道,是在十几年前,那时自己还是一个依靠爹妈给的几十元钱生活的穷学生。一次假期刚刚结束,返校时刚下火车,出了站台,就遇到了一对“姐弟”一脸愁容,对我诉苦,说他们要去青海看父亲,半路上钱被偷了,想要一些路费。我那时口袋里除了几块零钱外,就是一百元的整钞,几块钱给他们不会管用的,索性请他们喝了汽水,破开了整钱,我记得清清楚楚,给他们了25元。他们很“诚恳”地留下我的地址,当时我确实没有一点还要接受他们“还钱”的想法。那时,帮助了别人,心里有些幼稚的欣慰,但是还没走出一站路,又遇到一对怀抱婴儿的年轻的“夫妻”说起了刚刚听到的同样的开场白。我的脑子一阵吃惊,马上反应自己上当了,我躲过那对“夫妻”脑海里冒出两个字:无聊,不知道在说他们还是在说我自己。这对“夫妻”和那一对“姐弟”其实看着都很健康,面容也不可憎,他们应该不可能丧失劳动的能力。他们的行径不应该是“乞丐”倒是应该成为“欺骗”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想起他们,竟然还是无法生成一种仇恨,甚至在我的心底总是滋生一种怜悯,不知自己是错是对。
第二次印象颇深的“乞丐”是在7年前的北京南站遇到的两个不谙实事的小女孩子,她们正在和两个衣着很体面的中年男子纠缠,不远处,看护她们的可能是她们的母亲。很巧,当天下午,在西单又看到了这两个面容污浊的小女孩在那里“行乞”身后还是跟着那两个女人,手里为她们拿着夹着肉的烧饼。那时心里涩涩的感觉一直持续到现在,那两个小女孩,一定长成了两个少女,她们会过着什么样子的生活呢?
以后,又遇到刚过很多乞丐,老年乞丐、中年乞丐、少年乞丐、少女乞丐、歌手乞丐、基督徒乞丐,卖花乞丐等等,也许每一个乞丐身后都会有一个不得已的故事吧,但是,乞丐太多,让人心底滋生一种很不舒服的麻木和厌烦。
前几日去京,遇到了很多乞丐。刚出北京站的站台,就遇到了一个佝偻着身子拄着拐棍的老者在向一对中年夫妻行乞,妻子给了老人一包腊肠,丈夫小声而不安地询问妻子,说是那个腊肠很不新鲜了。我领着妮妮和他们擦身而过,心头一阵震荡。
以后几天里,几乎每天都会遇到乞丐。印象颇深的是一天早晨,在西直门的地铁入口处,一个“乞丐”(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该把他们称作乞丐?)在如织的上班人潮中吹奏着一种西洋管笛,乐曲很轻快和优越,穆然让奔波的心一阵放松,在人群的簇拥中,走了很远还可以听到那笛声,心头一阵悔意,应该在那个流浪的艺人前面的铁桶里放下一些钱的。几天后,在司马台长城脚下,又遇到了一个弹着类似冬不拉那样乐器的盲人乞丐,在边弹边唱一首很熟悉的老歌,我和妮妮把钱放在了他面前的钱罐里,那个盲人敏感察觉了,用很淳厚和磁性的声音说了声“谢谢”并让我们点一首歌,我和妮妮相视一笑走开了,那时的心情不知道为什么是愉悦的。
我还记得半个月前的一天,带着妮妮外出,在一个十字路口的红灯下停留,一个瘦弱的年轻女人身后背着一个熟睡的婴儿在穿过马路,正待我要指给妮妮看看那个女人和孩子多么辛苦的时候,年轻的女人开始向汽车里等待绿灯的司机们行乞了,我突然语涩,把刚才想要说出的话又咽了回去,我还记得去年在北京王府井商场的门口,严严烈日下一个盲人在拉着二胡,我让妮妮把钱放在那个盲人的钱灌里,妮妮睁着不解实事的吃惊的眼睛质问我“为什么”
我是妮妮的母亲,但我不是妮妮的眼睛,我不可能成为孩子的代言人,为她观察和解释这个其实我也总是不很明白的世界。我希望我的女儿理智,能够清醒地分析和把握在她面前发生的所有事件,但是我又不希望女儿丢掉感性,希望她在想哭的时候能够大哭,想笑的时候能够大笑,希望她心存对别人的怜悯、或是感激而并不是为了什么。
行乞决不是一种正常的生活方式,也许是一种懒惰;施舍也决不是一种美德,也许是软弱助长了不劳而获。我想女儿对这次的北京之行路遇的每个乞丐都会留有印象,只是不知道她稚嫩的心里是如何做出解释的。我还是很困惑,在和每一个各式各样的乞丐擦身而过时,心里总是泛起一阵波动,我不能做出对他们的熟视无睹,但是我又能怎样呢?
关于“乞丐”的问题,已经在脑海里盘踞很多年了,一直挥之不去。今年,再次去京,妮妮学会了一个动作。在走累了的时候,她就跑到我的前面,躲在人行道上的一棵大树后面,待我走过时,她会突然从树后窜出来,在我的面前不停地作揖,嘴里还不断喃喃地说着:“妈妈,求求你了,抱一会儿我吧”看到滑稽的妮妮,我真是哭笑不得。这个动作,是带她在每天乘坐地铁时,基本上都能遇到的各个年龄的乞丐那里学来的。妮妮照搬过来,成为了自己在妈妈面前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细细想来,这样不顾“脸面”的表达自己渴求的方式,到底是对还是错呢?
面对妮妮“照猫画虎”的动作,我一直困惑不解,无言以对。在这里写出一些关于乞丐的话题,无非是借机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
其实,活到现在,已经和很多乞丐打过交道了。记得很小的时候,就经常见到乞丐。那时的乞丐,确实只为乞求一粥半菜,为了不至于被饿死而已。那时我们的家境也不是很宽裕,但是来了乞丐,妈妈一定会给他们盛上一碗饭菜。后来关于乞丐的言谈开始变调,经常听别人说乞丐不再要饭了,是要钱和粮票,还说若遇到只有孩子在家的时候,他们还拿着菜刀,在家里洗劫一番。这样的情况,我一直没有亲身经历过,倒是妈妈上班时,总是叮嘱我们一定不要给陌生人开门。
第一次和乞丐直接打交道,是在十几年前,那时自己还是一个依靠爹妈给的几十元钱生活的穷学生。一次假期刚刚结束,返校时刚下火车,出了站台,就遇到了一对“姐弟”一脸愁容,对我诉苦,说他们要去青海看父亲,半路上钱被偷了,想要一些路费。我那时口袋里除了几块零钱外,就是一百元的整钞,几块钱给他们不会管用的,索性请他们喝了汽水,破开了整钱,我记得清清楚楚,给他们了25元。他们很“诚恳”地留下我的地址,当时我确实没有一点还要接受他们“还钱”的想法。那时,帮助了别人,心里有些幼稚的欣慰,但是还没走出一站路,又遇到一对怀抱婴儿的年轻的“夫妻”说起了刚刚听到的同样的开场白。我的脑子一阵吃惊,马上反应自己上当了,我躲过那对“夫妻”脑海里冒出两个字:无聊,不知道在说他们还是在说我自己。这对“夫妻”和那一对“姐弟”其实看着都很健康,面容也不可憎,他们应该不可能丧失劳动的能力。他们的行径不应该是“乞丐”倒是应该成为“欺骗”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想起他们,竟然还是无法生成一种仇恨,甚至在我的心底总是滋生一种怜悯,不知自己是错是对。
第二次印象颇深的“乞丐”是在7年前的北京南站遇到的两个不谙实事的小女孩子,她们正在和两个衣着很体面的中年男子纠缠,不远处,看护她们的可能是她们的母亲。很巧,当天下午,在西单又看到了这两个面容污浊的小女孩在那里“行乞”身后还是跟着那两个女人,手里为她们拿着夹着肉的烧饼。那时心里涩涩的感觉一直持续到现在,那两个小女孩,一定长成了两个少女,她们会过着什么样子的生活呢?
以后,又遇到刚过很多乞丐,老年乞丐、中年乞丐、少年乞丐、少女乞丐、歌手乞丐、基督徒乞丐,卖花乞丐等等,也许每一个乞丐身后都会有一个不得已的故事吧,但是,乞丐太多,让人心底滋生一种很不舒服的麻木和厌烦。
前几日去京,遇到了很多乞丐。刚出北京站的站台,就遇到了一个佝偻着身子拄着拐棍的老者在向一对中年夫妻行乞,妻子给了老人一包腊肠,丈夫小声而不安地询问妻子,说是那个腊肠很不新鲜了。我领着妮妮和他们擦身而过,心头一阵震荡。
以后几天里,几乎每天都会遇到乞丐。印象颇深的是一天早晨,在西直门的地铁入口处,一个“乞丐”(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该把他们称作乞丐?)在如织的上班人潮中吹奏着一种西洋管笛,乐曲很轻快和优越,穆然让奔波的心一阵放松,在人群的簇拥中,走了很远还可以听到那笛声,心头一阵悔意,应该在那个流浪的艺人前面的铁桶里放下一些钱的。几天后,在司马台长城脚下,又遇到了一个弹着类似冬不拉那样乐器的盲人乞丐,在边弹边唱一首很熟悉的老歌,我和妮妮把钱放在了他面前的钱罐里,那个盲人敏感察觉了,用很淳厚和磁性的声音说了声“谢谢”并让我们点一首歌,我和妮妮相视一笑走开了,那时的心情不知道为什么是愉悦的。
我还记得半个月前的一天,带着妮妮外出,在一个十字路口的红灯下停留,一个瘦弱的年轻女人身后背着一个熟睡的婴儿在穿过马路,正待我要指给妮妮看看那个女人和孩子多么辛苦的时候,年轻的女人开始向汽车里等待绿灯的司机们行乞了,我突然语涩,把刚才想要说出的话又咽了回去,我还记得去年在北京王府井商场的门口,严严烈日下一个盲人在拉着二胡,我让妮妮把钱放在那个盲人的钱灌里,妮妮睁着不解实事的吃惊的眼睛质问我“为什么”
我是妮妮的母亲,但我不是妮妮的眼睛,我不可能成为孩子的代言人,为她观察和解释这个其实我也总是不很明白的世界。我希望我的女儿理智,能够清醒地分析和把握在她面前发生的所有事件,但是我又不希望女儿丢掉感性,希望她在想哭的时候能够大哭,想笑的时候能够大笑,希望她心存对别人的怜悯、或是感激而并不是为了什么。
行乞决不是一种正常的生活方式,也许是一种懒惰;施舍也决不是一种美德,也许是软弱助长了不劳而获。我想女儿对这次的北京之行路遇的每个乞丐都会留有印象,只是不知道她稚嫩的心里是如何做出解释的。我还是很困惑,在和每一个各式各样的乞丐擦身而过时,心里总是泛起一阵波动,我不能做出对他们的熟视无睹,但是我又能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