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远行 (1/2)
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chenluxi0202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其实早就立秋了,可看着长沙的天,仍是那么烈日炎炎,半点不见凉意。突然就在八月末的那一刹那间,起了风,变了天。
雨沥沥淅淅的下着,有股潮湿的味贴近我的身体。那么暖,那么湿润,而我愿意在这岁月里逐渐活得淡定从容,亦内心有着自己的坚持。
于是,以一个女子二十二岁的年纪,看待这年华里的人和事。
一
最近时日,读季羡林的一生的远行。从留学德国十年到印度,再到日本,又或者在尼泊尔。季老笔下的文字总是这样朴实,而又返璞归真。
比他早出生几年的胡兰成,季老的文字一点都不华丽。你看,胡兰成的今生今世,无论是评价哪个红粉知已,都是辞藻华丽,文字极美。说起张爱玲“我们两人在房里,好像“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我与她是同住同修,同缘同相,同见同知。”
如果不说胡兰成的为人,单说他的文字,的确是空灵绝美,婉媚之文。也难得张爱玲和苏青这二位才女对他倾心了。只不过今生今世倒底是他的“群芳谱”写的再好,也不过是在年老之际炫耀他年轻时的男性魅力。以文字自吹自擂,实乃有负文人之名。
再看季羡林的一生的远行,他说起自己时,只是简简单单的几句:“我在瑞士呆了将近半年,费了千辛万苦,经法国、越南回到祖国。在更大的狂欢之余,知道路并不是总有玫瑰花铺地,有时难免也有狂风恶浪。就这样,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一直活到了今天,垂垂老矣。”
一句垂垂老矣,让我顿悟了许久。
老去,并不可怕,我们生来时,都会过这一关。只是难得在耄耋之年,老人家的心态如此沉稳而又宽广如海。这一生,要经历过怎样的风雨才能有所感悟,有所思想?
早些年前,温家宝看望季老时,曾说:“季老的最大特点就是一生笔耕不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写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叙事真实,传承精神,非常耐读。”
季羡林感慨的回答温总理说:“我的一生大起大落。”
人生,一帆风顺不多,老天其实很公平,得到一样,必失去另一样,如此周而复始。无论是得到还是失去,总免不了我们越加成熟,因为这是成长的代价。
而季老也是如此,他的一生大起大落,从天堂跌至地狱,再反复过来。可难能可贵的是,在垂垂老矣之年,还能感悟良多,老有所乐,老有所寄,这才是真正的大师。
老实说,季老的书我读得很少,一直觉得自己只是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女子,对于文字还尚缺火候。不管是逝去的名作家还是尚在的老学者,总觉得读他们的书,还领悟不出那字里行间的真谛。
可看季羡林的一生的远行,一点点地细读,会发现越是年长者的文字,所透出的思想境界远远令我们折服。在这一生的远行里,季老在柏林度过了他留学的最后一站,在加德满都与狗相依为命。最后在年老的光阴里,... -->>
其实早就立秋了,可看着长沙的天,仍是那么烈日炎炎,半点不见凉意。突然就在八月末的那一刹那间,起了风,变了天。
雨沥沥淅淅的下着,有股潮湿的味贴近我的身体。那么暖,那么湿润,而我愿意在这岁月里逐渐活得淡定从容,亦内心有着自己的坚持。
于是,以一个女子二十二岁的年纪,看待这年华里的人和事。
一
最近时日,读季羡林的一生的远行。从留学德国十年到印度,再到日本,又或者在尼泊尔。季老笔下的文字总是这样朴实,而又返璞归真。
比他早出生几年的胡兰成,季老的文字一点都不华丽。你看,胡兰成的今生今世,无论是评价哪个红粉知已,都是辞藻华丽,文字极美。说起张爱玲“我们两人在房里,好像“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我与她是同住同修,同缘同相,同见同知。”
如果不说胡兰成的为人,单说他的文字,的确是空灵绝美,婉媚之文。也难得张爱玲和苏青这二位才女对他倾心了。只不过今生今世倒底是他的“群芳谱”写的再好,也不过是在年老之际炫耀他年轻时的男性魅力。以文字自吹自擂,实乃有负文人之名。
再看季羡林的一生的远行,他说起自己时,只是简简单单的几句:“我在瑞士呆了将近半年,费了千辛万苦,经法国、越南回到祖国。在更大的狂欢之余,知道路并不是总有玫瑰花铺地,有时难免也有狂风恶浪。就这样,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一直活到了今天,垂垂老矣。”
一句垂垂老矣,让我顿悟了许久。
老去,并不可怕,我们生来时,都会过这一关。只是难得在耄耋之年,老人家的心态如此沉稳而又宽广如海。这一生,要经历过怎样的风雨才能有所感悟,有所思想?
早些年前,温家宝看望季老时,曾说:“季老的最大特点就是一生笔耕不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写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叙事真实,传承精神,非常耐读。”
季羡林感慨的回答温总理说:“我的一生大起大落。”
人生,一帆风顺不多,老天其实很公平,得到一样,必失去另一样,如此周而复始。无论是得到还是失去,总免不了我们越加成熟,因为这是成长的代价。
而季老也是如此,他的一生大起大落,从天堂跌至地狱,再反复过来。可难能可贵的是,在垂垂老矣之年,还能感悟良多,老有所乐,老有所寄,这才是真正的大师。
老实说,季老的书我读得很少,一直觉得自己只是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女子,对于文字还尚缺火候。不管是逝去的名作家还是尚在的老学者,总觉得读他们的书,还领悟不出那字里行间的真谛。
可看季羡林的一生的远行,一点点地细读,会发现越是年长者的文字,所透出的思想境界远远令我们折服。在这一生的远行里,季老在柏林度过了他留学的最后一站,在加德满都与狗相依为命。最后在年老的光阴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