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铁马秋风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决意南巡后,赵构不敢在镇江多加逗留,毕竟金人与自己只有一江之隔。
赵构也是绝,既然有些人这么想留在镇江,那就成全你们。
他命朱胜非留守镇江;任命吏部尚书吕颐浩为资政殿大学士、江淮制置使;都巡检使刘光世为殿前都指挥使,担任行在五军制置使,驻扎镇江府,控扼长江口;主管马军司杨惟忠节制江东军马,驻扎江宁府。
当日夜里,早已吓破胆的赵构连夜启驾前往常州。
赵构在常州也不敢多作停留,现在他唯一的想法就是离金人越远越好,越快越好。
在常州歇息了一日,赵构再次启驾往南,心急火燎地往杭州赶。
杭州是京杭大运河的起点,江南河一段起自余杭,沿秀洲、平江一路北上到无锡、常州、镇江,一路畅通,交通十分便利。
从战略位置上而言,平江和秀洲是杭州的最后门户,平江和秀州若不保,任杭州有重江之险也是危如累卵。
赵构虽然胆子小了点,却也不是酒囊饭袋,要想在杭州安安稳稳待下去,就要牢牢守住平江、秀州不失。
到吴江县后,赵构对两江防御做了一些调整:从镇江调回朱胜非,让他兼御营副使节制平江府、秀州控扼军马,礼部侍郎张浚为副职,留王渊守卫平江,给自己上了双保险。
初十,赵构到达秀州。
赵构命吕颐浩经制长江,任命龙图阁待制、江州知州陈彦文为沿江措置使。
十一日,到达崇德县。
赵构拜吕颐浩为同签书枢密院事、江淮两浙制置使,让他率二千人的部队还屯京口(即镇江,京口瓜洲一水间,与瓜洲隔江相望)。
又命御营中军统制张俊率军八千守卫吴江,吏部员外郎郑资之为沿江防托,监察御史林之平为沿海防托,招募海舟守卫要道。
另一方面,为平息金人怒火,赵构任命忠训郎刘俊民为合门祗候出使金军,卑辞求和,天真地希望金人能放自己一马。
十三日,赵构终于到了朝思暮想的杭州。
杭州在周以前,属扬州之域。夏禹南巡,大会诸侯于会稽,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舍其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另一说是,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称此地为“禹杭”,其后,口语相传,讹“禹”为“余”,乃名“余杭”。
秦统一六国后,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属会稽郡。《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这是史籍最早记载“钱唐”之名。
西汉承秦制,杭州仍称钱唐。新莽时,一度改钱唐为泉亭县;到了东汉,复置钱唐县,属吴郡。此时,杭州农田水利兴修初具规模,并从宝石山至万松岭修筑了第一条海塘,西湖开始与海隔断,成为内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杭州属吴国的吴兴郡,归古扬州。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飞来峰下建了灵隐寺,是西湖最古的丛林建筑。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下辖钱唐、余杭、富阳、盐官、于潜、武康六县。开皇十一年,在凤凰山依山筑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这是最早的杭州城。大业六年,杨素凿通江南运河,从江苏镇江起,经苏州、嘉兴等地而达杭州,全长400多公里,自此,拱宸桥成为大运河的起讫点,促进了杭州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余杭郡,治所在钱唐。因避国号讳,于武德四年(621年)改“钱唐”为“钱塘”,辖钱塘、盐官、富阳、新城、余杭、临安、于潜、唐山八县。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偏安东南,建西府于杭州。在吴越三代五帝共85年的统治下,杭州发展成为全国经济繁荣和文化荟萃之地。欧阳修在《有美堂记》里有这样的描述:“钱塘自五代时,不烦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乐。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海商贾,风帆浪泊,出入于烟涛杳霭之间,可谓盛矣!”吴越王钱镠在杭州凤凰山筑了子城,内建宫殿,作为国治,又在外围筑了罗城,周围70里,作为防御。据《吴越备史》记载,这个都城,西起秦望山,沿钱塘江至江干,濒西湖到宝石山,东北面到艮山门,以形似腰鼓,故又有“腰鼓城”之称。
吴越王重视兴修水利,引西湖水输入城内运河;在钱塘江沿岸,采用“石囤木桩法”修筑百余里的护岸海塘;还在钱塘江沿岸兴建龙山、浙江二闸,阻止咸水倒灌,减轻潮患,扩大平陆。动用民工凿平江中的石滩,使航道畅通,促进了与沿海各地的水上交通。
北宋时,杭州实际管辖两浙西路。淳化五年(994年),改... -->>
决意南巡后,赵构不敢在镇江多加逗留,毕竟金人与自己只有一江之隔。
赵构也是绝,既然有些人这么想留在镇江,那就成全你们。
他命朱胜非留守镇江;任命吏部尚书吕颐浩为资政殿大学士、江淮制置使;都巡检使刘光世为殿前都指挥使,担任行在五军制置使,驻扎镇江府,控扼长江口;主管马军司杨惟忠节制江东军马,驻扎江宁府。
当日夜里,早已吓破胆的赵构连夜启驾前往常州。
赵构在常州也不敢多作停留,现在他唯一的想法就是离金人越远越好,越快越好。
在常州歇息了一日,赵构再次启驾往南,心急火燎地往杭州赶。
杭州是京杭大运河的起点,江南河一段起自余杭,沿秀洲、平江一路北上到无锡、常州、镇江,一路畅通,交通十分便利。
从战略位置上而言,平江和秀洲是杭州的最后门户,平江和秀州若不保,任杭州有重江之险也是危如累卵。
赵构虽然胆子小了点,却也不是酒囊饭袋,要想在杭州安安稳稳待下去,就要牢牢守住平江、秀州不失。
到吴江县后,赵构对两江防御做了一些调整:从镇江调回朱胜非,让他兼御营副使节制平江府、秀州控扼军马,礼部侍郎张浚为副职,留王渊守卫平江,给自己上了双保险。
初十,赵构到达秀州。
赵构命吕颐浩经制长江,任命龙图阁待制、江州知州陈彦文为沿江措置使。
十一日,到达崇德县。
赵构拜吕颐浩为同签书枢密院事、江淮两浙制置使,让他率二千人的部队还屯京口(即镇江,京口瓜洲一水间,与瓜洲隔江相望)。
又命御营中军统制张俊率军八千守卫吴江,吏部员外郎郑资之为沿江防托,监察御史林之平为沿海防托,招募海舟守卫要道。
另一方面,为平息金人怒火,赵构任命忠训郎刘俊民为合门祗候出使金军,卑辞求和,天真地希望金人能放自己一马。
十三日,赵构终于到了朝思暮想的杭州。
杭州在周以前,属扬州之域。夏禹南巡,大会诸侯于会稽,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舍其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另一说是,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称此地为“禹杭”,其后,口语相传,讹“禹”为“余”,乃名“余杭”。
秦统一六国后,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属会稽郡。《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这是史籍最早记载“钱唐”之名。
西汉承秦制,杭州仍称钱唐。新莽时,一度改钱唐为泉亭县;到了东汉,复置钱唐县,属吴郡。此时,杭州农田水利兴修初具规模,并从宝石山至万松岭修筑了第一条海塘,西湖开始与海隔断,成为内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杭州属吴国的吴兴郡,归古扬州。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飞来峰下建了灵隐寺,是西湖最古的丛林建筑。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下辖钱唐、余杭、富阳、盐官、于潜、武康六县。开皇十一年,在凤凰山依山筑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这是最早的杭州城。大业六年,杨素凿通江南运河,从江苏镇江起,经苏州、嘉兴等地而达杭州,全长400多公里,自此,拱宸桥成为大运河的起讫点,促进了杭州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余杭郡,治所在钱唐。因避国号讳,于武德四年(621年)改“钱唐”为“钱塘”,辖钱塘、盐官、富阳、新城、余杭、临安、于潜、唐山八县。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偏安东南,建西府于杭州。在吴越三代五帝共85年的统治下,杭州发展成为全国经济繁荣和文化荟萃之地。欧阳修在《有美堂记》里有这样的描述:“钱塘自五代时,不烦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乐。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海商贾,风帆浪泊,出入于烟涛杳霭之间,可谓盛矣!”吴越王钱镠在杭州凤凰山筑了子城,内建宫殿,作为国治,又在外围筑了罗城,周围70里,作为防御。据《吴越备史》记载,这个都城,西起秦望山,沿钱塘江至江干,濒西湖到宝石山,东北面到艮山门,以形似腰鼓,故又有“腰鼓城”之称。
吴越王重视兴修水利,引西湖水输入城内运河;在钱塘江沿岸,采用“石囤木桩法”修筑百余里的护岸海塘;还在钱塘江沿岸兴建龙山、浙江二闸,阻止咸水倒灌,减轻潮患,扩大平陆。动用民工凿平江中的石滩,使航道畅通,促进了与沿海各地的水上交通。
北宋时,杭州实际管辖两浙西路。淳化五年(994年),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