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文心雕龙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论有虞氏的警戒士兵,还是夏、商、周的教训部队,都是宣传教育自己的民众,还没有用到敌人的。到周穆王西征大戎时,祭公谋父提出:“古代有威严地谴责敌人的训令,有诰诫对方的文告。”这就是檄文的源头了。到春秋时期的征伐,因为是诸侯发起的,恐怕对方不服,所以出兵必须有一定的名义,用以振奋自己的威风,揭发对方的昏乱;这也就是刘献公所说的:“一方面用文辞告诫对方,一方面用武力强迫对方。”春秋时齐桓公征讨楚国,就首先责问了楚国不进贡茅草等罪过;晋厉公讨伐秦国,曾斥责秦国侵挠焚烧晋国箕、郜等地的罪行;齐国的管仲,晋国的吕相,在齐晋两国出兵之前向敌国的指责,仔细研究它的意义,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檄文了。到了战国时期,才正式称这种文辞为“檄”所谓“檄”就是明白,就是把问题宣扬揭示出来,使之明明白白。张仪的为文檄告楚相,是一尺二寸长的简书,因为是明白昭著的文字,所以有的称为“露布”用以扩大视听。出兵是平乱的重大事件,任何个人都不敢自作主张。即使皇帝亲自出征,也要说,他是“恭敬地执行上天的惩罚”;诸侯用兵,就说他是敬奉帝王之命来进行诛伐。所以,古代帝王遣将出征时,不仅亲自推车送出,还要授给将领处理都城之外的军事大权。奉持正直之辞去讨伐敌人,不仅要使自己的行动果敢坚毅,并且要用有力的檄文,形成强大的威力:使讨敌的声威如暴风袭击,气势如彗星横扫;振奋全军将士的威怒,聚集于讨伐的罪人;说明敌人的罪恶已到了必须惩罚的时候,显示出敌人恶贯满盈的气数;用以动摇作恶者的胆量,稳定顺服者的决心;使敌人的百尺战车,被咫尺檄文摧毁,万丈城墙,被一纸檄文推倒。东汉隗嚣的移檄告郡国,列举王莽“逆天”、“逆地”、“逆人”三大罪状。它的文字不加雕饰,但用辞确切,事理明显,这说明隗嚣门下的文士,已掌握檄文的基本体制了。汉未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写得理直气壮。虽然其中骂曹嵩是宦官的养子等,对其隐密揭露过分;说曹操设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从事的挖坟盗墓活动,有点诬过其实,但能以抗直的文辞写其罪过,他的揭露就十分明白了。陈琳敢于对着曹操的锋芒,幸而后来竟免于被曹操当做袁绍的党羽而杀掉。魏国钟会的移蜀将吏士民檄,用历史事实作证验,也讲得很明白。东晋桓温的檄胡文,着眼于敌人的罪恶更为急切。以上这些,都是写得很有力的檄文。
(二)
檄文的主要写作特点,或者是表明我方的美善兴盛,或者是述说敌方的苛刻残暴;指明天道,分析人事,计算强弱,衡量权势;引往事以预卜敌方失败的命运,举成例示对方以鉴戒。这样说虽要本于国家的信用,其实要加上用兵的诈谋。用巧诈之辞来宣传自己的意旨,用光明有正大的言辞来宣扬自己的主张。以上几点,是所有的檄文都不能违背的。因此,檄文的写作,无论确立意义或运用文辞,都必须坚强有力。插上羽毛的檄文是表示紧急,就不能把文辞写得过于松缓;敞露简板向大众宣传的檄文,就不应把意义写得隐晦不明。必须把事理写得清楚明白,气势旺盛而文辞果断,这就是写檄文的基本要点。如果卖弄曲折之趣,细密之巧,这种才能对檄文来说,就没有什么可取了。此外,州郡征召官吏的文书,也叫做“檄”这也是取公开推举的意思。
(三)
所谓“移”就是转变;就是移风易俗,发出命令老百姓就随从执行。西汉司马相如的难蜀父老,文辞明白而比喻广博,已具有移和檄的特征。到东汉刘歆写的移太常博士书,文辞有力而意义明辨,这是政治方面最早的一篇移文。西晋陆机的移百官,言辞简约而叙事明显,这是军事方面一篇重要的移文。所以,檄和移通用于政治和军事两个方面。在军事上,对反对派用檄,对顺从的人则用移。用移文来淘洗老百姓的思想,使上下牢固一致。移和檄的意思和运用虽然稍有不同,但体制和基本意义是大致相同的;移文的情况和上述檄文错综相近,所以就不再重复论述了。
(四)
总之,好像三面驱赶禽兽,要把捕网的一面放松;对各种罪人的征伐,先要用檄文声讨。檄文要像明镜一样让对方照清其吉凶,像占卜一样向敌人表明其成败。要狠狠打击罪魁祸首,消灭那害人的毒虫。移文确实可以移风易俗,就如草的顺风倒伏。
论有虞氏的警戒士兵,还是夏、商、周的教训部队,都是宣传教育自己的民众,还没有用到敌人的。到周穆王西征大戎时,祭公谋父提出:“古代有威严地谴责敌人的训令,有诰诫对方的文告。”这就是檄文的源头了。到春秋时期的征伐,因为是诸侯发起的,恐怕对方不服,所以出兵必须有一定的名义,用以振奋自己的威风,揭发对方的昏乱;这也就是刘献公所说的:“一方面用文辞告诫对方,一方面用武力强迫对方。”春秋时齐桓公征讨楚国,就首先责问了楚国不进贡茅草等罪过;晋厉公讨伐秦国,曾斥责秦国侵挠焚烧晋国箕、郜等地的罪行;齐国的管仲,晋国的吕相,在齐晋两国出兵之前向敌国的指责,仔细研究它的意义,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檄文了。到了战国时期,才正式称这种文辞为“檄”所谓“檄”就是明白,就是把问题宣扬揭示出来,使之明明白白。张仪的为文檄告楚相,是一尺二寸长的简书,因为是明白昭著的文字,所以有的称为“露布”用以扩大视听。出兵是平乱的重大事件,任何个人都不敢自作主张。即使皇帝亲自出征,也要说,他是“恭敬地执行上天的惩罚”;诸侯用兵,就说他是敬奉帝王之命来进行诛伐。所以,古代帝王遣将出征时,不仅亲自推车送出,还要授给将领处理都城之外的军事大权。奉持正直之辞去讨伐敌人,不仅要使自己的行动果敢坚毅,并且要用有力的檄文,形成强大的威力:使讨敌的声威如暴风袭击,气势如彗星横扫;振奋全军将士的威怒,聚集于讨伐的罪人;说明敌人的罪恶已到了必须惩罚的时候,显示出敌人恶贯满盈的气数;用以动摇作恶者的胆量,稳定顺服者的决心;使敌人的百尺战车,被咫尺檄文摧毁,万丈城墙,被一纸檄文推倒。东汉隗嚣的移檄告郡国,列举王莽“逆天”、“逆地”、“逆人”三大罪状。它的文字不加雕饰,但用辞确切,事理明显,这说明隗嚣门下的文士,已掌握檄文的基本体制了。汉未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写得理直气壮。虽然其中骂曹嵩是宦官的养子等,对其隐密揭露过分;说曹操设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从事的挖坟盗墓活动,有点诬过其实,但能以抗直的文辞写其罪过,他的揭露就十分明白了。陈琳敢于对着曹操的锋芒,幸而后来竟免于被曹操当做袁绍的党羽而杀掉。魏国钟会的移蜀将吏士民檄,用历史事实作证验,也讲得很明白。东晋桓温的檄胡文,着眼于敌人的罪恶更为急切。以上这些,都是写得很有力的檄文。
(二)
檄文的主要写作特点,或者是表明我方的美善兴盛,或者是述说敌方的苛刻残暴;指明天道,分析人事,计算强弱,衡量权势;引往事以预卜敌方失败的命运,举成例示对方以鉴戒。这样说虽要本于国家的信用,其实要加上用兵的诈谋。用巧诈之辞来宣传自己的意旨,用光明有正大的言辞来宣扬自己的主张。以上几点,是所有的檄文都不能违背的。因此,檄文的写作,无论确立意义或运用文辞,都必须坚强有力。插上羽毛的檄文是表示紧急,就不能把文辞写得过于松缓;敞露简板向大众宣传的檄文,就不应把意义写得隐晦不明。必须把事理写得清楚明白,气势旺盛而文辞果断,这就是写檄文的基本要点。如果卖弄曲折之趣,细密之巧,这种才能对檄文来说,就没有什么可取了。此外,州郡征召官吏的文书,也叫做“檄”这也是取公开推举的意思。
(三)
所谓“移”就是转变;就是移风易俗,发出命令老百姓就随从执行。西汉司马相如的难蜀父老,文辞明白而比喻广博,已具有移和檄的特征。到东汉刘歆写的移太常博士书,文辞有力而意义明辨,这是政治方面最早的一篇移文。西晋陆机的移百官,言辞简约而叙事明显,这是军事方面一篇重要的移文。所以,檄和移通用于政治和军事两个方面。在军事上,对反对派用檄,对顺从的人则用移。用移文来淘洗老百姓的思想,使上下牢固一致。移和檄的意思和运用虽然稍有不同,但体制和基本意义是大致相同的;移文的情况和上述檄文错综相近,所以就不再重复论述了。
(四)
总之,好像三面驱赶禽兽,要把捕网的一面放松;对各种罪人的征伐,先要用檄文声讨。檄文要像明镜一样让对方照清其吉凶,像占卜一样向敌人表明其成败。要狠狠打击罪魁祸首,消灭那害人的毒虫。移文确实可以移风易俗,就如草的顺风倒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