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清]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国子监是大清延续自前朝的最高学府, 它不仅为大清培养人才,也负责管理全国学府,虽然那管理很松散, 那至少也是在管不是?
胤礽跟着薩海出紫禁城之事康熙是知道的, 国子监在京城的东面,乘坐马车来回约一个时辰, 去的路上,薩海还为胤礽讲解了一番国子监的情况。
“原先大清有两个国子监,一为京师国子监,二为南京国子监, 先帝将南京那儿的国子监更名为“江宁府学”后,京城这一座国子监成了名副其实的最高学府。”
先帝当年想要将大清教育放在眼皮子底下, 从京师国子监来影响天下其他地区的学府,却只改了表象而未改其内里。
薩海稍稍提了一些,便开始提起了国子监中负责礼部联系的最高官员国子监祭酒,名为王士禛。
这位王大人的职务, 专门负责做礼部与国子监之间的桥梁,礼部有任何重要任务下达, 都会由他来实行, 而每一年国子监中的汇报, 也是由王士禛上报礼部。
薩海提起王士禛其人时, 另有提到:“国子监祭酒是国子监师生的表率, 王士禛严于律己,自身作风正气, 担任国子监祭酒以来,为大清修补《十三经注疏》、《二十一史》,修缮孔庙, 率领国子监师生迎接皇上检阅,诸事皆顺,从未出错。”
也就是说,这又是一个办事能力强悍的老人家?
胤礽恍然大悟,对见到老王大人饱含期待。
在他的印象里,也许老王大人会是一位与沙澄一样的清流文人,口中之乎者也,说得最严厉的斥责话语便是那句:有辱斯文。
待真正瞧见王士禛,胤礽呆了呆。
好像也过于年轻了一些?年纪看上去大约和三姥爷那么大,这还是个年轻力壮的大叔呢!
王士禛将薩海迎入其办公之处,薩海道:“此为太子殿下。”
王士禛遂对胤礽拜以臣子礼。
胤礽年纪小小,走到哪里都被这些名声响亮的年长者拜见,这么多年也已经习惯了,面不改色地扶住了王士禛:“孤来此是随薩海大人参观国子监,意在学习,王大人不必慎重。公务之事仍按照以往惯例与薩海大人处理。”
有薩海的示意,王士禛于是说起了国子监管理之事,他做礼部与国子监的中间人,还是掌管招生、分班、分寝、课程及考试安排。另有监生请假之事,也皆由王士禛亲自批准才行。
【这就是国子监的校长,既要管政治任务,还要管学校课业安排,除此以外还要管理生活,全能!】
胤礽眼睛冒光:“王大人一人管那么多事,可能忙得过来?”
王士禛一愣,温声回答:“臣有三位司业相助。”
因大清情况特殊,开创有史以来三位司业的先例,分别由满、汉、蒙古三族出身的司业担任。
国子监中不仅有大清各族监生,在先帝年间还曾招收过外藩学生,如朝鲜王朝来使、琉球王国来使、倭国来使等,后因为各种原因而取消了这些。
如今的国子监大部分由满、汉监生组成,蒙古监生少于前二者,却也不少,另有其他民族,各有监生数名在此进学。
【地方官学每年都会推荐学生到国子监来学习,所以这里的学生都是全国最顶尖的学生了,他们来自于全国各地。至于公平与否,优秀的学生可不止天生地养的,而是自己天赋过人,又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堆积出来的,这些学生能够出现在此,家庭绝对不会太差。毕竟在大清,穷人家要培养出一个秀才,需要举家之力,唯有家室不差的人家,才有机会去读好书。】
胤礽对国子监还挺感兴趣,他抬起头,去瞧王士禛身后的那几个字“正义、崇志、广业、修道、诚心、率性……”(1)
王士禛听他念出声,接着解释道:“此为国子监中六个分堂,每一堂所学内容皆不同。”
王士禛告诉胤礽:其中设置三个教学内容浅显一些的入门班,修道与诚心则更进一步深入学习,而“率性堂”,聚集的皆为即将参加科举的考生,他们的课业以温故为主,每天都被大大小小的考卷所淹没。
在薩海与王士禛的带领下,胤礽跟着他们走入了集贤门,又入太学门,最后到了“率性堂”外,为官考生们考试。
“率性堂”中针落可闻,考生们聚精会神地坐在案前或闭目深思,或奋笔疾书,神态各异。
负责监考的学正与助教在堂中徘徊,堂中设置一炷粗香正在缓缓燃烧。
在这样严肃的考场外,胤礽匆匆看了两眼,便不再往前。
胤礽:小美替孤去看看?
白虎得了胤礽的指令,仗着没人瞧见它,屁颠颠地进入考场,这个人瞅一眼,那个人看一看。
【他们考的是八股文!】
所谓的八股文,也是清随明制继承下来的考试传统。最初八股文这个科举考试文体出现时,为的是规范科举考试,使考试更加公正、有序。
只是八股文这种文体限制太大了,规矩严格古板,还要求只能以圣人之言堆文,不可以自由论证,也禁止堆砌词句,还严格控制字数!
胤礽看小美投影的文章,一个头两个大,心有余悸地想到:还好孤是汗阿玛的儿子,不用考科举。
待离开“率性堂”附近,王士禛才道:“几年前,太子殿下所提增添考试之法甚妙。”
这方法不仅可以从根源上缓解监生对于科举的紧张,还能通过不断地考考考来验证学生的掌握情况,也能够更加直观地呈现出先生们的教学质量。
胤礽:“……”
他想了想刚才那些被规矩框得死死,满篇经义孔孟的晦涩文章,心有不妙预感:“该不会就是考八股文吧?”
王士禛愣了下,哑然失笑:“科举考的是八股文,那么监生们也应当考八股文。”
虽说有皇上直接提拔国子监中监生的先例,但那先例极少,大部分人都会在未来踏入科举的考场。
胤礽感觉后背毛毛的,这样通过八股文考试考出来的学生,排第一第二第三,然后选择最优秀的人来做官治理天下?
他学习至今可从未被要求写过八股文,杜太师傅当初教他写文章的时候就没有约束过他,四位太子太傅教授胤礽时只为他解释过八股文是什么,却不会真的让他来用经义书籍中的圣人之间来拼凑八股文。
他自己不用写,其他皇子阿哥也都不用写,而国子监中的考生们,却要考八股文。
“科举考试,难道不该是考治国,考策论吗?”
 ... -->>
国子监是大清延续自前朝的最高学府, 它不仅为大清培养人才,也负责管理全国学府,虽然那管理很松散, 那至少也是在管不是?
胤礽跟着薩海出紫禁城之事康熙是知道的, 国子监在京城的东面,乘坐马车来回约一个时辰, 去的路上,薩海还为胤礽讲解了一番国子监的情况。
“原先大清有两个国子监,一为京师国子监,二为南京国子监, 先帝将南京那儿的国子监更名为“江宁府学”后,京城这一座国子监成了名副其实的最高学府。”
先帝当年想要将大清教育放在眼皮子底下, 从京师国子监来影响天下其他地区的学府,却只改了表象而未改其内里。
薩海稍稍提了一些,便开始提起了国子监中负责礼部联系的最高官员国子监祭酒,名为王士禛。
这位王大人的职务, 专门负责做礼部与国子监之间的桥梁,礼部有任何重要任务下达, 都会由他来实行, 而每一年国子监中的汇报, 也是由王士禛上报礼部。
薩海提起王士禛其人时, 另有提到:“国子监祭酒是国子监师生的表率, 王士禛严于律己,自身作风正气, 担任国子监祭酒以来,为大清修补《十三经注疏》、《二十一史》,修缮孔庙, 率领国子监师生迎接皇上检阅,诸事皆顺,从未出错。”
也就是说,这又是一个办事能力强悍的老人家?
胤礽恍然大悟,对见到老王大人饱含期待。
在他的印象里,也许老王大人会是一位与沙澄一样的清流文人,口中之乎者也,说得最严厉的斥责话语便是那句:有辱斯文。
待真正瞧见王士禛,胤礽呆了呆。
好像也过于年轻了一些?年纪看上去大约和三姥爷那么大,这还是个年轻力壮的大叔呢!
王士禛将薩海迎入其办公之处,薩海道:“此为太子殿下。”
王士禛遂对胤礽拜以臣子礼。
胤礽年纪小小,走到哪里都被这些名声响亮的年长者拜见,这么多年也已经习惯了,面不改色地扶住了王士禛:“孤来此是随薩海大人参观国子监,意在学习,王大人不必慎重。公务之事仍按照以往惯例与薩海大人处理。”
有薩海的示意,王士禛于是说起了国子监管理之事,他做礼部与国子监的中间人,还是掌管招生、分班、分寝、课程及考试安排。另有监生请假之事,也皆由王士禛亲自批准才行。
【这就是国子监的校长,既要管政治任务,还要管学校课业安排,除此以外还要管理生活,全能!】
胤礽眼睛冒光:“王大人一人管那么多事,可能忙得过来?”
王士禛一愣,温声回答:“臣有三位司业相助。”
因大清情况特殊,开创有史以来三位司业的先例,分别由满、汉、蒙古三族出身的司业担任。
国子监中不仅有大清各族监生,在先帝年间还曾招收过外藩学生,如朝鲜王朝来使、琉球王国来使、倭国来使等,后因为各种原因而取消了这些。
如今的国子监大部分由满、汉监生组成,蒙古监生少于前二者,却也不少,另有其他民族,各有监生数名在此进学。
【地方官学每年都会推荐学生到国子监来学习,所以这里的学生都是全国最顶尖的学生了,他们来自于全国各地。至于公平与否,优秀的学生可不止天生地养的,而是自己天赋过人,又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堆积出来的,这些学生能够出现在此,家庭绝对不会太差。毕竟在大清,穷人家要培养出一个秀才,需要举家之力,唯有家室不差的人家,才有机会去读好书。】
胤礽对国子监还挺感兴趣,他抬起头,去瞧王士禛身后的那几个字“正义、崇志、广业、修道、诚心、率性……”(1)
王士禛听他念出声,接着解释道:“此为国子监中六个分堂,每一堂所学内容皆不同。”
王士禛告诉胤礽:其中设置三个教学内容浅显一些的入门班,修道与诚心则更进一步深入学习,而“率性堂”,聚集的皆为即将参加科举的考生,他们的课业以温故为主,每天都被大大小小的考卷所淹没。
在薩海与王士禛的带领下,胤礽跟着他们走入了集贤门,又入太学门,最后到了“率性堂”外,为官考生们考试。
“率性堂”中针落可闻,考生们聚精会神地坐在案前或闭目深思,或奋笔疾书,神态各异。
负责监考的学正与助教在堂中徘徊,堂中设置一炷粗香正在缓缓燃烧。
在这样严肃的考场外,胤礽匆匆看了两眼,便不再往前。
胤礽:小美替孤去看看?
白虎得了胤礽的指令,仗着没人瞧见它,屁颠颠地进入考场,这个人瞅一眼,那个人看一看。
【他们考的是八股文!】
所谓的八股文,也是清随明制继承下来的考试传统。最初八股文这个科举考试文体出现时,为的是规范科举考试,使考试更加公正、有序。
只是八股文这种文体限制太大了,规矩严格古板,还要求只能以圣人之言堆文,不可以自由论证,也禁止堆砌词句,还严格控制字数!
胤礽看小美投影的文章,一个头两个大,心有余悸地想到:还好孤是汗阿玛的儿子,不用考科举。
待离开“率性堂”附近,王士禛才道:“几年前,太子殿下所提增添考试之法甚妙。”
这方法不仅可以从根源上缓解监生对于科举的紧张,还能通过不断地考考考来验证学生的掌握情况,也能够更加直观地呈现出先生们的教学质量。
胤礽:“……”
他想了想刚才那些被规矩框得死死,满篇经义孔孟的晦涩文章,心有不妙预感:“该不会就是考八股文吧?”
王士禛愣了下,哑然失笑:“科举考的是八股文,那么监生们也应当考八股文。”
虽说有皇上直接提拔国子监中监生的先例,但那先例极少,大部分人都会在未来踏入科举的考场。
胤礽感觉后背毛毛的,这样通过八股文考试考出来的学生,排第一第二第三,然后选择最优秀的人来做官治理天下?
他学习至今可从未被要求写过八股文,杜太师傅当初教他写文章的时候就没有约束过他,四位太子太傅教授胤礽时只为他解释过八股文是什么,却不会真的让他来用经义书籍中的圣人之间来拼凑八股文。
他自己不用写,其他皇子阿哥也都不用写,而国子监中的考生们,却要考八股文。
“科举考试,难道不该是考治国,考策论吗?”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