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从平乱悍将到威逼“四夷”之外交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当时,袁世凯这种有辱斯文行径以及他那番豪言壮语,是很不得人心的。“效命疆场”可不是随意说着玩的,只有当兵才可以疆场上玩命。自古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你老袁家有头有脸的,当个什么兵效命什么疆场嘛。真是废货。可袁世凯却铁了心似的,河南人就这种熊硬脾气。走自己的路,随它人说去吧。
此时在北京的保龄已被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调北洋办理海防营务,也是袁家唯一在外为官的人了。袁世凯不愧长了个大脑袋,他很会用脑子。其时清政府已腐败不堪,公开卖官鬻爵,已成风气。袁世凯想通过保龄叔在京捐个实缺,混个公务员当当。
袁世凯回到袁寨把自己的心中理想汇报给嗣母大人,牛氏夫人二话不说:中!回头又说袁世凯的老婆:小于,你也帮你老公一把。这还不算,亲爱的牛母为了宝贝儿子的“心中理想”,还不忘到袁世凯亲妈刘氏那里也拉回一把“赞助费”。
第二年刚一开春,袁世凯就踏着春色的大地,淋浴着和煦的阳光,一路唱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样红……”兴冲冲地到北京“跑路”去也!
来到北京,很不凑巧的是保龄叔奉命到热河视察海防去了。还好有庶婶母高夫人热情款留,袁世凯暂先住了下来。
在住等保龄叔这些天里,天又下起了雨。袁世凯闲暇无事,便坐在书房里看起书来,窗外的雨依然下个不停,檐下雨水“嘀哒嘀哒”的落地声,击打着他那愁闷的心,使他格外烦躁不已!
到了第四天,天刚放晴,袁世凯向高夫人请了个安,想去“海王村”琉璃厂遛遛弯儿。
琉璃厂位于现在北京和平门外,是北京一条著名的文化街。它起源于清代,当时各地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大多集中这一带,因此在这出售书籍,古玩字画和笔墨纸砚的店铺较多,就象现在的文化市场。
清朝顺治年间,在京城实行“满汉分城居住”,而琉璃厂恰恰是在外城的西部。当时的汉族官员都在附近,自然袁保恒的府宅也在此地。后来全国各地的会馆也都建在附近,官员、赶考的举子也常聚集于此逛书市。著名的荣宝斋(前身叫松竹斋),槐荫山房、萃文阁、一得阁、李福寿笔庄等都在这里。曾经的“两房”文学社袁世凯社长,闲闷时来这里走动走动,那是最为骚雅不过。文化人嘛。
正行走间忽听有人叫唤他名字,袁世凯扭转身子看时,那人已来到他身旁,是个三十来岁青年男子。
“你不认识我啦”!那人热情地说。袁世凯望着那人呆了下神,摇摇头……
那人依然热情地说:“你是贵人多忘事啊,在南京盐道署我们碰过好几面,还说话呢?
袁世凯搜寻了下记忆:盐道署员,幕友,还有他那帮狐朋狗友搜了个遍,咋就搜不出这个人呢!一时竟觉茫然。好在对方并不介意,依旧热情无比。那人告诉袁世凯说他姓倪号幼岑,在南京时经常去他嗣父署上办事,今日京城会面,说啥也要为袁世凯洗尘。袁世凯这人本就好朋好友,心说:想不起来算了,只当新交了个朋友。席间袁世凯先问这位倪幼岑(天知道这人叫啥鬼名字)干什么的,倪说自己在吏部衙门办事。袁世凯一听对方是在史部当差,就想向他打听下京师情况,这次整些银子跑到京城为的就是求个出路,保龄叔出差公干,一时半会怕是不一定回得京城,袁世凯心情很是急迫。既然这位倪哥是在史部做事,史部乃执掌铨衡之衙,对报捐这事儿一定门清。袁世凯向对方还没表达意思,倪某人就口悬惹河,滔滔不绝地一通详说。果然门清得紧。于是袁世凯便和盘托出这次赴京之意,问倪哥眼下捐个什么样职衔最快当。倪某说:足下既有令叔在京供职,就先弄个实缺的小京官干着,等机会来了,再让令叔挪腾下外放,这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应。袁世凯一听,着啊,这不正是自己想要的结果吗!这事谁来操作呢?保龄叔不在,京城里又没其它熟友?
倪某人见袁世凯面呈犯难之色,忙说,兄弟如想报捐,信得过倪哥的话,哥帮你。家母舅现在执掌着铨衡这把活里,我找他保准一说俩行。不过呢,按今年安徽赈例报捐,可作六成兑银。只是皖灾捐例已于前月停止,今欲报捐得在时间上做些手脚,得打点经办人。袁世凯问倪哥打点费所需银两多少。倪某人告知他怎么着也得三百两银。袁世凯点头应承并问明倪哥寓址,约定翌日下午先把手续费送去。
到了第二天下午,袁世凯顾了车前往“羊肉胡同”,很快找到“倪公馆”。
倪哥很热情,牵着袁世凯就往里走,入室就坐后,倪某人对他说,家母舅同意帮忙这事,援皖赈例给你报个二部营缮司主政干,所需银子共一千五百两。袁世凯说我只带来三百两打点费。倪某人坚持说最好连捐银一齐清。袁世凯说,这样办吧,我再付给三百两,剩下的银两待收到捐照一并付乞。倪某人勉强答应。于是袁世凯又回去取了三百两银子回来交付给倪哥。倪某人收了银子,对袁世凯说,你等着吧,也就这三,五天的事便可拿到捐照。
事情办得很顺手,袁世凯心里美滋美味。是啊,朝别人兜里塞银子,能不顺手吗!
袁世凯以为这件事自己办得还足够细心,不会出什么差错。既然没差错,那就耐心地等吧。
可是一连等好多天,一点消息都没有!袁世凯心里开始有犯嘀咕了。他劝慰着自己又等了两天,结果还是不见动静。袁世凯开始有点沉不住气了,心想不会吧?
终于等到过“三,五天”这个约定的时间,他忙顾车来到“羊肉胡同”,走近“倪公馆”一看,心里顿时凉了半截儿!“倪公馆”的门牌没影儿了?袁世凯情知不妙,忙向房东打听,人家说这人大前个就搬走了。袁世凯说那人去吏部办事了!房东吃吃笑了,我还是皇上他亲戚呢,你也信!什么史部,就一古董贩子。
袁世凯听了,不禁惊呼,“上当了耶!”
文化人袁社长逛了一趟“琉璃厂”,花六百两银子只买回了个当,不由顿感羞愧难当,心里要多难受有多难受!
这事儿过去没几天,保龄叔从热河公干回来,袁世凯没好意思给保龄叔说他办的那件糗事。叔侄二人简叙过后,袁保龄问他曾否见过“徐菊人”,他现今人在京城,袁世凯说没见过,先前也不知道他在京城啊。保龄叔告诉他“徐菊人”现在在翰林院。
袁世凯得悉“菊人兄”在京城当了官,甭提心里多高兴。他连顾车直奔翰林院拜见“菊人兄”徐世昌。
一对换贴兄弟他乡相见,自然少不了一番亲切。袁世凯就把自己干的那件糗事讲给菊人兄听,菊人兄听完苦笑了下,略显责备地说,这等人混在京城专以“念秧”为职业,尤其琉璃厂这个地方最多。可是慰庭啊,京中既有令叔又有大哥在这儿,捐个功名用得着这等心急!好在你多了个心思,六百两损失也算是不幸之幸。这事儿就别给令叔知道了。小弟求捐之事就由大哥操持。
大哥就是大哥,徐菊人很快就帮袁世凯在户部盐运司捐了个运同衔。这正应了那句老话,朝中有人好做官。官虽来了可是个虚衔,须待候缺。徐大哥办事很给力,又托同年挚友张佩纶转荐,看能否在直隶总督衙门给他这位小弟弄个工作先干着。当时的直隶总督正是朝中重臣李鸿章,张佩纶是李鸿章的未来娇客,通俗点说李鸿章是他未来老丈人。张佩纶少年读书时,就显得格外天资聪明,反应敏捷,千字文章一挥而就。同治九年中举,十年中进士,十三年授翰林院编修。1879年——1881年因丁母忧入李鸿章幕府。
可是不知为什么,但凡文化人似乎总是脾气爆长。
据说,张佩纶这个人不光是有脾气,还很有个性。从光绪元年至十年(1875——1884)间,共上奏折,奏片17件,其中弹劾大臣和直谏的达三分之一。户部尚书王文韶就是被他生生给参掉的。搞得满朝臣工,个个震悚!由此成为“得名最远,招忌最深”的清流党人。还有在一次对外交涉中,英国公使巴夏礼态度十分蛮横,步步向张佩纶施压;张佩纶也毫不失弱,拒绝让步。气得巴夏礼竟不顾外交礼仪,拍桌... -->>
在当时,袁世凯这种有辱斯文行径以及他那番豪言壮语,是很不得人心的。“效命疆场”可不是随意说着玩的,只有当兵才可以疆场上玩命。自古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你老袁家有头有脸的,当个什么兵效命什么疆场嘛。真是废货。可袁世凯却铁了心似的,河南人就这种熊硬脾气。走自己的路,随它人说去吧。
此时在北京的保龄已被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调北洋办理海防营务,也是袁家唯一在外为官的人了。袁世凯不愧长了个大脑袋,他很会用脑子。其时清政府已腐败不堪,公开卖官鬻爵,已成风气。袁世凯想通过保龄叔在京捐个实缺,混个公务员当当。
袁世凯回到袁寨把自己的心中理想汇报给嗣母大人,牛氏夫人二话不说:中!回头又说袁世凯的老婆:小于,你也帮你老公一把。这还不算,亲爱的牛母为了宝贝儿子的“心中理想”,还不忘到袁世凯亲妈刘氏那里也拉回一把“赞助费”。
第二年刚一开春,袁世凯就踏着春色的大地,淋浴着和煦的阳光,一路唱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样红……”兴冲冲地到北京“跑路”去也!
来到北京,很不凑巧的是保龄叔奉命到热河视察海防去了。还好有庶婶母高夫人热情款留,袁世凯暂先住了下来。
在住等保龄叔这些天里,天又下起了雨。袁世凯闲暇无事,便坐在书房里看起书来,窗外的雨依然下个不停,檐下雨水“嘀哒嘀哒”的落地声,击打着他那愁闷的心,使他格外烦躁不已!
到了第四天,天刚放晴,袁世凯向高夫人请了个安,想去“海王村”琉璃厂遛遛弯儿。
琉璃厂位于现在北京和平门外,是北京一条著名的文化街。它起源于清代,当时各地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大多集中这一带,因此在这出售书籍,古玩字画和笔墨纸砚的店铺较多,就象现在的文化市场。
清朝顺治年间,在京城实行“满汉分城居住”,而琉璃厂恰恰是在外城的西部。当时的汉族官员都在附近,自然袁保恒的府宅也在此地。后来全国各地的会馆也都建在附近,官员、赶考的举子也常聚集于此逛书市。著名的荣宝斋(前身叫松竹斋),槐荫山房、萃文阁、一得阁、李福寿笔庄等都在这里。曾经的“两房”文学社袁世凯社长,闲闷时来这里走动走动,那是最为骚雅不过。文化人嘛。
正行走间忽听有人叫唤他名字,袁世凯扭转身子看时,那人已来到他身旁,是个三十来岁青年男子。
“你不认识我啦”!那人热情地说。袁世凯望着那人呆了下神,摇摇头……
那人依然热情地说:“你是贵人多忘事啊,在南京盐道署我们碰过好几面,还说话呢?
袁世凯搜寻了下记忆:盐道署员,幕友,还有他那帮狐朋狗友搜了个遍,咋就搜不出这个人呢!一时竟觉茫然。好在对方并不介意,依旧热情无比。那人告诉袁世凯说他姓倪号幼岑,在南京时经常去他嗣父署上办事,今日京城会面,说啥也要为袁世凯洗尘。袁世凯这人本就好朋好友,心说:想不起来算了,只当新交了个朋友。席间袁世凯先问这位倪幼岑(天知道这人叫啥鬼名字)干什么的,倪说自己在吏部衙门办事。袁世凯一听对方是在史部当差,就想向他打听下京师情况,这次整些银子跑到京城为的就是求个出路,保龄叔出差公干,一时半会怕是不一定回得京城,袁世凯心情很是急迫。既然这位倪哥是在史部做事,史部乃执掌铨衡之衙,对报捐这事儿一定门清。袁世凯向对方还没表达意思,倪某人就口悬惹河,滔滔不绝地一通详说。果然门清得紧。于是袁世凯便和盘托出这次赴京之意,问倪哥眼下捐个什么样职衔最快当。倪某说:足下既有令叔在京供职,就先弄个实缺的小京官干着,等机会来了,再让令叔挪腾下外放,这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应。袁世凯一听,着啊,这不正是自己想要的结果吗!这事谁来操作呢?保龄叔不在,京城里又没其它熟友?
倪某人见袁世凯面呈犯难之色,忙说,兄弟如想报捐,信得过倪哥的话,哥帮你。家母舅现在执掌着铨衡这把活里,我找他保准一说俩行。不过呢,按今年安徽赈例报捐,可作六成兑银。只是皖灾捐例已于前月停止,今欲报捐得在时间上做些手脚,得打点经办人。袁世凯问倪哥打点费所需银两多少。倪某人告知他怎么着也得三百两银。袁世凯点头应承并问明倪哥寓址,约定翌日下午先把手续费送去。
到了第二天下午,袁世凯顾了车前往“羊肉胡同”,很快找到“倪公馆”。
倪哥很热情,牵着袁世凯就往里走,入室就坐后,倪某人对他说,家母舅同意帮忙这事,援皖赈例给你报个二部营缮司主政干,所需银子共一千五百两。袁世凯说我只带来三百两打点费。倪某人坚持说最好连捐银一齐清。袁世凯说,这样办吧,我再付给三百两,剩下的银两待收到捐照一并付乞。倪某人勉强答应。于是袁世凯又回去取了三百两银子回来交付给倪哥。倪某人收了银子,对袁世凯说,你等着吧,也就这三,五天的事便可拿到捐照。
事情办得很顺手,袁世凯心里美滋美味。是啊,朝别人兜里塞银子,能不顺手吗!
袁世凯以为这件事自己办得还足够细心,不会出什么差错。既然没差错,那就耐心地等吧。
可是一连等好多天,一点消息都没有!袁世凯心里开始有犯嘀咕了。他劝慰着自己又等了两天,结果还是不见动静。袁世凯开始有点沉不住气了,心想不会吧?
终于等到过“三,五天”这个约定的时间,他忙顾车来到“羊肉胡同”,走近“倪公馆”一看,心里顿时凉了半截儿!“倪公馆”的门牌没影儿了?袁世凯情知不妙,忙向房东打听,人家说这人大前个就搬走了。袁世凯说那人去吏部办事了!房东吃吃笑了,我还是皇上他亲戚呢,你也信!什么史部,就一古董贩子。
袁世凯听了,不禁惊呼,“上当了耶!”
文化人袁社长逛了一趟“琉璃厂”,花六百两银子只买回了个当,不由顿感羞愧难当,心里要多难受有多难受!
这事儿过去没几天,保龄叔从热河公干回来,袁世凯没好意思给保龄叔说他办的那件糗事。叔侄二人简叙过后,袁保龄问他曾否见过“徐菊人”,他现今人在京城,袁世凯说没见过,先前也不知道他在京城啊。保龄叔告诉他“徐菊人”现在在翰林院。
袁世凯得悉“菊人兄”在京城当了官,甭提心里多高兴。他连顾车直奔翰林院拜见“菊人兄”徐世昌。
一对换贴兄弟他乡相见,自然少不了一番亲切。袁世凯就把自己干的那件糗事讲给菊人兄听,菊人兄听完苦笑了下,略显责备地说,这等人混在京城专以“念秧”为职业,尤其琉璃厂这个地方最多。可是慰庭啊,京中既有令叔又有大哥在这儿,捐个功名用得着这等心急!好在你多了个心思,六百两损失也算是不幸之幸。这事儿就别给令叔知道了。小弟求捐之事就由大哥操持。
大哥就是大哥,徐菊人很快就帮袁世凯在户部盐运司捐了个运同衔。这正应了那句老话,朝中有人好做官。官虽来了可是个虚衔,须待候缺。徐大哥办事很给力,又托同年挚友张佩纶转荐,看能否在直隶总督衙门给他这位小弟弄个工作先干着。当时的直隶总督正是朝中重臣李鸿章,张佩纶是李鸿章的未来娇客,通俗点说李鸿章是他未来老丈人。张佩纶少年读书时,就显得格外天资聪明,反应敏捷,千字文章一挥而就。同治九年中举,十年中进士,十三年授翰林院编修。1879年——1881年因丁母忧入李鸿章幕府。
可是不知为什么,但凡文化人似乎总是脾气爆长。
据说,张佩纶这个人不光是有脾气,还很有个性。从光绪元年至十年(1875——1884)间,共上奏折,奏片17件,其中弹劾大臣和直谏的达三分之一。户部尚书王文韶就是被他生生给参掉的。搞得满朝臣工,个个震悚!由此成为“得名最远,招忌最深”的清流党人。还有在一次对外交涉中,英国公使巴夏礼态度十分蛮横,步步向张佩纶施压;张佩纶也毫不失弱,拒绝让步。气得巴夏礼竟不顾外交礼仪,拍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