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飙云儒韵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清明是个比较特殊的节日,一方面,是中国最主要的祭祀节日之一;另一方面,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历书:“春分后十五日,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此时,正值春回大地,天朗气清,田野漫青,枝叶吐绿,桃李争姸之际,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人们在扫墓哀悼之余,也会顺便在明媚的青光里赏景散心,一抒冬日的沉闷,因而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为“踏青节”几月前,在网上偶然查到在安徽潜山一带居然还有为数不少的同宗同源的储氏宗亲,我想今后有机会一定去造访。这几天一直想着这件事,那就遵从内心的召唤,心动不如行动,定下清明节当日和爸爸、储春根父子一起去拜访,现场祭拜先祖,近距离感受家族文化,零距离与宗亲接触交流,那绝对是一次非同寻常的特殊经历。
如期出发,一场滂沱大雨也紧随而至,可能是入春以来最大的一场雨了。数日来春雨连绵,气温也似冬日,凄婉清明,乍暖还寒。这样也好,正好凸显我们的虔诚之心。一路上停了三个服务区,除了消除内急外,主要是照顾老爸的烟瘾。车上用手机查阅“恶补”家族知识,对“储氏”的渊源、人口、名人、分布等情况心里已经明白了八九分。虽然下雨,毕竟已是四月天,一路上层峦叠嶂,漫山遍野都披上了绿衣,浅绿、浓绿、墨绿交相融合,偶尔见到一树红花、一枝白卉、一片金黄的油菜花,明晃晃的、亮堂堂的,有眼睛一亮、心中一喜的感觉,这大概是江南这个季节特有的景象。这个时候,朗空净日,澄天碧树,固然是好;雨纱汽轻,云遮雾绕,也别有景致。车窗外,山色朦胧,天宇暗淡,云雾笼罩在山坡上,雨点毫无顾忌地冲刷着万物,清明当如此,春驻雨潇处,好一幅浓墨山水画!若不是赶路,定会“停车坐爱风雨天”了。其实生活中的风景处处都有,关键是各人的心态,还有你是否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是有关生活中的美学问题了,暂且不表。
五个多小时后到达潜山道口,当地储银盘、储文鹏等一批宗亲们早就在迎候,虽然素不相识,但感觉像是多年未见的远房亲戚一般。时间不早,赶快坐下来酒菜相待,大家把酒桑麻,相互礼敬,又聊着共同感兴趣的祖先往事。通过事先的功课,我头脑中对储氏的来源变迁有了比较清晰的脉络,储家共同的先祖是战国田齐时的宰相储子,又称储太伯,储姓有三个来源:封地名、古储国子民、官名等。唐代诗人储光羲(可称为中国古代三大田园诗人之一,曾任监察御史)从山东兖州客居延陵(今江苏金坛县),后子孙在此繁衍生息,从此储氏奉他为“江南储姓始祖”储氏十二世时除一支留在金坛庄城外,其余十支外迁,其中六支迁到了我的出生地宜兴臧林,而安徽潜山的储氏就是从臧林延伸出去的,迁潜第一代为储光羲第十六世孙永钰公,所以我心里还是充满自豪感的,因为我们是这里储姓宗亲的祖籍地啊。现在的储姓,在宜兴算是“十大望族”而在全国姓氏中仅排名267位,另一种说法在300名之后了,但小姓有小姓的好处:来源清晰、血缘纯正、一脉相承,不像王、张、李等大姓源流太多,反而难以溯源。储姓在历史上毫无疑问是在宜兴族群最为显赫,曾出过31位进士,六位尚书以上大官,也曾出现“五凤齐飞”、“三储配三苏”(宋代三位储家子弟文名与苏洵、苏轼、苏澈“三苏”相媲美);从人数上看,则是安徽最多,尤其是潜山、岳西一带,尤其是岳西县有8万储姓,占该县人口的五分之一。在午饭后,我们互赠了各自特产,真的像亲戚一样,心中充满了暖意。
下午储文鹏等先带领我们去参观位于潜山县槎水镇的世德堂。宗祠原来只能王公贵族们才能拥有,到明朝始走入民间,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些宽阔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用。另外,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在古代和近现代,家族观念相当深刻,往往一个村落就生活着一个姓,各个族姓为强化宗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大兴土木,修建祠堂。所以祠堂是一个家族的精神家园,一部家族的历史教科书,阅览祠堂,如同阅览一卷绵长的历史画轴。
转过几道失修的山路,一座高头大宅豁然突兀在眼前,我想,这就是祠堂无疑了。世德堂位于潜山县槎水镇,是为纪念迁潜第一代始祖永钰公(曾任三边总兵)而建造的,正是他迁到此地定居,才有这里后来的储氏子孙。原来的世德堂依旧十分破旧,现在的祠堂是在原址重建的,材料都是新的,而且都是名贵的大理石柱、花岗岩地砖、花旗松木梁,不用一点钢筋水泥,粘合材料还是使用老法的糯米水,所以现在尚未内装饰就已花费近400万元。由于用全新的材料建造和装饰,有其形而少其神,感觉还是效果还是有点缺乏历史感和真实感,但在当地经济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族亲们崇敬祖先的心怀、踊跃捐款的热情令我们感动至深。伫立在迁潜第一代始祖像前,我们四人都捐助了一些心意,我应要求签下几行文字:“清明冒雨赴潜山,一心只为拜宗亲。总祠巍峨见孝心,感慨同脉心相... -->>
清明是个比较特殊的节日,一方面,是中国最主要的祭祀节日之一;另一方面,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历书:“春分后十五日,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此时,正值春回大地,天朗气清,田野漫青,枝叶吐绿,桃李争姸之际,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人们在扫墓哀悼之余,也会顺便在明媚的青光里赏景散心,一抒冬日的沉闷,因而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为“踏青节”几月前,在网上偶然查到在安徽潜山一带居然还有为数不少的同宗同源的储氏宗亲,我想今后有机会一定去造访。这几天一直想着这件事,那就遵从内心的召唤,心动不如行动,定下清明节当日和爸爸、储春根父子一起去拜访,现场祭拜先祖,近距离感受家族文化,零距离与宗亲接触交流,那绝对是一次非同寻常的特殊经历。
如期出发,一场滂沱大雨也紧随而至,可能是入春以来最大的一场雨了。数日来春雨连绵,气温也似冬日,凄婉清明,乍暖还寒。这样也好,正好凸显我们的虔诚之心。一路上停了三个服务区,除了消除内急外,主要是照顾老爸的烟瘾。车上用手机查阅“恶补”家族知识,对“储氏”的渊源、人口、名人、分布等情况心里已经明白了八九分。虽然下雨,毕竟已是四月天,一路上层峦叠嶂,漫山遍野都披上了绿衣,浅绿、浓绿、墨绿交相融合,偶尔见到一树红花、一枝白卉、一片金黄的油菜花,明晃晃的、亮堂堂的,有眼睛一亮、心中一喜的感觉,这大概是江南这个季节特有的景象。这个时候,朗空净日,澄天碧树,固然是好;雨纱汽轻,云遮雾绕,也别有景致。车窗外,山色朦胧,天宇暗淡,云雾笼罩在山坡上,雨点毫无顾忌地冲刷着万物,清明当如此,春驻雨潇处,好一幅浓墨山水画!若不是赶路,定会“停车坐爱风雨天”了。其实生活中的风景处处都有,关键是各人的心态,还有你是否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是有关生活中的美学问题了,暂且不表。
五个多小时后到达潜山道口,当地储银盘、储文鹏等一批宗亲们早就在迎候,虽然素不相识,但感觉像是多年未见的远房亲戚一般。时间不早,赶快坐下来酒菜相待,大家把酒桑麻,相互礼敬,又聊着共同感兴趣的祖先往事。通过事先的功课,我头脑中对储氏的来源变迁有了比较清晰的脉络,储家共同的先祖是战国田齐时的宰相储子,又称储太伯,储姓有三个来源:封地名、古储国子民、官名等。唐代诗人储光羲(可称为中国古代三大田园诗人之一,曾任监察御史)从山东兖州客居延陵(今江苏金坛县),后子孙在此繁衍生息,从此储氏奉他为“江南储姓始祖”储氏十二世时除一支留在金坛庄城外,其余十支外迁,其中六支迁到了我的出生地宜兴臧林,而安徽潜山的储氏就是从臧林延伸出去的,迁潜第一代为储光羲第十六世孙永钰公,所以我心里还是充满自豪感的,因为我们是这里储姓宗亲的祖籍地啊。现在的储姓,在宜兴算是“十大望族”而在全国姓氏中仅排名267位,另一种说法在300名之后了,但小姓有小姓的好处:来源清晰、血缘纯正、一脉相承,不像王、张、李等大姓源流太多,反而难以溯源。储姓在历史上毫无疑问是在宜兴族群最为显赫,曾出过31位进士,六位尚书以上大官,也曾出现“五凤齐飞”、“三储配三苏”(宋代三位储家子弟文名与苏洵、苏轼、苏澈“三苏”相媲美);从人数上看,则是安徽最多,尤其是潜山、岳西一带,尤其是岳西县有8万储姓,占该县人口的五分之一。在午饭后,我们互赠了各自特产,真的像亲戚一样,心中充满了暖意。
下午储文鹏等先带领我们去参观位于潜山县槎水镇的世德堂。宗祠原来只能王公贵族们才能拥有,到明朝始走入民间,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些宽阔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用。另外,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在古代和近现代,家族观念相当深刻,往往一个村落就生活着一个姓,各个族姓为强化宗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大兴土木,修建祠堂。所以祠堂是一个家族的精神家园,一部家族的历史教科书,阅览祠堂,如同阅览一卷绵长的历史画轴。
转过几道失修的山路,一座高头大宅豁然突兀在眼前,我想,这就是祠堂无疑了。世德堂位于潜山县槎水镇,是为纪念迁潜第一代始祖永钰公(曾任三边总兵)而建造的,正是他迁到此地定居,才有这里后来的储氏子孙。原来的世德堂依旧十分破旧,现在的祠堂是在原址重建的,材料都是新的,而且都是名贵的大理石柱、花岗岩地砖、花旗松木梁,不用一点钢筋水泥,粘合材料还是使用老法的糯米水,所以现在尚未内装饰就已花费近400万元。由于用全新的材料建造和装饰,有其形而少其神,感觉还是效果还是有点缺乏历史感和真实感,但在当地经济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族亲们崇敬祖先的心怀、踊跃捐款的热情令我们感动至深。伫立在迁潜第一代始祖像前,我们四人都捐助了一些心意,我应要求签下几行文字:“清明冒雨赴潜山,一心只为拜宗亲。总祠巍峨见孝心,感慨同脉心相...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