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边关军魂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襄阳古隆一直是我魂牵梦挂的地方,今年三月,我跟单位随团前往此地探访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到达隆中是下午两点多,导游问我这个地方怎么样,我笑着回答,诸葛丞相很会选地方。的确隆中“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按现代的标准来说,这个地方也是生活休养的风水宝地。
第一个景点石牌坊,导游说它是在清朝光绪十九年为湖北提督陈文炳所修建。石牌坊正面大门上刻的是“古隆中”三个大字,两边石柱上雕刻着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边小门上雕刻着诸葛亮的名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知道此联是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中的一句名言,这是诸葛亮一生中的治世明言。石牌坊的背面两边柱子上还是杜甫的诗句:“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杜工部认为诸葛亮的文韬与伊吕不相上下;武略连萧曹二人都显得有些逊色。
走过石牌坊后,导游走马观花的带我们参观了小虹桥、三顾堂、草庐亭、抱膝亭、老龙洞等景点。因为来之前我查看了一些隆中景点资料,我知道现代的小虹桥是是根据三国演义是刘备在此处误认诸葛亮岳父黄承彦而来。而三顾堂则是出自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三顾堂的后面的草庐,传说这里是诸葛亮的故居,是刘备三顾草庐的处所。在草庐亭北100米处的半山腰处的一个四合院建筑,是后人按想象建筑的一座诸葛亮的卧堂,被人们称为下“卧龙深处”又叫野云庵。抱膝亭下沿溪两侧有一块块平整的土地,据说是诸葛亮耕种过的田,名为“躬耕田”在隆中的四周还有诸葛亮当年引水灌田的“老龙洞”依岩放歌粱父吟的“梁父岩”
当参观过老龙洞后,我们往回走,我以为今天行程就此结束了,但快到第一个景点石牌坊时,导游却带我们绕过牌坊,拾级而上看到一高大建筑。到了近前我才知这便是武侯祠。之前导游给我讲解时说说笑笑,而在这里她却显得很严肃。眼前的武侯祠建于明末清初,依山而建,共分四层院。正殿有诸葛亮的塑像,陈列有铜鼓及其他石刻文物等。两侧设有配殿,西配殿名“三义殿”内塑有刘备、关羽、张飞像。
武侯祠外古树参天,松柏滴翠,祠内庭院错落,淡雅幽静。武侯祠大厅的木匾上雕刻着董必武“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的题词。正厅、西厅、后厅分别陈列着“诸葛亮生平简介”后厅里还存放着一尊诸葛武侯塑像,是人们凭吊祭祀的地方。
导游说,诸葛亮逝世后,老百姓对他十分怀念,因为诸葛亮不仅是劳动人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更是劳动人民心目中的一代勤政廉洁的名相。虽然诸葛亮没实现先帝统一中原遗愿,而且后人对他的一些作法也有争议,但对他的人格却是一致的肯定。有道是,金杯、银杯不如人民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有形之碑,固然可以广而告之,昭示天下;而弥足珍贵、真正能够流芳百世的,还是老百姓的口碑。当所有的喧嚣过后,尘埃落定,真正能够被历史铭记的,还是那些利国家、顺民心、济苍生的人和事。我真不敢想象这些话出自一个导游之口,她的口中诸葛亮已经超越历史,成为后世为官者楷模,或许这些就是说给我们听的,我不禁感到一阵脸发热。
我默默的走出丞相祠,在门外望着殿柱飞檐陷入沉思,仿佛穿越了历史了,近距离看到那个文韬武略的诸葛武侯。
诸葛亮可以说早年不幸,他3岁母亲病逝,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叔父养大。后搬迁至今天的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建安二年(197年),诸葛亮16岁,他不向命运低头,忙时躬耕南阳,... -->>
襄阳古隆一直是我魂牵梦挂的地方,今年三月,我跟单位随团前往此地探访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到达隆中是下午两点多,导游问我这个地方怎么样,我笑着回答,诸葛丞相很会选地方。的确隆中“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按现代的标准来说,这个地方也是生活休养的风水宝地。
第一个景点石牌坊,导游说它是在清朝光绪十九年为湖北提督陈文炳所修建。石牌坊正面大门上刻的是“古隆中”三个大字,两边石柱上雕刻着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边小门上雕刻着诸葛亮的名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知道此联是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中的一句名言,这是诸葛亮一生中的治世明言。石牌坊的背面两边柱子上还是杜甫的诗句:“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杜工部认为诸葛亮的文韬与伊吕不相上下;武略连萧曹二人都显得有些逊色。
走过石牌坊后,导游走马观花的带我们参观了小虹桥、三顾堂、草庐亭、抱膝亭、老龙洞等景点。因为来之前我查看了一些隆中景点资料,我知道现代的小虹桥是是根据三国演义是刘备在此处误认诸葛亮岳父黄承彦而来。而三顾堂则是出自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三顾堂的后面的草庐,传说这里是诸葛亮的故居,是刘备三顾草庐的处所。在草庐亭北100米处的半山腰处的一个四合院建筑,是后人按想象建筑的一座诸葛亮的卧堂,被人们称为下“卧龙深处”又叫野云庵。抱膝亭下沿溪两侧有一块块平整的土地,据说是诸葛亮耕种过的田,名为“躬耕田”在隆中的四周还有诸葛亮当年引水灌田的“老龙洞”依岩放歌粱父吟的“梁父岩”
当参观过老龙洞后,我们往回走,我以为今天行程就此结束了,但快到第一个景点石牌坊时,导游却带我们绕过牌坊,拾级而上看到一高大建筑。到了近前我才知这便是武侯祠。之前导游给我讲解时说说笑笑,而在这里她却显得很严肃。眼前的武侯祠建于明末清初,依山而建,共分四层院。正殿有诸葛亮的塑像,陈列有铜鼓及其他石刻文物等。两侧设有配殿,西配殿名“三义殿”内塑有刘备、关羽、张飞像。
武侯祠外古树参天,松柏滴翠,祠内庭院错落,淡雅幽静。武侯祠大厅的木匾上雕刻着董必武“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的题词。正厅、西厅、后厅分别陈列着“诸葛亮生平简介”后厅里还存放着一尊诸葛武侯塑像,是人们凭吊祭祀的地方。
导游说,诸葛亮逝世后,老百姓对他十分怀念,因为诸葛亮不仅是劳动人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更是劳动人民心目中的一代勤政廉洁的名相。虽然诸葛亮没实现先帝统一中原遗愿,而且后人对他的一些作法也有争议,但对他的人格却是一致的肯定。有道是,金杯、银杯不如人民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有形之碑,固然可以广而告之,昭示天下;而弥足珍贵、真正能够流芳百世的,还是老百姓的口碑。当所有的喧嚣过后,尘埃落定,真正能够被历史铭记的,还是那些利国家、顺民心、济苍生的人和事。我真不敢想象这些话出自一个导游之口,她的口中诸葛亮已经超越历史,成为后世为官者楷模,或许这些就是说给我们听的,我不禁感到一阵脸发热。
我默默的走出丞相祠,在门外望着殿柱飞檐陷入沉思,仿佛穿越了历史了,近距离看到那个文韬武略的诸葛武侯。
诸葛亮可以说早年不幸,他3岁母亲病逝,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叔父养大。后搬迁至今天的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建安二年(197年),诸葛亮16岁,他不向命运低头,忙时躬耕南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