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长者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踏进皖南古村落查济,使人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生怕那阵阵脚步声会惊醒了这个“依山造屋,傍水结村”的美丽村落
查济村内有岑溪、许溪、石溪三条小河汇成一条河穿村而过,河的两岸一边称查村,一边称济阳,合称查济。据查氏宗谱记载,查氏系隋代大业年间由山东迁来。鼎盛时查济有108座祠堂,108座庙宇,108座桥梁。村子四周分别设有钟秀、石门、巴山、平岭四门,同时还建有如松、青山、巴山三座宝塔。由此可见昔日查济之辉煌。
刚进村口,有一民居,摆放着许多旧时的木雕,有人物雕像,有花草鱼虫,有各种动物图案。有一块书有“乐善堂”的牌匾,高高悬挂在大厅正中央,一些木架和条台上摆满瓷器和杯碗,估计肯定有一些年头了。一位身着灰衫黑裤的白发长者,正坐在一把太师椅上,戴着老花眼镜,全神贯注的在看电视,全然不顾我们观赏和拍照,也许他知道我们这些游客不像会购买古玩。
出了这个屋子,我们沿着一条深深的长巷,信步向前。巷子依着房屋,形成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道,小道中间是用一块块宽约10公分、长约20公分的青石板铺成的路,青石板两边分别散乱的铺着一些碎石块,据说那中间的路是为官人走的,而普通老百姓,只能走两边小道。有资料说,此处查姓的官宦始于唐、宋,鼎盛于明、清。明末清初,文武进士、举人屡出不穷,翰林至县官的官员越来越多,他们发迹后,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看着路旁两边大多是紧闭的大门,我心想倘若此时敲开一个大门,说不定就能踏进一个曾经辉煌的门户,那个官品说出来也许吓得你只能伸伸舌头。那一间间房子,许多墙壁都斑斑点点,多数石灰全部脱落,而那些黑褐色的鱼鳞瓦却依然错落有致的排列在那儿,和马头墙一起昂首向上,望着那片苍天白云,丝毫不减当年的威武。家家户户的墙根大都零乱地生长着一些不知名的小草,它们都生机勃勃,透着一股顽强的生命力,几百年来,这些小草都一直陪伴着老屋,陪伴着这个古老的村落。
就在这一片遐想之中,我们走出了这条小巷,来到小河边,河面不宽,大概也只有两、三米样子,也许是过了夏季,河里水并不太多,但是清澈的河水却在不停地流淌,河道上断断续续裸露着一小片、一小片河床,形成一个个小河滩,而每片河滩上都有一些男男女女的学生,在架着画架写生。依着小河,有15座小石桥,分别横卧在河面上,这些小桥有的是拱形的,有的是月洞形的,而有的索性就用一块或两块并排的大石板,临空而架。这些小桥随着河水的流向一字向前延伸,一眼望去,平生出许多诗情画意,特别是有一座石拱桥,桥面上长满藤蔓,那些藤蔓全都依式悬挂在桥下面,犹如一道天然的帘珠,偶尔有一、两朵或黄,或红,或紫的小花点缀其间,桥下小河滩上依然有几位少女,赤着脚,在画架上,用五颜六色的油料,勾画着小桥流水人家。右岸边有一棵百年老树,向河中伸着臂膀,将一湾河水,笼罩成郁郁葱葱,一排石台阶顺着树根斜斜下行,台阶上站着几位妇女,一边嗑着瓜子,一边和河边洗衣的妇女聊着天,更有趣的是河里还站着两只花麻鸭,全然不顾边上人群,悠闲自得的梳理着自己的羽毛,无意之中呈现出一派安详、宁静、和谐、愉悦的世界。
我们就这样徜徉在河的两岸,似乎想透过那些大理石砌成的河堤,来了解查济的古老、淳厚的民风。面对那些用青砖砌成高高的院墙,让我不由地产生出几许奇想,想探索那些院墙里面的故事。终于我不顾一切的轻轻推开一个黑褐色厚重的院门,一眼望去里面有一个院落,显得几分荒凉,那些野草夹杂着一些枯死的豆秸,无序地生长在地面上,在院门的左侧有一个旧脸盆,上面长满了太阳花,但此时的太阳大多数都结了籽,只有两、三朵玫瑰色的小花,静悄悄地在那儿开放。紧靠隔壁人家的墙角生长着一丛美人蕉,却没有见到那红艳艳的花朵,美人蕉边上蔓延着一支南瓜藤,一朵小黄花,仿佛是向人们作最后的告别。院子里并排开着两个门,门都是紧紧锁闭着,那个大门前有几块青石板横七竖八铺着,石逢间有几棵小草偷偷展露身躯。也许这儿的主人不甘寂寞,走出这个老屋外出打工,才使得这个院落,变得萧条起来。在我轻轻退出这个院落时,回头再看看那矗立的马头墙,既为这衰败的院落而伤感,又为院子的主人敢于走出深山古村,闯荡江湖而欣喜。
沿着河埂,一路上看见家家户户那些石雕、木雕、砖雕,才领略到徽派建筑固有的特色,仿佛由此能顺着历史的轨迹和时光的隧道,在反刍着历史的兴衰,岁月的流淌。一路走来,我还看见许多院落,里面的房屋早已荡然无存了,而那院落却保存着,这是不是保存着一些脸面呢?这些破落的院落现在只是菜园,也许是瓦砾的缘故,那些菜园里的菜,长得并不旺盛,我想,不如索性推倒这些院落,搬走碎砖破瓦,让菜地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去掉了种种束缚,才会旺盛起来。
不知不觉走进宝公祠,果然名不虚传,一进大门就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据说宝公祠有12根银杏木檐,两根金柱。宝公祠共有三大进,第二进墙壁上,两边书有巨大的“仁、义、廉、耻”四个大字。墙上还有后人做的一个说明:“宝公祠建于明代洪熙年间(一四二五年)是目前存在的最大的祠堂。柱础周围和梁架镂空,雕有动物,人物,花卉图。祠堂后进建有水池、石拱桥,石板栏杆。栏杆雕像有莲、狮、象、卷云。天井外面的两个翘角檐下设美人靠,在古建筑中实属罕见。”我最喜爱那墙上挂的两首诗:一首是“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寺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另一首是:“武陵深处是谁家,隔河两岸共一查。渔郎不怕漏消息,相约明年看桃花。”因为这两首诗全部揽括了查济的风貌和神韵。
天色已晚,我们不得不返回汽车,依依不舍的驶离了这个宁静的古村。查济,我们只是匆匆的来看你一眼了,短短时间是不能领会你的韵味和神气,想你能更好更久地保存下来,让我们一有时间,就来此处给心灵沐浴,洗涤那些喧嚣和嘈杂。
一踏进皖南古村落查济,使人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生怕那阵阵脚步声会惊醒了这个“依山造屋,傍水结村”的美丽村落
查济村内有岑溪、许溪、石溪三条小河汇成一条河穿村而过,河的两岸一边称查村,一边称济阳,合称查济。据查氏宗谱记载,查氏系隋代大业年间由山东迁来。鼎盛时查济有108座祠堂,108座庙宇,108座桥梁。村子四周分别设有钟秀、石门、巴山、平岭四门,同时还建有如松、青山、巴山三座宝塔。由此可见昔日查济之辉煌。
刚进村口,有一民居,摆放着许多旧时的木雕,有人物雕像,有花草鱼虫,有各种动物图案。有一块书有“乐善堂”的牌匾,高高悬挂在大厅正中央,一些木架和条台上摆满瓷器和杯碗,估计肯定有一些年头了。一位身着灰衫黑裤的白发长者,正坐在一把太师椅上,戴着老花眼镜,全神贯注的在看电视,全然不顾我们观赏和拍照,也许他知道我们这些游客不像会购买古玩。
出了这个屋子,我们沿着一条深深的长巷,信步向前。巷子依着房屋,形成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道,小道中间是用一块块宽约10公分、长约20公分的青石板铺成的路,青石板两边分别散乱的铺着一些碎石块,据说那中间的路是为官人走的,而普通老百姓,只能走两边小道。有资料说,此处查姓的官宦始于唐、宋,鼎盛于明、清。明末清初,文武进士、举人屡出不穷,翰林至县官的官员越来越多,他们发迹后,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看着路旁两边大多是紧闭的大门,我心想倘若此时敲开一个大门,说不定就能踏进一个曾经辉煌的门户,那个官品说出来也许吓得你只能伸伸舌头。那一间间房子,许多墙壁都斑斑点点,多数石灰全部脱落,而那些黑褐色的鱼鳞瓦却依然错落有致的排列在那儿,和马头墙一起昂首向上,望着那片苍天白云,丝毫不减当年的威武。家家户户的墙根大都零乱地生长着一些不知名的小草,它们都生机勃勃,透着一股顽强的生命力,几百年来,这些小草都一直陪伴着老屋,陪伴着这个古老的村落。
就在这一片遐想之中,我们走出了这条小巷,来到小河边,河面不宽,大概也只有两、三米样子,也许是过了夏季,河里水并不太多,但是清澈的河水却在不停地流淌,河道上断断续续裸露着一小片、一小片河床,形成一个个小河滩,而每片河滩上都有一些男男女女的学生,在架着画架写生。依着小河,有15座小石桥,分别横卧在河面上,这些小桥有的是拱形的,有的是月洞形的,而有的索性就用一块或两块并排的大石板,临空而架。这些小桥随着河水的流向一字向前延伸,一眼望去,平生出许多诗情画意,特别是有一座石拱桥,桥面上长满藤蔓,那些藤蔓全都依式悬挂在桥下面,犹如一道天然的帘珠,偶尔有一、两朵或黄,或红,或紫的小花点缀其间,桥下小河滩上依然有几位少女,赤着脚,在画架上,用五颜六色的油料,勾画着小桥流水人家。右岸边有一棵百年老树,向河中伸着臂膀,将一湾河水,笼罩成郁郁葱葱,一排石台阶顺着树根斜斜下行,台阶上站着几位妇女,一边嗑着瓜子,一边和河边洗衣的妇女聊着天,更有趣的是河里还站着两只花麻鸭,全然不顾边上人群,悠闲自得的梳理着自己的羽毛,无意之中呈现出一派安详、宁静、和谐、愉悦的世界。
我们就这样徜徉在河的两岸,似乎想透过那些大理石砌成的河堤,来了解查济的古老、淳厚的民风。面对那些用青砖砌成高高的院墙,让我不由地产生出几许奇想,想探索那些院墙里面的故事。终于我不顾一切的轻轻推开一个黑褐色厚重的院门,一眼望去里面有一个院落,显得几分荒凉,那些野草夹杂着一些枯死的豆秸,无序地生长在地面上,在院门的左侧有一个旧脸盆,上面长满了太阳花,但此时的太阳大多数都结了籽,只有两、三朵玫瑰色的小花,静悄悄地在那儿开放。紧靠隔壁人家的墙角生长着一丛美人蕉,却没有见到那红艳艳的花朵,美人蕉边上蔓延着一支南瓜藤,一朵小黄花,仿佛是向人们作最后的告别。院子里并排开着两个门,门都是紧紧锁闭着,那个大门前有几块青石板横七竖八铺着,石逢间有几棵小草偷偷展露身躯。也许这儿的主人不甘寂寞,走出这个老屋外出打工,才使得这个院落,变得萧条起来。在我轻轻退出这个院落时,回头再看看那矗立的马头墙,既为这衰败的院落而伤感,又为院子的主人敢于走出深山古村,闯荡江湖而欣喜。
沿着河埂,一路上看见家家户户那些石雕、木雕、砖雕,才领略到徽派建筑固有的特色,仿佛由此能顺着历史的轨迹和时光的隧道,在反刍着历史的兴衰,岁月的流淌。一路走来,我还看见许多院落,里面的房屋早已荡然无存了,而那院落却保存着,这是不是保存着一些脸面呢?这些破落的院落现在只是菜园,也许是瓦砾的缘故,那些菜园里的菜,长得并不旺盛,我想,不如索性推倒这些院落,搬走碎砖破瓦,让菜地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去掉了种种束缚,才会旺盛起来。
不知不觉走进宝公祠,果然名不虚传,一进大门就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据说宝公祠有12根银杏木檐,两根金柱。宝公祠共有三大进,第二进墙壁上,两边书有巨大的“仁、义、廉、耻”四个大字。墙上还有后人做的一个说明:“宝公祠建于明代洪熙年间(一四二五年)是目前存在的最大的祠堂。柱础周围和梁架镂空,雕有动物,人物,花卉图。祠堂后进建有水池、石拱桥,石板栏杆。栏杆雕像有莲、狮、象、卷云。天井外面的两个翘角檐下设美人靠,在古建筑中实属罕见。”我最喜爱那墙上挂的两首诗:一首是“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寺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另一首是:“武陵深处是谁家,隔河两岸共一查。渔郎不怕漏消息,相约明年看桃花。”因为这两首诗全部揽括了查济的风貌和神韵。
天色已晚,我们不得不返回汽车,依依不舍的驶离了这个宁静的古村。查济,我们只是匆匆的来看你一眼了,短短时间是不能领会你的韵味和神气,想你能更好更久地保存下来,让我们一有时间,就来此处给心灵沐浴,洗涤那些喧嚣和嘈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