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河北兵 (2/2)
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水浒:颠覆宋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管了。”
看到史进把脸沉下来了,杨再兴识趣的说道:“好吧好吧,五六年就五六年。不过你可记得你说过的话,不要到时候忘记这事不教我了。”
史进指了指身旁的袁朗说道:“我说话算数,今日之事有袁朗兄弟作证。”
杨再兴看了一眼一旁的袁朗,这才点头说道:“有他作证我就放心了。”
史进反问道:“为何由他作证你就放心了?”
杨再兴看了一眼袁朗插在背后的双挝说道:“武艺高强的人自然都是说话算数的人,他的武艺那么高,有他作证我当然放心。”
杨再兴说完这话之后,又转头看向了袁朗。
袁朗被杨再兴看的有些发毛,随即开口说道:“你不用这样看着我,我给你作证就是了。”
杨再兴看着袁朗说道:“之前我们交手的时候,我发现你这双挝用的极好,才几个回合我就难以招架了,恐怕再打几个回合我就败了。”
袁朗不知道杨再兴在打什么主意,只能附和着说道:“你的枪法也不赖,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枪法极其不容易。用不了几年你这枪法就超过我们了。”
杨再兴没有家袁朗的话茬,而是开口说道:“你用的这一对兵刃不知道好不好练。”
袁朗没有听出杨再兴话里的意思,而史进则是听出来了。这小子多半是将主意又打在了袁朗的身上。
袁朗摸了摸背后背着的双挝说道:“我在这对兵刃上下了十六七年的功夫,这几年才可以说是练到大成,当然了这也和人的资质有关系。”
杨再兴听了挺着胸问道:“你看我的资质怎么样?学你这对兵刃要花多少年?”
听到杨再兴这样说,史进心叹果然是如此啊。
而袁朗此时也反应了过来杨再兴想要干什么,这是学史进的枪法还不够,这是还想要学自己这对兵刃。
之前杨再兴说要学史进枪法的时候,袁朗没有劝说什么。而现在就不一样了,如果是学自己的兵器的话,自己必须得劝两句了。
这也并不是袁朗小气,因为现在杨再兴学的枪和自己这对兵器完全不搭边儿。虽然自己也会一些枪法,但比起自己这趁手的双挝来说简直是差远了。
袁朗想了想开口劝道:“杨小子,不是我不想教你,而是根本就教不了你。长枪和双挝是两种不同的兵刃,招法差异太大,根本没有任何共同之处。而且你现在枪法还没学好,如果贪多的话恐怕会学成四不像,最终会导致你枪法也练不好。”
杨再兴自然之道袁朗这话说的没错,自己也只是对其身后背着的这兵器感兴趣而已。之前自己没想到这一些,只是看到好东西就想学来用而已。
袁朗也不想杨再兴太扫兴,随机补充着说道:“你如果想学,我倒是可以教你。只不过条件也和之前大郎说的一样,你得将枪法学成之后我才能教你,免得你把枪法给误了。”
杨再兴一听心中大喜,随即开口问道:“你说的是真的?”
袁朗点了点头说道:“自然是真的。只不过我不会将招法全交给你,只是交给你一些保命的招数,也许关键时候能够用得上。”
虽然袁朗这样说,但看样子杨再兴还是很高兴。
此时史进才发现杨再兴并不像自己想的那样脾气差,又傲气十足。现在看来还是不错的。
众人边走边聊,此时太阳已经渐渐西沉。幸好如今是七月份,天要完全黑下来还要一个多时辰。两个多小时用来赶路,找住宿的地方已经足够了。
突然,袁朗看着前方不由得皱起了眉头。这让史进仔细的观察及前面来。
只见前面是两座大山,路从两山之间直穿而过。看这样子地势十分的险峻。
袁朗对史进说道:“大郎小心一些,我记得几年前走过这里的时候,这大山背强人占了。我当时是直接杀过去的,现在不知道情况如何。我们还是小心一些最好。”
史进听了心中也是感慨自己带袁朗看样子没有错,袁朗的江湖经验比自己可强多了。
史怜儿听了却是有些不太相信的样子:“不会吧,这里可是官路,谁能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在这里劫道?”
杨再兴听了也说道:“是啊,最多也就一两个小毛贼而已,如今正是太平盛世,怎么可能会有在官路旁边占山为王的人呢?”
史进虽然也不太相信,但史进知道袁朗说话一直很谨慎。既然袁朗说这里情况很复杂,那小心一点总没有错。
袁朗看史怜儿和杨再兴不相信,随即开口解释道:“虽然在官路旁边占山为王很难让人相信,但我说的这话却是真的。”
袁朗想了想突然看着史进问道:“大郎可知道禁军一共有多少人?”
还没等史进说话,杨再兴抢着说道:“禁军号称有八十万,但我一直都住在东京城,我是知道禁军底细的。东京城里的禁军连八万人都不到。”
史进对这话是完全相信的,而且在史进看来这八万人还包括很多吃空饷的,真实的兵力还要再度缩减。
袁朗继续说道:“其实八十万禁军也并不是一句空话,只不过这禁军军都被分散到了各地而已,整个京城人口还不到八十万,要不然怎么养活得起这么多人?”
杨再兴只知道京城没有那么多禁军,但却不知道袁朗说的这个情况。
袁朗继续给众人解释道:“禁军去往两个地方的人最多,一个是西北。去往西北的人最终成为了西军的一部分,他们和西夏斗了近百年,战斗力并没有下滑,相比起其他禁军而言实力是最强的。”
“那另一个地方呢?其他禁军去了哪里?”杨再兴有些疑惑的问道。
史进对这一些是比较了解,随即开口解释道:“一部分去了西军防备西夏和吐蕃,而另一部分则是来了河北防备北方的大辽。”
不管了。”
看到史进把脸沉下来了,杨再兴识趣的说道:“好吧好吧,五六年就五六年。不过你可记得你说过的话,不要到时候忘记这事不教我了。”
史进指了指身旁的袁朗说道:“我说话算数,今日之事有袁朗兄弟作证。”
杨再兴看了一眼一旁的袁朗,这才点头说道:“有他作证我就放心了。”
史进反问道:“为何由他作证你就放心了?”
杨再兴看了一眼袁朗插在背后的双挝说道:“武艺高强的人自然都是说话算数的人,他的武艺那么高,有他作证我当然放心。”
杨再兴说完这话之后,又转头看向了袁朗。
袁朗被杨再兴看的有些发毛,随即开口说道:“你不用这样看着我,我给你作证就是了。”
杨再兴看着袁朗说道:“之前我们交手的时候,我发现你这双挝用的极好,才几个回合我就难以招架了,恐怕再打几个回合我就败了。”
袁朗不知道杨再兴在打什么主意,只能附和着说道:“你的枪法也不赖,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枪法极其不容易。用不了几年你这枪法就超过我们了。”
杨再兴没有家袁朗的话茬,而是开口说道:“你用的这一对兵刃不知道好不好练。”
袁朗没有听出杨再兴话里的意思,而史进则是听出来了。这小子多半是将主意又打在了袁朗的身上。
袁朗摸了摸背后背着的双挝说道:“我在这对兵刃上下了十六七年的功夫,这几年才可以说是练到大成,当然了这也和人的资质有关系。”
杨再兴听了挺着胸问道:“你看我的资质怎么样?学你这对兵刃要花多少年?”
听到杨再兴这样说,史进心叹果然是如此啊。
而袁朗此时也反应了过来杨再兴想要干什么,这是学史进的枪法还不够,这是还想要学自己这对兵刃。
之前杨再兴说要学史进枪法的时候,袁朗没有劝说什么。而现在就不一样了,如果是学自己的兵器的话,自己必须得劝两句了。
这也并不是袁朗小气,因为现在杨再兴学的枪和自己这对兵器完全不搭边儿。虽然自己也会一些枪法,但比起自己这趁手的双挝来说简直是差远了。
袁朗想了想开口劝道:“杨小子,不是我不想教你,而是根本就教不了你。长枪和双挝是两种不同的兵刃,招法差异太大,根本没有任何共同之处。而且你现在枪法还没学好,如果贪多的话恐怕会学成四不像,最终会导致你枪法也练不好。”
杨再兴自然之道袁朗这话说的没错,自己也只是对其身后背着的这兵器感兴趣而已。之前自己没想到这一些,只是看到好东西就想学来用而已。
袁朗也不想杨再兴太扫兴,随机补充着说道:“你如果想学,我倒是可以教你。只不过条件也和之前大郎说的一样,你得将枪法学成之后我才能教你,免得你把枪法给误了。”
杨再兴一听心中大喜,随即开口问道:“你说的是真的?”
袁朗点了点头说道:“自然是真的。只不过我不会将招法全交给你,只是交给你一些保命的招数,也许关键时候能够用得上。”
虽然袁朗这样说,但看样子杨再兴还是很高兴。
此时史进才发现杨再兴并不像自己想的那样脾气差,又傲气十足。现在看来还是不错的。
众人边走边聊,此时太阳已经渐渐西沉。幸好如今是七月份,天要完全黑下来还要一个多时辰。两个多小时用来赶路,找住宿的地方已经足够了。
突然,袁朗看着前方不由得皱起了眉头。这让史进仔细的观察及前面来。
只见前面是两座大山,路从两山之间直穿而过。看这样子地势十分的险峻。
袁朗对史进说道:“大郎小心一些,我记得几年前走过这里的时候,这大山背强人占了。我当时是直接杀过去的,现在不知道情况如何。我们还是小心一些最好。”
史进听了心中也是感慨自己带袁朗看样子没有错,袁朗的江湖经验比自己可强多了。
史怜儿听了却是有些不太相信的样子:“不会吧,这里可是官路,谁能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在这里劫道?”
杨再兴听了也说道:“是啊,最多也就一两个小毛贼而已,如今正是太平盛世,怎么可能会有在官路旁边占山为王的人呢?”
史进虽然也不太相信,但史进知道袁朗说话一直很谨慎。既然袁朗说这里情况很复杂,那小心一点总没有错。
袁朗看史怜儿和杨再兴不相信,随即开口解释道:“虽然在官路旁边占山为王很难让人相信,但我说的这话却是真的。”
袁朗想了想突然看着史进问道:“大郎可知道禁军一共有多少人?”
还没等史进说话,杨再兴抢着说道:“禁军号称有八十万,但我一直都住在东京城,我是知道禁军底细的。东京城里的禁军连八万人都不到。”
史进对这话是完全相信的,而且在史进看来这八万人还包括很多吃空饷的,真实的兵力还要再度缩减。
袁朗继续说道:“其实八十万禁军也并不是一句空话,只不过这禁军军都被分散到了各地而已,整个京城人口还不到八十万,要不然怎么养活得起这么多人?”
杨再兴只知道京城没有那么多禁军,但却不知道袁朗说的这个情况。
袁朗继续给众人解释道:“禁军去往两个地方的人最多,一个是西北。去往西北的人最终成为了西军的一部分,他们和西夏斗了近百年,战斗力并没有下滑,相比起其他禁军而言实力是最强的。”
“那另一个地方呢?其他禁军去了哪里?”杨再兴有些疑惑的问道。
史进对这一些是比较了解,随即开口解释道:“一部分去了西军防备西夏和吐蕃,而另一部分则是来了河北防备北方的大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