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易中天品三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曹操的晚年,接班人的问题被提到了议事日程,曹彰、曹植、曹丕等人的夺嫡之争也异常激烈。为此,曹操甚至不惜采取非常手段,三兄弟之间为了太子之位也是勾心斗角、各显其能。那么曹操选择接班人的标准是什么呢?太子之位究竟会花落谁家?敬请关注易中天品三国之——夺嫡之争。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以后,曹操和刘备、孙权逐渐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了。公元213年,曹操被封为魏公,随后又被封为魏王,此时的曹操一切待遇与皇帝无异,只不过无皇帝之名而已。这时,不少官吏都劝曹操自立为帝,曹操处于政治上的考虑没有这样做,他采取了听天由命的态度,但到手的权利却必须代代相传。
在这种情况下,立谁为王太子,也就是基业的继承人,成为很重要的问题了。而在曹操的众多儿子中间,最有希望继承曹操权利的,就是曹彰、曹植和曹丕。于是,为了太子之位,他们凭借各自优势,开始了明争暗夺的斗争。那么,曹彰、曹植和曹丕究竟谁会最终胜出呢?这胜出的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玄机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夺嫡之争”
易中天:
到了曹操的晚年,接班人问题就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曹操要选择一个继承他的权力和职位的人,选谁呢?据不完全统计,曹操有十五个老婆,二十五个儿子,这还是查得到的。在这二十五个儿子当中,原本最有希望接班的是长子曹昂,长子嘛;但是,他在建安二年,在征张绣的战争中牺牲了。曹操还有一个非常喜欢的孩子,曹冲,就是称象的那个,大家都知道;但是在建安十三年去世了,病故。当时曹操哭得是死去活来,这个时候曹丕就上前安慰父亲,曹操当时就说了这样一句话:“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冲儿死了是我的不幸,是你们这些人的幸运,因为你们这些人就有希望当太子了。
那么,曹操说的“汝曹”或者说你们这些人指谁呢?一般认为主要指三个人,那就是曹丕、曹彰和曹植。为什么是这三个人呢?因为第一,这三个人都是卞夫人的儿子。我们知道曹操的元配是丁夫人,丁夫人后来跟曹操离异了,曹操就把卞夫人升为正妻。那么按照传统的礼法,正妻的儿子是最有条件做接班人的,那么这三个都是,这是第一点。第二点,这三个人都有水平,都有能力,表现也都很好。所以所谓夺嫡之争,主要是在曹操的卞夫人生的这三个儿子当中展开。
那么曹操在这三个儿子当中又选谁呢?一般认为,曹操最先排除出去的是曹彰。为什么是曹彰呢?因为曹彰好像不大合适做政治领袖。曹彰这个人在曹操的儿子当中也是很优秀的,他的相貌也比较特别,他的胡子是黄的,叫做黄须儿,非常勇敢,每次曹操派他出去打仗,他都能够凯旋而归。建安二十三年的时候,曹操又派曹彰出去打仗,曹操就跟他讲了:彰儿啊,在家为父子,出门为君臣,你可是领了将命出去的,这个军中的规矩你是知道的,好自为之啊。那么曹彰出去以后,确实是奋勇作战,身先士卒,凯旋而归。回到邺城的时候,曹彰做了两件事情,一个是超常规地奖励他手下的将士,大赏;第二就是见了曹操以后,汇报工作的时候把所有的功劳都归于部下。那么这个主意是谁出的?曹丕出的,因为曹彰回来的时候先见的曹丕,曹丕就说,你最好不要贪功,你把功劳归于部下。那么有历史学家分析说,曹丕这是使坏,怕曹彰功劳太大了,对他有威胁。没想到这下子他帮了曹彰的忙,曹彰这么一汇报,曹操非常高兴。把手伸过去,抓着曹彰的胡子说:我这个黄胡子的儿子,大有进步嘛。
但是曹彰他有一个什么问题呢?有勇无谋,不爱读书。这个人是不读书的,为此曹操教导过他,说我们曹家的子弟都是要读书的,你现在身为将帅,一点书都不读怎么行呢?然后开一个书单,说你读什么读什么读什么。曹彰说,诺。出来以后跟他的哥们儿说,哎呀,父亲都说什么啊?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像卫青、霍去病那样,厮杀在疆场,建功立业,怎么能够在家里边弄几本破书读读读,读个博士!讲清楚,这个时候的博士不是我们今天的这个博士,汉代的博士是官职,现在的博士是学位,但是汉代的博士确实是要有学问的人才能做这个官。
还有一次曹操问他的几个儿子,说你们都有些什么志向?曹彰说:“好为将”说我这个人就想当一个将军。曹操说,那你当一个将军又怎么样呢?曹彰说,当将军怎么样,披坚执锐,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赏罚分明。曹操说,好好好,那你就当将军吧。三国志曹彰传的记载是:“太祖大笑”笑了。而在我看来,立曹彰为储的念头也就一笑了之了。
据史书记载,曹彰性格刚猛,善于作战,曾为曹操扫平四方,立下过汉马功劳。但是由于曹彰只是想当一个将军,而最先被筛选了出去。因为曹操选择接班人第一个标准,就是寻找一个善于搞政治的人。那么曹操在曹植和曹丕之间又是如何选择的呢?
通过刚才易中天先生的分析可以看出,曹操很清楚他要选的接班人是一个政治家,而不是一个军事家,而曹彰作为一个将才,征四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治国的话,曹操就很不放心了,于是曹操的太子人选范围就缩小到曹植和曹丕。在这二者之间,很多人都认为曹操首先选的是曹植。那么,曹操为什么要首选曹植呢?
两个理由,第一个是曹植有才。曹植确实是有才,曹植小时候就很能写文章,很能写辞赋。据说有一天,曹植很小的时候,曹操读到曹植的文章,就问曹植,这个文章写那么漂亮,是不是人家帮你写的?曹植马上跪下来说,发言为诗,下笔成章,文章就是要自己写,为什么要别人写啊?那不相信父亲可以考我嘛,我当场写。确实很有才。曹操也确实很喜欢曹植,这个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我认为,恰恰因为曹操喜欢曹植,反倒证明了曹植不可能被选为太子,此话怎讲?
我们要弄清楚古人立储的原则。因为我们知道,在古代政治制度是君主的世袭制,君主是要世袭的,传给儿子或者是兄弟。那么选谁?有四个选项,叫做:立嫡、立长、立贤、立爱。什么意思呢?就是古代的君王,或者类似于君王君主吧,曹操这样的,他们实行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那么只有妻才是正室,才可以和丈夫相匹配。所以妻生的儿子叫嫡子,妾生的儿子叫庶子,选接班人的时候首先要从妻的儿子当中去选,这叫做“立嫡”那么如果有好多嫡子,都是正妻生的,选谁呢?选年纪最大的,这叫做“立长”甚至没有嫡子,都是庶子,你也要立长。这叫做立子以嫡,或者立子以长,不以贤,就是不是看谁才能最好。那么如果这两条原则你不能遵守,退一步“立贤”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你选了一个最能干的,还是对大家有好处的,这个社会舆论或者是其他的人都还能够接受。最不能接受的是“立爱”就是你喜欢哪个儿子就立哪个儿子,这是最不能接受的。想当年汉高祖刘邦本想立的太子是戚夫人所生的儿子赵王如意,满朝反对,最后还是立了吕后生的刘盈嘛,就是刘邦那么牛的人,他也拗不过这个东西。所以你立曹植有立爱的嫌疑。当然有人说了,曹操这个人,他也不按常理出牌,是吧,也讲不清楚。对,没错,但是曹操也还没有到讲不清楚到硬要和这条原则对着干的地步,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有人说曹操立曹植,不是立爱,是立贤,因为曹植有才嘛。但是我们也要分析,曹植是有才,什么才?文才。文章写得好,诗写得好,赋写得好,不等于国家治理得好嘛,是不是,选储君不是选作协主席啊,对不对?如果说他魏国选一个作协主席,我觉得曹植那当之无愧。是,曹植二十三岁的时候,曹操是跟他有一番谈话,说儿子啊,我二十三岁的时候,我就当了顿丘令,我那个时候所作所为到现在都不后悔,现在我留你守邺城,你要好自为之。那么曹植是不是好自为之了,我们不知道,但是看来表现是不错的,因为三国志曹植传后面一句话是:“几为太子者数矣”就是好几次差一点都被立太子,说明他表现还是不错的。但是应该说没有突出表现,因为如果有突出表现的话,史书上一定有记载,它瞒不住这个事情。而且从逻辑上讲,也不大可能有突出表现,因为曹操在啊,曹操太强了,他那个儿子几乎没有什么机会来突出表现。这是一个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曹植如果是表现得非常好,他最后为什么变差了,变得不好了?这个地方三国志记载用了春秋笔法,语焉不详,含糊其辞,给人的感觉是好像在隐瞒什么东西。它的话说得非常简单,是这样说的,说曹植的表现和曹丕的表现刚好相反,曹植的表现是什么呢?“任性而行,不自雕励”就是曹植非常任性,不检点自己,不约束自己。曹丕的表现是什么呢?“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就是曹丕他很工于心计,用各种各样的权术来处理人际关系,把自己掩藏起来,不露出自己的真面貌,夹起尾巴做人。结果曹操越来越喜欢曹丕,越来越不喜欢曹植。那么这可能是个原因,而从这里我们也看出这两个人的性格的不同,对吧。
那么就我们来看,大家一般人来看,如果让各位来选的话,我估计很多人会选曹植。因为曹植可爱啊,率真啊,坦诚啊;而曹丕心里头不知道藏着什么鬼主意,像曹丕那样御之以术、矫情自饰的人,不但是不可爱,而且还有点可怕,因为你搞不清楚他在想什么。但问题在于曹操现在不是要评选“谁是最可爱的人”他要选择的是“谁是最可靠的人”什么可靠?政治上可靠,政治上可靠是什么意思?保证他曹魏政权代代相传。而他曹魏政权这个时候是不稳固的,对不对,那边还有两个敌人,一个孙权,一个刘备,朝廷内部也在闹哄哄的,他这个时候就不能选一个任性的人、一个坦诚的人、一个性情中人,他得选一个工于心计的人,才能保证他这份家业传下去啊。
曹操选接班人,首先是选一个搞政治的人,其次还需要政治上必... -->>
在曹操的晚年,接班人的问题被提到了议事日程,曹彰、曹植、曹丕等人的夺嫡之争也异常激烈。为此,曹操甚至不惜采取非常手段,三兄弟之间为了太子之位也是勾心斗角、各显其能。那么曹操选择接班人的标准是什么呢?太子之位究竟会花落谁家?敬请关注易中天品三国之——夺嫡之争。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以后,曹操和刘备、孙权逐渐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了。公元213年,曹操被封为魏公,随后又被封为魏王,此时的曹操一切待遇与皇帝无异,只不过无皇帝之名而已。这时,不少官吏都劝曹操自立为帝,曹操处于政治上的考虑没有这样做,他采取了听天由命的态度,但到手的权利却必须代代相传。
在这种情况下,立谁为王太子,也就是基业的继承人,成为很重要的问题了。而在曹操的众多儿子中间,最有希望继承曹操权利的,就是曹彰、曹植和曹丕。于是,为了太子之位,他们凭借各自优势,开始了明争暗夺的斗争。那么,曹彰、曹植和曹丕究竟谁会最终胜出呢?这胜出的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玄机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夺嫡之争”
易中天:
到了曹操的晚年,接班人问题就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曹操要选择一个继承他的权力和职位的人,选谁呢?据不完全统计,曹操有十五个老婆,二十五个儿子,这还是查得到的。在这二十五个儿子当中,原本最有希望接班的是长子曹昂,长子嘛;但是,他在建安二年,在征张绣的战争中牺牲了。曹操还有一个非常喜欢的孩子,曹冲,就是称象的那个,大家都知道;但是在建安十三年去世了,病故。当时曹操哭得是死去活来,这个时候曹丕就上前安慰父亲,曹操当时就说了这样一句话:“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冲儿死了是我的不幸,是你们这些人的幸运,因为你们这些人就有希望当太子了。
那么,曹操说的“汝曹”或者说你们这些人指谁呢?一般认为主要指三个人,那就是曹丕、曹彰和曹植。为什么是这三个人呢?因为第一,这三个人都是卞夫人的儿子。我们知道曹操的元配是丁夫人,丁夫人后来跟曹操离异了,曹操就把卞夫人升为正妻。那么按照传统的礼法,正妻的儿子是最有条件做接班人的,那么这三个都是,这是第一点。第二点,这三个人都有水平,都有能力,表现也都很好。所以所谓夺嫡之争,主要是在曹操的卞夫人生的这三个儿子当中展开。
那么曹操在这三个儿子当中又选谁呢?一般认为,曹操最先排除出去的是曹彰。为什么是曹彰呢?因为曹彰好像不大合适做政治领袖。曹彰这个人在曹操的儿子当中也是很优秀的,他的相貌也比较特别,他的胡子是黄的,叫做黄须儿,非常勇敢,每次曹操派他出去打仗,他都能够凯旋而归。建安二十三年的时候,曹操又派曹彰出去打仗,曹操就跟他讲了:彰儿啊,在家为父子,出门为君臣,你可是领了将命出去的,这个军中的规矩你是知道的,好自为之啊。那么曹彰出去以后,确实是奋勇作战,身先士卒,凯旋而归。回到邺城的时候,曹彰做了两件事情,一个是超常规地奖励他手下的将士,大赏;第二就是见了曹操以后,汇报工作的时候把所有的功劳都归于部下。那么这个主意是谁出的?曹丕出的,因为曹彰回来的时候先见的曹丕,曹丕就说,你最好不要贪功,你把功劳归于部下。那么有历史学家分析说,曹丕这是使坏,怕曹彰功劳太大了,对他有威胁。没想到这下子他帮了曹彰的忙,曹彰这么一汇报,曹操非常高兴。把手伸过去,抓着曹彰的胡子说:我这个黄胡子的儿子,大有进步嘛。
但是曹彰他有一个什么问题呢?有勇无谋,不爱读书。这个人是不读书的,为此曹操教导过他,说我们曹家的子弟都是要读书的,你现在身为将帅,一点书都不读怎么行呢?然后开一个书单,说你读什么读什么读什么。曹彰说,诺。出来以后跟他的哥们儿说,哎呀,父亲都说什么啊?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像卫青、霍去病那样,厮杀在疆场,建功立业,怎么能够在家里边弄几本破书读读读,读个博士!讲清楚,这个时候的博士不是我们今天的这个博士,汉代的博士是官职,现在的博士是学位,但是汉代的博士确实是要有学问的人才能做这个官。
还有一次曹操问他的几个儿子,说你们都有些什么志向?曹彰说:“好为将”说我这个人就想当一个将军。曹操说,那你当一个将军又怎么样呢?曹彰说,当将军怎么样,披坚执锐,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赏罚分明。曹操说,好好好,那你就当将军吧。三国志曹彰传的记载是:“太祖大笑”笑了。而在我看来,立曹彰为储的念头也就一笑了之了。
据史书记载,曹彰性格刚猛,善于作战,曾为曹操扫平四方,立下过汉马功劳。但是由于曹彰只是想当一个将军,而最先被筛选了出去。因为曹操选择接班人第一个标准,就是寻找一个善于搞政治的人。那么曹操在曹植和曹丕之间又是如何选择的呢?
通过刚才易中天先生的分析可以看出,曹操很清楚他要选的接班人是一个政治家,而不是一个军事家,而曹彰作为一个将才,征四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治国的话,曹操就很不放心了,于是曹操的太子人选范围就缩小到曹植和曹丕。在这二者之间,很多人都认为曹操首先选的是曹植。那么,曹操为什么要首选曹植呢?
两个理由,第一个是曹植有才。曹植确实是有才,曹植小时候就很能写文章,很能写辞赋。据说有一天,曹植很小的时候,曹操读到曹植的文章,就问曹植,这个文章写那么漂亮,是不是人家帮你写的?曹植马上跪下来说,发言为诗,下笔成章,文章就是要自己写,为什么要别人写啊?那不相信父亲可以考我嘛,我当场写。确实很有才。曹操也确实很喜欢曹植,这个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我认为,恰恰因为曹操喜欢曹植,反倒证明了曹植不可能被选为太子,此话怎讲?
我们要弄清楚古人立储的原则。因为我们知道,在古代政治制度是君主的世袭制,君主是要世袭的,传给儿子或者是兄弟。那么选谁?有四个选项,叫做:立嫡、立长、立贤、立爱。什么意思呢?就是古代的君王,或者类似于君王君主吧,曹操这样的,他们实行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那么只有妻才是正室,才可以和丈夫相匹配。所以妻生的儿子叫嫡子,妾生的儿子叫庶子,选接班人的时候首先要从妻的儿子当中去选,这叫做“立嫡”那么如果有好多嫡子,都是正妻生的,选谁呢?选年纪最大的,这叫做“立长”甚至没有嫡子,都是庶子,你也要立长。这叫做立子以嫡,或者立子以长,不以贤,就是不是看谁才能最好。那么如果这两条原则你不能遵守,退一步“立贤”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你选了一个最能干的,还是对大家有好处的,这个社会舆论或者是其他的人都还能够接受。最不能接受的是“立爱”就是你喜欢哪个儿子就立哪个儿子,这是最不能接受的。想当年汉高祖刘邦本想立的太子是戚夫人所生的儿子赵王如意,满朝反对,最后还是立了吕后生的刘盈嘛,就是刘邦那么牛的人,他也拗不过这个东西。所以你立曹植有立爱的嫌疑。当然有人说了,曹操这个人,他也不按常理出牌,是吧,也讲不清楚。对,没错,但是曹操也还没有到讲不清楚到硬要和这条原则对着干的地步,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有人说曹操立曹植,不是立爱,是立贤,因为曹植有才嘛。但是我们也要分析,曹植是有才,什么才?文才。文章写得好,诗写得好,赋写得好,不等于国家治理得好嘛,是不是,选储君不是选作协主席啊,对不对?如果说他魏国选一个作协主席,我觉得曹植那当之无愧。是,曹植二十三岁的时候,曹操是跟他有一番谈话,说儿子啊,我二十三岁的时候,我就当了顿丘令,我那个时候所作所为到现在都不后悔,现在我留你守邺城,你要好自为之。那么曹植是不是好自为之了,我们不知道,但是看来表现是不错的,因为三国志曹植传后面一句话是:“几为太子者数矣”就是好几次差一点都被立太子,说明他表现还是不错的。但是应该说没有突出表现,因为如果有突出表现的话,史书上一定有记载,它瞒不住这个事情。而且从逻辑上讲,也不大可能有突出表现,因为曹操在啊,曹操太强了,他那个儿子几乎没有什么机会来突出表现。这是一个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曹植如果是表现得非常好,他最后为什么变差了,变得不好了?这个地方三国志记载用了春秋笔法,语焉不详,含糊其辞,给人的感觉是好像在隐瞒什么东西。它的话说得非常简单,是这样说的,说曹植的表现和曹丕的表现刚好相反,曹植的表现是什么呢?“任性而行,不自雕励”就是曹植非常任性,不检点自己,不约束自己。曹丕的表现是什么呢?“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就是曹丕他很工于心计,用各种各样的权术来处理人际关系,把自己掩藏起来,不露出自己的真面貌,夹起尾巴做人。结果曹操越来越喜欢曹丕,越来越不喜欢曹植。那么这可能是个原因,而从这里我们也看出这两个人的性格的不同,对吧。
那么就我们来看,大家一般人来看,如果让各位来选的话,我估计很多人会选曹植。因为曹植可爱啊,率真啊,坦诚啊;而曹丕心里头不知道藏着什么鬼主意,像曹丕那样御之以术、矫情自饰的人,不但是不可爱,而且还有点可怕,因为你搞不清楚他在想什么。但问题在于曹操现在不是要评选“谁是最可爱的人”他要选择的是“谁是最可靠的人”什么可靠?政治上可靠,政治上可靠是什么意思?保证他曹魏政权代代相传。而他曹魏政权这个时候是不稳固的,对不对,那边还有两个敌人,一个孙权,一个刘备,朝廷内部也在闹哄哄的,他这个时候就不能选一个任性的人、一个坦诚的人、一个性情中人,他得选一个工于心计的人,才能保证他这份家业传下去啊。
曹操选接班人,首先是选一个搞政治的人,其次还需要政治上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