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穿今]70年代幸福生活_分卷阅读_17 (2/2)
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古穿今]70年代幸福生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她看是什么意思?
杨老太太缅怀似的看着徐长卿手里的盒子,解释道,“你看到这些断针了吧?我从5岁开始跟着家里人学习苏绣,到58岁因为眼睛不好彻底不再碰针线,前后绣了近54年,用断了的绣针不知道有多少,这些还只是一小部分,还有很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没能保存下来。”
54年啊,徐长卿立马崇拜的看着老太太,很难想象一个人能日复一日的坚持做一件事情做这么长时间,看来杨奶奶定是个很有耐心有毅力的人。不过她并没有说什么,很明显老太太的话还没怎么说完。
杨老太太又从凳子底下拿出个稍大点的盒子,从中取出来一块绣布,打开之后徐长卿只见上面是常见的猫扑蝶的场景,从稍远处看栩栩如生,完全看不出是绣上去的。徐长卿忍不住啧啧称奇。难怪人家说苏绣图案秀丽、针法活泼呢。
见徐长卿一脸痴迷,老太太将绣布递给徐长卿,嘴里一直说着“这有什么?这是我18岁时绣出来的。”不过任谁都能看出她眼中的自得。对她作品的赞同就是对她的手艺最好的赞扬。
“奶奶你真厉害~”徐长卿接是接了,到底不敢拿,稍稍看了一眼,就给杨老太太放回盒子里了。半晌才忍不住问道,“杨奶奶,我什么时候能有这手艺啊?”
杨老太太呵呵一笑,“你啊,要达到这种程度,最起码得十年吧。”当然,十年是保守估计了。徐长卿毕竟10岁了,已经过了学绣工最佳的时候了。但另一方面来说,她10岁多少懂事了,对美对外界的理解要比稚童强得多,学起东西来应该也会快很多了。只是刺绣这种事光凭聪明没用,最基本的还是勤加练习,也不知道这孩子能不能坚持下去。
10年?徐长卿一听开始头皮发麻了。谁知道十年之后会是什么样子?
杨老太太却是不管,继续说,“我见你打的络子有点云省那边的刺绣影子,不过你既然要跟我学,那就肯定要跟着我的规矩走。我只会苏绣,只能教你苏绣,你以后不能再按照以前的习惯来,而要跟着我重新学,你行不行?而且你要跟我学,就必须答应我要坚持下去,要是半途苦了累了,你不肯学了,以后出去可别说你是我教出来的,我可丢不起这人。”
徐长卿咬着嘴唇,重重的点点头,“那是自然,既然要跟着杨奶奶您学,那肯定要听您的。”好的绣工和绣技那是千锤百炼出来的,既然学了就要好好学,她从没有半途而废的念头。
“你只要按我说的坚持练习了,假以时日绣出来的刺绣一定会很不错。说不定你能不用十年就绣出比我那会儿还出色的作品呢。”当然,人老太太也知道不能吓唬徐长卿,到底说出来些鼓励的话。到目前为止,杨老太太觉得对徐长卿这个徒弟还是比较满意的,至于以后的事情定是要看的。她年纪大了,能教一点是一点,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帮着徐长卿养成坚持下去的习惯和信心。
杨老太太称得上是个严师,知道徐长卿算是有点基础,面上不显,要求的更加严格,徐长卿只要犯一点点错误,都会被骂的狗血喷头。就连同院的陈大妈看了,心里都不落忍,有时候还会在杨老太太面前给徐长卿讲讲情,但徐长卿真的没办法接受她的好意。任谁跟她一样每次只要一有人求情,杨奶奶就会骂的更厉害,就都会像她这么想了。
每日里白天徐长卿去跟着杨老太太学习刺绣的针法技巧、怎样配色什么的,晚上回到家再用些小块的布料动手练习练习,日子过得紧张而充实。偶尔她也会有想要放弃的念头,毕竟联系刺绣称得上是很枯燥的事情,表哥表姐们在玩,她在练习刺绣,心里多少回不平衡。但只要一想起杨老太太那盒断针,还有自己信誓旦旦的话,就只能咬咬牙坚持下去。
第三十七章
每天在杨老太太家和张家来回奔波着,徐长卿的小日子过的忙碌而又充实。白天跟着杨老太太忙着学习刺绣,晚上回来继续练习,顺便跟着画谱临摹,在她不知不觉中,很快就到三十晚上了。
因为要过年了,杨老太太暂时停了徐长卿的刺绣课程,说是等大年初四再开始,当然了生怕徐长卿只顾着玩,没少给她布置功课,徐长卿倒没有什么想法,只是觉得该是这样,张翩几个知道了就一个劲的说人老太太真严格,就算过年了都不让人休息的。当然这样的话就算他们说了,徐长卿还是一笑置之。杨老太太总是为她好。
想着老太太一个人孤零零的过年挺凄惨的,徐长卿就盛情邀请老太太跟她一起去张家过年。林薇也特意找了个空闲点的时候去劝说老太太。可惜杨老太太就是不肯松口,她一直说哪有去别人家过年的道理。
徐长卿拿她没办法,就想着是不是去陪老太太吃过早晚饭再回张家。等大舅母林薇笑着告诉她老太太已经被林涛也就是老人的亲生儿子接回家过年了,她多少放心了。不过转而又有疑惑了,不是说老太太是被儿媳妇嫌弃的吗?
林薇叹了口气“认真说起来我这个表弟人挺不错,对我舅妈也挺孝顺的。就是太妻管严了,什么话都听他老婆的。我那个弟媳妇是个厉害人物,无利不起早,舅妈工作的时候哄着直叫妈,等舅妈干不动了,就眼不是眼了。不过就算我舅妈出来单过,但过年再不接她回去团聚,就太不象话了。他们多少也要点面子。”
徐长卿还是有点似懂非懂,她一直挺不明白既然嫁了人,不是应该相夫教子、孝顺公婆吗。怎么还敢嫌弃老人把老人赶出家门呢?
当然这些疑惑她既然想不明白就置之脑后了,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过年了。
徐长林只在石家呆了两天就呆不住了,他毕竟跟叔叔徐定睿一家在一起生活惯了,突然跟与自己生活方式完全不一样的石家人在一起,到底不习惯。就算石家众人对他真心不错,谁都客客气气的,他心里还是多少有些不自在。所以没呆两天,他就跟舅舅石鑫说要告辞了。石家众人哪肯啊,徐长林好说歹说了半天,石家人才放行。但还是说了等初二徐长林一定要再去石家住个几天,因为徐定睿他们已经决定了初八就要回乡了。
大年三十这一天,许是知道要过年了,原本歇了几天的鹅毛大雪又纷纷扬扬的飘了起来。整个北京城瞬间就变成了银妆素裹的世界。天气虽冷,但百姓们过年的热情不减。
跟普通百姓家一样,一大早张家众人就开始忙碌起来了,林薇带着张敏几个家庭妇女在厨房里忙着炸丸子、包饺子做着各种可口的食物,那香气飘得满院子都是。炸年糕、炸鱼、红烧兔肉,一个个平日里基本很少吃的菜式在锅里准备的。老太太眼神不好,还是含着笑跟着女儿媳妇坐在厨房里忙活着,就算帮不了什么忙,最起码能陪着说说话啊。而且姜是老的辣,凭着老太太几十年的阅历,出口就是故事。老太太年纪大了,什么风浪没见过啊,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儿女在身边。今年过年难得女儿也在,早就乐的合不拢嘴了。
张灵智张灵瑞几个大老爷们就带着孩子们忙着打扫院子,大过年的总不好脏兮兮的。
徐长卿好奇的这边晃晃,那边逛逛,她对老北京怎么过年挺感兴趣的,挺想看看北京的过年习俗跟他们那边有没有区别的。
徐定睿一早就被老丈人张成儒拉着进书房去写对联了。从昨天开始,老爷子就没怎么休息过,很多街坊邻居知道张老爷子是大学教授,写了一手的好字,来求老爷子帮忙写对联,虽然大家或多或少都带了些小礼物,但老爷子毕竟年纪大了,身边总得有人帮衬着。都是街坊邻居的,既然人家上门来求字了,总不好将人家拒之门外啊。不过通常都不是老爷子自己动笔,而是张灵智兄弟俩,毕竟老爷子年纪大了,不能长时间伏案工作。张家兄弟俩这些自然是要跟街坊邻居们解释清楚的,街坊们都清楚,哪还有不同意的啊。
当然老张家的春联肯定是老爷子亲自动手的,早早就准备好了。
她看是什么意思?
杨老太太缅怀似的看着徐长卿手里的盒子,解释道,“你看到这些断针了吧?我从5岁开始跟着家里人学习苏绣,到58岁因为眼睛不好彻底不再碰针线,前后绣了近54年,用断了的绣针不知道有多少,这些还只是一小部分,还有很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没能保存下来。”
54年啊,徐长卿立马崇拜的看着老太太,很难想象一个人能日复一日的坚持做一件事情做这么长时间,看来杨奶奶定是个很有耐心有毅力的人。不过她并没有说什么,很明显老太太的话还没怎么说完。
杨老太太又从凳子底下拿出个稍大点的盒子,从中取出来一块绣布,打开之后徐长卿只见上面是常见的猫扑蝶的场景,从稍远处看栩栩如生,完全看不出是绣上去的。徐长卿忍不住啧啧称奇。难怪人家说苏绣图案秀丽、针法活泼呢。
见徐长卿一脸痴迷,老太太将绣布递给徐长卿,嘴里一直说着“这有什么?这是我18岁时绣出来的。”不过任谁都能看出她眼中的自得。对她作品的赞同就是对她的手艺最好的赞扬。
“奶奶你真厉害~”徐长卿接是接了,到底不敢拿,稍稍看了一眼,就给杨老太太放回盒子里了。半晌才忍不住问道,“杨奶奶,我什么时候能有这手艺啊?”
杨老太太呵呵一笑,“你啊,要达到这种程度,最起码得十年吧。”当然,十年是保守估计了。徐长卿毕竟10岁了,已经过了学绣工最佳的时候了。但另一方面来说,她10岁多少懂事了,对美对外界的理解要比稚童强得多,学起东西来应该也会快很多了。只是刺绣这种事光凭聪明没用,最基本的还是勤加练习,也不知道这孩子能不能坚持下去。
10年?徐长卿一听开始头皮发麻了。谁知道十年之后会是什么样子?
杨老太太却是不管,继续说,“我见你打的络子有点云省那边的刺绣影子,不过你既然要跟我学,那就肯定要跟着我的规矩走。我只会苏绣,只能教你苏绣,你以后不能再按照以前的习惯来,而要跟着我重新学,你行不行?而且你要跟我学,就必须答应我要坚持下去,要是半途苦了累了,你不肯学了,以后出去可别说你是我教出来的,我可丢不起这人。”
徐长卿咬着嘴唇,重重的点点头,“那是自然,既然要跟着杨奶奶您学,那肯定要听您的。”好的绣工和绣技那是千锤百炼出来的,既然学了就要好好学,她从没有半途而废的念头。
“你只要按我说的坚持练习了,假以时日绣出来的刺绣一定会很不错。说不定你能不用十年就绣出比我那会儿还出色的作品呢。”当然,人老太太也知道不能吓唬徐长卿,到底说出来些鼓励的话。到目前为止,杨老太太觉得对徐长卿这个徒弟还是比较满意的,至于以后的事情定是要看的。她年纪大了,能教一点是一点,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帮着徐长卿养成坚持下去的习惯和信心。
杨老太太称得上是个严师,知道徐长卿算是有点基础,面上不显,要求的更加严格,徐长卿只要犯一点点错误,都会被骂的狗血喷头。就连同院的陈大妈看了,心里都不落忍,有时候还会在杨老太太面前给徐长卿讲讲情,但徐长卿真的没办法接受她的好意。任谁跟她一样每次只要一有人求情,杨奶奶就会骂的更厉害,就都会像她这么想了。
每日里白天徐长卿去跟着杨老太太学习刺绣的针法技巧、怎样配色什么的,晚上回到家再用些小块的布料动手练习练习,日子过得紧张而充实。偶尔她也会有想要放弃的念头,毕竟联系刺绣称得上是很枯燥的事情,表哥表姐们在玩,她在练习刺绣,心里多少回不平衡。但只要一想起杨老太太那盒断针,还有自己信誓旦旦的话,就只能咬咬牙坚持下去。
第三十七章
每天在杨老太太家和张家来回奔波着,徐长卿的小日子过的忙碌而又充实。白天跟着杨老太太忙着学习刺绣,晚上回来继续练习,顺便跟着画谱临摹,在她不知不觉中,很快就到三十晚上了。
因为要过年了,杨老太太暂时停了徐长卿的刺绣课程,说是等大年初四再开始,当然了生怕徐长卿只顾着玩,没少给她布置功课,徐长卿倒没有什么想法,只是觉得该是这样,张翩几个知道了就一个劲的说人老太太真严格,就算过年了都不让人休息的。当然这样的话就算他们说了,徐长卿还是一笑置之。杨老太太总是为她好。
想着老太太一个人孤零零的过年挺凄惨的,徐长卿就盛情邀请老太太跟她一起去张家过年。林薇也特意找了个空闲点的时候去劝说老太太。可惜杨老太太就是不肯松口,她一直说哪有去别人家过年的道理。
徐长卿拿她没办法,就想着是不是去陪老太太吃过早晚饭再回张家。等大舅母林薇笑着告诉她老太太已经被林涛也就是老人的亲生儿子接回家过年了,她多少放心了。不过转而又有疑惑了,不是说老太太是被儿媳妇嫌弃的吗?
林薇叹了口气“认真说起来我这个表弟人挺不错,对我舅妈也挺孝顺的。就是太妻管严了,什么话都听他老婆的。我那个弟媳妇是个厉害人物,无利不起早,舅妈工作的时候哄着直叫妈,等舅妈干不动了,就眼不是眼了。不过就算我舅妈出来单过,但过年再不接她回去团聚,就太不象话了。他们多少也要点面子。”
徐长卿还是有点似懂非懂,她一直挺不明白既然嫁了人,不是应该相夫教子、孝顺公婆吗。怎么还敢嫌弃老人把老人赶出家门呢?
当然这些疑惑她既然想不明白就置之脑后了,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过年了。
徐长林只在石家呆了两天就呆不住了,他毕竟跟叔叔徐定睿一家在一起生活惯了,突然跟与自己生活方式完全不一样的石家人在一起,到底不习惯。就算石家众人对他真心不错,谁都客客气气的,他心里还是多少有些不自在。所以没呆两天,他就跟舅舅石鑫说要告辞了。石家众人哪肯啊,徐长林好说歹说了半天,石家人才放行。但还是说了等初二徐长林一定要再去石家住个几天,因为徐定睿他们已经决定了初八就要回乡了。
大年三十这一天,许是知道要过年了,原本歇了几天的鹅毛大雪又纷纷扬扬的飘了起来。整个北京城瞬间就变成了银妆素裹的世界。天气虽冷,但百姓们过年的热情不减。
跟普通百姓家一样,一大早张家众人就开始忙碌起来了,林薇带着张敏几个家庭妇女在厨房里忙着炸丸子、包饺子做着各种可口的食物,那香气飘得满院子都是。炸年糕、炸鱼、红烧兔肉,一个个平日里基本很少吃的菜式在锅里准备的。老太太眼神不好,还是含着笑跟着女儿媳妇坐在厨房里忙活着,就算帮不了什么忙,最起码能陪着说说话啊。而且姜是老的辣,凭着老太太几十年的阅历,出口就是故事。老太太年纪大了,什么风浪没见过啊,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儿女在身边。今年过年难得女儿也在,早就乐的合不拢嘴了。
张灵智张灵瑞几个大老爷们就带着孩子们忙着打扫院子,大过年的总不好脏兮兮的。
徐长卿好奇的这边晃晃,那边逛逛,她对老北京怎么过年挺感兴趣的,挺想看看北京的过年习俗跟他们那边有没有区别的。
徐定睿一早就被老丈人张成儒拉着进书房去写对联了。从昨天开始,老爷子就没怎么休息过,很多街坊邻居知道张老爷子是大学教授,写了一手的好字,来求老爷子帮忙写对联,虽然大家或多或少都带了些小礼物,但老爷子毕竟年纪大了,身边总得有人帮衬着。都是街坊邻居的,既然人家上门来求字了,总不好将人家拒之门外啊。不过通常都不是老爷子自己动笔,而是张灵智兄弟俩,毕竟老爷子年纪大了,不能长时间伏案工作。张家兄弟俩这些自然是要跟街坊邻居们解释清楚的,街坊们都清楚,哪还有不同意的啊。
当然老张家的春联肯定是老爷子亲自动手的,早早就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