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长乐里:盛世如我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座的孙建国最年长,性格也热情活络,他提议建一个群,把长乐里二十九号的后代都加进去,大家都在上海,以后有什么事情也能互通有无,守望相助。
潘家宁举手道:“单单只有二十九号,未必太局限了,我也是长乐里的后人,我曾祖父住常乐里七十七号。”
孙建国眨眨眼:“七十七号,那就是潘家花园,小姑娘侬是潘大少的曾孙女吧,我见过侬曾祖父和曾祖母的。”
赵殿元忽然想到一件事,假如杨蔻蔻后来成了潘骄的妻子的话,她绝不会忘记二十九号的邻居们,彼此间应该有互动才是啊,于是赶紧问孙建国,潘家大少奶奶有没有来过二十九号,或者请二十九号的人去潘家花园做客。
孙建国凝神想了想,摇摇头:“没,从来没有过,虽然解放了,但普通住户和潘家花园还是两个世界,老死不相往来的。”
潘家宁和赵殿元心有灵犀一点通,也顿觉这件事有些说不通,正好老爸发来微信,让她去一家酒吧见钱伯伯,钱伯伯就是老爸那位在华师大历史系做教授的老同学,要不是专业不对口,潘家宁就拜在他门下做研究生了。
老爸召唤,潘家宁只能先退场,吴涛也站起身说我送你,潘家宁婉拒,让他留下来陪大家继续聊,又冲赵殿元挥挥手机,示意电话联系,这才下楼打车,直奔约定地点。
大人们聚会的地方是一家茶室,流水潺潺,古朴幽静,潘家宁在服务员引导下进了包间,老爸老妈对面坐着一对中年夫妇,正是华师大的钱清源教授和夫人,潘家宁也见过几次的,赶紧打招呼叫人,乖巧落座,听大人们说话。
老爸老妈在言谈中流露出要回上海的意思,年纪大了,快该退休了,为国家奉献了一辈子,也该为自己,为儿女打算一下了。
“按照现在的政策,家宁的学历可以落户,但是房子不好解决,我计算过了,把兰州的两套房子卖掉,也只能付首付,新房子摇号中签率很低,二手房吧,价格居高不下,内环的房子动辄七八百万上千万,唉……”老潘以一声叹息结束,端起茶杯吹拂着热气。
钱教授说:“换一个思路考虑嘛,家宁过几年结婚,男方出一半,这压力不就减轻了百分之五十,如果找一个上海男孩,家里有房子的那种,就更好了。”
老潘说:“道理是这么说,可我们老两口也要住啊,总不能一直和女儿女婿住在一起,那样讨人嫌的。”
四个大人从上海的房价聊到职称评定、退休年龄,听得潘家宁哈欠连天,正当她预谋找个借口先走的时候,戏肉来了,老潘拿出一个密码箱来,打开箱盖,里面装满了颇具年代感的日记本,封皮磨损,纸张泛黄,各式各样不下几十本。
“这些是我祖母留下的,只是其中一部分,五十年代后期的都不在了,应该是她自己付之一炬了,希望能给你的研究工作带来帮助。”老潘将密码箱调个个,推到钱清源面前,活像是进行交易的大毒枭。
潘家宁愕然,她怎么不知道家里还有这些宝贝,怎么就要交给钱伯伯,如此珍贵之物难道不应该自家留着作纪念么。
“我可以看看么?”潘家宁问道。
“当然,这是你曾祖母的东西,你看看吧,看看她老人家的字,再看看你的字,写的像狗爬一样。”老潘笑道,其实潘家宁的硬笔书法并不差,有些家长就喜欢通过贬低来激励儿女进步,这是他们的教育方式。
潘家宁随手拿了一本蓝色布面的日记本翻开,不得不说曾祖母的书法确实不错,但这不是她关注的重点,她找的是写下日记的时间。
曾祖母杨丽君是慈溪书香门第的小姐,受过良好的教育,她的文字凝练干脆,日记也不是每天都记录,而是每隔一段时间总结一次,只记大事,不记鸡毛蒜皮的小事,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得出,杨丽君在根据地从事妇女教育工作,看时间是一九四七年。
潘家宁放下这本,再拿起一本翻看,就这样翻了七八本,终于找到一九四二年份的了,她的心脏开始剧烈跳动,往前翻了十几页,停在五六月份时间,却看到记录上满篇都是整风运动。
这就奇怪了,按理说这个时间杨蔻蔻应该在上海,和赵殿元在一起啊,怎么会在延安呢,她继续往前翻,在四个大人的目光注视下,旁若无人的查找着证据,终于在一本红色缎子面日记本上看到了民国三十年的字样,转换为公历就是1941年,杨蔻蔻与赵殿元初相遇的时间。
这一本上的文字和后几年的截然不同,写满了小儿女缠绵悱恻的心事,恨嫁,幽怨,伤春悲秋,甚至还做了几首诗词。
潘家宁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文字,这一段是这样记录的:<... -->>
在座的孙建国最年长,性格也热情活络,他提议建一个群,把长乐里二十九号的后代都加进去,大家都在上海,以后有什么事情也能互通有无,守望相助。
潘家宁举手道:“单单只有二十九号,未必太局限了,我也是长乐里的后人,我曾祖父住常乐里七十七号。”
孙建国眨眨眼:“七十七号,那就是潘家花园,小姑娘侬是潘大少的曾孙女吧,我见过侬曾祖父和曾祖母的。”
赵殿元忽然想到一件事,假如杨蔻蔻后来成了潘骄的妻子的话,她绝不会忘记二十九号的邻居们,彼此间应该有互动才是啊,于是赶紧问孙建国,潘家大少奶奶有没有来过二十九号,或者请二十九号的人去潘家花园做客。
孙建国凝神想了想,摇摇头:“没,从来没有过,虽然解放了,但普通住户和潘家花园还是两个世界,老死不相往来的。”
潘家宁和赵殿元心有灵犀一点通,也顿觉这件事有些说不通,正好老爸发来微信,让她去一家酒吧见钱伯伯,钱伯伯就是老爸那位在华师大历史系做教授的老同学,要不是专业不对口,潘家宁就拜在他门下做研究生了。
老爸召唤,潘家宁只能先退场,吴涛也站起身说我送你,潘家宁婉拒,让他留下来陪大家继续聊,又冲赵殿元挥挥手机,示意电话联系,这才下楼打车,直奔约定地点。
大人们聚会的地方是一家茶室,流水潺潺,古朴幽静,潘家宁在服务员引导下进了包间,老爸老妈对面坐着一对中年夫妇,正是华师大的钱清源教授和夫人,潘家宁也见过几次的,赶紧打招呼叫人,乖巧落座,听大人们说话。
老爸老妈在言谈中流露出要回上海的意思,年纪大了,快该退休了,为国家奉献了一辈子,也该为自己,为儿女打算一下了。
“按照现在的政策,家宁的学历可以落户,但是房子不好解决,我计算过了,把兰州的两套房子卖掉,也只能付首付,新房子摇号中签率很低,二手房吧,价格居高不下,内环的房子动辄七八百万上千万,唉……”老潘以一声叹息结束,端起茶杯吹拂着热气。
钱教授说:“换一个思路考虑嘛,家宁过几年结婚,男方出一半,这压力不就减轻了百分之五十,如果找一个上海男孩,家里有房子的那种,就更好了。”
老潘说:“道理是这么说,可我们老两口也要住啊,总不能一直和女儿女婿住在一起,那样讨人嫌的。”
四个大人从上海的房价聊到职称评定、退休年龄,听得潘家宁哈欠连天,正当她预谋找个借口先走的时候,戏肉来了,老潘拿出一个密码箱来,打开箱盖,里面装满了颇具年代感的日记本,封皮磨损,纸张泛黄,各式各样不下几十本。
“这些是我祖母留下的,只是其中一部分,五十年代后期的都不在了,应该是她自己付之一炬了,希望能给你的研究工作带来帮助。”老潘将密码箱调个个,推到钱清源面前,活像是进行交易的大毒枭。
潘家宁愕然,她怎么不知道家里还有这些宝贝,怎么就要交给钱伯伯,如此珍贵之物难道不应该自家留着作纪念么。
“我可以看看么?”潘家宁问道。
“当然,这是你曾祖母的东西,你看看吧,看看她老人家的字,再看看你的字,写的像狗爬一样。”老潘笑道,其实潘家宁的硬笔书法并不差,有些家长就喜欢通过贬低来激励儿女进步,这是他们的教育方式。
潘家宁随手拿了一本蓝色布面的日记本翻开,不得不说曾祖母的书法确实不错,但这不是她关注的重点,她找的是写下日记的时间。
曾祖母杨丽君是慈溪书香门第的小姐,受过良好的教育,她的文字凝练干脆,日记也不是每天都记录,而是每隔一段时间总结一次,只记大事,不记鸡毛蒜皮的小事,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得出,杨丽君在根据地从事妇女教育工作,看时间是一九四七年。
潘家宁放下这本,再拿起一本翻看,就这样翻了七八本,终于找到一九四二年份的了,她的心脏开始剧烈跳动,往前翻了十几页,停在五六月份时间,却看到记录上满篇都是整风运动。
这就奇怪了,按理说这个时间杨蔻蔻应该在上海,和赵殿元在一起啊,怎么会在延安呢,她继续往前翻,在四个大人的目光注视下,旁若无人的查找着证据,终于在一本红色缎子面日记本上看到了民国三十年的字样,转换为公历就是1941年,杨蔻蔻与赵殿元初相遇的时间。
这一本上的文字和后几年的截然不同,写满了小儿女缠绵悱恻的心事,恨嫁,幽怨,伤春悲秋,甚至还做了几首诗词。
潘家宁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文字,这一段是这样记录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