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求吉纳福,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 (1/2)
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中国择吉文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择吉作为一种习俗,其之始也,莫知其涯;中择吉作为一种文化,至今已逾两千年。择吉国文化不仅是一门反映人们趋吉避凶心理的学上问,更是一个融会了诸多传统文化理论的复下合体系,有着根基深厚内容驳杂的哲学与五文化支撑。千民间择吉文化
年
“择吉”,古代又称“涓吉”“诹吉”,民间俗称“看日子”或者叫“查日子”。
民间认为,择吉就是选个“黄道吉日”,所谓“黄道”本是古代一个天文学术语,指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运行轨道。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古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地面气候演变次序,将一年划分为24个段落,分在12个月里;而人体本身即是一个“小宇宙”,五脏六腑“正经”的经络有12条(实际上,左右对称
2
共有24条),“正穴”共有365处,故而以月为基点的“十二建星”即反映出宇宙天体每一天的影响力,吉为正常(反映地球在黄道上运行良好),为人们向往,于是就把这样推论出来的吉日为“黄道”,相反把非吉之日称为“黑道”。
“黄道吉日”一词在中华民俗文化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无论出门远行搬迁营造走亲访友,还是结婚嫁娶开市立业走马上任……总之,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事先选择一个“黄道吉日”,以祈求平安吉祥。
◆黄道十二宫图像(河北宣化辽墓后室墓顶发现)
广义择吉文化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及社会关系的复杂和人们视野的扩大,择吉文化的含义也更加广泛。
从广义上讲,一切追求及选择吉祥信息的行为都是择吉。包括周易八卦太乙六壬奇门遁甲禽星丛辰建除堪舆风角占星孤虚等,都可统称为择吉文化,它们都是通过一定的方法给人们提供关于吉凶的信息。择吉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通过合理的方式使自己的心理得到满足,从而使心理达到平衡,精神得到升华,这对于个人或社会,都是有益而无害的。
在不少人的心目中,择吉文化总带有那种神神道道荒诞不经不科学不健康的色彩,但总体而言,虽然许多民间择吉文化具有原始信仰和迷信的成分,但是同原始信仰和迷信相比,民间择吉文化没有或较少有有害成分。大部分的择吉习俗就其本质来说,属于“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积累”,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愿望,是对幸福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同时,择吉习俗是一种区别于官方文化上层文化而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并具有民族民间特色,反映民众精神生活面貌的社会文化现象。
许多择吉习俗本身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有些直接就是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的表现,通过人们向往幸福和美好生活的愿望而流传开来,形成某种固定的习俗。
同时应知道,择吉文化也确实存在一些在今天看来缺乏科学依据的东西,所以,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择吉文化时,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科学态度。
择吉起源于中国古代,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是一门综合了哲学地理生态建筑和心理等多种学科的自然科学。其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在顺应自然的同时,创造出良好的居住与生活环境,获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的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择吉的目的就是趋吉避凶祈福禳祸。人类运用智慧和经验,寻找确定人世间种种活动的适宜时间空间,其实就是尽中可能充分地把握天时地利人和以及以上国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所造成的适时机遇。关上于择吉文化的起源,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理下解:五人类求吉的本能千人类最早的择吉活动,大概是一些与神秘巫术紧密结合的原始求吉祈成活动。原始信仰是人类初始阶段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结果,其基础是万物有灵性。
人类为了生存,生活环境就必须安全,而择吉的目的,就是为了安全。我们远古时代的祖先获取食物主要依赖大自然的赐予,那时候,人类还难以抵御和防范各种疾病灾害,不能充分掌握自己的命运,生存与安全就成了压倒一切的或唯一的需要。人类获取食物的生产能力越是低下,人类越是难以把握自己的命运,就越是仰赖大自然的恩赐,就越是幻想各种偶然的机遇与成功,因而就越是迷信各种可能会给人带来机遇与成功的求吉方法或手段。
于是,先民们在全力以赴寻觅食物以维持生存的同时,由于自身力量过于弱小,形成了各种消极防范各种祸患和积极求取吉祥喜庆成功的习惯或方法。人们用贡献祭品祈祷歌舞乃至人自身牺牲的各种方法来祈求神灵保佑,免除各种伤害,并赐福于人类。
总之,人类的天性或本能,要求自身努力选择利用有利条件,避开和克服不利因素,趋吉避凶,近利远害。
◆古代占卜用具
神秘的天人感应
古今中外的先贤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宇宙是全息的。宇宙中的天体运行,有一定的轨迹。它们都按照自己的规律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向宇宙发射出各种信息。以科学的角度来看,“万有引力”说明了物体间皆有磁场,会相互影响。地球受到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形成四季和潮汐,也产生了春耕夏耘秋获冬藏的农业模式。
然而,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共同变化之外,人,也是一个存在于宇宙间的小天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小天体,有发射信息和接收信息的双重功能。科学实验证实,人体信息是受大天体运行和其他小天体信息影响的。我们祖先将大天体对人体小天体的影响总结为“天人感应”。
人在静止和运动中,都受宇宙星体的影响,所以会在不同的年月日时,产生不同的磁场,命理学以刑冲克害会合以及种种吉凶神煞,来区分其不同的作用力。
择日的目的,就是将时空的因素,带入生命中的各种活动。从事业上的开幕签约;喜庆中的订婚结婚;到健康方面的求医探病等等,都应该挑选适合的良辰吉日,避免不祥的日子。
趋吉避凶,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择吉民俗的历史几乎同人类的历史一样悠久。人类最早的择吉活动,大概是一些与神秘巫术紧密结合的原始求吉祈成活动。萌芽中的择吉文化,曾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过积极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先民们把大自然中的星辰天象的异常活动,以及动物禽兽的反常习性等现象,与其稍后发生的成功或灾中难联系起来后,一种被称为“先兆”的信国仰或习俗就产生了,也可以说择吉文化就上此萌芽。下择吉萌芽的必然性五人类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思维能力,凭千借这一优势,人类才得以降伏群凶,成为万物之主。但这种思维能力,也给人类造成了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人懂得了恐怖与绝望,并且永远无法摆脱其纠缠。于是,人类更渴望顺遂吉祥成功,更害怕舛逆凶祸和失败。上至天子皇帝,下至芸芸百姓,个个惟凶是避,惟福是求,整个生活,整个民族,整个文化,似乎都围绕着“吉祥”两个字在旋转。
当人类的生产能力和认识水平还比较低下,不能保证食物来源,不能把握事物的进程和结果,不能有效地避免冷热各种灾害和疾病的侵害的时候,人们无法对自然变化和社会变化作出清晰的解释,也无法正确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只有把这一切归结于上天的安排。如古代典籍中“上帝弗常,九有以亡,上帝不顺,降之有舛”,意思是上帝可以随时降罪于人们,反映了人们认为人的命运是由上天支配的想法。人们认为自然界的种种变化,如风雨雷电旱涝灾害地震火山都是由上天安排的,由神的意志主宰。而这些变化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人类必然形成敬神畏神求神的思想观念。
于是,巫术相应产生,形成了宗教,出现了祭祀与占卜。择吉属于占卜的一种,曾经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
人类早期的择吉活动
对吉祥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对如意人生的深切祈盼,使人们几乎将所有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获取的知识用作求吉祈福的手段和工具。其中,占卜是早期人类的一种及其普通的求吉方式,没有哪个原始社会不需要占卜。
自然界中的各种反常现象之后带来的成功或灾难,让先民们竭力寻求各种吉兆,回避各种凶兆,并尽可能在获得某种“吉兆”之后去从事各种活动。但人们要从事某些较重大事情时,并不总是会出现被认为能带来吉祥顺利和成功的“吉兆”,于是,渴望获得事件成功的人们就迫使它们表现出来,从而产生了占卜。
较早的占卜形式是采用宰杀动物的方法来测吉凶,如动物骨象占动物血象占动物胆汁占动物肺肝占,等等。如《后汉书东夷传》记有“杀牛,以蹄占吉凶”。《论衡》中有“猪肩着脯可以得兆”。后代择吉活动中的不少取象,都来源于这种远古的占卜。
占卜是一种普世文化现象,人类学家发现,从古代到现在,都可以在宗教与文化中发现占卜的存在。尽管它带着浓厚的神性崇拜色彩,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择吉遍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择吉文化的初步辉煌和繁荣时期,不但形成了比较成熟完备的择吉理论,而且打开了流派众多百家争鸣的历史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频繁的战争饥荒和病疫,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世人对吉祥中成功与机遇的追求,对死亡凶祸与失败的避国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浓烈。上初步繁荣时期下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学术思想最五活跃发明创造最丰富的辉煌时代。这一时千期,天文历象学日趋发达,干支计时日益发展,以易学为代表的阴阳学术已经形成,五行理论也日渐完善,给各种文化思想的萌生提供了极好的理论基础。春秋战国时期的特殊历史环境,是包括择吉在内的各种文化得以滋生的最佳社会温床。
首先是占星的繁荣。当时列强并立,互相攻伐,兵革纷起,城邑数屠,再加上饥馑疾疫和各种焦苦,君臣上下同罹忧患。所以,观天象,察机祥,候星气之事最勤最急。各国都出现了一批较著名的星占家,如春秋时鲁国的梓慎郑国的裨灶晋国的卜偃宋国的子韦。战国时,楚国有甘德,魏国有石申。甘德的《天文星占》与石申的《天文》相结合,就是著名的《甘石星经》。当时各国的大臣,几乎都精于星占之学。
其次,春秋战国时期,择吉的繁荣还表现在:择吉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至国家祭祀出兵征战,小到平民修造嫁娶出门走向,都要选择所谓的吉时吉方。
据出土的放马滩秦简《日书》和睡虎地秦简《日书》所载内容,战国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出行上官赴任冠带祭祀嫁娶丧葬修造动土接纳寄居裁制(衣服)栽种纳畜探病,以及出师征伐狩猎等,都有涉及。择吉已经蔚为民俗,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必先择吉而后行,成为当时百姓办事的重要行为模式。
因此,春秋战国时期实现了择吉文化的初步繁荣,形成了“外事用刚日,内事用柔日”的择吉之习,选择吉日成为流行的风尚。
择吉理论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完备的择吉理论。
一是阴阳五行理论极大地完善和发展。关于五行生克四方配五行四季配五行五行之数五行比复五行无气五行阴阳击冲五行阴阳穷绝等理论,均已完成,远不限于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了。
二是三合理论完成并被普遍运用。三合由五行寄生十二宫而来。所谓五行寄生十二宫,是说五行在一年中依次有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十二种状态的变化,抽取其中的生旺墓,即为三合。五行寄生十二宫和三合理论,在择吉术中十分重要。它的出现及广泛应用,表明择吉术理论已初步完善,这是战国时期择吉术已经形成的明显标志。
此外,战国时期,还形成了择吉文化百家争鸣的局面,据两部秦简《日书》,中国在战国时期至少有六大择吉流派活跃于世。依后世命名体例,可以称之为建除家结阳家秀阳家吉实家五行家和十二月吉凶体系,对后世影响深远。
汉代,是中国择吉文化空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以“三合”及“生旺”等为代表的五行理论已完全成熟,出现了多家择吉流派和各种各样的择日专历,并最终导致择吉日书与历书相结合,使汉代成为中国择吉黄历草创的重要时期。
两汉时期,择吉文化空前发展,择日办事之风极盛。不论是祭祀移徙嫁娶丧葬出行上官赴任修造动土,乃至于中洗发沐浴裁衣,人们都要先择吉日而后国行。他们认为如果不择日办事不避岁月,上就会触鬼逢神,导致疾病灾伤犯官人下狱,直至死亡和灭家之祸。在这种炽烈社会五风气的影响和推动下,汉代择吉民俗的发展千极其兴盛,出现了不同于其他时期的时代特征。
汉代择吉之世风
司马迁的《史记》中有一篇题为《日者列传》的传记,记叙了日者司马季主的一
番高论令中大夫宋忠和博士贾谊无言以对的情况,说明择吉文化在汉代已非常盛行。由于汉代择吉办事之风盛行,致使“时日之书,众多非一”,出现了各种方便人们择日
办事的专门历书。出门远行择日,有专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出行宝镜》,专为出入求财行军作战上官赴任等事选方择时而作。此外,有专详葬日吉凶的《葬历》;有专供祭祀用的《祭历》;有专详修造吉凶的《图宅书》和“工伎之书”;有专为移徙所用的《移徙法》;甚至洗发沐浴裁衣制衣,也有专书,如汉无名氏的《出行宝镜》附录就载有“裁衣吉星”一目,叙述二十八宿制衣之吉凶宜忌,如言角宿“安稳”亢宿“得食”氏宿“不安”房宿“益衣”心宿“盗贼”尾宿“必害”等。
这些专详某一用事的择日历书,极大地便利了人们择吉办事的需求。但政治军事生产与生活的各项用事累百逾千,很难将它们编注为历。即使有那么一些有志者将它们编注出来,人们也无法购置,特别是在纸张刚刚发明尚未普及,还主要依靠简犊绢帛作传播手段的时代。于是,人们不断探寻更为简捷便利的表现方法,由此产生了汉代择吉民俗的第二大特征:择吉日书开始与历书相结合。
择吉日书与历书始结合的汉代,被称为中国择吉具注历的草创时期。
择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除了发展之前的五行寄生十二宫和“三合理论”,汉代择吉理论有了新的内容,如关于五行生旺的理论。所谓五行生旺,是说随着阴阳两气的运行,五行会有旺相休囚死5种状态的变化。这也是择吉推衍衰旺的重要依据。这种说法战国时未见,至西汉始出现。还有关于“保义专制困”理论,更是后世众多阴阳数术遵循的重要理论之一。
这时期的择吉文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各种名称怪异的神煞来表现其基础理论。如东汉永元六年的木简历书,历注中就有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等十二值神。敦煌出土的汉代历书木简,有大时小时月煞土府等历注内容。
阴阳五行理论及神煞系统的完备,是汉代择吉文化发展完善的重要标志,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然而,择吉文化空前发展的同时,也带来择吉办法纷庞杂乱良莠不齐的情况,各家之间相互矛盾,让人茫然不知所从。
唐宋时期是择吉文化走向成熟与繁荣的时期,择吉理论更加成熟择吉神煞更趋完备择吉具注历也日渐完善,这一时期不仅是择吉文化的飞速发展时期,更为后世择吉文化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唐朝时期,人们一方面继承了前朝择吉发展的丰硕成果,一方面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环境中安心推衍阴阳,辩论吉凶,包括择吉在内的各种文化进入了飞速发展的辉煌时期。
国唐宋择吉文化的发展上《旧唐书吕才传》载:唐太宗时,下鉴于当时阴阳书发展过滥,穿凿讹伪甚多,各种无端的拘忌也不少,于是他命令吕才率领十多位学者共加刊正,削其浅俗,存其可用者,编成53卷,再保留旧书47卷,共计100卷,于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成书,颁行全国。如其《叙葬书》就对丧葬择日择地进行了批驳。但是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堪舆择吉繁荣昌盛的局面。此外,唐宋择吉文化还有一个特点:
择吉具注历日渐完善。两汉时,日书历书始结合,形成具注历日,经魏晋南北朝数百
年的传承发展,到了唐宋,已是羽翼渐丰。唐宋具注历书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
是木刻具注历,一是手抄具注历。
◆唐太宗像
择吉理论更趋成熟
唐宋择吉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阴阳五行学说普及九宫九星学说产生并广泛应用,以及六十甲子纳音五行的产生和应用。
阴阳五行学说自殷末周初产生,经战国时期的发展,渐趋成熟。隋朝萧吉作《五行大义》,集阴阳五行学说之大成,此后,这一理论在民间普及和应用。
九宫九星理论不仅应用于择吉具注历书,更广泛应用于算命。据《隋书经籍志》所载,魏晋南北朝流传下来的九宫卜命书共达22种之多。
六十甲子纳音五行,不仅在择吉文化而且在四柱预测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纳音为汉代易学术语,系将十二地支十二月十二方位八风及卦爻配纳十二律,故此得名。迄今所见的所有敦煌具注历书,每日干支之下无不附注纳音五行。以纳音五行占测六十甲子生人性情及吉凶宜忌者尤其普遍。直到今天,纳音五行理论在中国择吉文化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此外,择吉神煞的详备,也是唐宋择吉文化空前发展的一大表征。择吉主要是依据神煞来择日选时,因此,神煞的完备与否,直接标志着择吉文化的成熟程度。北宋雍熙三年的具注日历序中,明载太岁将军与诸年神的方位及出游时间,并强调人们切忌在太岁头上动土修造。序后有九星方位图,说明九色中依紫白二方修造,法出贵人,加官改职,横得财物,婚姻酒食……此时已具备了太岁月令和干支五行等三大神煞系统。
中国的择吉文化源远流长,在悠久的佛儒道及易经文化长河中,择吉文化与之融合演变,成为中国独特的择日择吉学,并一步步走向完善。清代是中国择吉文化发展最成熟形式最完备的时期。
生产与科学的进步,并没有减少人们对神灵的期待。因为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大了,更高层次的需要又被提上了日程。人类中永远不知满足的本能,使人类永不停止追国求。中国的择吉文化的发展过程十分漫长,上经春秋战国的初步繁荣,汉朝的空前发展,下繁荣成熟于唐宋,至清朝终臻于完善。五清代择吉文化的特点千清代是中国择吉与择吉具注历发展最为成熟完善的时期,当时,清政府下设的钦天监每年颁发《时宪书》(即具注历,因乾隆皇帝叫弘历,为避其讳,故改称《时宪书》)一册,供全国臣民择用。
据清代《时宪书》的内容与形式,我们可以看到:
第一,清代《时宪书》实现了年神与九星及二十四方位的结合,形成“年神方位图”,较之前代,至为简洁明了易懂。
第二,在月历方面,清代《时宪书》除了保存前代已有的月之大小月建交节日时天道方位月九星方位当月四大吉时等内容外,还将前代原属于日历部分的候应纳入月历之中,丰富了月历内容。
第三,在日历方面,清代《时宪书》每日所注,详于宜忌而寡于神煞。这与一般人使用《时宪书》的要求正相吻合,这一特点为近世注历家所沿袭。清代以后具注历书的变化,主要是在日历方面,注历家为满足社会各阶层民众的多种需求,在日之下增注了九星八卦以及每日卦运等内容,在宜忌方面增加了每日冲煞每日胎神和每日吉凶时辰等内容。
择吉文献《协纪辨方书》
清代择吉文化众说纷纭,发展出许多不同流派,彼此矛盾,令人无所适从。面对这种情况,康熙便命大学士李光地等人,编纂古典,御赐为《星历考原》,全书共六卷,以作为择吉术之正统。然而此书既没有对当时所流传的择吉的各种纰缪加以批驳,就连朝廷钦天监所编制的历书,也有很多过错未加校正。因此,其后乾隆又命允禄弘昼张照何国宗等将其重新校正,从根本理论到各类神煞,从抽象义例到具体推法,都以干支生克衰旺之理进行证伪辨谬,成为《协纪辨方书》,是目前关于择吉的最为完备的书籍。
《协纪辨方书》共一百多万字,编录了上千幅简洁的图表,几乎每个概念都对应一个图表,还对各种概念和从古到今的差异观念说法进行了考证辨疑,十分详备。全书共三十六卷,其中本原二卷,叙述择日的各种理论和相关历法知识,以正本清源,使人明白择吉术有所归依;义例六卷,介绍年月日时四大神煞之名称宜忌来源和性质等;立成宜忌用事各一卷,公规二卷,年表六卷,月表十二卷,日表一卷,使用二卷,附录辨伪各一卷。体例完备,考证细节,是目前关于择吉的最为完备的书籍。
古人择吉选日,并非信口胡言,而是根据一定的理论推衍出来的。可以说,择吉文化是一门尊崇自然顺从自然秩序,讲究与自然的平衡和谐的传统文化。
择吉文化乍看似乎光怪陆离,荒诞不经,其实内中却别有一番我们老祖先的学术义理可论。诸般吉凶宜忌之说,都是根据一定的理论推衍出来的。择吉的主要基础理论为:
国干支学说狭义上的择吉就是以干支历法为基础,根据年月日时所值吉凶神煞进行计算,综合参考,选择吉日吉时,确定趋避
的一种方法。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在中国古代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
“十二地支”。十干16和十二支依次相配。
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天干地支原本是古人记录年月日的符号,后来与阴阳五行卦爻等理论相结合,互为补充,构成了一套说明宇宙万物及人类社会的符号系统,是择吉最基本的理论基础。
用干支纪年纪日的办法和现在的纪时法比较起来,要显得笨拙些,但在中国历史上却差不多沿用于清灭亡以前的整个历史时期,而且直到现在,仍是港澳台地区新编择吉通书的主要依据。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说,可分为阴阳说与五行说,然而两者互为辅成,五行说必合阴阳,阴阳说必兼五行。
阴阳说早在夏朝就已形成,认为阴阳两种属性相反的气是天地万物的泉源。阴阳相合,万物生长,在天形成风云雷雨各种自然气象,在地形成河海山川等大地形体,在方位则是东西南北四方,在气候则为春夏秋冬四季。
天之四象,人有耳目口鼻为之对应;地之四象,人有气血骨肉为之对应;人又有三百六十骨节以应周天之数;所以天有四时,地有四方,人有四肢,指节可以观天,掌纹可以察天地人合一。发展到后来,甚至某命理师屈指一算,一看掌纹,能断出凶吉,其实这种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论断未免言过其实了。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以日常生活的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这五类物质各有不同属性,如木有生长发育之性;火有炎热向上之性;土有和平存实之性;金有肃杀收敛之性;水有寒凉滋润之性。五行说把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性质分别纳入这五大类的范畴。
五种元素在天上形成五星,即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在人就是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古代人认为这五类物质在天地之间形成串联,如果天上的木星有了变化地上的木类和人的仁心都随之发生变异,占星术就是以天地人三界相互影响为理论基础衍生而来的。
总之,把天干地支配以阴阳五行,形成所谓“干支五行说”,便成为包括择吉造命堪舆太乙六壬奇门遁甲禽星孤虚等神秘文化的理论渊源。
此外,还包括八卦学说(其中包括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十二月辟卦八卦纳甲三合小游年变卦,大游年变卦等)纳音纳甲十二客(即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二十八宿九星术(又称九宫算)六曜(又称孔明六曜星)黄道黑道等。
择吉文化的主流是健康文化,它主要展现了人们求福避祸的心理,表达了人们追求个人生活美满和社会安定的良好愿望,择吉习俗实质上已经成为人们既娱神又娱己的丰富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
由于历史演变的原因,很长时期择吉文化被蒙上了封建迷信的色彩。由于人们的中文化科技水平不一,遗风承传不同,受地理国环境的限制,对自然认识的局限,不免良莠上齐生,鱼龙混杂,但就择吉文化的整体而下言,其主流还是健康的。
择吉文化的流传意义
择吉文化的流传是人类祈望美好生活的内心向往,在很大程度上有美化心理追求高尚净化社会环境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充分体现在人们的艺术审美语言赞美中。在诸如绘画雕塑字形字意戏剧脸谱饰物和人类各行各业的活动中,甚至小至吃酒行令,无不打上人们祈望吉祥的烙印。
就择吉文化的流传而言,人类对自然现象的初浅认识发现和崇拜是对自然现象的仿制和运用,后是更深层次的研究和驾驭。它有推动人类发现自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作用力。这个作用充分体现在人类对日月星辰天道运行磁场运作河流山川以及自然灾害的防备上。
就择吉文化的神秘色彩而言,敬神惧鬼,是人类模拟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有约束人们心行规范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稳定社会,保护生态。这个作用充分体现在敬仰和惧怕某些人物某些自然现象上,不亚于现代的树新风立模范惩办刑事犯罪。
就择吉文化的民族传统遗风传统而言,上传下效,根深蒂固,... -->>
大择吉作为一种习俗,其之始也,莫知其涯;中择吉作为一种文化,至今已逾两千年。择吉国文化不仅是一门反映人们趋吉避凶心理的学上问,更是一个融会了诸多传统文化理论的复下合体系,有着根基深厚内容驳杂的哲学与五文化支撑。千民间择吉文化
年
“择吉”,古代又称“涓吉”“诹吉”,民间俗称“看日子”或者叫“查日子”。
民间认为,择吉就是选个“黄道吉日”,所谓“黄道”本是古代一个天文学术语,指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运行轨道。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古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地面气候演变次序,将一年划分为24个段落,分在12个月里;而人体本身即是一个“小宇宙”,五脏六腑“正经”的经络有12条(实际上,左右对称
2
共有24条),“正穴”共有365处,故而以月为基点的“十二建星”即反映出宇宙天体每一天的影响力,吉为正常(反映地球在黄道上运行良好),为人们向往,于是就把这样推论出来的吉日为“黄道”,相反把非吉之日称为“黑道”。
“黄道吉日”一词在中华民俗文化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无论出门远行搬迁营造走亲访友,还是结婚嫁娶开市立业走马上任……总之,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事先选择一个“黄道吉日”,以祈求平安吉祥。
◆黄道十二宫图像(河北宣化辽墓后室墓顶发现)
广义择吉文化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及社会关系的复杂和人们视野的扩大,择吉文化的含义也更加广泛。
从广义上讲,一切追求及选择吉祥信息的行为都是择吉。包括周易八卦太乙六壬奇门遁甲禽星丛辰建除堪舆风角占星孤虚等,都可统称为择吉文化,它们都是通过一定的方法给人们提供关于吉凶的信息。择吉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通过合理的方式使自己的心理得到满足,从而使心理达到平衡,精神得到升华,这对于个人或社会,都是有益而无害的。
在不少人的心目中,择吉文化总带有那种神神道道荒诞不经不科学不健康的色彩,但总体而言,虽然许多民间择吉文化具有原始信仰和迷信的成分,但是同原始信仰和迷信相比,民间择吉文化没有或较少有有害成分。大部分的择吉习俗就其本质来说,属于“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积累”,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愿望,是对幸福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同时,择吉习俗是一种区别于官方文化上层文化而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并具有民族民间特色,反映民众精神生活面貌的社会文化现象。
许多择吉习俗本身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有些直接就是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的表现,通过人们向往幸福和美好生活的愿望而流传开来,形成某种固定的习俗。
同时应知道,择吉文化也确实存在一些在今天看来缺乏科学依据的东西,所以,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择吉文化时,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科学态度。
择吉起源于中国古代,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是一门综合了哲学地理生态建筑和心理等多种学科的自然科学。其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在顺应自然的同时,创造出良好的居住与生活环境,获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的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择吉的目的就是趋吉避凶祈福禳祸。人类运用智慧和经验,寻找确定人世间种种活动的适宜时间空间,其实就是尽中可能充分地把握天时地利人和以及以上国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所造成的适时机遇。关上于择吉文化的起源,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理下解:五人类求吉的本能千人类最早的择吉活动,大概是一些与神秘巫术紧密结合的原始求吉祈成活动。原始信仰是人类初始阶段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结果,其基础是万物有灵性。
人类为了生存,生活环境就必须安全,而择吉的目的,就是为了安全。我们远古时代的祖先获取食物主要依赖大自然的赐予,那时候,人类还难以抵御和防范各种疾病灾害,不能充分掌握自己的命运,生存与安全就成了压倒一切的或唯一的需要。人类获取食物的生产能力越是低下,人类越是难以把握自己的命运,就越是仰赖大自然的恩赐,就越是幻想各种偶然的机遇与成功,因而就越是迷信各种可能会给人带来机遇与成功的求吉方法或手段。
于是,先民们在全力以赴寻觅食物以维持生存的同时,由于自身力量过于弱小,形成了各种消极防范各种祸患和积极求取吉祥喜庆成功的习惯或方法。人们用贡献祭品祈祷歌舞乃至人自身牺牲的各种方法来祈求神灵保佑,免除各种伤害,并赐福于人类。
总之,人类的天性或本能,要求自身努力选择利用有利条件,避开和克服不利因素,趋吉避凶,近利远害。
◆古代占卜用具
神秘的天人感应
古今中外的先贤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宇宙是全息的。宇宙中的天体运行,有一定的轨迹。它们都按照自己的规律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向宇宙发射出各种信息。以科学的角度来看,“万有引力”说明了物体间皆有磁场,会相互影响。地球受到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形成四季和潮汐,也产生了春耕夏耘秋获冬藏的农业模式。
然而,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共同变化之外,人,也是一个存在于宇宙间的小天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小天体,有发射信息和接收信息的双重功能。科学实验证实,人体信息是受大天体运行和其他小天体信息影响的。我们祖先将大天体对人体小天体的影响总结为“天人感应”。
人在静止和运动中,都受宇宙星体的影响,所以会在不同的年月日时,产生不同的磁场,命理学以刑冲克害会合以及种种吉凶神煞,来区分其不同的作用力。
择日的目的,就是将时空的因素,带入生命中的各种活动。从事业上的开幕签约;喜庆中的订婚结婚;到健康方面的求医探病等等,都应该挑选适合的良辰吉日,避免不祥的日子。
趋吉避凶,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择吉民俗的历史几乎同人类的历史一样悠久。人类最早的择吉活动,大概是一些与神秘巫术紧密结合的原始求吉祈成活动。萌芽中的择吉文化,曾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过积极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先民们把大自然中的星辰天象的异常活动,以及动物禽兽的反常习性等现象,与其稍后发生的成功或灾中难联系起来后,一种被称为“先兆”的信国仰或习俗就产生了,也可以说择吉文化就上此萌芽。下择吉萌芽的必然性五人类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思维能力,凭千借这一优势,人类才得以降伏群凶,成为万物之主。但这种思维能力,也给人类造成了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人懂得了恐怖与绝望,并且永远无法摆脱其纠缠。于是,人类更渴望顺遂吉祥成功,更害怕舛逆凶祸和失败。上至天子皇帝,下至芸芸百姓,个个惟凶是避,惟福是求,整个生活,整个民族,整个文化,似乎都围绕着“吉祥”两个字在旋转。
当人类的生产能力和认识水平还比较低下,不能保证食物来源,不能把握事物的进程和结果,不能有效地避免冷热各种灾害和疾病的侵害的时候,人们无法对自然变化和社会变化作出清晰的解释,也无法正确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只有把这一切归结于上天的安排。如古代典籍中“上帝弗常,九有以亡,上帝不顺,降之有舛”,意思是上帝可以随时降罪于人们,反映了人们认为人的命运是由上天支配的想法。人们认为自然界的种种变化,如风雨雷电旱涝灾害地震火山都是由上天安排的,由神的意志主宰。而这些变化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人类必然形成敬神畏神求神的思想观念。
于是,巫术相应产生,形成了宗教,出现了祭祀与占卜。择吉属于占卜的一种,曾经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
人类早期的择吉活动
对吉祥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对如意人生的深切祈盼,使人们几乎将所有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获取的知识用作求吉祈福的手段和工具。其中,占卜是早期人类的一种及其普通的求吉方式,没有哪个原始社会不需要占卜。
自然界中的各种反常现象之后带来的成功或灾难,让先民们竭力寻求各种吉兆,回避各种凶兆,并尽可能在获得某种“吉兆”之后去从事各种活动。但人们要从事某些较重大事情时,并不总是会出现被认为能带来吉祥顺利和成功的“吉兆”,于是,渴望获得事件成功的人们就迫使它们表现出来,从而产生了占卜。
较早的占卜形式是采用宰杀动物的方法来测吉凶,如动物骨象占动物血象占动物胆汁占动物肺肝占,等等。如《后汉书东夷传》记有“杀牛,以蹄占吉凶”。《论衡》中有“猪肩着脯可以得兆”。后代择吉活动中的不少取象,都来源于这种远古的占卜。
占卜是一种普世文化现象,人类学家发现,从古代到现在,都可以在宗教与文化中发现占卜的存在。尽管它带着浓厚的神性崇拜色彩,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择吉遍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择吉文化的初步辉煌和繁荣时期,不但形成了比较成熟完备的择吉理论,而且打开了流派众多百家争鸣的历史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频繁的战争饥荒和病疫,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世人对吉祥中成功与机遇的追求,对死亡凶祸与失败的避国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浓烈。上初步繁荣时期下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学术思想最五活跃发明创造最丰富的辉煌时代。这一时千期,天文历象学日趋发达,干支计时日益发展,以易学为代表的阴阳学术已经形成,五行理论也日渐完善,给各种文化思想的萌生提供了极好的理论基础。春秋战国时期的特殊历史环境,是包括择吉在内的各种文化得以滋生的最佳社会温床。
首先是占星的繁荣。当时列强并立,互相攻伐,兵革纷起,城邑数屠,再加上饥馑疾疫和各种焦苦,君臣上下同罹忧患。所以,观天象,察机祥,候星气之事最勤最急。各国都出现了一批较著名的星占家,如春秋时鲁国的梓慎郑国的裨灶晋国的卜偃宋国的子韦。战国时,楚国有甘德,魏国有石申。甘德的《天文星占》与石申的《天文》相结合,就是著名的《甘石星经》。当时各国的大臣,几乎都精于星占之学。
其次,春秋战国时期,择吉的繁荣还表现在:择吉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至国家祭祀出兵征战,小到平民修造嫁娶出门走向,都要选择所谓的吉时吉方。
据出土的放马滩秦简《日书》和睡虎地秦简《日书》所载内容,战国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出行上官赴任冠带祭祀嫁娶丧葬修造动土接纳寄居裁制(衣服)栽种纳畜探病,以及出师征伐狩猎等,都有涉及。择吉已经蔚为民俗,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必先择吉而后行,成为当时百姓办事的重要行为模式。
因此,春秋战国时期实现了择吉文化的初步繁荣,形成了“外事用刚日,内事用柔日”的择吉之习,选择吉日成为流行的风尚。
择吉理论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完备的择吉理论。
一是阴阳五行理论极大地完善和发展。关于五行生克四方配五行四季配五行五行之数五行比复五行无气五行阴阳击冲五行阴阳穷绝等理论,均已完成,远不限于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了。
二是三合理论完成并被普遍运用。三合由五行寄生十二宫而来。所谓五行寄生十二宫,是说五行在一年中依次有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十二种状态的变化,抽取其中的生旺墓,即为三合。五行寄生十二宫和三合理论,在择吉术中十分重要。它的出现及广泛应用,表明择吉术理论已初步完善,这是战国时期择吉术已经形成的明显标志。
此外,战国时期,还形成了择吉文化百家争鸣的局面,据两部秦简《日书》,中国在战国时期至少有六大择吉流派活跃于世。依后世命名体例,可以称之为建除家结阳家秀阳家吉实家五行家和十二月吉凶体系,对后世影响深远。
汉代,是中国择吉文化空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以“三合”及“生旺”等为代表的五行理论已完全成熟,出现了多家择吉流派和各种各样的择日专历,并最终导致择吉日书与历书相结合,使汉代成为中国择吉黄历草创的重要时期。
两汉时期,择吉文化空前发展,择日办事之风极盛。不论是祭祀移徙嫁娶丧葬出行上官赴任修造动土,乃至于中洗发沐浴裁衣,人们都要先择吉日而后国行。他们认为如果不择日办事不避岁月,上就会触鬼逢神,导致疾病灾伤犯官人下狱,直至死亡和灭家之祸。在这种炽烈社会五风气的影响和推动下,汉代择吉民俗的发展千极其兴盛,出现了不同于其他时期的时代特征。
汉代择吉之世风
司马迁的《史记》中有一篇题为《日者列传》的传记,记叙了日者司马季主的一
番高论令中大夫宋忠和博士贾谊无言以对的情况,说明择吉文化在汉代已非常盛行。由于汉代择吉办事之风盛行,致使“时日之书,众多非一”,出现了各种方便人们择日
办事的专门历书。出门远行择日,有专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出行宝镜》,专为出入求财行军作战上官赴任等事选方择时而作。此外,有专详葬日吉凶的《葬历》;有专供祭祀用的《祭历》;有专详修造吉凶的《图宅书》和“工伎之书”;有专为移徙所用的《移徙法》;甚至洗发沐浴裁衣制衣,也有专书,如汉无名氏的《出行宝镜》附录就载有“裁衣吉星”一目,叙述二十八宿制衣之吉凶宜忌,如言角宿“安稳”亢宿“得食”氏宿“不安”房宿“益衣”心宿“盗贼”尾宿“必害”等。
这些专详某一用事的择日历书,极大地便利了人们择吉办事的需求。但政治军事生产与生活的各项用事累百逾千,很难将它们编注为历。即使有那么一些有志者将它们编注出来,人们也无法购置,特别是在纸张刚刚发明尚未普及,还主要依靠简犊绢帛作传播手段的时代。于是,人们不断探寻更为简捷便利的表现方法,由此产生了汉代择吉民俗的第二大特征:择吉日书开始与历书相结合。
择吉日书与历书始结合的汉代,被称为中国择吉具注历的草创时期。
择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除了发展之前的五行寄生十二宫和“三合理论”,汉代择吉理论有了新的内容,如关于五行生旺的理论。所谓五行生旺,是说随着阴阳两气的运行,五行会有旺相休囚死5种状态的变化。这也是择吉推衍衰旺的重要依据。这种说法战国时未见,至西汉始出现。还有关于“保义专制困”理论,更是后世众多阴阳数术遵循的重要理论之一。
这时期的择吉文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各种名称怪异的神煞来表现其基础理论。如东汉永元六年的木简历书,历注中就有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等十二值神。敦煌出土的汉代历书木简,有大时小时月煞土府等历注内容。
阴阳五行理论及神煞系统的完备,是汉代择吉文化发展完善的重要标志,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然而,择吉文化空前发展的同时,也带来择吉办法纷庞杂乱良莠不齐的情况,各家之间相互矛盾,让人茫然不知所从。
唐宋时期是择吉文化走向成熟与繁荣的时期,择吉理论更加成熟择吉神煞更趋完备择吉具注历也日渐完善,这一时期不仅是择吉文化的飞速发展时期,更为后世择吉文化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唐朝时期,人们一方面继承了前朝择吉发展的丰硕成果,一方面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环境中安心推衍阴阳,辩论吉凶,包括择吉在内的各种文化进入了飞速发展的辉煌时期。
国唐宋择吉文化的发展上《旧唐书吕才传》载:唐太宗时,下鉴于当时阴阳书发展过滥,穿凿讹伪甚多,各种无端的拘忌也不少,于是他命令吕才率领十多位学者共加刊正,削其浅俗,存其可用者,编成53卷,再保留旧书47卷,共计100卷,于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成书,颁行全国。如其《叙葬书》就对丧葬择日择地进行了批驳。但是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堪舆择吉繁荣昌盛的局面。此外,唐宋择吉文化还有一个特点:
择吉具注历日渐完善。两汉时,日书历书始结合,形成具注历日,经魏晋南北朝数百
年的传承发展,到了唐宋,已是羽翼渐丰。唐宋具注历书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
是木刻具注历,一是手抄具注历。
◆唐太宗像
择吉理论更趋成熟
唐宋择吉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阴阳五行学说普及九宫九星学说产生并广泛应用,以及六十甲子纳音五行的产生和应用。
阴阳五行学说自殷末周初产生,经战国时期的发展,渐趋成熟。隋朝萧吉作《五行大义》,集阴阳五行学说之大成,此后,这一理论在民间普及和应用。
九宫九星理论不仅应用于择吉具注历书,更广泛应用于算命。据《隋书经籍志》所载,魏晋南北朝流传下来的九宫卜命书共达22种之多。
六十甲子纳音五行,不仅在择吉文化而且在四柱预测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纳音为汉代易学术语,系将十二地支十二月十二方位八风及卦爻配纳十二律,故此得名。迄今所见的所有敦煌具注历书,每日干支之下无不附注纳音五行。以纳音五行占测六十甲子生人性情及吉凶宜忌者尤其普遍。直到今天,纳音五行理论在中国择吉文化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此外,择吉神煞的详备,也是唐宋择吉文化空前发展的一大表征。择吉主要是依据神煞来择日选时,因此,神煞的完备与否,直接标志着择吉文化的成熟程度。北宋雍熙三年的具注日历序中,明载太岁将军与诸年神的方位及出游时间,并强调人们切忌在太岁头上动土修造。序后有九星方位图,说明九色中依紫白二方修造,法出贵人,加官改职,横得财物,婚姻酒食……此时已具备了太岁月令和干支五行等三大神煞系统。
中国的择吉文化源远流长,在悠久的佛儒道及易经文化长河中,择吉文化与之融合演变,成为中国独特的择日择吉学,并一步步走向完善。清代是中国择吉文化发展最成熟形式最完备的时期。
生产与科学的进步,并没有减少人们对神灵的期待。因为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大了,更高层次的需要又被提上了日程。人类中永远不知满足的本能,使人类永不停止追国求。中国的择吉文化的发展过程十分漫长,上经春秋战国的初步繁荣,汉朝的空前发展,下繁荣成熟于唐宋,至清朝终臻于完善。五清代择吉文化的特点千清代是中国择吉与择吉具注历发展最为成熟完善的时期,当时,清政府下设的钦天监每年颁发《时宪书》(即具注历,因乾隆皇帝叫弘历,为避其讳,故改称《时宪书》)一册,供全国臣民择用。
据清代《时宪书》的内容与形式,我们可以看到:
第一,清代《时宪书》实现了年神与九星及二十四方位的结合,形成“年神方位图”,较之前代,至为简洁明了易懂。
第二,在月历方面,清代《时宪书》除了保存前代已有的月之大小月建交节日时天道方位月九星方位当月四大吉时等内容外,还将前代原属于日历部分的候应纳入月历之中,丰富了月历内容。
第三,在日历方面,清代《时宪书》每日所注,详于宜忌而寡于神煞。这与一般人使用《时宪书》的要求正相吻合,这一特点为近世注历家所沿袭。清代以后具注历书的变化,主要是在日历方面,注历家为满足社会各阶层民众的多种需求,在日之下增注了九星八卦以及每日卦运等内容,在宜忌方面增加了每日冲煞每日胎神和每日吉凶时辰等内容。
择吉文献《协纪辨方书》
清代择吉文化众说纷纭,发展出许多不同流派,彼此矛盾,令人无所适从。面对这种情况,康熙便命大学士李光地等人,编纂古典,御赐为《星历考原》,全书共六卷,以作为择吉术之正统。然而此书既没有对当时所流传的择吉的各种纰缪加以批驳,就连朝廷钦天监所编制的历书,也有很多过错未加校正。因此,其后乾隆又命允禄弘昼张照何国宗等将其重新校正,从根本理论到各类神煞,从抽象义例到具体推法,都以干支生克衰旺之理进行证伪辨谬,成为《协纪辨方书》,是目前关于择吉的最为完备的书籍。
《协纪辨方书》共一百多万字,编录了上千幅简洁的图表,几乎每个概念都对应一个图表,还对各种概念和从古到今的差异观念说法进行了考证辨疑,十分详备。全书共三十六卷,其中本原二卷,叙述择日的各种理论和相关历法知识,以正本清源,使人明白择吉术有所归依;义例六卷,介绍年月日时四大神煞之名称宜忌来源和性质等;立成宜忌用事各一卷,公规二卷,年表六卷,月表十二卷,日表一卷,使用二卷,附录辨伪各一卷。体例完备,考证细节,是目前关于择吉的最为完备的书籍。
古人择吉选日,并非信口胡言,而是根据一定的理论推衍出来的。可以说,择吉文化是一门尊崇自然顺从自然秩序,讲究与自然的平衡和谐的传统文化。
择吉文化乍看似乎光怪陆离,荒诞不经,其实内中却别有一番我们老祖先的学术义理可论。诸般吉凶宜忌之说,都是根据一定的理论推衍出来的。择吉的主要基础理论为:
国干支学说狭义上的择吉就是以干支历法为基础,根据年月日时所值吉凶神煞进行计算,综合参考,选择吉日吉时,确定趋避
的一种方法。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在中国古代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
“十二地支”。十干16和十二支依次相配。
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天干地支原本是古人记录年月日的符号,后来与阴阳五行卦爻等理论相结合,互为补充,构成了一套说明宇宙万物及人类社会的符号系统,是择吉最基本的理论基础。
用干支纪年纪日的办法和现在的纪时法比较起来,要显得笨拙些,但在中国历史上却差不多沿用于清灭亡以前的整个历史时期,而且直到现在,仍是港澳台地区新编择吉通书的主要依据。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说,可分为阴阳说与五行说,然而两者互为辅成,五行说必合阴阳,阴阳说必兼五行。
阴阳说早在夏朝就已形成,认为阴阳两种属性相反的气是天地万物的泉源。阴阳相合,万物生长,在天形成风云雷雨各种自然气象,在地形成河海山川等大地形体,在方位则是东西南北四方,在气候则为春夏秋冬四季。
天之四象,人有耳目口鼻为之对应;地之四象,人有气血骨肉为之对应;人又有三百六十骨节以应周天之数;所以天有四时,地有四方,人有四肢,指节可以观天,掌纹可以察天地人合一。发展到后来,甚至某命理师屈指一算,一看掌纹,能断出凶吉,其实这种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论断未免言过其实了。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以日常生活的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这五类物质各有不同属性,如木有生长发育之性;火有炎热向上之性;土有和平存实之性;金有肃杀收敛之性;水有寒凉滋润之性。五行说把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性质分别纳入这五大类的范畴。
五种元素在天上形成五星,即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在人就是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古代人认为这五类物质在天地之间形成串联,如果天上的木星有了变化地上的木类和人的仁心都随之发生变异,占星术就是以天地人三界相互影响为理论基础衍生而来的。
总之,把天干地支配以阴阳五行,形成所谓“干支五行说”,便成为包括择吉造命堪舆太乙六壬奇门遁甲禽星孤虚等神秘文化的理论渊源。
此外,还包括八卦学说(其中包括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十二月辟卦八卦纳甲三合小游年变卦,大游年变卦等)纳音纳甲十二客(即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二十八宿九星术(又称九宫算)六曜(又称孔明六曜星)黄道黑道等。
择吉文化的主流是健康文化,它主要展现了人们求福避祸的心理,表达了人们追求个人生活美满和社会安定的良好愿望,择吉习俗实质上已经成为人们既娱神又娱己的丰富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
由于历史演变的原因,很长时期择吉文化被蒙上了封建迷信的色彩。由于人们的中文化科技水平不一,遗风承传不同,受地理国环境的限制,对自然认识的局限,不免良莠上齐生,鱼龙混杂,但就择吉文化的整体而下言,其主流还是健康的。
择吉文化的流传意义
择吉文化的流传是人类祈望美好生活的内心向往,在很大程度上有美化心理追求高尚净化社会环境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充分体现在人们的艺术审美语言赞美中。在诸如绘画雕塑字形字意戏剧脸谱饰物和人类各行各业的活动中,甚至小至吃酒行令,无不打上人们祈望吉祥的烙印。
就择吉文化的流传而言,人类对自然现象的初浅认识发现和崇拜是对自然现象的仿制和运用,后是更深层次的研究和驾驭。它有推动人类发现自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作用力。这个作用充分体现在人类对日月星辰天道运行磁场运作河流山川以及自然灾害的防备上。
就择吉文化的神秘色彩而言,敬神惧鬼,是人类模拟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有约束人们心行规范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稳定社会,保护生态。这个作用充分体现在敬仰和惧怕某些人物某些自然现象上,不亚于现代的树新风立模范惩办刑事犯罪。
就择吉文化的民族传统遗风传统而言,上传下效,根深蒂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