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迎亲路上的禁忌 (2/2)
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中国择吉文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早立子”的祈生意义。其实洗三的仪式并非只是净身,也是处理脐带。现在来说,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洗毕,以伞遮婴儿至门外拜天地(打伞是为了避免婴儿的血腥气冒犯神灵,一说伞可使婴儿免遭妖魔侵害),祈求神灵保
佑“长命富
贵”。
另外,从中国人的数字观念看来,“三”字是个吉祥的数字,例如三星高照,三元及第,连升三级等。之所以给初生的婴儿洗澡叫“洗三”,显然也是用以表现对新生命的祝福。
“开奶”
旧时的习俗是婴儿“洗三”以后,就举行“开奶”仪式,母亲把奶挤在汤匙里,再找些上好陈年香墨磨成墨汁,在奶水里滴上两三滴,然后给婴孩吃下去,这种礼俗的用意,据说孩子长大后有文才。
关于初生婴儿要喝墨水,有一个故事。据说从前有个皇帝,规定在科举考试时,那些考得特别差的要罚喝墨水,理由是他们过去墨水喝少了,现在要多喝一点。后来民间就流传着以喝墨水多少来象征文才的俗语,再后来,人们把它具体化,趁孩子刚出生时,就给他喝点墨水,希望孩子长大后聪明成才。
还有些地区,在开奶前,有给婴儿吃黄连和尝五味的习俗。事前请一位善说喜话的妇女,将黄莲汤沾数滴,滴于婴儿嘴上,边滴边说:“好乖乖,三朝吃得黄连苦,来日年年吃蜜糖。”然后再将用肥肉状元糕酒鱼糖等食品制成的八仙(鲜)汤,用手指蘸少许,涂于婴儿嘴唇上,并说吉语:“吃了肉长得胖”,“吃了糖和鱼,日日有富余”。这种习俗是一种祈求婴儿幸福安康的活动。
“落地林”
这也是汉族民间的育儿风俗。落地林又称“三日林”,即在婴儿落地后三日时造林,流行于浙江山东等部分山区。一般是“春栽木,冬栽竹”。一是以树喻人,落地生根,根深叶茂。二是为婴儿成人后婚嫁准备木材。造完林,封山十八年,然后砍伐作婚礼开支或做婚礼家具。也有在婴儿满月前邀亲朋好友造林的。
期待新生命降生是令人喜悦的,但是新生命的成长需要一个艰苦的抚育过程。面对人生存的大千世界,环境冷暖的变化,疾病的侵袭,幼小而稚嫩的生命常处于威胁之中,由此形成了一系列的保婴习俗。
满月,标志着婴儿已经度过了生命中最为脆弱的阶段。所以,孩子满月就形成了一个重要的人生礼俗,包括“满月酒”和“满月头”两项内容,庆祝婴儿健康成长,祈求孩子一生如意。
婴儿出生满一个月时,叫“满月”。
一般男婴在出生后第三十天,女婴则是第
大二十九天,满月时所做的庆贺称“做满中月”,有些人选在第二十四天,取二十四孝国之意,希望小孩长大后如同二十四孝中的人上物一样孝顺父母。下中国的许多民族都有“做满月”的习俗。五满月酒庆贺千满月这天,一般家庭都要办“满月
年
酒”来宴请看望小孩的亲朋好友。
婴儿身穿新衣,甜蜜地睡在母亲或祖母的怀里,与长辈见面,接受长辈们馈赠的礼物或“压岁钱”。特别是外婆,更要事先准备好各种食品和孩子的衣裤鞋帽,早早赶来,看望小外孙(小外孙女)和女儿。外婆给小外孙的礼物一般包括120个粽子120个馒头80个鸡蛋春夏秋冬衣服8套或10套鞋帽。帽子中,必须有一顶“荷花帽”,兆示孩子像荷花一样生根开花结子,一生吉祥。
134
酒席散时,主人要向宾客分送“红蛋”“红长生果”(染红的花生)。满月酒后的当天或第二天,家里还要向街坊邻里分送“红蛋”“红长生果”和“长寿面”,让众人分享喜悦。
在江苏浙江一些地方,生活富裕的家庭,不但要做满月酒款待亲友,还要张灯结彩,请来艺人演唱助兴。陕西一些家庭,做满月酒时还要请来皮影戏班,吹拉弹唱,热闹非凡。
满月头祈吉
满月择吉礼俗中,最重要的是“剃满月头”。旧时民间认为胎发是从母体中带来的,沾染有母体的血污及秽气,所以要剃去,以免触犯神灵。
各地剪胎发的时间不甚相同,但一般是在百天或满月。民间更有择吉日剃头的口诀:“初七十三二十三,初八长命十五安。”
剃满月头时,先将鸡蛋鸭蛋荆介(去风)和水,煮成“剃头水”;蛋黄和青葱汁,拌和备用。理完发后,从水中拿起鸡蛋和鸭蛋在婴儿脸上身上滚动比划,口中吟道“鸡蛋面,鸭蛋身”,寓意婴儿健美。再将蛋黄葱汁涂抹头顶,俗称可以帮助去掉头上的污垢,加葱是暗喻婴儿将来聪明,“葱”与“聪”谐音。此外,葱的生命力旺盛,栽于泥土,便能生根发芽,四季常青,预兆孩子像葱一样,茁壮成长。
旧时富贵人家还要特地请理发师到家中为婴儿剃胎头。理发师一进门就得边走边说:“一进大门步步宽,脚上踏着紫金砖。紫金砖上生莲子,莲子上面落凤凰。凤凰不落无宝地,状元一定落在你府上。”给男孩子剃头时,头顶囟门处留一块方形的头发,女孩子则留一块桃形的头发。方形的发型象征古代做官人戴的乌纱帽的两片纱帽叶子,桃形发型是象征长大后像桃花一样美丽漂亮。
要注意的是,给婴儿剃头发,剃得不干净不要紧,但绝不能把头皮剃破。剃下的胎发要收集起来,带湿搓成桂圆般大小的圆球,用彩色丝线穿好挂在婴儿的床上,据说这样能长胆量,江西一带将剃下的头发用红纸包好后放在大门顶上,意谓步步登高。
还有的人家不仅剃胎发,还要为小儿剃去眉毛,民间认为小儿的眉毛剃去将来可以长得更加浓黑,同时也可以使小儿长大后知道“眉高眼低”(即知情识理)。如果不把从娘胎中带出来的眉毛剃掉,将来看蒸糯糕或酿酒会丧生。如今,扬州民间仍有为小儿剃胎发的习俗,有人家把小儿的胎发加工成一支毛笔,以作纪念,更丰富了文化内涵。
满月之后,还有在孩子降生一百天时举行的庆贺仪式。旧时,民间以为,婴儿长至百日,基本摆脱早夭之患,有“一个月红孩儿,两个月毛孩儿,三个月看孩儿”的俗语。做百日,又称“百岁”“百禄”“百晬”等,含义都是祝福小孩能够健康成长。
汉族大部分地区,在婴儿出生百日后要举行“百日礼”。这一习俗由来已久。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育子》载:“生子百日,置会,谓之百
。”宋代吴自牧《梦梁录
育子》:“生于百时,即一百日,亦开筵作庆。”明时,称为百岁。明代沈榜《宛署杂记》云:“一百日,曰婴儿百岁。”
百岁,又称百
百禄,从称谓可以看出,这一习俗兆示着婴儿健康成长幸福长寿。旧时,在这一天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要为婴儿穿“百家衣”戴长命锁。
穿百家衣
旧时,没有各种预防疾病的疫苗,也没有较好的医疗条件,婴儿的死亡率很高。尤其是男婴稀少的家庭更是提心吊胆。于是,人们就希望借禳灾的办法度过危厄。小儿穿百家衣就是这种观念下的风俗。
百家衣,是从各家讨来的碎花布缝成的衣服。百家,自然只是一种象征。民间认为,百家衣不仅能遮蔽身体,还能保佑婴儿消灾免病,平安长寿。而且讨的人家越多越好,布的颜色也是多种为上。
百家衣最重紫色,但也唯有紫色较难讨换,因为“紫”谐音“子”,人们不愿把子送人,所以只有到孤寡老人处较容易讨到。这一天还喝喜酒吃喜面,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祝贺孩子长命百岁。
戴长命锁
长命锁,也叫百岁锁百家锁,是挂在儿童脖子上的一种佩饰品。长命锁的形状如古锁,锁上有文字或图
136
案。文字多为“长命百
◆百家衣岁”“富贵长命”等吉词,图案则为象征福寿绵延不断的景物,如“麒麟送子”等吉祥图案,下边坠有许多小铃铛。
旧时,民间在婴儿出生百日时,外婆须送来婴儿的衣饰,其中必不可少的要有“百岁锁”,以此为小儿祈福求寿。“百家锁”是在儿童过“百
儿”以前,父母向亲朋好友及街坊邻居等一百户人家象征性地布施很少量的钱,购置或打制而成。所以,有的地方有向乞丐换小钱购锁的习俗,因乞丐的钱都是挨家挨户乞讨而来的,取其百家讨得之意。此举与百家衣意义相同,戴上可使幼儿健康成长,一般要戴到12岁。
有些地区,给婴儿过百岁时,不过整百日的。一般只过九十八天或九十九天。俗称“抽(减)天数”。迷信的人把一切不可解的事不能抗御的灾难都归于上天安排的命运,称为天数。有抽掉天数和减少天数之意。
另外,民间还有一种“蒸百岁”的习俗。当日,婴儿的外婆家,要蒸发面小馒头五十个,蒸长寿菜(马齿菜)馅小饺子五十个,予以赠送,谓之“蒸百岁”,有争取百岁之意,以祝愿婴儿无病无灾,长命百岁。馒头还要特意点上红点儿,以示庆祥。而且,小馒头和小饺子要装满一“升”,同时邀请一位刘姓的妇女分送给四邻八家食用。取留住一升(生)之意,更有求得乡邻日后对娇子多多包容的期待。
百岁之时的种种风俗,实际上都是为一种寄望,借以祝福孩子健康成长,平安长寿。
周岁,是小孩诞生礼的最后一个高潮。这和满月百日一样,十分受重视。在这一天还要特别举行检验小孩天赋和卜测未来前途的“抓周”仪式。现在大部分家庭当然不会相信抓周有如此神妙的功能,但抓周作为一种富有童趣的游戏,仍为家庭增添了许多欢乐。
婴儿出生满一年,即周岁。周岁这天,一般人家设宴一两桌以招待外婆家与至亲好友。富豪与文人墨客则繁,除大办酒席外,还需用筛镜(筛子放在稻箩上,箩内放面镜子)摆上各具象征意义的物品,如文房四宝刀剑玩具算盘胭脂水粉等物,让孩子随意抓取,以被抓之物作为预示孩子成年以后的发展趋向。
抓周的历史渊源
抓周,是以让小孩抓物的方式来测试小孩未来的志向,在古代又叫“试儿”。这一习俗,由来已久,据史料记载,可上溯到南北朝时代。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风
138
◆抓周银挂件
操》中记载:“江南风俗,儿生一期(即一周岁),为制新衣,盟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可见这种习俗当时主要流行于南方。
唐宋时代,抓周更为流行。当时,富贵人家将抓周看得十分隆重。宋代吴自牧《梦梁录
育子》载:“其家罗列锦席于中堂,烧香秉烛,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戥子彩缎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线应用物件并儿戏物,却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谶。”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育子》谓此为“小孩之盛礼”。这天还要设宴款待亲朋,同时接受亲朋的礼物,有的还要演戏助兴。
历史上,古人非常相信抓周的灵验。如《宋史》中记载,曹彬周岁时,父母将“百玩之具”放在席子上,看他到底抓什么。只见小曹彬,左手抓了干戈(武器,意味着能征善战),右手取了祭祀用的礼器(表示执掌祭礼,有很高的地位),过一会儿,又爬过去抓了一个印(权力的象征),而对其他东西就跟没看见一样。大家都感到非常惊异。而曹彬长大后,果然以武功挂印,官至枢密使等职。
古典名著《红楼梦》里关于贾宝玉的抓周也十分有趣。“……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那些脂粉钗环拿来玩弄。那政老爷便不喜欢,说他将来是个酒色之徒耳……”而宝玉长大后果真喜欢在女孩儿圈子里转。
一岁的孩子在抓周时手持何物,就成为将来从事职业的征兆,传说也罢,小说也罢,都把抓周描绘得很灵验。
抓周的祈吉意义
抓周习俗曾流行于全国各地,抓周的要旨是预测幼儿的性情志趣和未来前途。
由于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所摆的物品也不同:朝鲜族所摆的是弓箭书笔糕点钱剪刀红豆粥等(红豆粥有避邪作用)。《中华风俗志》中记载,北京小孩抓周则摆放士农工商等各种社会角色所用的器具,除笔墨砚外,还有算盘尺印等让小孩随意选择。
有的地区,抓周还有祖先认同的意义。如有些少数民族在小儿周岁时,外婆家要给小孩送全套的服装和装饰品,这些礼物要送到祖先的牌前,让祖先首先享受,然后抱幼儿在祖先牌前抓周。他们所摆的物品除有象征社会角色的意义外,还放置蕉梨,蕉梨的寓意是招来小弟弟,一般是希冀女换男,这就具有祈求生育的意味了。还摆放芋,代表兴旺,摆放橘子,代表吉祥等。
从抓周时摆设的物品和家人亲朋的反应,可以清楚地看出当时社会的价值观。中国历来以做官为“人上人”,读书是为了做官,习武也是为了做官,看不起商人工匠手艺人。这种充满封建色彩的观念,在长辈对下一代的期望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抓周虽然不一定能测出孩子的将来,倒是可以测出时代和社会价值观念演变的脉搏。
名字是陪伴一生的指代符号。因此,民间世俗对取名有千奇百怪的讲究,但归根结底趋于一点:以名择吉。即父母在望子顺遂平安成人的基础上,又望子成龙,望子福禄寿财皆如意。
所谓“名”,是一个人的称号。把个人命运与名字联系起来,是原始思维名实不分的结果。在汉族地区,取名格外神圣,人生的一切几乎都由名左右,似乎人存在于世界上的实质就是存在于语言中。
吉名中的阴阳平衡
中国人素来以阴阳分万物,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逃不出“阴阳”分别和“阴阳平衡”的法则,所以在取名时讲求阴阳平衡,认为人的姓名阴阳平衡者为吉,反之为凶。
理数阴阳平衡:民俗从“理”和“数”两个方面划分阴阳,所谓“理”,即是“理义”,例如,以天地男女南
140
◆阴阳。古人取名讲求阴阳平衡。
北前后左右表里明暗这些相对的概
念来说,它们的阴阳“理”义是:天地:天为阳,地为阴;男女:男为阳,女为阴;南北:南为阳,北为阴;前后:前为阳,后为阴;左右:左为阳,右为阴;表里:表为阳,里为阴;明暗:明为阳,暗为阴。所谓“数”,指的是以数目(笔划)论阴
阳,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即:一三五七九为阳,二四六八十为阴。
汉字一般都有“理”和“数”这两个方面,既有字义,又有笔画。例如“王”字,以字义上看,王为男性,且高高在上,故为阳;从笔画上看,王为四画,是双数,故为阴。因此“王”字是理阳数阴。又如“凤”字,从字义上看,它与“龙”相对,“龙”为阳,“凤”为阴;从笔画上看,凤为四划,也属阴,故“凤”字的理和数都是阴。阴阳以易经中的符号(阳)(阴)表示。
民俗认为取名要理数阴阳平衡,首先要求最好每个字在理和数两方面阴阳俱备,如“王”字,理为阳,数为阴,吉;“凤”字,理为阴,数也阴,就不太好。其次是要求名字的理数阴阳之和平衡。
性格阴阳平衡:小孩一落地就要取名,这时候根本无以知道他的性格,因此这里所谓“性格阴阳平衡”的要求,是针对小孩逐渐长成以后改名而言的。
性格阴阳平衡的总原则是阴阳补救,即对于阳刚之气太盛的人,以阴(名)去补救;对于阴柔之气太盛的人,则以阳(名)去补救,以求达到姓名(字)与人(性格)的阴阳平衡。
许多人认为,阴阳平衡取名实属文字游戏,但性格阴阳平衡却有某些可取之处。例如:为脾气暴躁的人取个温文尔雅的名字,被取名的当事人也许能从别人的呼唤声中警醒自己。
吉名中的父母的期望
父母对孩子总是有许多美好的期望,一般被囊括为福禄寿喜财的范围中,或身体健康,或长命百岁,或升官发财等等。例如张进财李富贵刘长寿等名字。
还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今后免遭灾祸,祈求自然万物如明月巨石大树等的保护,于是给孩子取名为陈木生张月生李水生之类的名字。
此外,父母们也习惯于采用勇猛强壮的禽兽名字为男孩取名,以兆示孩子勇猛刚强。如鹏飞狮龙赵虎等等。还有父母给女儿取名“招弟”,希望下一个是男孩,或者取名“胜男”,希望女儿更胜男儿。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用贱名纳喜择吉。尤其是那些生过一个或几个孩子但都夭折的人,当他们又得到一个孩子时,往往会用贱名,以期可以禳灾祛病,祛除不祥。多以畜生为名,如猪儿小狗等,还有讨饭憨子一类。
在风风雨雨的自然界,人是非常渺小的,有的孩子体弱多病,有的孩子聪明异常,父母对这样的孩子有更多担心,惟恐养不活,一定要寻觅干亲共同护佑,以求吉祥长寿,平安成长。
生身的父母只有一个,可过去的孩子
同时有两对父母,这就是带孩子认干亲的习
大俗。干父母,既包括活着的,也包括故去的中历史名人,甚至有些地区拜认某些动植物乃国至无生命物为干父母。上拜干亲的一般习俗下干父母又称义父母干爹干妈寄父五寄母过房爷娘等。认干亲的习俗较为普千遍,各个地域不尽相同。一般都是双方先谈
年
妥,然后孩子的父亲备好礼物到干亲家。干爹干妈接受孩子的礼拜,送给孩子碗筷长命锁等礼物,并为小孩命名。有趣的是有的地区认贫穷的乞丐为干爹干妈,《新繁县志
礼俗志》载:有的孩子认干亲,先备酒肴伺于道路旁,求路过者起名。孩子和干亲只有一次交往,只祈求给取一名字而已。乞丐往往以“贱头贱脑”四字作答。因为乞丐走街串户,挨家乞讨,吃百家饭,生命力非常顽强,孩子的父母期望孩子能借乞丐起名增加孩子的福分。
142
已经故去的名人也可作为干亲。例如苏锡常一带大名鼎鼎的一位老寄爷(干爹),便是一位古代历史人物。无锡甘露镇北街有一座“甘露寺”,寺内的主人是一尊端坐的塑像,他就是隋朝司徒陈果仁,被当地人尊称“老寄爷”者。他生前为官清正廉明,政绩卓越,不幸被奸臣所害,服毒致死,故面色呈紫褐色。周围三省一市皆有到此认“老寄爷”者,历久不断。
拜其他为干亲
更为有趣的是,民间还有拜神鬼动植物,甚至无生命物等为干亲的。
神:江苏有人为小孩拜认神佛为寄父,称为过寄。过寄时,父亲进庙烧香,将一装
◆石婆婆山。鲁南有拜石婆婆为干娘的习俗。
有小孩年庚的红布袋(俗名过寄袋)悬于神佛橱上,寺僧为小孩取名,譬如神佛姓金,即名金生金寿等。此后每年年终,寺僧要给小孩送年夜饭,三年始毕;父母则常率小孩至庙拈香,呼神如寄爷。至小孩成年完婚后,才将神前过寄袋取回,名曰“拔袋”。
鬼:浙江杭州一带,小孩有拜无常鬼为干父的习俗。传说是无常鬼奉阎王爷派遣拘摄大限到者之魂,子女寄拜于他,即可不被拘魂而得长寿。
动物:浙江义乌南乡山区盛行小孩刚生下就认家畜为爹娘的习俗。如有的妇女生了第一二胎都不能养活,在下次临产时先祭拜猪栏土地菩萨或牛栏神爷,拜认他们为父母。
植物:寄拜的植物一般有树和竹。例如浙西有拜古树名木为“干爹”的习俗。因为他们的父母相信,古树参天,根深叶茂,福荫极广,一旦拜作“干爹”,就能保佑娃娃无病无灾,长命百岁。
无生命物:例如鲁南,普遍有为小孩长命,敬石婆婆拜石婆婆为干娘的习俗。他们认为拜石头为父母,得到石头的保佑,就能像石头一样平安免灾。
“拜干亲”这种保育择吉习俗,尽管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我们仍能从中找到一些共同之处,那就是:它们的本质都是对生命的爱护,对自身生命的关注,对历史延续的执著,却又用如此脆弱的方式。虽然,无论古今,这种习俗具有增强人们情感与联系的正向作用,但无论如何,对人的真正的纳喜毕竟无济于事。
旧时男女青年到一定年龄就要行成年礼,表示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古人认为,儿童成年后由于不再受神灵保佑,邪怪就可能乘虚而入,所以成年之日还得举行驱邪祈福活动。
成年,又叫“成丁”,中国传统的成年礼,为男子冠礼,女子笄礼。囿于男尊女卑的偏见,古人在言及成年仪礼时,一般只称“冠礼”。冠礼素为儒者所重,在儒教人的一生要经历“冠礼婚礼丧礼祭礼”,冠礼就是四礼之一,可见古人对其重视程度。
冠礼择吉日
《礼记
曲礼》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先民以男子20岁女子16岁为成人的年龄门槛。
由《仪礼》《礼记》等古代经典对冠礼笄礼的记述可知,古时行冠礼,要先
144
◆玉冠
通过卜筮来选择吉日,选择实行冠礼的嘉宾。见于《礼记
冠义》:“古者冠礼,筮日筮宾,所以敬冠事。”
关于行冠礼的月份,根据史料记载分析,自周至汉,公侯贵族举行冠礼没有常月;两汉时以正月行冠礼为多。而行冠礼的日子主要有甲子甲寅丙子壬子己酉等日。
成年祭神灵
俗信,儿童从初生至成年以前,不仅为父母长辈所抚养照护,而且还受到有关神灵,如临水夫人观音菩萨妈祖祖宗床母注生娘娘或七娘妈等的保佑与庇护,一旦成年,这种保佑和庇护就结束了。因此,成年者首要之事就是祭拜神灵,感谢其多年护佑的恩典,同时祈求往后继续赐福。
如闽南地区崇信七娘妈者,有孩子及成年之龄,便要于当年农历七月初七“七娘妈生”之日,举行隆重的“七夕祭”:用纸扎糊成一座“七娘妈亭”,置备丰厚祭品,按一定仪式供拜,然后将此亭焚化奉献给七娘妈。在长乐,孩子成年,家长须于当年的八月十五或十六日,在厅堂桌上摆设十碗菜,一只公鸡,烧纸钱以祭祀祖宗。
冠礼送祝福
古时行冠礼,提前沐浴斋戒大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冠礼前的沐浴,原则上,每个参礼及观礼者都应做好,尤其是冠者主人正宾赞者有司等主礼人员,重点是冠者和正宾。冠者沐浴更衣,可表达对成长的期待对神圣仪礼的敬畏,正宾神清气爽举止得当,可体现对主人盛情邀请的尊敬和感谢对冠者成年庄严时刻的尊重。
古时冠礼须用三种不同的帽加三次方毕,加冠同时还要颂读赞语和祝福之类的贺词。加冠后由宾为受礼者起一个“字”,《礼记
曲礼上》谓:“男子二十,冠而字”,《疏》加以解释,“人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原先的名只有父母长辈们可呼唤。冠礼当日还要蒸制“上头糕”分赠亲朋邻里,还要设宴招待宾客,家人及亲友也须具礼为之庆贺。
女子笄礼一般由母亲加笄,出席仪式者多为女宾,仪式较男子成年礼为简。女子成年礼后,除书香门第女子外,一般不起字。吴江有些地方多将“及笄礼”选在七月初七日“乞巧节”举行,一是希望有织女之巧,二是希望找到如意郎君。
并不是人的每一个生日都可以称作“寿”,按照中国民间传统习俗,人进入到五十岁以后才开始举行“寿礼”。古时关于寿诞还有很多美称,如60岁花甲,77岁称喜寿等,其中蕴含对祝寿之人长寿的祝福。
幼少青壮年的生日礼仪,叫做“过生日”,而不能叫做“祝寿”,俗以为这样叫是会“折寿”“短命”的。那么,在什么年龄“过生日”才能叫“祝寿”呢?中国民间传统习俗,祝寿活动一般都要到五十岁以后才开始举行,越到老年,祝寿活动的仪式也越是隆重。尤其是六十七十八十等整十岁生日,几乎每个家庭都要举办具有浓重喜庆色彩的庆祝活动。
特定年龄称谓
古人将做寿分为每十年一个年龄段。如六十岁七十岁八十岁九十岁,到了这个
148
◆“寿”字剪纸
年龄段就要大办,并且,每个年龄段又都有特定的年龄称谓。
男人五十岁被称作“天命之年”或“知命之年”。源自《论语
为政》:“……五十而知天命……”这个知命就是孔子所说的,作为君子建立了一个自循环的系统,他内心会有一种淡定的力量去对抗外界,这就是知命。传统习俗中,此时就可以开始祝寿了。
六十岁被称为“花甲之年”“耳顺之年”。“花甲”一词源于古代用天干地支计算年龄的方法。天干地支搭配循环60次,正好是一个轮回,也就是一个甲子。一个人活到60岁也就过完了一个甲子,相当于完成了天地宇宙人生的一个完整周期,在开始一个新的生命周期时庆寿,不仅含有“生的延续”的意味,还有祈福祝愿的含义。六十岁又称“耳顺之年”,是来自孔子“六十而耳顺”的说法。“顺,不逆也。耳闻其言则知其微旨而不逆也。”也就是说,人到六十,能明察分辨,听得进各种不同的言辞,为人处世到了相当圆熟的时期。
人进入七十岁也就是步入古稀之年。“古稀”一词源于唐代诗人杜甫《曲江三首》中的“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世间普遍认为七十岁是人生一道高高的门槛,能活过七十岁的人少之又少,所以人们称七十为“占稀之年”,庆七十大寿要比六十大寿还要隆重热烈。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的高龄老人。《礼记
曲礼上》载:“八十九十日耄。”祝寿还要隆重。
期颐指人满百岁,“期颐”一词源于《礼记》:“百年日期颐”。颐,就是养的意思。苏轼《次韵子由三首》中有“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的诗句。百岁以上的寿星,也有以“天年”作喻的,意思是上天赐予的高寿。
祝寿的称呼
此外,关于祝寿的称呼,民间还有喜寿米寿白寿茶寿四个专门的称呼。这四个称呼的由来,皆与汉字有关。
七十七岁称“喜寿”。因为“喜”字的草体字犹如“七十七”三个字组成。因此有人望字生义,便把七十七岁称为“喜寿”。
八十八岁称“米寿”。因为“米”字本身便是“八十八”三个字组成的。我们可以把“米”字拆开来看:上面两点像个倒写的“八”字,中间是个“十”字,下面又是个“八”字,合起来正好是八十八。
九十九岁称“白寿”。因为“白”字是“百”字缺“一”,百缺一正好是九十九。
一百零八岁称“茶寿”。因为“茶”字是双“十”构成的草字头,即二十;中部是“八”,下部是“木”,即由“十”和“八”构成“十八”。草字头的“二十”再加上下部的“八十八”,一共是一百零八。因此祝寿送茶即表示长寿,成了不少民族的民间习俗。用茶祝寿,不仅有享尽天年的祝愿,而且茶能防病养生,对长寿也有作用,这样就含有了两层意思。
健康长寿幸福吉祥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永恒不变的追求和向往。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无一不祈盼自己能够“长命百岁”,“寿比南山”。因此,中国人在选择祝寿的时间上常常表现出浓厚而神秘的择吉色彩。
中国人的祝寿行为,是与生命观念紧
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心理上极度延续生
大命逃避死亡,致使祝寿文化中对于数字吉
中凶的选择尤为重视。
国做寿重“九”的吉俗
上中国人在举办祝寿活动时,经常
下有做“九”不做“十”的习俗。本来逢
五上五十六十七十和八十等整十岁寿
千
年
150
◆福禄寿三星
辰,是最值得庆贺和纪念的日子,然而许多人却偏要将其提前到四十九五十九六十九七十九岁时来举行庆祝仪式,而到了整十岁生日时,反而默默无闻,无所表示了。因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十”有着“到头”“顶点”的意思,做了整十岁的生日,似乎就会将寿做完了,这当然是很不吉利的。因此,人们经常将整十岁的寿辰提前到逢九的寿辰来做,以表寿运永远没有尽头。“做九不做十”的祝寿迷信之所以在一部分中国民众的生活行为中广为盛行,还由于“九”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一个吉利的数字。“九”与“久”谐音,寓有生命长久旷日持久等意义,这对于做寿之人希望长寿的心理当然是较为相称的。
不吉之年的禳解
寿诞中的不吉之年也叫寿关。传统时代,寿关的阴影无时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被认为是决定人们安危祸福生死存亡的重要时刻。
被中国传统民众认为是寿关的年龄数有许多个,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六十六岁。俗语云:“六十六,天皇老子吃块肉。”意思是到了六十六岁时寿命要被上天夺走,情况十分危急。因此禳解的方式最为繁多。例如上海地区,女儿要准备猪肉六十六块,让做寿的父母一餐吃完,这是表示将灾祸转移到猪肉的身上,以后父母便可以太平无事。北京地区则要杀猪宰羊并将其肉拿到路上去散发于众,意为肉已掉过,今后寿者就可以消灾弭祸,高枕无忧了。此外还有家中的女儿为父母献红色衣裤红色腰带等习俗,中国人历来将红色视为吉祥之色,很明显是含有以正压邪以吉驱凶等意蕴。
除了六十六岁以外,五十五七十三八十四,以及各种“明九”和“暗九”等年龄数也常被旧时百姓认为是寿命中的关口。(“明九”是指带“九”字的年龄数,如四十九五十九六十九;“暗九”是指“九”的倍数年龄,如五十四六十三七十二八十一。)俗语云:“人活五十五,阎王数一数”,“七十三,八十四,阎王叫你商量事”,意思是到了五十五七十三八十四这些年龄数时,阎王就要来向你索命,生命很难持久。根据各种寿关的特点以及不同地区的习俗,禳解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过去北京地区的民众在过五十五岁寿关时,先要向阎王献一道祈求增福延寿的表文,在祝寿活动结束后由寿者亲自焚化表文,然后把一些现钞扔在街上,表示驱邪逐灾之意。在“明九”和“暗九”的关口,旧时要穿大红色内衣,还要系红腰带,镇邪过关。
其实人到了五十多岁以上的年龄时,身体机能有所下降,死亡概率有所增加,这是很正常的自然规律,寿关禳解是传统时代的人们为了延长寿命逃避死亡而采取的一种幻想手段。现今,六十六岁吃六十六块肉,穿红色衣服之类的行为虽然仍有所存在,但其意义却与以前大为不同,已经变成人们为了增添祝寿喜庆气氛而采取的一种娱乐方式,或者为了表达自己对于老人关心爱护之意的一种手段。
中国自古就被称为礼仪之邦,尊老爱幼一直是我们的传统美德。祈寿中的一些吉俗仍被我们现代人所接受和传承。其中寿堂布置中的种种讲究都与渴望长寿的心理紧密联系在一起。
《列子》曾指出:“生民之不得休息,为四事故:一为寿,二为名,三为位,四为
大货。”《列子
杨朱》寿考被视为人生五福中的第一福,成为人生追求的第一要素,可见古国人对寿命的重视程度,而寿辰也就理所当然地上成为人们从古至今非常重视礼俗。所以在寿堂下布置上的种种仪规,有着不亚于婚礼的铺排陈五设,尽量表现其中的喜庆气氛,是万万马虎不
千
得的。
年
寿堂布置传吉祥
寿堂,说得
通俗一点就是用
来举行祝寿仪式
的房间。
中国人以
前的住房一般都
有厅堂与厢房之
分,寿堂就布置
在厅堂之中。在
一般家庭中,平
152
时厅堂内的布置和陈设比较简◆老寿星单,厅堂中央放上一张案桌,旁边放上几把椅子,就算较为像样的摆设了。较为富裕的人家,最多只是在案桌上摆上几只花瓶,挂上几幅古画。但到了家中有人祝寿之时,厅堂四周要张灯结彩,陈列各种古玩画轴与器物,案桌的中间置放大香炉一个。炉中插着长达一尺宽至数寸的寿香,香体盘成一个大大的“寿”字。旁边是一对插有重达一至三公斤的蜡烛的蜡扦,烛体上绘有金色的寿字与各种彩绘的吉祥图案。厅堂正面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充满喜庆吉祥色彩的寿星图,图中的老寿星笑容可掬,头部隆起,一手拄拐杖,一手捧仙桃。如果是为妇女祝寿,也有挂年轻美貌手提花篮或捧着仙桃的麻姑图像的。也有挂上一幅书有大大的“寿”字图案的。案桌的旁边有两把沉重的太师椅,是专为寿公寿婆准备的,以便接受儿孙们的叩拜。
“早立子”的祈生意义。其实洗三的仪式并非只是净身,也是处理脐带。现在来说,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洗毕,以伞遮婴儿至门外拜天地(打伞是为了避免婴儿的血腥气冒犯神灵,一说伞可使婴儿免遭妖魔侵害),祈求神灵保
佑“长命富
贵”。
另外,从中国人的数字观念看来,“三”字是个吉祥的数字,例如三星高照,三元及第,连升三级等。之所以给初生的婴儿洗澡叫“洗三”,显然也是用以表现对新生命的祝福。
“开奶”
旧时的习俗是婴儿“洗三”以后,就举行“开奶”仪式,母亲把奶挤在汤匙里,再找些上好陈年香墨磨成墨汁,在奶水里滴上两三滴,然后给婴孩吃下去,这种礼俗的用意,据说孩子长大后有文才。
关于初生婴儿要喝墨水,有一个故事。据说从前有个皇帝,规定在科举考试时,那些考得特别差的要罚喝墨水,理由是他们过去墨水喝少了,现在要多喝一点。后来民间就流传着以喝墨水多少来象征文才的俗语,再后来,人们把它具体化,趁孩子刚出生时,就给他喝点墨水,希望孩子长大后聪明成才。
还有些地区,在开奶前,有给婴儿吃黄连和尝五味的习俗。事前请一位善说喜话的妇女,将黄莲汤沾数滴,滴于婴儿嘴上,边滴边说:“好乖乖,三朝吃得黄连苦,来日年年吃蜜糖。”然后再将用肥肉状元糕酒鱼糖等食品制成的八仙(鲜)汤,用手指蘸少许,涂于婴儿嘴唇上,并说吉语:“吃了肉长得胖”,“吃了糖和鱼,日日有富余”。这种习俗是一种祈求婴儿幸福安康的活动。
“落地林”
这也是汉族民间的育儿风俗。落地林又称“三日林”,即在婴儿落地后三日时造林,流行于浙江山东等部分山区。一般是“春栽木,冬栽竹”。一是以树喻人,落地生根,根深叶茂。二是为婴儿成人后婚嫁准备木材。造完林,封山十八年,然后砍伐作婚礼开支或做婚礼家具。也有在婴儿满月前邀亲朋好友造林的。
期待新生命降生是令人喜悦的,但是新生命的成长需要一个艰苦的抚育过程。面对人生存的大千世界,环境冷暖的变化,疾病的侵袭,幼小而稚嫩的生命常处于威胁之中,由此形成了一系列的保婴习俗。
满月,标志着婴儿已经度过了生命中最为脆弱的阶段。所以,孩子满月就形成了一个重要的人生礼俗,包括“满月酒”和“满月头”两项内容,庆祝婴儿健康成长,祈求孩子一生如意。
婴儿出生满一个月时,叫“满月”。
一般男婴在出生后第三十天,女婴则是第
大二十九天,满月时所做的庆贺称“做满中月”,有些人选在第二十四天,取二十四孝国之意,希望小孩长大后如同二十四孝中的人上物一样孝顺父母。下中国的许多民族都有“做满月”的习俗。五满月酒庆贺千满月这天,一般家庭都要办“满月
年
酒”来宴请看望小孩的亲朋好友。
婴儿身穿新衣,甜蜜地睡在母亲或祖母的怀里,与长辈见面,接受长辈们馈赠的礼物或“压岁钱”。特别是外婆,更要事先准备好各种食品和孩子的衣裤鞋帽,早早赶来,看望小外孙(小外孙女)和女儿。外婆给小外孙的礼物一般包括120个粽子120个馒头80个鸡蛋春夏秋冬衣服8套或10套鞋帽。帽子中,必须有一顶“荷花帽”,兆示孩子像荷花一样生根开花结子,一生吉祥。
134
酒席散时,主人要向宾客分送“红蛋”“红长生果”(染红的花生)。满月酒后的当天或第二天,家里还要向街坊邻里分送“红蛋”“红长生果”和“长寿面”,让众人分享喜悦。
在江苏浙江一些地方,生活富裕的家庭,不但要做满月酒款待亲友,还要张灯结彩,请来艺人演唱助兴。陕西一些家庭,做满月酒时还要请来皮影戏班,吹拉弹唱,热闹非凡。
满月头祈吉
满月择吉礼俗中,最重要的是“剃满月头”。旧时民间认为胎发是从母体中带来的,沾染有母体的血污及秽气,所以要剃去,以免触犯神灵。
各地剪胎发的时间不甚相同,但一般是在百天或满月。民间更有择吉日剃头的口诀:“初七十三二十三,初八长命十五安。”
剃满月头时,先将鸡蛋鸭蛋荆介(去风)和水,煮成“剃头水”;蛋黄和青葱汁,拌和备用。理完发后,从水中拿起鸡蛋和鸭蛋在婴儿脸上身上滚动比划,口中吟道“鸡蛋面,鸭蛋身”,寓意婴儿健美。再将蛋黄葱汁涂抹头顶,俗称可以帮助去掉头上的污垢,加葱是暗喻婴儿将来聪明,“葱”与“聪”谐音。此外,葱的生命力旺盛,栽于泥土,便能生根发芽,四季常青,预兆孩子像葱一样,茁壮成长。
旧时富贵人家还要特地请理发师到家中为婴儿剃胎头。理发师一进门就得边走边说:“一进大门步步宽,脚上踏着紫金砖。紫金砖上生莲子,莲子上面落凤凰。凤凰不落无宝地,状元一定落在你府上。”给男孩子剃头时,头顶囟门处留一块方形的头发,女孩子则留一块桃形的头发。方形的发型象征古代做官人戴的乌纱帽的两片纱帽叶子,桃形发型是象征长大后像桃花一样美丽漂亮。
要注意的是,给婴儿剃头发,剃得不干净不要紧,但绝不能把头皮剃破。剃下的胎发要收集起来,带湿搓成桂圆般大小的圆球,用彩色丝线穿好挂在婴儿的床上,据说这样能长胆量,江西一带将剃下的头发用红纸包好后放在大门顶上,意谓步步登高。
还有的人家不仅剃胎发,还要为小儿剃去眉毛,民间认为小儿的眉毛剃去将来可以长得更加浓黑,同时也可以使小儿长大后知道“眉高眼低”(即知情识理)。如果不把从娘胎中带出来的眉毛剃掉,将来看蒸糯糕或酿酒会丧生。如今,扬州民间仍有为小儿剃胎发的习俗,有人家把小儿的胎发加工成一支毛笔,以作纪念,更丰富了文化内涵。
满月之后,还有在孩子降生一百天时举行的庆贺仪式。旧时,民间以为,婴儿长至百日,基本摆脱早夭之患,有“一个月红孩儿,两个月毛孩儿,三个月看孩儿”的俗语。做百日,又称“百岁”“百禄”“百晬”等,含义都是祝福小孩能够健康成长。
汉族大部分地区,在婴儿出生百日后要举行“百日礼”。这一习俗由来已久。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育子》载:“生子百日,置会,谓之百
。”宋代吴自牧《梦梁录
育子》:“生于百时,即一百日,亦开筵作庆。”明时,称为百岁。明代沈榜《宛署杂记》云:“一百日,曰婴儿百岁。”
百岁,又称百
百禄,从称谓可以看出,这一习俗兆示着婴儿健康成长幸福长寿。旧时,在这一天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要为婴儿穿“百家衣”戴长命锁。
穿百家衣
旧时,没有各种预防疾病的疫苗,也没有较好的医疗条件,婴儿的死亡率很高。尤其是男婴稀少的家庭更是提心吊胆。于是,人们就希望借禳灾的办法度过危厄。小儿穿百家衣就是这种观念下的风俗。
百家衣,是从各家讨来的碎花布缝成的衣服。百家,自然只是一种象征。民间认为,百家衣不仅能遮蔽身体,还能保佑婴儿消灾免病,平安长寿。而且讨的人家越多越好,布的颜色也是多种为上。
百家衣最重紫色,但也唯有紫色较难讨换,因为“紫”谐音“子”,人们不愿把子送人,所以只有到孤寡老人处较容易讨到。这一天还喝喜酒吃喜面,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祝贺孩子长命百岁。
戴长命锁
长命锁,也叫百岁锁百家锁,是挂在儿童脖子上的一种佩饰品。长命锁的形状如古锁,锁上有文字或图
136
案。文字多为“长命百
◆百家衣岁”“富贵长命”等吉词,图案则为象征福寿绵延不断的景物,如“麒麟送子”等吉祥图案,下边坠有许多小铃铛。
旧时,民间在婴儿出生百日时,外婆须送来婴儿的衣饰,其中必不可少的要有“百岁锁”,以此为小儿祈福求寿。“百家锁”是在儿童过“百
儿”以前,父母向亲朋好友及街坊邻居等一百户人家象征性地布施很少量的钱,购置或打制而成。所以,有的地方有向乞丐换小钱购锁的习俗,因乞丐的钱都是挨家挨户乞讨而来的,取其百家讨得之意。此举与百家衣意义相同,戴上可使幼儿健康成长,一般要戴到12岁。
有些地区,给婴儿过百岁时,不过整百日的。一般只过九十八天或九十九天。俗称“抽(减)天数”。迷信的人把一切不可解的事不能抗御的灾难都归于上天安排的命运,称为天数。有抽掉天数和减少天数之意。
另外,民间还有一种“蒸百岁”的习俗。当日,婴儿的外婆家,要蒸发面小馒头五十个,蒸长寿菜(马齿菜)馅小饺子五十个,予以赠送,谓之“蒸百岁”,有争取百岁之意,以祝愿婴儿无病无灾,长命百岁。馒头还要特意点上红点儿,以示庆祥。而且,小馒头和小饺子要装满一“升”,同时邀请一位刘姓的妇女分送给四邻八家食用。取留住一升(生)之意,更有求得乡邻日后对娇子多多包容的期待。
百岁之时的种种风俗,实际上都是为一种寄望,借以祝福孩子健康成长,平安长寿。
周岁,是小孩诞生礼的最后一个高潮。这和满月百日一样,十分受重视。在这一天还要特别举行检验小孩天赋和卜测未来前途的“抓周”仪式。现在大部分家庭当然不会相信抓周有如此神妙的功能,但抓周作为一种富有童趣的游戏,仍为家庭增添了许多欢乐。
婴儿出生满一年,即周岁。周岁这天,一般人家设宴一两桌以招待外婆家与至亲好友。富豪与文人墨客则繁,除大办酒席外,还需用筛镜(筛子放在稻箩上,箩内放面镜子)摆上各具象征意义的物品,如文房四宝刀剑玩具算盘胭脂水粉等物,让孩子随意抓取,以被抓之物作为预示孩子成年以后的发展趋向。
抓周的历史渊源
抓周,是以让小孩抓物的方式来测试小孩未来的志向,在古代又叫“试儿”。这一习俗,由来已久,据史料记载,可上溯到南北朝时代。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风
138
◆抓周银挂件
操》中记载:“江南风俗,儿生一期(即一周岁),为制新衣,盟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可见这种习俗当时主要流行于南方。
唐宋时代,抓周更为流行。当时,富贵人家将抓周看得十分隆重。宋代吴自牧《梦梁录
育子》载:“其家罗列锦席于中堂,烧香秉烛,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戥子彩缎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线应用物件并儿戏物,却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谶。”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育子》谓此为“小孩之盛礼”。这天还要设宴款待亲朋,同时接受亲朋的礼物,有的还要演戏助兴。
历史上,古人非常相信抓周的灵验。如《宋史》中记载,曹彬周岁时,父母将“百玩之具”放在席子上,看他到底抓什么。只见小曹彬,左手抓了干戈(武器,意味着能征善战),右手取了祭祀用的礼器(表示执掌祭礼,有很高的地位),过一会儿,又爬过去抓了一个印(权力的象征),而对其他东西就跟没看见一样。大家都感到非常惊异。而曹彬长大后,果然以武功挂印,官至枢密使等职。
古典名著《红楼梦》里关于贾宝玉的抓周也十分有趣。“……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那些脂粉钗环拿来玩弄。那政老爷便不喜欢,说他将来是个酒色之徒耳……”而宝玉长大后果真喜欢在女孩儿圈子里转。
一岁的孩子在抓周时手持何物,就成为将来从事职业的征兆,传说也罢,小说也罢,都把抓周描绘得很灵验。
抓周的祈吉意义
抓周习俗曾流行于全国各地,抓周的要旨是预测幼儿的性情志趣和未来前途。
由于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所摆的物品也不同:朝鲜族所摆的是弓箭书笔糕点钱剪刀红豆粥等(红豆粥有避邪作用)。《中华风俗志》中记载,北京小孩抓周则摆放士农工商等各种社会角色所用的器具,除笔墨砚外,还有算盘尺印等让小孩随意选择。
有的地区,抓周还有祖先认同的意义。如有些少数民族在小儿周岁时,外婆家要给小孩送全套的服装和装饰品,这些礼物要送到祖先的牌前,让祖先首先享受,然后抱幼儿在祖先牌前抓周。他们所摆的物品除有象征社会角色的意义外,还放置蕉梨,蕉梨的寓意是招来小弟弟,一般是希冀女换男,这就具有祈求生育的意味了。还摆放芋,代表兴旺,摆放橘子,代表吉祥等。
从抓周时摆设的物品和家人亲朋的反应,可以清楚地看出当时社会的价值观。中国历来以做官为“人上人”,读书是为了做官,习武也是为了做官,看不起商人工匠手艺人。这种充满封建色彩的观念,在长辈对下一代的期望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抓周虽然不一定能测出孩子的将来,倒是可以测出时代和社会价值观念演变的脉搏。
名字是陪伴一生的指代符号。因此,民间世俗对取名有千奇百怪的讲究,但归根结底趋于一点:以名择吉。即父母在望子顺遂平安成人的基础上,又望子成龙,望子福禄寿财皆如意。
所谓“名”,是一个人的称号。把个人命运与名字联系起来,是原始思维名实不分的结果。在汉族地区,取名格外神圣,人生的一切几乎都由名左右,似乎人存在于世界上的实质就是存在于语言中。
吉名中的阴阳平衡
中国人素来以阴阳分万物,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逃不出“阴阳”分别和“阴阳平衡”的法则,所以在取名时讲求阴阳平衡,认为人的姓名阴阳平衡者为吉,反之为凶。
理数阴阳平衡:民俗从“理”和“数”两个方面划分阴阳,所谓“理”,即是“理义”,例如,以天地男女南
140
◆阴阳。古人取名讲求阴阳平衡。
北前后左右表里明暗这些相对的概
念来说,它们的阴阳“理”义是:天地:天为阳,地为阴;男女:男为阳,女为阴;南北:南为阳,北为阴;前后:前为阳,后为阴;左右:左为阳,右为阴;表里:表为阳,里为阴;明暗:明为阳,暗为阴。所谓“数”,指的是以数目(笔划)论阴
阳,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即:一三五七九为阳,二四六八十为阴。
汉字一般都有“理”和“数”这两个方面,既有字义,又有笔画。例如“王”字,以字义上看,王为男性,且高高在上,故为阳;从笔画上看,王为四画,是双数,故为阴。因此“王”字是理阳数阴。又如“凤”字,从字义上看,它与“龙”相对,“龙”为阳,“凤”为阴;从笔画上看,凤为四划,也属阴,故“凤”字的理和数都是阴。阴阳以易经中的符号(阳)(阴)表示。
民俗认为取名要理数阴阳平衡,首先要求最好每个字在理和数两方面阴阳俱备,如“王”字,理为阳,数为阴,吉;“凤”字,理为阴,数也阴,就不太好。其次是要求名字的理数阴阳之和平衡。
性格阴阳平衡:小孩一落地就要取名,这时候根本无以知道他的性格,因此这里所谓“性格阴阳平衡”的要求,是针对小孩逐渐长成以后改名而言的。
性格阴阳平衡的总原则是阴阳补救,即对于阳刚之气太盛的人,以阴(名)去补救;对于阴柔之气太盛的人,则以阳(名)去补救,以求达到姓名(字)与人(性格)的阴阳平衡。
许多人认为,阴阳平衡取名实属文字游戏,但性格阴阳平衡却有某些可取之处。例如:为脾气暴躁的人取个温文尔雅的名字,被取名的当事人也许能从别人的呼唤声中警醒自己。
吉名中的父母的期望
父母对孩子总是有许多美好的期望,一般被囊括为福禄寿喜财的范围中,或身体健康,或长命百岁,或升官发财等等。例如张进财李富贵刘长寿等名字。
还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今后免遭灾祸,祈求自然万物如明月巨石大树等的保护,于是给孩子取名为陈木生张月生李水生之类的名字。
此外,父母们也习惯于采用勇猛强壮的禽兽名字为男孩取名,以兆示孩子勇猛刚强。如鹏飞狮龙赵虎等等。还有父母给女儿取名“招弟”,希望下一个是男孩,或者取名“胜男”,希望女儿更胜男儿。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用贱名纳喜择吉。尤其是那些生过一个或几个孩子但都夭折的人,当他们又得到一个孩子时,往往会用贱名,以期可以禳灾祛病,祛除不祥。多以畜生为名,如猪儿小狗等,还有讨饭憨子一类。
在风风雨雨的自然界,人是非常渺小的,有的孩子体弱多病,有的孩子聪明异常,父母对这样的孩子有更多担心,惟恐养不活,一定要寻觅干亲共同护佑,以求吉祥长寿,平安成长。
生身的父母只有一个,可过去的孩子
同时有两对父母,这就是带孩子认干亲的习
大俗。干父母,既包括活着的,也包括故去的中历史名人,甚至有些地区拜认某些动植物乃国至无生命物为干父母。上拜干亲的一般习俗下干父母又称义父母干爹干妈寄父五寄母过房爷娘等。认干亲的习俗较为普千遍,各个地域不尽相同。一般都是双方先谈
年
妥,然后孩子的父亲备好礼物到干亲家。干爹干妈接受孩子的礼拜,送给孩子碗筷长命锁等礼物,并为小孩命名。有趣的是有的地区认贫穷的乞丐为干爹干妈,《新繁县志
礼俗志》载:有的孩子认干亲,先备酒肴伺于道路旁,求路过者起名。孩子和干亲只有一次交往,只祈求给取一名字而已。乞丐往往以“贱头贱脑”四字作答。因为乞丐走街串户,挨家乞讨,吃百家饭,生命力非常顽强,孩子的父母期望孩子能借乞丐起名增加孩子的福分。
142
已经故去的名人也可作为干亲。例如苏锡常一带大名鼎鼎的一位老寄爷(干爹),便是一位古代历史人物。无锡甘露镇北街有一座“甘露寺”,寺内的主人是一尊端坐的塑像,他就是隋朝司徒陈果仁,被当地人尊称“老寄爷”者。他生前为官清正廉明,政绩卓越,不幸被奸臣所害,服毒致死,故面色呈紫褐色。周围三省一市皆有到此认“老寄爷”者,历久不断。
拜其他为干亲
更为有趣的是,民间还有拜神鬼动植物,甚至无生命物等为干亲的。
神:江苏有人为小孩拜认神佛为寄父,称为过寄。过寄时,父亲进庙烧香,将一装
◆石婆婆山。鲁南有拜石婆婆为干娘的习俗。
有小孩年庚的红布袋(俗名过寄袋)悬于神佛橱上,寺僧为小孩取名,譬如神佛姓金,即名金生金寿等。此后每年年终,寺僧要给小孩送年夜饭,三年始毕;父母则常率小孩至庙拈香,呼神如寄爷。至小孩成年完婚后,才将神前过寄袋取回,名曰“拔袋”。
鬼:浙江杭州一带,小孩有拜无常鬼为干父的习俗。传说是无常鬼奉阎王爷派遣拘摄大限到者之魂,子女寄拜于他,即可不被拘魂而得长寿。
动物:浙江义乌南乡山区盛行小孩刚生下就认家畜为爹娘的习俗。如有的妇女生了第一二胎都不能养活,在下次临产时先祭拜猪栏土地菩萨或牛栏神爷,拜认他们为父母。
植物:寄拜的植物一般有树和竹。例如浙西有拜古树名木为“干爹”的习俗。因为他们的父母相信,古树参天,根深叶茂,福荫极广,一旦拜作“干爹”,就能保佑娃娃无病无灾,长命百岁。
无生命物:例如鲁南,普遍有为小孩长命,敬石婆婆拜石婆婆为干娘的习俗。他们认为拜石头为父母,得到石头的保佑,就能像石头一样平安免灾。
“拜干亲”这种保育择吉习俗,尽管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我们仍能从中找到一些共同之处,那就是:它们的本质都是对生命的爱护,对自身生命的关注,对历史延续的执著,却又用如此脆弱的方式。虽然,无论古今,这种习俗具有增强人们情感与联系的正向作用,但无论如何,对人的真正的纳喜毕竟无济于事。
旧时男女青年到一定年龄就要行成年礼,表示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古人认为,儿童成年后由于不再受神灵保佑,邪怪就可能乘虚而入,所以成年之日还得举行驱邪祈福活动。
成年,又叫“成丁”,中国传统的成年礼,为男子冠礼,女子笄礼。囿于男尊女卑的偏见,古人在言及成年仪礼时,一般只称“冠礼”。冠礼素为儒者所重,在儒教人的一生要经历“冠礼婚礼丧礼祭礼”,冠礼就是四礼之一,可见古人对其重视程度。
冠礼择吉日
《礼记
曲礼》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先民以男子20岁女子16岁为成人的年龄门槛。
由《仪礼》《礼记》等古代经典对冠礼笄礼的记述可知,古时行冠礼,要先
144
◆玉冠
通过卜筮来选择吉日,选择实行冠礼的嘉宾。见于《礼记
冠义》:“古者冠礼,筮日筮宾,所以敬冠事。”
关于行冠礼的月份,根据史料记载分析,自周至汉,公侯贵族举行冠礼没有常月;两汉时以正月行冠礼为多。而行冠礼的日子主要有甲子甲寅丙子壬子己酉等日。
成年祭神灵
俗信,儿童从初生至成年以前,不仅为父母长辈所抚养照护,而且还受到有关神灵,如临水夫人观音菩萨妈祖祖宗床母注生娘娘或七娘妈等的保佑与庇护,一旦成年,这种保佑和庇护就结束了。因此,成年者首要之事就是祭拜神灵,感谢其多年护佑的恩典,同时祈求往后继续赐福。
如闽南地区崇信七娘妈者,有孩子及成年之龄,便要于当年农历七月初七“七娘妈生”之日,举行隆重的“七夕祭”:用纸扎糊成一座“七娘妈亭”,置备丰厚祭品,按一定仪式供拜,然后将此亭焚化奉献给七娘妈。在长乐,孩子成年,家长须于当年的八月十五或十六日,在厅堂桌上摆设十碗菜,一只公鸡,烧纸钱以祭祀祖宗。
冠礼送祝福
古时行冠礼,提前沐浴斋戒大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冠礼前的沐浴,原则上,每个参礼及观礼者都应做好,尤其是冠者主人正宾赞者有司等主礼人员,重点是冠者和正宾。冠者沐浴更衣,可表达对成长的期待对神圣仪礼的敬畏,正宾神清气爽举止得当,可体现对主人盛情邀请的尊敬和感谢对冠者成年庄严时刻的尊重。
古时冠礼须用三种不同的帽加三次方毕,加冠同时还要颂读赞语和祝福之类的贺词。加冠后由宾为受礼者起一个“字”,《礼记
曲礼上》谓:“男子二十,冠而字”,《疏》加以解释,“人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原先的名只有父母长辈们可呼唤。冠礼当日还要蒸制“上头糕”分赠亲朋邻里,还要设宴招待宾客,家人及亲友也须具礼为之庆贺。
女子笄礼一般由母亲加笄,出席仪式者多为女宾,仪式较男子成年礼为简。女子成年礼后,除书香门第女子外,一般不起字。吴江有些地方多将“及笄礼”选在七月初七日“乞巧节”举行,一是希望有织女之巧,二是希望找到如意郎君。
并不是人的每一个生日都可以称作“寿”,按照中国民间传统习俗,人进入到五十岁以后才开始举行“寿礼”。古时关于寿诞还有很多美称,如60岁花甲,77岁称喜寿等,其中蕴含对祝寿之人长寿的祝福。
幼少青壮年的生日礼仪,叫做“过生日”,而不能叫做“祝寿”,俗以为这样叫是会“折寿”“短命”的。那么,在什么年龄“过生日”才能叫“祝寿”呢?中国民间传统习俗,祝寿活动一般都要到五十岁以后才开始举行,越到老年,祝寿活动的仪式也越是隆重。尤其是六十七十八十等整十岁生日,几乎每个家庭都要举办具有浓重喜庆色彩的庆祝活动。
特定年龄称谓
古人将做寿分为每十年一个年龄段。如六十岁七十岁八十岁九十岁,到了这个
148
◆“寿”字剪纸
年龄段就要大办,并且,每个年龄段又都有特定的年龄称谓。
男人五十岁被称作“天命之年”或“知命之年”。源自《论语
为政》:“……五十而知天命……”这个知命就是孔子所说的,作为君子建立了一个自循环的系统,他内心会有一种淡定的力量去对抗外界,这就是知命。传统习俗中,此时就可以开始祝寿了。
六十岁被称为“花甲之年”“耳顺之年”。“花甲”一词源于古代用天干地支计算年龄的方法。天干地支搭配循环60次,正好是一个轮回,也就是一个甲子。一个人活到60岁也就过完了一个甲子,相当于完成了天地宇宙人生的一个完整周期,在开始一个新的生命周期时庆寿,不仅含有“生的延续”的意味,还有祈福祝愿的含义。六十岁又称“耳顺之年”,是来自孔子“六十而耳顺”的说法。“顺,不逆也。耳闻其言则知其微旨而不逆也。”也就是说,人到六十,能明察分辨,听得进各种不同的言辞,为人处世到了相当圆熟的时期。
人进入七十岁也就是步入古稀之年。“古稀”一词源于唐代诗人杜甫《曲江三首》中的“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世间普遍认为七十岁是人生一道高高的门槛,能活过七十岁的人少之又少,所以人们称七十为“占稀之年”,庆七十大寿要比六十大寿还要隆重热烈。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的高龄老人。《礼记
曲礼上》载:“八十九十日耄。”祝寿还要隆重。
期颐指人满百岁,“期颐”一词源于《礼记》:“百年日期颐”。颐,就是养的意思。苏轼《次韵子由三首》中有“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的诗句。百岁以上的寿星,也有以“天年”作喻的,意思是上天赐予的高寿。
祝寿的称呼
此外,关于祝寿的称呼,民间还有喜寿米寿白寿茶寿四个专门的称呼。这四个称呼的由来,皆与汉字有关。
七十七岁称“喜寿”。因为“喜”字的草体字犹如“七十七”三个字组成。因此有人望字生义,便把七十七岁称为“喜寿”。
八十八岁称“米寿”。因为“米”字本身便是“八十八”三个字组成的。我们可以把“米”字拆开来看:上面两点像个倒写的“八”字,中间是个“十”字,下面又是个“八”字,合起来正好是八十八。
九十九岁称“白寿”。因为“白”字是“百”字缺“一”,百缺一正好是九十九。
一百零八岁称“茶寿”。因为“茶”字是双“十”构成的草字头,即二十;中部是“八”,下部是“木”,即由“十”和“八”构成“十八”。草字头的“二十”再加上下部的“八十八”,一共是一百零八。因此祝寿送茶即表示长寿,成了不少民族的民间习俗。用茶祝寿,不仅有享尽天年的祝愿,而且茶能防病养生,对长寿也有作用,这样就含有了两层意思。
健康长寿幸福吉祥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永恒不变的追求和向往。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无一不祈盼自己能够“长命百岁”,“寿比南山”。因此,中国人在选择祝寿的时间上常常表现出浓厚而神秘的择吉色彩。
中国人的祝寿行为,是与生命观念紧
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心理上极度延续生
大命逃避死亡,致使祝寿文化中对于数字吉
中凶的选择尤为重视。
国做寿重“九”的吉俗
上中国人在举办祝寿活动时,经常
下有做“九”不做“十”的习俗。本来逢
五上五十六十七十和八十等整十岁寿
千
年
150
◆福禄寿三星
辰,是最值得庆贺和纪念的日子,然而许多人却偏要将其提前到四十九五十九六十九七十九岁时来举行庆祝仪式,而到了整十岁生日时,反而默默无闻,无所表示了。因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十”有着“到头”“顶点”的意思,做了整十岁的生日,似乎就会将寿做完了,这当然是很不吉利的。因此,人们经常将整十岁的寿辰提前到逢九的寿辰来做,以表寿运永远没有尽头。“做九不做十”的祝寿迷信之所以在一部分中国民众的生活行为中广为盛行,还由于“九”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一个吉利的数字。“九”与“久”谐音,寓有生命长久旷日持久等意义,这对于做寿之人希望长寿的心理当然是较为相称的。
不吉之年的禳解
寿诞中的不吉之年也叫寿关。传统时代,寿关的阴影无时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被认为是决定人们安危祸福生死存亡的重要时刻。
被中国传统民众认为是寿关的年龄数有许多个,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六十六岁。俗语云:“六十六,天皇老子吃块肉。”意思是到了六十六岁时寿命要被上天夺走,情况十分危急。因此禳解的方式最为繁多。例如上海地区,女儿要准备猪肉六十六块,让做寿的父母一餐吃完,这是表示将灾祸转移到猪肉的身上,以后父母便可以太平无事。北京地区则要杀猪宰羊并将其肉拿到路上去散发于众,意为肉已掉过,今后寿者就可以消灾弭祸,高枕无忧了。此外还有家中的女儿为父母献红色衣裤红色腰带等习俗,中国人历来将红色视为吉祥之色,很明显是含有以正压邪以吉驱凶等意蕴。
除了六十六岁以外,五十五七十三八十四,以及各种“明九”和“暗九”等年龄数也常被旧时百姓认为是寿命中的关口。(“明九”是指带“九”字的年龄数,如四十九五十九六十九;“暗九”是指“九”的倍数年龄,如五十四六十三七十二八十一。)俗语云:“人活五十五,阎王数一数”,“七十三,八十四,阎王叫你商量事”,意思是到了五十五七十三八十四这些年龄数时,阎王就要来向你索命,生命很难持久。根据各种寿关的特点以及不同地区的习俗,禳解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过去北京地区的民众在过五十五岁寿关时,先要向阎王献一道祈求增福延寿的表文,在祝寿活动结束后由寿者亲自焚化表文,然后把一些现钞扔在街上,表示驱邪逐灾之意。在“明九”和“暗九”的关口,旧时要穿大红色内衣,还要系红腰带,镇邪过关。
其实人到了五十多岁以上的年龄时,身体机能有所下降,死亡概率有所增加,这是很正常的自然规律,寿关禳解是传统时代的人们为了延长寿命逃避死亡而采取的一种幻想手段。现今,六十六岁吃六十六块肉,穿红色衣服之类的行为虽然仍有所存在,但其意义却与以前大为不同,已经变成人们为了增添祝寿喜庆气氛而采取的一种娱乐方式,或者为了表达自己对于老人关心爱护之意的一种手段。
中国自古就被称为礼仪之邦,尊老爱幼一直是我们的传统美德。祈寿中的一些吉俗仍被我们现代人所接受和传承。其中寿堂布置中的种种讲究都与渴望长寿的心理紧密联系在一起。
《列子》曾指出:“生民之不得休息,为四事故:一为寿,二为名,三为位,四为
大货。”《列子
杨朱》寿考被视为人生五福中的第一福,成为人生追求的第一要素,可见古国人对寿命的重视程度,而寿辰也就理所当然地上成为人们从古至今非常重视礼俗。所以在寿堂下布置上的种种仪规,有着不亚于婚礼的铺排陈五设,尽量表现其中的喜庆气氛,是万万马虎不
千
得的。
年
寿堂布置传吉祥
寿堂,说得
通俗一点就是用
来举行祝寿仪式
的房间。
中国人以
前的住房一般都
有厅堂与厢房之
分,寿堂就布置
在厅堂之中。在
一般家庭中,平
152
时厅堂内的布置和陈设比较简◆老寿星单,厅堂中央放上一张案桌,旁边放上几把椅子,就算较为像样的摆设了。较为富裕的人家,最多只是在案桌上摆上几只花瓶,挂上几幅古画。但到了家中有人祝寿之时,厅堂四周要张灯结彩,陈列各种古玩画轴与器物,案桌的中间置放大香炉一个。炉中插着长达一尺宽至数寸的寿香,香体盘成一个大大的“寿”字。旁边是一对插有重达一至三公斤的蜡烛的蜡扦,烛体上绘有金色的寿字与各种彩绘的吉祥图案。厅堂正面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充满喜庆吉祥色彩的寿星图,图中的老寿星笑容可掬,头部隆起,一手拄拐杖,一手捧仙桃。如果是为妇女祝寿,也有挂年轻美貌手提花篮或捧着仙桃的麻姑图像的。也有挂上一幅书有大大的“寿”字图案的。案桌的旁边有两把沉重的太师椅,是专为寿公寿婆准备的,以便接受儿孙们的叩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