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汉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死将此事奏闻。”皇上下韶说:“司马法上说:‘国家的礼节、风纪不进入军队,军队的礼节、风纪不进入国家。,既然监军御史在军中犯法,为什么要听文吏的议论呢?夏禹、商汤、周文王有时在军中宣誓,要民众先考虑好自己的计议;有时在军门外宣誓,要民众先在思想上做好战争准备;有时在两军将要交锋时宣誓,以激励民众的勇气。你又何必疑惧呢?”胡建从此出了名。
后来,胡建做了渭城县县令,治绩很有名。时值昭帝年幼,皇后的父亲骠骑将军上官安与昭帝姐姐盖长公主的情夫丁外人很要好。丁外人骄横放肆,怨恨前任京兆尹樊福,就派刺客射死了他。刺客藏在盖主的别墅裹,官差不敢去捕捉。渭城县令胡建率领官兵围住别墅要逮捕刺客。盖主听说后,就和丁外人、骠骑将军上官安带着许多家奴兵丁赶来,边跑边射追打官差,官差四散逃跑。盖主指使仆射弹劾渭城县令胡建派游徼伤害了盖主家奴。胡建上书申诉自己没有什么罪。盖主十分气恼,派人上书诬告胡建侵犯侮辱长公主,用箭射盖主府第的大门。胡建明知属下官吏伤害了公主的家奴,却避罪不报故意不追究查办。大将军霍光压下了他们的奏章。后来霍光生病,上官桀代理政事,就命令官吏逮捕胡建,胡建被迫自杀。官吏百姓都说他死得冤枉,到现在渭城还建有他的祠堂。
朱云,字游,鲁国人,后迁居平陵。年轻时交结轻捷豪健的侠客,藉助侠客报仇。他身高八尺多,容貌壮伟,以勇力闻名。四十岁时,才改变节操跟随博士白子友学习周易,又师从前将军萧望之学习论语,能够传承周易和论语。喜欢倜傥洒脱的大节,当时社会上的人因此而很看重他。
汉元帝时,琅邪郡人贡禹任御史大夫,代理华阴县丞嘉向皇帝上呈密封的奏章,说: “治理的办法在于得到贤才,御史大夫是副宰相,位在九卿之上,不能不挑选。平陵人朱云,文武兼备,忠正而有智略,可以让他以六百石的官秩试任御史大夫,以尽其能。”元帝就此事征询公卿大臣的意见。太子少傅匡衡在对策中认为:“大臣是国家的股肱,是万民瞻仰的对象,圣明的君王都慎重地选择。古书上说,下民轻视大官,卑贱的人图谋成为掌权大臣,就会使国家动摇而人民不安宁啊。如今嘉从代理县丞而图谋大臣之位,想让一个平民超升在九卿之上,这不是重视国家、尊崇江山社稷的做法。从尧选拔舜,到周文王重用姜太公,尚且试用之后才委以高官厚爵,又何况朱云之类的人呢?朱云一向喜欢勇武,多次犯法逃命,学习周易虽然很有水平,但他的德行仁义并没有什么为人称道的特异之处。目前,御史大夫贡禹廉洁纯正,通晓经术,有伯夷、史鱼的风范,天下没有不知道的,可是嘉却曲意称颂朱云,想让他担任御史大夫,妄加称颂举荐,恐怕怀有奸邪的想法,这种欺诈行为不能助长,应交给有关官员审讯查验,弄明白他的用心。”嘉竟然因此获罪。
这时,少府五鹿充宗尊贵受宠幸,他研究梁丘易。从宣帝时开始推崇梁丘氏解释周易的学说,元帝爱好梁丘易,想考察一下梁丘易和其他解易之说的异同,就让五鹿充宗与其他易家辩论。五鹿充宗凭藉地位显贵,加上口才很好,众儒生中没有人能和他抗衡,都说有病,不敢和他辩论。有人推荐朱云,元帝召他入宫与五鹿充宗辩论,朱云提起长衣下摆,登阶上堂,抬头相询,声音洪亮震动左右。辩论诘难开始以后,朱云接连讥刺五鹿充宗,所以众儒生评论他们这场辩论说: “五鹿充宗头上长角,朱云折断他的角。”朱云因此成为博士。
后来,朱云迁升杜陵县县令,因故意放走亡命徒而获罪,碰上皇帝大赦,被荐举为方正,做了槐里县县令。当时中书令石显专权,与五鹿充宗结成同党,朝中百官都害怕他们。衹有御史中丞陈咸年轻而坚持高尚的志节,不依附石显等人,而与朱云相交。朱云多次上疏,说丞相韦玄成安身保位,不能有所进退,而陈咸多次抨击石显。过了很久,有关官员拷问朱云,怀疑他暗中唆使差吏杀人。群臣朝见时,元帝向丞相韦玄成询问朱云治理政务的成绩。韦玄成说朱云暴虐没有善政。当时陈咸在旁边,听见了韦玄成说的话,把它告诉了朱云。未云上书为自己辩护,陈咸替他起草奏章草稿,请求皇帝批准将此事交给御史中丞处理。结果,皇帝把这件事交给了丞相办理,丞相韦玄成布置属吏拷问朱云,将朱云定为杀人罪。朱云逃入长安,又找陈咸商议对策。丞相韦玄成全部查清了这些事,奏告皇上说:“陈咸身为宿卫皇宫、执掌法令的大臣,有幸得以进见皇上,却泄露所听到的话,私自告诉朱云,还替朱云起草奏章草稿,想使皇上让他处理朱云的案件,后来明知朱云是亡命的罪人,却和他相勾结,因此官吏抓不到朱云。”皇上于是下令把陈咸、朱云关进监狱,判了减死为城旦的刑罚。陈咸、朱云就被废黜禁锢,一直到元帝去世。
到成帝时,丞相前安昌侯张禹因为是皇帝的老师,赐位特进,很尊宠。朱云上书求见,皇上召见他时,公卿大臣都在旁边。朱云说:“如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扶君主,下不能给百姓带来利益,都是些空占职位、白领俸禄而不理事的人,就是孔子所说的‘目光短浅的人不可以辅佐国君’,‘他们怕失去宠幸幸禄,就没有什么事做不出来’。臣希望皇上赐给我尚方斩马剑,斩断一名佞臣的头来劝戒其他人。”皇上问:“是谁啊?”朱云回答说:“安昌侯张禹。”成帝大为恼火,说:“小臣居下谤上,在朝廷上侮辱我的老师,罪死不赦!”御史拖朱云下殿,朱云死死攀住殿前栏杆不走,结果把栏杆都拉断了。朱云喊道:“我能到地下和关龙逄、比干交游,已经心满意足了!祇是不知道国家前途会怎么样?”御史终于拉着朱云走了。这时候左将军辛庆忌摘下帽子,解下印绶,在殿下叩头说:“这位臣子向来以狂放正直而闻名于世。假使他的话说得对,就不能杀他;假如他的话不对,本来也要宽容他。我愿意冒死进言。”辛庆忌叩头叩得鲜血直流。成帝怒气逐渐消解,终于免了朱云的死罪。等到后来要修理栏杆时,成帝说:“不要调换!照原样补好它,用来表彰刚烈正直的臣子。”
朱云从此以后不再做官,经常住在邹县乡下,有时乘坐牛车出来走走,后面跟着很多学生,所过之处人们都很尊敬他。薛宣做丞相时,朱云去看望他,薛宣以宾主之礼相待,留他在府中歇宿,顺便对朱云说: “在乡下没什么事,暂且留居在我的东阁,可以看看四方奇士。”朱云说:“小生想让我为吏吗?”薛宣不敢再说。
朱云传授学业,挑选学生,选众人中好的然后收为弟子。九江郡人严望及严望哥哥的儿子严元,字仲,能传承朱云所学,都成为博士。严望官至泰山郡太守。
朱云七十多岁时,在家中去世。病时不请医生不吃药。留下遣言说,以身上穿的衣服入殓,用仅能容下身的小棺材,墓穴能放下棺椁就可以,结果坟祇有一丈五尺长,安葬在平陵束郭外。
梅福,字子真,九江郡寿春县人。年轻时在长安求学,通晓尚书、谷梁春秋,为郡裹的文学,补任南昌县县尉。后来辞官回了寿春,多次通过县道的使者上书谈论非常之事,还曾求借驿站的辊车,到天子所在的地方将皇上询问的紧急政事一一条录下来,然后逐条对答,总是不被采纳。
这时成帝把政事托付给大将军王凤,王凤专擅朝政,而京兆尹王章一向忠正刚直,讥刺王凤,被王凤诛杀。王氏的势力逐渐强盛,灾异多次出现,群臣中没有人敢说直话。梅福又上书说:臣听说箕子在殷佯狂保身,却给周武王陈述洪范之书;叔孙通在秦朝时逃遁隐身,后来归附汉朝,为刘邦制定了礼仪制度。叔孙通先生不是不忠于秦朝,箕子也不是疏远家族背叛亲人,是因为他们无法进献忠言。以前高祖皇帝采纳善言惟恐有失,从谏如流,听从善言而不管提意见者的才能如何,论功行赏而不问立功者过去的行为和来自何处。陈平由亡命之徒而跃身为众谋士之主,韩信从小军官被破格提拔为大将军。所以天下的贤才异士云集归汉,争先恐后地进献奇谋异策,智者竭其计,愚者尽其虑,勇士更加勇敢,懦夫变得不怕死。汇集天下的智慧,合并天下的威武,所以推翻秦朝就像举根鸿毛那样轻松,打败项羽如同弯腰拾东西那样容易,造就是高祖皇帝无敌于天下的原因啊。孝文帝从代国来即皇帝位,没有周公、召公那样的师傅,也没有伊尹、吕尚那样的辅臣,遵循高祖皇帝的法令制度。增加了谦恭节俭的作风。在这个时候,天下将近太平。由此说来,遵循高祖皇帝的法令制度就安定,不遵循就会出现混乱。这是为什么呢?秦朝无道,禁止孔子的学说,毁灭周公的制度,破坏井田制度,取消公、侯、伯、子、男五等封爵,礼义废弛,音乐崩坏,圣王的仁政之道中断,所以想推行王道的没有谁能收到功效。孝武皇帝爱纳忠谏,喜欢至理之言,谏静合乎武帝之意即可获得官爵,不必经由荐举和军功,所以天下的平民磨砺意志竭思尽虑,到朝廷来炫耀自己才能的人数不胜数。汉朝招揽贤才,在逭时最为众多。假使汉武帝听取这些人的建议,天下是可以升平的。可是,这时候汉武帝却以攻打匈奴、南越为快,致使积尸暴骨,所以淮南王刘安乘机谋反。刘安之所以谋反不成而谋议泄露,是因为众贤士聚于朝廷,因此淮南王的大臣不敢追随刘安反叛。如今平民百姓竟然窥测国家形势,一旦认为有机可乘就举行反叛,像蜀郡广漠县男子郑躬等谋反就是这样。等到山阳郡亡命之徒苏令团伙造**时,践踏名都大郡,寻求党羽,网罗追随他们的人,而没有逃窜隐匿的意图。这些人都轻视朝廷大臣,无所畏忌,这是因为国家权轻势弱,所以平民百姓才敢于要和皇上争权啊。
贤士,是国家的重要人才;得士国家就强盛,失士国家就变弱。诗经上说:“人才济济,周文王因此安宁。”议论朝廷政事,不是身居茅屋的人所应该说的。我实在担心自己身死荒野,尸陈战场,所以多次上书求见,总是得不到采纳。我听说齐桓公时有人以“九九算法”求见的,齐桓公没有拒绝他,目的是想以此招来进献大事的人。现在我所说的并不衹是像“九九算法”那样的小事,陛下拒绝召见臣下已经有三次了,造就是天下贤士为什么不来的原因啊。从前秦武王喜欢勇力,大力士任鄙入函谷关自荐;秦穆公实行霸业,繇余归附投诚。如今要想招徕天下的贤士,百姓有上书求见的,就让他们去谒见尚书,由尚书询问他们所说的内容,言论有可以采用的,就授以升斗俸禄,赏赐一束之帛。如果这样做,那么天下的士人就会抒发自己的郁闷,倾吐忠言,皇上每天都能听到美好的谋议,这样一来,天下的系统,国家的表裹,就灿然分明,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了。凭汉朝四海之广,士人、百姓之众,能够进献忠言的人必定极多。然而,其中的英俊杰出之士指陈时事政务,出言成章,纵然和先代圣贤相比也不荒谬,施行于当今社会合乎时务,像这样的人却没有几个。所以爵禄束帛是天下的砥石,高祖皇帝就是用它来激励世人的啊。孔子说:“工匠要想做好他的事,必须要先磨快他的工具。”到了秦朝却不是这样,张设诽谤的罗网,把人才都驱逐到汉朝,倒持泰阿宝剑,把剑柄交给陈涉、项羽等人。所以,如果真能不丧失权柄,天下即使发生混乱,也没有人敢图谋不轨,造就是汉武帝之所以能开拓疆土建立功业,成为汉朝受尊崇的皇帝的原因啊。如今不遵循成就霸业者的做法,却要用夏、商、周三代选举的办法录用当代的士人,正犹如按照伯乐画的骏马图,到集市上去寻求千里马一样,决不可能得到,这已是十分明显的了。所以,高祖刘邦不计较陈平盗嫂受金之过而获得了他的奇谋,晋文公召请周天子与诸侯会盟于温,齐桓公重用曾与他为仇的管仲为相,衹求当时有益,不顾逆顺,造就是所谓的霸道啊。整体一色叫做纯,白黑相杂称为驳。想用治理承平社会的办法治理暴秦的余业,正犹如用乡里饮酒的礼节治理军中的交易场所一样啊。
现在陛下既不采纳天下人的进言,又加以迫害。鸱载喜鹊遇害,就会增进鸾凤的逃逝;愚昧的人受戮,就会促使智士隐藏得更深。近来愚民上书,多因其所言是不急之事而获罪,有的被交付廷尉审讯,死的人很多。从阳朔年间以来,天下防人之口,法禁森严,朝廷更为严重,群臣都顺承皇上的意旨,没有人敢于坚持正确意见。根据什么知道是这样呢?拿百姓所上的奏书来说,陛下认为是好的,然后,把它交给廷尉处理试验他的态度,廷尉必定说:“不是所应该说的,大不敬。”用这种做法测试,是根据之一。前京兆尹王章天性忠直,敢面辩廷争,孝元皇帝提拔他,用以激励尸位素食而矫正歪曲朝政的人。可是到了陛下,您却杀了他本人,乃至他的妻子。惩罚恶人,限于罪犯本身。王章并没有反叛之罪,而殃及全家。折断直士的节,封缄谏臣的嘴,大臣们都知道是错误的事,但不敢争言,天下的人都以怕说话招祸为戒。这样的情况是国家的大患,希望陛下遵循高祖的轨道,杜绝亡秦的歧路,多体会十月之交歌的精神,留意于亡逸篇的劝诫,废除不必要的法律,颁布没有忌讳的诏令,多看兼听,谋及疏贱,使深沉的不隐其言,偏远的不塞其路,所谓“辟四门,明四目”是也。况且不必要的法律,是招致诽谤的苗头。“往者不可及,来者犹可追。”当今是君命受到侵犯,主威受到剥夺,外戚之权一天比一天强大,陛下看不见其实际情况,希望能看到它的影子。建始以来,所发生的日食、地震,按照比例而言,有春秋时期的三倍,水灾之多,就无法比较了。阴盛阳衰,金铁如星飞,这是什么情景?汉朝自建立以来,国家发生过三次危机。吕氏、霍氏、上官氏三家都是皇帝的母后之家。亲亲之道,安全为上,应当给他们贤良的师傅,教他们忠孝之道。今天是给他们尊宠的职位,授予他们重大的权柄,使他们骄傲横逆,以至于遭到夷门灭族,这就是失掉了亲亲的至关重大之事,像霍光这样的贤智之人,尚且不能为子孙考虑周全,所以一般权臣的下一代就有危险。 尚书说:“不要像大火一样,开始都是庸庸小火。”权势凌驾于君主之上的人,后来想防止出现问题,已经来不及了。成帝不予采纳。
成帝长期没有子嗣,梅福认为应当建立三统循环制度,封孔子一系为殷商的后裔。他又上书说:臣听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政就是职务。职位低而说大话的,是犯罪。超越职权而犯罪,危言耸听而害世,虽被处死、身首分离,臣也愿意。如衹在位,不说话,到老时保全了身家性命,可是在死曰来临,尸未腐烂而名声已灭,这样就是有齐景公的职位,有马千驷,臣也不贪。所以衹愿登上了文石之陛,进入赤墀之殿,入朝为官,就要尽平生的愚忠。就是无益于今天,也有好处留传于后世。造就是臣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的原因。希望陛下深深地省察臣所说的话。臣听说保全别人会保全自己,壅塞别人会自己壅塞。善恶之报应,各有其事。从前秦国灭掉西周和东周二君,平夷了六国,隐居之士不露面,逃逸之民不被推举,绝三统,灭天道,所以身遭危运,儿子被杀,孙子无后,造就是所说的壅塞别人会壅塞自己。所以周武王减商,未下车,就存五帝之后,封殷后于宋,封夏后于杞,着明为三统相继,表示不独占天下。所以姬姓占天下之半,迁庙之主,流出于户,造就是所说的保全别人会保全自己。现今成汤不再受祭,殷人没有后嗣,陛下的继嗣久微,也由于这样。春秋经说: “宋杀其大夫。”谷梁剿说: “所以不称名姓的原因,是因为他在祖辈之位,是为了表示尊敬。”这是说孔子原来是殷商的后裔,虽不是正统,但封他的子孙为殷之后,于礼也是合宜的。为什么呢?诸侯可以强改宗子,圣人可以强改嫡子。古书上说“贤人的子孙应有封土”况且孔子又是圣人,本来就是殷商之后呢!西周初年,周成王按照诸侯的礼节安葬周公,而皇天动怒,雷雨大风,禾稼全部倒伏,大树都连根拔起。现在,孔子的庙不出其故里,孔子的子孙不免成为编户之民,让圣人享受匹夫的祭祀,这不是皇天的本意啊。如今陛下果真能根据孔子的素王之功,来封赏他的子孙,那么国家必定能获得孔子的福佑,而且陛下的名声可以和天一样传至永远。这又是为什么呢?追论圣人的素王之功,封赏他的子孙,没有法律规定,后世的圣人一定把造作为法则。这样做能获得不朽的名声,怎么可以不努力呢?梅福势单力孤,远离朝廷,又讥讽外戚王氏,所以最终得不到召见,建议也不被采纳。
当初,武帝在位时,始封周朝的后代姬嘉为周子南君,到元帝时,尊周子南君为周承休侯,地位仅次于诸侯王。派大夫、博士们寻找殷商的后代,已分散成十几个姓,郡国往往找到殷人后裔的大家族,但推算子孙,却弄不清辈分。当时匡衡的议论认为:“王者应封殷、周两代的后裔为诸侯王,这是尊敬他们先代的圣王而贯通夏、商、周三代的正朔啊。其后裔因犯了诛减家族之罪而绝灭的,就改封别的亲属为始封君,承嗣其王者的始祖。春秋之义,诸侯不能守卫其江山社稷者灭绝。如今宋国已经不守其世统而失去了封国,就应改立殷商的其他后裔为始封君,而上承商汤的血统,不应当承继宋国断绝的侯位,应明令找到殷商后裔为止。如今推论追寻宋国的嫡系后裔,年代久远难以找到;即使能找到宋国的嫡系后裔,他们祖先的国家早已灭绝,也不应立为殷商之后。礼记记载孔子的言论说:‘孔丘是殷人的后代。’以前的老师都是这样传授的,应该以孔子的子孙承继商汤的后嗣。”皇上认为匡衡说的不符合经义,就把他的奏书留在宫中没有下发。到成帝时,梅福又上书说应该封孔子的后代来承继商汤的祭祀。绥和元年,立二王的后裔为诸侯王,推论追寻古代文字记载的踪迹,拿左传、谷梁传、世本、礼记相互验明,于是下诏封孔子的后代为殷绍嘉公。语在成帝纪。这时,梅福住在家中,经常以读书、修身养性作为自己的工作。
到元始年间,王莽专政,梅福在一天早晨抛弃妻子儿女,去了九江,到现在传说他成了神仙。在那之后,有人在会稽郡看见过他,改名换姓,在吴县做市门卒。
云敞,字幼孺,平陵人。拜同县人吴章为老师,吴章研究尚书经为博士。平帝从中山王即皇帝位,年纪幼小,王莽把持朝政,白号安汉公。以平帝作为成帝的后嗣,平帝不能再照顾自己的亲人,他母亲及外祖父母家、舅家卫氏都留在中山国,不能到京师长安。王莽的长子王字,责备王莽隔绝卫氏,担心平帝长大以后怨恨。王宇和吴章密谋,深夜把血涂在王莽的府门上,伪装成鬼神警告的样子,企图以此使王莽惊惧。吴章打算乘机在对策时指出王莽的过失。事情被发觉后,王莽杀死儿子王宇,诛灭卫氏,参与谋议的人都受到连坐,被处死了一百多人。吴章被处以腰斩,在束市门分尸。当初,吴章为当世名儒,教授尚书特别有名,弟子多达千余人,王莽把他们看作恶人集团,都定罪禁锢,不准做官。于是,吴章的门徒全都另拜他人为师,讳言自己是吴章的弟子。云敞当时任大司徒掾,自己承认是吴章的弟子,收抱吴章的尸体而归,置办棺材入殓安葬,京师中的人都称赞他。车骑将军王舜钦佩他的志气节操,将他比为乐布,上表奏请皇帝批准让云敞作自己的属吏,后又荐举他为中郎谏大夫。王莽篡位后,王舜任太师,又举荐云敞可以担任辅弼官职。云敞称病免官。唐林说云敞可以主管郡的政事,王莽提拔他为鲁郡大尹。更始时,朝廷用安车征召云敞任御史大夫,又称病辞官,后来死在家中。
赞日:从前孔子说如果不能得遇中庸之人和他论道,就思谋进取而有所不为。观看杨王孙的志向,远远胜过秦始皇。世人称颂朱云多言过其实,所以论语上说:“大概有不知道情况而随便述作的人,我孔子没有这种行为。”胡建临敌敢于决断,勇武显明于外。斩杀奸邪,使军队不惰怠。梅福的言辞,合乎诗经。大雅。荡的诗意,如今虽然没有那种人,但还有原来的法典可以查考使用;殷代的鉴戒并不远,夏桀的败亡可以听到。梅福终于按照自己的爱好,保全性情于吴县市门。云敞的节义,从收葬吴章显现出来,自己去做仁义之事,初为大司徒掾,后又再为车骑将军掾,遇治则出仕,遇乱则隐居,他的这种做法距离楚辞。渔心之歌的意义不是很近了吗?
死将此事奏闻。”皇上下韶说:“司马法上说:‘国家的礼节、风纪不进入军队,军队的礼节、风纪不进入国家。,既然监军御史在军中犯法,为什么要听文吏的议论呢?夏禹、商汤、周文王有时在军中宣誓,要民众先考虑好自己的计议;有时在军门外宣誓,要民众先在思想上做好战争准备;有时在两军将要交锋时宣誓,以激励民众的勇气。你又何必疑惧呢?”胡建从此出了名。
后来,胡建做了渭城县县令,治绩很有名。时值昭帝年幼,皇后的父亲骠骑将军上官安与昭帝姐姐盖长公主的情夫丁外人很要好。丁外人骄横放肆,怨恨前任京兆尹樊福,就派刺客射死了他。刺客藏在盖主的别墅裹,官差不敢去捕捉。渭城县令胡建率领官兵围住别墅要逮捕刺客。盖主听说后,就和丁外人、骠骑将军上官安带着许多家奴兵丁赶来,边跑边射追打官差,官差四散逃跑。盖主指使仆射弹劾渭城县令胡建派游徼伤害了盖主家奴。胡建上书申诉自己没有什么罪。盖主十分气恼,派人上书诬告胡建侵犯侮辱长公主,用箭射盖主府第的大门。胡建明知属下官吏伤害了公主的家奴,却避罪不报故意不追究查办。大将军霍光压下了他们的奏章。后来霍光生病,上官桀代理政事,就命令官吏逮捕胡建,胡建被迫自杀。官吏百姓都说他死得冤枉,到现在渭城还建有他的祠堂。
朱云,字游,鲁国人,后迁居平陵。年轻时交结轻捷豪健的侠客,藉助侠客报仇。他身高八尺多,容貌壮伟,以勇力闻名。四十岁时,才改变节操跟随博士白子友学习周易,又师从前将军萧望之学习论语,能够传承周易和论语。喜欢倜傥洒脱的大节,当时社会上的人因此而很看重他。
汉元帝时,琅邪郡人贡禹任御史大夫,代理华阴县丞嘉向皇帝上呈密封的奏章,说: “治理的办法在于得到贤才,御史大夫是副宰相,位在九卿之上,不能不挑选。平陵人朱云,文武兼备,忠正而有智略,可以让他以六百石的官秩试任御史大夫,以尽其能。”元帝就此事征询公卿大臣的意见。太子少傅匡衡在对策中认为:“大臣是国家的股肱,是万民瞻仰的对象,圣明的君王都慎重地选择。古书上说,下民轻视大官,卑贱的人图谋成为掌权大臣,就会使国家动摇而人民不安宁啊。如今嘉从代理县丞而图谋大臣之位,想让一个平民超升在九卿之上,这不是重视国家、尊崇江山社稷的做法。从尧选拔舜,到周文王重用姜太公,尚且试用之后才委以高官厚爵,又何况朱云之类的人呢?朱云一向喜欢勇武,多次犯法逃命,学习周易虽然很有水平,但他的德行仁义并没有什么为人称道的特异之处。目前,御史大夫贡禹廉洁纯正,通晓经术,有伯夷、史鱼的风范,天下没有不知道的,可是嘉却曲意称颂朱云,想让他担任御史大夫,妄加称颂举荐,恐怕怀有奸邪的想法,这种欺诈行为不能助长,应交给有关官员审讯查验,弄明白他的用心。”嘉竟然因此获罪。
这时,少府五鹿充宗尊贵受宠幸,他研究梁丘易。从宣帝时开始推崇梁丘氏解释周易的学说,元帝爱好梁丘易,想考察一下梁丘易和其他解易之说的异同,就让五鹿充宗与其他易家辩论。五鹿充宗凭藉地位显贵,加上口才很好,众儒生中没有人能和他抗衡,都说有病,不敢和他辩论。有人推荐朱云,元帝召他入宫与五鹿充宗辩论,朱云提起长衣下摆,登阶上堂,抬头相询,声音洪亮震动左右。辩论诘难开始以后,朱云接连讥刺五鹿充宗,所以众儒生评论他们这场辩论说: “五鹿充宗头上长角,朱云折断他的角。”朱云因此成为博士。
后来,朱云迁升杜陵县县令,因故意放走亡命徒而获罪,碰上皇帝大赦,被荐举为方正,做了槐里县县令。当时中书令石显专权,与五鹿充宗结成同党,朝中百官都害怕他们。衹有御史中丞陈咸年轻而坚持高尚的志节,不依附石显等人,而与朱云相交。朱云多次上疏,说丞相韦玄成安身保位,不能有所进退,而陈咸多次抨击石显。过了很久,有关官员拷问朱云,怀疑他暗中唆使差吏杀人。群臣朝见时,元帝向丞相韦玄成询问朱云治理政务的成绩。韦玄成说朱云暴虐没有善政。当时陈咸在旁边,听见了韦玄成说的话,把它告诉了朱云。未云上书为自己辩护,陈咸替他起草奏章草稿,请求皇帝批准将此事交给御史中丞处理。结果,皇帝把这件事交给了丞相办理,丞相韦玄成布置属吏拷问朱云,将朱云定为杀人罪。朱云逃入长安,又找陈咸商议对策。丞相韦玄成全部查清了这些事,奏告皇上说:“陈咸身为宿卫皇宫、执掌法令的大臣,有幸得以进见皇上,却泄露所听到的话,私自告诉朱云,还替朱云起草奏章草稿,想使皇上让他处理朱云的案件,后来明知朱云是亡命的罪人,却和他相勾结,因此官吏抓不到朱云。”皇上于是下令把陈咸、朱云关进监狱,判了减死为城旦的刑罚。陈咸、朱云就被废黜禁锢,一直到元帝去世。
到成帝时,丞相前安昌侯张禹因为是皇帝的老师,赐位特进,很尊宠。朱云上书求见,皇上召见他时,公卿大臣都在旁边。朱云说:“如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扶君主,下不能给百姓带来利益,都是些空占职位、白领俸禄而不理事的人,就是孔子所说的‘目光短浅的人不可以辅佐国君’,‘他们怕失去宠幸幸禄,就没有什么事做不出来’。臣希望皇上赐给我尚方斩马剑,斩断一名佞臣的头来劝戒其他人。”皇上问:“是谁啊?”朱云回答说:“安昌侯张禹。”成帝大为恼火,说:“小臣居下谤上,在朝廷上侮辱我的老师,罪死不赦!”御史拖朱云下殿,朱云死死攀住殿前栏杆不走,结果把栏杆都拉断了。朱云喊道:“我能到地下和关龙逄、比干交游,已经心满意足了!祇是不知道国家前途会怎么样?”御史终于拉着朱云走了。这时候左将军辛庆忌摘下帽子,解下印绶,在殿下叩头说:“这位臣子向来以狂放正直而闻名于世。假使他的话说得对,就不能杀他;假如他的话不对,本来也要宽容他。我愿意冒死进言。”辛庆忌叩头叩得鲜血直流。成帝怒气逐渐消解,终于免了朱云的死罪。等到后来要修理栏杆时,成帝说:“不要调换!照原样补好它,用来表彰刚烈正直的臣子。”
朱云从此以后不再做官,经常住在邹县乡下,有时乘坐牛车出来走走,后面跟着很多学生,所过之处人们都很尊敬他。薛宣做丞相时,朱云去看望他,薛宣以宾主之礼相待,留他在府中歇宿,顺便对朱云说: “在乡下没什么事,暂且留居在我的东阁,可以看看四方奇士。”朱云说:“小生想让我为吏吗?”薛宣不敢再说。
朱云传授学业,挑选学生,选众人中好的然后收为弟子。九江郡人严望及严望哥哥的儿子严元,字仲,能传承朱云所学,都成为博士。严望官至泰山郡太守。
朱云七十多岁时,在家中去世。病时不请医生不吃药。留下遣言说,以身上穿的衣服入殓,用仅能容下身的小棺材,墓穴能放下棺椁就可以,结果坟祇有一丈五尺长,安葬在平陵束郭外。
梅福,字子真,九江郡寿春县人。年轻时在长安求学,通晓尚书、谷梁春秋,为郡裹的文学,补任南昌县县尉。后来辞官回了寿春,多次通过县道的使者上书谈论非常之事,还曾求借驿站的辊车,到天子所在的地方将皇上询问的紧急政事一一条录下来,然后逐条对答,总是不被采纳。
这时成帝把政事托付给大将军王凤,王凤专擅朝政,而京兆尹王章一向忠正刚直,讥刺王凤,被王凤诛杀。王氏的势力逐渐强盛,灾异多次出现,群臣中没有人敢说直话。梅福又上书说:臣听说箕子在殷佯狂保身,却给周武王陈述洪范之书;叔孙通在秦朝时逃遁隐身,后来归附汉朝,为刘邦制定了礼仪制度。叔孙通先生不是不忠于秦朝,箕子也不是疏远家族背叛亲人,是因为他们无法进献忠言。以前高祖皇帝采纳善言惟恐有失,从谏如流,听从善言而不管提意见者的才能如何,论功行赏而不问立功者过去的行为和来自何处。陈平由亡命之徒而跃身为众谋士之主,韩信从小军官被破格提拔为大将军。所以天下的贤才异士云集归汉,争先恐后地进献奇谋异策,智者竭其计,愚者尽其虑,勇士更加勇敢,懦夫变得不怕死。汇集天下的智慧,合并天下的威武,所以推翻秦朝就像举根鸿毛那样轻松,打败项羽如同弯腰拾东西那样容易,造就是高祖皇帝无敌于天下的原因啊。孝文帝从代国来即皇帝位,没有周公、召公那样的师傅,也没有伊尹、吕尚那样的辅臣,遵循高祖皇帝的法令制度。增加了谦恭节俭的作风。在这个时候,天下将近太平。由此说来,遵循高祖皇帝的法令制度就安定,不遵循就会出现混乱。这是为什么呢?秦朝无道,禁止孔子的学说,毁灭周公的制度,破坏井田制度,取消公、侯、伯、子、男五等封爵,礼义废弛,音乐崩坏,圣王的仁政之道中断,所以想推行王道的没有谁能收到功效。孝武皇帝爱纳忠谏,喜欢至理之言,谏静合乎武帝之意即可获得官爵,不必经由荐举和军功,所以天下的平民磨砺意志竭思尽虑,到朝廷来炫耀自己才能的人数不胜数。汉朝招揽贤才,在逭时最为众多。假使汉武帝听取这些人的建议,天下是可以升平的。可是,这时候汉武帝却以攻打匈奴、南越为快,致使积尸暴骨,所以淮南王刘安乘机谋反。刘安之所以谋反不成而谋议泄露,是因为众贤士聚于朝廷,因此淮南王的大臣不敢追随刘安反叛。如今平民百姓竟然窥测国家形势,一旦认为有机可乘就举行反叛,像蜀郡广漠县男子郑躬等谋反就是这样。等到山阳郡亡命之徒苏令团伙造**时,践踏名都大郡,寻求党羽,网罗追随他们的人,而没有逃窜隐匿的意图。这些人都轻视朝廷大臣,无所畏忌,这是因为国家权轻势弱,所以平民百姓才敢于要和皇上争权啊。
贤士,是国家的重要人才;得士国家就强盛,失士国家就变弱。诗经上说:“人才济济,周文王因此安宁。”议论朝廷政事,不是身居茅屋的人所应该说的。我实在担心自己身死荒野,尸陈战场,所以多次上书求见,总是得不到采纳。我听说齐桓公时有人以“九九算法”求见的,齐桓公没有拒绝他,目的是想以此招来进献大事的人。现在我所说的并不衹是像“九九算法”那样的小事,陛下拒绝召见臣下已经有三次了,造就是天下贤士为什么不来的原因啊。从前秦武王喜欢勇力,大力士任鄙入函谷关自荐;秦穆公实行霸业,繇余归附投诚。如今要想招徕天下的贤士,百姓有上书求见的,就让他们去谒见尚书,由尚书询问他们所说的内容,言论有可以采用的,就授以升斗俸禄,赏赐一束之帛。如果这样做,那么天下的士人就会抒发自己的郁闷,倾吐忠言,皇上每天都能听到美好的谋议,这样一来,天下的系统,国家的表裹,就灿然分明,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了。凭汉朝四海之广,士人、百姓之众,能够进献忠言的人必定极多。然而,其中的英俊杰出之士指陈时事政务,出言成章,纵然和先代圣贤相比也不荒谬,施行于当今社会合乎时务,像这样的人却没有几个。所以爵禄束帛是天下的砥石,高祖皇帝就是用它来激励世人的啊。孔子说:“工匠要想做好他的事,必须要先磨快他的工具。”到了秦朝却不是这样,张设诽谤的罗网,把人才都驱逐到汉朝,倒持泰阿宝剑,把剑柄交给陈涉、项羽等人。所以,如果真能不丧失权柄,天下即使发生混乱,也没有人敢图谋不轨,造就是汉武帝之所以能开拓疆土建立功业,成为汉朝受尊崇的皇帝的原因啊。如今不遵循成就霸业者的做法,却要用夏、商、周三代选举的办法录用当代的士人,正犹如按照伯乐画的骏马图,到集市上去寻求千里马一样,决不可能得到,这已是十分明显的了。所以,高祖刘邦不计较陈平盗嫂受金之过而获得了他的奇谋,晋文公召请周天子与诸侯会盟于温,齐桓公重用曾与他为仇的管仲为相,衹求当时有益,不顾逆顺,造就是所谓的霸道啊。整体一色叫做纯,白黑相杂称为驳。想用治理承平社会的办法治理暴秦的余业,正犹如用乡里饮酒的礼节治理军中的交易场所一样啊。
现在陛下既不采纳天下人的进言,又加以迫害。鸱载喜鹊遇害,就会增进鸾凤的逃逝;愚昧的人受戮,就会促使智士隐藏得更深。近来愚民上书,多因其所言是不急之事而获罪,有的被交付廷尉审讯,死的人很多。从阳朔年间以来,天下防人之口,法禁森严,朝廷更为严重,群臣都顺承皇上的意旨,没有人敢于坚持正确意见。根据什么知道是这样呢?拿百姓所上的奏书来说,陛下认为是好的,然后,把它交给廷尉处理试验他的态度,廷尉必定说:“不是所应该说的,大不敬。”用这种做法测试,是根据之一。前京兆尹王章天性忠直,敢面辩廷争,孝元皇帝提拔他,用以激励尸位素食而矫正歪曲朝政的人。可是到了陛下,您却杀了他本人,乃至他的妻子。惩罚恶人,限于罪犯本身。王章并没有反叛之罪,而殃及全家。折断直士的节,封缄谏臣的嘴,大臣们都知道是错误的事,但不敢争言,天下的人都以怕说话招祸为戒。这样的情况是国家的大患,希望陛下遵循高祖的轨道,杜绝亡秦的歧路,多体会十月之交歌的精神,留意于亡逸篇的劝诫,废除不必要的法律,颁布没有忌讳的诏令,多看兼听,谋及疏贱,使深沉的不隐其言,偏远的不塞其路,所谓“辟四门,明四目”是也。况且不必要的法律,是招致诽谤的苗头。“往者不可及,来者犹可追。”当今是君命受到侵犯,主威受到剥夺,外戚之权一天比一天强大,陛下看不见其实际情况,希望能看到它的影子。建始以来,所发生的日食、地震,按照比例而言,有春秋时期的三倍,水灾之多,就无法比较了。阴盛阳衰,金铁如星飞,这是什么情景?汉朝自建立以来,国家发生过三次危机。吕氏、霍氏、上官氏三家都是皇帝的母后之家。亲亲之道,安全为上,应当给他们贤良的师傅,教他们忠孝之道。今天是给他们尊宠的职位,授予他们重大的权柄,使他们骄傲横逆,以至于遭到夷门灭族,这就是失掉了亲亲的至关重大之事,像霍光这样的贤智之人,尚且不能为子孙考虑周全,所以一般权臣的下一代就有危险。 尚书说:“不要像大火一样,开始都是庸庸小火。”权势凌驾于君主之上的人,后来想防止出现问题,已经来不及了。成帝不予采纳。
成帝长期没有子嗣,梅福认为应当建立三统循环制度,封孔子一系为殷商的后裔。他又上书说:臣听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政就是职务。职位低而说大话的,是犯罪。超越职权而犯罪,危言耸听而害世,虽被处死、身首分离,臣也愿意。如衹在位,不说话,到老时保全了身家性命,可是在死曰来临,尸未腐烂而名声已灭,这样就是有齐景公的职位,有马千驷,臣也不贪。所以衹愿登上了文石之陛,进入赤墀之殿,入朝为官,就要尽平生的愚忠。就是无益于今天,也有好处留传于后世。造就是臣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的原因。希望陛下深深地省察臣所说的话。臣听说保全别人会保全自己,壅塞别人会自己壅塞。善恶之报应,各有其事。从前秦国灭掉西周和东周二君,平夷了六国,隐居之士不露面,逃逸之民不被推举,绝三统,灭天道,所以身遭危运,儿子被杀,孙子无后,造就是所说的壅塞别人会壅塞自己。所以周武王减商,未下车,就存五帝之后,封殷后于宋,封夏后于杞,着明为三统相继,表示不独占天下。所以姬姓占天下之半,迁庙之主,流出于户,造就是所说的保全别人会保全自己。现今成汤不再受祭,殷人没有后嗣,陛下的继嗣久微,也由于这样。春秋经说: “宋杀其大夫。”谷梁剿说: “所以不称名姓的原因,是因为他在祖辈之位,是为了表示尊敬。”这是说孔子原来是殷商的后裔,虽不是正统,但封他的子孙为殷之后,于礼也是合宜的。为什么呢?诸侯可以强改宗子,圣人可以强改嫡子。古书上说“贤人的子孙应有封土”况且孔子又是圣人,本来就是殷商之后呢!西周初年,周成王按照诸侯的礼节安葬周公,而皇天动怒,雷雨大风,禾稼全部倒伏,大树都连根拔起。现在,孔子的庙不出其故里,孔子的子孙不免成为编户之民,让圣人享受匹夫的祭祀,这不是皇天的本意啊。如今陛下果真能根据孔子的素王之功,来封赏他的子孙,那么国家必定能获得孔子的福佑,而且陛下的名声可以和天一样传至永远。这又是为什么呢?追论圣人的素王之功,封赏他的子孙,没有法律规定,后世的圣人一定把造作为法则。这样做能获得不朽的名声,怎么可以不努力呢?梅福势单力孤,远离朝廷,又讥讽外戚王氏,所以最终得不到召见,建议也不被采纳。
当初,武帝在位时,始封周朝的后代姬嘉为周子南君,到元帝时,尊周子南君为周承休侯,地位仅次于诸侯王。派大夫、博士们寻找殷商的后代,已分散成十几个姓,郡国往往找到殷人后裔的大家族,但推算子孙,却弄不清辈分。当时匡衡的议论认为:“王者应封殷、周两代的后裔为诸侯王,这是尊敬他们先代的圣王而贯通夏、商、周三代的正朔啊。其后裔因犯了诛减家族之罪而绝灭的,就改封别的亲属为始封君,承嗣其王者的始祖。春秋之义,诸侯不能守卫其江山社稷者灭绝。如今宋国已经不守其世统而失去了封国,就应改立殷商的其他后裔为始封君,而上承商汤的血统,不应当承继宋国断绝的侯位,应明令找到殷商后裔为止。如今推论追寻宋国的嫡系后裔,年代久远难以找到;即使能找到宋国的嫡系后裔,他们祖先的国家早已灭绝,也不应立为殷商之后。礼记记载孔子的言论说:‘孔丘是殷人的后代。’以前的老师都是这样传授的,应该以孔子的子孙承继商汤的后嗣。”皇上认为匡衡说的不符合经义,就把他的奏书留在宫中没有下发。到成帝时,梅福又上书说应该封孔子的后代来承继商汤的祭祀。绥和元年,立二王的后裔为诸侯王,推论追寻古代文字记载的踪迹,拿左传、谷梁传、世本、礼记相互验明,于是下诏封孔子的后代为殷绍嘉公。语在成帝纪。这时,梅福住在家中,经常以读书、修身养性作为自己的工作。
到元始年间,王莽专政,梅福在一天早晨抛弃妻子儿女,去了九江,到现在传说他成了神仙。在那之后,有人在会稽郡看见过他,改名换姓,在吴县做市门卒。
云敞,字幼孺,平陵人。拜同县人吴章为老师,吴章研究尚书经为博士。平帝从中山王即皇帝位,年纪幼小,王莽把持朝政,白号安汉公。以平帝作为成帝的后嗣,平帝不能再照顾自己的亲人,他母亲及外祖父母家、舅家卫氏都留在中山国,不能到京师长安。王莽的长子王字,责备王莽隔绝卫氏,担心平帝长大以后怨恨。王宇和吴章密谋,深夜把血涂在王莽的府门上,伪装成鬼神警告的样子,企图以此使王莽惊惧。吴章打算乘机在对策时指出王莽的过失。事情被发觉后,王莽杀死儿子王宇,诛灭卫氏,参与谋议的人都受到连坐,被处死了一百多人。吴章被处以腰斩,在束市门分尸。当初,吴章为当世名儒,教授尚书特别有名,弟子多达千余人,王莽把他们看作恶人集团,都定罪禁锢,不准做官。于是,吴章的门徒全都另拜他人为师,讳言自己是吴章的弟子。云敞当时任大司徒掾,自己承认是吴章的弟子,收抱吴章的尸体而归,置办棺材入殓安葬,京师中的人都称赞他。车骑将军王舜钦佩他的志气节操,将他比为乐布,上表奏请皇帝批准让云敞作自己的属吏,后又荐举他为中郎谏大夫。王莽篡位后,王舜任太师,又举荐云敞可以担任辅弼官职。云敞称病免官。唐林说云敞可以主管郡的政事,王莽提拔他为鲁郡大尹。更始时,朝廷用安车征召云敞任御史大夫,又称病辞官,后来死在家中。
赞日:从前孔子说如果不能得遇中庸之人和他论道,就思谋进取而有所不为。观看杨王孙的志向,远远胜过秦始皇。世人称颂朱云多言过其实,所以论语上说:“大概有不知道情况而随便述作的人,我孔子没有这种行为。”胡建临敌敢于决断,勇武显明于外。斩杀奸邪,使军队不惰怠。梅福的言辞,合乎诗经。大雅。荡的诗意,如今虽然没有那种人,但还有原来的法典可以查考使用;殷代的鉴戒并不远,夏桀的败亡可以听到。梅福终于按照自己的爱好,保全性情于吴县市门。云敞的节义,从收葬吴章显现出来,自己去做仁义之事,初为大司徒掾,后又再为车骑将军掾,遇治则出仕,遇乱则隐居,他的这种做法距离楚辞。渔心之歌的意义不是很近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