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2/2)
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北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浩有鉴识,以人伦为己 任。明元、太武之世,征海内贤才,起自仄陋。及所得外国远方名士,拔而用之, 皆浩之由也。至于礼乐宪章,皆归宗于浩。
及景穆始总百揆,浩复与宜都王穆寿辅政事。又将讨蠕蠕,刘洁复致异议。帝 愈欲讨之,乃召问浩。浩对曰:“往击蠕蠕,师不多日,洁等各欲回还。后获尚书, 云军还之时,去贼三十里,是洁等之计过矣。夫北土多积雪,至冬时,常避寒南徙。 若因其时,潜军而出,必与之遇。既与之遇,则可禽获。”帝以为然。乃分军四道, 诸将俱会鹿浑海。期日有定,而洁恨计不用,沮误诸将,无功而还。
帝西巡至东雍,亲临汾曲,观叛贼薛永宗垒,进军围之。永宗出兵欲战,帝问 浩曰:“今日可击否?”浩曰:“永宗未知陛下自来,人心安固。北风迅疾,宜急 击之,须臾必破。若待明日,恐见官军盛大,必夜遁走。”帝从之,永宗溃灭。车 驾济河,前驱告贼在渭北。帝至洛水桥,贼已夜遁。诏问浩曰:“盖吴在长安北九 十里,渭北地空,谷草不备,欲度渭南西行,何如?”浩曰:“盖吴营去此六十里, 贼魁所在。击蛇之法,当先破头,头破则尾岂能动?宜乘势先击吴。今军往,一日 便到。吴平之后,回向长安,亦一日而至。一日之乏,未便损伤。愚谓宜从北道。 若从南道,则盖吴徐入北山,卒未可平。”帝不从,乃度渭南。吴闻帝至,尽散入 北山,果如浩言。军无所克,帝悔之。后以浩辅东宫之勤,赐缯絮布各千段。
帝蒐于河西,诏浩诣行所议军事。浩表曰:“昔汉武患匈奴强盛,故开凉州五 郡,通西域,广农积谷,为灭贼之资,东西迭击。故汉未疲而匈奴已弊,后遂入朝。 昔平凉州,臣愚以为北贼未平,征役不息,可不徙其人,案前世故事,计之长者。 若徙其人,则土地空虚,虽有镇戍,适可御边而已。至于大举,军资必乏。陛下以 此事阔远,竟不施用。如臣愚意,犹如前议,募徙豪强大家,充实凉土。军举之日, 东西齐势,此计之得者。”
浩又上五寅元历。表曰:“太宗即位元年,敕臣解急就章、孝经、 论语、诗、尚书、春秋、礼记、周易,三年成讫。复诏 臣学天文星历、易式、九宫,无不尽看。三十九年,昼夜无废。臣禀性弱劣, 力不及健妇人,更无余能,是以专心思书,忘寝与食。至乃梦共鬼争义,遂得周公、 孔子之要术。始知古人有虚有实,妄语者多,真正者少。自秦始皇烧书之后,经典 绝灭。汉高祖以来,世人妄造历术者十余家,皆不得天道之正。大误四千,小误甚 多,不可言尽。臣愍其如此。今遭陛下太平之世,除伪从真,宜改误历,以从天道。 是以臣前奏造历,今始成讫,谨以奏。惟恩省察,以臣历术,宣示中书博士,然后 施用。非但时人,天地鬼神知臣得正,可以益国家万世之名,过于三皇、五帝矣。” 浩又以晋书诸家并多误,著晋后书,未就,传世者五十余卷。
初,道武诏秘书郎邓彦海著国记十余卷,编年次事,体例未成,逮于明元,废 不著述。神蒨二年,诏集诸文人摭录国书。浩及弟览、高谠、邓颖、晁继、范享、 黄辅等共参著作,叙成国书三十卷。著作令史太原闵堪、赵郡郄标素谄事浩,乃请 立石,铭载国书,以彰直笔。并勒浩所注五经。浩赞成之,景穆善焉。遂营于 天郊东三里,方百步,用功三百万乃讫。
浩书国事备而不典,而石铭显在衢路,北人咸悉忿毒,相与构浩于帝。帝大怒, 使有司案浩,取秘书郎及长历生数百人意状。浩服受赇。真君十一年六月,诛浩。 清河崔氏无远近,及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皆浩之姻亲,尽夷其族。其 秘书郎史以下尽死。
浩始弱冠,太原郭逸以女妻之。浩晚成,不曜华采,故时人未知。逸妻王氏, 宋镇北将军王仲德姊也。每奇浩才能,自以为得婿。俄而女亡,王氏深以伤恨,复 欲以少女继昏。逸及亲属以为不可,王氏固执与之。逸不能违,遂重结好。浩非毁 佛法,而妻郭氏敬好释典,时时读诵。浩怒,取而焚之,捐灰厕中。及浩幽执,被 置槛内,送于城南,使卫士数十人溲其上,呼声嗷嗷,闻于行路。自宰司之被戮辱, 未有如浩者,世皆以为报应之验。
初,浩害李顺,基萌已成,夜梦以火爇顺寝室,火作而顺死。浩与室家群立观 之。俄而顺弟息号哭而出,曰:“此辈吾贼也!”以戈击之,悉投于河。寤而以告 馆客冯景仁,曰:“此真不善也。夫以火爇人,暴之极也。且兆始恶者有终殃,积 不善者无余庆。厉阶成矣,公其图之。”浩曰:“吾方思之。”而不能悛,至是而 族。
浩既工书,人多托写急就章,从少至老,初不惮劳。所书盖以百数,必称 “冯代强”以示不敢犯国。其谨也如此。浩书体势及其先人,而巧妙不如也。世 宝其迹,多裁割缀连,以为摹楷。
浩母,卢谌孙女也。浩著食经序曰:“余自少及长,耳目闻见,诸母诸姑 所修妇功,无不蕴习酒食。朝夕养舅姑,四时供祭祀,虽有功力,不任僮使,常手 自亲焉。昔遭丧乱,饥馑仍臻,饣禀蔬餬口,不能具其物用,十余年间,不复备设。 先妣虑久废忘,后生无所知见,而少不习书,乃占授为九篇。文辞约举,婉而成章, 聪辩强记,皆此类也。亲没之后,遇国龙兴之会,平暴除乱,拓定四方。余备位台 铉,与参大谋。赏获丰厚,牛羊盖泽;赀累巨万,衣则重锦,食则粱肉。远惟平生, 思季路负米之时,不可复得。故序遗文,垂示来世。”
浩弟简,字仲亮,一名览。好学,少以善书知名。道武初,历中书侍郎,爵五 等侯,参著作事。卒。简弟恬,字叔玄,小名白。位豫州刺史,爵武阳侯。坐浩伏 诛。
宏祖悦,与范阳卢谌并以博艺齐名。谌法钟繇,悦法卫瓘,而俱习索靖之草, 皆尽其妙。谌传子偃,偃传子邈;悦传子潜,潜传子宏。世不替业,故魏初重崔、 卢之书。宏自非朝廷文诰,四方书檄,初不妄染,故世无遗文。尤善草隶,为世摹 楷,行押特尽精巧,而不见遗迹。始宏因苻氏乱,欲避地江南,为张愿所获,本图 不遂。乃作诗以自伤,而不行于时,盖惧罪也。浩诛,中书侍郎高允受敕收浩家书, 始见此诗,允知其意。允孙绰录于允集。
初,宏父潜为兄浑等诔手笔本草,延昌初,著作佐郎王遵业买书于市,遇得之。 年将二百,宝其书迹,深藏秘之。武定中,遵业子松年将以遗黄门郎崔季舒,人多 摹拓之。左光禄大夫姚元标以工书知名于时,见潜书,以为过于浩也。
宏弟徽,字玄猷,少有文才,与勃海高演俱知名。历位秘书监,赐爵贝丘侯。 乐安王范镇长安,选旧德之士与范俱,以徽为平西将军副将,行乐安王傅,进爵济 南公。徽为政务存大体,不亲小事。性好人伦。引接宾客,或谈及平生,或讲论道 义,诲诱后进,终日不止。以疾,征还京师,卒,谥曰元公,士类无不叹惜。
始清河崔宽祖肜,随晋南阳王保避地陇右,遂仕西凉及沮渠氏。
肜生剖,字伯宗,每慷慨有怀东土。常叹曰:“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吾所庶 几!”及太武西巡,剖乃总率同义,使子宽送款。太武嘉之,拜宽岐阳令,赐爵延 水男。遣使与宽俱西,抚慰初附。征部诣京师,未至而卒。文成以剖诚著先朝,赠 凉州刺史、武陵公,谥曰元。
宽字景仁,还京,封安国子,位弘农太守。初,宽通款见浩,浩与相齿次,厚 存接之。及浩诛,以远来疏族,独得不坐。遂家于武城,居司空林旧墟,以一子继 浩。与浩弟览妻封氏相奉如亲。宽后袭爵武陵公,陕城镇将。三崤地险,人多寇劫。 而宽性滑稽,诱接豪右,宿盗魁帅,与相交结。倾衿待遇,不逆细微,莫不感其意 气。时官无禄力,唯取给于人,宽善抚纳,招致礼遗,大有取受,而与之者无恨。 又恆农出漆蜡竹木之饶,路与南通,贸易来往,家产丰富,而百姓乐之。诸镇之中, 号曰能政。及解镇,人人追恋,诣阙上疏者三百余人。卒,遗言薄葬,敛以时服。
长子衡,字伯玉,少以孝行著称。学崔浩书,颇亦类焉。天安元年,擢为内秘 书中散。班下诏命及御所览书,多其迹也。衡举李冲、李元恺、程骏等,终为名器。 承明元年,迁内都坐令,善折狱,孝文嘉之。太和二年,袭爵武陵公。衡涉猎书史, 颇为文笔。蠕蠕时犯塞,衡上书陈备御之方、便国利人之策凡五十余条。除秦州刺 史,徙爵齐郡公。先是,河东年饥,劫盗大起。衡至,修龚遂法,劝课农桑,周年 间,寇盗止息。卒,赠冀州刺史,谥惠公。衡五子。
长子敞,字公世,袭爵,例降为侯,为平原相。敞性狷急,与刺史杨椿迭相表 列,敞坐免官。宣武初,为钜鹿太守。弟朏之逆,敞为黄木军主韩文殊所藏。其家 悉见籍没,唯敞妻李氏以公主之甥,自随奴婢田宅二百余口得免。正光中,普释禁 锢,敞复爵郡侯,卒于赵郡太守。
敞弟钟,字公禄,奉朝请。弟朏之逆,以出后被原。历司徒右长史、金紫光禄 大夫、冀州大中正。敞亡后,钟贪其财,诬敞息子积等三人非兄胤,辞诉累岁,人 士疾之。尔硃世隆为尚书令,奏除其官,终身勿齿。朏好学,有文才,为京兆王愉 录事参军,与愉同逆,伏法。
宏同郡董谧。谧父京,与同郡崔康时、广阳霍原等,俱以硕学,播名辽海。谧 好学,传父业。中山平,入朝,拜仪曹郎,撰朝觐、飨宴、郊庙、社稷之仪。
张衮,字洪龙,上谷沮阳人也。祖翼,父卓,位并太守。衮笃实好学,有文才。 道武为代王,选为左长史。从追蠕蠕五六百里。诸部帅因兗言粮尽,不宜深入。帝 问衮:“杀副马足三日食乎?”皆言足。帝乃倍道追及于广漠赤地南床山下,大破 之。既而帝问衮曰:“卿曹外人,知我前问三日粮意乎?蠕蠕奔走数日,畜产失饮, 至水必留。计其道程,三日足及。轻骑卒至,出其不意,彼必惊散,其势然矣。” 部帅闻之,咸曰:“圣策,非所及也。”衮常参大谋,每告人曰:“主上天资杰迈, 必能囊括六合。夫遭风云之会,不建腾跳之功者,非人豪也。”遂策名委质,竭诚 伏事。时刘显地广兵强,跨有朔裔,会其兄弟乖离,共相疑阻。衮言于道武曰: “显志大意高,今因其内衅,宜速乘之。”帝从之,遂破走显。又从破贺讷。道武 登勿居山游宴,从官请聚石为峰,以记功德,乃命衮为文。
慕容宝之来寇也,衮言于道武曰:“宝乘滑台功,因长子捷,颂财竭力,难与 争锋,宜羸师以侈其心。”帝从之,果破之参合。迁给事黄门侍郎。道武南伐,次 中山,衮遗宝书,喻以成败。宝见书,大惧,遂奔和龙。既克中山,听入八议,拜 幽州刺史,赐爵临渭侯,百姓安之。
天兴初,征还京师。后与崔逞答晋将郗恢书失旨,黜为尚书令史。衮遇创业之 初,始以才谋见任,率心奉上,不顾嫌疑。道武曾问南州人于衮,衮与卢溥州里, 数称荐之。又未尝与崔逞相识,闻风称美。及中山平,卢溥聚党为逆,崔逞答书不 允,并乖本言,故忿之。
衮年过七十,阖门守静,手执经书,刊定乖失。爱好人物,善诱无倦,士类以 此高之。永兴二年,卒。太武后追录旧勋,遣大鸿胪即墓策赠太保,谥文康公。
子度,少有学尚,袭爵临渭侯,卒于中都大官。
度子白泽,年十一,遭母忧,以孝闻。长而博学。文成初,除殿中曹给事中, 甚见宠任。白泽本字钟葵,献文赐名白泽,纳其女为嫔。出行雍州刺史。清心少欲, 人吏安之。献文诏诸监临官取所监羊一口、酒一斛者,罪至大辟;与者以从坐论。 纠得尚书以下罪状者,各随所纠官轻重而授之。白泽上表,以为此法若行之不已, 恐奸人窥望,劳臣懈节,请依律令旧法。献文纳之。太和初,怀州人伊祁苟初三十 余人谋反,文明皇太后欲尽诛一城人。白泽谏,以为周书父子兄弟罪不相及, 不诬十室,而况一州。后从之,乃止。转散骑常侍、殿中尚书。卒,赠相州刺史、 广平公,谥曰简。
长子伦,字天念,大司农少卿、燕州大中正。熙平中,蠕蠕主丑奴遣使来朝, 抗敌国之礼,不修臣敬。朝议将依汉答匈奴故事,遣使报之。伦表以为:“虏虽慕 德,亦来观我。惧之以强,傥或归附;示之以弱,窥觎或起。春秋所谓以我卜 也。高祖、世宗知其若此,来既莫逆,去又不追。必其委贽玉帛之辰,屈膝籓方之 礼,则丰其劳贿,藉以珍物。至于王人远役,衔命虏庭,优以匹敌之尊,加之想望 之宠,恐徒生虏慢,无益圣朝。”不从。孝庄初,卒于大司农卿。
衮弟恂。恂字洪让,随兄衮归北,参代王军事。说道武宜收中土士庶之望,以 建大业。帝深加器异。皇始初,拜中书侍郎。帷幄密谋,颇亦参预。赐爵平皋子, 出为广平太守。恂招集离散,劝课农桑,流人归者数千户。迁常山太守。恂开建学 校,优礼儒士,吏人歌咏之。时丧乱之后,罕能克厉者,唯恂当官清白,仁恕临下, 百姓亲爱之,政为当时第一。明元即位,征拜太中大夫。卒。恂性清俭,死日家无 余财。赠并州刺史、平皋侯,谥曰宣。
子纯,字道尚,袭爵。坐事除。
纯弟代,字定燕,陈留、北平二郡太守。卒,赠营州刺史,谥惠侯。代所历著 称,有父遗风。
代子苌年,为汝南太守。郡人刘崇之兄弟分析,家贫,唯一牛,争不能决,讼 于郡庭。苌年凄而见之,谓曰:“汝曹当以一牛,故致此竞;脱有二牛,必不争。” 乃以己牛一头赐之。于是境中各相戒约,咸敦敬让。卒于郡。子琛,字宝贵,少有 孝行,位至太子翊军校尉。卒。
邓彦海,安定人也。祖羌,苻坚车骑将军。父翼,河间相。慕容垂之围鄴,以 为冀州刺史,爵真定侯。拒对使者曰:“先君忠于秦室,翼岂可先叛乎?忠臣不事 二主,未敢闻命。”垂遣喻之曰:“吾与车骑结为异姓兄弟,卿亦犹吾子弟,安得 辞乎?”翼曰:“冀州宜任亲贤,翼请他役效命。”垂乃用为河间太守。后卒于赵 郡内史。
彦海性贞素,言行可复,博览经书,长于易筮。道武定中原,擢为著作郎, 再迁尚书吏部郎。彦海明解制度,多识故事,与尚书崔宏参定朝仪、律令、音乐, 及军国文记、诏策多是彦海所为。赐爵下博子。道武诏彦海撰国记十余卷,唯次年 月,起居行事而已,未有体例。彦海谨于朝事,未尝忤旨。其从父弟晖时为尚书郎, 凶侠好奇,与定陵侯和跋厚。跋有罪诛,其子弟奔长安。或告晖将送出之,由是道 武疑知情,遂赐彦海死。既而悔之。时人咸愍惜焉。
子颖袭爵,稍迁中书侍郎。太武诏太常卿崔浩集诸文学撰述国书,颖与浩弟览 等俱参著作事。太武幸漠南,高车莫弗库若干率骑数万余,驱鹿百余万诣行所。诏 颖为文,铭于漠南,以记功德。兼散骑常侍,使宋。进爵为侯。卒,谥曰文恭。子 怡袭爵,位荆州刺史,赐爵南阳公。卒。
子侍,孝文赐名述,位齐州刺史。初改置百官,始重公府元佐,以述为太傅元 丕长史。座于司空长史。谥曰贞。
论曰:昭成、道武之时,云雷方始,至于经邦纬俗,文武兼资。燕凤博识多闻, 首膺礼命。许谦才术俱美,驱驰艰虞。不然,何以成帝业也。崔宏家世隽伟,仍属 权舆,总机任重,守正成务,礼从清庙,固其宜也。浩才艺通博,究览天文,政事 筹策,时莫之二。此其所以自比于子房焉。属明元为政之秋,太武经营之日,言听 计从,宁廓区夏,遇既深矣,勤亦茂哉。谋虽盖世,威未震主,末途邂逅,遂不自 全。岂鸟尽弓藏,人恶其上,将器盈必概,阴害贻祸,何斯人而遭斯酷乎?至若张 衮才策,不免其戾,彦海贞白,祸非其罪,亦足痛云。洪让世著循吏,家风良可贵 矣。
<b>部分译文</b>
燕凤字子章,是代郡人。从年轻时就喜爱读书,博览各种经书史籍,明于阴阳之术和谶纬之学。昭成帝早就听说他的名声,便派人以礼相邀,可是燕凤不肯受聘。当大军围困代郡时,昭成帝对城里人说“:燕凤再不肯前来的话,我准备让兵士们屠城。”代郡人十分恐惧,便把燕凤送到军中。昭成帝用贵宾的礼节对待他。后来又封他为代王的左长史,参与处置国家大事。燕凤又以经书教授献明帝。
他曾经作为使者前去见苻坚,苻坚问燕凤“:代王是怎样的一个人?”燕凤答道“:他宽和仁爱,经略高远,是一代的雄主啊!经常有并吞天下的大志。”苻坚问“:你们这些北人,没有坚固的甲胄和锋利的兵器,敌弱就进,敌强就退,怎么能够兼并天下呢?”燕凤说“:北人强壮彪悍,上马时手中拿着三种兵器,奔跑如飞,国主雄俊过人,征服北方,精兵百万,号令整齐如一。军队没有辎重、粮草炊饮的拖累,轻装行军,迅疾如飞,向敌方取得各种资财。这也就是南方所以常感疲弊不堪而北方所以常常战胜的道理。”苻坚问“:代国人马多少?”燕凤说“:精锐士卒几十万,现有马一百万匹。”苻坚说:“你所说的人数还差不多,说马数就太多了。”燕凤说“:云中川从东山起到西河长二百里,北山到南山宽一百多里,每年的初秋,马匹常常聚集在这里,差不多把全川都塞满了。如果按照当时数量计算,恐怕我说的数量还不够呢!”燕凤回代国时,苻坚赠送给他许多礼品。
昭成帝驾崩时,打算将道武帝迁往长安。燕凤考虑到道武帝年幼弱小,再三向苻坚恳求说:“代王初崩,臣子们或离或叛,遗下的孙子年幼,没有得力的人来辅助。其国中的别部大人刘库仁有勇有谋,铁弗卫辰又狡猾多端,都不能让他们独掌大权。应当把部属分为两部分,让他们分别统领。两人一向有深仇,这一来势力均衡,谁也不能首先发难,可说是防御边患的上策啊!等代王的孙子长成后,再保存代国并立他为国君,这便是陛下对亡国的大恩大德啊!”苻坚答应了,燕凤立即回到代国。
到道武帝即位时,燕凤历官吏部侍郎、给事黄门侍郎、行台尚书等职,很受器重。明元帝时,他和崔宏、封懿、梁越等人入宫讲授经书史传,出则商议朝政大事。太武帝初年,因过去的功勋被皇帝赐爵为平舒侯。他死后,儿子燕才继承了这个爵位。
崔宏,字玄伯,清河东武城人,是魏国司空崔林的六世孙。祖父崔悦,在石季龙手下任职,为司徒右长史。父亲崔潜,是慕容日韦的官员,任黄门侍郎。他们都以有才学而著称。
崔宏从小就才智过人,被称为冀州神童。苻融任冀州牧时,虚心向他请教,十分尊敬。任命他为阳平公侍郎,兼冀州从事,对外总理日常事务,入内视为宾客密友。他对各种事务的处置,毫不拖延。苻坚知道他的才干,征召为太子舍人,他以母亲有病为由,不肯就任。降为著作佐郎。太原人郝轩是个以知人而闻名的人,他称赞崔宏是能够佐助帝王的良才,近代以来从未有过。苻坚败亡之后,他避乱于齐鲁之间,被丁零的翟钊和晋朝叛将张愿所挽留。郝轩叹息着说:“这个人啊,遇到这样的时机,不因此而扶摇直上,却跟燕雀一起升降,岂不可惜!”
后出仕于慕容垂,任吏部郎、尚书左丞、高阳内史,在所担任的职务上都得到好评。他立身正派,虽处兵荒马乱的时候,仍一心学习,不把资产放在心上,妻子也免不了受饥寒之苦。
道武帝攻打慕容宝时,兵至常山,崔宏离开郡城逃到海边。道武帝早就听说他的名声,派使者寻找,找来以后,任命他为黄门侍郎,和张兖一起总管机要大事,创立制度。这时晋国前来问聘,皇帝准备回访,让有关部门商议国号。崔宏建议说“:三皇、五帝立号,或以出生的地方,或用封国的名称。所以虞、夏、商、周开始时都是诸侯,当圣德宏隆之后,万国拥戴,国号也随其本号,不再更改。只有商因多次迁移,改号叫殷。但仍兼用,不去掉起初的称号。所以诗中说‘殷商之旅’,便是这个原因。我国虽然统管广阔土地,到了陛下时,国运如龙腾飞。虽是旧邦,却是新受天命。所以登国初年改代称为魏。慕容永也奉进魏国土地。魏是大国名称,是神州的上等之国,这也是革命的验证,有利之处已见之于符瑞了。我认为应当称为魏。”道武帝听从了,于是称为魏。
当皇帝前往邺城时,询问有关过去的事情,崔宏应答如流,皇帝很赞赏他。回军时到达恒岭,皇帝亲自登上山顶,安抚新归附的人员,正遇上崔宏扶着老母亲爬上山顶,便赏赐给他耕牛和粟米。于是下令凡迁徙的人自己难以前行的,配给车辆和牛。
又改任吏部尚书。当时朝廷命令有关方面确定官员的爵级,撰写朝廷礼仪,协和音乐,制定法律条令,申明处罚有关禁令,由崔宏总管并最后裁定,作为永久的定式。并设置八部大夫,如同过去的八座之官,崔宏通管三十六曹官员任命,如令、仆等统管。深受信任,势倾朝廷。但他自我约束,生活俭朴,不置产业,家里空空如也,外出没有车坐,早晨、下午都是步行上朝。母亲年已七十,奉养也没有多样食物。皇帝知道以后,更加敬重他,厚加赏赐。当时人有的讥笑他过于节俭,而崔宏却更加自我约束。他时常被召去询问古今的旧事,帝王的制度,崔宏陈述古代制定的体制以及历代兴废的原因,很符合皇帝的心意。他从未强行进谏触怒皇帝,也从不阿谀奉承以取宠。到道武帝晚年,大臣们大多触犯皇帝的威怒,崔宏却从未受到谴责,也正是因为这点。
皇帝曾经召崔宏讲论汉书,讲到娄敬劝说汉高祖,让他将鲁元公主出嫁匈奴时,很赞赏,感叹了许久。所以各位公主都嫁给了附属国家,朝臣们的子弟,高门大族家的才士也都娶不到公主。免了尚书职务以后,皇帝赐崔宏为白马侯爵位,加周兵将军,和旧功臣庾岳、奚斤等同列,而对他的宠信却超过其他人。
道武帝去世,明元帝未即位时,清河王绍因为人心不安定,便取出大量财物绢帛,赏赐朝臣们。只有崔宏不肯接受绍赐给的财物,长孙嵩以下官员们都感到惭愧。皇帝派使者们出去视察各郡国情况,检查纠正那些不依法行事的地方守宰们,让崔宏和宜都公穆观等最后审定,皇帝称赞他们做得公平适当。又下令让崔宏和长孙嵩在朝堂判决刑罚狱讼。
明元帝因为各郡国中的豪门士族头领有害于地方和国家,便下优诏征召他们到京城。人们大多留恋故土,而一些官吏们强逼遣送,于是,一些轻率的年青人便相互煽动,在各地聚集起来。河西、建兴盗贼四起,守宰们讨伐却难以制止。皇帝便召崔宏和北新侯安同、寿光侯叔孙建、元城侯元屈等问计。崔宏请求朝廷宣布大赦以缓和情绪。元屈说“:不如先杀掉首恶分子,赦免同党人。”崔宏说:“帝王治理天下,以安定民心为本,何须一定辨清曲直呢?大赦虽不是最好的办法,却可作为权变的方法。如果大赦之后仍不改正,再杀也不迟。”明元帝听从了。
神瑞初年,朝廷诏令崔宏和南平公长孙嵩等坐在止车门右侧,听理军政机密大事。并州胡人几万人南侵到河内掳掠,朝廷派将军公孙表等征讨,被打败。皇帝向群臣询问计策。崔宏说“:公孙表等诸军,并非数量不足,只是失于指挥,所以只能使小盗贼们暂时平息下来。胡人数量虽多,但缺少勇猛的主将,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千奴共一胆啊!应当派一位一向为胡人所信服的大将,带领几百骑人马,统率公孙表的军队进行讨伐,敌人知道后,必定闻风震惊。寿光侯叔孙建,以前曾在并州,众将都没有能比得上他的。”皇帝听从了,于是讨平了胡人贼寇。不久,被任命为天部大人,晋为公爵。
泰常三年(418)夏天,崔宏病重,皇帝派侍中穆观前往接受遗言。侍臣们前去问病探视的,一夜之间数次往返。死后,追赠司空,谥为文贞公。丧礼完全依照安城王叔孙俊的办法,诏令群臣和附属国的主帅们都参加葬礼,除亲王以外,全部让他们拜送。他的儿子崔浩袭爵。太和年间,孝文帝追记前朝的功臣,将崔宏在太庙配祭。
长孙嵩是代郡人。父亲名仁,昭成帝时是南部大人。长孙嵩为人度量宽宏,他的名字也是昭成帝给取的。十四岁时,已经代替父亲掌管事务。昭成帝晚年时,几个部落内发生内乱,苻坚让刘库仁管理国家大事,长孙嵩和元他等人率领部众归附他。
刘显策划叛乱时,长孙嵩率领旧部和普通兵士们共七百多家叛离刘显出走。当快到五原时,遇到萛君的儿子于乌渥也聚众自立,长孙嵩便打算依附他。见于乌渥后,于乌渥自称是背叛父亲的儿子,并劝长孙嵩归顺道武帝。长孙嵩心中犹豫不决,于乌渥便替他掉转牛头的方向,长孙嵩便勉力听从他,并在二汉亭见到了道武帝。道武帝仍让他当南部大人,从此他屡立军功。后来他随从道武帝攻打中山时,被任命为冀州刺史,封爵为巨鹿公。并历官侍中、司徒、相州刺史,封南平公。在所到之处都受到称赞。明元帝即位后,同山阳侯奚斤、北新侯安同、白马侯崔宏等八人坐在止车门右侧,处理国家各种要事,所以当时人称为“八公”
晋将刘裕北伐姚泓时,明元皇帝授给他符节,以都督山东诸军事,来到平原郡后,他沿着黄河北岸排列军队,驻守在畔城,和晋军交战后失利,明元帝传令让开道路给刘裕军通过。刘裕在船上望见长孙嵩的军旗和车盖,便送上酃地出产的美酒和江南的食品。长孙嵩都让人送到京城。明元帝传旨让长孙嵩以丰厚的礼物回赠。同时,命令他挑选精锐部队以备作战,如果刘裕的军队西去,便率领精兵南出彭城、沛郡;如果弄不清西行时间,就领兵在后面跟随。刘裕军队到达崤山、陕州一带,必定会跟姚泓军队对峙,结果必定是一方战败,另一方伤亡惨重,实力疲弊。等到秋天时,逐步乘危攻打他,那么刘裕的首级就可以不用作战而高悬起来。于是,等刘裕沿河前往洛阳并入关。长孙嵩与叔孙建等从城皋南渡黄河,晋朝所有驻守部队都望尘奔逃。刘裕攻占长安后,长孙嵩才领兵还朝。
明元帝得了重病后,向长孙嵩问及后事。长孙嵩说:“立年长的为帝理顺,以德行可以使人信服。如今大皇子贤能又是嫡出的,这正是上天的意思了,请立他为帝。”明元帝于是决定了,传旨太武帝临朝监理国事,长孙嵩为辅政大臣。
太武帝即位后,加封长孙嵩为北平王、司州中正。太武帝下诏询问公卿们说“:赫连、蠕蠕,先征讨哪个?”长孙嵩和平阳王长孙翰、司空奚斤等说:“赫连居于一地,不会成为大患。蠕蠕世代都祸害边境,应当先讨伐大檀。打败了就可以得到它的牲畜和资产,足以使国家富裕;打不败它也可以到阴山狩猎,多打一些禽兽,得到的兽皮、兽肉、筋角等物补充军队需要,也强于打败一个小国了。”太常卿崔浩却说“:大檀国人迁徙得像鸟飞一样迅速,以轻兵猛追却难以持久,用大部队去又赶不上它。赫连屈丐土地不过千里,它的刑罚残暴严酷,人都厌恶并想除掉它,应当先讨伐它。”尚书刘洁、武京侯安原却主张先讨平冯跋。太武帝默然不语,便领兵西行。后来又听说赫连屈丐已死,关中大乱,便商议加以讨伐。长孙嵩等人说:“他们如果坚守城池,便是以逸待劳。大檀人知道了,乘虚来进犯,国家就危险了。”太武帝便向天师寇谦之询问吉凶,寇谦之劝太武帝出征,杜超之也赞同,崔浩又说西征有利。长孙嵩等坚持进谏,太武帝大怒,他斥责长孙嵩为官贪污枉法,让武士们羞辱了一顿。不久,改任长孙嵩为太尉。过了许久,又加封柱国大将军。从此以后,皇帝御驾亲征时,因长孙嵩年纪大了,大多让他留守京城,坐镇朝堂办理各种案件。死时,享年八十,被谥为“宣王”后来孝文帝追记前朝功臣,让长孙嵩在帝庙中配祀。
长孙嵩的儿子名颓,精于骑射,能拉动三百斤重的强弓。他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并加封侍中、征南大将军。后因有罪而罢官成为戍卒。以后又恢复爵位,死后谥号为“安王”
颓的儿子名敦,字孝友,任北镇都将。因贪污被降为公爵。文成帝时,他自诉先祖的大功,被恢复王爵,死时谥为“简王”
敦的儿子道,字念僧,承袭爵位。很久以后,依照惯例被降为公爵,任左卫将军。死时谥号为“慎”
道的儿子悦,袭公爵。建义年间,恢复北平王爵位,不久降为公爵,任光禄少卿。死时,追赠“司空”
长孙嵩的第五代孙名俭,在北周任职,很有名气。
浩有鉴识,以人伦为己 任。明元、太武之世,征海内贤才,起自仄陋。及所得外国远方名士,拔而用之, 皆浩之由也。至于礼乐宪章,皆归宗于浩。
及景穆始总百揆,浩复与宜都王穆寿辅政事。又将讨蠕蠕,刘洁复致异议。帝 愈欲讨之,乃召问浩。浩对曰:“往击蠕蠕,师不多日,洁等各欲回还。后获尚书, 云军还之时,去贼三十里,是洁等之计过矣。夫北土多积雪,至冬时,常避寒南徙。 若因其时,潜军而出,必与之遇。既与之遇,则可禽获。”帝以为然。乃分军四道, 诸将俱会鹿浑海。期日有定,而洁恨计不用,沮误诸将,无功而还。
帝西巡至东雍,亲临汾曲,观叛贼薛永宗垒,进军围之。永宗出兵欲战,帝问 浩曰:“今日可击否?”浩曰:“永宗未知陛下自来,人心安固。北风迅疾,宜急 击之,须臾必破。若待明日,恐见官军盛大,必夜遁走。”帝从之,永宗溃灭。车 驾济河,前驱告贼在渭北。帝至洛水桥,贼已夜遁。诏问浩曰:“盖吴在长安北九 十里,渭北地空,谷草不备,欲度渭南西行,何如?”浩曰:“盖吴营去此六十里, 贼魁所在。击蛇之法,当先破头,头破则尾岂能动?宜乘势先击吴。今军往,一日 便到。吴平之后,回向长安,亦一日而至。一日之乏,未便损伤。愚谓宜从北道。 若从南道,则盖吴徐入北山,卒未可平。”帝不从,乃度渭南。吴闻帝至,尽散入 北山,果如浩言。军无所克,帝悔之。后以浩辅东宫之勤,赐缯絮布各千段。
帝蒐于河西,诏浩诣行所议军事。浩表曰:“昔汉武患匈奴强盛,故开凉州五 郡,通西域,广农积谷,为灭贼之资,东西迭击。故汉未疲而匈奴已弊,后遂入朝。 昔平凉州,臣愚以为北贼未平,征役不息,可不徙其人,案前世故事,计之长者。 若徙其人,则土地空虚,虽有镇戍,适可御边而已。至于大举,军资必乏。陛下以 此事阔远,竟不施用。如臣愚意,犹如前议,募徙豪强大家,充实凉土。军举之日, 东西齐势,此计之得者。”
浩又上五寅元历。表曰:“太宗即位元年,敕臣解急就章、孝经、 论语、诗、尚书、春秋、礼记、周易,三年成讫。复诏 臣学天文星历、易式、九宫,无不尽看。三十九年,昼夜无废。臣禀性弱劣, 力不及健妇人,更无余能,是以专心思书,忘寝与食。至乃梦共鬼争义,遂得周公、 孔子之要术。始知古人有虚有实,妄语者多,真正者少。自秦始皇烧书之后,经典 绝灭。汉高祖以来,世人妄造历术者十余家,皆不得天道之正。大误四千,小误甚 多,不可言尽。臣愍其如此。今遭陛下太平之世,除伪从真,宜改误历,以从天道。 是以臣前奏造历,今始成讫,谨以奏。惟恩省察,以臣历术,宣示中书博士,然后 施用。非但时人,天地鬼神知臣得正,可以益国家万世之名,过于三皇、五帝矣。” 浩又以晋书诸家并多误,著晋后书,未就,传世者五十余卷。
初,道武诏秘书郎邓彦海著国记十余卷,编年次事,体例未成,逮于明元,废 不著述。神蒨二年,诏集诸文人摭录国书。浩及弟览、高谠、邓颖、晁继、范享、 黄辅等共参著作,叙成国书三十卷。著作令史太原闵堪、赵郡郄标素谄事浩,乃请 立石,铭载国书,以彰直笔。并勒浩所注五经。浩赞成之,景穆善焉。遂营于 天郊东三里,方百步,用功三百万乃讫。
浩书国事备而不典,而石铭显在衢路,北人咸悉忿毒,相与构浩于帝。帝大怒, 使有司案浩,取秘书郎及长历生数百人意状。浩服受赇。真君十一年六月,诛浩。 清河崔氏无远近,及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皆浩之姻亲,尽夷其族。其 秘书郎史以下尽死。
浩始弱冠,太原郭逸以女妻之。浩晚成,不曜华采,故时人未知。逸妻王氏, 宋镇北将军王仲德姊也。每奇浩才能,自以为得婿。俄而女亡,王氏深以伤恨,复 欲以少女继昏。逸及亲属以为不可,王氏固执与之。逸不能违,遂重结好。浩非毁 佛法,而妻郭氏敬好释典,时时读诵。浩怒,取而焚之,捐灰厕中。及浩幽执,被 置槛内,送于城南,使卫士数十人溲其上,呼声嗷嗷,闻于行路。自宰司之被戮辱, 未有如浩者,世皆以为报应之验。
初,浩害李顺,基萌已成,夜梦以火爇顺寝室,火作而顺死。浩与室家群立观 之。俄而顺弟息号哭而出,曰:“此辈吾贼也!”以戈击之,悉投于河。寤而以告 馆客冯景仁,曰:“此真不善也。夫以火爇人,暴之极也。且兆始恶者有终殃,积 不善者无余庆。厉阶成矣,公其图之。”浩曰:“吾方思之。”而不能悛,至是而 族。
浩既工书,人多托写急就章,从少至老,初不惮劳。所书盖以百数,必称 “冯代强”以示不敢犯国。其谨也如此。浩书体势及其先人,而巧妙不如也。世 宝其迹,多裁割缀连,以为摹楷。
浩母,卢谌孙女也。浩著食经序曰:“余自少及长,耳目闻见,诸母诸姑 所修妇功,无不蕴习酒食。朝夕养舅姑,四时供祭祀,虽有功力,不任僮使,常手 自亲焉。昔遭丧乱,饥馑仍臻,饣禀蔬餬口,不能具其物用,十余年间,不复备设。 先妣虑久废忘,后生无所知见,而少不习书,乃占授为九篇。文辞约举,婉而成章, 聪辩强记,皆此类也。亲没之后,遇国龙兴之会,平暴除乱,拓定四方。余备位台 铉,与参大谋。赏获丰厚,牛羊盖泽;赀累巨万,衣则重锦,食则粱肉。远惟平生, 思季路负米之时,不可复得。故序遗文,垂示来世。”
浩弟简,字仲亮,一名览。好学,少以善书知名。道武初,历中书侍郎,爵五 等侯,参著作事。卒。简弟恬,字叔玄,小名白。位豫州刺史,爵武阳侯。坐浩伏 诛。
宏祖悦,与范阳卢谌并以博艺齐名。谌法钟繇,悦法卫瓘,而俱习索靖之草, 皆尽其妙。谌传子偃,偃传子邈;悦传子潜,潜传子宏。世不替业,故魏初重崔、 卢之书。宏自非朝廷文诰,四方书檄,初不妄染,故世无遗文。尤善草隶,为世摹 楷,行押特尽精巧,而不见遗迹。始宏因苻氏乱,欲避地江南,为张愿所获,本图 不遂。乃作诗以自伤,而不行于时,盖惧罪也。浩诛,中书侍郎高允受敕收浩家书, 始见此诗,允知其意。允孙绰录于允集。
初,宏父潜为兄浑等诔手笔本草,延昌初,著作佐郎王遵业买书于市,遇得之。 年将二百,宝其书迹,深藏秘之。武定中,遵业子松年将以遗黄门郎崔季舒,人多 摹拓之。左光禄大夫姚元标以工书知名于时,见潜书,以为过于浩也。
宏弟徽,字玄猷,少有文才,与勃海高演俱知名。历位秘书监,赐爵贝丘侯。 乐安王范镇长安,选旧德之士与范俱,以徽为平西将军副将,行乐安王傅,进爵济 南公。徽为政务存大体,不亲小事。性好人伦。引接宾客,或谈及平生,或讲论道 义,诲诱后进,终日不止。以疾,征还京师,卒,谥曰元公,士类无不叹惜。
始清河崔宽祖肜,随晋南阳王保避地陇右,遂仕西凉及沮渠氏。
肜生剖,字伯宗,每慷慨有怀东土。常叹曰:“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吾所庶 几!”及太武西巡,剖乃总率同义,使子宽送款。太武嘉之,拜宽岐阳令,赐爵延 水男。遣使与宽俱西,抚慰初附。征部诣京师,未至而卒。文成以剖诚著先朝,赠 凉州刺史、武陵公,谥曰元。
宽字景仁,还京,封安国子,位弘农太守。初,宽通款见浩,浩与相齿次,厚 存接之。及浩诛,以远来疏族,独得不坐。遂家于武城,居司空林旧墟,以一子继 浩。与浩弟览妻封氏相奉如亲。宽后袭爵武陵公,陕城镇将。三崤地险,人多寇劫。 而宽性滑稽,诱接豪右,宿盗魁帅,与相交结。倾衿待遇,不逆细微,莫不感其意 气。时官无禄力,唯取给于人,宽善抚纳,招致礼遗,大有取受,而与之者无恨。 又恆农出漆蜡竹木之饶,路与南通,贸易来往,家产丰富,而百姓乐之。诸镇之中, 号曰能政。及解镇,人人追恋,诣阙上疏者三百余人。卒,遗言薄葬,敛以时服。
长子衡,字伯玉,少以孝行著称。学崔浩书,颇亦类焉。天安元年,擢为内秘 书中散。班下诏命及御所览书,多其迹也。衡举李冲、李元恺、程骏等,终为名器。 承明元年,迁内都坐令,善折狱,孝文嘉之。太和二年,袭爵武陵公。衡涉猎书史, 颇为文笔。蠕蠕时犯塞,衡上书陈备御之方、便国利人之策凡五十余条。除秦州刺 史,徙爵齐郡公。先是,河东年饥,劫盗大起。衡至,修龚遂法,劝课农桑,周年 间,寇盗止息。卒,赠冀州刺史,谥惠公。衡五子。
长子敞,字公世,袭爵,例降为侯,为平原相。敞性狷急,与刺史杨椿迭相表 列,敞坐免官。宣武初,为钜鹿太守。弟朏之逆,敞为黄木军主韩文殊所藏。其家 悉见籍没,唯敞妻李氏以公主之甥,自随奴婢田宅二百余口得免。正光中,普释禁 锢,敞复爵郡侯,卒于赵郡太守。
敞弟钟,字公禄,奉朝请。弟朏之逆,以出后被原。历司徒右长史、金紫光禄 大夫、冀州大中正。敞亡后,钟贪其财,诬敞息子积等三人非兄胤,辞诉累岁,人 士疾之。尔硃世隆为尚书令,奏除其官,终身勿齿。朏好学,有文才,为京兆王愉 录事参军,与愉同逆,伏法。
宏同郡董谧。谧父京,与同郡崔康时、广阳霍原等,俱以硕学,播名辽海。谧 好学,传父业。中山平,入朝,拜仪曹郎,撰朝觐、飨宴、郊庙、社稷之仪。
张衮,字洪龙,上谷沮阳人也。祖翼,父卓,位并太守。衮笃实好学,有文才。 道武为代王,选为左长史。从追蠕蠕五六百里。诸部帅因兗言粮尽,不宜深入。帝 问衮:“杀副马足三日食乎?”皆言足。帝乃倍道追及于广漠赤地南床山下,大破 之。既而帝问衮曰:“卿曹外人,知我前问三日粮意乎?蠕蠕奔走数日,畜产失饮, 至水必留。计其道程,三日足及。轻骑卒至,出其不意,彼必惊散,其势然矣。” 部帅闻之,咸曰:“圣策,非所及也。”衮常参大谋,每告人曰:“主上天资杰迈, 必能囊括六合。夫遭风云之会,不建腾跳之功者,非人豪也。”遂策名委质,竭诚 伏事。时刘显地广兵强,跨有朔裔,会其兄弟乖离,共相疑阻。衮言于道武曰: “显志大意高,今因其内衅,宜速乘之。”帝从之,遂破走显。又从破贺讷。道武 登勿居山游宴,从官请聚石为峰,以记功德,乃命衮为文。
慕容宝之来寇也,衮言于道武曰:“宝乘滑台功,因长子捷,颂财竭力,难与 争锋,宜羸师以侈其心。”帝从之,果破之参合。迁给事黄门侍郎。道武南伐,次 中山,衮遗宝书,喻以成败。宝见书,大惧,遂奔和龙。既克中山,听入八议,拜 幽州刺史,赐爵临渭侯,百姓安之。
天兴初,征还京师。后与崔逞答晋将郗恢书失旨,黜为尚书令史。衮遇创业之 初,始以才谋见任,率心奉上,不顾嫌疑。道武曾问南州人于衮,衮与卢溥州里, 数称荐之。又未尝与崔逞相识,闻风称美。及中山平,卢溥聚党为逆,崔逞答书不 允,并乖本言,故忿之。
衮年过七十,阖门守静,手执经书,刊定乖失。爱好人物,善诱无倦,士类以 此高之。永兴二年,卒。太武后追录旧勋,遣大鸿胪即墓策赠太保,谥文康公。
子度,少有学尚,袭爵临渭侯,卒于中都大官。
度子白泽,年十一,遭母忧,以孝闻。长而博学。文成初,除殿中曹给事中, 甚见宠任。白泽本字钟葵,献文赐名白泽,纳其女为嫔。出行雍州刺史。清心少欲, 人吏安之。献文诏诸监临官取所监羊一口、酒一斛者,罪至大辟;与者以从坐论。 纠得尚书以下罪状者,各随所纠官轻重而授之。白泽上表,以为此法若行之不已, 恐奸人窥望,劳臣懈节,请依律令旧法。献文纳之。太和初,怀州人伊祁苟初三十 余人谋反,文明皇太后欲尽诛一城人。白泽谏,以为周书父子兄弟罪不相及, 不诬十室,而况一州。后从之,乃止。转散骑常侍、殿中尚书。卒,赠相州刺史、 广平公,谥曰简。
长子伦,字天念,大司农少卿、燕州大中正。熙平中,蠕蠕主丑奴遣使来朝, 抗敌国之礼,不修臣敬。朝议将依汉答匈奴故事,遣使报之。伦表以为:“虏虽慕 德,亦来观我。惧之以强,傥或归附;示之以弱,窥觎或起。春秋所谓以我卜 也。高祖、世宗知其若此,来既莫逆,去又不追。必其委贽玉帛之辰,屈膝籓方之 礼,则丰其劳贿,藉以珍物。至于王人远役,衔命虏庭,优以匹敌之尊,加之想望 之宠,恐徒生虏慢,无益圣朝。”不从。孝庄初,卒于大司农卿。
衮弟恂。恂字洪让,随兄衮归北,参代王军事。说道武宜收中土士庶之望,以 建大业。帝深加器异。皇始初,拜中书侍郎。帷幄密谋,颇亦参预。赐爵平皋子, 出为广平太守。恂招集离散,劝课农桑,流人归者数千户。迁常山太守。恂开建学 校,优礼儒士,吏人歌咏之。时丧乱之后,罕能克厉者,唯恂当官清白,仁恕临下, 百姓亲爱之,政为当时第一。明元即位,征拜太中大夫。卒。恂性清俭,死日家无 余财。赠并州刺史、平皋侯,谥曰宣。
子纯,字道尚,袭爵。坐事除。
纯弟代,字定燕,陈留、北平二郡太守。卒,赠营州刺史,谥惠侯。代所历著 称,有父遗风。
代子苌年,为汝南太守。郡人刘崇之兄弟分析,家贫,唯一牛,争不能决,讼 于郡庭。苌年凄而见之,谓曰:“汝曹当以一牛,故致此竞;脱有二牛,必不争。” 乃以己牛一头赐之。于是境中各相戒约,咸敦敬让。卒于郡。子琛,字宝贵,少有 孝行,位至太子翊军校尉。卒。
邓彦海,安定人也。祖羌,苻坚车骑将军。父翼,河间相。慕容垂之围鄴,以 为冀州刺史,爵真定侯。拒对使者曰:“先君忠于秦室,翼岂可先叛乎?忠臣不事 二主,未敢闻命。”垂遣喻之曰:“吾与车骑结为异姓兄弟,卿亦犹吾子弟,安得 辞乎?”翼曰:“冀州宜任亲贤,翼请他役效命。”垂乃用为河间太守。后卒于赵 郡内史。
彦海性贞素,言行可复,博览经书,长于易筮。道武定中原,擢为著作郎, 再迁尚书吏部郎。彦海明解制度,多识故事,与尚书崔宏参定朝仪、律令、音乐, 及军国文记、诏策多是彦海所为。赐爵下博子。道武诏彦海撰国记十余卷,唯次年 月,起居行事而已,未有体例。彦海谨于朝事,未尝忤旨。其从父弟晖时为尚书郎, 凶侠好奇,与定陵侯和跋厚。跋有罪诛,其子弟奔长安。或告晖将送出之,由是道 武疑知情,遂赐彦海死。既而悔之。时人咸愍惜焉。
子颖袭爵,稍迁中书侍郎。太武诏太常卿崔浩集诸文学撰述国书,颖与浩弟览 等俱参著作事。太武幸漠南,高车莫弗库若干率骑数万余,驱鹿百余万诣行所。诏 颖为文,铭于漠南,以记功德。兼散骑常侍,使宋。进爵为侯。卒,谥曰文恭。子 怡袭爵,位荆州刺史,赐爵南阳公。卒。
子侍,孝文赐名述,位齐州刺史。初改置百官,始重公府元佐,以述为太傅元 丕长史。座于司空长史。谥曰贞。
论曰:昭成、道武之时,云雷方始,至于经邦纬俗,文武兼资。燕凤博识多闻, 首膺礼命。许谦才术俱美,驱驰艰虞。不然,何以成帝业也。崔宏家世隽伟,仍属 权舆,总机任重,守正成务,礼从清庙,固其宜也。浩才艺通博,究览天文,政事 筹策,时莫之二。此其所以自比于子房焉。属明元为政之秋,太武经营之日,言听 计从,宁廓区夏,遇既深矣,勤亦茂哉。谋虽盖世,威未震主,末途邂逅,遂不自 全。岂鸟尽弓藏,人恶其上,将器盈必概,阴害贻祸,何斯人而遭斯酷乎?至若张 衮才策,不免其戾,彦海贞白,祸非其罪,亦足痛云。洪让世著循吏,家风良可贵 矣。
<b>部分译文</b>
燕凤字子章,是代郡人。从年轻时就喜爱读书,博览各种经书史籍,明于阴阳之术和谶纬之学。昭成帝早就听说他的名声,便派人以礼相邀,可是燕凤不肯受聘。当大军围困代郡时,昭成帝对城里人说“:燕凤再不肯前来的话,我准备让兵士们屠城。”代郡人十分恐惧,便把燕凤送到军中。昭成帝用贵宾的礼节对待他。后来又封他为代王的左长史,参与处置国家大事。燕凤又以经书教授献明帝。
他曾经作为使者前去见苻坚,苻坚问燕凤“:代王是怎样的一个人?”燕凤答道“:他宽和仁爱,经略高远,是一代的雄主啊!经常有并吞天下的大志。”苻坚问“:你们这些北人,没有坚固的甲胄和锋利的兵器,敌弱就进,敌强就退,怎么能够兼并天下呢?”燕凤说“:北人强壮彪悍,上马时手中拿着三种兵器,奔跑如飞,国主雄俊过人,征服北方,精兵百万,号令整齐如一。军队没有辎重、粮草炊饮的拖累,轻装行军,迅疾如飞,向敌方取得各种资财。这也就是南方所以常感疲弊不堪而北方所以常常战胜的道理。”苻坚问“:代国人马多少?”燕凤说“:精锐士卒几十万,现有马一百万匹。”苻坚说:“你所说的人数还差不多,说马数就太多了。”燕凤说“:云中川从东山起到西河长二百里,北山到南山宽一百多里,每年的初秋,马匹常常聚集在这里,差不多把全川都塞满了。如果按照当时数量计算,恐怕我说的数量还不够呢!”燕凤回代国时,苻坚赠送给他许多礼品。
昭成帝驾崩时,打算将道武帝迁往长安。燕凤考虑到道武帝年幼弱小,再三向苻坚恳求说:“代王初崩,臣子们或离或叛,遗下的孙子年幼,没有得力的人来辅助。其国中的别部大人刘库仁有勇有谋,铁弗卫辰又狡猾多端,都不能让他们独掌大权。应当把部属分为两部分,让他们分别统领。两人一向有深仇,这一来势力均衡,谁也不能首先发难,可说是防御边患的上策啊!等代王的孙子长成后,再保存代国并立他为国君,这便是陛下对亡国的大恩大德啊!”苻坚答应了,燕凤立即回到代国。
到道武帝即位时,燕凤历官吏部侍郎、给事黄门侍郎、行台尚书等职,很受器重。明元帝时,他和崔宏、封懿、梁越等人入宫讲授经书史传,出则商议朝政大事。太武帝初年,因过去的功勋被皇帝赐爵为平舒侯。他死后,儿子燕才继承了这个爵位。
崔宏,字玄伯,清河东武城人,是魏国司空崔林的六世孙。祖父崔悦,在石季龙手下任职,为司徒右长史。父亲崔潜,是慕容日韦的官员,任黄门侍郎。他们都以有才学而著称。
崔宏从小就才智过人,被称为冀州神童。苻融任冀州牧时,虚心向他请教,十分尊敬。任命他为阳平公侍郎,兼冀州从事,对外总理日常事务,入内视为宾客密友。他对各种事务的处置,毫不拖延。苻坚知道他的才干,征召为太子舍人,他以母亲有病为由,不肯就任。降为著作佐郎。太原人郝轩是个以知人而闻名的人,他称赞崔宏是能够佐助帝王的良才,近代以来从未有过。苻坚败亡之后,他避乱于齐鲁之间,被丁零的翟钊和晋朝叛将张愿所挽留。郝轩叹息着说:“这个人啊,遇到这样的时机,不因此而扶摇直上,却跟燕雀一起升降,岂不可惜!”
后出仕于慕容垂,任吏部郎、尚书左丞、高阳内史,在所担任的职务上都得到好评。他立身正派,虽处兵荒马乱的时候,仍一心学习,不把资产放在心上,妻子也免不了受饥寒之苦。
道武帝攻打慕容宝时,兵至常山,崔宏离开郡城逃到海边。道武帝早就听说他的名声,派使者寻找,找来以后,任命他为黄门侍郎,和张兖一起总管机要大事,创立制度。这时晋国前来问聘,皇帝准备回访,让有关部门商议国号。崔宏建议说“:三皇、五帝立号,或以出生的地方,或用封国的名称。所以虞、夏、商、周开始时都是诸侯,当圣德宏隆之后,万国拥戴,国号也随其本号,不再更改。只有商因多次迁移,改号叫殷。但仍兼用,不去掉起初的称号。所以诗中说‘殷商之旅’,便是这个原因。我国虽然统管广阔土地,到了陛下时,国运如龙腾飞。虽是旧邦,却是新受天命。所以登国初年改代称为魏。慕容永也奉进魏国土地。魏是大国名称,是神州的上等之国,这也是革命的验证,有利之处已见之于符瑞了。我认为应当称为魏。”道武帝听从了,于是称为魏。
当皇帝前往邺城时,询问有关过去的事情,崔宏应答如流,皇帝很赞赏他。回军时到达恒岭,皇帝亲自登上山顶,安抚新归附的人员,正遇上崔宏扶着老母亲爬上山顶,便赏赐给他耕牛和粟米。于是下令凡迁徙的人自己难以前行的,配给车辆和牛。
又改任吏部尚书。当时朝廷命令有关方面确定官员的爵级,撰写朝廷礼仪,协和音乐,制定法律条令,申明处罚有关禁令,由崔宏总管并最后裁定,作为永久的定式。并设置八部大夫,如同过去的八座之官,崔宏通管三十六曹官员任命,如令、仆等统管。深受信任,势倾朝廷。但他自我约束,生活俭朴,不置产业,家里空空如也,外出没有车坐,早晨、下午都是步行上朝。母亲年已七十,奉养也没有多样食物。皇帝知道以后,更加敬重他,厚加赏赐。当时人有的讥笑他过于节俭,而崔宏却更加自我约束。他时常被召去询问古今的旧事,帝王的制度,崔宏陈述古代制定的体制以及历代兴废的原因,很符合皇帝的心意。他从未强行进谏触怒皇帝,也从不阿谀奉承以取宠。到道武帝晚年,大臣们大多触犯皇帝的威怒,崔宏却从未受到谴责,也正是因为这点。
皇帝曾经召崔宏讲论汉书,讲到娄敬劝说汉高祖,让他将鲁元公主出嫁匈奴时,很赞赏,感叹了许久。所以各位公主都嫁给了附属国家,朝臣们的子弟,高门大族家的才士也都娶不到公主。免了尚书职务以后,皇帝赐崔宏为白马侯爵位,加周兵将军,和旧功臣庾岳、奚斤等同列,而对他的宠信却超过其他人。
道武帝去世,明元帝未即位时,清河王绍因为人心不安定,便取出大量财物绢帛,赏赐朝臣们。只有崔宏不肯接受绍赐给的财物,长孙嵩以下官员们都感到惭愧。皇帝派使者们出去视察各郡国情况,检查纠正那些不依法行事的地方守宰们,让崔宏和宜都公穆观等最后审定,皇帝称赞他们做得公平适当。又下令让崔宏和长孙嵩在朝堂判决刑罚狱讼。
明元帝因为各郡国中的豪门士族头领有害于地方和国家,便下优诏征召他们到京城。人们大多留恋故土,而一些官吏们强逼遣送,于是,一些轻率的年青人便相互煽动,在各地聚集起来。河西、建兴盗贼四起,守宰们讨伐却难以制止。皇帝便召崔宏和北新侯安同、寿光侯叔孙建、元城侯元屈等问计。崔宏请求朝廷宣布大赦以缓和情绪。元屈说“:不如先杀掉首恶分子,赦免同党人。”崔宏说:“帝王治理天下,以安定民心为本,何须一定辨清曲直呢?大赦虽不是最好的办法,却可作为权变的方法。如果大赦之后仍不改正,再杀也不迟。”明元帝听从了。
神瑞初年,朝廷诏令崔宏和南平公长孙嵩等坐在止车门右侧,听理军政机密大事。并州胡人几万人南侵到河内掳掠,朝廷派将军公孙表等征讨,被打败。皇帝向群臣询问计策。崔宏说“:公孙表等诸军,并非数量不足,只是失于指挥,所以只能使小盗贼们暂时平息下来。胡人数量虽多,但缺少勇猛的主将,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千奴共一胆啊!应当派一位一向为胡人所信服的大将,带领几百骑人马,统率公孙表的军队进行讨伐,敌人知道后,必定闻风震惊。寿光侯叔孙建,以前曾在并州,众将都没有能比得上他的。”皇帝听从了,于是讨平了胡人贼寇。不久,被任命为天部大人,晋为公爵。
泰常三年(418)夏天,崔宏病重,皇帝派侍中穆观前往接受遗言。侍臣们前去问病探视的,一夜之间数次往返。死后,追赠司空,谥为文贞公。丧礼完全依照安城王叔孙俊的办法,诏令群臣和附属国的主帅们都参加葬礼,除亲王以外,全部让他们拜送。他的儿子崔浩袭爵。太和年间,孝文帝追记前朝的功臣,将崔宏在太庙配祭。
长孙嵩是代郡人。父亲名仁,昭成帝时是南部大人。长孙嵩为人度量宽宏,他的名字也是昭成帝给取的。十四岁时,已经代替父亲掌管事务。昭成帝晚年时,几个部落内发生内乱,苻坚让刘库仁管理国家大事,长孙嵩和元他等人率领部众归附他。
刘显策划叛乱时,长孙嵩率领旧部和普通兵士们共七百多家叛离刘显出走。当快到五原时,遇到萛君的儿子于乌渥也聚众自立,长孙嵩便打算依附他。见于乌渥后,于乌渥自称是背叛父亲的儿子,并劝长孙嵩归顺道武帝。长孙嵩心中犹豫不决,于乌渥便替他掉转牛头的方向,长孙嵩便勉力听从他,并在二汉亭见到了道武帝。道武帝仍让他当南部大人,从此他屡立军功。后来他随从道武帝攻打中山时,被任命为冀州刺史,封爵为巨鹿公。并历官侍中、司徒、相州刺史,封南平公。在所到之处都受到称赞。明元帝即位后,同山阳侯奚斤、北新侯安同、白马侯崔宏等八人坐在止车门右侧,处理国家各种要事,所以当时人称为“八公”
晋将刘裕北伐姚泓时,明元皇帝授给他符节,以都督山东诸军事,来到平原郡后,他沿着黄河北岸排列军队,驻守在畔城,和晋军交战后失利,明元帝传令让开道路给刘裕军通过。刘裕在船上望见长孙嵩的军旗和车盖,便送上酃地出产的美酒和江南的食品。长孙嵩都让人送到京城。明元帝传旨让长孙嵩以丰厚的礼物回赠。同时,命令他挑选精锐部队以备作战,如果刘裕的军队西去,便率领精兵南出彭城、沛郡;如果弄不清西行时间,就领兵在后面跟随。刘裕军队到达崤山、陕州一带,必定会跟姚泓军队对峙,结果必定是一方战败,另一方伤亡惨重,实力疲弊。等到秋天时,逐步乘危攻打他,那么刘裕的首级就可以不用作战而高悬起来。于是,等刘裕沿河前往洛阳并入关。长孙嵩与叔孙建等从城皋南渡黄河,晋朝所有驻守部队都望尘奔逃。刘裕攻占长安后,长孙嵩才领兵还朝。
明元帝得了重病后,向长孙嵩问及后事。长孙嵩说:“立年长的为帝理顺,以德行可以使人信服。如今大皇子贤能又是嫡出的,这正是上天的意思了,请立他为帝。”明元帝于是决定了,传旨太武帝临朝监理国事,长孙嵩为辅政大臣。
太武帝即位后,加封长孙嵩为北平王、司州中正。太武帝下诏询问公卿们说“:赫连、蠕蠕,先征讨哪个?”长孙嵩和平阳王长孙翰、司空奚斤等说:“赫连居于一地,不会成为大患。蠕蠕世代都祸害边境,应当先讨伐大檀。打败了就可以得到它的牲畜和资产,足以使国家富裕;打不败它也可以到阴山狩猎,多打一些禽兽,得到的兽皮、兽肉、筋角等物补充军队需要,也强于打败一个小国了。”太常卿崔浩却说“:大檀国人迁徙得像鸟飞一样迅速,以轻兵猛追却难以持久,用大部队去又赶不上它。赫连屈丐土地不过千里,它的刑罚残暴严酷,人都厌恶并想除掉它,应当先讨伐它。”尚书刘洁、武京侯安原却主张先讨平冯跋。太武帝默然不语,便领兵西行。后来又听说赫连屈丐已死,关中大乱,便商议加以讨伐。长孙嵩等人说:“他们如果坚守城池,便是以逸待劳。大檀人知道了,乘虚来进犯,国家就危险了。”太武帝便向天师寇谦之询问吉凶,寇谦之劝太武帝出征,杜超之也赞同,崔浩又说西征有利。长孙嵩等坚持进谏,太武帝大怒,他斥责长孙嵩为官贪污枉法,让武士们羞辱了一顿。不久,改任长孙嵩为太尉。过了许久,又加封柱国大将军。从此以后,皇帝御驾亲征时,因长孙嵩年纪大了,大多让他留守京城,坐镇朝堂办理各种案件。死时,享年八十,被谥为“宣王”后来孝文帝追记前朝功臣,让长孙嵩在帝庙中配祀。
长孙嵩的儿子名颓,精于骑射,能拉动三百斤重的强弓。他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并加封侍中、征南大将军。后因有罪而罢官成为戍卒。以后又恢复爵位,死后谥号为“安王”
颓的儿子名敦,字孝友,任北镇都将。因贪污被降为公爵。文成帝时,他自诉先祖的大功,被恢复王爵,死时谥为“简王”
敦的儿子道,字念僧,承袭爵位。很久以后,依照惯例被降为公爵,任左卫将军。死时谥号为“慎”
道的儿子悦,袭公爵。建义年间,恢复北平王爵位,不久降为公爵,任光禄少卿。死时,追赠“司空”
长孙嵩的第五代孙名俭,在北周任职,很有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