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胜诉才是正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作者提示:以下内容全为真实写照,但可能会引起不适,个人建议一般读者跳过,、、至于觉得自己口味重的,就当我没说。反正我写完这几百字,整个人都不好了,血压飙到95/160:
面对碎冰锥谢尔顿肯定会殊死反抗,此刻哪怕拘束衣和带有捆绑皮带的特殊床也无法起作用。
比较好的方法是接受全身麻醉。
但麻醉是高技术含量的医疗手段,需要有熟练的麻醉师操作,而且精神病人多半有服用各种毒品的经历,会对麻醉剂产生抗药性,导致麻醉不彻底,手术进行到一半醒过来,或者麻醉过度直接死掉的麻烦。
但这里是精神病院,自然有更简单的替代方法,电抽搐疗法。
通常而言电抽搐疗法是精神病的治疗手段,但副作用也巨大,接受治疗的患者会陷入深度昏迷状态。
此刻这种副作用正是手术主刀者,或者说主冰锥者所要求的。
这种深度昏迷能持续半个小时以上,其间人就像死掉一样,哪怕剁掉他的手,都无法将其唤醒。
理论上接下来的手术在谢尔顿完全清醒的时候也可以操作,但会造成患者痛苦和反抗,增加手术难度以及显得不怎么人道,所以都是电晕了再干。
然后“医生”用手拉起谢尔顿的上眼睑,冰锥贴着眼球,顺着上眼睑和眼球间的空隙由下而上的刺入眼窝。
此刻冰锥不再被称为ice-pick,而是有了新的专用术语-transorbital,这是一个合成词,前缀trans带有“穿过”的意思,词根orbital是“轨道,环形”也有“眼窝,轮状眼窝肌”之意。
所以直译的话就是“刺过眼窝”!
冰锥以这样一个巧妙的经过多次科学实验的通道刺入,并不会破坏眼球功能,只要操作得当,冰锥椎体的下的眼球就像煮熟的剥壳鸡蛋那样富有弹性,足够支撑住冰锥椎体的轻度压迫,无非是造成一点小小的变形,手术结束后,就会恢复,这是值得惊叹的精准。
碎冰锥锐利尖端顶住眼窝顶部的薄薄骨层。
然后“医生”用一把锤子狠命敲击冰锥手柄尾端,“咔啦”轻轻一声,冰锥刺破骨层,沿着和鼻梁的平行位置,以15度左右的角度进入大脑,医生手上用力,冰锥继续深入脑部,此时握着冰锥把柄的手掌心会传来微微的窒涩感,很正常,毕竟钢铁的冰锥和坚硬骨层接触会产生摩擦力。
不要理会,继续深入直到大约2英寸就可以了,再深的话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失-患者因为大脑组织被破坏而死在手术台上。
然后向内旋转40度,冰锥尖端向鼻子一侧做切割搅拌动作。
完成这一步骤后,冰锥复位回到原始打入角度。
这时对医生的真正挑战开始了,要再精确的向脑内刺入4/5英寸,随后向内侧旋转28度,这个过程中,医生手上会有明显阻力感。这就对了,说明手术进行的很成功,然后旋转复位,再向外侧旋转28度。
最后医生手腕发力,冰锥尖端向下大约1/3英寸,被称为深层额叶切割。
这一系列手术动作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切断连接前额叶皮层组织和丘脑的白色纤维物质。
最后抽出沾满白膜的冰锥,在另一侧重复这一套小程序。
整个过程如果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来执行,前后不过十五分钟左右即可完成,其间患者全无痛苦。
当然之后也不会有痛苦。
对了,在另一侧重复小程序之前,医生会用嫌弃的眼神,像处理垃圾似的那层附着在冰锥上的白色膜装物擦掉,那东西就叫做额前叶白质/脑白质。
这种手术不但简便快捷,而且还不需要很严格的消毒措施,只需要简单的电击工具、破冰锥、小锤子和简易的手术台便可执行,因而一经发明便大受欢迎。
实际上在此之前,要进行此类手术必须由专门的脑外科医生进行开颅后才能操作,但冰锥疗法使得这种精密的大手术直接变成了门诊手术。
在缺乏早期复杂的手术所需的手术设施的精神病院里,没有受过专门外科手术训练的精神病也能非常高效的为病人提供手术治疗,大大提高了医疗效率。
……
-------------分割线
这段写完还是非常不满意,至少和我心里设想的相差甚远,这原本应该是个炫技的好桥段。
奈何本人能力不够,叹气。
还是写的不够多啊。
作者提示:以下内容全为真实写照,但可能会引起不适,个人建议一般读者跳过,、、至于觉得自己口味重的,就当我没说。反正我写完这几百字,整个人都不好了,血压飙到95/160:
面对碎冰锥谢尔顿肯定会殊死反抗,此刻哪怕拘束衣和带有捆绑皮带的特殊床也无法起作用。
比较好的方法是接受全身麻醉。
但麻醉是高技术含量的医疗手段,需要有熟练的麻醉师操作,而且精神病人多半有服用各种毒品的经历,会对麻醉剂产生抗药性,导致麻醉不彻底,手术进行到一半醒过来,或者麻醉过度直接死掉的麻烦。
但这里是精神病院,自然有更简单的替代方法,电抽搐疗法。
通常而言电抽搐疗法是精神病的治疗手段,但副作用也巨大,接受治疗的患者会陷入深度昏迷状态。
此刻这种副作用正是手术主刀者,或者说主冰锥者所要求的。
这种深度昏迷能持续半个小时以上,其间人就像死掉一样,哪怕剁掉他的手,都无法将其唤醒。
理论上接下来的手术在谢尔顿完全清醒的时候也可以操作,但会造成患者痛苦和反抗,增加手术难度以及显得不怎么人道,所以都是电晕了再干。
然后“医生”用手拉起谢尔顿的上眼睑,冰锥贴着眼球,顺着上眼睑和眼球间的空隙由下而上的刺入眼窝。
此刻冰锥不再被称为ice-pick,而是有了新的专用术语-transorbital,这是一个合成词,前缀trans带有“穿过”的意思,词根orbital是“轨道,环形”也有“眼窝,轮状眼窝肌”之意。
所以直译的话就是“刺过眼窝”!
冰锥以这样一个巧妙的经过多次科学实验的通道刺入,并不会破坏眼球功能,只要操作得当,冰锥椎体的下的眼球就像煮熟的剥壳鸡蛋那样富有弹性,足够支撑住冰锥椎体的轻度压迫,无非是造成一点小小的变形,手术结束后,就会恢复,这是值得惊叹的精准。
碎冰锥锐利尖端顶住眼窝顶部的薄薄骨层。
然后“医生”用一把锤子狠命敲击冰锥手柄尾端,“咔啦”轻轻一声,冰锥刺破骨层,沿着和鼻梁的平行位置,以15度左右的角度进入大脑,医生手上用力,冰锥继续深入脑部,此时握着冰锥把柄的手掌心会传来微微的窒涩感,很正常,毕竟钢铁的冰锥和坚硬骨层接触会产生摩擦力。
不要理会,继续深入直到大约2英寸就可以了,再深的话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失-患者因为大脑组织被破坏而死在手术台上。
然后向内旋转40度,冰锥尖端向鼻子一侧做切割搅拌动作。
完成这一步骤后,冰锥复位回到原始打入角度。
这时对医生的真正挑战开始了,要再精确的向脑内刺入4/5英寸,随后向内侧旋转28度,这个过程中,医生手上会有明显阻力感。这就对了,说明手术进行的很成功,然后旋转复位,再向外侧旋转28度。
最后医生手腕发力,冰锥尖端向下大约1/3英寸,被称为深层额叶切割。
这一系列手术动作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切断连接前额叶皮层组织和丘脑的白色纤维物质。
最后抽出沾满白膜的冰锥,在另一侧重复这一套小程序。
整个过程如果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来执行,前后不过十五分钟左右即可完成,其间患者全无痛苦。
当然之后也不会有痛苦。
对了,在另一侧重复小程序之前,医生会用嫌弃的眼神,像处理垃圾似的那层附着在冰锥上的白色膜装物擦掉,那东西就叫做额前叶白质/脑白质。
这种手术不但简便快捷,而且还不需要很严格的消毒措施,只需要简单的电击工具、破冰锥、小锤子和简易的手术台便可执行,因而一经发明便大受欢迎。
实际上在此之前,要进行此类手术必须由专门的脑外科医生进行开颅后才能操作,但冰锥疗法使得这种精密的大手术直接变成了门诊手术。
在缺乏早期复杂的手术所需的手术设施的精神病院里,没有受过专门外科手术训练的精神病也能非常高效的为病人提供手术治疗,大大提高了医疗效率。
……
-------------分割线
这段写完还是非常不满意,至少和我心里设想的相差甚远,这原本应该是个炫技的好桥段。
奈何本人能力不够,叹气。
还是写的不够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