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南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直有风检。爲吏部郎,邻省有会同者, 遗悦之饼一瓯。辞不受,曰:“此费诚小,然少来不愿当之。” 宋明帝泰始中爲黄门郎、御史中丞 。上以其廉介,赐良田五 顷,以爲侍中,在门下尽其心力。掌检校御府太官太医诸署。 时承奢忲之后,奸窃者衆,悦之按覆无所避,得奸巧甚多,于 是衆署共咒诅。悦之病甚,恒见两乌衣人捶之。及卒,上乃收 典掌者十许人,桎梏之送淮阴,密令度瓜步江,投之中流。
王准之字元鲁,晋尚书仆射彬玄孙也。曾祖彪之,位尚书 令,祖临之、父讷之并御史中丞。彪之博闻多识,练悉朝仪, 自是家世相传,并谙江左旧事,缄之青箱,世谓之王氏青箱学。
准之兼明礼传,赡于文辞。桓玄篡位,以爲尚书祠部郎。 宋武帝起兵,爲太尉主簿。出爲山阴令,有能名,预讨卢循功, 封都亭侯。宋台建,除御史中丞,爲百僚所惮。自彪之至准之 四世居此职。准之尝作五言诗,范泰嘲之:“卿唯解弹事耳。” 准之正色答:“犹差卿世载雄狐。”坐世子左卫率谢灵运杀人 不举,免官。
武帝受命,拜黄门侍郎。永初中奏曰:“郑玄注礼:三年 之丧,二十七月而吉。古今学者多谓得礼之宜。晋初用王肃议, 祥禫共月,故二十五月而除。遂以爲制。江左以来,唯晋朝施 用,搢绅之士多遵玄义。夫先王制礼,以大顺群心,‘丧也宁 戚’,着自前经。今大宋开泰,品物遂理,愚谓宜同即物情, 以玄义爲制。朝野一礼,则家无殊俗。”从之。元嘉中,历位 侍中,都官尚书,改领吏部,出爲丹阳尹。
准之究识旧仪,问无不对。时大将军彭城王义康录尚书事, 每叹曰:“何须高论玄虚,正得如王准之两三人,天下便足。” 然寡风素,情悁急,不爲时流所重。撰仪注,咸见遵用。卒, 赠太常。
子舆之,征虏主簿。舆之子进之,仕齐位给事黄门侍郎, 扶风太守。梁武帝之举兵也,所在回应,邻郡多请进之同遣修 谒。进之曰:“非吾志也。”竟不行。武帝嘉之。梁台建,历 尚书左丞,广平、天门二郡太守,左卫将军,封建甯公。
进之子清,位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镇东府长史,新 野、东阳二郡太守,安南将军,封中庐公。承圣末,陈武帝杀 太尉王僧辩,遣文帝攻僧辩婿杜龛,龛告难于清,引兵援龛, 大败陈文帝于吴兴,追奔至晋陵。时广州刺史欧阳頠亦同清援 龛,中更改异,杀清而归陈武帝。子猛。
猛字世雄,本名勇。五岁而父清遇害,陈文帝军度浙江, 访之,将加夷灭。母韦氏携之遁于会稽,遂免。及长勤学不倦, 博涉经史,兼习孙、吴兵法。以父遇酷,终文帝之世不听音乐, 蔬食布衣,以丧礼自处。宣帝立,乃始求位。太建初,释褐鄱 阳王府中兵参军,再迁永阳王府录事参军。
猛慷慨常慕功名,先是上疏陈安边拓境之策,甚见嘉纳, 至是诏随大都督吴明彻略地,以军功封应阳县子。累迁太子右 卫率,徙晋陵太守。威惠兼举,奸盗屏迹,富商野次,云“以 付王府君”郡人歌之,以比汉之赵广汉。至德初,征爲左骁 骑将军,加散骑常侍,深见信重。
时孔范、施文庆等并相与比周,害其梗直,议将出之而未 有便。会广州刺史马靖不受征,乃除猛都督东衡州刺史,领始 兴内史,与广州刺史陈方庆共取靖。猛至,即禽靖送建邺,进 爵爲公,加光胜将军、平越中郎将、大都督,发广、桂等二十 州兵讨岭外荒梗,所至皆平。
祯明二年,诏授镇南大将军、都督二十四州诸军事,寻命 徙镇广州。未之镇,而隋师济江,猛总督所部赴援。时广州刺 史临汝侯方庆、西衡州刺史衡阳王伯信并隶猛督府,各观望不 至。猛使高州刺史戴智烈、清远太守曾孝远各以轻兵就斩之而 发其兵。及闻台城不守,乃举哀素服,藉稿不食,叹曰:“申 包胥独何人哉。”因勒兵缘江拒守,以固诚节。及审后主不死, 乃遣其部将辛昉驰驿赴京师归款。隋文帝大悦,谓昉曰:“猛 怀其旧主,送故情深,即是我之诚臣。保守一方,不劳兵甲, 又是我之功臣。”即日拜昉开府仪同三司,仍诏猛与行军总管 韦洸便留岭表经略。
猛母妻子先留建邺,因随后主入京,诏赐宅及什物甚厚, 别赉物一千段,及遣玺书劳猛。仍讨平山越,驰驿奏闻。时文 帝幸河东,会猛使至,大悦。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 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 赏,以其长子缮爲开府仪同三司。猛寻卒于广州,文帝闻而痛 之,遣使吊祭,赠上开府仪同三司,封归仁县公。命其子缮袭, 仍授普州刺史。仁寿元年,缮弟续表陈猛志,求葬关中,诏许 之。仍赠使持节、大将军、宋州刺史、三州诸军事,諡曰成。 讷之弟瑰之字道茂,位司空谘议参军。瑰之子逡之。
逡之字宣约,少礼学博闻。仕宋位吴令。升明末,尚书右 仆射王俭重儒术,逡之以着作郎兼尚书左丞,参定齐国仪礼。 初,俭撰古今丧服集记,逡之难俭十一条,更撰世行五卷。
国学久废,齐建元二年,逡之先上表立学。转国子博士, 又兼着作。撰永明起居注。后位南康相,光禄大夫,加给事中。 逡之率素,衣裳不澣,几案尘黑,年老手不释卷。建武二年卒。
从弟珪之,位长水校尉,撰齐职仪。永明九年,其子中军 参军颢啓上其书,凡五十卷,诏付秘阁。
素字休业,彬五世孙而逡之族子也。高祖翘之,晋光禄大 夫。曾祖望之、祖泰之,并不仕。父元弘,位平固令。素少有 志行,家贫母老,隐居不仕。宋孝建、大明、泰始中,屡征不 就,声誉甚高。山中有蚿声清长,听之使人不厌,而其形甚丑, 素乃爲蚿赋以自况。卒年五十四。
论曰:昔晋初度江,王导卜其家世,郭璞云:“淮流竭, 王氏灭。”观夫晋氏以来,诸王冠冕不替,盖亦人伦所得,岂 唯世禄之所专乎。及于陈亡之年,淮流实竭,曩时人物扫地尽 矣。斯乃兴亡之兆已有前定。天之所废,岂智识之所谋乎。
<b>部分译文</b>
王秀之
王秀之字伯奋,幼年的时候,祖父王敬弘喜爱他的风采。在宋朝做官担任太子舍人。父亲去世,他在墓旁盖了一座茅庐,守丧结束,复职。吏部尚书褚彦回想让他和女儿结婚,王秀之不肯,因此他总是做两府的外兵参军。后来担任晋平太守,当了一年要求回来,有人问他是什么缘故,他回答说:“这个郡土壤肥沃,珍宝财富日益增多,人们所迷恋的是财物,财物多了则祸患就会赶来,智者不贪恋财物,也不愿意招祸。我的家产已经足够,怎么可以久留,以致妨碍贤才的道路?”
他在齐朝做官担任豫章王萧嶷的骠骑长史。萧嶷在荆州建立学校,让王秀之兼任儒林祭酒。武帝即位,逐步升迁为侍中祭酒,转任都官尚书。
王秀之的祖父王敬弘性格忠贞正直,徐羡之、傅亮掌握朝中大权,他不和他们往来。退职后隐居在吴兴,他给王秀之的父亲王瓒之写信,常常用静退的思想鼓励他。王瓒之担任五兵尚书,没有到过一个朝中贵人家中。江湛对何偃说:“王瓒之现在便是朝隐。”后来柳元景、颜师伯富贵显要,王瓒之到底不问候他们。等到王秀之做了尚书,又不和王俭友好地结交。三代不侍奉权贵,当时的人们非常称赞。转任侍中,兼射声校尉。
后来出京担任随王镇西长史、南郡内史。后来担任辅国将军、吴兴太守。王秀之早先做诸王的长史、行事,就曾慨叹说:“仲祖的卓识,已经看到了很多的例证。”便不再去求升迁,只是经营舍亭山的宅院,有在这里终老的心愿。后来被任命主持吴兴郡,这是一个隐居的处所,所以心里愿意担当这一职务。到郡上以后,修整旧山,转移安置物资。隆昌元年(494)去世,遗令说:“朱红官服不能入棺材,祭祀只用酒和干肉即可。世人们让仆人和妻妾在灵前值守痛哭,当是由于丧主不能纯朴闲静,想用多种声音相乱。魂魄如果有灵的话,我会感到好笑的。”谥号称他为简子。
王延之
王延之字希季,是王升之的儿子。少年时候很静默,不交结人事关系。在宋朝做官担任司徒左长史。家中清贫,居住的房子破漏,褚彦回把这个情况报告了宋明帝,明帝便下令让材官为他盖了三间斋屋。他历任过吏部尚书、尚书左仆射。
宋朝的气运衰落,齐高帝辅政,朝野中的心理,人人都是非此即彼,倾向一方。王延之和尚书令王僧虔则是中立,没有偏向取舍。当时人们的谚语说:“二王居平,不送不迎。”高帝因此认为他们很好。升明三年(479),出京担任江州刺史,做都督。齐朝建元元年(479),晋升封号为镇南将军。
王延之和金紫光禄大夫阮韬都是宋朝的领军将军刘湛的外甥,同样都是很早就有了声誉,刘湛十分喜爱他们,说:“阮韬以后应当为第一,延之为第二。”王延之非常不平。每次给建业进行馈赠,阮韬与朝士同例,高帝听说了,给王延之写信说:“阮韬说您并没有另外的意思,当是由于刘家品评的缘故。”阮韬字长明,陈留人,是晋朝金紫光禄大夫阮裕的玄孙。担任南兖州别驾,刺史江夏王刘义恭违章要求消费用钱,阮韬说:“这是朝廷的财物。”坚持不给。宋孝武帝选拔侍中四人,都依据风貌,王。。、谢庄为一双,阮韬与何偃为一双。常常充任兼职和暂署官员,到了始兴王的军中,去世。
王延之生活简单朴素,清静寡欲,凡是他所曾任职的地方,务求不搅扰百姓。在江州,于俸禄以外一无收取。他独自住在斋房内,不曾出门,吏人很少能见到他,即使是子弟也不随意往他跟前去。他时时见到亲戚朋友,不曾说及政治时事,只是从容闲谈吟咏罢了。后来担任尚书左仆射,不久兼任竟陵王军师,去世后谥号简子。
王晏
王晏字休默,一字士彦。在宋朝做官,起初是建安国左常侍,渐渐升到车骑,晋熙王刘燮在安西任命王晏为主簿,当时齐武帝为长史,与王晏相遇。军府转为镇西,又任命王晏为记室。沈攸之发难后,他跟随武帝镇守盆城。齐高帝当时虽然威权很重,但众人心里仍然疑惑,王晏则专心侍奉,军事文件都委托给他。他性情谄媚,逐渐受到宠信,常常参与议论机密。
建元初年(479),他担任太子中庶子。武帝在东宫,专断朝政,很多事情都不上报,王晏担心会获罪,便称病自动疏远他。武帝即位,他做长兼侍中,信任如旧。升为侍中祭酒。中间遭到了母亲的丧事,后来起用为司徒左长史。王晏的父亲王普曜借着王晏的势力,做了许多显达官职。王普曜死后,王晏居丧有礼。永明六年(488),担任丹阳尹。王晏地位重要而且很受信赖,豫章王萧嶷、尚书令王俭等都放下架子和他结交,而王晏常常因为工作出现疏漏受到责备,所以连连称说有病。时间久了,转为江州刺史。他哭着不愿外出,结果留下担任吏部尚书、太子右率,终于因为旧恩而受到宠幸。
当时尚书令王俭虽然官位高贵,却被疏远,王晏负责选拔官吏以后,权力管到台阁,和王俭很不融洽。王俭去世,礼官想依照王导的先例给他追加谥号为“文献”王晏上奏说:“王导才能得到这样的谥号,但宋朝以来不加给素族。”而对亲人说:“已经把他当成平民宰相了。”永明十一年,为右仆射,兼任太孙右卫率。
武帝去世,遗旨把尚书事交给王晏和徐孝嗣。郁林王即位,转为左仆射。后来明帝谋划废立皇帝,王晏便响应推举,转为尚书令,封为曲江县侯,配给乐队一部、卫队五十人入殿。当时明帝形势已经公开,而没人敢于先说,萧谌兄弟握有兵权,迟疑不决,王晏接连三夜便装步行到萧谌家中商议,当时的人们因此观望着他们。明帝与王晏在东府谈到时事,王晏和他击掌说道:“您常说王晏怯懦,现在如何?”建武元年(494),晋升官号为骠骑大将军,配给班剑二十人,又加兵一百人,兼太子少傅,晋升爵位为公。因为魏军出动,配给兵士一千人。
王晏对亲戚旧友十分热情,为当时人所称赞,现在自认为辅佐维新,言谈之间常常非议武帝旧时的事情,众人才开始加以责怪。明帝虽然在关键时刻需要王晏,但心里却怀疑排斥。他翻阅武帝时的诏令,得到给王晏的手诏三百余张,都是议论国家政事。永明时期(483~493),武帝想让明帝代王晏兼管选举,王晏启奏说:“萧鸾精明干练有余,然而不熟悉诸姓百家,恐怕不能担任这一职务。”于是停下了。等看见这张诏书后,明帝更加猜忌和鄙薄他。明帝初即位时,始安王萧遥光就劝他杀掉王晏,明帝说:“王晏对我有功勋,而且也没有罪过。”萧遥光说:“王晏尚且不能为武帝,怎能为陛下?”明帝默然地改变了脸色。当时明帝常常派心腹左右陈世范等人外出到路途街巷中去探听反对言论,从此便以王晏为对象。王晏性情浮躁,私欲无厌,自己声言旦夕之间就可以官至开府。又企望做录尚书,常常对别人说:“徐公应为尚书令。”又和徐公诗云:“槐序候方调。”他的名位在徐公的前面,徐公如果有三槐,则王晏不言自明。有人便对他进行讥讽。
王晏的威望不重,又与皇上平素疏远,中兴初年(501),虽然为了政事而委任他,但内心却相疑虑,王晏没有防备的心理。位居朝堂,事情多是独断专行,内外要职,都要用来安排亲信,常常与皇上争执用人。他多次叫相面的人来给自己相面,说他要大贵。跟客人谈话,好支开旁人。皇上听说后,怀疑王晏要谋反,于是便有了诛杀王晏的心思。有个人叫鲜于文粲,与王晏的儿子王德元往来,他秘密地探听到朝廷的旨意后,就告发王晏有异志。又有身边的单景俊、陈世范等人听了巫觋的话启奏皇上,说王晏怀有异图。这时要在南郊进行祭天,皇帝应该亲自到场,单景俊等人就说王晏要借此机会和武帝以前的主帅在中途偷偷发难。正巧赶上有野兽侵犯南郊的祭坛,皇帝越发害怕,在尚未郊祭的前一天,皇上便决定取消这一行动。首先报知了王晏和徐孝嗣,徐孝嗣领旨,而王晏则上言郊祀是件大事,皇上一定要亲自去办。单景俊的话更加得到证明。元旦会见群臣结束以后,便召见了王晏,在华林省把他杀死。下诏书公布了他的罪名,并说河东王萧铉识力微弱,想让他空居帝位,一并下令由廷尉收监。
王晏做员外郎时,父亲王普曜斋房前的柏树忽然变为梧桐,谈论的人认为梧桐虽然有栖居凤凰的美妙,却失去最后凋落的节操。等王晏败亡,果然是这样。又在没有败亡以前,他见屋上的椽子都是大蛇,近前再看还是木头。王晏很讨厌它们,便用纸把椽子裹上,还看见纸内在摇动,簌簌有声。又曾在北山庙答赛神灵后夜间回来,王晏醉酒,部属也饮了酒,仪仗错乱,前后十几里中,不再能够控制。懂得的人说这显示将不能长久。不久便败亡了。
王晏的儿子王德元,有意进取,位居车骑长史。王德元初名王湛,武帝说:“刘湛、江湛,都不是善终,这不是个好名字。”王晏便给他改了,到现在也被牵连杀死。
王晏的弟弟王诩,位居少府卿。皇帝下令没当上黄门郎以前,不准蓄女伎,王诩和射声校尉阴玄智因为蓄伎而被免官,囚禁了十年。皇帝下令特别宽免了王诩。王诩也很重旧交。后来任命为广州刺史。王晏被杀后,皇上派人也把他杀死。
王猛
王猛字世雄,本来名叫勇。五岁的时候父亲王清遇害,陈文帝的军队渡过浙江,访察他们,准备加以杀灭。他的母亲韦氏带着他逃到了会稽,于是得以免祸。长大以后,勤学不倦,博览经史,兼学孙子、吴起兵法。因为父亲的遭遇太苦,他在整个文帝时期始终不听音乐,蔬菜饭食布衣裳,以丧礼自处。宣帝即位,才开始求官。太建初年,初入官场担任鄱阳王府中兵参军,再调任永阳王府录事参军。王猛性情慷慨,常常羡慕功名,在这以前曾经上书论说安边拓境的计策,很被嘉奖和采纳,到现在诏令他跟随大都督吴明彻去夺取土地,因为军功封为应阳县子。逐步升迁为太子右卫率,调任晋陵太守。威恩兼用,奸人盗贼匿迹,富商遍地,人们都说“应该归功于王府君”郡中的人们歌唱他,把他比作汉代的赵广汉。至德初年,调他为左骁骑将军,担任左散骑常侍,深受信任和重视。
当时孔范、施文庆等人结伙营私,陷害梗直的人,商议将要把王猛调出而没有合适的机会。正巧广州刺史马靖不服从征调,于是便任命王猛为都督东衡州刺史,兼始兴内史,与广州刺史陈方靖共同攻取马靖。王猛到后,马上就捉住了马靖送交建邺,晋升爵位为公,担任光胜将军、平越中郎将、大都督,调发广、桂等二十州兵讨伐岭外蛮荒地区,所到之处都予以平定。
祯明二年(588),下诏任命他为镇南大将军、都督二十四州诸军事,不久改镇广州。还没到任,而隋朝的军队渡过长江,王猛总督所辖部队赶赴增援。当时广州刺史临汝侯陈方庆、西衡州刺史衡阳王陈伯信都隶属于王猛都督府,各自观望不到。王猛派高州刺史戴智烈、清远太守曾孝远各带轻兵前去杀死了他们而调发了他们的军队。等听到台城失守,便举哀穿上孝服,坐在草垫子上待罪不食,叹息说:“申包胥将是哪个人呢?”于是率兵,沿长江拒守,以固守忠诚的节操。等弄清楚了后主没有死,于是派他的部将辛筊乘驿站的快马到京城去表示忠诚。隋文帝非常高兴,对辛窻说:“王猛怀念他的旧主,送别故人情义深厚,就是我的忠诚大臣。保守一方,不用耗费兵力,又是我的功臣。”当天任命辛窻开府仪同三司,仍然诏令王猛与行军总管韦就留在岭南经管。
王猛的母亲妻子儿女先是留在建邺,然后随着后主入京,诏令赐给宅院和各种物品很多,另外赠予布帛一千段,并且派人带着盖有玉玺的书信慰劳王猛。他讨平了山越,通过驿马上奏朝廷。当时文帝视察河东,正好王猛的使者到来,十分高兴。杨素庆贺,于是说:“从前汉武帝在这里听到喜讯,因而改了县名,王猛现在告捷,和从前的事远远相合。”于是又下发玉玺书信奖赏,封他的长子王缮为开府仪同三司。王猛不久死在广州,文帝听到消息非常痛心,派遣使者前往吊祭,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封为归仁县公。让他的儿子王缮承袭爵位,仍然授给他普州刺史。仁寿元年(601),王缮的弟弟王续上表陈述王猛的志向,请求埋葬在关中,诏令批准。又赠为使持节、大将军、宋州刺史、三州诸军事,谥号为成。
直有风检。爲吏部郎,邻省有会同者, 遗悦之饼一瓯。辞不受,曰:“此费诚小,然少来不愿当之。” 宋明帝泰始中爲黄门郎、御史中丞 。上以其廉介,赐良田五 顷,以爲侍中,在门下尽其心力。掌检校御府太官太医诸署。 时承奢忲之后,奸窃者衆,悦之按覆无所避,得奸巧甚多,于 是衆署共咒诅。悦之病甚,恒见两乌衣人捶之。及卒,上乃收 典掌者十许人,桎梏之送淮阴,密令度瓜步江,投之中流。
王准之字元鲁,晋尚书仆射彬玄孙也。曾祖彪之,位尚书 令,祖临之、父讷之并御史中丞。彪之博闻多识,练悉朝仪, 自是家世相传,并谙江左旧事,缄之青箱,世谓之王氏青箱学。
准之兼明礼传,赡于文辞。桓玄篡位,以爲尚书祠部郎。 宋武帝起兵,爲太尉主簿。出爲山阴令,有能名,预讨卢循功, 封都亭侯。宋台建,除御史中丞,爲百僚所惮。自彪之至准之 四世居此职。准之尝作五言诗,范泰嘲之:“卿唯解弹事耳。” 准之正色答:“犹差卿世载雄狐。”坐世子左卫率谢灵运杀人 不举,免官。
武帝受命,拜黄门侍郎。永初中奏曰:“郑玄注礼:三年 之丧,二十七月而吉。古今学者多谓得礼之宜。晋初用王肃议, 祥禫共月,故二十五月而除。遂以爲制。江左以来,唯晋朝施 用,搢绅之士多遵玄义。夫先王制礼,以大顺群心,‘丧也宁 戚’,着自前经。今大宋开泰,品物遂理,愚谓宜同即物情, 以玄义爲制。朝野一礼,则家无殊俗。”从之。元嘉中,历位 侍中,都官尚书,改领吏部,出爲丹阳尹。
准之究识旧仪,问无不对。时大将军彭城王义康录尚书事, 每叹曰:“何须高论玄虚,正得如王准之两三人,天下便足。” 然寡风素,情悁急,不爲时流所重。撰仪注,咸见遵用。卒, 赠太常。
子舆之,征虏主簿。舆之子进之,仕齐位给事黄门侍郎, 扶风太守。梁武帝之举兵也,所在回应,邻郡多请进之同遣修 谒。进之曰:“非吾志也。”竟不行。武帝嘉之。梁台建,历 尚书左丞,广平、天门二郡太守,左卫将军,封建甯公。
进之子清,位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镇东府长史,新 野、东阳二郡太守,安南将军,封中庐公。承圣末,陈武帝杀 太尉王僧辩,遣文帝攻僧辩婿杜龛,龛告难于清,引兵援龛, 大败陈文帝于吴兴,追奔至晋陵。时广州刺史欧阳頠亦同清援 龛,中更改异,杀清而归陈武帝。子猛。
猛字世雄,本名勇。五岁而父清遇害,陈文帝军度浙江, 访之,将加夷灭。母韦氏携之遁于会稽,遂免。及长勤学不倦, 博涉经史,兼习孙、吴兵法。以父遇酷,终文帝之世不听音乐, 蔬食布衣,以丧礼自处。宣帝立,乃始求位。太建初,释褐鄱 阳王府中兵参军,再迁永阳王府录事参军。
猛慷慨常慕功名,先是上疏陈安边拓境之策,甚见嘉纳, 至是诏随大都督吴明彻略地,以军功封应阳县子。累迁太子右 卫率,徙晋陵太守。威惠兼举,奸盗屏迹,富商野次,云“以 付王府君”郡人歌之,以比汉之赵广汉。至德初,征爲左骁 骑将军,加散骑常侍,深见信重。
时孔范、施文庆等并相与比周,害其梗直,议将出之而未 有便。会广州刺史马靖不受征,乃除猛都督东衡州刺史,领始 兴内史,与广州刺史陈方庆共取靖。猛至,即禽靖送建邺,进 爵爲公,加光胜将军、平越中郎将、大都督,发广、桂等二十 州兵讨岭外荒梗,所至皆平。
祯明二年,诏授镇南大将军、都督二十四州诸军事,寻命 徙镇广州。未之镇,而隋师济江,猛总督所部赴援。时广州刺 史临汝侯方庆、西衡州刺史衡阳王伯信并隶猛督府,各观望不 至。猛使高州刺史戴智烈、清远太守曾孝远各以轻兵就斩之而 发其兵。及闻台城不守,乃举哀素服,藉稿不食,叹曰:“申 包胥独何人哉。”因勒兵缘江拒守,以固诚节。及审后主不死, 乃遣其部将辛昉驰驿赴京师归款。隋文帝大悦,谓昉曰:“猛 怀其旧主,送故情深,即是我之诚臣。保守一方,不劳兵甲, 又是我之功臣。”即日拜昉开府仪同三司,仍诏猛与行军总管 韦洸便留岭表经略。
猛母妻子先留建邺,因随后主入京,诏赐宅及什物甚厚, 别赉物一千段,及遣玺书劳猛。仍讨平山越,驰驿奏闻。时文 帝幸河东,会猛使至,大悦。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 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 赏,以其长子缮爲开府仪同三司。猛寻卒于广州,文帝闻而痛 之,遣使吊祭,赠上开府仪同三司,封归仁县公。命其子缮袭, 仍授普州刺史。仁寿元年,缮弟续表陈猛志,求葬关中,诏许 之。仍赠使持节、大将军、宋州刺史、三州诸军事,諡曰成。 讷之弟瑰之字道茂,位司空谘议参军。瑰之子逡之。
逡之字宣约,少礼学博闻。仕宋位吴令。升明末,尚书右 仆射王俭重儒术,逡之以着作郎兼尚书左丞,参定齐国仪礼。 初,俭撰古今丧服集记,逡之难俭十一条,更撰世行五卷。
国学久废,齐建元二年,逡之先上表立学。转国子博士, 又兼着作。撰永明起居注。后位南康相,光禄大夫,加给事中。 逡之率素,衣裳不澣,几案尘黑,年老手不释卷。建武二年卒。
从弟珪之,位长水校尉,撰齐职仪。永明九年,其子中军 参军颢啓上其书,凡五十卷,诏付秘阁。
素字休业,彬五世孙而逡之族子也。高祖翘之,晋光禄大 夫。曾祖望之、祖泰之,并不仕。父元弘,位平固令。素少有 志行,家贫母老,隐居不仕。宋孝建、大明、泰始中,屡征不 就,声誉甚高。山中有蚿声清长,听之使人不厌,而其形甚丑, 素乃爲蚿赋以自况。卒年五十四。
论曰:昔晋初度江,王导卜其家世,郭璞云:“淮流竭, 王氏灭。”观夫晋氏以来,诸王冠冕不替,盖亦人伦所得,岂 唯世禄之所专乎。及于陈亡之年,淮流实竭,曩时人物扫地尽 矣。斯乃兴亡之兆已有前定。天之所废,岂智识之所谋乎。
<b>部分译文</b>
王秀之
王秀之字伯奋,幼年的时候,祖父王敬弘喜爱他的风采。在宋朝做官担任太子舍人。父亲去世,他在墓旁盖了一座茅庐,守丧结束,复职。吏部尚书褚彦回想让他和女儿结婚,王秀之不肯,因此他总是做两府的外兵参军。后来担任晋平太守,当了一年要求回来,有人问他是什么缘故,他回答说:“这个郡土壤肥沃,珍宝财富日益增多,人们所迷恋的是财物,财物多了则祸患就会赶来,智者不贪恋财物,也不愿意招祸。我的家产已经足够,怎么可以久留,以致妨碍贤才的道路?”
他在齐朝做官担任豫章王萧嶷的骠骑长史。萧嶷在荆州建立学校,让王秀之兼任儒林祭酒。武帝即位,逐步升迁为侍中祭酒,转任都官尚书。
王秀之的祖父王敬弘性格忠贞正直,徐羡之、傅亮掌握朝中大权,他不和他们往来。退职后隐居在吴兴,他给王秀之的父亲王瓒之写信,常常用静退的思想鼓励他。王瓒之担任五兵尚书,没有到过一个朝中贵人家中。江湛对何偃说:“王瓒之现在便是朝隐。”后来柳元景、颜师伯富贵显要,王瓒之到底不问候他们。等到王秀之做了尚书,又不和王俭友好地结交。三代不侍奉权贵,当时的人们非常称赞。转任侍中,兼射声校尉。
后来出京担任随王镇西长史、南郡内史。后来担任辅国将军、吴兴太守。王秀之早先做诸王的长史、行事,就曾慨叹说:“仲祖的卓识,已经看到了很多的例证。”便不再去求升迁,只是经营舍亭山的宅院,有在这里终老的心愿。后来被任命主持吴兴郡,这是一个隐居的处所,所以心里愿意担当这一职务。到郡上以后,修整旧山,转移安置物资。隆昌元年(494)去世,遗令说:“朱红官服不能入棺材,祭祀只用酒和干肉即可。世人们让仆人和妻妾在灵前值守痛哭,当是由于丧主不能纯朴闲静,想用多种声音相乱。魂魄如果有灵的话,我会感到好笑的。”谥号称他为简子。
王延之
王延之字希季,是王升之的儿子。少年时候很静默,不交结人事关系。在宋朝做官担任司徒左长史。家中清贫,居住的房子破漏,褚彦回把这个情况报告了宋明帝,明帝便下令让材官为他盖了三间斋屋。他历任过吏部尚书、尚书左仆射。
宋朝的气运衰落,齐高帝辅政,朝野中的心理,人人都是非此即彼,倾向一方。王延之和尚书令王僧虔则是中立,没有偏向取舍。当时人们的谚语说:“二王居平,不送不迎。”高帝因此认为他们很好。升明三年(479),出京担任江州刺史,做都督。齐朝建元元年(479),晋升封号为镇南将军。
王延之和金紫光禄大夫阮韬都是宋朝的领军将军刘湛的外甥,同样都是很早就有了声誉,刘湛十分喜爱他们,说:“阮韬以后应当为第一,延之为第二。”王延之非常不平。每次给建业进行馈赠,阮韬与朝士同例,高帝听说了,给王延之写信说:“阮韬说您并没有另外的意思,当是由于刘家品评的缘故。”阮韬字长明,陈留人,是晋朝金紫光禄大夫阮裕的玄孙。担任南兖州别驾,刺史江夏王刘义恭违章要求消费用钱,阮韬说:“这是朝廷的财物。”坚持不给。宋孝武帝选拔侍中四人,都依据风貌,王。。、谢庄为一双,阮韬与何偃为一双。常常充任兼职和暂署官员,到了始兴王的军中,去世。
王延之生活简单朴素,清静寡欲,凡是他所曾任职的地方,务求不搅扰百姓。在江州,于俸禄以外一无收取。他独自住在斋房内,不曾出门,吏人很少能见到他,即使是子弟也不随意往他跟前去。他时时见到亲戚朋友,不曾说及政治时事,只是从容闲谈吟咏罢了。后来担任尚书左仆射,不久兼任竟陵王军师,去世后谥号简子。
王晏
王晏字休默,一字士彦。在宋朝做官,起初是建安国左常侍,渐渐升到车骑,晋熙王刘燮在安西任命王晏为主簿,当时齐武帝为长史,与王晏相遇。军府转为镇西,又任命王晏为记室。沈攸之发难后,他跟随武帝镇守盆城。齐高帝当时虽然威权很重,但众人心里仍然疑惑,王晏则专心侍奉,军事文件都委托给他。他性情谄媚,逐渐受到宠信,常常参与议论机密。
建元初年(479),他担任太子中庶子。武帝在东宫,专断朝政,很多事情都不上报,王晏担心会获罪,便称病自动疏远他。武帝即位,他做长兼侍中,信任如旧。升为侍中祭酒。中间遭到了母亲的丧事,后来起用为司徒左长史。王晏的父亲王普曜借着王晏的势力,做了许多显达官职。王普曜死后,王晏居丧有礼。永明六年(488),担任丹阳尹。王晏地位重要而且很受信赖,豫章王萧嶷、尚书令王俭等都放下架子和他结交,而王晏常常因为工作出现疏漏受到责备,所以连连称说有病。时间久了,转为江州刺史。他哭着不愿外出,结果留下担任吏部尚书、太子右率,终于因为旧恩而受到宠幸。
当时尚书令王俭虽然官位高贵,却被疏远,王晏负责选拔官吏以后,权力管到台阁,和王俭很不融洽。王俭去世,礼官想依照王导的先例给他追加谥号为“文献”王晏上奏说:“王导才能得到这样的谥号,但宋朝以来不加给素族。”而对亲人说:“已经把他当成平民宰相了。”永明十一年,为右仆射,兼任太孙右卫率。
武帝去世,遗旨把尚书事交给王晏和徐孝嗣。郁林王即位,转为左仆射。后来明帝谋划废立皇帝,王晏便响应推举,转为尚书令,封为曲江县侯,配给乐队一部、卫队五十人入殿。当时明帝形势已经公开,而没人敢于先说,萧谌兄弟握有兵权,迟疑不决,王晏接连三夜便装步行到萧谌家中商议,当时的人们因此观望着他们。明帝与王晏在东府谈到时事,王晏和他击掌说道:“您常说王晏怯懦,现在如何?”建武元年(494),晋升官号为骠骑大将军,配给班剑二十人,又加兵一百人,兼太子少傅,晋升爵位为公。因为魏军出动,配给兵士一千人。
王晏对亲戚旧友十分热情,为当时人所称赞,现在自认为辅佐维新,言谈之间常常非议武帝旧时的事情,众人才开始加以责怪。明帝虽然在关键时刻需要王晏,但心里却怀疑排斥。他翻阅武帝时的诏令,得到给王晏的手诏三百余张,都是议论国家政事。永明时期(483~493),武帝想让明帝代王晏兼管选举,王晏启奏说:“萧鸾精明干练有余,然而不熟悉诸姓百家,恐怕不能担任这一职务。”于是停下了。等看见这张诏书后,明帝更加猜忌和鄙薄他。明帝初即位时,始安王萧遥光就劝他杀掉王晏,明帝说:“王晏对我有功勋,而且也没有罪过。”萧遥光说:“王晏尚且不能为武帝,怎能为陛下?”明帝默然地改变了脸色。当时明帝常常派心腹左右陈世范等人外出到路途街巷中去探听反对言论,从此便以王晏为对象。王晏性情浮躁,私欲无厌,自己声言旦夕之间就可以官至开府。又企望做录尚书,常常对别人说:“徐公应为尚书令。”又和徐公诗云:“槐序候方调。”他的名位在徐公的前面,徐公如果有三槐,则王晏不言自明。有人便对他进行讥讽。
王晏的威望不重,又与皇上平素疏远,中兴初年(501),虽然为了政事而委任他,但内心却相疑虑,王晏没有防备的心理。位居朝堂,事情多是独断专行,内外要职,都要用来安排亲信,常常与皇上争执用人。他多次叫相面的人来给自己相面,说他要大贵。跟客人谈话,好支开旁人。皇上听说后,怀疑王晏要谋反,于是便有了诛杀王晏的心思。有个人叫鲜于文粲,与王晏的儿子王德元往来,他秘密地探听到朝廷的旨意后,就告发王晏有异志。又有身边的单景俊、陈世范等人听了巫觋的话启奏皇上,说王晏怀有异图。这时要在南郊进行祭天,皇帝应该亲自到场,单景俊等人就说王晏要借此机会和武帝以前的主帅在中途偷偷发难。正巧赶上有野兽侵犯南郊的祭坛,皇帝越发害怕,在尚未郊祭的前一天,皇上便决定取消这一行动。首先报知了王晏和徐孝嗣,徐孝嗣领旨,而王晏则上言郊祀是件大事,皇上一定要亲自去办。单景俊的话更加得到证明。元旦会见群臣结束以后,便召见了王晏,在华林省把他杀死。下诏书公布了他的罪名,并说河东王萧铉识力微弱,想让他空居帝位,一并下令由廷尉收监。
王晏做员外郎时,父亲王普曜斋房前的柏树忽然变为梧桐,谈论的人认为梧桐虽然有栖居凤凰的美妙,却失去最后凋落的节操。等王晏败亡,果然是这样。又在没有败亡以前,他见屋上的椽子都是大蛇,近前再看还是木头。王晏很讨厌它们,便用纸把椽子裹上,还看见纸内在摇动,簌簌有声。又曾在北山庙答赛神灵后夜间回来,王晏醉酒,部属也饮了酒,仪仗错乱,前后十几里中,不再能够控制。懂得的人说这显示将不能长久。不久便败亡了。
王晏的儿子王德元,有意进取,位居车骑长史。王德元初名王湛,武帝说:“刘湛、江湛,都不是善终,这不是个好名字。”王晏便给他改了,到现在也被牵连杀死。
王晏的弟弟王诩,位居少府卿。皇帝下令没当上黄门郎以前,不准蓄女伎,王诩和射声校尉阴玄智因为蓄伎而被免官,囚禁了十年。皇帝下令特别宽免了王诩。王诩也很重旧交。后来任命为广州刺史。王晏被杀后,皇上派人也把他杀死。
王猛
王猛字世雄,本来名叫勇。五岁的时候父亲王清遇害,陈文帝的军队渡过浙江,访察他们,准备加以杀灭。他的母亲韦氏带着他逃到了会稽,于是得以免祸。长大以后,勤学不倦,博览经史,兼学孙子、吴起兵法。因为父亲的遭遇太苦,他在整个文帝时期始终不听音乐,蔬菜饭食布衣裳,以丧礼自处。宣帝即位,才开始求官。太建初年,初入官场担任鄱阳王府中兵参军,再调任永阳王府录事参军。王猛性情慷慨,常常羡慕功名,在这以前曾经上书论说安边拓境的计策,很被嘉奖和采纳,到现在诏令他跟随大都督吴明彻去夺取土地,因为军功封为应阳县子。逐步升迁为太子右卫率,调任晋陵太守。威恩兼用,奸人盗贼匿迹,富商遍地,人们都说“应该归功于王府君”郡中的人们歌唱他,把他比作汉代的赵广汉。至德初年,调他为左骁骑将军,担任左散骑常侍,深受信任和重视。
当时孔范、施文庆等人结伙营私,陷害梗直的人,商议将要把王猛调出而没有合适的机会。正巧广州刺史马靖不服从征调,于是便任命王猛为都督东衡州刺史,兼始兴内史,与广州刺史陈方靖共同攻取马靖。王猛到后,马上就捉住了马靖送交建邺,晋升爵位为公,担任光胜将军、平越中郎将、大都督,调发广、桂等二十州兵讨伐岭外蛮荒地区,所到之处都予以平定。
祯明二年(588),下诏任命他为镇南大将军、都督二十四州诸军事,不久改镇广州。还没到任,而隋朝的军队渡过长江,王猛总督所辖部队赶赴增援。当时广州刺史临汝侯陈方庆、西衡州刺史衡阳王陈伯信都隶属于王猛都督府,各自观望不到。王猛派高州刺史戴智烈、清远太守曾孝远各带轻兵前去杀死了他们而调发了他们的军队。等听到台城失守,便举哀穿上孝服,坐在草垫子上待罪不食,叹息说:“申包胥将是哪个人呢?”于是率兵,沿长江拒守,以固守忠诚的节操。等弄清楚了后主没有死,于是派他的部将辛筊乘驿站的快马到京城去表示忠诚。隋文帝非常高兴,对辛窻说:“王猛怀念他的旧主,送别故人情义深厚,就是我的忠诚大臣。保守一方,不用耗费兵力,又是我的功臣。”当天任命辛窻开府仪同三司,仍然诏令王猛与行军总管韦就留在岭南经管。
王猛的母亲妻子儿女先是留在建邺,然后随着后主入京,诏令赐给宅院和各种物品很多,另外赠予布帛一千段,并且派人带着盖有玉玺的书信慰劳王猛。他讨平了山越,通过驿马上奏朝廷。当时文帝视察河东,正好王猛的使者到来,十分高兴。杨素庆贺,于是说:“从前汉武帝在这里听到喜讯,因而改了县名,王猛现在告捷,和从前的事远远相合。”于是又下发玉玺书信奖赏,封他的长子王缮为开府仪同三司。王猛不久死在广州,文帝听到消息非常痛心,派遣使者前往吊祭,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封为归仁县公。让他的儿子王缮承袭爵位,仍然授给他普州刺史。仁寿元年(601),王缮的弟弟王续上表陈述王猛的志向,请求埋葬在关中,诏令批准。又赠为使持节、大将军、宋州刺史、三州诸军事,谥号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