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舂梦无痕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从怀化市区出发,沿舞水河蜿蜒西行三十余公里,便到了芷江城东的七里桥村磨溪口。驰名中外的抗战胜利受降纪念坊就座落在这个原本并不显眼的小地方。也许是偶然巧合的缘故,八年抗战从遐尔闻名的卢沟桥开始,却在这个地图上找不着的七里桥划上了句号。从卢沟桥到七里桥的这段历程,中国人民用多少鲜血和生命才赢得了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啊。
穿过镶嵌着靠v字的凯旋门,就可以瞻仰到巍然耸立的抗战胜利受降纪念坊了。这座牌坊初建于一九四六年二月,一九六六年十月被毁。如今人们见到的,是一九八五年按原貌修复的,也是华夏大地上唯一一座纪念抗战胜利的建筑物。这座用芷江明山贡石雕砌而成的四柱三拱门牌坊,高8。5米,宽10。64米,厚l。16米。一眼望去,就会发现那牌坊的造型是一个醒目的靠血字,它岿然不动,直指苍天,一定是象征着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神圣不可侵犯吧!
伫立在血字形的牌坊前,仰望牌坊“受降纪念坊”五个大字居中,赫然在目,令人震撼。额联“震古铄今”神采飞扬,令人遐想。而横联“布昭神武”和“武德长昭”则相互映衬,让人回味无穷。据记载,它们分别是当时芷江县县长杨化育及国民政府要员蒋中正、于右任,孙科的手笔。坊柱上有两副题联。中联“克敌受降威加万里,名城揽胜地重千秋”系蒋中正所题。侧联“得道胜强权百万敌军齐解甲,受降行大典千秋战史记名城”出自李宗仁之手。
穿过四柱三拱门,坊背中间首额,原湖南省政府主席王东原题有“万古流芳”四字,下面的216字铭文,记叙了1945年8月21日至23日日本政府代表今井武夫在芷江洽降的历史背景。东西拱额题有“名垂青史”“气贯长虹”八个大字,分别出自居正和王云五之手。坊背柱中联“名城首受降实可知扶桑试剑富士扬鞭还输一着,胜地倍生色应推倒铜柱记功燕然勒石独有千秋”为时任国防部长的何应钦所题。侧联据考证出自白崇禧之手。只是重修受降纪念坊时百求不得,终为千古憾事。
默诵着一副副题联,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耳边仿佛又晌起了卢沟桥之夜的枪炮声。八年抗战啊,在那生灵涂炭的烽火岁月里,惨无人道的日本侵略者是怎样肆无忌惮地屠杀我们手无寸铁的同胞们,同仇敌忾的中国人民又是怎样顽强地抵抗着侵略者铁蹄的践踏和蹂躏,直到流尽自己的最后一滴鲜血!历史永远不会忘记,八年抗战期间,我们有两千多万同胞成了这场战争的冤魂,我国人民直接的经济损失多达上千亿美元!谁说这受降纪念坊只是用普通的石头砌成的呢?它分明是我们中华儿女的血肉之躯融合而成的啊,它不仅是一座纪念碑,更是一座见证沧桑历史的雪耻的丰碑!
从牌坊左拐九十度,再前行不远,就是当年洽降旧址了。苍松牵柏之间,整个旧址呈“品”字形布局。这些黑白鱼鳞板双层木结构平房,原本是中国空军第五大队十四中队的营房,治降期间,左右分别是何应钦办公室和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受降大典是在前栋进行的。在这间约160平方的木屋里,竟发生了一个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引得二位海外记者发出了“一间小屋浓缩了一部历史”的特别报道。
迈进受降会场,仿佛可以触摸到一种历史的深沉与厚重.似乎凝固的空气里.按照事件原貌的摆设,真实得象刚刚发生过一样。会场内陈列的桌椅都是受降洽谈过程中使用的原物,其中有一部分还镌刻有“参加受降典礼纪念”字样。墙壁上陈列的六幅照片是当年主持受降会议的萧毅肃中将的夫人毕文卿女士从台湾捐赠来的,它真实地记载了当年受降典礼的具体场景。照片上,曾经耀武扬威的日军总参谋副长今井武夫及其随从终于向中国人民低下了不可一世的头颅.似乎在体会着”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个中滋味。
受降纪念坊的最后一个参观点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楼上楼下共三个展厅,一个影视厅,分“八年抗战”“中国受降”“历史不能忘记”三大版块。共展出图表照片和文电29l幅;二战文物214件。还展出了大批抗战时期的旧武器,什么歪把子轻机枪,三八式步枪,钢盔饭盒,日本军刀等,应有尽有。注视着那一幅幅图片和一件件实物,仿佛又经历了一次血与火的洗礼,大刀进行曲那高亢昂扬的旋律犹在耳边回响。从9。18事变到南京大屠杀,从卢沟桥的炮火到七里桥的受降,这是一段多么屈辱多么沉重多么悲壮的历史啊!为了记住这段历史,我们才把民族的屈辱与抗争都镌刻在这浸血的石坊上,让历史去告诉未来。
解说员告诉我们,过去的受降纪念坊如今已扩建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城”了,作为湖南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越来越引起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广泛关注。曾经身经百战的前国防部长迟浩田将军参观受降城时,曾经激昂陈言:要教育好青少年一代,勿忘历史,把握未来。与芷江受降城有着不解之缘的美籍华人陈香梅女士,一直念念不忘其夫君飞虎将军陈纳德先生在芷江盟军基地创办航空学校并指挥盟军抗击日寇的那段往事,于抗战胜利五十周年时故地重游,并在受降纪念坊前即兴赋诗一首云:“春暖三湘杜鹃红,铁鸟飞来展雄风,芷江本是英烈地,中美情谊五十冬。”长沙诗人弘征陪同老诗人公刘游览受降城时,也留下七绝一首:“髫龄聆仰受降坊,此日怆怀访芷江,千古河山多俊杰,故教华夏免沦亡”
是啊,芷江因为抗战胜利受降而举世闻名,巍然屹立于七里桥畔的受降纪念坊,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民族抗争精神的象征,它不仅属于全中国,也属于全世界,属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每一个热爱和平的人。
从怀化市区出发,沿舞水河蜿蜒西行三十余公里,便到了芷江城东的七里桥村磨溪口。驰名中外的抗战胜利受降纪念坊就座落在这个原本并不显眼的小地方。也许是偶然巧合的缘故,八年抗战从遐尔闻名的卢沟桥开始,却在这个地图上找不着的七里桥划上了句号。从卢沟桥到七里桥的这段历程,中国人民用多少鲜血和生命才赢得了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啊。
穿过镶嵌着靠v字的凯旋门,就可以瞻仰到巍然耸立的抗战胜利受降纪念坊了。这座牌坊初建于一九四六年二月,一九六六年十月被毁。如今人们见到的,是一九八五年按原貌修复的,也是华夏大地上唯一一座纪念抗战胜利的建筑物。这座用芷江明山贡石雕砌而成的四柱三拱门牌坊,高8。5米,宽10。64米,厚l。16米。一眼望去,就会发现那牌坊的造型是一个醒目的靠血字,它岿然不动,直指苍天,一定是象征着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神圣不可侵犯吧!
伫立在血字形的牌坊前,仰望牌坊“受降纪念坊”五个大字居中,赫然在目,令人震撼。额联“震古铄今”神采飞扬,令人遐想。而横联“布昭神武”和“武德长昭”则相互映衬,让人回味无穷。据记载,它们分别是当时芷江县县长杨化育及国民政府要员蒋中正、于右任,孙科的手笔。坊柱上有两副题联。中联“克敌受降威加万里,名城揽胜地重千秋”系蒋中正所题。侧联“得道胜强权百万敌军齐解甲,受降行大典千秋战史记名城”出自李宗仁之手。
穿过四柱三拱门,坊背中间首额,原湖南省政府主席王东原题有“万古流芳”四字,下面的216字铭文,记叙了1945年8月21日至23日日本政府代表今井武夫在芷江洽降的历史背景。东西拱额题有“名垂青史”“气贯长虹”八个大字,分别出自居正和王云五之手。坊背柱中联“名城首受降实可知扶桑试剑富士扬鞭还输一着,胜地倍生色应推倒铜柱记功燕然勒石独有千秋”为时任国防部长的何应钦所题。侧联据考证出自白崇禧之手。只是重修受降纪念坊时百求不得,终为千古憾事。
默诵着一副副题联,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耳边仿佛又晌起了卢沟桥之夜的枪炮声。八年抗战啊,在那生灵涂炭的烽火岁月里,惨无人道的日本侵略者是怎样肆无忌惮地屠杀我们手无寸铁的同胞们,同仇敌忾的中国人民又是怎样顽强地抵抗着侵略者铁蹄的践踏和蹂躏,直到流尽自己的最后一滴鲜血!历史永远不会忘记,八年抗战期间,我们有两千多万同胞成了这场战争的冤魂,我国人民直接的经济损失多达上千亿美元!谁说这受降纪念坊只是用普通的石头砌成的呢?它分明是我们中华儿女的血肉之躯融合而成的啊,它不仅是一座纪念碑,更是一座见证沧桑历史的雪耻的丰碑!
从牌坊左拐九十度,再前行不远,就是当年洽降旧址了。苍松牵柏之间,整个旧址呈“品”字形布局。这些黑白鱼鳞板双层木结构平房,原本是中国空军第五大队十四中队的营房,治降期间,左右分别是何应钦办公室和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受降大典是在前栋进行的。在这间约160平方的木屋里,竟发生了一个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引得二位海外记者发出了“一间小屋浓缩了一部历史”的特别报道。
迈进受降会场,仿佛可以触摸到一种历史的深沉与厚重.似乎凝固的空气里.按照事件原貌的摆设,真实得象刚刚发生过一样。会场内陈列的桌椅都是受降洽谈过程中使用的原物,其中有一部分还镌刻有“参加受降典礼纪念”字样。墙壁上陈列的六幅照片是当年主持受降会议的萧毅肃中将的夫人毕文卿女士从台湾捐赠来的,它真实地记载了当年受降典礼的具体场景。照片上,曾经耀武扬威的日军总参谋副长今井武夫及其随从终于向中国人民低下了不可一世的头颅.似乎在体会着”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个中滋味。
受降纪念坊的最后一个参观点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楼上楼下共三个展厅,一个影视厅,分“八年抗战”“中国受降”“历史不能忘记”三大版块。共展出图表照片和文电29l幅;二战文物214件。还展出了大批抗战时期的旧武器,什么歪把子轻机枪,三八式步枪,钢盔饭盒,日本军刀等,应有尽有。注视着那一幅幅图片和一件件实物,仿佛又经历了一次血与火的洗礼,大刀进行曲那高亢昂扬的旋律犹在耳边回响。从9。18事变到南京大屠杀,从卢沟桥的炮火到七里桥的受降,这是一段多么屈辱多么沉重多么悲壮的历史啊!为了记住这段历史,我们才把民族的屈辱与抗争都镌刻在这浸血的石坊上,让历史去告诉未来。
解说员告诉我们,过去的受降纪念坊如今已扩建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城”了,作为湖南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越来越引起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广泛关注。曾经身经百战的前国防部长迟浩田将军参观受降城时,曾经激昂陈言:要教育好青少年一代,勿忘历史,把握未来。与芷江受降城有着不解之缘的美籍华人陈香梅女士,一直念念不忘其夫君飞虎将军陈纳德先生在芷江盟军基地创办航空学校并指挥盟军抗击日寇的那段往事,于抗战胜利五十周年时故地重游,并在受降纪念坊前即兴赋诗一首云:“春暖三湘杜鹃红,铁鸟飞来展雄风,芷江本是英烈地,中美情谊五十冬。”长沙诗人弘征陪同老诗人公刘游览受降城时,也留下七绝一首:“髫龄聆仰受降坊,此日怆怀访芷江,千古河山多俊杰,故教华夏免沦亡”
是啊,芷江因为抗战胜利受降而举世闻名,巍然屹立于七里桥畔的受降纪念坊,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民族抗争精神的象征,它不仅属于全中国,也属于全世界,属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每一个热爱和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