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非主流清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管怎么说,紫禁城里的这位新住户给一向循规蹈矩,或者说死气沉沉的紫禁城注入了新的活力。坦白说,八福晋没有做什么破坏规则的事情,她的一举一动,都还在这个时代的框架里。
不是很讨人喜欢,甚至让人觉得领地被侵犯了。如果你要细数,话刚说出来,自己就会觉得是不是有点儿小题大做了?人家样样没犯到律条。可不说呢,心里又实在是难受。嫂子们憋屈着。
要说康熙选儿媳妇还是有一套的,但凡是挑选出来的,倒还都有几分气度。憋屈一阵儿,也就宽慰一下自己:“她还年轻,不懂事儿呢,再说了,她又碍不着咱们什么事儿。大家又不跟她一个婆婆,不会受她什么亏。”至于略知一点剧透的太子妃,更关注的是八阿哥而不是八福晋。
而八福晋也依旧我行我素,她倒是坚持下来了。她还真不是故意,完全是被环境给惯出来的。在安王府,被点作皇子福晋,虽是借居客,实际上未来的身份比主人还高,一想到这一条,你大概就该明白她一切言行的原因了。
安王府尽心地要培养其气势,用名义上的外祖母赫舍里氏的话说就是:“拿出去不能怯场。”这么说也是有原因的,是怕她因为父母的关系,过于怯懦,连安王府也要跟着不讨好。
现在的表现,也只是其气场的一个效果而已,还真不是故意的。不过是主角意识太强了,太能抢镜头了而已。而到了皇宫里,皇子嫡妻快够开两桌麻将的了,谁能认你是主角?矛盾也就产生了。
女人除了跟妯娌斗气外,最主要的战场还是自个儿家里,争夺丈夫更重要、拼命生下嫡子更重要!这种抢镜头的勾当,一个人做是有效果的,要是大家一起做,就成闹剧了,谁都讨不着好,没的坏了自己的形象。
是以嫂子们在最初的膈应之后,都沉默了起来,转用了另一种方法来应用。大福晋就会说:“八弟妹真是伶俐。”略带一点慈爱宽容。心里则想,我儿子也生了,女儿也养大了,那是我正经婆婆,你随意跟她聊吧。
三福晋更多的时候就是安静养胎,四福晋干脆跑她婆婆那里侍疾了,德妃近来有些不太舒服,这两位还各有一个亲生子,要在家里认真带孩子。五福晋、七福晋是没有生过儿子的,更不会把八福晋当首要任务。皇宫,还是挺和谐的。
长辈们倒是喜欢活泼一点的晚辈,比较不会冷场。前面说了,八福晋现在还是在框框里发挥的,抢镜头也是有眼色的,再抢,也是抢镜头里的,不会去抢了导演的高音喇叭。
在这里诡异的平衡里,八福晋过门一个月,成功地在宫里留下了活跃的印象,鲜明,却还不算很糟。提起八福晋,连看守延晖阁的小太监都会说:“是个明快人。”所以说,凡事贵在坚持,做一件好事,人家可能说你在做秀,你要是秀了一辈子,那就是个大大的好人。
大概,太子再多坚持数倍的功夫,也能收到同样的效果了。
即使是因为怀孕,心情略有起伏而忍不住抱怨过一句的三福晋,现在也只能说:“她呀,直脾气。”
有句俗话说得好,有脾气才有活儿。八福晋说一不二惯了的,在外祖父那里,都要供着他。到了乾西头所,她又是当家主母。越发果断干脆了。所以,八阿哥的侧室王氏,很难熬。
八福晋一点都没针对她,她就开始难受了。与太子妃一样,八福晋显然也是希望丈夫一直在自己身边的。甭管哪个时代,做妻子要求也不外就是那么几样儿。更兼在新婚,八阿哥围着如花似玉的老婆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康熙家的小老婆都是这样了,进门儿早,早就把这当自己家了,平素处理些内院的事情,也颇有发言权,甚至隐有主母之势。等到福晋进门儿了,自己要跪迎了,才是兜头浇下盆冰水来!心都凉了。
王氏还不比老五家的刘佳氏,已经生了长子、现在还揣着包子,正室家世又略有不足,侧室心里还颇有底气。也不像老七家的纳喇氏,已经儿女双全,丈夫又喜欢。
她揽镜自怜,也得承认,自己长相上虽是不坏,比起八福晋却已经大上三岁了。她跟着胤禩好几年了,原该算是抢着先手的,却……一点儿消息也还没有。
老七家的纳喇氏,虽是侧室,却是能当小半儿家的。七福晋纳喇氏过门儿到现在,也没能把大权全揽了过去。八福晋则不同,单看她进门的气势,整个头所里就没人敢跟她哼哼。即使是原与王氏比较熟悉的下人,也极有眼色地听八福晋的话了。
除此之外,八福晋一句重话都没说过她。进门儿还赏下了套头面、几匹缎子,除了正常的立规矩,都没让她伺候着。
可王氏,依旧是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压力。
八福晋一来,开始还是羞涩媳妇。九朝回门儿,就化身当家主母,立起了规矩。如何作息,如何当差,无事不得闲逛,门禁严得不得了。王氏连串门儿的乐趣都没了,闷在自己的屋子里,实在难受。
可八福晋做的,细细掰开来看,全是照着规矩来的,凭谁都不能说她在虐待人。王氏只有盼着,八阿哥新婚过了,福晋怀上了,然后能轮到自己有个孩子,也好有个指望。
分给王氏的宫女四喜儿快步走了进来:“主子。”
“快别这么说了,我又是哪门子的主子?”
“唉呀,是正事儿,您就先把这些放一放吧。”
“什么事儿?”
“方才啊,奴才打那边儿过,听着前头的谙达说,万岁爷要奉皇太后去盛京谒陵。不知道这回是哪些爷们随驾呢,随驾的爷们必要带家眷的,家里总要留个看家的,这回——您是不是求求爷跟着过去?”
王氏苦笑:“爷与福晋正是新婚,你说呢?”
四喜儿泄气了:“您别这么着啊,好歹……”好歹什么呢?
王氏心说,要是两个主子一道儿走了,我倒省心了,眼不见、心不念。不过……要是能跟着去……
——————————————————————————————————————————
都别想了,康熙是奉皇太后谒陵去了,不过没带着八阿哥。本次谒陵,命皇长子多罗直郡王胤禔、皇三子多罗诚郡王胤祉、皇五子多罗贝勒胤祺、皇七子多罗贝勒胤祜、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俄、皇十三子胤祥随驾。
胤禵大为不满,缠着康熙好一阵儿:“儿子跟十三哥一向是焦不离孟的,汗阿玛,就带儿子去罢。”
康熙不为所动,胤禵怏怏而去。
康熙摇了摇头,德妃近来有些小恙,是以这回把老四和老十四都给留了下来。太子是留着监国的,而老八……留着为中央集权作贡献。
临行前,康熙把留守的几个年长的儿子叫过来谈话,胤礽、胤禛、胤禩都到了。
关于会议,从来都有一个规律,人数越少的会议越核心。如果本次会议人数众多,那就只能说些冠冕堂皇的话,作一些太阳下的决议。这回康熙说的话很正规:“朕奉皇太后诣陵,京中事务交付尔等,勿要尽心国事。”
胤礽打头,兄弟三个齐声应了。
康熙先说胤礽:“一应事务,你都是熟悉的,按原先的规矩办就好。四阿哥、八阿哥初涉庶务,许有不到之处,你是兄长,多多提点才是。”
胤礽朗声道:“儿子遵旨,”而后细数,“汗阿玛已命吴琠代张玉书之缺,诸般要务已安排妥当,儿子们看家,不过用心而已。且四弟认真、八弟用心,可补儿臣之不足。”
康熙对胤礽的回答显然是满意的,含笑道:“你也不必过谦。”
然后说胤禛:“你办差不久,要多向底下的大臣们学学,有不懂的地方,可请教太子。”
胤禛小有激动,耳朵都泛着粉红,声音也不由高了起来:“儿臣当尽心竭力,为汗阿玛办好差,给太子当好帮手。”
康熙赞许地一笑:“得空多看看你额娘,她病着了,你十四弟又还小。”
胤禛的兴奋点瞬间冷却,垂手道:“嗻。”
对胤禩说的也与胤禛差不多:“正蓝旗下,能君颇多,你要虚心请教才好,”额外说了一点,“你还是新婚,也不要因公而忘私。”暗示要努力造人。
胤禩的表现比胤禛这个哥哥还显老成:“嗻。”
公开召见完了,就是私下的小会。
康熙对胤礽真称得上是尽心尽力了:“你我父子又要分开了,我也想与你同行,不过京里不能放下,你先辛苦一阵儿罢,等弘旦长成了,咱们父子就都能闲下来歇歇了。”
胤礽嚅嗫了一下:“越长大嘴倒越拙了。以往每每送汗阿玛离京,总想着放赖,说,又有多少多少回不得跟着走,又得多长多长日月不得见,上回一道儿离京是多少年前的事儿。如今,不过一个想字而已。汗阿玛自不缺人伺候,儿子,只好道声珍重了。”
说完,抬起头,对上康熙的眼睛,不避不让,直入眼底的是复杂纠结。康熙突然发现,他儿子长大了。不是指智商、生理,而是心境。更沉稳了,更让人觉得他可信可靠了。
“我每到一处,必来书信告知行程,”康熙只能作此承诺了,提着是提点儿子,“上月云南巡抚石文晟奏三藩属人奉旨免缉者,准其垦田应试,朕准了。”
胤礽眨眨眼,这个事儿他知道,竖起耳朵认... -->>
不管怎么说,紫禁城里的这位新住户给一向循规蹈矩,或者说死气沉沉的紫禁城注入了新的活力。坦白说,八福晋没有做什么破坏规则的事情,她的一举一动,都还在这个时代的框架里。
不是很讨人喜欢,甚至让人觉得领地被侵犯了。如果你要细数,话刚说出来,自己就会觉得是不是有点儿小题大做了?人家样样没犯到律条。可不说呢,心里又实在是难受。嫂子们憋屈着。
要说康熙选儿媳妇还是有一套的,但凡是挑选出来的,倒还都有几分气度。憋屈一阵儿,也就宽慰一下自己:“她还年轻,不懂事儿呢,再说了,她又碍不着咱们什么事儿。大家又不跟她一个婆婆,不会受她什么亏。”至于略知一点剧透的太子妃,更关注的是八阿哥而不是八福晋。
而八福晋也依旧我行我素,她倒是坚持下来了。她还真不是故意,完全是被环境给惯出来的。在安王府,被点作皇子福晋,虽是借居客,实际上未来的身份比主人还高,一想到这一条,你大概就该明白她一切言行的原因了。
安王府尽心地要培养其气势,用名义上的外祖母赫舍里氏的话说就是:“拿出去不能怯场。”这么说也是有原因的,是怕她因为父母的关系,过于怯懦,连安王府也要跟着不讨好。
现在的表现,也只是其气场的一个效果而已,还真不是故意的。不过是主角意识太强了,太能抢镜头了而已。而到了皇宫里,皇子嫡妻快够开两桌麻将的了,谁能认你是主角?矛盾也就产生了。
女人除了跟妯娌斗气外,最主要的战场还是自个儿家里,争夺丈夫更重要、拼命生下嫡子更重要!这种抢镜头的勾当,一个人做是有效果的,要是大家一起做,就成闹剧了,谁都讨不着好,没的坏了自己的形象。
是以嫂子们在最初的膈应之后,都沉默了起来,转用了另一种方法来应用。大福晋就会说:“八弟妹真是伶俐。”略带一点慈爱宽容。心里则想,我儿子也生了,女儿也养大了,那是我正经婆婆,你随意跟她聊吧。
三福晋更多的时候就是安静养胎,四福晋干脆跑她婆婆那里侍疾了,德妃近来有些不太舒服,这两位还各有一个亲生子,要在家里认真带孩子。五福晋、七福晋是没有生过儿子的,更不会把八福晋当首要任务。皇宫,还是挺和谐的。
长辈们倒是喜欢活泼一点的晚辈,比较不会冷场。前面说了,八福晋现在还是在框框里发挥的,抢镜头也是有眼色的,再抢,也是抢镜头里的,不会去抢了导演的高音喇叭。
在这里诡异的平衡里,八福晋过门一个月,成功地在宫里留下了活跃的印象,鲜明,却还不算很糟。提起八福晋,连看守延晖阁的小太监都会说:“是个明快人。”所以说,凡事贵在坚持,做一件好事,人家可能说你在做秀,你要是秀了一辈子,那就是个大大的好人。
大概,太子再多坚持数倍的功夫,也能收到同样的效果了。
即使是因为怀孕,心情略有起伏而忍不住抱怨过一句的三福晋,现在也只能说:“她呀,直脾气。”
有句俗话说得好,有脾气才有活儿。八福晋说一不二惯了的,在外祖父那里,都要供着他。到了乾西头所,她又是当家主母。越发果断干脆了。所以,八阿哥的侧室王氏,很难熬。
八福晋一点都没针对她,她就开始难受了。与太子妃一样,八福晋显然也是希望丈夫一直在自己身边的。甭管哪个时代,做妻子要求也不外就是那么几样儿。更兼在新婚,八阿哥围着如花似玉的老婆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康熙家的小老婆都是这样了,进门儿早,早就把这当自己家了,平素处理些内院的事情,也颇有发言权,甚至隐有主母之势。等到福晋进门儿了,自己要跪迎了,才是兜头浇下盆冰水来!心都凉了。
王氏还不比老五家的刘佳氏,已经生了长子、现在还揣着包子,正室家世又略有不足,侧室心里还颇有底气。也不像老七家的纳喇氏,已经儿女双全,丈夫又喜欢。
她揽镜自怜,也得承认,自己长相上虽是不坏,比起八福晋却已经大上三岁了。她跟着胤禩好几年了,原该算是抢着先手的,却……一点儿消息也还没有。
老七家的纳喇氏,虽是侧室,却是能当小半儿家的。七福晋纳喇氏过门儿到现在,也没能把大权全揽了过去。八福晋则不同,单看她进门的气势,整个头所里就没人敢跟她哼哼。即使是原与王氏比较熟悉的下人,也极有眼色地听八福晋的话了。
除此之外,八福晋一句重话都没说过她。进门儿还赏下了套头面、几匹缎子,除了正常的立规矩,都没让她伺候着。
可王氏,依旧是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压力。
八福晋一来,开始还是羞涩媳妇。九朝回门儿,就化身当家主母,立起了规矩。如何作息,如何当差,无事不得闲逛,门禁严得不得了。王氏连串门儿的乐趣都没了,闷在自己的屋子里,实在难受。
可八福晋做的,细细掰开来看,全是照着规矩来的,凭谁都不能说她在虐待人。王氏只有盼着,八阿哥新婚过了,福晋怀上了,然后能轮到自己有个孩子,也好有个指望。
分给王氏的宫女四喜儿快步走了进来:“主子。”
“快别这么说了,我又是哪门子的主子?”
“唉呀,是正事儿,您就先把这些放一放吧。”
“什么事儿?”
“方才啊,奴才打那边儿过,听着前头的谙达说,万岁爷要奉皇太后去盛京谒陵。不知道这回是哪些爷们随驾呢,随驾的爷们必要带家眷的,家里总要留个看家的,这回——您是不是求求爷跟着过去?”
王氏苦笑:“爷与福晋正是新婚,你说呢?”
四喜儿泄气了:“您别这么着啊,好歹……”好歹什么呢?
王氏心说,要是两个主子一道儿走了,我倒省心了,眼不见、心不念。不过……要是能跟着去……
——————————————————————————————————————————
都别想了,康熙是奉皇太后谒陵去了,不过没带着八阿哥。本次谒陵,命皇长子多罗直郡王胤禔、皇三子多罗诚郡王胤祉、皇五子多罗贝勒胤祺、皇七子多罗贝勒胤祜、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俄、皇十三子胤祥随驾。
胤禵大为不满,缠着康熙好一阵儿:“儿子跟十三哥一向是焦不离孟的,汗阿玛,就带儿子去罢。”
康熙不为所动,胤禵怏怏而去。
康熙摇了摇头,德妃近来有些小恙,是以这回把老四和老十四都给留了下来。太子是留着监国的,而老八……留着为中央集权作贡献。
临行前,康熙把留守的几个年长的儿子叫过来谈话,胤礽、胤禛、胤禩都到了。
关于会议,从来都有一个规律,人数越少的会议越核心。如果本次会议人数众多,那就只能说些冠冕堂皇的话,作一些太阳下的决议。这回康熙说的话很正规:“朕奉皇太后诣陵,京中事务交付尔等,勿要尽心国事。”
胤礽打头,兄弟三个齐声应了。
康熙先说胤礽:“一应事务,你都是熟悉的,按原先的规矩办就好。四阿哥、八阿哥初涉庶务,许有不到之处,你是兄长,多多提点才是。”
胤礽朗声道:“儿子遵旨,”而后细数,“汗阿玛已命吴琠代张玉书之缺,诸般要务已安排妥当,儿子们看家,不过用心而已。且四弟认真、八弟用心,可补儿臣之不足。”
康熙对胤礽的回答显然是满意的,含笑道:“你也不必过谦。”
然后说胤禛:“你办差不久,要多向底下的大臣们学学,有不懂的地方,可请教太子。”
胤禛小有激动,耳朵都泛着粉红,声音也不由高了起来:“儿臣当尽心竭力,为汗阿玛办好差,给太子当好帮手。”
康熙赞许地一笑:“得空多看看你额娘,她病着了,你十四弟又还小。”
胤禛的兴奋点瞬间冷却,垂手道:“嗻。”
对胤禩说的也与胤禛差不多:“正蓝旗下,能君颇多,你要虚心请教才好,”额外说了一点,“你还是新婚,也不要因公而忘私。”暗示要努力造人。
胤禩的表现比胤禛这个哥哥还显老成:“嗻。”
公开召见完了,就是私下的小会。
康熙对胤礽真称得上是尽心尽力了:“你我父子又要分开了,我也想与你同行,不过京里不能放下,你先辛苦一阵儿罢,等弘旦长成了,咱们父子就都能闲下来歇歇了。”
胤礽嚅嗫了一下:“越长大嘴倒越拙了。以往每每送汗阿玛离京,总想着放赖,说,又有多少多少回不得跟着走,又得多长多长日月不得见,上回一道儿离京是多少年前的事儿。如今,不过一个想字而已。汗阿玛自不缺人伺候,儿子,只好道声珍重了。”
说完,抬起头,对上康熙的眼睛,不避不让,直入眼底的是复杂纠结。康熙突然发现,他儿子长大了。不是指智商、生理,而是心境。更沉稳了,更让人觉得他可信可靠了。
“我每到一处,必来书信告知行程,”康熙只能作此承诺了,提着是提点儿子,“上月云南巡抚石文晟奏三藩属人奉旨免缉者,准其垦田应试,朕准了。”
胤礽眨眨眼,这个事儿他知道,竖起耳朵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