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杜家小娘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念着杜家的好,今年杜家秋收村里不少族人都过来帮了把手,相对于往年,今年家里的劳力们反而轻松许多。
稻子是秋收中的重中之重,还没好好歇口气各种粮食扎堆成熟,整个杜家村再次陷入连轴转中。
东山下的苞谷老了,南坡上的高粱压弯了腰,东南地的豆子裂开了嘴,小河沟的莲藕能出塘了。
家家户户忙起来,杜家大大小小全下了地,家里只剩下杜奶奶带着杜小喜柳垚和三嫂家的小侄子。
家里一个个忙的要命,晚上回来兜头就睡,自然没人注意到来家做客的柳垚。几天的工夫,在杜小喜的带领下柳垚对杜家已经熟的不能再熟。
杜从云小朋友撅着屁股在院子里玩泥巴,杜小喜则带着柳垚帮着杜奶奶掰黄豆。
一颗颗饱满圆润的黄豆掉进簸箩里,杜小喜想到了美味的豆腐和黄豆猪脚汤。
杜奶奶年龄大了嘴闲不住,闲话的主题是这次稻田养鱼是真好,小丫头是个有福气的。有时也要说地里其他的庄稼收成怎么样。
“咱家能干活的人还是太少了,过了这阵让你娘快点给你四哥张罗媳妇儿,多个人干活家里也能松快一点。”
杜小喜正低着脑袋数豆子,听了这话嘴巴张的大大的。
杜四哥杜至忠今年十八岁,这个年纪娶媳妇儿杜小喜倒没觉得有多么摧残祖国的花朵,毕竟上辈子杜家周边不少人不上学的话都是二十不到就结婚了,套用杜妈的话就是‘再晚就都是别人挑剩下的了’。
杜四哥是腊月生日,说是十八岁,其实周岁还不到十七。自从杜家和柳家成了亲家上门给杜小喜几个哥哥说亲的不少,年纪正好的杜至忠自然是十里八村丈母娘们心中的好女婿人选。杜奶奶和杜娘这一年多来一直在慢慢挑,颇有种挑花眼的感觉。
杜小喜愕然的是,亲奶奶,你孙子娶媳妇儿就是来家给干活的语气要不要说的那么理所当然。
杜小喜瞥了眼乖乖捡豆子的柳垚。
幸好,幸好,咱以后嫁的是土豪,不用到别人家干活。
接连忙了小半个月,杜家的粮食终于顺利归仓。
休息几日之后,杜老爹带着几个大点的儿子回县城继续开肉铺和杂货铺,杜娘则带着杜小喜几个留在杜家村继续秋收的收尾工作。
大商朝因着家家户户都是生子狂魔就造成一个很悲催的事实,劳动力非比寻常的廉价,衣食住行也因为人多而变得紧张起来。
人多,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就造成了各种各样的不足,其中一方面就是天下人最重视的“吃”。
杜小喜在古代过了三年,慢慢知道了大商朝有传说中高产的玉米,可是产量并不理想顶天了五六百斤,剩下的稻子麦子高粱一年也不过几百斤。至于传说中的另一种高产的红薯,杜小喜还没见到,想来大商朝应该是没有。
一户人家一年也能收一两千斤的粮食,但给县里交四成的赋税之后,剩下的粮食根本不够动辄就几十口的人家一年的口粮... -->>
念着杜家的好,今年杜家秋收村里不少族人都过来帮了把手,相对于往年,今年家里的劳力们反而轻松许多。
稻子是秋收中的重中之重,还没好好歇口气各种粮食扎堆成熟,整个杜家村再次陷入连轴转中。
东山下的苞谷老了,南坡上的高粱压弯了腰,东南地的豆子裂开了嘴,小河沟的莲藕能出塘了。
家家户户忙起来,杜家大大小小全下了地,家里只剩下杜奶奶带着杜小喜柳垚和三嫂家的小侄子。
家里一个个忙的要命,晚上回来兜头就睡,自然没人注意到来家做客的柳垚。几天的工夫,在杜小喜的带领下柳垚对杜家已经熟的不能再熟。
杜从云小朋友撅着屁股在院子里玩泥巴,杜小喜则带着柳垚帮着杜奶奶掰黄豆。
一颗颗饱满圆润的黄豆掉进簸箩里,杜小喜想到了美味的豆腐和黄豆猪脚汤。
杜奶奶年龄大了嘴闲不住,闲话的主题是这次稻田养鱼是真好,小丫头是个有福气的。有时也要说地里其他的庄稼收成怎么样。
“咱家能干活的人还是太少了,过了这阵让你娘快点给你四哥张罗媳妇儿,多个人干活家里也能松快一点。”
杜小喜正低着脑袋数豆子,听了这话嘴巴张的大大的。
杜四哥杜至忠今年十八岁,这个年纪娶媳妇儿杜小喜倒没觉得有多么摧残祖国的花朵,毕竟上辈子杜家周边不少人不上学的话都是二十不到就结婚了,套用杜妈的话就是‘再晚就都是别人挑剩下的了’。
杜四哥是腊月生日,说是十八岁,其实周岁还不到十七。自从杜家和柳家成了亲家上门给杜小喜几个哥哥说亲的不少,年纪正好的杜至忠自然是十里八村丈母娘们心中的好女婿人选。杜奶奶和杜娘这一年多来一直在慢慢挑,颇有种挑花眼的感觉。
杜小喜愕然的是,亲奶奶,你孙子娶媳妇儿就是来家给干活的语气要不要说的那么理所当然。
杜小喜瞥了眼乖乖捡豆子的柳垚。
幸好,幸好,咱以后嫁的是土豪,不用到别人家干活。
接连忙了小半个月,杜家的粮食终于顺利归仓。
休息几日之后,杜老爹带着几个大点的儿子回县城继续开肉铺和杂货铺,杜娘则带着杜小喜几个留在杜家村继续秋收的收尾工作。
大商朝因着家家户户都是生子狂魔就造成一个很悲催的事实,劳动力非比寻常的廉价,衣食住行也因为人多而变得紧张起来。
人多,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就造成了各种各样的不足,其中一方面就是天下人最重视的“吃”。
杜小喜在古代过了三年,慢慢知道了大商朝有传说中高产的玉米,可是产量并不理想顶天了五六百斤,剩下的稻子麦子高粱一年也不过几百斤。至于传说中的另一种高产的红薯,杜小喜还没见到,想来大商朝应该是没有。
一户人家一年也能收一两千斤的粮食,但给县里交四成的赋税之后,剩下的粮食根本不够动辄就几十口的人家一年的口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