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抗日之铁血兵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八百三十三章:大变局(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除了以上的措施之外,老蒋还制定了划清各兵种之间的关系,完善各兵种的作战方针。
其核心是对现有国家战备资源进行整合,积极购买先进武器装备,发展特种作战力量,组建了大量的德械师。同时大力发展中央直属军队,引进国外的训练模式。装备中央军70个师,其中40个师是以黄埔军校生为军官组建的,并聘请德国的教官予以训练。
另外就是统一武器制式,这一点很重视,当时各地武装的枪支配备五花八门。比如桂系是英国装备,滇军是法式装备,东北军是日式装备等。各地的兵工厂生产的枪支弹药也是五花八门,给前线补给带来很大的不便。
因此国民政府决定统一几种战时使用率最高和用途最广泛的兵器的制式,尤其是统一了步枪,机枪,迫击炮等制式。积极扩大军工的产量,提高军工质量。对国外先进的武器装备进行积极仿制。比如轻重机枪方面对德国和捷克的装备进行了仿造,战争开始后,对日本的掷弹筒进行了仿造。
最重要的是国民政府积极执行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实行持久战战略。在抗战前夕蒋百里出版了他的《国防论》,他在《国防论》和其他着作中阐述的对日战略,归纳起来有三。
第一,中国对日不惧鲸吞,乃怕蚕食,故对日不应步步后退,而要主动地实施全面抗战,化日军后方为前方,使其无暇消化占领区,从而使日本无法利用占领的地区提高战力。
第二,主动出击上海日军,迫日军主力进攻路线由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的南北路线改为沿长江而上的东西路线,从而充分利用沿江的山地与湖沼地利,抵消日军兵器训练方面的优势。
第三,以空间换时间,行持久战,通过时间的消耗拖垮日本。具体做法为将日军拖入中国地理第二棱线,即湖南、四川交界处,和日军进行相持决战。
事实上,蒋百里虽然在1938年早逝,但是中日的战争发展,恰恰按照他的预料进行,反映了他对两国实力与战略态势的准确把握。他在逝世前不久发表的文章中,更掷地有声地提出了今后中国对日战略的指导方针——“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同它讲和!”
全面抗战开始后,中日之间的实力有着非常大的差距。在经济和工业上,1937年时,日本的工业产值为60亿美元,而中国为13.6亿美元;日本钢产量为600多万吨,而中国为50余万吨;日本拥有世界前列的军工制造业,中国只能制造基本的枪支和小口径火炮。
军队方面:1937年中旬时,日军拥有陆军兵力60万人,经过训练的后备兵力160余万人。中国拥有陆军200万人,预备役50万人。虽然兵力差距不大,但日军每师的装甲数量和炮兵数量都远大于****。日军海军拥有大型舰艇200艘,中国仅有66艘;日军陆海军拥有作战飞机2625架,中国仅有作战飞机305架。
鉴于中日军事和国力的巨大差距,以及中国大纵深,人口多的特点,国民政府制定来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为大胜的战略方针。以空间换时间,就是利用中国广阔的国土,于敌进行持久战,等待国际国内时机的转变。积小胜为大胜,就是在每一场战役中,逐步消灭敌人,消耗敌人,以量变完成质变。
为完成此作战方针国民党当面主要进行了大量的大规模战役,例如淞沪会战,日此战日军投入10个师28万人的兵力,中国投入70个师的兵力,虽装备恶劣但士兵大都拼... -->>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八百三十三章:大变局(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除了以上的措施之外,老蒋还制定了划清各兵种之间的关系,完善各兵种的作战方针。
其核心是对现有国家战备资源进行整合,积极购买先进武器装备,发展特种作战力量,组建了大量的德械师。同时大力发展中央直属军队,引进国外的训练模式。装备中央军70个师,其中40个师是以黄埔军校生为军官组建的,并聘请德国的教官予以训练。
另外就是统一武器制式,这一点很重视,当时各地武装的枪支配备五花八门。比如桂系是英国装备,滇军是法式装备,东北军是日式装备等。各地的兵工厂生产的枪支弹药也是五花八门,给前线补给带来很大的不便。
因此国民政府决定统一几种战时使用率最高和用途最广泛的兵器的制式,尤其是统一了步枪,机枪,迫击炮等制式。积极扩大军工的产量,提高军工质量。对国外先进的武器装备进行积极仿制。比如轻重机枪方面对德国和捷克的装备进行了仿造,战争开始后,对日本的掷弹筒进行了仿造。
最重要的是国民政府积极执行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实行持久战战略。在抗战前夕蒋百里出版了他的《国防论》,他在《国防论》和其他着作中阐述的对日战略,归纳起来有三。
第一,中国对日不惧鲸吞,乃怕蚕食,故对日不应步步后退,而要主动地实施全面抗战,化日军后方为前方,使其无暇消化占领区,从而使日本无法利用占领的地区提高战力。
第二,主动出击上海日军,迫日军主力进攻路线由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的南北路线改为沿长江而上的东西路线,从而充分利用沿江的山地与湖沼地利,抵消日军兵器训练方面的优势。
第三,以空间换时间,行持久战,通过时间的消耗拖垮日本。具体做法为将日军拖入中国地理第二棱线,即湖南、四川交界处,和日军进行相持决战。
事实上,蒋百里虽然在1938年早逝,但是中日的战争发展,恰恰按照他的预料进行,反映了他对两国实力与战略态势的准确把握。他在逝世前不久发表的文章中,更掷地有声地提出了今后中国对日战略的指导方针——“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同它讲和!”
全面抗战开始后,中日之间的实力有着非常大的差距。在经济和工业上,1937年时,日本的工业产值为60亿美元,而中国为13.6亿美元;日本钢产量为600多万吨,而中国为50余万吨;日本拥有世界前列的军工制造业,中国只能制造基本的枪支和小口径火炮。
军队方面:1937年中旬时,日军拥有陆军兵力60万人,经过训练的后备兵力160余万人。中国拥有陆军200万人,预备役50万人。虽然兵力差距不大,但日军每师的装甲数量和炮兵数量都远大于****。日军海军拥有大型舰艇200艘,中国仅有66艘;日军陆海军拥有作战飞机2625架,中国仅有作战飞机305架。
鉴于中日军事和国力的巨大差距,以及中国大纵深,人口多的特点,国民政府制定来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为大胜的战略方针。以空间换时间,就是利用中国广阔的国土,于敌进行持久战,等待国际国内时机的转变。积小胜为大胜,就是在每一场战役中,逐步消灭敌人,消耗敌人,以量变完成质变。
为完成此作战方针国民党当面主要进行了大量的大规模战役,例如淞沪会战,日此战日军投入10个师28万人的兵力,中国投入70个师的兵力,虽装备恶劣但士兵大都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