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高洋心里暗自一叹息。家国多少痛在心里,只恨自己不是嫡长子,从来不是长兄那般引人注目,又名份早定。对于长兄来说,有些东西得到的那么轻而易举;而同样对于他,却那么难于到手。
他手里握紧了那已经碎成数片的伏虎罗汉玉佩,直刺得他皮肤如被刀割一样痛,却不动声色地腾出另一只手。慢慢走上数步,伸出手来像是要来接玉佩,却把冯翊公主元仲华捧着玉佩的手一并拉了过来。他用心果决,所以力道之大让她不容反抗。
“这是主上和皇后赏给殿下的,殿下就不后悔?”他仍然直直盯着元仲华。
元仲华奋力想挣脱,心里害怕阿娈即刻就回来。但是觉得他问得奇怪,抬起头来,“一枚玉佩而已,二公子又是我夫君的弟弟,有何可悔?”
“既然嫂子这么说,天意如此,子进却之不恭……”高洋看也不看地从元仲华手里取了玉佩,似乎要做出这样一个决定是多么困难的事。可他却将到手的玉佩看得轻如鸿毛。
“谢殿下赏赐。”不用元仲华再挣脱,高洋已经放开了她的手,又恢复成了那个懵懂温驯,甚至有些愚笨懦弱的二公子。他才真是极像父亲高欢的那个儿子。一边又闲闲地道,“请殿下代我一并谢过世子。”
元仲华听他提到夫君高澄,面上神色黯淡下来了。脱口道,“二公子还是自己去谢世子吧。我不曾见过世子的面。”
高洋心里一跳,忍了忍,还是掩不住的兴奋,极感兴趣但又极力压抑着道,“怎么长兄回来还没有和嫂子见过面吗?”
元仲华还是小孩心性,听他这么一说觉得甚是没有面子,沉下面孔道,“二公子怕是还有急事,我也要去给阿母问安了。”说着便要走。
“殿下是帝室贵胄,若是得妻如此,谁不敬之爱之?”高洋挡在元仲华前面低语道,“世子内宠颇盛,但不该冷落殿下,让殿下受委屈了。”其实元仲华也提醒了他,他确实是有急事,只是一见她便忘了。于是将身子让了让,却并没有急着走,又道,“长兄今日晨起已来给阿母问了安,然后便同参军崔季舒入宫去了。子进恭送出门时见崔季舒奏事后,长兄面上神色颇为不悦,或是逢上何事,殿下也不必放在心上。既如此,子进也正要有事入宫,如遇世子便代殿下问候一二。只是世子的脾气殿下也知道,只怕子进遭了训斥不要紧,还拖累了殿下便更是子进的罪过了。”
听高洋这样说,一心都是为了大丞相府的安宁,为了世子夫妇的和睦,元仲华本就是个幼子,又觉得高洋是好心,自己反对他见疑倒是自己的错。虽心里隐隐觉得哪里不妥当,但未及细思量,便又和颜悦色道,“二公子有事自去,不敢有劳。”
高洋没再说什么,便辞去了。
魏宫中宁静与否显然是受大丞相府之情势的牵连。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就在崔季舒在大丞相府向世子高澄通报宫中情况的时候,宫廷之中从皇帝元修到皇后高常君显然都要被波及到了。
前朝和后宫在清晨时分都一片繁忙,唯有太极殿与西侧观德殿之间的流化池处却闹中取静,反倒没有人来。而此刻,侍中高澄和参军崔季舒正趁便在这里密议。
高澄是怒气冲冲从大丞相府里出来的。崔季舒密报,自从他去了长安,而武卫将军元毗带着宇文泰的部将于谨从长安回洛阳后,皇帝元修便和调任阁内大都督的于谨过从甚密,甚至超过了原来和南阳王元宝炬的交往程度。显然在天子心里更愿意亲近自己简拔起来,自以为是亲信的宇文泰,而放弃了高氏。
而于谨多次奉诏入宫密议这不能不引起高澄的极度猜疑。如果不是有什么非常重要的事,皇帝元修为什么要多次召于谨单独入宫觐见?今日更是反常,天色未明便传于谨。一大早,崔季舒的密报和长姊皇后高常君的密信就都入了他的耳。想想自己在长安的功亏一篑,难道和皇帝元修的掣肘没有关系吗?
但此刻高澄冷静下来了,于谨频频入宫,皇帝显然和他很亲近,可是原由何在?究竟是为什么?“皇后殿下就没有别的话吩咐过吗?”高澄有点不太愿意相信地问崔季舒。皇后知道崔季舒是弟弟高澄的人,因此会宫内的消息派自己的亲信若云来传给崔季舒,再由崔季舒禀报高澄。
“皇后殿下只说主上颇为亲近于谨,连清修、炼丹都总是召于谨侍驾。殿下觉得主上忽然说什么要修道,一反常态地顺从大丞相和世子,又把宫里搅得混沌不堪,怕都是这个于谨惹的事。殿下怕主上偏信则暗,想让世子管管此人。”崔季舒想,皇后的意思就是认为是于谨的出现才让皇帝元修转变了性情。虽然不像从前一样事事与高氏针锋相对,但平顺之下不知暗藏了什么玄机,更让人不得不防。这一切的关键就是于谨。
“于谨为何要如此调唆皇帝?”高澄像是在问崔季舒,也像是在问自己。“在洛阳他是孤身一人,就算关中势力再大也还不足以与大丞相抗衡,更何况远水解不了近火,如此相抗,他岂不是自送死耶?”
“郎主,于谨是聪明人,不会做这样没好处的事。可是每次皇帝召见都说修道是清净事,关防严密,所以探听不到什么。”崔季舒蹙眉愁道。
高澄忽然心里一亮,反问道,“我们探不到,难道皇后也真的探不到?”他忽然拔步便走,握着腰间佩剑,大袖飘飘向内苑而去。
... -->>
高洋心里暗自一叹息。家国多少痛在心里,只恨自己不是嫡长子,从来不是长兄那般引人注目,又名份早定。对于长兄来说,有些东西得到的那么轻而易举;而同样对于他,却那么难于到手。
他手里握紧了那已经碎成数片的伏虎罗汉玉佩,直刺得他皮肤如被刀割一样痛,却不动声色地腾出另一只手。慢慢走上数步,伸出手来像是要来接玉佩,却把冯翊公主元仲华捧着玉佩的手一并拉了过来。他用心果决,所以力道之大让她不容反抗。
“这是主上和皇后赏给殿下的,殿下就不后悔?”他仍然直直盯着元仲华。
元仲华奋力想挣脱,心里害怕阿娈即刻就回来。但是觉得他问得奇怪,抬起头来,“一枚玉佩而已,二公子又是我夫君的弟弟,有何可悔?”
“既然嫂子这么说,天意如此,子进却之不恭……”高洋看也不看地从元仲华手里取了玉佩,似乎要做出这样一个决定是多么困难的事。可他却将到手的玉佩看得轻如鸿毛。
“谢殿下赏赐。”不用元仲华再挣脱,高洋已经放开了她的手,又恢复成了那个懵懂温驯,甚至有些愚笨懦弱的二公子。他才真是极像父亲高欢的那个儿子。一边又闲闲地道,“请殿下代我一并谢过世子。”
元仲华听他提到夫君高澄,面上神色黯淡下来了。脱口道,“二公子还是自己去谢世子吧。我不曾见过世子的面。”
高洋心里一跳,忍了忍,还是掩不住的兴奋,极感兴趣但又极力压抑着道,“怎么长兄回来还没有和嫂子见过面吗?”
元仲华还是小孩心性,听他这么一说觉得甚是没有面子,沉下面孔道,“二公子怕是还有急事,我也要去给阿母问安了。”说着便要走。
“殿下是帝室贵胄,若是得妻如此,谁不敬之爱之?”高洋挡在元仲华前面低语道,“世子内宠颇盛,但不该冷落殿下,让殿下受委屈了。”其实元仲华也提醒了他,他确实是有急事,只是一见她便忘了。于是将身子让了让,却并没有急着走,又道,“长兄今日晨起已来给阿母问了安,然后便同参军崔季舒入宫去了。子进恭送出门时见崔季舒奏事后,长兄面上神色颇为不悦,或是逢上何事,殿下也不必放在心上。既如此,子进也正要有事入宫,如遇世子便代殿下问候一二。只是世子的脾气殿下也知道,只怕子进遭了训斥不要紧,还拖累了殿下便更是子进的罪过了。”
听高洋这样说,一心都是为了大丞相府的安宁,为了世子夫妇的和睦,元仲华本就是个幼子,又觉得高洋是好心,自己反对他见疑倒是自己的错。虽心里隐隐觉得哪里不妥当,但未及细思量,便又和颜悦色道,“二公子有事自去,不敢有劳。”
高洋没再说什么,便辞去了。
魏宫中宁静与否显然是受大丞相府之情势的牵连。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就在崔季舒在大丞相府向世子高澄通报宫中情况的时候,宫廷之中从皇帝元修到皇后高常君显然都要被波及到了。
前朝和后宫在清晨时分都一片繁忙,唯有太极殿与西侧观德殿之间的流化池处却闹中取静,反倒没有人来。而此刻,侍中高澄和参军崔季舒正趁便在这里密议。
高澄是怒气冲冲从大丞相府里出来的。崔季舒密报,自从他去了长安,而武卫将军元毗带着宇文泰的部将于谨从长安回洛阳后,皇帝元修便和调任阁内大都督的于谨过从甚密,甚至超过了原来和南阳王元宝炬的交往程度。显然在天子心里更愿意亲近自己简拔起来,自以为是亲信的宇文泰,而放弃了高氏。
而于谨多次奉诏入宫密议这不能不引起高澄的极度猜疑。如果不是有什么非常重要的事,皇帝元修为什么要多次召于谨单独入宫觐见?今日更是反常,天色未明便传于谨。一大早,崔季舒的密报和长姊皇后高常君的密信就都入了他的耳。想想自己在长安的功亏一篑,难道和皇帝元修的掣肘没有关系吗?
但此刻高澄冷静下来了,于谨频频入宫,皇帝显然和他很亲近,可是原由何在?究竟是为什么?“皇后殿下就没有别的话吩咐过吗?”高澄有点不太愿意相信地问崔季舒。皇后知道崔季舒是弟弟高澄的人,因此会宫内的消息派自己的亲信若云来传给崔季舒,再由崔季舒禀报高澄。
“皇后殿下只说主上颇为亲近于谨,连清修、炼丹都总是召于谨侍驾。殿下觉得主上忽然说什么要修道,一反常态地顺从大丞相和世子,又把宫里搅得混沌不堪,怕都是这个于谨惹的事。殿下怕主上偏信则暗,想让世子管管此人。”崔季舒想,皇后的意思就是认为是于谨的出现才让皇帝元修转变了性情。虽然不像从前一样事事与高氏针锋相对,但平顺之下不知暗藏了什么玄机,更让人不得不防。这一切的关键就是于谨。
“于谨为何要如此调唆皇帝?”高澄像是在问崔季舒,也像是在问自己。“在洛阳他是孤身一人,就算关中势力再大也还不足以与大丞相抗衡,更何况远水解不了近火,如此相抗,他岂不是自送死耶?”
“郎主,于谨是聪明人,不会做这样没好处的事。可是每次皇帝召见都说修道是清净事,关防严密,所以探听不到什么。”崔季舒蹙眉愁道。
高澄忽然心里一亮,反问道,“我们探不到,难道皇后也真的探不到?”他忽然拔步便走,握着腰间佩剑,大袖飘飘向内苑而去。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