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隋唐之谋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今天是正月十五日,传统的上元节,按照惯例朝廷要休朝一日。
但是身为宰相的虞世基却没有休息,因为按着朝廷的规制,他们这样的大员必须有一人在内阁值守,以防备出现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按着咱们现在的话说,他必须留下来值班。
虞世基曾是陈朝著名的书法名家,他的文采和书法深受同样酷爱和书法的杨广欣赏,使他仕途一帆风顺,并做到了内史侍郎的高位。他的弟弟虞世南和他一样也是当世著名的书法大家,之所以现在他成了朝廷的权贵,是因为他比他弟弟更善于揣摩圣意,也就是他比他弟弟适合当官。
就是因为这个本事使得他成为内阁七贵之首,虽然朝廷并没名言内阁七贵是宰相,但实际上谁都知道他们就是大隋的七大宰相。而他贵为七贵之首自然是当之无愧的首相,就连名义上的首相苏威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向他屈服。
他能够有现在宰相的地位靠的不是他的书法和文采,靠的就是揣摩圣意,他揣摩圣意的本领可以说满朝文武无人能及,甚至就是当年的杨素也要在他之下。
作为一个皇帝,很多事情都不能说出来,心中所思所想,不能让大臣知道,但皇帝又希望有人能猜到他的心思,把一些他想做而无法开口的事情替他妥妥帖帖做好。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如此,历朝历代善于揣摩圣意的能臣也是层出不穷。登峰造极者如萧何、杨素、李林甫等人。
虞世基无疑也是此道的绝顶高手,他知道隋帝杨广对现有的选官制度深恶痛绝,所以他才敢收受重贿,利用职权卖官晋升,打压异己,他知道只要是他肯打破从两晋就开始的九品中正制的禁锢,他就能深得圣意,至于卖官报复之类的小事,圣上不会放在心上,水至清则无鱼。做官太清廉了。会让圣上觉得他无把柄可抓,反而不敢用他,这和当年萧何侵占民田,自毁名声如出一撤。做事情要稍微留点把柄给上位者。才是高明之举。
虞世基能读懂杨广心思的第二件事便是杨家。当初杨素病重期间,杨广三天两头派宦官去探病,朝野内外都对杨广这个行径表示赞赏。称他为圣明之君。可是在善于揣摩圣意的虞世基看来,这并不是杨广有多么的关心杨素的病情,而是想知道他什么时候死,甚至连封杨素为楚国公也是杨广听了术士之语后的一种诅咒,隋有分野之灾,分野之地在楚,所以改封杨素为楚国公,就是要把分野之灾转嫁给杨素。
在杨素死后,其子杨玄感为了能够继承楚国公的爵位,不惜发动那么多的杨素旧部向杨广施压。虽然最终杨玄感继承了楚国公的爵位,但是也彻底的得罪了杨广。杨广在下旨封他为楚国公后不久就下令让杨玄感到东郡上任,从这一点上他很明白的就能看出杨广对于杨家的不喜。否则也不会让一个堂堂的国公去当一郡太守吧!要知道当时的杨玄感可是礼部侍郎,比东郡太守的职位要高出很多。
虞世基从杨广厚死人薄活人的态度上看出了他对杨家的忌惮,所以就渐渐的与杨家疏远了,对于杨家的很多事情他都会亲自向杨广禀报,借此以迎合圣意。
随着夜晚的来临,虞世基知道自己今天的工作完成了。再给内阁其他留守的佐吏交代了一些事情之后,他坐上了自己的马车,向着回家的放向走去。
坐在马车上,他想着最近朝廷的发生的一些事。他感觉到圣上在完成了对高丽的征服之后,已经越来越刚愎自用了,也越来越不好伺候了。虽然这样的杨广更适合自己大权独揽,但是这时候掉以轻心的话,那就太得不偿失了。
当然他想的更多的是林子轩的事情,现在看来林子轩的崛起已经不可避免,而且林子轩的手里还握有几十万大军,这实力将更加的可怕。虽然圣上将他幽州的职权全部收了回来,但是不可否认,手里有了军权的林子轩是非常可怕的,哪怕是他的后路被朝廷掌控着。
杨广收了林子轩在幽州的权利,这让很多人都以为是他对林子轩起了猜忌之心。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杨广又借着最近这次刺杀的事,将崔家给提了起来。虽然这样一来打击了宇文阀和裴阀的势头,但是这也未尝没有提高林子轩地位的意思。
在虞世基看来,杨广这么做就是想让崔家成为山东士族之首,然后借着林子轩背后的大军来对抗关陇世家,毕竟关陇世家的根基也是军队。
一想到此,虞世基就不得不佩服杨广。因为杨广已经将帝王心术,权谋之术玩的是炉火纯青,平衡之道更是顺手拈来。
正是因为这样,即便现在的杨广越来越刚愎自用,他也不敢生出什么非分之心。
虞世基的马车缓缓的驶出了端门,端门是皇宫的主门,相当于大兴的朱雀门,端门中轴线两侧分布着朝廷的各个官署。
端门继续向里走便是宫城,虞世基的马车驶出端门,在他的招呼下停在了应天门前,因为他听到了有人叫他的声音。
宫城大门叫应天门,主要的议事大殿都位于宫城内,乾元殿是宫城第一大殿,也是每天早朝的地方,而杨广日常办公之地在宣政殿偏殿,位于乾元殿西北角,是一组占地数十亩的建筑群,这里离内史省和门下省很近,杨广可以随时传召内史拟旨。
杨广登基已经十年了,他的帝位早就已经牢不可破,在完成了对高丽的战争之后,他将心思终于放到了早已经混乱不堪的大隋内部。为了稳定地方,同时也为了剿灭各处的叛乱。他决定大幅改革朝廷制度,而且杨广已经将所有的计划都排定好,今年四月以后就要出巡江南,向长江以南昭示大隋皇帝威严,凝聚江南民心。毕竟杨广的发家就是靠着江南,他在江南有着强大的威慑力,所以他绝对不能看着江南糜烂。
大运河在杨广不计生死的要求下,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挖通了,可以乘船从洛阳直通江都,在二征高丽之前。杨广便下令工部制造数万艘大船。此时大船已经制造完毕,内部装饰也进入尾声,很快他便要启程江南,开始他登基后的第三次出巡。
今天是上元节。杨广刚从洛水边的法华寺参加完水陆法会回来。已经休息了片刻。他正在地图前研究他即将开始的江南之行,他曾在江都坐镇十年,对江南充满了感情。这次出巡,他颇有一种衣锦还乡的感觉,令他心中充满了期待。
正思虑时,一名宦官在门口禀报:“启奏陛下,虞世基虞大人在外侯旨。”
杨广之所以召虞世基过来,就是因为他想让虞世基写一篇告江南书,以告南方各州父老。毕竟他曾经在江南呆过不少的时间。
“宣他觐见!”
“喏!”
片刻,宦官带着虞世基匆匆走了进来,虞世基走进御书房,躬身行礼:“微臣虞世基参见陛下!”
“虞爱卿免礼!”
今天杨广参加了法华寺水陆法会,兴致不... -->>
今天是正月十五日,传统的上元节,按照惯例朝廷要休朝一日。
但是身为宰相的虞世基却没有休息,因为按着朝廷的规制,他们这样的大员必须有一人在内阁值守,以防备出现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按着咱们现在的话说,他必须留下来值班。
虞世基曾是陈朝著名的书法名家,他的文采和书法深受同样酷爱和书法的杨广欣赏,使他仕途一帆风顺,并做到了内史侍郎的高位。他的弟弟虞世南和他一样也是当世著名的书法大家,之所以现在他成了朝廷的权贵,是因为他比他弟弟更善于揣摩圣意,也就是他比他弟弟适合当官。
就是因为这个本事使得他成为内阁七贵之首,虽然朝廷并没名言内阁七贵是宰相,但实际上谁都知道他们就是大隋的七大宰相。而他贵为七贵之首自然是当之无愧的首相,就连名义上的首相苏威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向他屈服。
他能够有现在宰相的地位靠的不是他的书法和文采,靠的就是揣摩圣意,他揣摩圣意的本领可以说满朝文武无人能及,甚至就是当年的杨素也要在他之下。
作为一个皇帝,很多事情都不能说出来,心中所思所想,不能让大臣知道,但皇帝又希望有人能猜到他的心思,把一些他想做而无法开口的事情替他妥妥帖帖做好。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如此,历朝历代善于揣摩圣意的能臣也是层出不穷。登峰造极者如萧何、杨素、李林甫等人。
虞世基无疑也是此道的绝顶高手,他知道隋帝杨广对现有的选官制度深恶痛绝,所以他才敢收受重贿,利用职权卖官晋升,打压异己,他知道只要是他肯打破从两晋就开始的九品中正制的禁锢,他就能深得圣意,至于卖官报复之类的小事,圣上不会放在心上,水至清则无鱼。做官太清廉了。会让圣上觉得他无把柄可抓,反而不敢用他,这和当年萧何侵占民田,自毁名声如出一撤。做事情要稍微留点把柄给上位者。才是高明之举。
虞世基能读懂杨广心思的第二件事便是杨家。当初杨素病重期间,杨广三天两头派宦官去探病,朝野内外都对杨广这个行径表示赞赏。称他为圣明之君。可是在善于揣摩圣意的虞世基看来,这并不是杨广有多么的关心杨素的病情,而是想知道他什么时候死,甚至连封杨素为楚国公也是杨广听了术士之语后的一种诅咒,隋有分野之灾,分野之地在楚,所以改封杨素为楚国公,就是要把分野之灾转嫁给杨素。
在杨素死后,其子杨玄感为了能够继承楚国公的爵位,不惜发动那么多的杨素旧部向杨广施压。虽然最终杨玄感继承了楚国公的爵位,但是也彻底的得罪了杨广。杨广在下旨封他为楚国公后不久就下令让杨玄感到东郡上任,从这一点上他很明白的就能看出杨广对于杨家的不喜。否则也不会让一个堂堂的国公去当一郡太守吧!要知道当时的杨玄感可是礼部侍郎,比东郡太守的职位要高出很多。
虞世基从杨广厚死人薄活人的态度上看出了他对杨家的忌惮,所以就渐渐的与杨家疏远了,对于杨家的很多事情他都会亲自向杨广禀报,借此以迎合圣意。
随着夜晚的来临,虞世基知道自己今天的工作完成了。再给内阁其他留守的佐吏交代了一些事情之后,他坐上了自己的马车,向着回家的放向走去。
坐在马车上,他想着最近朝廷的发生的一些事。他感觉到圣上在完成了对高丽的征服之后,已经越来越刚愎自用了,也越来越不好伺候了。虽然这样的杨广更适合自己大权独揽,但是这时候掉以轻心的话,那就太得不偿失了。
当然他想的更多的是林子轩的事情,现在看来林子轩的崛起已经不可避免,而且林子轩的手里还握有几十万大军,这实力将更加的可怕。虽然圣上将他幽州的职权全部收了回来,但是不可否认,手里有了军权的林子轩是非常可怕的,哪怕是他的后路被朝廷掌控着。
杨广收了林子轩在幽州的权利,这让很多人都以为是他对林子轩起了猜忌之心。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杨广又借着最近这次刺杀的事,将崔家给提了起来。虽然这样一来打击了宇文阀和裴阀的势头,但是这也未尝没有提高林子轩地位的意思。
在虞世基看来,杨广这么做就是想让崔家成为山东士族之首,然后借着林子轩背后的大军来对抗关陇世家,毕竟关陇世家的根基也是军队。
一想到此,虞世基就不得不佩服杨广。因为杨广已经将帝王心术,权谋之术玩的是炉火纯青,平衡之道更是顺手拈来。
正是因为这样,即便现在的杨广越来越刚愎自用,他也不敢生出什么非分之心。
虞世基的马车缓缓的驶出了端门,端门是皇宫的主门,相当于大兴的朱雀门,端门中轴线两侧分布着朝廷的各个官署。
端门继续向里走便是宫城,虞世基的马车驶出端门,在他的招呼下停在了应天门前,因为他听到了有人叫他的声音。
宫城大门叫应天门,主要的议事大殿都位于宫城内,乾元殿是宫城第一大殿,也是每天早朝的地方,而杨广日常办公之地在宣政殿偏殿,位于乾元殿西北角,是一组占地数十亩的建筑群,这里离内史省和门下省很近,杨广可以随时传召内史拟旨。
杨广登基已经十年了,他的帝位早就已经牢不可破,在完成了对高丽的战争之后,他将心思终于放到了早已经混乱不堪的大隋内部。为了稳定地方,同时也为了剿灭各处的叛乱。他决定大幅改革朝廷制度,而且杨广已经将所有的计划都排定好,今年四月以后就要出巡江南,向长江以南昭示大隋皇帝威严,凝聚江南民心。毕竟杨广的发家就是靠着江南,他在江南有着强大的威慑力,所以他绝对不能看着江南糜烂。
大运河在杨广不计生死的要求下,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挖通了,可以乘船从洛阳直通江都,在二征高丽之前。杨广便下令工部制造数万艘大船。此时大船已经制造完毕,内部装饰也进入尾声,很快他便要启程江南,开始他登基后的第三次出巡。
今天是上元节。杨广刚从洛水边的法华寺参加完水陆法会回来。已经休息了片刻。他正在地图前研究他即将开始的江南之行,他曾在江都坐镇十年,对江南充满了感情。这次出巡,他颇有一种衣锦还乡的感觉,令他心中充满了期待。
正思虑时,一名宦官在门口禀报:“启奏陛下,虞世基虞大人在外侯旨。”
杨广之所以召虞世基过来,就是因为他想让虞世基写一篇告江南书,以告南方各州父老。毕竟他曾经在江南呆过不少的时间。
“宣他觐见!”
“喏!”
片刻,宦官带着虞世基匆匆走了进来,虞世基走进御书房,躬身行礼:“微臣虞世基参见陛下!”
“虞爱卿免礼!”
今天杨广参加了法华寺水陆法会,兴致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