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qqxsw.mx,大穿越时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八十四章、流寇崛起
崇祯五年七月,山西,太原
遍地狼藉、黑烟袅袅、横尸满街、血流成河。
距离这座城池被来自的陕西流民军攻破,已经过去了三天三夜。
太原城内残余朝廷官军的最后抵抗,早已被红了眼睛的流民军逐一碾碎,但在太原的大街小巷之间,依然没能恢复平静——杀戮、抢掠、强奸、纵火、拉壮丁……各式各样的战争暴行,正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不断上演,但城中居民也只能惴惴不安地缩在屋内,心情无限惶恐地等待着命运的裁决。
幸好,这座城市陷落之后的绝大部分暴行,都没有降临在那些榨不出半点油水的贫苦百姓头上。当他们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扒着门缝向外窥视的时候,只是略带兴奋和惊慌的看到,一队队满脸渴望的流寇,正挤挤挨挨地扑向晋王府、扑向巡抚衙门、总兵衙门、知府衙门,还有那一处处穷极奢侈、雕梁画栋的深宅大院。不停的有士兵将大小箱笼、各色财物从这些地方搬出,装上车马骡驼,络绎不绝地运出城外,一个个往日里威风凛凛趾高气扬的大人物,都好像猫狗一样给套上了绳索,垂头丧气地被押了出来。
与此同时,又有一小队一小队衣甲较为鲜明整齐的流寇头目亲兵,从空旷的街道上经过,由一个声音洪亮的大汉在前面打头,手中敲着铜锣,高声呼喊着闯王高迎祥的安民晓谕——至此,在被三边总督洪承畴屡次重创,被迫逃出陕西之后,一度处境窘迫的西北流民军,终于打赢了一场意义重大的翻身仗。
——由于地球进入小冰河期,全球气候紊乱的缘故,整个明末时期,陕北一直是旱涝灾害频繁,粮食经年绝收,再加上官吏的贪婪腐朽和朝廷的吝于赈济,导致陕北民变此伏彼起,最终与大明帝国同归于尽。
当时的陕北自然灾害有多厉害呢?早在万历年间,陕西四十八年间就有二十五年的灾荒,到天启、崇祯时代,更是几乎年年灾荒,连绵不绝,没灾荒的好年头反倒成了稀罕玩意儿。
在万历年间,利用灾年与灾年之间的间隙,老百姓或许还能面前喘口气,等天启年之后连年灾荒时,想喘口气也没法喘了。如此连绵不绝的超级自然灾害,偏偏又遇上了朝争激烈、乱头苍蝇似的崇祯朝,更是犹如火上添油一般——崇祯元年,陕北民变初起的时候,朝廷中枢清洗阉党的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崇祯皇帝生性多疑,而东林党又推波助澜,在处理魏忠贤集团的过程中大肆牵连。
这场清洗运动一直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搞得人人自危,无人过问政事,西北乱事越拖越厉害,最终在民变之余更添了兵变——由于长期拖欠军饷和口粮,还有东林党扫除阉党余孽的人事大地震,导致固原、临洮、延绥各镇边军相继哗变,大批陕西籍士兵三五成群地脱离部队。然后,这些有军事经验的逃兵,纷纷回乡拉起队伍,各占一处穷乡辟壤,落草为寇,很快就呈现出一片星火燎原之势。
面对急剧糜烂的西北局势,大明朝廷终于开始反应过来,先是派人招抚,企图和平解决陕西问题,而陕西流民最初也都顺从受抚——这些关中汉子虽然平日里偶有好勇斗狠,却非大恶之人,只是旱灾连年,田地里难有半分收成,地主衙役却还要催租子和赋税。众人没了吃食,只得依着求生的本能,四处攻杀以求活命。眼下既然朝廷前来招抚,貌似有了活路,饥民们自然也就放下兵器,纷纷准备重新去当良民了。
但问题是,吝啬的北京朝廷根本拿不出足够的钱粮来善后,名曰招抚却又无粮赈灾,而天灾也完全没有减缓的迹象,饥民在被招抚之后,该怎么饿肚子还是怎么饿肚子,于是纷纷感到自己是上当受了骗。
与此同时,因为袁崇焕的开门揖盗,导致了长城防线崩溃,京师被围的“己巳虏变”。为了应对后金军的长驱直入,朝廷在惊慌失措之下颁发了天下勤王令,强行将数万精锐西北边军从山西、陕西调往京师,陕西巡抚刘广生无奈之下暂停剿匪诸事,急忙率领亲军赴京勤王,结果造成了陕西的兵力空虚。
于是,无数“已降”的饥民流贼趁机再度举旗叛乱,小股流贼或明或暗割据层峦沟壑之间,一旦官军来剿就四处流动,如水银泄地,难寻踪迹。大股流贼因为陕西无粮可抢,开始越过黄河杀入山西。继而又向河南、北直隶甚至山东不断渗透,一边避免跟官军正面交锋,一边展开避实就虚的运动战。
到了这一步,招抚之策已经无法进行下去,朝廷改用剿杀策略,到处镇压民乱。此时的流民军还很弱小,组织更是涣散,官军很容易就将这些乌合之众击败,战事呈现一边倒的情况。但是由于流民军分布广泛,数量众多,而且流动性大,官军的这些胜利并没有解决问题。任何一场战斗或是任何一支流民军的失败,都无碍大局,改变不了日趋恶化的战局。接下来发生的裁撤驿站事件和新一轮边军哗变,使得大量的失业邮差(例如李自成)和边塞逃兵加入到流寇的队伍之中,进一步壮大了西北流民军的队伍。
但明朝毕竟树大根深,不是轻易能扳倒的。新任三边总督洪承畴以铁血手腕治军,极端残酷地大肆屠杀饥民,终于一度扭转了陕西乱局——这个人是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手狠且心黑,跟成吉思汗很有共同语言,对于西北乱民如麻的糜烂时局,他的解决对策只有一个字:杀!把人都杀光了,天下就没事了!
崇祯四年上半年,洪承畴打赢了河曲之战,杀了陕北流寇总盟主王嘉胤,之后又逐步清理了陕北的其余各路流民军,无论壮丁还是妇孺老弱,一律杀光,逼迫得他们在陕西无处存身,纷纷渡河窜入山西。
结果,在陕西“匪患”逐步平息的时候,山西的局势却是越来越乱。到了崇祯五年的春天,至少有二十万流寇活跃在吕梁山、太行山之间,山西、河南、北直隶三省不少府县全都饱受滋扰。
但此时的北京朝廷忙于应对辽西的大凌河之战,以及又一次破关南下的鞑虏偏师,之后又要对付登州叛变和山东闻香教大起义,非但没办法从别处组织援军,增强山西的兵力,反而还得从山西抽调兵力勤王和援助其它战场……而这些兵力多半都一去不复返,导致山西的防务变得异常空虚。
于是,云集在山西各处偏僻山区的数十股陕西流寇,便聚集起来进行会盟,商讨下一步的进攻方向,结果却是互不相让,最终只得分兵两路,各自展开了大行动。其中一路由王嘉胤死后的新任盟主王自用率领,从吕梁山南下河南,招募黄泛区的灾民壮大声势,准备一口气席卷中原。另一路流寇集团则推举自号“闯王”的高迎祥为首领,准备倾尽全力强攻省府太原,夺取囤积在城内的大量粮饷物资。
另一边,当时的山西巡抚许鼎臣,比起三边总督洪承畴差了太多,总的来说是个自诩为兵法天才的水货——为了平定流寇,他想尽办法从陕西、甘肃、宁夏拉来了一些兵马,光是总兵就有三个,却完全没考虑这些互不统属的部队如何配合,也没准备好后勤供给,好像这些外省官军只靠喝西北风就能打仗似的。
更糟糕的是,这位许鼎臣巡抚因为读过几卷兵书的缘故,还跟后世苏联派到中国工农红军当顾问的李德同志一样,喜欢坐在千里之外的陕西巡抚衙门里,对着错误百出的古代地图排兵布阵,把部队整天调来调去,指挥得乱七八糟,往往还没等他布出个形状,官军就已经走路走得累垮了,而流寇也杀上门来了。
最要命的是,此时正值太原守军因欠饷而哗变,继而爆发内讧,从城里到城外杀得人头滚滚。高迎祥却率领五万流寇突然杀到,一片混乱的官军顿时土崩瓦解,太原纵有高城固垒,也是无济于事……
崇祯五年七月初八,陕西流寇攻破太原,山西巡抚许鼎臣悬梁自尽,晋王朱求桂在举家逃亡途中被杀。
※※※※※※※※※※※※※※※※※※※※※※※
伴随着一众喽啰的欢呼声,闯王高迎祥像往常一样,穿一身青布箭衣,披一件灰色斗篷,戴一顶北方农民喜欢戴的半旧白毡帽,骑着一匹乌驳马,在数十名身披铠甲的老营亲军的护卫下,缓缓走进了太原城。
在崇祯五年七月的时候,高迎祥这个所谓闯王的日子,也还过得远远谈不上好,经常被官军追杀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连个稳定的山... -->>
第八十四章、流寇崛起
崇祯五年七月,山西,太原
遍地狼藉、黑烟袅袅、横尸满街、血流成河。
距离这座城池被来自的陕西流民军攻破,已经过去了三天三夜。
太原城内残余朝廷官军的最后抵抗,早已被红了眼睛的流民军逐一碾碎,但在太原的大街小巷之间,依然没能恢复平静——杀戮、抢掠、强奸、纵火、拉壮丁……各式各样的战争暴行,正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不断上演,但城中居民也只能惴惴不安地缩在屋内,心情无限惶恐地等待着命运的裁决。
幸好,这座城市陷落之后的绝大部分暴行,都没有降临在那些榨不出半点油水的贫苦百姓头上。当他们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扒着门缝向外窥视的时候,只是略带兴奋和惊慌的看到,一队队满脸渴望的流寇,正挤挤挨挨地扑向晋王府、扑向巡抚衙门、总兵衙门、知府衙门,还有那一处处穷极奢侈、雕梁画栋的深宅大院。不停的有士兵将大小箱笼、各色财物从这些地方搬出,装上车马骡驼,络绎不绝地运出城外,一个个往日里威风凛凛趾高气扬的大人物,都好像猫狗一样给套上了绳索,垂头丧气地被押了出来。
与此同时,又有一小队一小队衣甲较为鲜明整齐的流寇头目亲兵,从空旷的街道上经过,由一个声音洪亮的大汉在前面打头,手中敲着铜锣,高声呼喊着闯王高迎祥的安民晓谕——至此,在被三边总督洪承畴屡次重创,被迫逃出陕西之后,一度处境窘迫的西北流民军,终于打赢了一场意义重大的翻身仗。
——由于地球进入小冰河期,全球气候紊乱的缘故,整个明末时期,陕北一直是旱涝灾害频繁,粮食经年绝收,再加上官吏的贪婪腐朽和朝廷的吝于赈济,导致陕北民变此伏彼起,最终与大明帝国同归于尽。
当时的陕北自然灾害有多厉害呢?早在万历年间,陕西四十八年间就有二十五年的灾荒,到天启、崇祯时代,更是几乎年年灾荒,连绵不绝,没灾荒的好年头反倒成了稀罕玩意儿。
在万历年间,利用灾年与灾年之间的间隙,老百姓或许还能面前喘口气,等天启年之后连年灾荒时,想喘口气也没法喘了。如此连绵不绝的超级自然灾害,偏偏又遇上了朝争激烈、乱头苍蝇似的崇祯朝,更是犹如火上添油一般——崇祯元年,陕北民变初起的时候,朝廷中枢清洗阉党的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崇祯皇帝生性多疑,而东林党又推波助澜,在处理魏忠贤集团的过程中大肆牵连。
这场清洗运动一直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搞得人人自危,无人过问政事,西北乱事越拖越厉害,最终在民变之余更添了兵变——由于长期拖欠军饷和口粮,还有东林党扫除阉党余孽的人事大地震,导致固原、临洮、延绥各镇边军相继哗变,大批陕西籍士兵三五成群地脱离部队。然后,这些有军事经验的逃兵,纷纷回乡拉起队伍,各占一处穷乡辟壤,落草为寇,很快就呈现出一片星火燎原之势。
面对急剧糜烂的西北局势,大明朝廷终于开始反应过来,先是派人招抚,企图和平解决陕西问题,而陕西流民最初也都顺从受抚——这些关中汉子虽然平日里偶有好勇斗狠,却非大恶之人,只是旱灾连年,田地里难有半分收成,地主衙役却还要催租子和赋税。众人没了吃食,只得依着求生的本能,四处攻杀以求活命。眼下既然朝廷前来招抚,貌似有了活路,饥民们自然也就放下兵器,纷纷准备重新去当良民了。
但问题是,吝啬的北京朝廷根本拿不出足够的钱粮来善后,名曰招抚却又无粮赈灾,而天灾也完全没有减缓的迹象,饥民在被招抚之后,该怎么饿肚子还是怎么饿肚子,于是纷纷感到自己是上当受了骗。
与此同时,因为袁崇焕的开门揖盗,导致了长城防线崩溃,京师被围的“己巳虏变”。为了应对后金军的长驱直入,朝廷在惊慌失措之下颁发了天下勤王令,强行将数万精锐西北边军从山西、陕西调往京师,陕西巡抚刘广生无奈之下暂停剿匪诸事,急忙率领亲军赴京勤王,结果造成了陕西的兵力空虚。
于是,无数“已降”的饥民流贼趁机再度举旗叛乱,小股流贼或明或暗割据层峦沟壑之间,一旦官军来剿就四处流动,如水银泄地,难寻踪迹。大股流贼因为陕西无粮可抢,开始越过黄河杀入山西。继而又向河南、北直隶甚至山东不断渗透,一边避免跟官军正面交锋,一边展开避实就虚的运动战。
到了这一步,招抚之策已经无法进行下去,朝廷改用剿杀策略,到处镇压民乱。此时的流民军还很弱小,组织更是涣散,官军很容易就将这些乌合之众击败,战事呈现一边倒的情况。但是由于流民军分布广泛,数量众多,而且流动性大,官军的这些胜利并没有解决问题。任何一场战斗或是任何一支流民军的失败,都无碍大局,改变不了日趋恶化的战局。接下来发生的裁撤驿站事件和新一轮边军哗变,使得大量的失业邮差(例如李自成)和边塞逃兵加入到流寇的队伍之中,进一步壮大了西北流民军的队伍。
但明朝毕竟树大根深,不是轻易能扳倒的。新任三边总督洪承畴以铁血手腕治军,极端残酷地大肆屠杀饥民,终于一度扭转了陕西乱局——这个人是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手狠且心黑,跟成吉思汗很有共同语言,对于西北乱民如麻的糜烂时局,他的解决对策只有一个字:杀!把人都杀光了,天下就没事了!
崇祯四年上半年,洪承畴打赢了河曲之战,杀了陕北流寇总盟主王嘉胤,之后又逐步清理了陕北的其余各路流民军,无论壮丁还是妇孺老弱,一律杀光,逼迫得他们在陕西无处存身,纷纷渡河窜入山西。
结果,在陕西“匪患”逐步平息的时候,山西的局势却是越来越乱。到了崇祯五年的春天,至少有二十万流寇活跃在吕梁山、太行山之间,山西、河南、北直隶三省不少府县全都饱受滋扰。
但此时的北京朝廷忙于应对辽西的大凌河之战,以及又一次破关南下的鞑虏偏师,之后又要对付登州叛变和山东闻香教大起义,非但没办法从别处组织援军,增强山西的兵力,反而还得从山西抽调兵力勤王和援助其它战场……而这些兵力多半都一去不复返,导致山西的防务变得异常空虚。
于是,云集在山西各处偏僻山区的数十股陕西流寇,便聚集起来进行会盟,商讨下一步的进攻方向,结果却是互不相让,最终只得分兵两路,各自展开了大行动。其中一路由王嘉胤死后的新任盟主王自用率领,从吕梁山南下河南,招募黄泛区的灾民壮大声势,准备一口气席卷中原。另一路流寇集团则推举自号“闯王”的高迎祥为首领,准备倾尽全力强攻省府太原,夺取囤积在城内的大量粮饷物资。
另一边,当时的山西巡抚许鼎臣,比起三边总督洪承畴差了太多,总的来说是个自诩为兵法天才的水货——为了平定流寇,他想尽办法从陕西、甘肃、宁夏拉来了一些兵马,光是总兵就有三个,却完全没考虑这些互不统属的部队如何配合,也没准备好后勤供给,好像这些外省官军只靠喝西北风就能打仗似的。
更糟糕的是,这位许鼎臣巡抚因为读过几卷兵书的缘故,还跟后世苏联派到中国工农红军当顾问的李德同志一样,喜欢坐在千里之外的陕西巡抚衙门里,对着错误百出的古代地图排兵布阵,把部队整天调来调去,指挥得乱七八糟,往往还没等他布出个形状,官军就已经走路走得累垮了,而流寇也杀上门来了。
最要命的是,此时正值太原守军因欠饷而哗变,继而爆发内讧,从城里到城外杀得人头滚滚。高迎祥却率领五万流寇突然杀到,一片混乱的官军顿时土崩瓦解,太原纵有高城固垒,也是无济于事……
崇祯五年七月初八,陕西流寇攻破太原,山西巡抚许鼎臣悬梁自尽,晋王朱求桂在举家逃亡途中被杀。
※※※※※※※※※※※※※※※※※※※※※※※
伴随着一众喽啰的欢呼声,闯王高迎祥像往常一样,穿一身青布箭衣,披一件灰色斗篷,戴一顶北方农民喜欢戴的半旧白毡帽,骑着一匹乌驳马,在数十名身披铠甲的老营亲军的护卫下,缓缓走进了太原城。
在崇祯五年七月的时候,高迎祥这个所谓闯王的日子,也还过得远远谈不上好,经常被官军追杀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连个稳定的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