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穿越明末当土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砖,前者在用了蓄热室、木炭和新式鼓风机后还能勉强达到,后者在这年头就根本没有!虽然高岭土砖和云石砖这个时代的南方江西一带能找着材料,但这么远距离拖土回来烧砖明显不靠谱。
最后在几个网友的建议下,吴为一咬牙直接从现代拉了一车成品耐火砖过来,炼钢专用的那种,据说主要材料是云片石,用它砌成的炉子最是适合冶炼国内高磷高硫的矿石。他故作神秘地将简易炼钢转炉的改进方法告诉了李顺,塞给他一张图纸就扬长而去,没办法,让他动动嘴皮子还行,帮着动手那是分分钟露馅的,只好故作高深了。不料这帮工匠认为吴为地位尊崇,如此作派正是再合理也没有了,竟识趣地连细节也不敢问,只是一群人拿着图纸在那里没日没夜地进行技术攻关,还别说,真就按吴为所说,将这炼钢炉鼓捣出来了!其实说来也不奇怪,这些人怎么说也是有修炼铁炉的经验的,而炼钢和炼铁技术上有很多地方相通,炼钢其实就是将铁中的含碳量降低的过程。这个过程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一些技术关键点不过是一层窗户纸的事,既然技术、材料都有了,炼出钢来就是迟早的事儿,只是这过程实在太快,出乎吴为意料之外。
第一炉钢水炼制成功的时候,整个工坊都沸腾了,有的老工匠甚至流下了眼泪。根本不用怀疑,那炽白蒸腾的钢水一看就不同于黄亮的铁水,而且足足有上千斤之多!也不怪工匠们激动,这年头钢比铁要难炼制的多,明末没有耐火材料,没有蓄热室和鼓风机,不可能用氧化法直接“炼”出钢来,只能用炒钢法也就是用一根柳木棒象炒菜一样慢慢地搅拌铁水,以去除铁水中多余碳的方法得到钢。但这法子相当不靠谱,因为柳木棒很容易被烧融进铁水里,反而会使含碳量更高,即使运气好炼出钢来,产量也是极低,而且多半还是品质较低的高碳钢。更加广泛应用的炼钢法则是锻打法,就是将生铁块烧红用铁锤不停锻打,“一锻一轻,至累锻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可想而知,这种方法产量就更低了。因此明末全国钢的年产量不过2、3千吨,人均钢产量不过半两而已,做把水果刀都不够!也因为如此,钢价足足是生铁价格的十到二十倍!
吴为建的这个炼钢小高炉当然属于最简易的那种,饶是如此,产量也不是这时代的老式炼铁炉可比的,一炉就能出上千斤钢,日产量足足能达到5千余斤!一个高炉每年可以生产半年,这样一算,一年产量是500多吨。虽然对于吴为来说,这个数字只不过差强人意,但这已经足以让李顺还有一众铁匠对吴为奉若神明了,老天爷,一座高炉的钢产量足可抵得山西全省之和!而且建这炼钢炉并不比老式炼铁炉难多少,能建一座,就能建得更多,要是大动起来,起十座八座高炉也只是寻常事,如此一来,产量和利润更是可想而知!
这年头,任何一种能明显提高生产力的技术都是不传之秘,要么传男不传女,要么掌握在大型官办作坊手里,更何况是这般颠覆性的技术,称之为军国重器也不为过!而如此要紧的炼钢之法吴典史轻轻易易就教给了自己,只这份信任就足以让人对他死心塌地!而且自身虽是吴典史的家奴,但典史大人还是承认自己的“亲身”(明代以人身入股的叫法),将来这炼钢作坊必将财源滚滚,自己怕不也能获利丰厚!众铁匠想到此处无不心头火热,积极性高涨。
其实吴为一点都不担心炼钢方法泄漏出去,因为这炼钢炉虽然道理简单,但它有个死穴,就是砌炉所用的耐火砖是这时代没有的。这个难题在这时代属于无解,要是用这年代常用的粘土砖强行上马,那就等着烧塌吧。
有了这个小高炉,连带着安塞近郊的一个小铁矿也就有了用武之地,这个矿储量不大,品位也不高,正是俗称的“鸡窝矿”。但那是用后世眼光来看的,经营得好了,一年也还是能产个几万吨铁矿石,供应吴为这个铁匠作坊原料还是绰绰有余。本地煤矿质量甚佳,基本属于出口级别的无烟煤,而且含磷量极低,正是天然的炼钢材料,为别处所无,大肆开采之下,成本较木炭低廉了数倍。一时之间,天时地利人和竟无一不备,眼看一个迷你的明末煤钢联合体就渐渐成型了。
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武昌鱼拜谢了!
砖,前者在用了蓄热室、木炭和新式鼓风机后还能勉强达到,后者在这年头就根本没有!虽然高岭土砖和云石砖这个时代的南方江西一带能找着材料,但这么远距离拖土回来烧砖明显不靠谱。
最后在几个网友的建议下,吴为一咬牙直接从现代拉了一车成品耐火砖过来,炼钢专用的那种,据说主要材料是云片石,用它砌成的炉子最是适合冶炼国内高磷高硫的矿石。他故作神秘地将简易炼钢转炉的改进方法告诉了李顺,塞给他一张图纸就扬长而去,没办法,让他动动嘴皮子还行,帮着动手那是分分钟露馅的,只好故作高深了。不料这帮工匠认为吴为地位尊崇,如此作派正是再合理也没有了,竟识趣地连细节也不敢问,只是一群人拿着图纸在那里没日没夜地进行技术攻关,还别说,真就按吴为所说,将这炼钢炉鼓捣出来了!其实说来也不奇怪,这些人怎么说也是有修炼铁炉的经验的,而炼钢和炼铁技术上有很多地方相通,炼钢其实就是将铁中的含碳量降低的过程。这个过程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一些技术关键点不过是一层窗户纸的事,既然技术、材料都有了,炼出钢来就是迟早的事儿,只是这过程实在太快,出乎吴为意料之外。
第一炉钢水炼制成功的时候,整个工坊都沸腾了,有的老工匠甚至流下了眼泪。根本不用怀疑,那炽白蒸腾的钢水一看就不同于黄亮的铁水,而且足足有上千斤之多!也不怪工匠们激动,这年头钢比铁要难炼制的多,明末没有耐火材料,没有蓄热室和鼓风机,不可能用氧化法直接“炼”出钢来,只能用炒钢法也就是用一根柳木棒象炒菜一样慢慢地搅拌铁水,以去除铁水中多余碳的方法得到钢。但这法子相当不靠谱,因为柳木棒很容易被烧融进铁水里,反而会使含碳量更高,即使运气好炼出钢来,产量也是极低,而且多半还是品质较低的高碳钢。更加广泛应用的炼钢法则是锻打法,就是将生铁块烧红用铁锤不停锻打,“一锻一轻,至累锻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可想而知,这种方法产量就更低了。因此明末全国钢的年产量不过2、3千吨,人均钢产量不过半两而已,做把水果刀都不够!也因为如此,钢价足足是生铁价格的十到二十倍!
吴为建的这个炼钢小高炉当然属于最简易的那种,饶是如此,产量也不是这时代的老式炼铁炉可比的,一炉就能出上千斤钢,日产量足足能达到5千余斤!一个高炉每年可以生产半年,这样一算,一年产量是500多吨。虽然对于吴为来说,这个数字只不过差强人意,但这已经足以让李顺还有一众铁匠对吴为奉若神明了,老天爷,一座高炉的钢产量足可抵得山西全省之和!而且建这炼钢炉并不比老式炼铁炉难多少,能建一座,就能建得更多,要是大动起来,起十座八座高炉也只是寻常事,如此一来,产量和利润更是可想而知!
这年头,任何一种能明显提高生产力的技术都是不传之秘,要么传男不传女,要么掌握在大型官办作坊手里,更何况是这般颠覆性的技术,称之为军国重器也不为过!而如此要紧的炼钢之法吴典史轻轻易易就教给了自己,只这份信任就足以让人对他死心塌地!而且自身虽是吴典史的家奴,但典史大人还是承认自己的“亲身”(明代以人身入股的叫法),将来这炼钢作坊必将财源滚滚,自己怕不也能获利丰厚!众铁匠想到此处无不心头火热,积极性高涨。
其实吴为一点都不担心炼钢方法泄漏出去,因为这炼钢炉虽然道理简单,但它有个死穴,就是砌炉所用的耐火砖是这时代没有的。这个难题在这时代属于无解,要是用这年代常用的粘土砖强行上马,那就等着烧塌吧。
有了这个小高炉,连带着安塞近郊的一个小铁矿也就有了用武之地,这个矿储量不大,品位也不高,正是俗称的“鸡窝矿”。但那是用后世眼光来看的,经营得好了,一年也还是能产个几万吨铁矿石,供应吴为这个铁匠作坊原料还是绰绰有余。本地煤矿质量甚佳,基本属于出口级别的无烟煤,而且含磷量极低,正是天然的炼钢材料,为别处所无,大肆开采之下,成本较木炭低廉了数倍。一时之间,天时地利人和竟无一不备,眼看一个迷你的明末煤钢联合体就渐渐成型了。
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武昌鱼拜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