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影帝的诞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从《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出版到现在已经过去五个年头了,j·k·罗琳构造的魔法世界早已风靡全球,这从《哈利·波特》系列销量目前已经破亿册上就能看的出来。
——这个数字,已经快赶得上托尔金《魔戒》三册数几十年来的总销量了,由此可见《哈利·波特》系列在全世界到底火到了什么一种程度。
读者版图不断扩展之后,出现想将影视化的愿望是必然的,可以说威尔洛特决定要拍《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消息,恰好是在最合适的时机(热度最高),作出的一个最正确的决定,犹如出现在沙漠里的一道清泉,及时缓解了书迷们的渴望,还未拍先火,为电影吸引到了最大的关注。
但是,将搬上银幕,尤其是如此热门的畅销书,引来的绝不仅仅是读者们的兴奋和期待,总有一些先接触原著的死忠粉丝,因为太熟悉里的故事和细节,可能英国魔法世界、霍格沃茨甚至是哈利·波特在他们脑海中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形象,这部分人在观看电影的时候,肯定会忍不住用批判的目光去看,看电影里有没有将罗琳笔下的魔法世界完整展现?看哈利、赫敏、罗恩、邓布利多的演员是不是符合心中预期?中那些精彩至极的故事情节有没有被搬上银幕?电影对原著的还原程度到底有多高?
哪怕原作者j·k·罗琳亲自担任电影编剧,好莱坞名导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担任导演,也没有减轻多少书迷们的担忧,其实这种心情同样也出现在了很多托尔金的书迷身上,这是原著粉丝在看到喜欢的作品影视化后,不可避免出现的一种心理。
《哈利·波特》的英国创作背景,注定了英国书迷必定成为观影时最为挑剔的一个群体,伦敦首映之后,很多看过原著的英国观众是抱着审视的目光和无数疑问走进电影院的。
而当电影开场之后,这些审视与疑问的目光逐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惊叹与沉迷。
……
麦克·卡文迪什,利物浦人,一个不喜欢童话书的酷男孩,却在遇到了j·k·罗琳的《哈利·波特》之后,彻彻底底的成为了一名魔法世界粉丝,至今最大的人生遗憾是没能拥有一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首版。
原本像麦克这个年龄的男生(十四五岁),喜欢童话书是一件很不酷的事(没错,青春期少年最在意自己酷不酷了),男生们应该热衷于足球、板球、网球,或者音乐、科学、莎士比亚戏剧,甚至是《花花公子》杂志和《太阳报》第三版,所以麦克一开始是不敢和同学朋友谈论《哈利·波特》的,生怕自己被人嘲笑:“你居然还在读童话书?哈哈,麦克啊麦克,一个长不大的小男孩!”
直到学校的万圣节派对上,麦克发现这部书已经风靡了整个校园:至少有一半的学生把自己打扮成了《哈利·波特》里的角色,他们身穿巫师袍,脖子上系着不同颜色徽章的四个学院围巾以示区别,“哈利·波特”和“赫敏·格兰杰”加起来超过五十个,哪怕是天生金发的校园最高人气的女孩,都把自己的头发染了棕色并打理成乱糟糟的样子,更有趣的是校长和拉丁语教授,他们一个下巴上粘着白胡子扮演邓布利多,一个挽起长发扮成了麦格教授。
无论是书呆子还是运动健将,似乎所有的男孩和女孩都看过《哈利·波特》,麦克于是不再遮掩自己的爱好,借着讨论《哈利·波特》的机会他认识了不少新朋友,还一起在学校里成立了个魔法爱好者协会。
当然,也有一些男生觉得,尤其是看童话书这种爱好太娘了——麦克想说用童话书三个字来概括《哈利·波特》实在太偏狭了,《火焰杯》让大家看的心情都很沉重,特别是书尾塞德里克被伏地魔杀死的时候。没见就连学校的教授都对这部书分外感兴趣么?可见这并不是一部只适合孩子读的童话书。
不过,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男生存在,麦克·卡文迪什和他俱乐部的朋友,才有机会约到学校里最漂亮的女孩和她的朋友们,一起约会看电影。
富有童心的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赋予了整部电影梦幻一般的质感,电影画面是金黄色调,镜头构图都透着一股明亮的暖意,非常有童话的感觉。
虽然电影没有用原著中的德思礼一家作为开场——而是用了邓布利多在女贞路使用熄灯器和从猫变成人的麦格教授作为序幕,加上被两人安放在德思礼一家门前的婴儿救世主,直接将神秘的魔法世界和有着传奇命运的主人公展示在了观众面前,作为一部电影来说,这样的开场无疑更能吸引住观众的目光。
起码麦克和他的朋友们,以及那些在一开始有些心不在焉的观众,立刻就被吸引住了。
而接下来电影的剧情走向,让无数《哈利·波特》的书迷真实的体验了一把什么叫做彻头彻尾的忠实原著——
因为接下来的电影剧情完全就像是一章一章的按着书中的文字来拍似的:住在德思礼家壁橱里的大难不死的男孩;动物园里突然消失的玻璃;猫头鹰们送来的来自霍格沃茨的入学信险些淹没了德思礼家;巨人一般的海格;对角巷和古灵阁;九又四分之一站台……
尤其是当哈利·波特和其他新生一起乘坐着挂有明灯的小船,在圆月和满天星光之下,朝霍格沃茨驶去的时候,那座巍峨壮观如同城堡一般,从内部透出暖融融暖黄烛光的魔法学校,在观看电影的观众中制造了一阵又一阵的抽气声。
霍格沃茨,真的和书迷们幻想的一模一样!甚至要更古老、更宏大、更精致!就连餐桌上的美食,看起来都和原著描写的一样美味!
“大难不死的男孩”哈利·波特进入霍格沃茨之后,电影重要的主配角基本已经出现一遍了,电影选角符不符合心中预期也是原著书迷们最看重的一点,当有挑剔的书迷看电影看到一半,突然想起自己要找找茬的时候,竟然发现电影值得他/她不满吐槽的地方很少?!
改编电影最重要的是选角,选对了主角,影片基本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了——看过bbc迷你剧《大卫·科波菲尔》的影迷已经不再担心丹尼尔·雷德克里夫是不是适合,而那些没看过bbc剧的观众,当一脸呆萌的丹尼尔·雷德克里夫眨着碧绿的大眼睛出现在银幕上的时候,有谁会讨厌这样的哈利·波特?
就连原本应该非常讨人厌的德拉科·马尔福,都因为那张过于俊俏的小脸蛋和油光水滑的金发,而被女孩们捂着脸称赞了一句:“好可爱。”
场景特效什么的就不用说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已经竭力做到了最好,无论是霍格沃茨礼堂的天花板、麦格教授从猫变成人的画面还是张嘴唱歌的分院帽,都令人感到惊叹,就算部分场面特效略有不足,比如魁地奇比赛,那也是因为这个时代技术发展的局限性而不是其他。
不用特效的场景,制作团队还原的就更加精心了,从哈利·波特从小住到大的壁橱,狭小昏暗的空间里能看出很多生活的痕迹,德思礼一家很明显选择的是真实的小区住宅拍摄的而不是搭建的布景棚,对角巷人潮拥挤商铺如云,每个店铺的橱窗都堆满了琳琅满目的魔法商品,古灵阁坐小推车进入地下金库的路程惊险的犹如坐云霄飞车一样,霍格沃茨墙上挂着的各种画像更是细节丰富到每一副画像都在诉说着一个故事……对于书迷来说,看到他们期待已久的魔法世界如此真实迷人的出现在银幕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惊喜。
更重要的是,麦克他们终于见到魁地奇是怎么玩的了!虽然对于有着浓厚足球氛围的英国人来说,时脑补魁地奇比赛场面并不困难,但是幻想再多,都不如直接在大银幕上感受一次来的震撼!
到影片后半段,魔法三人组闯过霍格沃茨教授们设下的重重难关的场景,更是一如里描写的那样惊险刺激,哈利·波特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打败了附身在奇洛教授身上的伏地魔、保护了魔法石,并为格兰芬多赢得了学院杯……
等等,威廉·布兰德利呢?
麦克·卡文迪什停下了正在嚼爆米花的动作,奇怪他为什么会突然想起威廉·布兰德利,不过下一秒钟,他就发现,原来那不是他脑海中的想法,而是周围有人问出了声。
“电影快要结束了吧,威廉·布兰德利在哪里?”
“报纸上明明说他有参演!”
“哈利·波特正在和海格告别!他都打败伏地魔要回家了,我们是被欺骗了吗?”
银幕上,哈利·波特正站在火车上和海格挥手告别,银幕下,不少观众都在议论纷纷。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作者j·k·罗琳的执意要求下,主配角阵容几乎是纯一色的英伦演员,对于熟悉戏剧界或英国娱乐圈的影迷来说,艾伦·里克曼、玛吉·史密斯、理查德·哈里斯这些名字真的是大名鼎鼎,但好莱坞的全球化程度毕竟更高,威廉·布兰德利的全球知名度显然要更高一点,加上是威尔洛特的老板,又和沃丁顿出版社的持有人是好友,还会在电影里客串一个神秘角色,可以说威廉·布兰德利这个名字已经和《哈利·波特》捆绑在了一起,在丹尼尔·雷德克里夫等三名小主演还名不见经传的现在,他在影片的全球宣传营销上,是最重要的卖点之一。
虽然暂时还不清楚到底有多少观众是因为威廉·布兰德利走进电影院的,但从对方那部部大爆的电影票房,和遍布全球的迷妹迷弟来看,肯定不会是一个小数字。
——还有一个现象从侧面印证了这个猜测,那就是越临近片尾,电影院的媒体和影迷越为浮躁的情绪,
不久前媒体和影迷还在热议威廉会在电影里扮演怎样的角色,现在电影首映,却迟迟不见疑似威廉·布兰德利的角色出场,观影的媒体和影迷有不少人都在心里犯嘀咕:‘该不会是他化了特效妆,扮成了妖精之类的角色,或者干脆就演了个纯路人,被我没一不留神错过了吧?’
正在这时,银幕上的画面又是一变,深红色的霍格沃茨特快列车喷着蒸汽停在了挤满家长的站台旁,再旁边的锻铁拱道上写着“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原来是载满霍格沃茨学生的火车已经回到了伦敦。
电影竟然没有在哈利·波特挥着手向海格告别的时候结束?难道还要拍德思礼一家迎接哈利的场景吗?
众所周知德思礼一家对待哈利·波特的态度不像对待亲人,魔法界大难不死的救世主在姨妈家生活的像个小可怜,当火车离开霍格沃茨的时候,赫敏·格兰杰曾对不断朝海格挥手的哈利感慨“回家的感觉真奇怪,不是吗?”时,哈利回答的“我不是回家,不算是。”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再拍摄一遍学生乘坐火车回家,德思礼一家对哈利非常不友善的镜头似乎没什么意义……
除非剧组有什么惊喜或反转要等着在片尾爆。
一些敏感的影评人和影迷捕捉到了这种反常,他们立即立刻睁大了自己原本因为疲累而有些无精打采的眼睛。
果然,当学生们下车后欢呼雀跃的奔向父母,就连赫敏和罗恩也在给了哈利一个拥抱后走向自己父母的怀抱时,推车行李一个人站在站台的哈利就显得格外孤零零。
哈利·波特用掩盖不住羡慕的表情,看了看韦斯莱一家和格兰杰一家,但是,下一秒钟,碧绿色的眼睛突然睁大,仿佛受到了一点惊吓,定定的看着一个方向。
镜头顺着哈利·波特的目光转移过去,停留在一个正在和他对视的男人身上。
先是一双冰冷无机质的浅灰色眼睛,然后是和小马尔福如出一辙的淡金发色——这已经说明了男人的身份,正是德拉科·马尔福从一入校就开始吹嘘的“我的爸爸”卢修斯·马尔福——长发披散在华丽精致的黑色长袍上,那张苍白的面孔有多英俊,面孔上的神情就有多傲慢。
卢修斯·马尔福身边还站着一位盘着头发的美貌贵妇,应该是他的妻子纳西莎,在霍格沃茨总是和哈利针锋相对的德拉科·马尔福正依偎在母亲的怀里,表情难得的带了一点... -->>
从《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出版到现在已经过去五个年头了,j·k·罗琳构造的魔法世界早已风靡全球,这从《哈利·波特》系列销量目前已经破亿册上就能看的出来。
——这个数字,已经快赶得上托尔金《魔戒》三册数几十年来的总销量了,由此可见《哈利·波特》系列在全世界到底火到了什么一种程度。
读者版图不断扩展之后,出现想将影视化的愿望是必然的,可以说威尔洛特决定要拍《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消息,恰好是在最合适的时机(热度最高),作出的一个最正确的决定,犹如出现在沙漠里的一道清泉,及时缓解了书迷们的渴望,还未拍先火,为电影吸引到了最大的关注。
但是,将搬上银幕,尤其是如此热门的畅销书,引来的绝不仅仅是读者们的兴奋和期待,总有一些先接触原著的死忠粉丝,因为太熟悉里的故事和细节,可能英国魔法世界、霍格沃茨甚至是哈利·波特在他们脑海中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形象,这部分人在观看电影的时候,肯定会忍不住用批判的目光去看,看电影里有没有将罗琳笔下的魔法世界完整展现?看哈利、赫敏、罗恩、邓布利多的演员是不是符合心中预期?中那些精彩至极的故事情节有没有被搬上银幕?电影对原著的还原程度到底有多高?
哪怕原作者j·k·罗琳亲自担任电影编剧,好莱坞名导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担任导演,也没有减轻多少书迷们的担忧,其实这种心情同样也出现在了很多托尔金的书迷身上,这是原著粉丝在看到喜欢的作品影视化后,不可避免出现的一种心理。
《哈利·波特》的英国创作背景,注定了英国书迷必定成为观影时最为挑剔的一个群体,伦敦首映之后,很多看过原著的英国观众是抱着审视的目光和无数疑问走进电影院的。
而当电影开场之后,这些审视与疑问的目光逐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惊叹与沉迷。
……
麦克·卡文迪什,利物浦人,一个不喜欢童话书的酷男孩,却在遇到了j·k·罗琳的《哈利·波特》之后,彻彻底底的成为了一名魔法世界粉丝,至今最大的人生遗憾是没能拥有一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首版。
原本像麦克这个年龄的男生(十四五岁),喜欢童话书是一件很不酷的事(没错,青春期少年最在意自己酷不酷了),男生们应该热衷于足球、板球、网球,或者音乐、科学、莎士比亚戏剧,甚至是《花花公子》杂志和《太阳报》第三版,所以麦克一开始是不敢和同学朋友谈论《哈利·波特》的,生怕自己被人嘲笑:“你居然还在读童话书?哈哈,麦克啊麦克,一个长不大的小男孩!”
直到学校的万圣节派对上,麦克发现这部书已经风靡了整个校园:至少有一半的学生把自己打扮成了《哈利·波特》里的角色,他们身穿巫师袍,脖子上系着不同颜色徽章的四个学院围巾以示区别,“哈利·波特”和“赫敏·格兰杰”加起来超过五十个,哪怕是天生金发的校园最高人气的女孩,都把自己的头发染了棕色并打理成乱糟糟的样子,更有趣的是校长和拉丁语教授,他们一个下巴上粘着白胡子扮演邓布利多,一个挽起长发扮成了麦格教授。
无论是书呆子还是运动健将,似乎所有的男孩和女孩都看过《哈利·波特》,麦克于是不再遮掩自己的爱好,借着讨论《哈利·波特》的机会他认识了不少新朋友,还一起在学校里成立了个魔法爱好者协会。
当然,也有一些男生觉得,尤其是看童话书这种爱好太娘了——麦克想说用童话书三个字来概括《哈利·波特》实在太偏狭了,《火焰杯》让大家看的心情都很沉重,特别是书尾塞德里克被伏地魔杀死的时候。没见就连学校的教授都对这部书分外感兴趣么?可见这并不是一部只适合孩子读的童话书。
不过,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男生存在,麦克·卡文迪什和他俱乐部的朋友,才有机会约到学校里最漂亮的女孩和她的朋友们,一起约会看电影。
富有童心的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赋予了整部电影梦幻一般的质感,电影画面是金黄色调,镜头构图都透着一股明亮的暖意,非常有童话的感觉。
虽然电影没有用原著中的德思礼一家作为开场——而是用了邓布利多在女贞路使用熄灯器和从猫变成人的麦格教授作为序幕,加上被两人安放在德思礼一家门前的婴儿救世主,直接将神秘的魔法世界和有着传奇命运的主人公展示在了观众面前,作为一部电影来说,这样的开场无疑更能吸引住观众的目光。
起码麦克和他的朋友们,以及那些在一开始有些心不在焉的观众,立刻就被吸引住了。
而接下来电影的剧情走向,让无数《哈利·波特》的书迷真实的体验了一把什么叫做彻头彻尾的忠实原著——
因为接下来的电影剧情完全就像是一章一章的按着书中的文字来拍似的:住在德思礼家壁橱里的大难不死的男孩;动物园里突然消失的玻璃;猫头鹰们送来的来自霍格沃茨的入学信险些淹没了德思礼家;巨人一般的海格;对角巷和古灵阁;九又四分之一站台……
尤其是当哈利·波特和其他新生一起乘坐着挂有明灯的小船,在圆月和满天星光之下,朝霍格沃茨驶去的时候,那座巍峨壮观如同城堡一般,从内部透出暖融融暖黄烛光的魔法学校,在观看电影的观众中制造了一阵又一阵的抽气声。
霍格沃茨,真的和书迷们幻想的一模一样!甚至要更古老、更宏大、更精致!就连餐桌上的美食,看起来都和原著描写的一样美味!
“大难不死的男孩”哈利·波特进入霍格沃茨之后,电影重要的主配角基本已经出现一遍了,电影选角符不符合心中预期也是原著书迷们最看重的一点,当有挑剔的书迷看电影看到一半,突然想起自己要找找茬的时候,竟然发现电影值得他/她不满吐槽的地方很少?!
改编电影最重要的是选角,选对了主角,影片基本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了——看过bbc迷你剧《大卫·科波菲尔》的影迷已经不再担心丹尼尔·雷德克里夫是不是适合,而那些没看过bbc剧的观众,当一脸呆萌的丹尼尔·雷德克里夫眨着碧绿的大眼睛出现在银幕上的时候,有谁会讨厌这样的哈利·波特?
就连原本应该非常讨人厌的德拉科·马尔福,都因为那张过于俊俏的小脸蛋和油光水滑的金发,而被女孩们捂着脸称赞了一句:“好可爱。”
场景特效什么的就不用说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已经竭力做到了最好,无论是霍格沃茨礼堂的天花板、麦格教授从猫变成人的画面还是张嘴唱歌的分院帽,都令人感到惊叹,就算部分场面特效略有不足,比如魁地奇比赛,那也是因为这个时代技术发展的局限性而不是其他。
不用特效的场景,制作团队还原的就更加精心了,从哈利·波特从小住到大的壁橱,狭小昏暗的空间里能看出很多生活的痕迹,德思礼一家很明显选择的是真实的小区住宅拍摄的而不是搭建的布景棚,对角巷人潮拥挤商铺如云,每个店铺的橱窗都堆满了琳琅满目的魔法商品,古灵阁坐小推车进入地下金库的路程惊险的犹如坐云霄飞车一样,霍格沃茨墙上挂着的各种画像更是细节丰富到每一副画像都在诉说着一个故事……对于书迷来说,看到他们期待已久的魔法世界如此真实迷人的出现在银幕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惊喜。
更重要的是,麦克他们终于见到魁地奇是怎么玩的了!虽然对于有着浓厚足球氛围的英国人来说,时脑补魁地奇比赛场面并不困难,但是幻想再多,都不如直接在大银幕上感受一次来的震撼!
到影片后半段,魔法三人组闯过霍格沃茨教授们设下的重重难关的场景,更是一如里描写的那样惊险刺激,哈利·波特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打败了附身在奇洛教授身上的伏地魔、保护了魔法石,并为格兰芬多赢得了学院杯……
等等,威廉·布兰德利呢?
麦克·卡文迪什停下了正在嚼爆米花的动作,奇怪他为什么会突然想起威廉·布兰德利,不过下一秒钟,他就发现,原来那不是他脑海中的想法,而是周围有人问出了声。
“电影快要结束了吧,威廉·布兰德利在哪里?”
“报纸上明明说他有参演!”
“哈利·波特正在和海格告别!他都打败伏地魔要回家了,我们是被欺骗了吗?”
银幕上,哈利·波特正站在火车上和海格挥手告别,银幕下,不少观众都在议论纷纷。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作者j·k·罗琳的执意要求下,主配角阵容几乎是纯一色的英伦演员,对于熟悉戏剧界或英国娱乐圈的影迷来说,艾伦·里克曼、玛吉·史密斯、理查德·哈里斯这些名字真的是大名鼎鼎,但好莱坞的全球化程度毕竟更高,威廉·布兰德利的全球知名度显然要更高一点,加上是威尔洛特的老板,又和沃丁顿出版社的持有人是好友,还会在电影里客串一个神秘角色,可以说威廉·布兰德利这个名字已经和《哈利·波特》捆绑在了一起,在丹尼尔·雷德克里夫等三名小主演还名不见经传的现在,他在影片的全球宣传营销上,是最重要的卖点之一。
虽然暂时还不清楚到底有多少观众是因为威廉·布兰德利走进电影院的,但从对方那部部大爆的电影票房,和遍布全球的迷妹迷弟来看,肯定不会是一个小数字。
——还有一个现象从侧面印证了这个猜测,那就是越临近片尾,电影院的媒体和影迷越为浮躁的情绪,
不久前媒体和影迷还在热议威廉会在电影里扮演怎样的角色,现在电影首映,却迟迟不见疑似威廉·布兰德利的角色出场,观影的媒体和影迷有不少人都在心里犯嘀咕:‘该不会是他化了特效妆,扮成了妖精之类的角色,或者干脆就演了个纯路人,被我没一不留神错过了吧?’
正在这时,银幕上的画面又是一变,深红色的霍格沃茨特快列车喷着蒸汽停在了挤满家长的站台旁,再旁边的锻铁拱道上写着“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原来是载满霍格沃茨学生的火车已经回到了伦敦。
电影竟然没有在哈利·波特挥着手向海格告别的时候结束?难道还要拍德思礼一家迎接哈利的场景吗?
众所周知德思礼一家对待哈利·波特的态度不像对待亲人,魔法界大难不死的救世主在姨妈家生活的像个小可怜,当火车离开霍格沃茨的时候,赫敏·格兰杰曾对不断朝海格挥手的哈利感慨“回家的感觉真奇怪,不是吗?”时,哈利回答的“我不是回家,不算是。”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再拍摄一遍学生乘坐火车回家,德思礼一家对哈利非常不友善的镜头似乎没什么意义……
除非剧组有什么惊喜或反转要等着在片尾爆。
一些敏感的影评人和影迷捕捉到了这种反常,他们立即立刻睁大了自己原本因为疲累而有些无精打采的眼睛。
果然,当学生们下车后欢呼雀跃的奔向父母,就连赫敏和罗恩也在给了哈利一个拥抱后走向自己父母的怀抱时,推车行李一个人站在站台的哈利就显得格外孤零零。
哈利·波特用掩盖不住羡慕的表情,看了看韦斯莱一家和格兰杰一家,但是,下一秒钟,碧绿色的眼睛突然睁大,仿佛受到了一点惊吓,定定的看着一个方向。
镜头顺着哈利·波特的目光转移过去,停留在一个正在和他对视的男人身上。
先是一双冰冷无机质的浅灰色眼睛,然后是和小马尔福如出一辙的淡金发色——这已经说明了男人的身份,正是德拉科·马尔福从一入校就开始吹嘘的“我的爸爸”卢修斯·马尔福——长发披散在华丽精致的黑色长袍上,那张苍白的面孔有多英俊,面孔上的神情就有多傲慢。
卢修斯·马尔福身边还站着一位盘着头发的美貌贵妇,应该是他的妻子纳西莎,在霍格沃茨总是和哈利针锋相对的德拉科·马尔福正依偎在母亲的怀里,表情难得的带了一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