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骁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骁骑》更多支持!
————————————
李玄的公然指责让孔老夫子很是难堪,脸颊微红,呼吸粗重,俨然一副恼羞成怒的样子,却又无言以对。@頂@点@小@说,这是因为李玄的身份不一般,乃新朝第一位相国,位极人臣,真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柄之大绝不是他们这些教书先生所能比拟的。
换言之,他们这些大儒在国君李利面前还能倚老卖老,偶尔发发牢骚也无伤大雅。毕竟,李利是一国之君,自有容人之量,轻易不会和誉满天下的大儒发生争执,更不会轻易降罪于他们。
但是李玄就不同了。他和孔融等人几乎没有交集,也没有利益冲突,平时彼此见面时都是以礼相待,然而一旦他们把手伸到李玄的碗里,对吏部选拔官员指指点点、说三道四,李玄就不会对他们客气,绝对是不留情面的坚决予以反驳,必要时还会予以打压。
此时,李玄之所以敢于理直气壮的反驳孔融,是因为问题并不是出在他身上,而是事出有因。
除此之外,孔融、蔡邕等人并不知道,军队提拔将领之事和他李玄无关。随着军机处的成立,西凉军政两界各成体系,虽然两条体制还不完善,却已经有了军政分开的雏形。就拿不久前的封赏群臣来说,文官系统隶属于吏部辖下,所有得到封赏的文官都是经过李玄之手。由他拟定人选,而后呈报于李利审阅。而武将体系就不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完全由兵部尚书贾诩主导,其他六位军机大臣按照功劳簿上的军功拟定封赏等级。
此外。各营主将和副将也有举荐帐下将领的权力。所有武将的选拔任用都不需要经过吏部审核,只需在吏部备案即可。甄选出来的文官和武将人选,最终都要经过军机处集体商议讨论才能确定下来,其间李利的意志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名副其实的一票否决制。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孔融所说的太学院出仕的文官都没有得到晋升封赏一事。
事实上,李玄呈报的封赏文官名单上就有一百余名太学院出仕的学生,其中封赏最重的一位可以直接晋升九卿之位,实为太学院开办十二年来第一位官拜九卿的天之骄子。却因为李利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太学院出仕的文官不在此次封赏之列。留待日后再行商议。”就是这句话,彻底阻断了太学院文官的晋升之路,于是在两个月前的大封群臣之时这些学院派出仕的学生无一受封,全被排除在外。
若不是李利亲自发话,李玄就算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擅自勾掉一百多名太学院学生的晋升名单。然而李利既然发话了,那他李玄就有恃无恐,因此他在面对孔融的责问之时底气十足,根本不惧这位儒家嫡系传人。甚至他感觉孔融太过迂腐,虽然名为当代大儒。却不谙世事,考虑问题太肤浅、太偏执,把很多问题看得太简单了。
相比之下,蔡邕就显得通情达理。心思远比孔融缜密得多。要知道,最近一段时间蔡邕天天去找李利,没完没了的唠叨。可是他却绝口不提太学院学生受到不公平对待的事,俨然视若无睹。置若罔闻。只有孔融一直惦记这件事,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就赶在李利视察学院之时当中提出来。
提出来也就罢了,可他说话的语气有问题,明明是有事相求,却是以质问的口吻说出来。如此一来,李利固然不便当面指责孔融,但是李玄却没有这么多顾忌,立刻站出来驳斥孔融,生生说得孔融面红耳赤,颜面尽失。
眼见李玄和孔融之间剑拔弩张,气氛异常紧张,华佗立刻出面解围:“文举切莫动气,就事论事而已,并非意气之争。”安抚孔融之后,华佗对李玄说道:“元忠也请息怒,文举并非刻意针对你,更没有指责吏部处事不公之意,完全是替担忧那些学生的前程,担心他们自此一蹶不振,误人误己。此乃公心,并非私利,还望元忠明察。”
华佗出面圆场,李玄自然也要给面子:“先生言重了。我方才也是据实相告,并非有意指责文举公。先生想必也知道,不久前的封赏群臣涉及两千多名文武官员,难免遗漏一些官员,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让所有人都满意。因此,所有封赏都是详细考核之后拟定的晋升名单,由军机处仔细斟酌商议,再经陛下审阅批复,最终确定下来。所以”
“呵呵呵!元忠不必多说了,此事是朕的意思,与你无关。”不等李玄把话说透,李利便笑呵呵地打断了他的话。说话间,李利缓缓坐下,并摆手示意李玄落座,显然他一时半会还走不了,不把这件事说清楚,孔融不会就此罢手的。孔融就是这个脾气,倔强而固执,凡事爱较真,认定的事情一定要问明白、搞清楚,否则... -->>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骁骑》更多支持!
————————————
李玄的公然指责让孔老夫子很是难堪,脸颊微红,呼吸粗重,俨然一副恼羞成怒的样子,却又无言以对。@頂@点@小@说,这是因为李玄的身份不一般,乃新朝第一位相国,位极人臣,真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柄之大绝不是他们这些教书先生所能比拟的。
换言之,他们这些大儒在国君李利面前还能倚老卖老,偶尔发发牢骚也无伤大雅。毕竟,李利是一国之君,自有容人之量,轻易不会和誉满天下的大儒发生争执,更不会轻易降罪于他们。
但是李玄就不同了。他和孔融等人几乎没有交集,也没有利益冲突,平时彼此见面时都是以礼相待,然而一旦他们把手伸到李玄的碗里,对吏部选拔官员指指点点、说三道四,李玄就不会对他们客气,绝对是不留情面的坚决予以反驳,必要时还会予以打压。
此时,李玄之所以敢于理直气壮的反驳孔融,是因为问题并不是出在他身上,而是事出有因。
除此之外,孔融、蔡邕等人并不知道,军队提拔将领之事和他李玄无关。随着军机处的成立,西凉军政两界各成体系,虽然两条体制还不完善,却已经有了军政分开的雏形。就拿不久前的封赏群臣来说,文官系统隶属于吏部辖下,所有得到封赏的文官都是经过李玄之手。由他拟定人选,而后呈报于李利审阅。而武将体系就不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完全由兵部尚书贾诩主导,其他六位军机大臣按照功劳簿上的军功拟定封赏等级。
此外。各营主将和副将也有举荐帐下将领的权力。所有武将的选拔任用都不需要经过吏部审核,只需在吏部备案即可。甄选出来的文官和武将人选,最终都要经过军机处集体商议讨论才能确定下来,其间李利的意志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名副其实的一票否决制。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孔融所说的太学院出仕的文官都没有得到晋升封赏一事。
事实上,李玄呈报的封赏文官名单上就有一百余名太学院出仕的学生,其中封赏最重的一位可以直接晋升九卿之位,实为太学院开办十二年来第一位官拜九卿的天之骄子。却因为李利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太学院出仕的文官不在此次封赏之列。留待日后再行商议。”就是这句话,彻底阻断了太学院文官的晋升之路,于是在两个月前的大封群臣之时这些学院派出仕的学生无一受封,全被排除在外。
若不是李利亲自发话,李玄就算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擅自勾掉一百多名太学院学生的晋升名单。然而李利既然发话了,那他李玄就有恃无恐,因此他在面对孔融的责问之时底气十足,根本不惧这位儒家嫡系传人。甚至他感觉孔融太过迂腐,虽然名为当代大儒。却不谙世事,考虑问题太肤浅、太偏执,把很多问题看得太简单了。
相比之下,蔡邕就显得通情达理。心思远比孔融缜密得多。要知道,最近一段时间蔡邕天天去找李利,没完没了的唠叨。可是他却绝口不提太学院学生受到不公平对待的事,俨然视若无睹。置若罔闻。只有孔融一直惦记这件事,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就赶在李利视察学院之时当中提出来。
提出来也就罢了,可他说话的语气有问题,明明是有事相求,却是以质问的口吻说出来。如此一来,李利固然不便当面指责孔融,但是李玄却没有这么多顾忌,立刻站出来驳斥孔融,生生说得孔融面红耳赤,颜面尽失。
眼见李玄和孔融之间剑拔弩张,气氛异常紧张,华佗立刻出面解围:“文举切莫动气,就事论事而已,并非意气之争。”安抚孔融之后,华佗对李玄说道:“元忠也请息怒,文举并非刻意针对你,更没有指责吏部处事不公之意,完全是替担忧那些学生的前程,担心他们自此一蹶不振,误人误己。此乃公心,并非私利,还望元忠明察。”
华佗出面圆场,李玄自然也要给面子:“先生言重了。我方才也是据实相告,并非有意指责文举公。先生想必也知道,不久前的封赏群臣涉及两千多名文武官员,难免遗漏一些官员,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让所有人都满意。因此,所有封赏都是详细考核之后拟定的晋升名单,由军机处仔细斟酌商议,再经陛下审阅批复,最终确定下来。所以”
“呵呵呵!元忠不必多说了,此事是朕的意思,与你无关。”不等李玄把话说透,李利便笑呵呵地打断了他的话。说话间,李利缓缓坐下,并摆手示意李玄落座,显然他一时半会还走不了,不把这件事说清楚,孔融不会就此罢手的。孔融就是这个脾气,倔强而固执,凡事爱较真,认定的事情一定要问明白、搞清楚,否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