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骁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正是因为他考虑过无数种后果,才促使他下定决心尽早起用诸葛亮。这不仅是他对诸葛亮寄予厚望,亦或是对诸葛亮在历史上所创造的丰功伟绩过于迷信,而是目前形势决定着李利没有太多时间慢慢发掘诸葛亮的潜力,也没有时间让他一步步成长起来。
时间不等人,天下局势瞬息万变,断然不会因某个人的意志而停滞下来。现如今,天下局势就处在一个极其关键的转折点上,用力推动一下,就能提前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结束乱世,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汉人伤亡,为大汉民族多保留一些元气,甚至还有可能再现昔日的强汉盛世。反之亦然。
熟谙历史的李利深知汉末动乱百余年的巨大危害,因此他时刻都想着尽快结束乱世,天下一统。力争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整个大汉民族博得最广博的疆域,最辽阔的土地,让困守东方一隅的大汉民族尽早认识到大汉之外还有更加幅员辽阔的广袤空间,尽早破除汉人固步自封的认知怪圈,早一天走出去,才能更加强大。
正是有着这种危机意识,李利才会一次次打破常规,破格提拨人才,并提供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促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独当一面,期盼着以最短的时间终结乱世,重建秩序。这并不是李利异想天开,而是他现在有这种能力,也有承受失败的实力。
也许对于其他诸侯来说,他们根本不能失败,也败不起,失败于他们而言就意味灭亡。但李利却没有这种顾虑,他手中拥有足够多的兵马,拥有相对广阔的疆域,这些都是他压制各镇诸侯的关键所在。于他而言,战败一次并不要紧,损失几万甚至十万大军,他都能承受得住,因为他有这个能力,败得起。然而他却没有时间等待,生命终究有限,等待就意味着浪费生命,错过一年他就老一岁。因此,时间对他来说才是最紧迫的,也是最致命的,片刻都不能虚度。
抛却心头的纷乱思绪,李利知道诸葛亮之所以提出将兵权归还给自己,是因为他内心已经开始动摇了。被眼前十几万蛮军的强大阵势所震慑,使得初上战场的诸葛亮对自己之前的判断开始产生怀疑,信心正在一点点消退,患得患失,担心一旦此战失利,八万汉军将士至少有一半都将因此丧命。这个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他无法接受,也承受不起失败后的严重后果。
所以,生性谨慎的诸葛亮不愿意冒险,或者说他不敢冒险,下意识地选择退却。在他想来,面对这种局面,李利征战经验丰富,如果把大军悉数交给李利,想必战后结果一定比他指挥大战要好得多。
然而诸葛亮万万没想到,李利居然不假思索地拒绝了他的请求,依然坚持原定计划,仍将八万大军的生死交到他手里。
顿时间,诸葛亮同样思绪万千,百感交集,既有深深的忧虑又有难以言语的感激。一直以来,他都不认为自己是什么天才,却坚信只要自己肯努力、肯吃苦,一定能成为管仲、乐毅那样的文韬武略的济世之才。
时至今日,孔明自认学富五车,饱览古今史籍,精通天文地理,深谙世事人情,一身才学不逊于当世任何人。然则,当他真正面对二十余万大军两军对垒之际,他强大的自信和内心的高傲不禁有些动摇。人命大于天,当他手里掌握着八万将士性命的时候,他第一次感觉到肩上的责任重大,压得他喘不过气来,颇有不堪重负之感。甚至怀疑自己一身所学就像昔日的赵括一样,纸上谈兵,误己误军。
就在诸葛亮徘徊不定之时,李利忽然拍了拍他的肩膀,给他以鼓励的眼神,神情坚定地郑重说道:“别害怕,也不要有太多顾虑,只管按照你事先的谋划指挥战斗。此战若胜,便是你的成名之战;如果败了,一切后果由我一肩承担。坦白地说,损失八万兵马于我而言算不了什么,稍稍休整之后我军便可重整旗鼓,卷土重来。”说这番话时,李利脸上的神色很坦然,没有丝毫勉强。
看到李利心意已决,诸葛亮彷徨不定的心莫名平静下来,恭声应道:“诺,微臣领命!”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ps: 【感谢:书友猪头灰月票支持,谢谢!】
月底求月票、推荐票,虎贲诚谢书友们支持,谢谢!
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正是因为他考虑过无数种后果,才促使他下定决心尽早起用诸葛亮。这不仅是他对诸葛亮寄予厚望,亦或是对诸葛亮在历史上所创造的丰功伟绩过于迷信,而是目前形势决定着李利没有太多时间慢慢发掘诸葛亮的潜力,也没有时间让他一步步成长起来。
时间不等人,天下局势瞬息万变,断然不会因某个人的意志而停滞下来。现如今,天下局势就处在一个极其关键的转折点上,用力推动一下,就能提前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结束乱世,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汉人伤亡,为大汉民族多保留一些元气,甚至还有可能再现昔日的强汉盛世。反之亦然。
熟谙历史的李利深知汉末动乱百余年的巨大危害,因此他时刻都想着尽快结束乱世,天下一统。力争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整个大汉民族博得最广博的疆域,最辽阔的土地,让困守东方一隅的大汉民族尽早认识到大汉之外还有更加幅员辽阔的广袤空间,尽早破除汉人固步自封的认知怪圈,早一天走出去,才能更加强大。
正是有着这种危机意识,李利才会一次次打破常规,破格提拨人才,并提供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促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独当一面,期盼着以最短的时间终结乱世,重建秩序。这并不是李利异想天开,而是他现在有这种能力,也有承受失败的实力。
也许对于其他诸侯来说,他们根本不能失败,也败不起,失败于他们而言就意味灭亡。但李利却没有这种顾虑,他手中拥有足够多的兵马,拥有相对广阔的疆域,这些都是他压制各镇诸侯的关键所在。于他而言,战败一次并不要紧,损失几万甚至十万大军,他都能承受得住,因为他有这个能力,败得起。然而他却没有时间等待,生命终究有限,等待就意味着浪费生命,错过一年他就老一岁。因此,时间对他来说才是最紧迫的,也是最致命的,片刻都不能虚度。
抛却心头的纷乱思绪,李利知道诸葛亮之所以提出将兵权归还给自己,是因为他内心已经开始动摇了。被眼前十几万蛮军的强大阵势所震慑,使得初上战场的诸葛亮对自己之前的判断开始产生怀疑,信心正在一点点消退,患得患失,担心一旦此战失利,八万汉军将士至少有一半都将因此丧命。这个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他无法接受,也承受不起失败后的严重后果。
所以,生性谨慎的诸葛亮不愿意冒险,或者说他不敢冒险,下意识地选择退却。在他想来,面对这种局面,李利征战经验丰富,如果把大军悉数交给李利,想必战后结果一定比他指挥大战要好得多。
然而诸葛亮万万没想到,李利居然不假思索地拒绝了他的请求,依然坚持原定计划,仍将八万大军的生死交到他手里。
顿时间,诸葛亮同样思绪万千,百感交集,既有深深的忧虑又有难以言语的感激。一直以来,他都不认为自己是什么天才,却坚信只要自己肯努力、肯吃苦,一定能成为管仲、乐毅那样的文韬武略的济世之才。
时至今日,孔明自认学富五车,饱览古今史籍,精通天文地理,深谙世事人情,一身才学不逊于当世任何人。然则,当他真正面对二十余万大军两军对垒之际,他强大的自信和内心的高傲不禁有些动摇。人命大于天,当他手里掌握着八万将士性命的时候,他第一次感觉到肩上的责任重大,压得他喘不过气来,颇有不堪重负之感。甚至怀疑自己一身所学就像昔日的赵括一样,纸上谈兵,误己误军。
就在诸葛亮徘徊不定之时,李利忽然拍了拍他的肩膀,给他以鼓励的眼神,神情坚定地郑重说道:“别害怕,也不要有太多顾虑,只管按照你事先的谋划指挥战斗。此战若胜,便是你的成名之战;如果败了,一切后果由我一肩承担。坦白地说,损失八万兵马于我而言算不了什么,稍稍休整之后我军便可重整旗鼓,卷土重来。”说这番话时,李利脸上的神色很坦然,没有丝毫勉强。
看到李利心意已决,诸葛亮彷徨不定的心莫名平静下来,恭声应道:“诺,微臣领命!”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ps: 【感谢:书友猪头灰月票支持,谢谢!】
月底求月票、推荐票,虎贲诚谢书友们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