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综]悲剧颠覆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前去送死。
林安安和吕雉哪里会不明白刘邦的心思,心中暗恨刘邦对刘盈毫无父子情谊,为了给刘如意铺平道路居然连国家大事都能够拿来当棋子。
林安安推辞自己愚笨不肯去。
吕雉也联络了重臣上书,说太子无军功,而谋反的异姓王侯却是追随皇帝起兵的天下猛将,善于用兵,况且军中不论是将领还是军士都是皇帝的故旧。若是让太子统帅他们,无异于羊入狼口,如果谋反的人知道是太子出战,肯定会士气大振,到时候若有不测恐生事端。
又指使人对戚夫人说太子聪慧,又是皇帝的嫡子,是天下正统,若是太子借着统兵平叛的机会笼络住了军中将领,只会给太子增加人望和分量,将会对刘如意不利。
戚夫人一听,还真是这么一个理,刘邦就是马上得到的天下,若是太子趁机有些什么举动,日后可有自己的苦头吃,急忙劝说刘邦打消这个念头。
刘邦只得率兵亲征。
百姓都渴望太平,谋反自然不得民心,刘邦终究还是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然而刀剑无眼,可不管刘邦是不是天子,照样往他身上扎,某次战斗中,刘邦身中流矢。
吕雉到底是他的结发妻子,得到消息赶紧寻了一位擅长医疗此类伤病的大夫给送到了军前。
可惜刘邦不领情,反倒怀疑吕雉是要借机谋害自己,拒绝了大夫的医治。
这可将吕雉给气坏了,索性不管了。
刘邦的身体自此之后每况愈下,不久之后就死在了长乐宫。
国不可一日无君,作为刘邦立下的太子,林安安很快就在群臣的拥戴下即位,并尊奉吕雉为太后。
戚夫人和刘如意自然不甘心就此与帝位擦肩而过,屡次在刘邦灵前制造事端,林安安隐忍不发。
群臣都不是瞎子,如何看不出新帝这是不好在先帝尸骨未寒的时候就处置了他的爱姬爱子?
很快就有人翻出了异姓王谋反之时打出的旗号,说先帝之死皆是戚夫人所害,若非其撺掇先帝削弱封国,未必会有这等祸事。
又有人抨击戚夫人和刘如意无视礼法,穿戴住用等违制,早有不臣之心。
刘恒的腿断了,完全没了希望,薄姬明知是戚夫人和刘如意所为,却无法为儿子讨回公道,心中如何不恨?
她心知吕雉和新帝痛恨戚夫人母子,只是不好明说。心想不如将现成的把柄送到吕雉和新帝手中,既能够除掉戚夫人母子为刘恒报仇,又能够在新帝面前立下一功,叫新帝记得自己的好处,将来也好谋取利益。
于是薄姬迅速出首告发戚夫人和刘如意残害先帝之子。
后宫之中皆是捧高踩低的,见戚夫人母子失势,又有薄姬带头,便也争先恐后地告发戚夫人残害嫔妃皇子的事情,又说戚夫人母子觊觎后位和储位。
一时之间也不管事情到底是不是戚夫人母子所为,尽数往他们头上推,直将戚夫人和刘如意塑造成了人面蛇心、坏到不能再坏的恶人。
眼见弹劾戚夫人母子的奏章越来越多,林安安做出一副为难的样子来。
说戚夫人和刘如意毕竟深受先帝宠爱,先帝尸骨未寒,若是处置了他们只怕先帝泉下有知心中不乐,而且刘如意是自己的弟弟,自己实在不忍让他受到责罚。
群臣先是恭维了林安安一番,说天子仁孝,继而义正词严地说先帝心怀天下,只是受到了戚夫人母子的迷惑。若是不处置二人,不利于先帝的千古名声,只怕先帝泉下也会魂魄不安,而且要令天下都要寒心。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再对戚夫人母子忍让就显得太过矫情虚假了。
林安安征求过吕雉和大臣的意见,下旨说自己怀念先帝教导,不愿手足相残,决定废除刘如意的赵国封地,废除戚氏的夫人封号。又以薄氏德行出众、堪为表率为由,将戚氏和刘如意交由薄氏教导。
群臣自然是称赞新帝仁善,就连觊觎储君之位的人都可以包容。
其实大家心知肚明,戚氏和刘如意害得刘恒腿都断了,薄氏隐忍许久,寻到机会才出首告发,肯定是将二人恨到极点。二人如今到了薄氏手中,肯定会被好好招待的,估计是要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了。
心腹大患被除去,林安安自然轻松不少。
因为秦朝末年天下大乱,民心不稳,为了让百姓休养生息,汉朝初年一直推崇黄老之说,奉行无为而治。林安安自问并没有什么治国才能,就按照既定方针继续执行了。
当然了,她还是提出了推恩令,自然也博得了朝野的一片赞誉。
数年之后,林安安无意之中在吕雉身边发现了宫女杜云汐,随手就将她指给被困在代国的刘如意了。
后来听说,杜云汐不知怎的还是得到了代王刘恒的宠爱,为刘恒生下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而代国王妃所生的四个嫡子都离奇死去,倒是杜云汐所生的儿女平安长大。
再后来,就听说代国太妃薄氏与杜云汐不合,因此杜云汐始终没能被立为王妃。
又过数年,听说杜云汐也不知怎的忽然双目失明,而代王刘恒有了新欢尹姬并上表朝廷请求立尹姬为代王妃。
作为皇帝的林安安一向对兄弟们友爱,自然欣然应允了代王的请求。
再然后,也不知怎的,代王的儿子们都离奇死去,以至于代王身后没有儿子继承他的王位,于是代国就此终结了。
刘盈本就是嫡子正统,由他即位名正言顺,各诸侯国又没有充足的财力和物力、人力支撑,七国之乱什么的自然也没有发生。
《汉书仁祖本纪》曰:仁祖讳盈,高祖第二子,母孝慈文明宣烈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吕氏。帝长而弘裕仁孝,绰然有人君之表。高祖七年立为皇太子。高祖十二年即位,垂拱而治,轻徭薄赋,与民生息,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三年,以留侯之女张氏为后。三十年帝崩,谥曰仁祖,天下感怀帝恩,皆为之恸哭。
作者有话要说:美人完结啦,明天开始新的穿越。
前去送死。
林安安和吕雉哪里会不明白刘邦的心思,心中暗恨刘邦对刘盈毫无父子情谊,为了给刘如意铺平道路居然连国家大事都能够拿来当棋子。
林安安推辞自己愚笨不肯去。
吕雉也联络了重臣上书,说太子无军功,而谋反的异姓王侯却是追随皇帝起兵的天下猛将,善于用兵,况且军中不论是将领还是军士都是皇帝的故旧。若是让太子统帅他们,无异于羊入狼口,如果谋反的人知道是太子出战,肯定会士气大振,到时候若有不测恐生事端。
又指使人对戚夫人说太子聪慧,又是皇帝的嫡子,是天下正统,若是太子借着统兵平叛的机会笼络住了军中将领,只会给太子增加人望和分量,将会对刘如意不利。
戚夫人一听,还真是这么一个理,刘邦就是马上得到的天下,若是太子趁机有些什么举动,日后可有自己的苦头吃,急忙劝说刘邦打消这个念头。
刘邦只得率兵亲征。
百姓都渴望太平,谋反自然不得民心,刘邦终究还是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然而刀剑无眼,可不管刘邦是不是天子,照样往他身上扎,某次战斗中,刘邦身中流矢。
吕雉到底是他的结发妻子,得到消息赶紧寻了一位擅长医疗此类伤病的大夫给送到了军前。
可惜刘邦不领情,反倒怀疑吕雉是要借机谋害自己,拒绝了大夫的医治。
这可将吕雉给气坏了,索性不管了。
刘邦的身体自此之后每况愈下,不久之后就死在了长乐宫。
国不可一日无君,作为刘邦立下的太子,林安安很快就在群臣的拥戴下即位,并尊奉吕雉为太后。
戚夫人和刘如意自然不甘心就此与帝位擦肩而过,屡次在刘邦灵前制造事端,林安安隐忍不发。
群臣都不是瞎子,如何看不出新帝这是不好在先帝尸骨未寒的时候就处置了他的爱姬爱子?
很快就有人翻出了异姓王谋反之时打出的旗号,说先帝之死皆是戚夫人所害,若非其撺掇先帝削弱封国,未必会有这等祸事。
又有人抨击戚夫人和刘如意无视礼法,穿戴住用等违制,早有不臣之心。
刘恒的腿断了,完全没了希望,薄姬明知是戚夫人和刘如意所为,却无法为儿子讨回公道,心中如何不恨?
她心知吕雉和新帝痛恨戚夫人母子,只是不好明说。心想不如将现成的把柄送到吕雉和新帝手中,既能够除掉戚夫人母子为刘恒报仇,又能够在新帝面前立下一功,叫新帝记得自己的好处,将来也好谋取利益。
于是薄姬迅速出首告发戚夫人和刘如意残害先帝之子。
后宫之中皆是捧高踩低的,见戚夫人母子失势,又有薄姬带头,便也争先恐后地告发戚夫人残害嫔妃皇子的事情,又说戚夫人母子觊觎后位和储位。
一时之间也不管事情到底是不是戚夫人母子所为,尽数往他们头上推,直将戚夫人和刘如意塑造成了人面蛇心、坏到不能再坏的恶人。
眼见弹劾戚夫人母子的奏章越来越多,林安安做出一副为难的样子来。
说戚夫人和刘如意毕竟深受先帝宠爱,先帝尸骨未寒,若是处置了他们只怕先帝泉下有知心中不乐,而且刘如意是自己的弟弟,自己实在不忍让他受到责罚。
群臣先是恭维了林安安一番,说天子仁孝,继而义正词严地说先帝心怀天下,只是受到了戚夫人母子的迷惑。若是不处置二人,不利于先帝的千古名声,只怕先帝泉下也会魂魄不安,而且要令天下都要寒心。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再对戚夫人母子忍让就显得太过矫情虚假了。
林安安征求过吕雉和大臣的意见,下旨说自己怀念先帝教导,不愿手足相残,决定废除刘如意的赵国封地,废除戚氏的夫人封号。又以薄氏德行出众、堪为表率为由,将戚氏和刘如意交由薄氏教导。
群臣自然是称赞新帝仁善,就连觊觎储君之位的人都可以包容。
其实大家心知肚明,戚氏和刘如意害得刘恒腿都断了,薄氏隐忍许久,寻到机会才出首告发,肯定是将二人恨到极点。二人如今到了薄氏手中,肯定会被好好招待的,估计是要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了。
心腹大患被除去,林安安自然轻松不少。
因为秦朝末年天下大乱,民心不稳,为了让百姓休养生息,汉朝初年一直推崇黄老之说,奉行无为而治。林安安自问并没有什么治国才能,就按照既定方针继续执行了。
当然了,她还是提出了推恩令,自然也博得了朝野的一片赞誉。
数年之后,林安安无意之中在吕雉身边发现了宫女杜云汐,随手就将她指给被困在代国的刘如意了。
后来听说,杜云汐不知怎的还是得到了代王刘恒的宠爱,为刘恒生下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而代国王妃所生的四个嫡子都离奇死去,倒是杜云汐所生的儿女平安长大。
再后来,就听说代国太妃薄氏与杜云汐不合,因此杜云汐始终没能被立为王妃。
又过数年,听说杜云汐也不知怎的忽然双目失明,而代王刘恒有了新欢尹姬并上表朝廷请求立尹姬为代王妃。
作为皇帝的林安安一向对兄弟们友爱,自然欣然应允了代王的请求。
再然后,也不知怎的,代王的儿子们都离奇死去,以至于代王身后没有儿子继承他的王位,于是代国就此终结了。
刘盈本就是嫡子正统,由他即位名正言顺,各诸侯国又没有充足的财力和物力、人力支撑,七国之乱什么的自然也没有发生。
《汉书仁祖本纪》曰:仁祖讳盈,高祖第二子,母孝慈文明宣烈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吕氏。帝长而弘裕仁孝,绰然有人君之表。高祖七年立为皇太子。高祖十二年即位,垂拱而治,轻徭薄赋,与民生息,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三年,以留侯之女张氏为后。三十年帝崩,谥曰仁祖,天下感怀帝恩,皆为之恸哭。
作者有话要说:美人完结啦,明天开始新的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