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韩灭周祀是整个三月最大的事情,影响力远远不是楚国灭越可以比拟的。越国虽然也曾称霸一时,但毕竟是年代久远。越国又远离中原,完全被楚国隔绝,说句不好听的,越国的生死存亡和天下列国没有深切的利害关系。蛮夷之地,得知固喜,失之坦然。对上楚国,中原各国有天然的心理优越感。即使楚国吞并了越国,实力的增长也极其有限。
周国则不然,武王伐纣,分封天下八百诸侯,周天子坐镇京师,垂拱而治。周国从武王定鼎天下到如今失去王权,享国超过八百年。这么长的时间,周天子的声名已经传遍四海。天下人皆是知晓,虽然自己国家的国君称孤道寡,但这天下共主还是周天子的。如果不是周王室的实力实在太过弱小,来自周天子的命令,各国国君莫敢不从。
即使周王室衰弱至于斯,各国也不敢主动跳出来,明目张胆地和周王室作对,所忌惮的就是一个声名。这不得不感谢周公制定的礼仪,以道德约束天下万民。人之有别于禽兽,不只在于会使用工具,也在于知晓礼仪。
周王室的权力是一步步被削弱的,始作俑者在于西周末代国君周幽王,周幽王为博妃子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废嫡立幼,周国为犬戎所灭。
周平王迁都洛邑,因镐京在西,洛邑在东,故称东周,有别于周平王之前的周国。失去了关中之地,周王室直接控制的土地不过六百余里,相比较方圆数千里的晋、齐、楚等国,只能算得上一个中等国家。
周平王死后,周桓王即位。为了重新壮大周王室,桓王将目标转向支持过自己的郑庄公。想要通过压制郑庄公,让郑国为自己所用。可惜郑庄公不吃这一套,周、郑由此交恶,繻葛之战中,郑国将领祝聃射中周桓王肩膀,周天子的权威于是荡然无存。这个时期。远在东方的鲁桓公谋杀其兄鲁隐公,自立为君,诸侯由周天子册封的制度遭到破坏。
桓王之孙周釐王时,齐国势大,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釐王大喜,做出了让步,让齐国掌管大权,成为第一个春秋五霸。此后几代周王。莫不拉拢诸国中较为强大的国家,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让他们占据自己大义,自己也乐得安享太平。宋国、晋国、秦国、楚国,莫不如是!
整个春秋,大国争霸,小国林立,战事不断,天下各国莫能置身事外。周王室虽然处心积虑谋得一夕之安。但终究越来越衰弱。襄王死后,周王室居然无钱给襄王下葬。最后求助鲁国,鲁文公派人送去财帛,才让襄王得以入土为安。
不过,在这个时期,除了南方的楚国因为文化、地理位置的关系,脱离周王室的名义统治。自立门户。各国即使心中再不把周王室当回事,也做足了表面功夫。
等到了周贞王的时候,韩、赵、魏三家吞并了晋国的其他贵族,晋国名存实亡,晋国国君晋幽公反而要分别向他们朝贡。乱象已生。
贞王死后,周王室自己陷入内乱,兄弟阋于墙,哀王、思王、考王三兄弟上演了一场谋杀大戏。哀王死于思王之手,思王死于考王之手。等到考王坐稳了王位,整个周王室控制的地区方圆不过百余里。
即使这样,考王还将自己控制的区域分成两块,一块给了自己的弟弟,让他建立西周国,一块留给自己。后来,西周国又分出去一个东周国。两国混战,周王室直接管辖的地区居然只剩下数十里。
考王死后,烈王继位。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驱逐晋君,烈王派人封韩、赵、魏为诸侯。在齐国掌权的田氏一族受其鼓舞,也撕下了最后的面皮,驱逐齐君,史称田氏代齐。姜姓齐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原本在这个时候,周王室还能拉拢鲁、燕、宋、郑等诸侯,使齐、楚不敢欺周。但随着周王室承认了田氏齐国、韩国、赵国、魏国,天下进入臣克君,父克子,兄克弟的混乱时期,是为战国。
晋、齐两国作为开国时最为重要的两大诸侯国,就这么成为历史。周王室失去了两座靠山,再也不复当初的荣耀。魏、赵、韩、齐、秦纷纷称王。称王等同于自立门户,毕竟,周王也不过是王爵。自此,周天子正式成为了摆设。
在整个战国时期,周王室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周旋于各国之间。好在,或许是顾忌周王室残余的影响力,也或许是周王室的土地实在太过狭小让临近的诸国不感兴趣,周国的社稷得以保全。
对天下百姓而言,周国虽然弱小,但涉及到一个正统问题,影响力极大。在没有绝对的把握应付灭掉周国后的一系列变故前,没有国家愿意冒这个风险。如今韩国堂而皇之地撕掉了周王朝最后一层遮羞布,让周王朝成为历史长河的一段文字,足以令天下各国震惊不已。当初,韩国一举吞并魏国的影响也不过如此。
韩灭周祀的消息迅速传遍天下,燕、赵、齐、楚、秦五国听闻这个消息,皆是召集群臣共议此事。因为他们清楚,韩国灭掉周国的举动绝不是为了区区二十里之地,而是在向天下叫板。否则,就不会堂而皇之地将九鼎带入洛阳。
九鼎乃是传国之宝,周王室衰弱,自然引各国觊觎。楚庄王率先问鼎之轻重,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好在周国大夫王孙满一句“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让楚王无言以对,悻悻而归。
秦惠王时,张仪献策,向周王室索要九鼎以号令诸侯,楚国、齐国也蠢蠢欲动,想要夺取九鼎。周王室周旋于各国之间,让各国彼此牵制,保住了九鼎。
秦武王自以为力能扛鼎。想要携带九鼎之一的雍州之鼎回咸阳,却力竭而死。秦武王的自大是一方面的原因... -->>
韩灭周祀是整个三月最大的事情,影响力远远不是楚国灭越可以比拟的。越国虽然也曾称霸一时,但毕竟是年代久远。越国又远离中原,完全被楚国隔绝,说句不好听的,越国的生死存亡和天下列国没有深切的利害关系。蛮夷之地,得知固喜,失之坦然。对上楚国,中原各国有天然的心理优越感。即使楚国吞并了越国,实力的增长也极其有限。
周国则不然,武王伐纣,分封天下八百诸侯,周天子坐镇京师,垂拱而治。周国从武王定鼎天下到如今失去王权,享国超过八百年。这么长的时间,周天子的声名已经传遍四海。天下人皆是知晓,虽然自己国家的国君称孤道寡,但这天下共主还是周天子的。如果不是周王室的实力实在太过弱小,来自周天子的命令,各国国君莫敢不从。
即使周王室衰弱至于斯,各国也不敢主动跳出来,明目张胆地和周王室作对,所忌惮的就是一个声名。这不得不感谢周公制定的礼仪,以道德约束天下万民。人之有别于禽兽,不只在于会使用工具,也在于知晓礼仪。
周王室的权力是一步步被削弱的,始作俑者在于西周末代国君周幽王,周幽王为博妃子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废嫡立幼,周国为犬戎所灭。
周平王迁都洛邑,因镐京在西,洛邑在东,故称东周,有别于周平王之前的周国。失去了关中之地,周王室直接控制的土地不过六百余里,相比较方圆数千里的晋、齐、楚等国,只能算得上一个中等国家。
周平王死后,周桓王即位。为了重新壮大周王室,桓王将目标转向支持过自己的郑庄公。想要通过压制郑庄公,让郑国为自己所用。可惜郑庄公不吃这一套,周、郑由此交恶,繻葛之战中,郑国将领祝聃射中周桓王肩膀,周天子的权威于是荡然无存。这个时期。远在东方的鲁桓公谋杀其兄鲁隐公,自立为君,诸侯由周天子册封的制度遭到破坏。
桓王之孙周釐王时,齐国势大,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釐王大喜,做出了让步,让齐国掌管大权,成为第一个春秋五霸。此后几代周王。莫不拉拢诸国中较为强大的国家,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让他们占据自己大义,自己也乐得安享太平。宋国、晋国、秦国、楚国,莫不如是!
整个春秋,大国争霸,小国林立,战事不断,天下各国莫能置身事外。周王室虽然处心积虑谋得一夕之安。但终究越来越衰弱。襄王死后,周王室居然无钱给襄王下葬。最后求助鲁国,鲁文公派人送去财帛,才让襄王得以入土为安。
不过,在这个时期,除了南方的楚国因为文化、地理位置的关系,脱离周王室的名义统治。自立门户。各国即使心中再不把周王室当回事,也做足了表面功夫。
等到了周贞王的时候,韩、赵、魏三家吞并了晋国的其他贵族,晋国名存实亡,晋国国君晋幽公反而要分别向他们朝贡。乱象已生。
贞王死后,周王室自己陷入内乱,兄弟阋于墙,哀王、思王、考王三兄弟上演了一场谋杀大戏。哀王死于思王之手,思王死于考王之手。等到考王坐稳了王位,整个周王室控制的地区方圆不过百余里。
即使这样,考王还将自己控制的区域分成两块,一块给了自己的弟弟,让他建立西周国,一块留给自己。后来,西周国又分出去一个东周国。两国混战,周王室直接管辖的地区居然只剩下数十里。
考王死后,烈王继位。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驱逐晋君,烈王派人封韩、赵、魏为诸侯。在齐国掌权的田氏一族受其鼓舞,也撕下了最后的面皮,驱逐齐君,史称田氏代齐。姜姓齐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原本在这个时候,周王室还能拉拢鲁、燕、宋、郑等诸侯,使齐、楚不敢欺周。但随着周王室承认了田氏齐国、韩国、赵国、魏国,天下进入臣克君,父克子,兄克弟的混乱时期,是为战国。
晋、齐两国作为开国时最为重要的两大诸侯国,就这么成为历史。周王室失去了两座靠山,再也不复当初的荣耀。魏、赵、韩、齐、秦纷纷称王。称王等同于自立门户,毕竟,周王也不过是王爵。自此,周天子正式成为了摆设。
在整个战国时期,周王室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周旋于各国之间。好在,或许是顾忌周王室残余的影响力,也或许是周王室的土地实在太过狭小让临近的诸国不感兴趣,周国的社稷得以保全。
对天下百姓而言,周国虽然弱小,但涉及到一个正统问题,影响力极大。在没有绝对的把握应付灭掉周国后的一系列变故前,没有国家愿意冒这个风险。如今韩国堂而皇之地撕掉了周王朝最后一层遮羞布,让周王朝成为历史长河的一段文字,足以令天下各国震惊不已。当初,韩国一举吞并魏国的影响也不过如此。
韩灭周祀的消息迅速传遍天下,燕、赵、齐、楚、秦五国听闻这个消息,皆是召集群臣共议此事。因为他们清楚,韩国灭掉周国的举动绝不是为了区区二十里之地,而是在向天下叫板。否则,就不会堂而皇之地将九鼎带入洛阳。
九鼎乃是传国之宝,周王室衰弱,自然引各国觊觎。楚庄王率先问鼎之轻重,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好在周国大夫王孙满一句“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让楚王无言以对,悻悻而归。
秦惠王时,张仪献策,向周王室索要九鼎以号令诸侯,楚国、齐国也蠢蠢欲动,想要夺取九鼎。周王室周旋于各国之间,让各国彼此牵制,保住了九鼎。
秦武王自以为力能扛鼎。想要携带九鼎之一的雍州之鼎回咸阳,却力竭而死。秦武王的自大是一方面的原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