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韩娱]最高情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妹妹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好好生活。
最后松浩带着与家人永别的心情,踏上了回平壤的路。
金恩和要饰演的就是妹妹理绘。这个角色对金恩和来说难度不大,而且发挥空间有限,没有哥哥松浩的人设出彩。不过金恩和还就是喜欢这种有挑战性的戏。在拍《第八日的蝉》时没能接下熏这个角色的遗憾,刚好可以在《家族的国度》里弥补。她事先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查阅了很多在日朝鲜人的历史背景资料,拜访在日朝鲜人的家庭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
唯独就是没有跟梁英姬聊过。
金恩和只要一想到这个电影的原型就是梁英姬导演和她的哥哥,想到也许梁英姬导演的亲哥哥就是这样带着遗憾回到朝鲜,最终无声无息地去世。金恩和就不忍心跟她谈起这段往事。更何况金恩和心里还有另外一个想法:
她要演绎的是理绘,是电影里的那个人物。她需要自己思考剧本揣摩角色,创造属于金恩和塑造的角色,而不是做梁英姬的复制品。
所以她在《仁医2》杀青之后,几乎每天都会在理绘的家里呆上一会儿。或跟道具师聊一会儿每个道具在电影中起到的作用,或是仔细观察理绘的卧室。她还特意去电影中设定的理绘工作的日语学校,了解这所学校的老师的工作环境和薪资水平。
渐渐的,理绘的一生开始在金恩和脑海里成形。
等到开机那天,松浩的扮演者井浦新见到金恩和时,他差点没在第一眼认出这个曾经的合作伙伴——他曾在《空气人偶》里饰演金恩和的恋人纯一。无他,实在是金恩和的造型看上去太土气了,而且还轻微驼背,妆容让肤色显得暗沉。整个人的气质与《空气人偶》时期相差十万八千里。
“恩和桑?好久不见。”井浦新吃惊地盯着金恩和,有点迟疑地开口问好。
金恩和知道他为什么惊讶,笑眯眯地再原地转了一圈:“井浦桑,我这样子像90年代的人吗?”
井浦新回想起拍摄《空气人偶》的时光,感慨地说:“恩和桑进入状态还是这么快啊~接下来的日子,请多指教了,理绘妹妹~”
然而金恩和很快就感受到了来自井浦新的威胁。他演的实在太好了,台词不多,但每个表现都很传神。即便是沉闷的部分,也用他富有张力的表现紧紧抓住旁观者的眼球。
这样下去,她这个主役的存在感会输给井浦新的。
金恩和的心里升起巨大的危机感。
---
电影是以理绘的视角讲述故事。正如金恩和在拍《南极日记》时提出过的一个拍摄难题:带着观众看故事的眼睛=故事是别人的=自己没故事。当时她的解决办法是,借着帮奉俊昊理顺剧本的机会,让自己饰演的金敏智单独成为一条故事线。
可《家族的国度》故事很完整,金恩和不可能对剧情做什么改动。那么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根据有限的情节,呈现理绘的故事线。
金恩和再度翻开剧本,重新解读理绘与松浩的关系。
二十五年以前,松浩离开日本的时候是十六岁,理绘的年龄虽然没有明确交代,但根据剧本可以推断那时候她应该还未记事。金恩和大胆猜测,理绘的哥哥应该是活在父母叔叔和哥哥的朋友们口中的,她本人对这个哥哥毫无记忆。那么对于理绘来说,哥哥对她来说是理智上知道应该爱他,感情却未必很深的一种存在吧~
所以,虽然电影里没有交代,但实际上理绘在这五天的相处中,对哥哥的感情是有明显的转变的。金恩和一旦想通了这一点就立刻兴奋起来。她拿出记号笔,在她认为可以体现理绘感情转折的地方做了简单标注。然后删删改改写到半夜,发了一封邮件到梁英姬的手机。
【梁导演:
您好!
今日阅读剧本,产生了一些不成熟的念头想与您探讨一下。关于理绘对哥哥的感情转变,是否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阶段一,从机场接人——第一次医院检查回家。这一阶段,理绘对松浩的态度上热情、感情上生疏。
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的转折点在松浩试探性向理绘提出为朝鲜做间谍的要求被激烈拒绝的时刻。这是理绘与松浩第一次产生观念上的冲突,但同时也是理绘打破对待松浩如客人般节制态度、开始正常兄妹相处模式的契机。
阶段二,父亲听到了兄妹对话,禁止松浩参与间谍活动——松浩极度压抑后爆发对父亲的不满——理绘冲出家门斥责朝鲜派出的监视人——兄妹逛街——松浩检查结果出来——理绘为松浩的治疗奔走。进入这一阶段,理绘逐渐理解松浩,并对松浩产生同情,是兄妹感情真正开始发展的阶段。
阶段三:松浩被通知立刻回国——临别前一晚兄妹唯一一次交心的谈话——松浩离开。前两个阶段中,理绘已经逐渐了解松浩在朝鲜的生活,电影在这里已经完成了对朝鲜人思想和人身上极度不自由的铺垫。假如说故事到这里为止,电影的立意就止步于对朝鲜政权的抨击,那么电影的主角也不应该是妹妹理绘,而是哥哥松浩。因为这完全是在讲述哥哥不幸的人生。但梁导演既然将理绘定为一番,一定也跟我一样认为电影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于理绘明白了自由的可贵,决定连带上哥哥那份遗憾,去拥抱属于自己的人生。
可是我在仔细阅读过剧本之后,觉得电影的结尾,似乎处理得过于简陋。
松浩离开后,理绘去买下了松浩想送给她、却因为囊中羞涩没买成的旅行箱,是因为松浩希望理绘能“拖着它去各种各样的国家去看”。旅行箱代表着松浩毕生无法实现的自由的愿望,是松浩身为人的自由意志的象征。
理绘买下了旅行箱,很好的体现了电影的立意,也是电影主题的升华点。但剧本中,这一情节仅仅只有两个镜头,上一个镜头是理绘拿着钱包冲出家门,下一个镜头便是理绘拖着行李箱行走在街头,然后影片就戛然而止了。这本应成为电影的点睛之笔,却在观众的情绪还未达到最高点时就草草结束,让我觉得十分遗憾。所以梁导演可否适当拓展一下结尾这处情节,使得电影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祝您心情愉快!
2011年5月3日
金恩和】
将邮件发出之后,金恩和终于可以安心地去睡觉了。虽然现在梁英姬导演还没有回复她,但是金恩和知道,她会同意的。
一场戏接一场戏地跟合作的演员较量?为了凸显自己的演技破坏电影平衡?这样小家子气不顾大局的做法才不是她的风格呢~她能超越一般演员的地方,就在于她能站在导演和编剧的角度关注电影的全局立意。
主役的威严,可并不是体现在一两场的飙戏上的啊~
妹妹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好好生活。
最后松浩带着与家人永别的心情,踏上了回平壤的路。
金恩和要饰演的就是妹妹理绘。这个角色对金恩和来说难度不大,而且发挥空间有限,没有哥哥松浩的人设出彩。不过金恩和还就是喜欢这种有挑战性的戏。在拍《第八日的蝉》时没能接下熏这个角色的遗憾,刚好可以在《家族的国度》里弥补。她事先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查阅了很多在日朝鲜人的历史背景资料,拜访在日朝鲜人的家庭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
唯独就是没有跟梁英姬聊过。
金恩和只要一想到这个电影的原型就是梁英姬导演和她的哥哥,想到也许梁英姬导演的亲哥哥就是这样带着遗憾回到朝鲜,最终无声无息地去世。金恩和就不忍心跟她谈起这段往事。更何况金恩和心里还有另外一个想法:
她要演绎的是理绘,是电影里的那个人物。她需要自己思考剧本揣摩角色,创造属于金恩和塑造的角色,而不是做梁英姬的复制品。
所以她在《仁医2》杀青之后,几乎每天都会在理绘的家里呆上一会儿。或跟道具师聊一会儿每个道具在电影中起到的作用,或是仔细观察理绘的卧室。她还特意去电影中设定的理绘工作的日语学校,了解这所学校的老师的工作环境和薪资水平。
渐渐的,理绘的一生开始在金恩和脑海里成形。
等到开机那天,松浩的扮演者井浦新见到金恩和时,他差点没在第一眼认出这个曾经的合作伙伴——他曾在《空气人偶》里饰演金恩和的恋人纯一。无他,实在是金恩和的造型看上去太土气了,而且还轻微驼背,妆容让肤色显得暗沉。整个人的气质与《空气人偶》时期相差十万八千里。
“恩和桑?好久不见。”井浦新吃惊地盯着金恩和,有点迟疑地开口问好。
金恩和知道他为什么惊讶,笑眯眯地再原地转了一圈:“井浦桑,我这样子像90年代的人吗?”
井浦新回想起拍摄《空气人偶》的时光,感慨地说:“恩和桑进入状态还是这么快啊~接下来的日子,请多指教了,理绘妹妹~”
然而金恩和很快就感受到了来自井浦新的威胁。他演的实在太好了,台词不多,但每个表现都很传神。即便是沉闷的部分,也用他富有张力的表现紧紧抓住旁观者的眼球。
这样下去,她这个主役的存在感会输给井浦新的。
金恩和的心里升起巨大的危机感。
---
电影是以理绘的视角讲述故事。正如金恩和在拍《南极日记》时提出过的一个拍摄难题:带着观众看故事的眼睛=故事是别人的=自己没故事。当时她的解决办法是,借着帮奉俊昊理顺剧本的机会,让自己饰演的金敏智单独成为一条故事线。
可《家族的国度》故事很完整,金恩和不可能对剧情做什么改动。那么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根据有限的情节,呈现理绘的故事线。
金恩和再度翻开剧本,重新解读理绘与松浩的关系。
二十五年以前,松浩离开日本的时候是十六岁,理绘的年龄虽然没有明确交代,但根据剧本可以推断那时候她应该还未记事。金恩和大胆猜测,理绘的哥哥应该是活在父母叔叔和哥哥的朋友们口中的,她本人对这个哥哥毫无记忆。那么对于理绘来说,哥哥对她来说是理智上知道应该爱他,感情却未必很深的一种存在吧~
所以,虽然电影里没有交代,但实际上理绘在这五天的相处中,对哥哥的感情是有明显的转变的。金恩和一旦想通了这一点就立刻兴奋起来。她拿出记号笔,在她认为可以体现理绘感情转折的地方做了简单标注。然后删删改改写到半夜,发了一封邮件到梁英姬的手机。
【梁导演:
您好!
今日阅读剧本,产生了一些不成熟的念头想与您探讨一下。关于理绘对哥哥的感情转变,是否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阶段一,从机场接人——第一次医院检查回家。这一阶段,理绘对松浩的态度上热情、感情上生疏。
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的转折点在松浩试探性向理绘提出为朝鲜做间谍的要求被激烈拒绝的时刻。这是理绘与松浩第一次产生观念上的冲突,但同时也是理绘打破对待松浩如客人般节制态度、开始正常兄妹相处模式的契机。
阶段二,父亲听到了兄妹对话,禁止松浩参与间谍活动——松浩极度压抑后爆发对父亲的不满——理绘冲出家门斥责朝鲜派出的监视人——兄妹逛街——松浩检查结果出来——理绘为松浩的治疗奔走。进入这一阶段,理绘逐渐理解松浩,并对松浩产生同情,是兄妹感情真正开始发展的阶段。
阶段三:松浩被通知立刻回国——临别前一晚兄妹唯一一次交心的谈话——松浩离开。前两个阶段中,理绘已经逐渐了解松浩在朝鲜的生活,电影在这里已经完成了对朝鲜人思想和人身上极度不自由的铺垫。假如说故事到这里为止,电影的立意就止步于对朝鲜政权的抨击,那么电影的主角也不应该是妹妹理绘,而是哥哥松浩。因为这完全是在讲述哥哥不幸的人生。但梁导演既然将理绘定为一番,一定也跟我一样认为电影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于理绘明白了自由的可贵,决定连带上哥哥那份遗憾,去拥抱属于自己的人生。
可是我在仔细阅读过剧本之后,觉得电影的结尾,似乎处理得过于简陋。
松浩离开后,理绘去买下了松浩想送给她、却因为囊中羞涩没买成的旅行箱,是因为松浩希望理绘能“拖着它去各种各样的国家去看”。旅行箱代表着松浩毕生无法实现的自由的愿望,是松浩身为人的自由意志的象征。
理绘买下了旅行箱,很好的体现了电影的立意,也是电影主题的升华点。但剧本中,这一情节仅仅只有两个镜头,上一个镜头是理绘拿着钱包冲出家门,下一个镜头便是理绘拖着行李箱行走在街头,然后影片就戛然而止了。这本应成为电影的点睛之笔,却在观众的情绪还未达到最高点时就草草结束,让我觉得十分遗憾。所以梁导演可否适当拓展一下结尾这处情节,使得电影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祝您心情愉快!
2011年5月3日
金恩和】
将邮件发出之后,金恩和终于可以安心地去睡觉了。虽然现在梁英姬导演还没有回复她,但是金恩和知道,她会同意的。
一场戏接一场戏地跟合作的演员较量?为了凸显自己的演技破坏电影平衡?这样小家子气不顾大局的做法才不是她的风格呢~她能超越一般演员的地方,就在于她能站在导演和编剧的角度关注电影的全局立意。
主役的威严,可并不是体现在一两场的飙戏上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