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星耀香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胡剑很兴奋,他现在看着杨林,就像是一个独身多年的鳏夫,见到一个风流妩媚的小寡妇,浑身暖洋洋的,说不出的受用。
内地电影弊端无数,形势每况愈下,已经处在一个瓶颈,几乎所有的内地影人都能感受到那股迫在眉睫的危机。作为内地电影龙头的中影,无时无刻不在思索着如何跟上改革开放的脚步,扩大自己的利益和影响。
改革“统购包销”,变成“自主发行”,亦或是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杜绝隐报瞒报票房,甚至于卡住供片渠道,用以钳制影院,这些胡剑都想到过,但每一次都被自己否决。
因为单纯的行政命令并不能令那些省级电影公司妥协,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触及到了他们根本的利益,就会引来强烈的反弹,造成整个电影系统一片混乱,这个责任是谁也无法承担的。归根究底,还是利益,你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就会和你作对,鸡飞蛋打、鱼死网破都在所不惜。私人企业是这样,国家机构依然如此。这个世界,终究是利益至上。古今中外,大千世界,莫不如此。
但是杨林提出的这个“进口分账大片”模式,就像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沙漠里的一眼清泉,令胡剑眼前瞬间一亮,如饮琼浆。
鉴于内地电影和国外电影在制作上的巨大差距,一旦有进口片上映,票房绝对爆发,就像《少林寺》一样。一个亿的票房,平均到全国,起码每个省都有三四百万,尤其是那些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比如首都和苏浙沪,票房收入七八百万没有问题。七八百万啊,那得是多少钱?放映国产片,一年有个百八十万了不得了。所有人都会红着眼睛盯上这块蛋糕,谁要是被抓住把柄,还得被停止供片,简直就是人民的公敌。
唯一的关键点,就是引进的“进口分账大片”必须再能通过审查的同时,要保证影片的质量,符合国内观众的观影习惯。那么着引进的第一步影片,就将是重中之重,只要开个好头,一切水到渠成。
那么这部《集结号》就是最完美的选择。与其冒着风险去挑选别的片子,这部由两地合拍的片子就是最保险的。
娘的!这个像个娘们似得小子,脑瓜子咋就这么好使?一下子就解决了这部《集结号》由于“统购包销”带来的坏处,还让自己不得不笑得花儿一样的接受!
看来,老李家那丫头的目光还真是不赖,如此才情气质俱佳的人物,倒也当得老李家的乘龙快婿。
繆一元不耐烦道:“小子,还藏着掖着啊?”
杨林这才恍然,说道:“我们可以施展一些小手段,令这部戏成为一次‘政治任务’,内地所有的影院都得心甘情愿的买片,接受票房分成的协议。”
胡剑摇头道:“不行,上面不可能下达这样的文件。国家机器,不可能在这样一部片子上动用。”
杨林笑道:“有的时候,命令分为书面和口头,有时候还分为明令示下和揣摩上意。”
内地这些个国营的老总们,搞经济不见得在行,说道揣摩上意,绝对没有人甘居人后,这也是这个名族几千年来的特征。
繆一元奇道:“具体说说。”
杨林抽了支烟,心想干脆就兜底摊牌吧。“等到周諵先生那边向英方提出,借我们‘红星映画’和内地的电影公司合拍一部片子,用以向建国三十五周年献礼。我们就可以在香港制造一个新闻,就说是这部戏内地高层极为重视,是一个开启内地与香港各个方面合作的序幕。”
胡剑和繆一元都是老狐狸,一听就明白了。香港这边新闻一出,胡剑通过关系联系内地有分量的媒体一转,然后再召集各省级电影公司开一个会,会议上来几句“积极领悟中央精神,努力配合领导工作”,哪个敢不照办?
这就叫挟天子以令诸侯!高!实在是高!
按说胡剑和繆一元能混到如今的地位,智商绝对不会比杨林低。但是眼界和固化的思维方式,限制了他们头脑。他们根本就连做梦都不曾想过,竟然可以利用这么一个瞒天过海的招式,把那些反对者拉下水,不下还不行。你敢跟高层的意愿顶着干?
胡剑眯着眼睛琢磨了一会,坐不住了,冲杨林说道:“杨先生你先在这里住几天,我回首都研究研究这事的可行性。”说罢,带着他那几个心腹匆匆离去。
杨林好笑,这人还真是个急性子啊。
桌上只剩杨林和繆一元两人,繆一元似乎看出杨林的想法,就笑道:“胡董事长是军人出身,现在虽然干起文化产业,可还是不改那一套雷厉风行的做派,既让人敬佩,有时也让人头疼啊。”
杨林这才恍然,难怪看着胡剑说话办事都是直来直去,风风火火的。他很喜欢这样的人,坦诚直率,又不失智慧,勇于开拓,积极进取,魄力十足。
杨林给繆一元又填满酒,随口问道:“繆老跟那个韩少很熟?”对于那个看上去就像是个二世祖的韩少,杨林很感兴趣。也说不上来为什么,就是很好奇。
“呵呵,还好吧,胡剑比我熟一些,毕竟都是京城出来的。”
“这个韩少是京城的?”
繆一元点点头:“以前在京城的时候就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现在跑到特区这一亩三分地儿,成了特区第一公子,估计更是无法无天了。”
杨林心里一动。京城那是什么地方?天子脚下,贵胄云集!没有非凡的能量,担得起“天不怕地不怕”这句话?特区第一公子?难道这个韩少,竟然是那位传奇人物的公子?
提起特区,没有人不知道韩江这个名字。特区政府成立后的第一任市长,现在更是市长书记一肩挑,堪称特区第一人。那个时候,国家规定“买酱油的钱不能用来买醋”。而韩江“斗胆”拍板,要把“死钱用活”,自己担保,向银行贷款,把当时只能用来办工业的贷款搞了基建,这种被认为“透支”的方式遭到内部通报批评。挨了批的梁湘没停住脚步,他跟相关人员说:“你们大胆办下去,如果错了,要追究责任,由我来负责!”
后来,全国推行梁湘韩江的做法——全国各地的基建投资由原来的国家拨款改为向建设银行贷款。
杨林之所以多这个人崇拜到不行,是因为他在离职时候的一句话:“如果我必须生一千次,我愿意生在这个地方... -->>
胡剑很兴奋,他现在看着杨林,就像是一个独身多年的鳏夫,见到一个风流妩媚的小寡妇,浑身暖洋洋的,说不出的受用。
内地电影弊端无数,形势每况愈下,已经处在一个瓶颈,几乎所有的内地影人都能感受到那股迫在眉睫的危机。作为内地电影龙头的中影,无时无刻不在思索着如何跟上改革开放的脚步,扩大自己的利益和影响。
改革“统购包销”,变成“自主发行”,亦或是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杜绝隐报瞒报票房,甚至于卡住供片渠道,用以钳制影院,这些胡剑都想到过,但每一次都被自己否决。
因为单纯的行政命令并不能令那些省级电影公司妥协,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触及到了他们根本的利益,就会引来强烈的反弹,造成整个电影系统一片混乱,这个责任是谁也无法承担的。归根究底,还是利益,你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就会和你作对,鸡飞蛋打、鱼死网破都在所不惜。私人企业是这样,国家机构依然如此。这个世界,终究是利益至上。古今中外,大千世界,莫不如此。
但是杨林提出的这个“进口分账大片”模式,就像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沙漠里的一眼清泉,令胡剑眼前瞬间一亮,如饮琼浆。
鉴于内地电影和国外电影在制作上的巨大差距,一旦有进口片上映,票房绝对爆发,就像《少林寺》一样。一个亿的票房,平均到全国,起码每个省都有三四百万,尤其是那些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比如首都和苏浙沪,票房收入七八百万没有问题。七八百万啊,那得是多少钱?放映国产片,一年有个百八十万了不得了。所有人都会红着眼睛盯上这块蛋糕,谁要是被抓住把柄,还得被停止供片,简直就是人民的公敌。
唯一的关键点,就是引进的“进口分账大片”必须再能通过审查的同时,要保证影片的质量,符合国内观众的观影习惯。那么着引进的第一步影片,就将是重中之重,只要开个好头,一切水到渠成。
那么这部《集结号》就是最完美的选择。与其冒着风险去挑选别的片子,这部由两地合拍的片子就是最保险的。
娘的!这个像个娘们似得小子,脑瓜子咋就这么好使?一下子就解决了这部《集结号》由于“统购包销”带来的坏处,还让自己不得不笑得花儿一样的接受!
看来,老李家那丫头的目光还真是不赖,如此才情气质俱佳的人物,倒也当得老李家的乘龙快婿。
繆一元不耐烦道:“小子,还藏着掖着啊?”
杨林这才恍然,说道:“我们可以施展一些小手段,令这部戏成为一次‘政治任务’,内地所有的影院都得心甘情愿的买片,接受票房分成的协议。”
胡剑摇头道:“不行,上面不可能下达这样的文件。国家机器,不可能在这样一部片子上动用。”
杨林笑道:“有的时候,命令分为书面和口头,有时候还分为明令示下和揣摩上意。”
内地这些个国营的老总们,搞经济不见得在行,说道揣摩上意,绝对没有人甘居人后,这也是这个名族几千年来的特征。
繆一元奇道:“具体说说。”
杨林抽了支烟,心想干脆就兜底摊牌吧。“等到周諵先生那边向英方提出,借我们‘红星映画’和内地的电影公司合拍一部片子,用以向建国三十五周年献礼。我们就可以在香港制造一个新闻,就说是这部戏内地高层极为重视,是一个开启内地与香港各个方面合作的序幕。”
胡剑和繆一元都是老狐狸,一听就明白了。香港这边新闻一出,胡剑通过关系联系内地有分量的媒体一转,然后再召集各省级电影公司开一个会,会议上来几句“积极领悟中央精神,努力配合领导工作”,哪个敢不照办?
这就叫挟天子以令诸侯!高!实在是高!
按说胡剑和繆一元能混到如今的地位,智商绝对不会比杨林低。但是眼界和固化的思维方式,限制了他们头脑。他们根本就连做梦都不曾想过,竟然可以利用这么一个瞒天过海的招式,把那些反对者拉下水,不下还不行。你敢跟高层的意愿顶着干?
胡剑眯着眼睛琢磨了一会,坐不住了,冲杨林说道:“杨先生你先在这里住几天,我回首都研究研究这事的可行性。”说罢,带着他那几个心腹匆匆离去。
杨林好笑,这人还真是个急性子啊。
桌上只剩杨林和繆一元两人,繆一元似乎看出杨林的想法,就笑道:“胡董事长是军人出身,现在虽然干起文化产业,可还是不改那一套雷厉风行的做派,既让人敬佩,有时也让人头疼啊。”
杨林这才恍然,难怪看着胡剑说话办事都是直来直去,风风火火的。他很喜欢这样的人,坦诚直率,又不失智慧,勇于开拓,积极进取,魄力十足。
杨林给繆一元又填满酒,随口问道:“繆老跟那个韩少很熟?”对于那个看上去就像是个二世祖的韩少,杨林很感兴趣。也说不上来为什么,就是很好奇。
“呵呵,还好吧,胡剑比我熟一些,毕竟都是京城出来的。”
“这个韩少是京城的?”
繆一元点点头:“以前在京城的时候就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现在跑到特区这一亩三分地儿,成了特区第一公子,估计更是无法无天了。”
杨林心里一动。京城那是什么地方?天子脚下,贵胄云集!没有非凡的能量,担得起“天不怕地不怕”这句话?特区第一公子?难道这个韩少,竟然是那位传奇人物的公子?
提起特区,没有人不知道韩江这个名字。特区政府成立后的第一任市长,现在更是市长书记一肩挑,堪称特区第一人。那个时候,国家规定“买酱油的钱不能用来买醋”。而韩江“斗胆”拍板,要把“死钱用活”,自己担保,向银行贷款,把当时只能用来办工业的贷款搞了基建,这种被认为“透支”的方式遭到内部通报批评。挨了批的梁湘没停住脚步,他跟相关人员说:“你们大胆办下去,如果错了,要追究责任,由我来负责!”
后来,全国推行梁湘韩江的做法——全国各地的基建投资由原来的国家拨款改为向建设银行贷款。
杨林之所以多这个人崇拜到不行,是因为他在离职时候的一句话:“如果我必须生一千次,我愿意生在这个地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