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小方的才学 (1/2)
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大宋第一废柴神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殿试试题只有三道,诗、赋、论,各一道,考试时间有大半天,发榜在殿试后一个月。
一排排二尺多高的楠木贡桌,摆成了标准的单人单桌样式
——其实是不是单人单桌的,也并无所谓,殿试题目都是主观题,几乎没有众目睽睽之下,现场互相复制的可能性,只是说,单人单桌更方便考生取用墨宝,晾晒完卷一些。
仁宗朝以来,一般不会在殿试上黜落学子,但也并非就没有压力了,进士及第和同进士出身全然不同,很多人如若落到了同进士出身,宁可重考,也不愿用这个低人一等的身份起步。
当然,如若会试排名第一,那几乎是不用担心落到同进士出身的,会试第一,如若殿试唱名三甲之中没有,可以抗声自陈。
但毕竟,能不落到那时候自陈,还是把握好现在比较稳妥。方仲永丝毫不敢怠慢。
殿试的考卷评级,理论上说分为五等,实质上分为三等。
“学识优长,出众特异,无与伦比者,定为一等”。实际操作中,一等一直空缺,只作为让人努力的方向和象征,意味着一个超凡脱俗的向往。
“才学该通,文理周密,于群萃中堪为高等者,定为二等”。想在北宋一朝,能达到二等殿试卷的屈指可数,寥若晨星,但是是现实中一个冠绝的名次。
要成为二等,诗词功底至少是苏东坡起步,上不封顶,赋得写的和司马相如一样,论则要有王荆公的笔力。
虽然从后世穿越,奈何穿的时间到了这个文辞鼎盛的年代,好诗被天可汗的子孙唐朝人写了个八九成,要做文抄,做到这个层次,也要好生考量一下选材。
“艺业可采,文理俱通者,定为三等”,也就是自圆其说,临场发挥出的东西不掉水准,三等以上考卷,赐进士出身,一般比例约占殿试贡生中的四成。
四等是剩下六成的赐同进士出身考生,所谓“艺业稍次,文理粗通”。一旦划入赐同进士出身,未来翻盘的机会就微乎其微了。
至于五等的“文理粗疏,谬误恶俗”,定为五等,就是黜落,但仁宗朝已经成为形式。即便是北宋一朝,也只有太祖太宗,科举局面还未稳定下来的时候,才有这种等级出现在殿试。
所以比较现实的打算,应该是保三等冲二等。
方仲永确定了目标,拿起笔,细细的审过题目,又寻思一回前世看过的研究宋代殿试诗赋论作品特点的SCI论文,慢慢在心中构思和搜索起来。
依据后世的研究,赋作,是殿试三篇之中,最为重要的一篇,因为殿试的阅卷人和最终拍板人是皇帝,所以多数的殿试优秀传世作品,都是花团锦簇,歌颂与讽刺得体,文理俱佳的作品。
而相对于在临场限制中做出惊世的好诗,或者切中肯綮、言之有物的时务策论,做出一篇好赋的难度相对较小。
方仲永本想就随着大流,从后世流传下来的殿试优秀赋作中,选一篇。
但因着题目乃是《边民赋》,不知为何,方仲永的脑子里,一马当先冲出来的,就是那篇王阳明被贬龙场驿站后,在瘴疠中送别去世的末路边民的赋作《瘗旅文》。
那是一篇动人程度,让前世的方仲永深夜读之落泪的赋作,也是一篇充满了对边民生活真情实感的神作,兼之吟咏色彩浓重,非常合适略略改动,成为应试赋作。
&... -->>
殿试试题只有三道,诗、赋、论,各一道,考试时间有大半天,发榜在殿试后一个月。
一排排二尺多高的楠木贡桌,摆成了标准的单人单桌样式
——其实是不是单人单桌的,也并无所谓,殿试题目都是主观题,几乎没有众目睽睽之下,现场互相复制的可能性,只是说,单人单桌更方便考生取用墨宝,晾晒完卷一些。
仁宗朝以来,一般不会在殿试上黜落学子,但也并非就没有压力了,进士及第和同进士出身全然不同,很多人如若落到了同进士出身,宁可重考,也不愿用这个低人一等的身份起步。
当然,如若会试排名第一,那几乎是不用担心落到同进士出身的,会试第一,如若殿试唱名三甲之中没有,可以抗声自陈。
但毕竟,能不落到那时候自陈,还是把握好现在比较稳妥。方仲永丝毫不敢怠慢。
殿试的考卷评级,理论上说分为五等,实质上分为三等。
“学识优长,出众特异,无与伦比者,定为一等”。实际操作中,一等一直空缺,只作为让人努力的方向和象征,意味着一个超凡脱俗的向往。
“才学该通,文理周密,于群萃中堪为高等者,定为二等”。想在北宋一朝,能达到二等殿试卷的屈指可数,寥若晨星,但是是现实中一个冠绝的名次。
要成为二等,诗词功底至少是苏东坡起步,上不封顶,赋得写的和司马相如一样,论则要有王荆公的笔力。
虽然从后世穿越,奈何穿的时间到了这个文辞鼎盛的年代,好诗被天可汗的子孙唐朝人写了个八九成,要做文抄,做到这个层次,也要好生考量一下选材。
“艺业可采,文理俱通者,定为三等”,也就是自圆其说,临场发挥出的东西不掉水准,三等以上考卷,赐进士出身,一般比例约占殿试贡生中的四成。
四等是剩下六成的赐同进士出身考生,所谓“艺业稍次,文理粗通”。一旦划入赐同进士出身,未来翻盘的机会就微乎其微了。
至于五等的“文理粗疏,谬误恶俗”,定为五等,就是黜落,但仁宗朝已经成为形式。即便是北宋一朝,也只有太祖太宗,科举局面还未稳定下来的时候,才有这种等级出现在殿试。
所以比较现实的打算,应该是保三等冲二等。
方仲永确定了目标,拿起笔,细细的审过题目,又寻思一回前世看过的研究宋代殿试诗赋论作品特点的SCI论文,慢慢在心中构思和搜索起来。
依据后世的研究,赋作,是殿试三篇之中,最为重要的一篇,因为殿试的阅卷人和最终拍板人是皇帝,所以多数的殿试优秀传世作品,都是花团锦簇,歌颂与讽刺得体,文理俱佳的作品。
而相对于在临场限制中做出惊世的好诗,或者切中肯綮、言之有物的时务策论,做出一篇好赋的难度相对较小。
方仲永本想就随着大流,从后世流传下来的殿试优秀赋作中,选一篇。
但因着题目乃是《边民赋》,不知为何,方仲永的脑子里,一马当先冲出来的,就是那篇王阳明被贬龙场驿站后,在瘴疠中送别去世的末路边民的赋作《瘗旅文》。
那是一篇动人程度,让前世的方仲永深夜读之落泪的赋作,也是一篇充满了对边民生活真情实感的神作,兼之吟咏色彩浓重,非常合适略略改动,成为应试赋作。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