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唐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窟穴其中,若持贵宝奇花果种及佛舍利渡者,船多漂没。”
那时候的生态环境与现代不同,河面宽广,水流充沛,到处都是森林,蛮荒瘴痨不亚于汉朝时的四川,那些想来赚钱的商人也都惊骇莫名,不少人就有畏退之意。郭汴在郭洛身边时不管自己如何标榜自己是大人,又故意留了胡子不刮,但其实还是有几分孩子气那是有父兄荫庇者必然会有的通病,到了这里眼看如此一片原始景象,差点哭了出来。
不过这种念头只是一闪而过,看看身边的郭潭,身后的郭开、郭拓,只好强撑着欢笑起来,郭开、郭拓问他笑什么,郭汴道:“我说这里有一片大好江让。啊!走走,过了这里。佛经上所说的信度河与恒河诸国的无数珍宝,就都是我们的了。”
他这句话是给自己打气,但众商人听了之后也感振奋。
数千人到此境地再也不分军民,就在信度河边砍树扎筏。将一些重的东西放在木筏上顺流而下,进入健驮罗的中心地带,即今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附近。
这里从三千年前就有了农业,养育着数十万民众,却分为一百五十族,立有二十一国,互相攻战不休。又是中亚、华夏进入印度的必经之路,所以商旅也颇为发达,三千人以上的城市共有七座,宗教上婆罗门与佛教分庭抗礼,但已有一些天方教教徒进入到这里。七座城市之中有一座便是天方教商人所立,其余六座,佛教与婆罗门各占其三。
到了这里后,眼见有田庄、有市井,大唐商人们才有些欣喜起来,除了那座天方城市之外,当地人全无情报意识,等唐军抵达之后才惊觉领地上来了这么一群人!有部分对唐军的到来感到新奇,但更多的是惶恐不安。何春山对郭汴道:“郭将军,不能再过去了。再过去会引起天堑诸国的不安。我们此来是要建一座陆上口岸,立足未定不宜与本地国家起冲突。此外那座天方城市的动向也得当心。”
郭汴道:“这里居然也有天方教?”
“有的,而且势力越来越大。”何春山道:“天堑人不擅长打仗,天方教的人到了这里以后,很快就取得了优势。”
天堑乃是文化古国,文明之渊远深邃与华夏各擅胜场,但政治与军事却一直发达不起来。其政治水平之低下直到现代都被人因为笑谈,而军事上则是五千年弱国的代名词。
在后大唐时代,天堑本身也陷入分裂,佛教与婆罗门互相攻击,西北面天方教却强势进入,以一神教特有的强大同化力量与天堑人所不具备的组织力一步步地蚕食天堑世界。如今其在健驮罗地区虽只拥有一座城市,但影响力却远在其余二十一国之上!
郭汴听说,暗中吃了一惊,心想:“看来大哥派我来天堑,可未必止是开通商路而已。”
便在信度河边立了一砦,派了使者去跟七城二十一国沟通,垢明到这里是为了通商贸,二十一国君主反应各不相同,只有一个叫揭罗的小国派人赶来
郭汴为之诧异,愕然道:“我大唐有人在天堑做国王?”他忽然想起新碎叶城来,道:“莫非是有一支边军流浪到此?”
何春山笑道:“不是,那是贞观年间,一位大唐将军的后代。算算到现在怕不有三百年了吧。”
“贞观年间?大著将军?”
何春山道:“是啊,当时的天堑不像现在这样混乱,基本统一为东南西北中五个大国,其中犹以中天堑最强最大,基本统一了天堑的北部。也就在那时,太宗皇帝陛下派了一队使者大概三十人,不远万里出使天堑,不想到了天堑却出了意外,当时天堑的戒日王被一个叫阿罗顺的大臣篡个杀死,他听说大唐使节入境,心想自己刚刚篡位,大唐皇帝派来的使者肯定不是来找自己的,就在路上埋伏了几千兵马,袭击了大唐的使节队伍。”
郭汴啊了一声,微微显出怒意来,问道:“那后来呢?我们的使节怎么样了?”
“差点全军覆没了。”何春山道:“我们的人少,而且又是在别人境内,三十多人只正使节和副使逃脱了。这位正使姓王,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位将军好像叫王玄策,副使就不记得姓什么了。两人逃脱之后,将此事视为奇耻大辱,再说出使而使团被灭,也没法回国向皇帝交代,便发誓定要灭了天堑雪恨。”
郭汴道:“他们才两个人,怎么灭天堑?”
何春山道:“说起来,这位王玄策将军真乃是不世出的英雄!当时吐蕃的国王是松赞干布,他才娶了我大唐文成公主为妻,唐蕃之间关系正好,我们这个正使者便赶赴泥婆罗(即尼泊尔),泥婆罗的公主也嫁给了松赞干布做小王后,咱们的文成公主是大王后,就像咱们元帅娶了郭夫人与福安公主一般,”他一瞥眼,就不在这事上说得太过详细,继续道:“所以算来也有些亲。经过交涉,王玄策从吐蕃处借得精兵一千五百人,从泥婆罗处借得骑兵七千人。王玄策亲自挂帅,以副使者为先锋,直奔天堑都城杀来!天些新王阿罗顺听到消息,慌忙组织了数万象兵迎战。”郭汴在宁远时就见过有商人从天堑带过去的大象,追问着:“象兵啊,那挺利害的,后来怎么样了?”
何春山笑道:“那象兵确实也有利害之处,可惜却遇到了王玄策,他用上了战国时传下来的火牛阵,以火吓象,冲得数万象兵自相践踏,那场大战是在北天堑茶博和罗城外,一战下来,天堑军差点全军覆没!那场仗将天堑人打得魂飞魄散,阿罗顺大惊之下守城不出,王玄策引兵围城月余,最后用上了火攻将茶博和罗城攻破,杀敌逾万,俘虏逾万。
“阿罗顺逃回了都城,王玄策将军派人下书,要他投降赔罪。阿罗顺口头答应,其实却暗中按罗兵马准备再战,王玄策将军窥破了他的诡计,提前发兵,一场大战下来杀得对方尸积如山、血流成河,又将其都城攻破,俘虏军民数万人。
“阿罗顺乃弃国逃往东天堑,召集散兵残将,又向东天堑借了两万大军,准备再战。却不料他身边的人已有几个被王玄策将军收买成了细华,王玄策将军洞悉了他的所有举动,用间设计将其兵力分散,一举活捉了阿罗顺,将余众尽数坑杀,副使也攻破了阿罗顺的王后所据守的城池,远近城邦望风归降,煊赫一时的中天堑自此灭亡。”
郭汴一开始只是听得津津有味,后来不禁有些目瞪口呆:“就这样亡了?”
“是,就这样亡了。”何春山道:“中天堑当时是差点就要统一整个天堑的,经此一役后一蹶不振,整个天些四分五裂,直至今天。”
郭汴又问:“那后来呢?王玄策将军怎么样了?”
何春山道:“王玄策将军灭了中天堑以后,因东天堑不顺大唐,竟敢援助阿罗顺,便准备顺势将东天堑也灭了。东天堑的国王知道后吓得屁滚尿流,赶紧献上牛马万头、财宝无数,来向王玄策谢罪,并献上降表,表示从此臣服于大唐。王玄策将军不为已甚,这才罢了兵马,先到佛陀各处遗迹朝拜毕,然后便押解了那个天堑国王阿罗顺回长安述职去了。”
郭汴听得如痴如醉、入迷入幻,遥想王玄策当年匹马出使、借兵灭国,来得何其猛厉,走得何其潇洒!心中隐隐生出了仰慕之意,建功立业之心渐长,心想王玄策当年匹马至此也能建此大业,自己如今手头有兵有将,若是无功而返宁远,岂不愧对先贤?
王玄策乃是使者,算来其实是个文官。不过大唐尚武,其臣属出将入相者不知其数,就算是文官而善打仗的也不奇怪。王玄策将印度灭国一事,除了我华夏史籍记载之外,当时的印度人还曾勒之为碑。同时用古梵文与汉语双语书写,此碑湮没千余年后出土,我们可爱的印度朋友因既认不得古梵文,又不识汉字,就拿到博物馆珍藏起来,直到有一天一批中国学者到访,他们还兴高采烈地将这块古碑拿出来炫,结果有中国学者认出其中部分文字乃是繁体汉字。便将文意翻泽了出来。当场大哗,从此印度人赶紧将此碑藏了起来,再不肯拿出来现世。“玄策破天堑碑”出土以及解读的经过,说来也算一桩传奇。
吾朝正奉行“中印友好”政策,故而教科书对这段历史避而不提,各种传媒也都尽量遮掩,果然不愧大国之风。
至于昨日承相表示对被侵之领土当从长计议,吾辈听闻之后亦不敢妄议朝政,只是于史册之前,默念今人之柔,遥想祖先之烈,空自喘嘘罢了。
引一句汉代的古诗吧:弃捐勿复道,且自求月票!
一一一(未完待续)
窟穴其中,若持贵宝奇花果种及佛舍利渡者,船多漂没。”
那时候的生态环境与现代不同,河面宽广,水流充沛,到处都是森林,蛮荒瘴痨不亚于汉朝时的四川,那些想来赚钱的商人也都惊骇莫名,不少人就有畏退之意。郭汴在郭洛身边时不管自己如何标榜自己是大人,又故意留了胡子不刮,但其实还是有几分孩子气那是有父兄荫庇者必然会有的通病,到了这里眼看如此一片原始景象,差点哭了出来。
不过这种念头只是一闪而过,看看身边的郭潭,身后的郭开、郭拓,只好强撑着欢笑起来,郭开、郭拓问他笑什么,郭汴道:“我说这里有一片大好江让。啊!走走,过了这里。佛经上所说的信度河与恒河诸国的无数珍宝,就都是我们的了。”
他这句话是给自己打气,但众商人听了之后也感振奋。
数千人到此境地再也不分军民,就在信度河边砍树扎筏。将一些重的东西放在木筏上顺流而下,进入健驮罗的中心地带,即今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附近。
这里从三千年前就有了农业,养育着数十万民众,却分为一百五十族,立有二十一国,互相攻战不休。又是中亚、华夏进入印度的必经之路,所以商旅也颇为发达,三千人以上的城市共有七座,宗教上婆罗门与佛教分庭抗礼,但已有一些天方教教徒进入到这里。七座城市之中有一座便是天方教商人所立,其余六座,佛教与婆罗门各占其三。
到了这里后,眼见有田庄、有市井,大唐商人们才有些欣喜起来,除了那座天方城市之外,当地人全无情报意识,等唐军抵达之后才惊觉领地上来了这么一群人!有部分对唐军的到来感到新奇,但更多的是惶恐不安。何春山对郭汴道:“郭将军,不能再过去了。再过去会引起天堑诸国的不安。我们此来是要建一座陆上口岸,立足未定不宜与本地国家起冲突。此外那座天方城市的动向也得当心。”
郭汴道:“这里居然也有天方教?”
“有的,而且势力越来越大。”何春山道:“天堑人不擅长打仗,天方教的人到了这里以后,很快就取得了优势。”
天堑乃是文化古国,文明之渊远深邃与华夏各擅胜场,但政治与军事却一直发达不起来。其政治水平之低下直到现代都被人因为笑谈,而军事上则是五千年弱国的代名词。
在后大唐时代,天堑本身也陷入分裂,佛教与婆罗门互相攻击,西北面天方教却强势进入,以一神教特有的强大同化力量与天堑人所不具备的组织力一步步地蚕食天堑世界。如今其在健驮罗地区虽只拥有一座城市,但影响力却远在其余二十一国之上!
郭汴听说,暗中吃了一惊,心想:“看来大哥派我来天堑,可未必止是开通商路而已。”
便在信度河边立了一砦,派了使者去跟七城二十一国沟通,垢明到这里是为了通商贸,二十一国君主反应各不相同,只有一个叫揭罗的小国派人赶来
郭汴为之诧异,愕然道:“我大唐有人在天堑做国王?”他忽然想起新碎叶城来,道:“莫非是有一支边军流浪到此?”
何春山笑道:“不是,那是贞观年间,一位大唐将军的后代。算算到现在怕不有三百年了吧。”
“贞观年间?大著将军?”
何春山道:“是啊,当时的天堑不像现在这样混乱,基本统一为东南西北中五个大国,其中犹以中天堑最强最大,基本统一了天堑的北部。也就在那时,太宗皇帝陛下派了一队使者大概三十人,不远万里出使天堑,不想到了天堑却出了意外,当时天堑的戒日王被一个叫阿罗顺的大臣篡个杀死,他听说大唐使节入境,心想自己刚刚篡位,大唐皇帝派来的使者肯定不是来找自己的,就在路上埋伏了几千兵马,袭击了大唐的使节队伍。”
郭汴啊了一声,微微显出怒意来,问道:“那后来呢?我们的使节怎么样了?”
“差点全军覆没了。”何春山道:“我们的人少,而且又是在别人境内,三十多人只正使节和副使逃脱了。这位正使姓王,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位将军好像叫王玄策,副使就不记得姓什么了。两人逃脱之后,将此事视为奇耻大辱,再说出使而使团被灭,也没法回国向皇帝交代,便发誓定要灭了天堑雪恨。”
郭汴道:“他们才两个人,怎么灭天堑?”
何春山道:“说起来,这位王玄策将军真乃是不世出的英雄!当时吐蕃的国王是松赞干布,他才娶了我大唐文成公主为妻,唐蕃之间关系正好,我们这个正使者便赶赴泥婆罗(即尼泊尔),泥婆罗的公主也嫁给了松赞干布做小王后,咱们的文成公主是大王后,就像咱们元帅娶了郭夫人与福安公主一般,”他一瞥眼,就不在这事上说得太过详细,继续道:“所以算来也有些亲。经过交涉,王玄策从吐蕃处借得精兵一千五百人,从泥婆罗处借得骑兵七千人。王玄策亲自挂帅,以副使者为先锋,直奔天堑都城杀来!天些新王阿罗顺听到消息,慌忙组织了数万象兵迎战。”郭汴在宁远时就见过有商人从天堑带过去的大象,追问着:“象兵啊,那挺利害的,后来怎么样了?”
何春山笑道:“那象兵确实也有利害之处,可惜却遇到了王玄策,他用上了战国时传下来的火牛阵,以火吓象,冲得数万象兵自相践踏,那场大战是在北天堑茶博和罗城外,一战下来,天堑军差点全军覆没!那场仗将天堑人打得魂飞魄散,阿罗顺大惊之下守城不出,王玄策引兵围城月余,最后用上了火攻将茶博和罗城攻破,杀敌逾万,俘虏逾万。
“阿罗顺逃回了都城,王玄策将军派人下书,要他投降赔罪。阿罗顺口头答应,其实却暗中按罗兵马准备再战,王玄策将军窥破了他的诡计,提前发兵,一场大战下来杀得对方尸积如山、血流成河,又将其都城攻破,俘虏军民数万人。
“阿罗顺乃弃国逃往东天堑,召集散兵残将,又向东天堑借了两万大军,准备再战。却不料他身边的人已有几个被王玄策将军收买成了细华,王玄策将军洞悉了他的所有举动,用间设计将其兵力分散,一举活捉了阿罗顺,将余众尽数坑杀,副使也攻破了阿罗顺的王后所据守的城池,远近城邦望风归降,煊赫一时的中天堑自此灭亡。”
郭汴一开始只是听得津津有味,后来不禁有些目瞪口呆:“就这样亡了?”
“是,就这样亡了。”何春山道:“中天堑当时是差点就要统一整个天堑的,经此一役后一蹶不振,整个天些四分五裂,直至今天。”
郭汴又问:“那后来呢?王玄策将军怎么样了?”
何春山道:“王玄策将军灭了中天堑以后,因东天堑不顺大唐,竟敢援助阿罗顺,便准备顺势将东天堑也灭了。东天堑的国王知道后吓得屁滚尿流,赶紧献上牛马万头、财宝无数,来向王玄策谢罪,并献上降表,表示从此臣服于大唐。王玄策将军不为已甚,这才罢了兵马,先到佛陀各处遗迹朝拜毕,然后便押解了那个天堑国王阿罗顺回长安述职去了。”
郭汴听得如痴如醉、入迷入幻,遥想王玄策当年匹马出使、借兵灭国,来得何其猛厉,走得何其潇洒!心中隐隐生出了仰慕之意,建功立业之心渐长,心想王玄策当年匹马至此也能建此大业,自己如今手头有兵有将,若是无功而返宁远,岂不愧对先贤?
王玄策乃是使者,算来其实是个文官。不过大唐尚武,其臣属出将入相者不知其数,就算是文官而善打仗的也不奇怪。王玄策将印度灭国一事,除了我华夏史籍记载之外,当时的印度人还曾勒之为碑。同时用古梵文与汉语双语书写,此碑湮没千余年后出土,我们可爱的印度朋友因既认不得古梵文,又不识汉字,就拿到博物馆珍藏起来,直到有一天一批中国学者到访,他们还兴高采烈地将这块古碑拿出来炫,结果有中国学者认出其中部分文字乃是繁体汉字。便将文意翻泽了出来。当场大哗,从此印度人赶紧将此碑藏了起来,再不肯拿出来现世。“玄策破天堑碑”出土以及解读的经过,说来也算一桩传奇。
吾朝正奉行“中印友好”政策,故而教科书对这段历史避而不提,各种传媒也都尽量遮掩,果然不愧大国之风。
至于昨日承相表示对被侵之领土当从长计议,吾辈听闻之后亦不敢妄议朝政,只是于史册之前,默念今人之柔,遥想祖先之烈,空自喘嘘罢了。
引一句汉代的古诗吧:弃捐勿复道,且自求月票!
一一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