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唐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会战之前,双方都不知道对方会用什么招数,也都在臆测着对方很可能会使用的阵势。
李膑认为,契丹人尽管近年来屡遭顿挫,但仍然可能会用他们最擅长的战法,利用骑兵对唐军进行央突破。
而李膑提出的应对,就是“钝其锋芒,折其两翼”!也就是央防守、两翼进攻之策。
同时,杨易也不打算让战争按照耶律德光的想法来展开,知道契丹已有决战之意后,便命令柴荣进击!
——————————
这时上京城南的地面上,已经出现了七支部队,可以预见,在半个时辰之内,这片土地就会变成一锅糜乱的“大粥”!
柴荣不管不顾出城袭击自己后方的东海室韦,率领人马,直奔契丹锥行防线的段而去,在这个以上京城为顶点的“∧”城寨阵势,辽军人马可以通过“∧”两条翼线之间交通往来,唐军要想进入,却必须攻破上京城,或者攻破两条翼线。
锥行线的整条左翼防线,从上京向东南延绵八十余里,设置了十二个或大或小堡寨,堡寨之间地势或高或低,高出来的地方契丹都修建了哨塔,上面有弓箭手驻防,要扫荡一座哨塔必定要付出加倍的损伤,而低洼的地方,契丹则引狼河水灌入,形成半天然的沼泽——这种招数一看就是汉人的手段,乃是出于在辽汉军之手。
整条左翼线,只有一个地方地势低平而远离狼河,无法引水灌入,乃是一个天然的破口,就地势来说易攻难守,又刚好位于左翼线的段。所以契丹在这里用石木修建了一个大砦!名唤牛心砦。若能攻破牛心砦,辽军的左翼线就废了一大半!
当柴荣刚刚越过那条雷池界线,耶律颇德就下令五千东海室韦进击,但他们刚刚出城,石坚就对柴荣增派了援军,算算距离。东海室韦在赶上柴荣之前,就得将自己的后背卖给石坚所派的五千右军部落军,因此被迫调转马头迎战。
——————————
室韦是东北的游猎民族,是蒙古人的前身,族源复杂,分布广袤,分支又多,于隋唐之际,号称有大部落。从蒙古高原东北以至于大兴安岭北部,甚至蔓延到外兴安岭地界,其最东的一些部落靠近东海,甚至库页岛,因此称为东海室韦,是室韦各部最蛮荒的一部。
那是活动于黑水白山之间的游猎部落群,与东海女直相交界,以游猎为生。民风彪悍,但生产方式极端落后。连铁都不多见。近些年为东海女直所迫,渐渐离开东海沿岸,游牧于混同江流域的游。
对全盛时期的契丹来说,东海室韦就是一群给他们捕捉天鹅的土著,而对东海室韦来说,这群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天下大势。所谓的天策大唐,对他们来说也无比陌生。对他们来说,契丹就已经是遥远而强大的央皇朝了。他们对契丹也无所谓很强烈的忠诚,当契丹召集诸部落参军时,东海室韦诸部落不知发了什么神经。竟然集结了好几千人——这对他们来说是了不得的人口,加入到契丹的大军之。
不过,来到上京之后,他们才算大开眼界!上京对来自原的韩延徽来说不过州郡城的格局,对东海室韦来说却已经仿佛天上传说了。如果他们不在这场战争死去,那么这一趟参战对他们来说也是赚翻了。
因为去年冬天,耶律德光为了提高战力,破天荒地打开上京武库,将这个最蛮荒的部落也武装了起来。东海室韦以往的武器,就是木头与石头、骨头的结合!他们力大无比,能用骨头做的箭簇射杀猛兽,但弓箭不强,刀剑不利,就连坐骑,也是那种只能山地穿行,却不适合平原作战的东北山地马——更让耶律德光啼笑皆非的是,五千东海室韦刚来的时候,竟然有几十个人骑着猪!
没错!猪!被他们不知道用什么手段驯化了的野猪!
于是耶律德光不得不给他们换了弓箭,换了刀剑,甚至换了马!
从武器质量来说,东海室韦得到的配备几乎就是最差的,但相对于他们原先的装备来讲却已经跨过了不止一个层级了,因此东海室韦当初参战,是类似于乡下人进城,迷迷糊糊来的却充满了新鲜感,但得到了契丹的全面换装之后,就对契丹产生了感激心理,因此此次出城作战,十分卖力。
他们出城之后,只知道契丹老爷是要求自己去打那支来攻击的部队,但走到途,发现有人来袭击自己的背后,这些东海室韦可没什么军事素养,连严格听从命令的概念都没有,打仗对他们来说就是打架,不过有个好处,就是胆大,有人从背后来袭击自己,他们也就忘了初时的目的,转过身来就打!
去年冬天,临潢府遭遇到了极其惨重的损失,在缺乏各种物资的情况下,不少部落都由于给养不足而在苦寒之体力严重流失,但东海室韦可能是上京城内最耐寒的民族,他们的皮比起野兽来也差不了多少,临潢府的冬天对他们来说也没什么,相反,契丹发下来的食物对他们来说已经足够,因此在上京各族,保有相当好的精神与体力,这时反戈一击,以一种散漫到全无章法的方式向石坚派出来的五千人马打去。
这就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一场群殴。
——————————
如果东海室韦面对的是原的远程射击部队,还没接刃他们就会倒得七零八落,如果东海室韦面对的是鹰扬主力,哪怕只有五百骑也足以把他们冲得七零八落,如果东海室韦面对的是奚胜的陌刀战斧阵,那就是一堆会动的肉自己走向绞肉机。
但对面开来的,是隶属于石坚麾下的漠北部落军,就部落明程度来说。他们比东海室韦要高出一个档次,但凶蛮程度来说又要低了三分,他们脑已经有了“战争”的概念,也知道天策与契丹之间的“争霸”是怎么回事,但是他们的士气却很低,和对契丹抱怀报恩心里的东海室韦不同。他们就是走投无路才投靠了天策唐军。
因此两支队伍刚刚交锋,还不很习惯从契丹那里换下的战马的东海室韦就陷入被动,他们被冲击成了几块,五千东海室韦对上五千唐属漠北部落军,那就是一万人的大战斗,这些东海室韦是从遥远的山间走出来的,是由于无数个小部落组成,平常他们见的最多的打架就是几百号,现在猛然处于这等大型战斗时无不手足无措。
可是。这些蛮横而娇悍的人有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不怕!战场没有惧怕感的人会很快就适应下来,五千人几乎就是按照各自的本能,几百个人甚至几十个人地各自为战!骑马不习惯了,干脆跳下来厮杀!
他们的种族特征太明显了,就是不用眼睛看,光用鼻都能分辨敌我,反正不是自家人那就杀啊!
因此在初期的混乱过去后。竟然很快就占据了上风。
——————————
差不多也就在这时,五千渤海骑兵赶到了。
渤海是东北大族。靺鞨人在隋唐之际建立了渤海国,在最强盛的时候几乎统一了大半个东北,正如共和国时代把境内所有民族的人都叫国人,在渤海国时代,所有认同渤海国的国民也都成了渤海人——而不仅限于其主体民族靺鞨。
渤海长期臣服于大唐,崇拜唐朝化。和东海室韦这种还没开化的土著相比,渤海人的明程度就高得太多了,在立国二百年间,全面仿照唐朝的典章制度,学汉语。穿汉服,写汉字,汉化得无以复加,再加上其人种本与汉人相近,其很可能有汉人混血的原因,若将穿戴相似的一个渤海人和一个原人放在一起,张迈未必分辨得出谁是汉人!
对室韦来说,契丹是明发达的“上国”,而对渤海人来说,契丹却就是一个蛮族,契丹明能够突飞猛进,除了得益于汉地化之外,和征服渤海也是有关系的。
渤海灭于契丹,因此对契丹有灭国只恨,他们畏惧于契丹的强势,却又看不起契丹——渤海人对契丹的态度,其实和原汉人也没什么两样。而契丹对渤海人的态度,于对境内汉人也差相仿佛,一直以来都是一边打压、一边利用、一边限制,直到去年冬天,在失去大量漠北兵源之后,才不得不对渤海人进行大量武装。
渤海人在全盛时代所营造的生活已经接近燕云地区的汉人族群了,契丹发下来的食物,东海室韦觉得是美味,渤海人却觉得是猪食。因此渤海人得到装备后的态度却于东海室韦不同,大部分人并未因此感恩,他们并不是很乐意与汉人作战,只是形势所迫不得不战。
这是一个已经懂得命令与秩序的民族,这也是一支有着较为完善军事组织的军队,如果说,东海室韦完全就是一群乌合之众,那么渤海军就是一支相对合格的古代军队了,但这五千渤海的士气却像是怠工者。他们受过训练,却不愿意进行肉搏近战!
——————————
本来,五千东海室韦已经稳住了阵脚,并有渐渐占据上风的形势,但五千渤海军接近后,却并未马上让战场造成一边倒的局势,他们甚至没有第一时间冲入战场与东海室韦呼应,反而以包抄之姿渐渐靠近,仿佛帮忙,又仿佛没有帮忙,谨慎得过分。
而就在他们还没有与五千唐属漠北部落军交战之前,唐军前军五千人已经赶到了。
——————————
去年冬天,漠北部落大面积投降于天策,杨易将之驯化,使得现在的南征大军里头,有了大量的漠北部落骑兵,这些漠北骑兵顺服程度、忠心程度和战斗力都层次不齐,而其,以隶属于原本的左路军——现在变成前部的漠北部落,在柴荣的统合下做得最好。
五路大军之,杨易通观全局没法在这方面投入太多时间。郭漳卫飞耶律安抟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开拓扫荡,慕容旸光是料理后勤就弄得焦头烂额,只有石坚,在这一块下了比较完整的功夫,不过石坚的天资毕竟有限,他没有张迈、杨易那样的魅力。也没有郭威、郭师庸那样的指挥管理艺术,因此交到他手上的漠北部落,也未很真正地融化于天策旗下。只有柴荣,一整个冬天都投身于此,并以他独有的方式让不少异族归心,并将其一部分人马变成天策旗下可观的战斗力。如今,前路军开来的部落军五个千人大队,其战斗能力也明显比石坚派出的五千部落军高出了一截。
天策前军的五个千人队,每个千人队都有一个孤儿军百人队打散了成为其骨干。这些骨干大部分在去年还是什么也不懂的屁孩小兵,如今就是最低层的孤儿军士兵也忽然有了至少十个人的部下,长着容貌的嘴上难掩其青葱,渴望战争的眼睛又流露出兴奋,经过去年冬天的训练,在战斗秩序上已经能保证令行禁止,其战斗**与凶悍程度又远在那五千渤海军之上,因此一交锋。渤海军就被冲得节节败退,虽然不至于很快溃散。但已经落入明显的下风。
这时,东海室韦、渤海军已经和天策唐军的... -->>
大会战之前,双方都不知道对方会用什么招数,也都在臆测着对方很可能会使用的阵势。
李膑认为,契丹人尽管近年来屡遭顿挫,但仍然可能会用他们最擅长的战法,利用骑兵对唐军进行央突破。
而李膑提出的应对,就是“钝其锋芒,折其两翼”!也就是央防守、两翼进攻之策。
同时,杨易也不打算让战争按照耶律德光的想法来展开,知道契丹已有决战之意后,便命令柴荣进击!
——————————
这时上京城南的地面上,已经出现了七支部队,可以预见,在半个时辰之内,这片土地就会变成一锅糜乱的“大粥”!
柴荣不管不顾出城袭击自己后方的东海室韦,率领人马,直奔契丹锥行防线的段而去,在这个以上京城为顶点的“∧”城寨阵势,辽军人马可以通过“∧”两条翼线之间交通往来,唐军要想进入,却必须攻破上京城,或者攻破两条翼线。
锥行线的整条左翼防线,从上京向东南延绵八十余里,设置了十二个或大或小堡寨,堡寨之间地势或高或低,高出来的地方契丹都修建了哨塔,上面有弓箭手驻防,要扫荡一座哨塔必定要付出加倍的损伤,而低洼的地方,契丹则引狼河水灌入,形成半天然的沼泽——这种招数一看就是汉人的手段,乃是出于在辽汉军之手。
整条左翼线,只有一个地方地势低平而远离狼河,无法引水灌入,乃是一个天然的破口,就地势来说易攻难守,又刚好位于左翼线的段。所以契丹在这里用石木修建了一个大砦!名唤牛心砦。若能攻破牛心砦,辽军的左翼线就废了一大半!
当柴荣刚刚越过那条雷池界线,耶律颇德就下令五千东海室韦进击,但他们刚刚出城,石坚就对柴荣增派了援军,算算距离。东海室韦在赶上柴荣之前,就得将自己的后背卖给石坚所派的五千右军部落军,因此被迫调转马头迎战。
——————————
室韦是东北的游猎民族,是蒙古人的前身,族源复杂,分布广袤,分支又多,于隋唐之际,号称有大部落。从蒙古高原东北以至于大兴安岭北部,甚至蔓延到外兴安岭地界,其最东的一些部落靠近东海,甚至库页岛,因此称为东海室韦,是室韦各部最蛮荒的一部。
那是活动于黑水白山之间的游猎部落群,与东海女直相交界,以游猎为生。民风彪悍,但生产方式极端落后。连铁都不多见。近些年为东海女直所迫,渐渐离开东海沿岸,游牧于混同江流域的游。
对全盛时期的契丹来说,东海室韦就是一群给他们捕捉天鹅的土著,而对东海室韦来说,这群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天下大势。所谓的天策大唐,对他们来说也无比陌生。对他们来说,契丹就已经是遥远而强大的央皇朝了。他们对契丹也无所谓很强烈的忠诚,当契丹召集诸部落参军时,东海室韦诸部落不知发了什么神经。竟然集结了好几千人——这对他们来说是了不得的人口,加入到契丹的大军之。
不过,来到上京之后,他们才算大开眼界!上京对来自原的韩延徽来说不过州郡城的格局,对东海室韦来说却已经仿佛天上传说了。如果他们不在这场战争死去,那么这一趟参战对他们来说也是赚翻了。
因为去年冬天,耶律德光为了提高战力,破天荒地打开上京武库,将这个最蛮荒的部落也武装了起来。东海室韦以往的武器,就是木头与石头、骨头的结合!他们力大无比,能用骨头做的箭簇射杀猛兽,但弓箭不强,刀剑不利,就连坐骑,也是那种只能山地穿行,却不适合平原作战的东北山地马——更让耶律德光啼笑皆非的是,五千东海室韦刚来的时候,竟然有几十个人骑着猪!
没错!猪!被他们不知道用什么手段驯化了的野猪!
于是耶律德光不得不给他们换了弓箭,换了刀剑,甚至换了马!
从武器质量来说,东海室韦得到的配备几乎就是最差的,但相对于他们原先的装备来讲却已经跨过了不止一个层级了,因此东海室韦当初参战,是类似于乡下人进城,迷迷糊糊来的却充满了新鲜感,但得到了契丹的全面换装之后,就对契丹产生了感激心理,因此此次出城作战,十分卖力。
他们出城之后,只知道契丹老爷是要求自己去打那支来攻击的部队,但走到途,发现有人来袭击自己的背后,这些东海室韦可没什么军事素养,连严格听从命令的概念都没有,打仗对他们来说就是打架,不过有个好处,就是胆大,有人从背后来袭击自己,他们也就忘了初时的目的,转过身来就打!
去年冬天,临潢府遭遇到了极其惨重的损失,在缺乏各种物资的情况下,不少部落都由于给养不足而在苦寒之体力严重流失,但东海室韦可能是上京城内最耐寒的民族,他们的皮比起野兽来也差不了多少,临潢府的冬天对他们来说也没什么,相反,契丹发下来的食物对他们来说已经足够,因此在上京各族,保有相当好的精神与体力,这时反戈一击,以一种散漫到全无章法的方式向石坚派出来的五千人马打去。
这就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一场群殴。
——————————
如果东海室韦面对的是原的远程射击部队,还没接刃他们就会倒得七零八落,如果东海室韦面对的是鹰扬主力,哪怕只有五百骑也足以把他们冲得七零八落,如果东海室韦面对的是奚胜的陌刀战斧阵,那就是一堆会动的肉自己走向绞肉机。
但对面开来的,是隶属于石坚麾下的漠北部落军,就部落明程度来说。他们比东海室韦要高出一个档次,但凶蛮程度来说又要低了三分,他们脑已经有了“战争”的概念,也知道天策与契丹之间的“争霸”是怎么回事,但是他们的士气却很低,和对契丹抱怀报恩心里的东海室韦不同。他们就是走投无路才投靠了天策唐军。
因此两支队伍刚刚交锋,还不很习惯从契丹那里换下的战马的东海室韦就陷入被动,他们被冲击成了几块,五千东海室韦对上五千唐属漠北部落军,那就是一万人的大战斗,这些东海室韦是从遥远的山间走出来的,是由于无数个小部落组成,平常他们见的最多的打架就是几百号,现在猛然处于这等大型战斗时无不手足无措。
可是。这些蛮横而娇悍的人有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不怕!战场没有惧怕感的人会很快就适应下来,五千人几乎就是按照各自的本能,几百个人甚至几十个人地各自为战!骑马不习惯了,干脆跳下来厮杀!
他们的种族特征太明显了,就是不用眼睛看,光用鼻都能分辨敌我,反正不是自家人那就杀啊!
因此在初期的混乱过去后。竟然很快就占据了上风。
——————————
差不多也就在这时,五千渤海骑兵赶到了。
渤海是东北大族。靺鞨人在隋唐之际建立了渤海国,在最强盛的时候几乎统一了大半个东北,正如共和国时代把境内所有民族的人都叫国人,在渤海国时代,所有认同渤海国的国民也都成了渤海人——而不仅限于其主体民族靺鞨。
渤海长期臣服于大唐,崇拜唐朝化。和东海室韦这种还没开化的土著相比,渤海人的明程度就高得太多了,在立国二百年间,全面仿照唐朝的典章制度,学汉语。穿汉服,写汉字,汉化得无以复加,再加上其人种本与汉人相近,其很可能有汉人混血的原因,若将穿戴相似的一个渤海人和一个原人放在一起,张迈未必分辨得出谁是汉人!
对室韦来说,契丹是明发达的“上国”,而对渤海人来说,契丹却就是一个蛮族,契丹明能够突飞猛进,除了得益于汉地化之外,和征服渤海也是有关系的。
渤海灭于契丹,因此对契丹有灭国只恨,他们畏惧于契丹的强势,却又看不起契丹——渤海人对契丹的态度,其实和原汉人也没什么两样。而契丹对渤海人的态度,于对境内汉人也差相仿佛,一直以来都是一边打压、一边利用、一边限制,直到去年冬天,在失去大量漠北兵源之后,才不得不对渤海人进行大量武装。
渤海人在全盛时代所营造的生活已经接近燕云地区的汉人族群了,契丹发下来的食物,东海室韦觉得是美味,渤海人却觉得是猪食。因此渤海人得到装备后的态度却于东海室韦不同,大部分人并未因此感恩,他们并不是很乐意与汉人作战,只是形势所迫不得不战。
这是一个已经懂得命令与秩序的民族,这也是一支有着较为完善军事组织的军队,如果说,东海室韦完全就是一群乌合之众,那么渤海军就是一支相对合格的古代军队了,但这五千渤海的士气却像是怠工者。他们受过训练,却不愿意进行肉搏近战!
——————————
本来,五千东海室韦已经稳住了阵脚,并有渐渐占据上风的形势,但五千渤海军接近后,却并未马上让战场造成一边倒的局势,他们甚至没有第一时间冲入战场与东海室韦呼应,反而以包抄之姿渐渐靠近,仿佛帮忙,又仿佛没有帮忙,谨慎得过分。
而就在他们还没有与五千唐属漠北部落军交战之前,唐军前军五千人已经赶到了。
——————————
去年冬天,漠北部落大面积投降于天策,杨易将之驯化,使得现在的南征大军里头,有了大量的漠北部落骑兵,这些漠北骑兵顺服程度、忠心程度和战斗力都层次不齐,而其,以隶属于原本的左路军——现在变成前部的漠北部落,在柴荣的统合下做得最好。
五路大军之,杨易通观全局没法在这方面投入太多时间。郭漳卫飞耶律安抟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开拓扫荡,慕容旸光是料理后勤就弄得焦头烂额,只有石坚,在这一块下了比较完整的功夫,不过石坚的天资毕竟有限,他没有张迈、杨易那样的魅力。也没有郭威、郭师庸那样的指挥管理艺术,因此交到他手上的漠北部落,也未很真正地融化于天策旗下。只有柴荣,一整个冬天都投身于此,并以他独有的方式让不少异族归心,并将其一部分人马变成天策旗下可观的战斗力。如今,前路军开来的部落军五个千人大队,其战斗能力也明显比石坚派出的五千部落军高出了一截。
天策前军的五个千人队,每个千人队都有一个孤儿军百人队打散了成为其骨干。这些骨干大部分在去年还是什么也不懂的屁孩小兵,如今就是最低层的孤儿军士兵也忽然有了至少十个人的部下,长着容貌的嘴上难掩其青葱,渴望战争的眼睛又流露出兴奋,经过去年冬天的训练,在战斗秩序上已经能保证令行禁止,其战斗**与凶悍程度又远在那五千渤海军之上,因此一交锋。渤海军就被冲得节节败退,虽然不至于很快溃散。但已经落入明显的下风。
这时,东海室韦、渤海军已经和天策唐军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